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纪念馆观后感序厅77位铜雕姓名排序

您当前的位置:
西柏坡纪念馆2015年选聘工作人员初选考生得分
【字号: |
  按照选聘程序,8月13日初选结束,初选考生得分已于初选结束后在初选地点当场张榜公布,现在西柏坡纪念馆网站公布。
  初选序号 准考证号
  注:得分为0的为缺考考生。
初选 得分 考生 公布 结束
稿源: 西柏坡纪念馆责任编辑: 谢燕红
版权所有:中共河北省委对外宣传局、西柏坡纪念馆&&&&&
冀新网备&&&技术支持:革命圣地西柏坡导游词
革命圣地西柏坡导游词
责任编辑:伟圳
  西柏坡为我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下面是小编整理提供的西柏坡导游词范文,欢迎阅读参考!一起来领略革命圣地的神圣之处吧!
  大家好!欢迎您到西柏坡纪念馆参观,很高兴为您做讲解服务!
  西柏坡纪念馆始建于1976年10月,日为纪念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三十周年正式对外开放。经过多次修改完善,现在的展览有三层院落,十二个展厅。您现在所在的是纪念馆的序厅,大家迎面看到的是第七届中央委员会77位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组成的大型铜雕,它的背景是雄伟绵延的太行山脉和西柏坡中央大院,下方&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八个大字,是1988年原文化部部长黄镇到西柏坡参观时为我馆的题词,也是我们整个展览的主题。铜雕两侧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处革命纪念地,上海一大会址、井冈山、遵义、延安组成的浅浮雕群。个序厅寓意着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从西柏坡这个普通的小山村走进北平,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当年,党中央为什么要选择西柏坡作为全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呢?
  第一展室 走进西柏坡
  本展室重点介绍党中央选址西柏坡的主要原因,中共中央撤离延安的历史背景及中央工委到达西柏坡的有关情况。
  党中央选址西柏坡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建党早,群众基础好。平山县位于晋察冀边区的南部,是著名的抗日模范县。早在1931年党组织就在平山县霍宾台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从此党组织发展迅速,党员人数由1931年的50人发展到1946年近20000人,王昭、于光汉、栗再温就是平山县党组织早期的创建人和杰出的领导人。
  晋察冀党政军首脑机关八年抗战期间,就有三年半的时间长期战斗生活在平山,平山人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创建了晋察冀边区最坚强、最活跃的革命根据地,同时还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和模范集体。
  享誉全国的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是平山县下盘松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连续六年担任村里的妇救会主任。曾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和护理八路军伤员。在1944年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大会上,聂荣臻亲自把一面绣有&子弟兵的母亲&的大红锦旗授予了她。她一生中曾送两个儿子、三个孙子参军,十三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参加了开国大典。日,戎妈妈病逝于石家庄和平医院,享年93岁。
  二是西柏坡一代的物产丰富。这是当年西柏坡及周边地区的沙盘模型。平山县境内河流众多,其中以滹沱河干流最为出名,它源自山西繁峙纵贯全县,滹沱河北岸的西柏坡一带滩地肥美、稻麦两熟,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曾被聂荣臻誉为&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
  三是西柏坡的地理位置优越。西柏坡东临华北平原,西依太行山,进可攻,退可守,战略位置非常优越,历来为兵家争夺之地。
  良好的群众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富饶的物产,使党中央选择了西柏坡。
  那么党中央选址西柏坡的背景是什么呢?
  1947年3月,蒋介石派胡宗南带领十几万大军向延安进犯,而陕北我军的兵力只有2万多人,敌我力量十分悬殊,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党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
  在撤离延安前夕,毛泽东接见新四旅领导干部时说明了我军的作战思想,他指出:&我军打仗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要告诉同志们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就要回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3月18日,毛泽东离开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程。3月29日,中共中央到达清涧县枣林沟,
  在此召开紧急会议,将中央机构进行了合理分工: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中央前方委员会,继续留在陕北主持中央的工作,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到晋西北及其它适当地点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4月11日,在临县三交镇又成立了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组成的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到山西临县地区统筹后方工作。
  1947年5月,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委先期进驻西柏坡,受中共中央委托,主要办好三项工作:指导晋察冀军事斗争;将全国土地会议开好;把财经办事处建立起来。
  第二展室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本展室重点介绍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领导解放区土改的有关情况。
  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的中心问题就是土地问题。为了调动广大农民支援生产和解放战争的积极性,中央工委到达西柏坡之后,于 日,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会场就设在西柏坡恶石沟西岸一块较为平坦的空地上,当时在沟端的草坪上搭了一个布棚作为主席台。来自各解放区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刘少奇、朱德等同志作了报告。这个场景真实再现了当年的简陋场面。
  会议开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经过充分讨论,9月13日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彻底的土地法,10月10日党中央在陕北神泉堡正式向全国颁布实施。
  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是毛泽东手书的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发展生产。大纲颁布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解放区有一亿六千万农民获得了土地(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37%)。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做了主人,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部分地区仍存在不彻底的现象,根据存在的问题各种解放区开展了以&三查&、&三整&为主要内容的整党运动。通过整党,纯洁了队伍,加快了土改运动的深入开展。
  这是平山县下盘松村全体农民赠送给中央工委&土地回老家&的锦旗,这是翻身农民欢天喜地埋界桩,丈量土地,领取土地证,送优秀青年参军参战,保家保田的场面;这是东北哈尔滨顾乡区靠山屯的翻身农民写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毛主席呀!没有您我们真得饿死了,这回我们都翻身了,分了地,分了马,分了衣服粮食&&。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翻身农民掏心窝子的话,表达了他们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无限感激之情。
  经过土地改革,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这样评价: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这是第二展厅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参观第三展厅。
  第三展室 指导晋察冀的军事问题
  本展厅重点介绍中央工委所做的第二件大事&&指导晋察冀的军事斗争。
  为尽快扭转晋察冀的战局,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晋察冀军区很快确立了&打大歼灭战&的战略思想,1947年5月,军区领导决定组成强有力的野战军机构,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政委,杨成武任第二政委,耿飚任参谋长,潘自立任政治部主任。
  10月19日,我军发起了清风店战役,经三昼夜激战,歼敌17000余人并活捉了敌第三军军长罗历戎。
  清风店战役的胜利,创&晋察冀歼灭战新纪录&,为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战机。随后,我军趁机发起石家庄战役。
  石家庄时称石门,当时是国民党重兵把守的一座城市,在此设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外市沟,周长60华里深7米,宽6米;第二道防线是内市沟,周长36华里,深宽各5米;第三道防线是以市区为中心的大石桥、火车站等坚固建筑物组成的核心工事。三道防线间还有装甲车日夜巡逻,设有碉堡6000多个。当时固守石家庄的国民党32师师长刘英曾这样吹嘘:&凭借石家庄的战地工事,国军可坐守3年,共产党没有飞机、坦克,休想拿下石家庄。&
  我军于11月6日对石家庄发起进攻,经6昼夜激战,于12日解放石家庄并在大石桥下活捉了敌第32师师长刘英,共歼敌24000余人。
  石家庄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采用攻坚战术攻克的第一座大城市,石家庄的解放,开创了我军夺取大城市的创例,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党中央进驻西柏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并为我党接管和建设大城市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战役胜利后,朱德到晋县的侯城村与指战员一起总结了攻坚战术的经验,并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尽灭全师收重镇,不教胡马返秦关,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11月14日,石门市政府正式成立,市长柯庆施。12月26 日,石门市正式改名为石家庄市。
  下面请大家参观下一展室,统一解放区的财经工作。
  第四展室 统一解放区的财经工作
  建立华北财经办事处是党中央委托中央工委的主要工作之一。为了迎接革命的新高潮,更好地解决大规模战争的财力供给问题,根据党中央的指示,1947年春,在河北邯郸武安县的冶陶镇召开了华北财经会议,研究如何解决战争中所需要的财经问题。经过讨论,会议决定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由董必武任主任,南汉辰、薛暮桥、杨立三、汤平为副主任。
  7月14日,华北财办在平山县夹峪村成立。华北采办成立后,统一协调除东北之外的其他各解放区的财经政策,为解放战争的财力供给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中央工委在西柏坡还领导了华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军工生产。在中央工委的关心指导下,1947年晋察冀边区在距西柏坡45公里的西部山区建立了一座水力发电站&&^^水发电站,这是我党在华北地区建立的第一座水力发电站,被誉为&边区创举&。当时,工作人员架线27公里到西柏坡。发电站的建成不仅为军工生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且还改善了西柏坡中央大院首长的工作环境。
  此外,在中央工委的领导下,各解放区都建立了许多军火工厂,为前线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军火物资,促进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以上我们了解的是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时期所做的三件大事,下面我们参观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有关情况。
  第五展室 党中央转战陕北从延安到达西柏坡以及大决战前夕全国战场的政治和军事形式
  日,我军主动撤离延安, 3月29日在清涧县枣林沟将中央进行合理分工,毛泽东率领只有800多人的小队伍在崇山峻岭之间和敌人兜圈子,行程十分艰难。11月22日,到达陕北米脂县杨家沟, 12月25日在这里召开了&十二月会议&,在会上毛主席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日,党中央离开杨家沟,于3月23日在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经临县、蔡家崖、岢岚、五寨、神池,4月11日到达山西五台山, 4月13日到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阜平县城南庄,4月30日&&5月7日党中央在城南庄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讨论采纳了粟裕提出的建议:&决定华东野战军一兵团三个纵队暂不过江,集中主力在中原地区作战,尽可能多地把敌人的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 5月18日,由于特务告密,敌机轰炸城南庄,毛泽东当晚移居花山,5月26日到达西柏坡。党中央撤离延安到西柏坡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行程三千余华里。这是中央机关在西柏坡的分布图。以西柏坡为中心,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妇委等中央机关都分布在西柏坡村的周围及滹沱河沿岸。
  1948年秋,全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军在东北、华东、中原、西北各个战场先后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战略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国统区人民也逐渐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有力的配合了军事战场的斗争。
  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确立新的战略任务和方针,日&&13日,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这次会议是自日本投降以来,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从1946年7月算起)建军五百万,歼敌正规军五百个旅,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会后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性,革命无不胜&的伟大号召。这次会议为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做了充分的准备。下面请大家跟我上二楼参观大决战的有关情况。
  第六展室 大决战(一)
  本展室重点介绍了三大战役总指挥部及战场情况。
  济南,位于津浦、胶济两铁路的交汇处,是连接华东、华北地区的枢纽。日,我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经8昼夜激战,歼敌10万余人,并活捉了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兼山东省主席王耀武。最先攻入城内的9纵25师73团被授予&济南第一团&的光荣称号。济南战役的胜利使华东、华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打破了国民党军重点防御的计划,拉开了大决战  的序幕。
  1948年秋天,我军经过两年多的艰苦作战,敌强我弱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民党军总兵力已下降到365万人,但正规军只有198万,分布在一线上的不足180万人,而我军总兵力已发展到280万人,敌我力量之比已由战争初期的3.4:1缩小为1.3:1,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日,我东北野战军在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的指挥下,南下北宁线,发起规模空前的辽沈战役。
  战役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攻克锦州,解放长春。
  锦州位于北宁线中心,是连接华北、东北两大战区的枢纽,因此拿下锦州就等于关上了东北的大门。10月14日我军向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小时激战,全歼锦州之敌10万多人,并活捉了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和第6兵团司令官卢浚泉。在我军这一胜利声威震撼下,4纵队12师34团在塔山奋战7昼夜,进行了顽强阻击,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的光荣称号。处于长困久围的长春之敌见大势已去,10月17日,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郑洞国被迫投降,长春解放。
  第二阶段:转战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
  我军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挥师北上,转战辽西对敌廖耀湘兵团展开了大规模的分隔包围,经两昼夜激战,全歼廖耀湘兵团。
  第三阶段:解放沈阳。
  11月1日,我军向沈阳发起攻击,次日,沈阳解放。我人民解放军攻入了沈阳东北&剿总&大楼,东北全境解放。
  辽沈战役从日起至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47万2千余人。
  就在辽沈战役结束之后,我中原和华东野战军联手将矛头指向了徐州的敌刘峙集团,淮海战役随即爆发。
  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举行的规模较大的一次战役,我军以60万对敌80万,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兵团。就在我军发动进攻后,黄百韬率领的五个军企图由新安镇撤回徐州,11月8日,固守在运河防区的地下党员张克侠、何基沣率部第3绥靖区部队起义,从而使我北部野战军顺利通过运河防区,切断了敌人的退路,将其歼灭在碾庄地区。就在黄百韬被歼时,由徐州前来增援的邱清泉、李弥兵团遭到我军的顽强阻击,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黄百韬被歼而束手无策。
  第二阶段:全歼黄维兵团。黄百韬兵团被歼后,蒋介石决定以向徐州增援的黄维兵团,和刘汝明、李延年兵团三路合攻宿县,以打通津浦线,退守淮南。
  黄维老练的调整作战部署,一面利用飞机和强大的炮兵对我军进行袭击;一面构筑防御工事。12月6日,我军向黄维兵团发起总攻,采用了在解放石家庄时发明的挖交通壕接近敌人阵地再实施爆破的作战方法。将黄维兵团合围于宿县西面的双堆集地区,12月15日全歼黄维兵团,生俘兵团司令官黄维。
  第三阶段,围歼杜聿明集团。就在黄维兵团被围的时候,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放弃徐州南下,以解黄维兵团之围。12月4日,我军将杜聿明兵团合围于永城陈官庄地区。为配合平津战役,我军暂停攻击,实行战场休整,并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
  日,我军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1月10日杜聿明集团被歼灭,击毙邱清泉,生俘杜聿明。
  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这是淮海战役的总前委: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这是受到战犯杜聿明的收到条及陈毅、粟裕写给杜聿明、邱清泉的劝降信。
  淮海战役自日起至日结束历时66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5万余人。是三大战役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随着辽沈、淮海战役的胜利,华北的傅作义集团孤悬敌后,已经成了惊弓之鸟。
  此时的蒋介石更是焦急万分,为了力保江南半壁江山,他令傅作义调兵南下,但傅作义有着自己的算盘。傅作义以北平为中心,在东起塘沽,西至张家口的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布了一条求生的&长蛇阵&。蛇尾可以达到他的老根据地绥远,蛇头可以达到渤海。如果蛇腹北平和天津保不住的话,他既可以直接从海上撤退,逃到江南;又可以逃到自己的根据地绥远。毛泽东分析了蛇的本性,那就是蛇尾一旦被揪住,蛇必会掉头去咬人。这样使蛇既不能前进,更不能后退了,只能在原地挣扎了。所以毛泽东决定先打张家口,傅作义定会调兵增援,这样我们就可以拖住他,使他既不能西逃,也不能南撤。
  日,平津战役正式打响。我军采取了&隔而不围,围而不打&的策略对北平、天津、塘沽、唐山之间的敌军,进行了分割包围,从而打乱了傅作义的整个防御部署,而且拖住了傅作义集团,使他不能迅速决策南逃或西撤,进入进退两难的被动局面。傅作义的长蛇阵被解放军腰斩成互不相连的五段,我军先揪蛇尾、再断蛇头,这一招使傅作义不再为精心部下的长蛇阵如意了,一下子变得预收不能,欲逃无路了。
  最后我军采用了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攻克新保安,收复张家口。日,解放了天津。随后,我几十万大军云集于北平城下,在政治和军事的双重压力下,北平守敌在傅作义将军的带领之下于1月31日接受我军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平津战役历时64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
  三大战役自日起至日结束,历时4个月19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电报廊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电报廊。三大战役期间我军取得了辉煌战果,但作为总指挥部的西柏坡却是非常普通的小平房,周恩来同志曾说,我们这个指挥部一不发人,二不发粮,三不发枪,就是天天往前线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在三大战役期间,从西柏坡发往前线的电报有300多封,这里陈列了其中的37封,嘀嘀嗒嗒的发报声,营造了当时这种既紧张又忙碌的气氛。
  半景画
  三大战役半景画,纵深12米,高10米,全长50米,它把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场景自然衔接,浑然一体,并通过声、光、电结合的效果,生动再现了我军在大决战中势如破竹的壮观景象。对面是五位书记的蜡像,反映的是五位书记在主席办公室里通宵达旦,一起研究战局的场景。小指挥所和大的战场相互辉映,鲜明地反映了党中央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第七展室了解一下人民群众支援前线的有关情况。
  第七展室 大决战(二)
  本展室重点介绍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援及决战之后的有关情况。
本文已影响人
All rights Copyright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柏坡革命纪念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