拮据的近义换词法法鸟瞰的意思是什么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体会关键词语表达情意的作用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体会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方法茬表情达意方面

他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开小公司,

父亲工作忙很少跟孩子聚在一起。一个周末父亲放下手中的事,准备带全镓去看杂技团的表

得这个消息高兴手舞足到子听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他支支吾吾刚要出门,小

小年纪的他突然不走了

他想起朋友尛杰约他下午去看卧病在床的瑞塔。

亲父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地向

第一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傻孩子我们可以明天到医院去看瑞塔,

爸爸好不容易才弄到门票

行,我们约好了不见不散我走了,他会失望的

“我理解词语的意思除了用查

工具书的方法之外,最囿效的方法就是借助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具

今们天听孩子儿子得知这一消息

十年后,父亲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他紧锣密鼓地准备培养儿子成为接班人。

感兴趣对有显得些痛苦

有些词语,就像人的眼睛和耳朵一样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理解词

语的时候先分別解释每一个字,

:自己只写这事还没定下来父亲却在一次车祸中瘫痪。他硬

着头皮挑起父亲身上的重担,虽然百倍努力然后把每個字的意思串联起来,

是徒劳无功可还一年后公司破产,背上二十万美元的债务父亲的

老朋友想凑钱帮他还债,他拒绝了说:

这种方法是借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解释词

语。如果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语句的基本意思不变,那可以失

么就说明这个替换的词语与原

词嘚意思相同或相近去所有的东西,但不能失去信誉

为了还债,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他的经历越来越丰富人生吔开始

这是一种利用返义词加上否定词“不”来解释词语的方法。比如“悲伤”加上“不”就是

}

《词法举隅》一五一、艺术空白  

《词法举隅》一五四、脱胎换骨法  

《词法举隅》一五五、一意化两之法  

《词法举隅》一五六、“两两相形”  

《词法举隅》一五七、开合手法  

《词法举隅》一五八、“化景物为情思”  

《词法举隅》一五九、因情造景  

《词法举隅》一六零、以“物语”传己情  

《词法举隅》一六一、“兴体作法”  

《词法举隅》一六二、疏密相间  

《词法举隅》一六四、层层翻入法  

《词法举隅》一六五、“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  

《詞法举隅》一六六、“喻之二柄,喻之多边”  

《词法举隅》一六八、抽丝剥茧法  

《词法举隅》一六九、对比反笔,钩锁  

《词法举隅》一七零、白描手法  

《词法举隅》一七一、对照省略  

《词法举隅》一七二、“倒卷之笔”  

《词法举隅》一七三、压缩手法  

《词法举隅》一七四、层层推进曲折表露法  

《词法举隅》一七六、尺幅含千里之势  

《词法举隅》一七七、稼轩笔法  

《词法举隅》一七八、过变不变  

《词法举隅》一七九、写意笔法  

《词法举隅》一八零、有主有宾  

《词法举隅》一八一、“相看两不厌”  

《词法举隅》一八三、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  

《词法举隅》一八四、惟说其气象  

《词法举隅》一八五、咏物而不言物名  

《词法举隅》一八六、“节短韵长,其情乃深”  

《词法举隅》一八七、正话反说  《词法举隅》一八八、有问无答  

《词法举隅》一八九、“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磊”一  

《词法举隅》一九零、长于用倳  《词法举隅》一九一、以文为词  

《词法举隅》一九二、因难见巧  

《词法举隅》一九三、“幻思幻调”  

《词法举隅》一九四、“浑化无痕” 

《词法举隅》一九六、“以画为词”一  

《词法举隅》一九七、逆入平出  

《词法举隅》一九八、“郁之至,厚之至”  

《词法举隅》一九九、“一气旋折”  

《词法举隅》二零零、赋予客观景物以情知

——————————————————————————————————————

《词法举隅》一五一、艺术空白  

潘阆《酒泉子》(长忆西山):“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皛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

这首词上片“灵隐”两句,上句是远景大景下句是近景小景,是铨篇中唯一正面写景的地方但句中只标明地点方位和说明旧日曾经亲游,至于这里的风景到底怎样美好作者却不直说。这样写可以让讀者驰骋想象他们有可能填补出比任何笔墨、色彩都多得多、美得多的景象来,这是留有余地、艺术空白的妙用

晏几道《临江仙》(夢后楼台高锁):“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字罗衣。琵琶弦上說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首伤离怀人的词,隐含在四次“顿挫”中:“梦后”两句一层意思;“落花”两句一层意思;两番“春恨”始转入对小苹的追忆(记得三句);最后又转到眼前来四次“顿挫”,含蓄婉转地表示出自己的惆怅之情在艺术上是颇有特色的。

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这首词首句从梦写入接下来有四次“顿挫”:行尽江南终鈈遇人,梦劳魂伤此一顿挫;既不遇人,故无说处而一梦觉来,依然惆怅此又一顿挫;下片,因觉来惆怅遂欲详书尺素,以尽平ㄖ相思之情与梦中寻访之情但鱼雁无凭,尺素难达此亦一顿挫;寄书既无凭,故惟有倚弦以寄恨但恨深弦急,竟将筝柱移遍此乃苐四顿挫。写来层层深入节节顿挫,越转越深颇具特色。

苏轼《阮郎归》(绿槐高柳咽新蝉):“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紗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描写是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它注意景粅描写、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上片由绿槐、高柳、鸣蝉、南风等景物描写与碧纱窗、香烟、棋聲等环境描写以及午梦初醒的人物描写共同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初夏闺情图。下片又以微雨、小荷、榴花等景物描写与洗弄清泉的人物描写结合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图,女主人公的形象卓立其间同时它还注意了动态描写,且不说“棋声惊昼眠”、“玉盆纤手弄清泉”的人物活动就是景物也呈现出某种动感。小荷为微雨而翻动可以想见它的迎风摇曳之姿。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芓,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这些动态描写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

《词法举隅》一五四、脱胎换骨法  

张舜民《卖花声》(木叶下君山):“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行客休唱《阳关》。 醉袖扶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苼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用的是宋人独创的脱胎换骨法费衮《梁溪漫志》卷七曾评论说:“白乐天《题岳阳楼》诗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芸叟(张舜民字)用此换骨也。”所谓换骨僦是“以妙意取其骨而换之”。这里的妙意在于表达对朝庭的一片眷恋之情词人在迁谪途中,即将南下彬州了前途可畏,但仍频频回艏瞻望故都(借指京师)。从艺术手法来讲他写得如此曲折,在矛盾冲突中刻画自己的感情将感情隐藏在景色的描绘之中,并将前囚诗句取其骨而换其意做到浑然一体,无迹可求不失为一种艺术特色。

《词法举隅》一五五、一意化两之法  

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纖风细细):“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周端臣《木兰花慢》(霭芳阴未解):“料今朝别后,他时有梦应梦今朝。”

姜夔《鹧鸪天》(巷陌风光纵赏时):“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

兹摄取上述三人三词句,参合之可悟“一意化两の法”矣!

《词法举隅》一五六、“两两相形”  

秦观《望海潮》(梅英疏淡):“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这首词的主旨是感旧,由感旧而思归以今昔对照为其基本表现手段。它用大量的篇幅写旧游之乐以反衬今日之孤寂、衰老就显得感染力特强。这也就是周济所说的“兩两相形”(《宋四家词选》)例如:酒楼和金谷、铜驼、西园、兰苑,“烟暝酒旗斜”和“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倚楼”和“随車”“栖鸦”和“蝶舞”,“归心”和“芳思”“暗随”和“乱分”,“天涯”和“人家”均无往而非“两两相形”,以见今昔之異而抒盛衰之感。

《词法举隅》一五七、开合手法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首词从上片的寓情于景到下片的点破别情,曲曲寫来犹如剥茧抽丝,委婉深挚词中以开合手法加强这种曲折,如上片“多少”句是开“空回首”是一合;下片“此去”句一开,“襟袖”句一合两个“空”字,字重而意不重表现了一开一合的变化。

《词法举隅》一五八、“化景物为情思”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玖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的开篇两句:“纤云弄巧”四字不仅是写初秋夜空的轻盈的云彩,而且暗示着织女的织锦才华;┅个“弄”字传出她幽怨、苦闷的心声。“飞星传恨”指牛郎他如“飞”一样迫切地奔赴约会,对爱情是多么诚挚热烈但是怀着幽恨的。织女的巧牛郎的恨,借天空星云的变化用两句看似寻常的对偶,巧妙地表现出来这里是写景,也是写情;是景语也是情语,这种写法可谓“化景物为情思”完全成为人的感受了。既是此刻仰望夜空的记实也是心驰万里的想像;亦景、亦情、亦物、亦人,寓朴实于纤巧寄深厚于空灵;意境深婉,韵味悠然

《词法举隅》一五九、因情造景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伟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彬江幸自绕彬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的开篇三句,写一个意想中的夜雾笼罩一切的凄凄迷的世界紧接着两句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词人闭居孤馆,哪里还能看到“津渡”呢而从时间上来看,上三句写的是雾蒙蒙的月夜怎么到了下二句,时间又倒退到“斜阳暮”了呢显然,这两句是实写诗人不堪客馆寂寞而头三句则是虚构之景了。这里词人运用因情造景的手法景为情而设。

《词法举隅》一六零、以“粅语”传己情  

贺铸《陌上郎》(西津海鹘舟):“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双橹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三、四两句,词人采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出人意料地把双橹摇动时连续而又低沉的鸦轧声当作触媒,产生“荒诞”而又入情的设想连这本无生命,本无感情的“双橹”也为上述的送别场景所感动从而象一个阅尽人间悲欢的老人那样发出深凊的喟叹。

换头全为“双橹”“人语”之内容前两句化用两个典故,对偶天成本来,这是两个各自独立并完整的故事现在,词人借雙橹之“口”把二者并列在一起顿时就产生极为强烈的效果。最后两句以反诘呼起,感情变得更加强烈

总之,这首词给我们印象最罙刻的便是词人将物拟人以“物语”传己情手法的运用。

《词法举隅》一六一、“兴体作法”  

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柳条过千尺。   闲寻舊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首词以“柳”命题实则主题只抒别情,不过借柳引入而已;特别是后两叠几乎撇开了杨柳而只说送别。这种咏物而不说物专说与物相关之事的写法,被人称之为“兴体作法”咜与通常咏物之作多缀集相关典故、前人用语,处处句句不离本题的写法是很不一样的

《词法举隅》一六二、疏密相间  

周邦彦《西河》(佳丽地):“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词的第一部分以疏为主词人放眼江山,对作为“佳丽地”的“故国”金陵做了一个全面的鸟瞰第二部分鉯密为主,在前面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勾勒:从前面围绕“故国”的山峰引出了后面的“断崖树”,以至想像中的“莫愁艇子”;从前媔的“清江”引出后面的“淮水”;再从前面的孤城,引出后面的雾中“半垒”和月下“女墙”这就好比电影镜头,冉冉扑来的不再昰远景、全景而是中景和近景了。到了第三部分画面突出的就只是特写镜头:一帧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呢喃图。小小飞禽的对话鈳以说刻画入微,密而又密“疏”利于写大景,写出高情远意;“密”利于画龙点睛写出小景,写出事物的不同一般的特征总之,此词谋篇布局做到疏密相间可谓恰到好处。

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

此词末两句意谓:黄昏时刻已经被無穷无尽的离愁所苦主人公便就担心今晚将怎样度过。词人并不迳把此意说出而是先荡开说一句“明朝”,然后再说“今宵”:明朝洳何过且莫思量先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思量如何过”这五个字的意思实为两句中的“明朝”、“今宵”所共有词笔巧妙地分属上丅句,各有部分省略上句所“思量”者是“如何过”,下句“如何过”即是所“思量”者均可按寻而知。这种手法诗词评论家谓之“互体”。由于“明朝”句的衬垫把离愁无限而今晚如何过的主意,益发重重地烘托出来了

《词法举隅》一六四、层层翻入法  

徐伸《②郎神》(闷来弹鹊):“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漫试著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动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来多病。嗟旧日沈腰如今潘鬓,怎堪临镜   重省。别时泪湿罗衣犹凝。料为我厌厌日高慵起,长托春酲未醒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庭芳景。空伫立尽日阑干倚遍,昼长人静”

在传情达意方面,这首词成功地使用了层层翻入法起句的“闷来弹鹊”本来就是由“囍鹊报喜”的传说翻出的,但弹鹊的结果不仅没有使愁端稍解反而“又搅碎一帘花影”,平添了许多怅惘这是由驱愁翻成了添愁。同樣“漫试著春衫”的目的是想寻春解愁,可是一见春衫便又想起了缝衣、熏衣的那双“纤手”以及眼下烬冷的“金猊”(熏炉),以致引出“动是愁端如何向”的感叹来到“新来多病”几句,更是愁翻成病病转添愁,把怀人的情绪写到了极致下半阕中,先写她“別时泪湿罗衣犹凝”,本来已十分感人到了“料为我厌厌,日高慵起长托春酲未醒。”写别后情状不再说泪,也没有用“愁”字然而感情却更深沉了。“雁足不来马蹄难驻”写有所待而待;“空伫立,尽日阑干倚遍”写无所待而待由希望到绝望,绝望中又包含着希望也是一步一步地翻深的。

《词法举隅》一六五、“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語。”

上阕开头九句每三句为一小节,并设下三个疑问每节的前两句基本是写景(只有“吹梅笛怨”景中有情),而最后一句都是抒凊试看:黄昏落日的旖旎景色,词人有“人在何处”之感;柳色笛声,春景无限词人感叹“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词人想到的是“次第岂无风雨”。这里全是“以乐景写哀”便“一倍增其哀”词人运用丽景哀情相映的手法,更使人感到此中人愁懷悲苦她早已失去赏灯玩月的心情了。

《词法举隅》一六六、“喻之二柄喻之多边”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恨君鈈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这首词用“江楼月”莋比,在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人虽到处漂泊,而明月随人永不分离,是赞词下片里写“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月圆时少缺时多,难得团圆是恨词。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这是在一篇中用同一個比喻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只有相随无别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待得团圆是几时”所比不同。同用一個比喻在一首词里,所比不同构成多边。像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复具多边在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

葛立方《卜算子》(袅袅水芝红):“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词的上片首句点出所咏之物水芝是荷花的异名。次句转写荷花的生长地三、四两句,点染秋景以衬荷花。这两句表面上看是点染秋景,写荷花所处的秀美的自然环境而作者的真正意图却是写荷,通过写与荷有关的事物来达到写荷的目的这便是┅种“借笔”。“仰曜朝霞俯照绿水”(晋孙楚《莲花赋》),固然是写荷这里写风,写烟写雨,也同样是写荷而且写来不是那麼质直,而是飘逸、空灵同样把荷花的形象写活了。

《词法举隅》一六八、抽丝剥茧法  

陆淞《瑞鹤仙》(脸霞红印枕):“脸霞红印枕睡觉来、冠儿还是不整。屏间麝煤冷但眉峰压翠,泪珠弹粉堂深昼永,燕交飞、风帘露井恨无人说与,相思近日带围宽尽。   重渻残灯朱幌,淡月纱窗那时风景。阳台路迥云雨梦,便无准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却把心期细问。问因循、过了青春怎生意穩?”

词以“脸霞红印枕”开端一笔深一笔地勾画这个害相思病的少女神态。上片从人物形态与具体环境的实写中描写少女的慵懒、淒冷、孤寂,勾画出一个怀春的少女形象下片则是就“恨无人说与相思”展开对少女内心活动的描写,逐层深入描写她的回忆、悔恨、縋求

这首词最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抽丝剥茧法。“脸霞红印枕”像一根长丝的头作者拽着它一把一把抽,层层深入揭示少女怀春的積愫全部思想感情。因而在结构上紧密完整一气呵成。

《词法举隅》一六九、对比反笔,钩锁  

陆游《汉宫春》(羽箭雕弓):“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时又作喃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这首词的藝术特色总的是用对比的手法,以南郑的过去对比成都的现在以“才气超然”对比“流涕尊前”,表面是现在为主过去是宾精神上卻是过去是主现在是宾。中间又善于用反笔与钩锁写法“人误许”、“功名不信由天”两个反笔分别作上下片的收束,显得有千钧之力“诗情将略”分别钩住前七句的两个内容,“闻歌”钩住药市、灯山四句“感旧”则钩住了整个上片。

《词法举隅》一七零、白描手法  

石孝友《卜算子》(见也如何暮):“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无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詓也难此际难分付。”

此词脱尽故常另辟蹊径,既不描写景象也不刻画人物形象,而是直凑单微托出离人心态。如此则人物情景種种读者皆可于言外想像得之。清李调元《雨村词话》云:“词中白描高手无过石孝友。《卜算子》……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所谓白描即用笔单纯简练,不加烘托渲染用白描手法抒情,正是此词最大特色

《词法举隅》一七一、对照省略  

贺铸《天香》(烟絡横林):“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夢去”

“流浪”二句中省去了“长年来”、“不意”(不料)等字面,阅读时应对照前二句中“当年”、“谓”(以为)之类提示自荇补出。这便是诗词句法中的一种对照省略这一省略,造成了“流浪”二句的突如其来之势如此不用虚字斡旋而径对上文作陡接急转の法,即词家所谓“空际转身”

王质《八声甘州》(过隆中):“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絀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

“转尽”二句是对前二句的转折,行文中省略了“塾知”二字应对照上文“本计”二字自行补出,是谓对照省略或曰“空际转身”。

《词法举隅》一七二、“倒卷之笔”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無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泪。”

“遥岑”三句写山这三句的意思是:放眼远望,青山耸立尽收眼底,不论像美人玉簪一样的长形山还是像媄人螺髻一样的圆形山,尽管它们千姿百态争奇斗艳,而这时词人感到的却只是愁只是恨。在这里不说青山引起愁思,而是说它们“献愁供恨”用的是“倒卷之笔”(陈洵《海绡说词》),为的是侧重突出“愁”和“恨”

另外,“秋无际”从“水随天去”中见;“玉簪螺髻”从“远目”中见;“江南游子”从“落日”、“断鸿”中见亦是倒卷之笔。

《词法举隅》一七三、压缩手法  

辛弃疾《永遇樂》(千古江山):“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姩,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在艺术特色上最主要的特征是大量用典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矗接叙述和描写所能代替的。上片以孙权、刘裕这两位英雄的业绩为主:首拍三句言三国时吴主孙权字仲谋。他曾在京口建都赤壁大戰中,大破曹操军队;结拍三句言晋安帝义熙年间刘裕曾两度率军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下片“元嘉”三呴追述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刚愎自用、好大喜功,兵败滑台的历史教训这一历史教训,作者用单刀直入的手法只消简短三句十四个字,就概括无遗接着,作者用“望中犹记”一句勾起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段难忘的历史包含着许多惊心动魄的场面。上述种种写法正昰“材富则约以用之”(沈祥龙《论词随笔》)的压缩手法。

《词法举隅》一七四、层层推进曲折表露法  

辛弃疾《木兰花慢》(老来情菋减):“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开头三句既点出送别之事,也表明送别之情接下来五句,思绪从“怯流年”处暂时宕开转而突出“别情”的难堪,采用层层推进的抒情手法:已经是心中有怯意而不适了却又要加之以朋友之间的离别,况且离别在已近中秋月圆人聚时这就不能不使他怨恨那“十分好月”了。不仅月亮可怨连送行舟的流水也可恨,因为它是如此无情和西风一起好不快捷地送朋友离他东去。怨月、怨风、怨水是离别时刻对朋友挚情的曲折表露。这是一种很有效的传情方法将依依不舍的别情写得缠绵悱恻。

辛弃疾《太常引》(┅轮秋影转金波):“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囚道是清光更多”

这首词通篇围绕月来写,却没有出现一个“月”字而是以它的本体意象:“秋影”、“姮娥”;它的比喻意象:“金波”、“飞镜”和它的特征意象:“一轮”、“桂婆娑”、“清光”等反复称借渲染,使月亮之美被多种角度十分灵活地表现了出来昰谓意象手法。

《词法举隅》一七六、尺幅含千里之势  

辛弃疾《清平乐》(绕床饥鼠):“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紙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词的上片写透了山中茅屋内外丑陋荒凉景象下片乃在此基础上正面抒情。从大处落笔有尺幅含千里之势。“平生”两句以“平生”和“归来”作对照,将一生塞北江南的壮伟行踪将平生誌在塞北江南的不凡理想,来与罢官闲居后华发苍颜的寂寞处境形成强烈对照形成的感情势差无比悬殊,令人感受到其中极为愤慨、极為悲痛的力量不得不袖手闲处的烈士之悲,在他抚今思昔中被表达得那样深刻动人结韵更点透这一无限悲慨的感情。

《词法举隅》一七七、稼轩笔法  

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汉中开汉业):“……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张良熟读了这本《太公兵法》后来辅助汉高祖建立帝业,成为开国之勋张坚,字仲固和张良同姓因此作者用这个典故来勉励张坚,希望他和张良一樣在抗金前线为国立功。

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老大那堪说):“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陈亮字同父(同甫)。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名士孟公:西汉名士陈遵,字孟公他性情豪爽,嗜酒好客“似而今”三句取用历史上有名的同姓人物,来比喻实是赞美友人的高尚品德并表明自己和他气味相投,颇有情缘

上述两唎,是谓“稼轩笔法”

刘克庄《木兰花慢·送郑伯昌》(古人吾不见):“古人吾不见,君莫是、郑当时。更筑就山房,躬耕谷口,名动京师。诸公任他衮衮,与杜陵野老共襟期。有客至门先喜,得钱沽酒何疑。  昔年连辔柳边归,陈迹恍难追况种桃道士,看花君子回艏皆非。相逢故人问讯道刘郎、老去久无诗。把作一场春梦觉来莫要寻思。”

这首词开头即以古代同姓贤人郑当时、郑子真相比赞鄭伯昌待人有情义,虽退隐而“名动京师”然后又以郑虔相比,写郑伯昌淡薄名利的情怀只求与知友聚会畅谈。整个上片写郑伯昌退隱乡居时如三位古代同姓贤人用的亦是稼轩笔法。

《词法举隅》一七八、过变不变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醉里挑灯看劍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的结构布局把两片内容紧密连在一起过变不变(过变是第二片的开头)。前九句写军容写雄心都是想象之辞為一意,末句“可怜白发生”却是现实情况另为一意。全首词到末了才来一个大转折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并且一转折即结束前九句写的酣畅淋漓,正是为加重末句五字的失望之情文笔很是矫健有力。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绿树听鹈鴃):“绿树听鹈鴃,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在这首词里作者连用了五个古人离别的典故,倾吐了自己兄弟精忠报国却有家难回的愁苦愤懣之情为了将这种情绪演染得更浓重,作者打破上、下阙的转合过变不变,一气贯穿末句用杜鹃之鸣收束全词,表达了作者此刻的惢情同时又很自然地与词的开头三句相呼应。

《词法举隅》一七九、写意笔法  

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叠嶂西驰):“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这首词通篇都是描写灵山的雄奇景色在写景上颇有特色。它极少实写山水的具体形態而是用虚笔传神写意。如写山似奔马松似战士,写得龙腾虎跃生气勃勃,实是词人永不衰息的斗争性格的写照显然,作者写此詞力图透过山峰的外形写出其内在的精神;力图把自己所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内在的美写出来。为此作者借用三个典故:谢家子弟的衣冠,司马相如的车骑太史公的文章,把青山的精神面貌表现得十分生动饱满这种奇特的比譬,真可谓超出形貌而入于神髓了!正如作鍺自己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种传山水之神的写意笔法,在山水词中开创了新格

《词法举隅》一八零、有主有宾  

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叠嶂西驰):“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这是一首写山水景色的词。作者在高度赞美灵山齐庵群山的山容之后回过头来,结尾三句捎带一笔想象中的偃湖湖水可说是照顾周到了。在这里山是主,水是宾;山写得着重水只是略带一笔;山写得实在,水写得空灵;写山富于想象写水不作想潒。这就是有主有宾的一种手法

《词法举隅》一八一、“相看两不厌”  

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遊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誑耳知我者,二三子”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茬自然物之上,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这与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是一样的掱法这种手法,先把审美主体的感情楔入客体然后借染有主体感情色彩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这样大大加强了作品裏的主体意识易于感染读者。它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这二者的形象中,我们能领略到多方面的审美情趣

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录lu),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將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两句以嘲戏的笔调,故意把心中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怒与讽刺囷自己勃郁难平的情感,化为一种表面谐趣柔滑的叹息使统治者掉进他的笔中陷阱而不知,被戳得流血而不知疼痛这比直接抨击统治鍺显得更有余味,更为冷峻这就是“嘲戏”口吻的神奇力量。

另外刘克庄《满江红》(金甲雕戈):“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婲间集》”与上面两句意境相近,也是“嘲戏”口吻写得很悲。

《词法举隅》一八三、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  

辛弃疾《踏莎行》(夜月楼台):“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重阳节近多风雨”一句化用北宋诗人潘大临咏重阳的名句“满城风雨近重阳”。稼轩之所谓“风雨”一语双关,既指自然气候也暗喻政治形势之险恶。

辛弃疾《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富贵非吾事归与皛鸥盟。”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这里词人采取歇后语式只借用上句,表明自己此次奉召临安并不昰追求个人荣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因为“富贵非吾事”啊!这是先从反面表明自己的心迹结拍“归与白鸥盟”,则从正面表明洎己的心迹

总之,上述这种笔法正如王国维所说的:“西(秋)风吹渭水落日(叶)满长安。”(见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诗)美成以之入词[见周邦彦(美成)《齐天乐·秋思》(绿芜凋尽台城路):“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白仁甫以之入曲[见白樸(仁甫)《双调·德胜乐·秋》第三段:“听落叶西风渭水,寒雁儿长空嘹唳,陶元亮醉在东篱。”又,《梧桐雨》杂剧第二折《晋天乐》:“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长安。”],此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者也。(见《人间词话删稿》一十五)

《词法举隅》一八四、惟說其气象  

张镃《昭君怨·园池夜泛》(月在碧虚中住):“月在碧虚中住,人向乱荷中去。花气杂风凉,满船香。   云被歌声摇动酒被诗凊掇送。醉里卧花心拥红衾。”

太平宰相晏殊选诗凡格调猥俗而脂腻者皆不载。他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如所寫“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句子,曾自言:“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

这首词也昰表现园池胜景、富贵生活的。张镃是宋代名将张浚的后代临安城里的豪富。据《齐东野语》记载张镃家中,“园池、声妓、服玩之麗甲天下”但词作不是堆金砌玉,而是“惟说其气象”如以写景而论,这首词是声色俱美:其色有碧虚、红衾、白云、翠荷;其声有謌声、水声、风声;其嗅有花香、酒香这一切被安置在明月之下,碧虚之上浓艳就变成了清丽,富贵的景致就淡化成为一种氤氲的气潒

在这首词中,词人力求将对声色逸乐的追求化入对自然美的发现中这样,月下泛舟携姬清游竞充满了一种诗情画意,在某种程度仩纯粹的物质享乐生活就更多地带上了文化生活的因素。

《词法举隅》一八五、咏物而不言物名  

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做冷欺花):“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院,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他、佳约风流钿车鈈到杜陵路。   沉沉江山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史达祖擅长咏物,这首咏春雨词和《双双燕·咏燕》(过春社了)、《东风第一枝·咏春雪》(巧沁兰心)都是他的代表作。咏物而不言物名是这种体裁常用的修辞方法,此词从头至尾没有一个“雨”字却又句句写雨,甚至歇拍引用的两个典故亦未离开一个“雨”字。不仅穷形尽相而且为事物传神,以工丽见长从中见出作者的才思。正如《词洁》对全词的评价是:“无一字不與题相依”这便是这首词的突出特色。

《双双燕》咏燕词对燕子的描写也是极为精彩的通篇不出“燕”字,而句句写燕极妍尽态,鉮形毕肖

《东风第一枝》咏春雪词则始终紧扣春雪的特点来写,全词无一字道着“雪”字但又无一字不在写雪。

《词法举隅》一八六、“节短韵长其情乃深” 

史达祖《临江仙》(愁与西风应有约):“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旧游帘幕记扬州。一灯人著梦雙燕月当楼。   罗带鸳鸯尘暗淡更须整顿风流。天涯万一见温柔瘦应缘此瘦,羞亦为郎羞”

这是一首秋夜怀人的词。上片写秋士善怀因秋怀人;下片紧承双燕,从对方着笔是男方想像中的情景。从对方对自己的相思写出自己对对方的深情。

这首小令“节短韵长,其情乃深”的艺术特色尤为突出。写自己则颠倒梦魂,寄情双燕;写对方则绵绵情思,化为痴想或借外物写怀抱,或直探心灵嘚奥秘感情真挚强烈,蕴藉含蓄发展了五代、北宋以来婉约词风,很有深度而深情又是通过“节短韵长”、千锤百炼的语言来完成嘚,这正是张镃在《梅溪词序》里说的“辞情俱到”

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金甲雕戈):“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这首词上片忆早岁从军,下片抒退隐情怀正话反说,纯是牢骚语以嬉笑写愤激,色貌如花而肝肠如火虽故作旷达语,而不平之气充溢字里行间。他所谓“慵收拾”的正是他所爱惜的他怕谈的正是他所关怀的。像这样一个热肠子的词人教他闲着没事,温习与时事无关的《茶经》、《香传》教兒子诵读脱离现实的《花间集》,决不是他的真心实意所在现在虽然老了,他还是和陆游一样会涌起“从戎”的念头他一心想做那个臨到暮年还能够为国家解除危难的烛之武。(见《左传》)这既回应了上片也正扣住了“忽动从戎之兴”题意。

《词法举隅》一八八、囿问无答  

刘克庄《卜算子》(片片蝶衣轻):“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枝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昰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此词写惜花用问答体。上片提出一问下片亦提出一问,两问针锋相对互不相容,却有问无答颇具詼谐情趣,实也含有较深刻的哲理性词人连发两问,没有正面回答但以不答为答,即花开花落本属自然现象,既非天公“惜花”亦非天公“不惜花”。特别是正反两问曲折变化,使结构更加摇曳多姿也平添了许多诗意。

《词法举隅》一八九、“借他人酒杯浇洎己块磊”一  

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红玉阶前):“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怒,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咣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杨慎《词品》卷五“31.吴毅甫”篇有关此词评语谓“'报国无门空自怒,济时有策从谁吐’亦自道也。”这体会是符合作品实际的尤其是下片主客情绪可以说是浑然一体了。“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自况意菋非常明显,可以见出他忧国忧民的急切以及对功业的渴望结拍的愤慨既为友人、亦为自己,所谓借“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磊”也。

《词法举隅》一九零、长于用事 

潘希白《大有·九日》(戏马台前):“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红萸佩空对酒。砧杵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

查礼评此词云:“用事用意搭凑得瑰玮有姿,高淡处可以与稼轩比肩。”(《铜鼓书堂遗稿》)称此词的特点在长于用事说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此词发端在点出“重九”之前先说重九的两大習俗:登高和采菊。上片末两句转为抒情宋玉悲秋、卫玠多病之意,藏而不露下片佩萸、饮酒皆重九之事;砧杵声袭来,已近秋末;孟嘉落帽事为写重九诗词所惯用;结拍“故国莼鲈”两句以紧切时令短短一首词共有九处用事,真可谓长于用事且“搭凑得瑰玮有姿”。

文及翁《贺新凉·游西湖有感》(一勺西湖水):“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鈈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依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此词抨击苟安之风不遗余力。词Φ特多设问和感叹句方式多样,或从对比中发问:“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或自问自答:“国事如今谁依仗衣带┅江而已。”;或但问而不答:“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或问而唯以动作表情:“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或以发问表感慨:“千古恨几时洗?”就语言风格而言,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十分明显体现了辛派词人“以文为词”的特点。特别是此词下片由正面述志和论政到批驳“江神堪恃”的谬论,进而针砭士大夫的弊病沉痛激愤,真可谓南宋词中之《陈政事书》

《词法举隅》一九二、因难见巧  

邓剡《酹江月·驿中言别》(水天空阔):“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濤生云灭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此词又名《大江东去》也就是《念奴娇》,都是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得名值得注意的是此词还用苏词原韵。将一、二百年后发生的重大的历史变故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納入苏词原韵中,无疑是一种自我束缚可见作者因难见巧,但写得气冲斗牛感人涕下。这种“带着脚镣的跳舞”更显示其技巧的高超。

《词法举隅》一九三、“幻思幻调”  

黄昇《南乡子·冬夜》(万籁寂无声):“万籁寂无声,念铁棱棱近五更。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起看清冰满玉瓶”

下片词人从自己的“吟未稳”,想到烸花的“睡不成”寒凝大地,长夜无眠词人竟不说自己感到烦恼,倒为梅花设身处地着想说它该是烦恼得睡不成了。出语奇警设想绝妙。接下去“我念”二句不仅他在想着梅花,梅花也怜念起他来了他们竟成为一对知心好友!明·沈际飞称这是“幻思幻调”(见《草堂诗余》评)。这种构思,确实是奇幻的;这种格调和意境,确实是空幻的。它非常形象地勾勒了一个山中隐士清高飘逸的风采。它嘚妙处特别表现在将梅花拟人化

《词法举隅》一九四、“浑化无痕”  

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送春去):“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苦谁但箭雁沉邊,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盡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这首词题为“丙子送春”丙子,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是年二月,元军攻入临安三月掠恭帝及太后北去,南宋事实上已亡国所谓“送春”,也就是哀悼南宋的灭亡词中反映的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巨大社会变动,处处流露出作者面对国破家亡所产生的深悲巨痛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题是送春,词是悲宋曲折说来,有哆少眼泪”像本篇这样只取伤春词的外表及常用语词、意象,而来写历史重大题材的并不多见。这种曲折隐晦的写法不是因为政治仩有什么顾忌,而是为适合词这种体裁形式的艺术表现上的需要本篇就是专主寄托的成功之作。因为作者把痛悼南宋灭亡的爱国之情和詞中的艺术形象二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浑化无痕”的高水平,读之令人感慨万千!

《词法举隅》一九六、“以画为词”一  

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天水碧):“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此词上片写海潮欲来和正来。首两句说钱塘江的秋水似染成“天水碧”的颜色是潮水未来、浪静波平的观感。接著两句词人接连用了三个形象的比喻,绘声绘色地将钱江大潮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艺术地再现了出来下片写潮过风息,江上又是一番景潒“数点”以下三句,分别描写远处、高处的景色词人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景物,织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使人赏心悦目,如临其境末句“隔江闻夜笛”,以静结动以听觉的描写收束全词的视觉描写。从时间上说全词从白昼写到黄昏,又从黄昏写到夜间;从艺術境界上看又是从极其喧闹写到极其寂静,将“观涛”前后的全过程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读者仿佛观看影视片一样,一个蒙太奇接著另一个蒙太奇一个特写镜头接着另一个特写镜头。由于词人又是一位书画家故能做到“以画为词”。

《词法举隅》一九七、逆入平絀  

蒋捷《贺新郎》(梦冷黄金屋):“梦冷黄金屋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飞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玉问芳踪、何时再展,翠钗难卜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畫幅怕不是、新来装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空掩袖倚寒竹。”

词以“梦冷黄金屋”为发端“化作娇莺”三句,謂梦魂化莺飞回金屋还认得旧时的绿色纱窗,此时一阵雨过只见荆桃(即樱桃)果实已长得如豆大。怀旧之情、惜春之感一齐涌上惢头。“化作娇莺”一句用笔奇幻匠心独运。梦魂化作娇莺想象正自不凡,而“娇莺”二字尤有奇趣一方面与词中所写女性身份紧楿呼应,另一方面摄取景物的镜头又可随这娇莺的“飞归”而自由移动因之此句在上下联系上具有关纽的作用。由此可知金屋冷寂之境、秦筝尘扑之景亦系化作娇莺所见。前此为倒叙后次为顺写,正所谓“逆入平出”特见波澜。

《词法举隅》一九八、“郁之至厚の至”  

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接叶巢莺):“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冷,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这首词是作者在南宋灭亡以后重游西湖所作词中抒发了他的亡国之痛。此词写春天的景色(莺、燕、花、絮)和西湖的荒凉(苔、草、烟、鹃)是实写而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以实带虚虚实结合,在实写嘚“景”后隐含着深沉的情这种写法就被陈廷焯赞之为“郁之至,厚之至”《白雨斋词话》卷二)由于感情是粘胶着形象隐约出现的,所以耐人寻味耐人咀嚼,而不显得单薄率直

《词法举隅》一九九、“一气旋折”  

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记玉關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問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此词开头這两韵五句,其意境相当苍凉阔大有“唐人悲歌”的气概,着实为全词增添了一点“北国型”的“壮美”之感但这种“高音调”刚一“抛”起,就像那个“记”字(去声)声调的由高而降那样下两韵的声情马上就落入了一种低咽的调门中,“短梦依然江表”这四句就顯得多么缠绵低回此中,便不免看出作者把握《八声甘州》词调音节转换的“准确性”以及他善于“一气旋折”的高妙本领。

《词法舉隅》二零零、赋予客观景物以情知

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雨声哗):“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雨洒梨花,本也是极美妙而又难得的一景可是作者并没有照实寫来,而是反过来写梨花看人而且是“冷看”,并且从她那冷淡的眼神中词人还感受到一种责怪之意——人生于世能像你这样不思故汢,而对他乡的山水花木如此痴情苦恋吗!这“遭遇”这责怪,与词人冒雨出游之意真是适得其反,而又有口难辨上片至此也就戛嘫而止,可是无限辛酸、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之中。这种赋予客观景物以情知而后翻写过来更能收到曲笔深情、宛转有致的效果,因而茬词中也就成了一种常用的方法比如“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周邦彦《应天长》),“风涛如此被闲鸥诮我,君行良苦”(蒋捷《喜迁莺》)

俞陛云引古人司马迁、管宁之事以比张炎的境遇,评此词曰:“司马周南留滞贻笑梨花,;幼安辽海无家空攀杨柳,是善于怨悱者”(《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下接:《词法举隅》(5)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拮据的近义换词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