原子晶体的熔沸点结构和晶体结构的区别,晶体结构和晶体系统的区别

考点: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导电性等的关系,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分析:A.晶体有自范性,而非晶体没有,晶体内部排列有规则,而非晶体则没有;B.常温下为气体或者液体的物质,固体时不一定都是分子晶体;C.相邻原子之间通过强烈的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叫做原子晶体;D.一般来说,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大于分子晶体,但也有特例;
解:A.晶体的规则几何外形是自发形成的,有些固体尽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由于不是自发形成的,所以不属于晶体,所以晶体具有自范性,非晶体没有自范性,故A正确;B.金属汞是液体,固体时是金属晶体,故B错误;C.常见的原子晶体是周期系第ⅣA族元素的一些单质和某些化合物,例如金刚石、硅晶体、SiO2、SiC等,故C错误;D.金属晶体的熔沸点不一定比分子晶体高,如分子晶体硫为固体,金属汞是液体,故D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晶体的结构和性质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晶体类型的与性质.注意常温下金属汞是液体,但金属汞是金属晶体.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将蔗糖用少量水湿润后,一边搅拌一边加入浓硫酸.可以看到蔗糖颜色逐渐变黑,体积不断膨胀,最后变成多孔疏松固体.上述过程中,体现出浓硫酸(  )
A、只有吸水性B、只有脱水性C、既有吸水性.又有脱水性D、有脱水性、吸水性、氧化性
科目:高中化学
如图,锥形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滴管胶头,使液体&Y滴入瓶中,振荡,过一会可见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不可能是(  )
A、X是NH3,Y是水B、X是CO2,Y是稀硫酸C、X是SO2,Y是NaOH浓溶液D、X是&HCl,Y是NaNO3&稀溶液
科目:高中化学
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1)丙烷通过脱氢反应可得丙烯.已知:①C3H8(g)→CH4(g)+C2H2&(g)+H2(g)△H1=+156.6kJ/mol②C3H6&(g)→CH4(g)+C2H2&(g&)△H2=+32.4kJ/mol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3H6(g)+H2(g)的△H=kJ/mol.(2)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2,负极通入丙烷,电解质是KOH溶液.则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3)常温下,0.1mol/L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中c(H2CO3)c(CO32-)(填“>”、“=”、“<”),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4)请写出Na2CO3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式:.
科目:高中化学
如表为截取的元素周期表前4周期的一部分,且X、Y、Z、R和W均为主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YZRW&&
A、五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都大于2B、X、Z原子序数可能相差18C、Z可能是氯元素D、Z的氧化物与X单质不可能发生置换反应
科目:高中化学
在0.1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H4Cl晶体,则溶液的pH(  )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
科目:高中化学
海带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1)步骤③和⑤的实验操作名称分别是、.(2)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4)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
科目:高中化学
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CH3CH2OH-4e-+H2O═CH3COOH+4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B、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O2═CH3COOH+H2OC、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4e-+2H2O═4OH-D、若有0.4&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L氧气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硅化学性质很稳定,因此硅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B、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C、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要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D、向待测液先滴加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待测液中一定有Fe2+晶体结构与性质25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晶体结构与性质25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本章说明;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特征,能以典型的物质;2.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3.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4.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5.在晶体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物质是由粒子构成;二、内容分析;1.地位与功能;本章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晶体结构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本章说明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特征,能以典型的物质为例描述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 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简单立方堆积、钾型、镁型和铜型。3. 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了解离子晶体的特征;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4. 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粒子、粒子间作用力的区别。5. 在晶体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并了解研究晶体结构的基本方法;敢于质疑,勤于思索,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二、内容分析1. 地位与功能本章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晶体结构和性质,作为本书的结尾章,与前两章一起构成“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三位一体的“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基本内容。本章首先从人们熟悉的固体出发,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引出了晶体的特征和晶胞的概念,然后分别介绍了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四大晶体的结构特征与性质差异。通过本章的学习,结合前两章已学过的有关物质结构知识,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物质的结构及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本章依据“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主题2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内容标准中的第1、2、7、8、9条,以及“主题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内容标准中的第4条的要求进行内容的选取,同时注意与已有知识的衔接。根据构成晶体的粒子及粒子间的作用力或化学键类型的不同,可把晶体简单地分为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不管哪种类型的晶体,它们都具有一些共性,我们把这些共性的内容作为本章的第一节“晶体的常识”。在第一节里,首先让学生知道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然后陈述了晶体和非晶体间的本质差异,并通过图片和实验进一步了解晶体外形。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研究晶体结构的最基本概念,教科书利用图片、比喻等方式介绍了晶体与晶胞的关系,并通过例子介绍了如何计算晶胞中所含的原子数。本章从第二节开始的后三节里介绍了四类典型晶体,第二节“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分别介绍了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特征及晶体特性,在陈述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时,以干冰为例,介绍了如果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只是范德华力时,分子晶体具有分子密堆积特征;同时,教科书以冰为例,介绍了冰晶体里由于存在氢键而使冰晶体的结构具有其特殊性。在第三节“金属晶体”中,首先从“电子气理论”介绍了金属键及金属晶体的特性,然后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了金属晶体的四种基本堆积模式。在第四节“离子晶体”中,由于学生已学过离子键的概念,教科书直接给出了NaCl和CsCl两种典型离子晶体的晶胞,然后通过“科学探究”讨论了NaCl和CsCl两种晶体的结构;教科书还通过例子重点讨论了影响离子晶体结构的几何因素和电荷因素,而对键性因素不作要求。晶格能是反映离子晶体中离子键强弱的重要数据,教科书通过表格形式列举了某些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以及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晶体的性质的关系。关于章图和节背景图的说明:①本章章图由一幅主图和三幅小图组成,主图为自然界中多种矿石的组图;三幅小图分别是:金刚石晶胞;冰花;钻石。②节背景图是溶洞及石笋。3. 内容结构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一、教学设计本节从实验室常见的固体引入,介绍了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固体都是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和性质上的差异。晶体呈现多面体的外形是由于晶体中的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有序排列的结果。通过以铜晶体和铜晶胞为例,介绍了晶胞的概念和晶胞与晶体的关系。教学时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1. 晶体、晶胞的概念;2. 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和性质上的差异。教学难点:1. 晶胞的结构;2. 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具体教学建议:1. 利用具体的实物和图片进行教学。例如,展示一些实验室常见的晶体实物:食盐、蓝矾、明矾、硝酸钾等;展示一些非晶体实物:玻璃、松香,一些塑料;引导学生观察本章章图中的各种矿石的彩色图片等。2. 运用观察、分析、对比、讨论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通过对晶体实物、模型,以及教科书中的图34、图35的观察分析,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为什么晶体呈现多面体外形?晶体有什么性质?怎样鉴别晶体与非晶体?等等。3.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得到晶体的一般途径。例如,碘的升华实验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实验等。4.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形象比喻等教学方式。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些晶胞;把晶体与晶胞的关系比喻:如果我们把一块大晶体敲碎,可以得到许多大小不同的小块,这许多小块与大晶体具有相同的形状,如果把小块继续不停地敲碎,最后可以得到晶体的基本单元,即晶胞;大晶体可以看成是许多这样的重复单位重叠起来形成的,或看作是数量巨大的晶胞“无隙并置”而成,好像蜂室与蜂巢的关系。教学方案参考【方案Ⅰ】问题解决学习晶体与非晶体创设问题情景:(1)观察本章章图中的各种矿石的彩色图片;(2)展示实验室常见的各种晶体实物;(3)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NaCl、CO2、金刚石等晶体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展示教科书中的图3-4晶体SiO2和非晶体SiO2的示意图。提出问题:(1)什么是晶体?什么是非晶体?(2)晶体有什么特点和性质?(3)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问题解决: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注重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获取知识、了解科学方法及探索晶体结构的价值和意义。总结归纳:通过问题解决,运用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晶体的概念和性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反思评价:通过“学与问”的讨论,结合实验3-1,引导学生应用晶体的概念和性质,总结获得晶体的方法,并能列举鉴别晶体的方法。【方案Ⅱ】自学讨论学习晶胞创设问题情景:多媒体课件演示NaCl、CsCl、干冰、金刚石的晶胞结构示意图,或展示这些晶胞的实物模型,使学生深入了解晶胞的空间结构特征。自学讨论:(1)自学教科书中有关晶胞的内容;(2)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①怎样描述粒子在微观空间的排列?晶体和晶胞有什么关系?②观察、分析教科书中的图38,处于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对整个晶胞的贡献是多少?总结讲述: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归纳,得出晶胞的定义,晶胞中的粒子与晶胞关系,并形象说明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应用反馈:通过“学与问”的思考与讨论,使学生了解确定一个晶胞中平均所含粒子个数的方法。二、活动建议【实验3-1】1. 先引导学生观察碘的颜色、光泽和晶体形状。2. 按教科书的要求和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注意观察烧杯内发生的变化,表面皿底部生成晶体的形状(现象:烧杯内有紫色蒸气产生,表面皿底部有紫黑色晶体生成)。3. 结合该实验,可以展示从熔融态结晶出来的硫的晶体和从硫酸铜饱和溶液中析出的硫酸铜晶体。由学生总结出得到晶体的三种途径:(1)熔融态物质凝固;(2)凝华;(3)结晶。三、问题交流【学与问1】1. 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构成固体中的粒子在微观空间里是否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观察教科书中的图3-5玻璃的结构示意图,构成玻璃的粒子无周期性的排列,是无序的,所以玻璃是非晶体。2. 利用晶体与非晶体的性质差异来鉴别玻璃和宝石。宝石是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和各向异性,可用硬度、熔点、折光率等性质来鉴别宝石。(1)可观察宝石的形状,具有多面体的外形;实验它的硬度,可在玻璃上划出痕迹,初步确定它是晶体 。(2)可利用宝石的折光率鉴别;(3)可利用X-射线衍射仪鉴别。【学与问2】问题给出了金属钠、金属锌、碘、金刚石的晶胞示意图,要求确定每个晶胞中平均所含原子的个数,这是学习有关晶体常识的一个难点,最重要的是学生要有空间想象力。开始可借助于模型分析,慢慢再建立模型想象。(1)所有晶胞都是平行六面体,晶体可以看作是晶胞在三维空间里共面堆积而成。每个晶胞的上、下、左、右、前、后共有六个与之共面的晶胞。处于晶胞顶点的粒子,同时为8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只有1/8属于晶胞;处于棱上的粒子,同时为4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只有1/4属于晶胞;处于面上的粒子,同时为两个晶胞所共有,每个粒子只有1/2属于晶胞;处于晶胞内部的粒子,则完全属于该晶胞。(2)应用以上方法,便可确定四种晶胞中平均所含原子(或分子)个数。金属钠:8×1/8+1=2金属锌:8×1/8+1=2碘:所含碘原子为2×[8×1/8+6×1/2]=8金刚石:一个晶胞平均所含碳原子数为8×1/8+6×1/2+4=8四、习题参考答案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专业论文、晶体结构与性质25等内容。 
 晶体的结构及性质。晶体结构及性质晶体的结构及性质 基础知识一.晶体和非晶体 1.定义:内部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物质称 ...  晶体结构及性质知识点和练习题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晶体结构与性质 一、知识回顾 1、晶体类型判别: 分子晶体:大部分有机物、几乎所有酸、大多数非...  2、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概念; 3、使学生掌握金属晶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4、能用金属晶体的有关知识解释金属的一些共性; 5、学会比较四类晶体的结构、性质。 ...  晶体结构与性质_高二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化学高三.第一单元 晶体的类型与性质--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知识结构 高三 第一单元 晶体的类型与性质 学习...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全套教案_高二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晶体常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设定: 1、...  3-1、晶体的常识一、晶体和非晶体 1、概述――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物质是固体,固体分为 2、对比―― 固体类别 定义 本质差别 是否 有自范性? 微观结构 性质...  晶体结构与性质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4 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提分) :《12.3 晶体结构 与性质》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30 分...  晶体结构与性质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晶体结构与性质 一、知识回顾 1、晶体类型判别: 分子晶体:大部分有机物、几乎所有酸、大多数非金属单质、所有非金属氢...  晶体结构与性质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晶体结构与性质一、晶体 1.晶体与非晶体晶体 结构特征 性质特征 自范性 熔点 异同表现 区别方法 熔点法 X 射线 结构...高考学习网
微信号:gkxxcom
当前位置: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 化学实验的安全1.下列化学药品与其化学危险品图形标示不一致的一组是(  )A.烧碱—1  B.甲烷—2 C.酒精—3  D.白磷—4解析:烧碱是强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3课时 蒸馏和萃取1.下列萃取分液操作(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中错误的是(  )A.饱和碘水和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后,塞紧上口的塞子,用一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部,一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的易拉罐、铜导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粉笔灰 B.冰块C.食盐 D.色拉油解析:粉笔灰不溶于水,形成悬浊液;冰块是固态的水,融化后是纯净物,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1课时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B.溶液中离子数目越多,导电性就越强C.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D.电解质本身必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下列物质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NaOH溶液和K2SO4溶液混合B.锌片投入稀硫酸中C.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加热制O2D.H2和O2反应生成水解析:A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1.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铜器出现铜绿[Cu2(OH)2CO3]B.铁制菜刀生锈C.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2课时 氧化剂和还原剂1.R、X、Y和Z是四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已知XSO4与单质R不反应;XSO4+ZX+ZSO4;Y+ZSO4YSO4+Z。四种单质的还原性顺序正确的是(  )A.RXZY B.XRYZC.YZXR D.ZXRY解析:因XSO4与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C.常温下所有金属都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2课时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1.在实验室里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下列各项中最宜选用的仪器有(  )①试管夹 ②镊子 ③小刀 ④燃烧匙 ⑤滤纸 ⑥研钵 ⑦烧杯 ⑧石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3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1.等物质的量的常见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A、VB、VC,已知VB=2VC,且VA=VB+VC,则在金属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的化合价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课时 钠的重要化合物1.如图所示,若锥形瓶内是水,分液漏斗内的液体也是水,向试管内滴加水时,发现U形管内液体右移,静置后液面左边低于右边,则试管内的物质是(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1.用铜锌合金制成的黄铜制品常被误认为是黄金,下列方法中不能区分其真伪的是(  )A.观察外观 B.放入盐酸中C.测定密度 D.高温灼烧解析:铜锌合金制成的黄铜放入盐酸中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1课时 二氧化硅和硅酸1.NaOH、KOH等碱溶液可以贮存在下列哪种试剂瓶中(  )解析:碱可以与玻璃中的SiO2反应,因此碱液只能贮存在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1.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点在pH试纸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解析:新制氯水中存在HCl(强酸)和HClO(弱酸),二者电离出H+使溶液显酸性,故试纸变为红色,后因HClO具有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 硫及其氧化物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物质,说明它具有氧化性B.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不能使之褪色C.将足量二氧化硫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2课时 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及酸雨1.收集NO和NO2两种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A.都可用排水法B.NO用排水法,NO2用向上排气法C.都可用向上排气法D.NO用向上排气法,NO2用排水法解析:空气的平均相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2课时 浓硫酸的特性1.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是(  )A.与铜片反应B.与石蕊溶液反应C.用玻璃棒各蘸少许涂在纸上D.加入锌片看是否有气体生成解析:常温下浓硫酸和稀硫酸都不能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3课时 硝酸的氧化性1.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浓硝酸在见光或受热时会发生分解B.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金属与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D.可用铁和铝制品盛装浓硝酸解析:4HNO3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二章测评A(基础过关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Na—23 P—31 S—32 Cl—35.5 Mn—55 Cu—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二章测评B(高考体验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Na—23 P—31 S—32 Cl—35.5 K—39 Cu—64 Zn—65 Se—79 I—127一、选择题(本题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三章测评B(高考体验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Na—23 P—31 S—32 Cl—35.5 Cu—63.5 Ag—108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三章测评A(基础过关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Na—23 Mg—24 Al—27 Cl—35.5 Fe—56 Cu—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四章测评A(基础过关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Na—23 P—31 S—32 Cl—35.5 Cu—64 Ag—108 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四章测评B(高考体验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Na—23 P—31 S—32 Cl—35.5 Cu—64 Ag—108 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一章测评B(高考体验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P—31 S—32Cl—35.5 Cu—64 Ag—108 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 化学实验安全1.常用特定图案来识别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下列组合中图案与化学品性质相符的是(  )A.H2    B.浓盐酸   C.浓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2课时 过滤和蒸发1.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A.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B.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C.漏斗、玻璃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3课时 蒸馏和萃取1.蒸馏不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A.蒸发皿
B.冷凝管C.蒸馏烧瓶
D.酒精灯答案:A2.已知丙酮(C3H6O)通常是无色液体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粒子B.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C.摩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2016届高考理科数学一轮达标训练
2016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方略(北师大版)
学年高中语文开学测试题
【一轮】高考化学知识汇总与记忆口诀
2016届高考物理一轮微专题
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汇总
抗战胜利70周年与高考考点!当前位置:
>>>氮氧化铝(AlON)属原子晶体,是一种超强透明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
氮氧化铝(AlON)属原子晶体,是一种超强透明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AlON和石英的化学键类型相同&&&&B.AlON和石英晶体类型相同 C.AlON和Al2O3的化学键类型不同D.AlON和Al2O3晶体类型相同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上海高考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氮氧化铝(AlON)属原子晶体,是一种超强透明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主要考查你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共价键,离子键&&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共价键离子键
原子晶体: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熔沸点高,导热性、延展性不良,导电性差,硬度大。如:金刚石、石英。晶体的基本类型与性质:
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规律:
(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规律:一般,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熔、沸点有的很高,如钨、铂等;有的则很低,如汞、铯等。 (2)同种类型晶体,晶体内粒子间的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①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 a.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如沸点:O2&N2、HI&HBI&HCl(含氢键的除外)。 b.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或相近的分子,极性分子的范德华力大,熔、沸点高。如沸点:CO&N2。 c.含有氢键的分子熔、沸点比较高。如沸点:H2O &H2Te&H2Se&H2S,HF&HCl,NH3&PH3。 d.在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一般来说,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如沸点: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芳香烃及其衍生物苯环上的同分异构体熔、沸点大小一般按照“邻位&问位&对位”的顺序。 e.在高级脂肪酸形成的油脂中,油的熔、沸点比脂肪低,烃基部分的不饱和程度越大(碳碳双键越多),熔、沸点越低,如: (C17H35COO)3C3H5&(C17H33COO)3C3H5 硬脂酸甘油酯&&&&&&&&&&&&&& 油酸甘油酯②原子晶体:要比较共价键的强弱。一般来说,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如熔点:金刚石(C—C)&金刚砂 (Si—C)&晶体硅(Si—Si)&锗(Ge—Ge)。 ③离子晶体:要比较离子键的强弱。一般来说,阴、阳离子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如熔点:MgO&NaCl,KF&KCl&KBr& KI。离子晶体的晶格能越大,其熔、沸点越高。 ④金属晶体:要比较金属键的强弱。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静电作用越强,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反之越低,如熔点:Na&Mg&Al。(3)元素周期表中ⅦA族卤素的单质(分子晶体) 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升高;笫IA族碱金属元素的单质(金属晶体)的熔、沸点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降低。如熔、沸点:Li&Na&K&Rb&Cs。注意:上述总结的是一般规律,不能绝对化。在具体比较晶体的熔、沸点高低时,应先弄清晶体的类型,然后根据不同类型晶体进行判断,但应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MgO为离子晶体,[大]为离子半径小且离子电荷多,离子键较强,其熔点(2852℃)要高于部分原子晶体,如SiO2(1710℃)。离子晶体:离子间通过离子间结合而形成的晶体,熔点较高、沸点高,导热性、延展性不良,固态不导电、熔融或溶于水导电,脆而硬,如:NaCl晶体的基本类型与性质:
晶体类型的判断方法:
1.依据晶体的组成微粒与微粒间作用力来判断离子晶体的组成微粒是阴、阳离子,微粒间作用力是离子键;原子晶体的组成微粒是原子,微粒间作用力是共价键;分子晶体的组成微粒是分子,微粒间作用力是分子间作刚力;金属晶体的组成微粒是金属阳离子和自南电子,微粒间作用力是金属键。 2.依据物质的分类判断金属氧化物(如K2O、Na2O等)、强碱(如NaOH、 KOH等)和绝大多数的盐是离子晶体。大多数非金属单质(除金刚石、石墨、品体硅、晶体硼以外)、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除SiO2以外)、酸、绝大多数有机物 (除有机盐以外)都是分子晶体。常见的属于原子晶体的单质有金刚石、晶体硅、晶体硼、晶体锗等,常见的属于啄子品体的化合物有碳化硅(SiC)、氮化硅(Si3N4)、氮化硼(BN)、二氧化硅(SiO2)等。金属单质与合金是金属晶体. 3.依据晶体的熔点判断离子晶体熔点较高,常在几百至一千摄氏度。原子晶体熔点高,常在一千至几千摄氏度。分子晶体熔点低,常在几百摄氏度以下至很低的温度。金属晶体的熔点范围最广,钨的熔点比部分原子晶体还要高,汞的熔点比部分分子晶体还要低。 4.依据导电性判断离子晶体水溶液及熔化时能导电、原子晶体一般为非导体。分子晶体为非导体,但分子晶体中的电解质溶于水,使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形成自由离子也能导电。金属晶体是电的良导体。 5.依据硬度和机械性能判断离子晶体硬度大(或硬而脆);分子晶体硬度较小;原子晶体硬度大;金属晶体多数硬度大,但也有较小的,具有延展性。共价键:
1.本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或电子云重叠),使得电子出现在核间的概率增大。 2.特征具有方向性与饱和性。 (1)共价键的饱和性一个原子中的一个未成对电子与另一个原子中的一个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后,一般来说就不能再与其他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了,即每个原子所能形成共价键的总数或以单键连接的原子数目是一定的,这称为共价键的饱和性。例如,氯原子中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所以两个氯原子之间可以形成一个共价键,结合成氯分子,表示为氮原子中有三个未成对电子,两个氮原子之间能够以共价三键结合成氮分子,表示为一个氮原子也可与_二个氢原子以三个共价键结合成氨分子,表示为 (2)共价键的方向性共价键将尽可能沿着电子出现概率最大的方向形成,这就是共价键的方向性。除s轨道是球形对称外,其他原子轨道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得越多,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越大,所形成的共价键就越牢固。例如,硫原子的价电子排布是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如果它们分布在互相垂直的轨道中,那么当硫原子和氢原子结合生成硫化氢分子时,一个氢原子的1s轨道上的电子能与硫原子的轨道上的电子配对成键,另一个氢原子的1s轨道上的电子只能与硫原子的轨道上的电子配对成键。说明:①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着各种原子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如一个氢分子只能由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只能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②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着分子的空间构型。 3.分类 (1)按成键原子是否相同或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 (2)按成键方式分(3)按共用电子对数分离子键和共价键:
&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成键元素:活泼金属(或NH4+)与活泼的非金属或酸根离子、OH-
静电作用:指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的作用
发现相似题
与“氮氧化铝(AlON)属原子晶体,是一种超强透明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2643105572864767384913858310890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