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loud云计算三个层次解决方案主要聚焦于哪个层次的应用

01-H3Cloud云计算解决方案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01-H3Cloud云计算解决方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0-​HC​l​o​u​d​云​计​算​解​决​方​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已有5人收藏
查看: 5428|回复: 17
H3Cloud 云计算解决方案概述
H3Cloud云计算解决方案涵盖了网络、云软件、计算、存储四大类产品。目标是为用户在以太网和云计算相关技术基础上,实现数据中心资源高效利用、虚拟化环境下云网融合、基于混合云理念的资源动态扩展以及针对用户具体业务交付的行业应用交付。结合本地强大研发、服务实施能力带给用户“一站式”的“交钥匙”交付体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精彩评论 17
图是简单,做起来容易吗???
H3C加油&&干掉思科
理论是很简单但不知道实施怎么样
我想也是!自己企业大!
对于“云”的理解还是很抽象!
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一步一步来
现在企业还小,先学习了!
云到底什么算作云
果断留言,赚取积分
扫描二维码,关注H3C微社区H3Cloud:为企业提供最优化IaaS方案
发表于 08:02|
作者郭雪梅
摘要:要实现硬件与软件齐头并进,为企业提供IaaS整体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与公有云合作,形成最优的混合云方案,H3Cloud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平衡自主研发与开放平台的技术力量,用标准迅速构建起生态系统。
云计算产业的生力军中,有先说再做的,有边说边做的,也有只做不说的。H3Cloud属于第三种。更为深入地了解H3Cloud的云战略,是在2013 H3C新产品新技术巡展北京站。印象最深的是H3C公司副总裁尤学军对CSDN云计算频道记者所说的一句话:“开放,是H3C未来的重要战略方向。无论是VAN还是H3Cloud,都离不开开放,离不开生态系统。”H3Cloud,是一种技术,是几项产品,还是一些方案?在国内云计算生态系统中,这家在网络界拥有举足轻重的企业会成为什么角色?“做企业级(私有云)IaaS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并在此基础上与公有云合作,形成混合云方案。让硬件与软件的齐头并进,为企业提供一流服务就是我们的核心目标和定位。”一向低调的H3C云计算业务部总监吴健对CSDN云计算频道如此表示。H3Cloud,起于2008年业内公认的云计算起点是2006年,亚马逊推出云存储服务S3(Simple Storage Service)之时。但H3C的云计算规划可是始于2012年正式成立的云计算业务部?“要更早。”在多个岗位,多个部门(技术、市场等)工作,并曾任网络部门部长(当时还兼任云计算业务部部长)的吴健明确表示,“H3C最重要的客户之一就是互联网。在与腾讯、百度、淘宝、新浪、搜狐、盛大这些天然就是云计算的客户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云的诞生和深入应用,摸索着最新的业务诉求,也为云架构所带来的技术变迁作出了贡献,并和更多伙伴一起面对未来的困难和技术挑战。这些都为H3Cloud打下了深厚的积累。”这一时间点是2008年。因为2012年,当H3C宣布云计算业务部成立之时,也定义了企业云计算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算和存储的虚拟化、云就绪网络阶段;第二阶段是云计算平台实现基于标准的融合,云计算操作系统实现资源调度自动化;第三阶段,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应用百花齐放。在2008年到2012年的第一阶段,除了互联网公司之外,H3C还帮助诸多企业级客户(成都云计算中心、天津国家数字出版云、海航集团云计算中心等)完成了标准化数据中心网络平台的搭建,实现了云就绪网络的实施和落地,云内互联、云间互联和云端互联的网络和产品解决方案也已就绪。而在第二阶段(2013年到2015年)的开局之年,H3C正在逐步加大云计算的规模投入,致力于云网络服务架构的标准化,确立企业级(私有云)IaaS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的目标。&“如果为我们的风格下定义,‘不说只做’更合适。”吴健笑道:“我们更愿意脚踏实地为企业数据中心IaaS云计算基础架构提供最优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战略,在基础设施层发力涵盖网络、云软件、计算、存储四大类产品,覆盖服务器虚拟化、云网融合、IaaS私有云和混合云彩虹等解决方案,为企业带来一站式的“交钥匙”交付体验的云服务,这就是H3Cloud的全部。在吴健看来,产业已向虚拟化和云的方向整体迁移,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H3Cloud已经实现了上端虚拟化和云层自动化调度、云网融合的解决方案,并以标准化方案的形式来落地,而这恰好与目前企业逐步将应用迁移到云端,并基于云计算运维整个IT相适应。在基础设施层发力,将中层中间件或PaaS层与应用层交由合作伙伴和第三方开发者组成的生态系统来提供,是明智之举。众所周知,IaaS层面,臻于完善的服务器,逐步革新的存储之后,是日渐成为短板的网络。业内专家告诉记者:“网络难配”已经成为IaaS企业的口头禅。具体来看,一是现在云服务多个节点之间需要连接大量内部的通信,比如Hadoop,当集群大小超过千台时,网络会成为比IO更大的一个瓶颈;二是虚拟机各节点只能在同一个二级网段内才能进行重要的动态迁移;三是每个虚拟主机都会运行十个以上的虚拟机,这会导致一个网段内实际所需要承受的机器数量和具体流量都倍增。这些因素导致了数据中心网络从之前对外为主的南北向,慢慢转为以内部为主的东西向,同时数据中心迅速出现了大二层的趋势。尽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业内出现了各种解决方案,包括将路由能力带到二层网络的TRILL和FabricPath,用于识别虚拟机流量的VN-Tag和VEPA,用于二层互联的VPLS和OTV,和现在很火热的SDN(软件定义网络),但都处于在摸索和尝试阶段,要真正实现,并非易事。这样的发展,反而给了以网络见长的企业更大的空间。吴健说:“我们已经实现了服务器、存储、网络,虚拟化和云管理平台的真正融合。”他认为,企业尤其是提供IaaS的互联网企业认为瓶颈在网络,这是事实。无论是对虚拟化的承载还是网络自身虚拟化都需要变革。比如,虚拟数据中心业务编排中,最困难的不是虚拟主机和虚拟存储,而是网络。“最难的是那根虚拟网线,如何画出来并不容易实现。这就是我们的优势。真正的云落地,实现云计算的价值,需要我们这样的力量。”事实上,来自企业端的需求已然成型。“自2012年推出以来,H3Cloud的虚拟平台和云管理平台,已经卖出了300多套。主要集中在政府、教育和医疗等行业,其增速远比我们预想的要快的多。”吴健这么说。技术,自主研发+开放平台有需求的地方都有创新技术的存在,比如VEPA、SDN交换机和CAS云计算管理平台。以VEPA为例。传统服务器虚拟化方案中,从虚拟机的虚拟网卡发出的数据包在经过服务器的物理网卡传送到外部网络的上联交换机后,虚拟机的标识信息被屏蔽了,上联交换机只能感知是从某个服务器的物理网卡流出的所有流量,而无法感知服务器某个虚拟机的流量,所以无法从传统网络设备层保证服务质量和安全隔离。如何将虚拟机网络流量纳入传统的网络管理,就需要对虚拟机的流量做标识。为此,业内提出了两套协议。其中一个就是惠普/H3C主导的VEPA(Virtual Ethernte Port Aggregator)。其核心是重用Q-in-Q,以及修改现有的生成树算法。吴健指出,VEPA(802.1Qbg)去年已经通过IEEE 802.1规范,获得了Juniper、IBM、Qlogic、Brocade,甚至是思科等企业的支持。不止如此,VEPA已经落地。“有客户对我说,虚拟化已经用了很多年,但难以监控虚拟机的流量与安全始终困扰着他。VEPA为他带来的最大价值就是不改变原有安全部署(由于VEPA没有对以太网数据结构提出任何修改,通过VLAN、ACL、QoS等功能实现成本非常低)。云网融合关键就是软硬件配合实现动态资源扩展,VEPA做到了这一点,这对保护企业的旧有投资至关重要。”VEPA以外,H3C还在美国成立专门的研发团队重点研发与VMware 兼容的Vswitch,以实现 VEPA在VMware环境下的落地。同时CAS云计算管理平台,参考OpenStack规范进行测试等。都体现出了H3C基于标准化的研发努力,目的就是最大程度的开放和保护用户投资。自主研发是实现云网融合的必经之路。对H3Cloud而言,也是如此。按照吴健的说法,基于IaaS层面,尤其是虚拟化和云管理平台,都坚持自主研发的。CAS包含了三大部分,CVK(Cloud Virtualization Kernel,虚拟化内核平台),CVM(Cloud Virtualization Manager,虚拟化管理系统)和CIC(Cloud Intelligence Center,云业务管理中心),只有通过自主研发才能最大程度的将虚拟化和云平台和硬件产品融合起来。。不止如此,过去的9年里,H3C积累了几千万行的代码,已经最大程度上实现网络的可编程、可调度,软硬一体化的管理。现在CAS已经成功与iMC配合联动,实现了数据中心内部计算与网络的无缝管理,大幅简化了管理难度、提升管理水平。公开资料曾显示,截止到2012年,H3C对研发投入极为重视,55%的人员是研发,每年15%的营收要投入进去,8年累计投入65亿。而具体到H3Cloud,“具体数字虽然没做过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在云上,无论是过去几年,还是未来几年,研发投入都是每年大幅增加的。”对于下一步规划,吴健卖了个关子,“我们肯定会推出更多有技术亮点,并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现实的问题的方案。”但也许有一点可以肯定:推出H3Cloud的一体机。平台,用标准构建生态系统是的,一切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的技术都是毫无意义的。只有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的技术,才有生命力。在互联网化驱动IT技术架构云化的大环境下,对于技术能力和专业人才都比较紧张的传统行业企业而言,要实现云的梦想,需要的是整体方案的交付和技术服务的全力支持。这显然需要更为开放的合作。在吴健看来,“软件定义一切”和“硬件复苏”是业内的两个热议点,但二者一定是相互融合的,共同进步的。因为虚拟化是无法彻底取代硬件的,比如防火墙。“我们坚定走标准化和兼容化的道路。H3Cloud的系统是开放的,包含虚拟化层、云管理层、服务器、存储、网络在内,都是已经过开发、测试和优化的高可用性平台。而通过开放接口,相信会构建起更加活跃的生态系统,为企业提供更具优化的云服务。”这其中,H3C会主动帮助渠道转型,“泛华三团队”的成立使得4000家合作伙伴可以从分销和物流转变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服务的企业。而那些拥有OAA(Open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底层开发能力ISV和SI,更可以顺畅地进入H3Cloud生态圈,共享云中开发与应用的大边界。除此以外,还有产业合作。H3Cloud的混合云方案——云彩虹,已经和阿里云展开深入合作。据悉,目前已经调通双方系统,实现了基于虚拟机的相互备份恢复。吴健对记者说:“对于政府,公共事业,医疗等行业而言,在高峰期调用公有云资源或在公有云中实现异地灾备是很符合需求的务实方案。混合云在相当长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我们会和公有云服务商进行更多的合作,通过双方技术的投入,共同完成云彩虹的合作。”在AWS发布OpsWorks,Elastic Beanstalk等PaaS功能;谷歌在GAE之外推了GCE;集成和Heroku;Windows Azure跨IaaS、PaaS和SaaS,基于公有云的IPaaS融合趋势越加明显,但H3Cloud执着定位在为企业级客户提供IaaS方案的定位是否准确?吴健如此形容,“这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国际上看,无论是Amazon还是Google都在公有云领域摸索了多年,IaaS和PaaS已经处于融合阶段。但对于更多行业企业而言,更多还处于私有云建设阶段,要实现与公有云的融合还差很远。尤其是在国内,南方与北方,东部和西部,企业的信息系统还有很大差距,当北方有些企业还处于虚拟化刚起步的阶段,考虑的是硬件配置、方案优化、云网融合时,南方已有企业逐步将应用迁往云端,并基于云平台开发新的应用了。“理想和现实需要有一个平衡点。转变需要过程,更需要时间。我们在其中,可做的事情已经非常多。”当然,标准化商用方案之后,H3Cloud也许会考虑个性化和定制化,但现有阶段的关键还是要将标准化方案做好。吴健对记者说:“这是企业在进行云转型时的战略尝试,我们希望能够做到更好。”技术、产品、方案一应俱全,生态系统也初见规模,开始“奔跑”起来的H3Cloud希望跑的更快,帮助更多企业优化和再造IaaS平台。而这儿,也从另一个维度反映出国内云计算产业的现状,中国私有云实践进入实质增长期。
推荐阅读相关主题:
CSDN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向CSDN吐槽
微信号:CSDNnews
相关热门文章任务1-理解H3Cloud云计算解决方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任务1-理解H3Cloud云计算解决方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5.6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H3Cloud云桌面解决方案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H3Cloud云桌面解决方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HC​云​桌​面​方​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计算服务层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