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游历的收获Spider

一个大学生网络写手的生活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一个大学生网络写手的生活
.cn 日04:50 中国青年报
  Beakspider最近有点烦。她已经好多天没写什么了。
  Beakspider是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新闻系二年级的学生。Beakspider是她的网名。去年夏天,她和几个网友开始联合写一部叫《真实》的系列奇幻小说,他们各写各的故事,故事里的人物都是有法术的法师,生活在古代失落的世界里。
  Beakspider的故事人物叫“神无宁”,19岁,是一个特级法师的孙子,没有太多的才华,相貌一般,整日耽于幻想。他被同样是法师的父母丢在天空之城纽甘西亚的姑母家。由于姑妈再婚,神无宁决定自己去看世界,同时寻找下落不明的父母。神无宁喜欢吃海鲜,喜欢心情愉快,希望有趣的事情发生;讨厌繁重的任务。神无宁的性格懒惰,有时还会幸灾乐祸。“他有点像我。”说这话时,Beakspider大笑。
  这个长发飘飘、皮肤白皙、模样清秀的女孩,表情丰富,说起话来滔滔不绝,高兴时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迷惑时五官又会痛苦地挤在一起。
  Beakspider着迷于那些经典的奇幻小说,《龙枪》、《魔戒》、《指环王》是她的最爱。她常给同宿舍的女生讲鬼故事,有时灵感来了,即使宿舍熄灯后,她也会打着电筒把故事写在笔记本上。
  Beakspider学习成绩一般,她在班上没有太多要好的同学,但网上的朋友比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多得多,仅QQ上她就有七八个“群”。尽管班上也建立了一个网站,但那里人气不旺,她也很少去,“在网上交朋友有很大的空间,你可以选择和你有共同语言的人,他们不在你的交际圈,你不会被嘲笑,可以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人敞开心扉,而对身边的人你很难这样直接沟通”。
  她从高二开始就尝试着写奇幻小说。“创作的目的是为了交流,通过笔下的人物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并不想表达深刻的人类情感、社会现实,我表达的是自己的感觉。”Beakspider说,和她一起写作的网友都是16岁至25岁的年轻人,都着迷于奇幻小说。“他们不喜欢现实,喜欢超越时空,在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世界里。这个世界是作者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地方,轻松没有压力。在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很快活”。
  Beakspider和网友们把联合写故事当作一场游戏。他们让自己的故事人物掉进时光的隧道里,在一个魔幻的世界游历。而这些人物在现实中大多是:“反叛、沉迷于网络、常常与父母吵架的初中女生”、“因父母离异而性格忧郁的高中女生”、“单亲家庭的中专生,孤僻、内心极端自卑,有自虐倾向。没有朋友,但渴望友情。因此沉迷网络”、“极其痛恨英语的普通大三愤青,没钱,喜欢赖在图书馆,但是很少能够上网”、“号称贫穷但健康向上的有为青年,梦想着过糜烂的米虫生活”、“喜欢旅游的大二学生,超厌恶写报告”。而Beakspider的“神无宁”在掉进时光隧道前是一个“每天以望天为乐趣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对自己没有切实的理想感到很烦恼”。
  这些人物的性格大多忧郁、怪异、孤僻、冷淡、慵懒、忽冷忽热、混沌中立、单纯。他们的爱好大多是发呆、睡觉、看天空、恶整别人、打牌、骗人、购物、聊天、看美女、做梦、探险。“每个人物都有我们自己的影子在里面,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他们寄托了我们的理想,帮我们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Beakspider说。
  一年来,有关“神无宁”的故事,Beakspider已写了近5万字。但最近她写不下去了。“我想写轻松、快乐的东西,可是写出来的却很沉重。不写吧,对不起长期的构思和劳动,可写出来又没有太大的意义”。Beakspider说,写小说让她学会了思考,但思考越多困惑越多。
  Beakspider决定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她希望心理咨询师能帮她解疑。
  作者:记者 张文凌
】【】【】【】
新 闻 查 询
热 点 专 题
图铃狂搜:
至少还有你
爱情真伟大
爱的主打歌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各位女人怎样让狗上 狗上女人 女人谈谈被狗上的感觉访客: 2016新的一年我们会继续努力维护网站,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影视服务女人怎样让狗上....
费·唐纳薇/Barry Primus/韦薇卡·琳德佛斯/巴瑞·摩司
利智/吕良伟/方中信/关之琳
迈克尔·卡兰/克里夫·罗伯逊/詹姆斯·迈克阿瑟/尼克·亚当斯
Sam Rosen/佐伊·利斯特·琼斯/乔什·哈奈特/迈克尔·因佩里奥利
余文乐/周杰伦/吴彦祖/黄伊汶
1./109364次播放
2./91896次播放
3./122222次播放
4./51824次播放
5./57710次播放
6./75804次播放
7./88143次播放
8./127260次播放
9./32633次播放
10./12682次播放
11./130946次播放
12./116622次播放
Mon Confiado/Ogie Diaz/Kiel Rodriguez/Jay Aquitania
尾上菊太郎/泽村国太郎/市川正二郎/香川良介
谢莉·杜瓦尔/茜茜·斯派塞克/简妮丝·鲁尔/Robert Fortier
Jack Mercer/Mae Questel
Lori Singer/安东尼·爱德华兹/Bruce Abbott/凯西·贝茨
1./38551次播放
2./7161次播放
3./109582次播放
4./60227次播放
5./98762次播放
6./42225次播放
7./75551次播放
8./23695次播放
9./45929次播放
10./12692次播放
11./121503次播放
12./122125次播放
威廉·霍尔登/弗雷德·阿斯泰尔/弗兰克·卡普拉/罗丝玛丽·克鲁尼
林申/李子雄
关长荣/顾玉增/张玉兰
Angélica Aragón/Heriberto Del Castillo/爱德华·福隆/John Gilbert
朱迪·格雷尔/Brent Sexton/Basil Harris/Sara Klein
1./2682次播放
2./80319次播放
3./96394次播放
4./2519次播放
5./73469次播放
6./69114次播放
7./104224次播放
8./105047次播放
9./73542次播放
10./103422次播放
11./50098次播放
12./71560次播放
简·怀曼/查尔斯·劳顿/琼·布朗德尔/理查德·加尔森
史蒂夫·麦奎因/鲍比·达林/费斯·帕克/哈里·古蒂诺
Julia Miranda/Alan Paschoalito
Zdravko Pavlis
蒂姆斯·伯特姆斯/奥琳·安·麦克莱瑞/Constance Forslund/小艾德·博格里
Amy Rutledge/Stephanie Domini Ehlert/Megan Hartig/Katarina Hughes
1./29205次播放
2./44772次播放
3./68216次播放
4./79645次播放
5./1775次播放
6./16825次播放
7./6337次播放
8./82666次播放
9./134927次播放
10./99954次播放
11./79199次播放
12./50258次播放
Benjen Pansa/Monie Pansa
Karen Admiraal/Jack Bailey/Ray Bullock Jr./Emma Choy
尾上松之助/中村扇太郎/市川寿美之丞/实川延一郎
凯瑞·华格伦
Marek Daniel/Zdenek Rauser
Kristine Miller/阿瑟·弗兰兹/Ross Ford/托米·努南
1./90132次播放
2./81882次播放
3./23841次播放
4./105216次播放
5./76431次播放
6./99998次播放
7./36114次播放
8./89999次播放
9./109700次播放
10./34708次播放
11./42064次播放
12./2112次播放
伊万·麦克格雷格/哈莉·贝瑞/格雷戈·金尼尔/梅尔·布鲁克斯
Gérard Rinaldi/Jean Sarrus/Gérard Filipelli/Jean-Guy Fechner
史蒂夫·库根/Rebecca Front/帕特里克·马博/Steve Brown
尹盛贤/沈恩真
Tove Edfeldt/Anna Gabrielsson/亚历桑德拉·达尔斯托姆/Emelina Lindberg-Filippoupoullou
Doug Folsom/Jeremy Fraser/Robin Gwynne/Amy Lucas
1./51991次播放
2./57281次播放
3./64081次播放
4./65014次播放
5./82877次播放
6./90878次播放
7./124900次播放
8./57243次播放
9./85095次播放
10./46231次播放
11./100055次播放
12./90050次播放
任彭年作品
TheManBehindtheCurtain{$tkey}{$tkey}江翠英与父亲以街头 ……
罗克朋/王飞娟
Marco Vicario作品
凯尔·杜拉/罗桑娜·珀德斯塔/Bruno Scipioni/Gabriele Basili
安德烈·波切利/Matthew Della Polla/席琳·狄翁/罗茜·欧唐内
保罗·达诺/布莱恩·考克斯/伊希尔·勒·贝斯柯/Bill Buell
詹姆斯·凯恩/乔安娜·库克·摩尔/罗伯特·杜瓦尔/Barbara Baxley
Necdet Yakin/Atýlay Uluýsýk/Nadezhda Gorelova/Ýskender Baðcýlar
黄磊/孙天宇/徐峥/郭德纲
46262次点播121204次点播95955次点播
2166次点播87934次点播20803次点播
54525次点播132699次点播67777次点播
49776次点播54717次点播44020次点播
多米尼克·塞纳作品
Whiteout在一个孤独的环境中生活太久,退化的不仅仅是你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还有你的 ……
凯特·贝金赛尔/盖布瑞·马赫特/哥伦布·绍特/汤姆·斯凯里特
美国/加拿大
Peter Brown作品
Peter Brown/Robert Hunter/Paul Watson
罗杰·摩尔/芭芭拉·贝芝/尤尔根斯·库尔特/卡罗琳·莫罗
比利·亚伦·布朗/Rebecca Mozo/理查德·莫尔/Arianne Fraser
薇奥兰特·普拉西多/瓦伦蒂娜·切威/塞吉奥·鲁比尼
杰弗里·怀特/拉洛·罗迪
肖荣生/周国宾/方舟波/王澎
黄玉珊作品
TheStraitStory{$tkey}日治时代知名雕刻家及画家黄清埕从日本学成归国,他 ……
张钧甯/何豪杰/徐怀钰/Freddy Lin
柯戴尔·巴克作品
伊冯娜·德·卡洛/理查德·格林尼/杰基·格黎森/George Macready
布丽吉特·佛西/Jean Blaise/阿兰·利博/Alain Noury
威廉·博伊德/Russell Hayden/Sidney Toler/Steffi Duna
奥利弗·帕克/克莱儿·希金斯/阿什丽·劳伦斯/肯尼斯·克兰哈姆
Jacqueline Kim/原丽淇/Michael Idemoto/Matt Westmore
托德·海因斯作品
Carol这部悬疑剧情片改编自女作家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天才里普利》)的中篇小说,故事背 ……
凯特·布兰切特/鲁妮·玛拉/莎拉·保罗森/凯尔·钱德勒
梅泽利之作品
It'sANewDay{$tkey}在某商社工作的甲斐智成(时津真人饰)是个老好人,工作总 ……
青山伦子/时津真人/武田义晴/赤塚笃纪
诺曼·梅勒/马修·巴尼/Anonymous/Lauren Pine
杰奎琳·史密斯/詹姆斯·弗朗西斯/罗德·泰勒/Stephen Elliott
高登·斯科特/安东尼·奎尔/萨拉·沙恩/Niall MacGinnis
Emery Hawkins作品
Mel Blanc/Kent Rogers
邓碧云/罗剑郎/梁醒波/张生
尹静姬/南宫远/In-suk Choi
Luca Maric/Hans Jochen Röhrig/Gunnar Teuber/Leslie de Gruyter
Lalita Pawar
明星合集专题
目前暂停交换友情链接,没提前通知而删除了部分降权链接,见谅!周鸿祎独家讲诉:产品经理是如何炼成的?-马海祥博客
新型SEO思维就是从一个全新的层次上提升seo优化的水平,达到网络信息最佳化的展示效果!
> 周鸿祎独家讲诉:产品经理是如何炼成的?
周鸿祎独家讲诉:产品经理是如何炼成的?
时间:&&&文章来源:马海祥博客&&&访问次数:
中国互联网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鸿沟,即高端用户和真正的主流用户的认同差异。谁能够跨越这个鸿沟,就是谁能够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
我刚才来的时候,会议主办方跟我讲,今天来交流的很多人是设计师、产品经理,据说还有50位公司的高管,我今天希望跟大家有一个交流,对很多公司高管来讲,我其实有一个建议,过去这种公司分工特别明确,做一个产品好像变成一个生产线,有人负责策划,称为产品经理,有人负责项目实施,称为项目经理,还有专门做UE,我后来没搞清UX和UE怎么区分,曾经有一个大公司跟我讲半天,UX是用户体验,UE做UED,分的非常细,我听了半天,这两个角色至少从我的从业生涯来说,我觉得很难区分,最后可能还有负责做研发的人,负责拿到产品规划,用代码堆出来。
今天在座更多是设计师,我也非常反对在一个公司里,很多人把设计师看作一个美工,说设计师产品做好了,你给我美化一下,润色一下,调一下颜色,看一下像素,设计师本身应该成为产品经理。
我有几个个人的心得,不是因为我有多么成功,而是因为我曾经是最大的失败者,我在用户体验上犯了非常巨大的错误,甚至被别人骂得狗血喷头,大家看到我有投资和参与做的成功产品,那是因为你们没有看到背后还有很多不成功的功能,不成功的产品,没有被大家所关注和记得。所以正是有很多经验教训,我总结出几个简单的心得,就是几个&心&字:
很多人笑了,我们做事不用心吗?很多人原来在公司里只是一颗螺丝钉,很多时候做产品,真是为自己在做,还是觉得在执行老板旨意,还是执行上级的命令,真的在用心吗?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看得太小,只看把自己看成一个打工的,你是这样的层次和胸怀,你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能做好产品的产品经理,所以我希望如果各位听了我的心得,回去在公司上班的时候,也不用管公司是不是你自己的,你拿出一点精神。很多人讲我又不是者,我干吗要创业精神,难道非要你自己办公司才能把一个产品做好吗?
其实在别人的平台上花着老板的钱,花着公司资源,做不成是公司交学费,如果我们都不能把自己充分调动起来,想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让这个产品在市场获得成功,给自己积累,无论是声望,无论是积累人脉关系,更多的是积累经验教训。难道你今天从公司出去拿一笔钱,自己再做一个公司,你真的觉得你做产品的能力就有所提升吗?
我跟产品经理讲,你心里要有一个大我,要对这个产品负责任,要把这个产品看成你自己的产品,我认为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我经常给员工举一个例子,很多员工,很多产品经理做产品,能挑出很多问题,但是他也尽到了他工作职责,仅仅靠尽到工作职责很难成为优秀产品经理,对于如何才能成为一个顶尖的产品经理的要求,大家可以看下马海祥博客的《》相关介绍。
在座诸位,我知道北京买房很难,当然还是有点机会的,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做公司这么多年里,看到很多同事好不容易买一个小房子,然后装修,他们都成了装修专家,瓷砖专家,马桶专家,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他的房子,他每天花很多时间在网上搜索,每天到建材城和卖建材的人斗智,只要拿出装修自己家的精神,一个外行能够成为瓷砖专家、浴缸专家,没有理由不成为一个产品专家。
我先讲一个大家觉得特虚的用心,即便大家觉得我在产品上有一些心得,实话说每次做一个新的产品,我也不是拿出几个锦囊,也不能在那三分钟有灵感,我也花很多时间看同行的东西,去论坛看用户评论,花很长时间用这个产品,每个产品都是要呕心沥血,有时候感觉做一个产品像一个妈妈十月怀胎生一个孩子,就算你成功养育了三个孩子,第四个孩子不用十个月,三个月就生出来,可能吗?还是要经历十个月的痛苦的孕育过程,我觉得用心,对自己负责任,对自己做的产品负责任,是一个产品经理的基本前提。
尽管你在公司的头衔不高,职位不高,产品经理是最委屈的,因为他头衔最低,经常要协调很多人,要忍受技术部门的白眼,要忍受公司不同高管不同方面给他近乎矛盾的要求,甚至有时候不得不忍受一些所谓白痴领导给他的指令,而且很多时候还要协调公司内部不同的部门,包括市场、传播。但是我认为产品经理就是总经理,就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个总经理,就要通过人微言轻,但是你要敢于说话,要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敢于对一些意见说不,要能够鼓起勇气去推动很多事情的进展,哪怕非常难。
所以,一个人如果在公司里历经很多波折扯皮,最后能够把一个产品往前推动,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贯一个头衔,我认为产品经理就是总经理,能够这么做一回,恭喜你,有一天你去创业,发现美国那些创业公司,其实根本没有产品经理这个头衔,主程序员就是产品经理。
换句话说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如果有一天想创业,想拥有自己的生意,想拥有自己的事业,如果不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坦率的说很难,成为产品经理是一个最重要的前提。
2、将心比心
我刚才讲完了一个大我,比较自我,敢于承担责任,将心比心讲的是小我、忘我、无我,我们做产品无论有多么好的技术卖给用户,有多么好的设计感觉给用户很酷的设计,其实都要把握一个理论,所有用户体验,什么叫用户体验,为什么不叫产品经理体验,不叫老板用户体验,因为所有体验从用户角度出发,从用户来看产品,你觉得好的产品用户不一定买,用户选择一个产品理由跟行业专家选择一个产品的理由,有的时候是大相径庭。
用户选择一个产品,有时候非常简单,如何学会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思考,我觉得对很多人来说,说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是实际上很难做到。因为每个人不管成不成功,随着自己经验的增加、阅历的提升,每个人讲的最多的是什么?是我认为,我以为,我觉得,我们自我太多了,很多时候做产品,是给自己做,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的需要的大量的市场调研的,关于这点我也曾在马海祥博客上的《》跟大家讲诉过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
我们很多时候讨论产品的时候,在激烈争论不下的时候,争论双方可能没有站在用户角度,都是激烈的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如何能够让自己将心比心,这个心理学上有很多这种词,叫同理心,从用户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这对很多人来说不是能力问题,也是一个心态问题。
原来我有一句话,我教育公司里的很多人,像小白用户一样去思考,思考完了得出结论,像专家一样采取行动。很多人颠倒过来了,像专家一样思考,像白痴一样采取行动。
最近微信产品的负责人张小龙的观点,他的观点,跟我几年前说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三年前我在主导这个话题,大道理是一样的,进入白痴状态或者进入傻瓜模式,你们每个人有没有一个按纽,能够快速的进入傻瓜模式。
我在公司里很多时候讨论产品,我对产品经理一个挑战,也是因为我能够这么多年被用户骂得多,经常到第一线看用户的帖子,在微博做用户的客服,这不是为了作秀,为了保持真正掌握用户的想法,我最喜欢的杂志不是行业高端杂志,类似电脑迷、电脑爱好者、电脑软件,在地摊上卖的中低用户的普及杂志,上面有很可笑的文章,这么简单的功能早就用了,为什么写一篇文章教育用户,那是用户真的不知道怎么用。
通过不断的历练,我自己养成一种心得,我的手下做出一个软件,给我用的时候,我好歹也是一个程序员出身,也干了这么多年技术和产品,一个功能多动两下鼠标找到了,能难得住我吗?或者说一个按纽文字写的很晦涩,我看一遍,我稍微动脑筋一想就想明白了,但是我脑子里有第二个白痴的我起作用了,如果我看什么东西能够不加思索的去用,我就觉得这个产品很顺畅,但是突然我怔了一下,大家不要笑我,有的时候我亲手设计的产品,设计完了,我用的时候,我就精神分裂了,一个周鸿祎设计的,但是另外一个白痴周鸿祎开始用,用一下怎么就觉得别扭,这几个文字看一下,我就进入了小白状态,我怎么看不懂这几个字什么意思呢,我马上会告诉产品经理,这个体验有问题。
我做产品,至少有一半的灵感从用户那来的,不是说用户会具体告诉你一个产品应该怎么做,这可不能直接问用户,用户具体需求,一个个案需求不能听,那样会被用户牵着鼻子走,用户需求同理性,把自己置于用户情景中,用户为什么会这么想,用户为什么会这么来抱怨,这个抱怨的根源是什么,就会发现,你想得再好的产品,这里都会有很多问题,自己自觉不自觉,做着做着按照自己想法做,从用户出发的思维模式,不断的在内心有天人交战,不断自我挑战,使用户体验能找到最好的感觉。
我一直强调用户体验,所有的体验都是要从用户出发,作为我们行业专家,特别是各位最容易犯的一个错,是因为你在行业里混久了,经常参加行业高端论坛,结果同行讨论问题,往往同行加强,你讲一个道理,同行一定是认同,你做一个产品,同行一定觉得很认同。
但是在中国,往往一个高端人群都很认同的产品,有的时候在中国大量的中低端人群,我们经常说的小白用户,往往觉得很难认同,在中国互联网经常有一个巨大的鸿沟,在高端用户和真正的主流用户,谁能够跨越这个鸿沟,就是谁能够从用户角度出发。
3、处处留心
很多人觉得在公司工作的时候,在开产品讨论会的时候才叫改善用户体验,下了班或者没事的时候,这事跟我没关系了,这种人很难成为优秀的产品经理。
产品体验无处不在,任何事情都是产品体验。比如新进到一个酒店,比如坐航空公司的飞机,整个登机过程,机场安检的流程,最糟糕的用户体验,如果不幸摔伤了腿,拄着拐杖去医院,当然很多现代化的医院改善了,但是传统医院的流程,永远不知道先到哪儿划价,然后再去交费、拍片子,让你楼上楼下跑很多来回,包括著名的笑话在北京西直门的桥上,所有司机都会觉得走入了丛林一样会迷路。
如果去过美国,美国的路牌和中国的路牌区别就是:中国的路牌总是等你看清楚以后,恭喜你已经上错的道路或者你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出口,但是美国路牌在你离还有一定距离的时候会提醒你。
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无处不在,如果能够处处留心,把自己当成一个抱怨的用户,但是把它再上升一个层次,抱怨完了之后,想想为什么会抱怨,这个东西怎么改善,从而看成一个头脑体操,如果我是这个道路设计师,如果我来设计医院,如果我来设计摇控器,大家用的手机、车钥匙,会发现这里面有太多的体验做得很糟糕的东西,但是你来思考的过程,我觉得就是一个提升自己对体验的感觉。
行业专家容易有行业误区,因为在这个行业里太熟悉了,审美疲劳了,已经形成惯性思维,有时候做一个小白用户,没有耐心,很暴躁,想想餐馆吃饭,在菜里发现苍蝇,各位怎么感觉,当时就跳起来,恨不得马上跳起来,在你的行业里,用户用你的产品出错了,你会很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就程序出错了吗,你再重装一遍不就得了嘛。
大家买车的时候,你对车不了解,就会听着推销员天花乱坠,你可能就不关心这个车的某个螺丝是什么做的,可是到自己产品的时候,你巴不得把你的技术细节都展现给用户,也不管用户懂不懂。很多人买家电,真正懂家电的技术吗?
很多人因为家电长得好看,或者现场推销员一顿天花乱坠忽悠了,把彩电买回家,买了很多功能回家,回家自己最能用的还是音量键、开关键和频道键,摇控器上大部分键都摸过吗?电视机一定有看照片的功能,你是否把SD卡往里插了呢,你如果插了一次,就会知道这个功能不是给人设计的。
我有时候会说,很多功能做得像找抽型功能,说你没做吧,你做了,这功能都有,功能都能完成任务,说你做了吧,用户用起来很难用,但是在你自己的领域里,产品都是你做的,你知道细节,你知道流程,你绝对不会骂,你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做得多好,用户不会用,我们研究出一本书21天学会使用什么,我们没准公司靠办培训还能再产生一个产业,今天修手机比卖手机赚钱,这个笑话都知道。
为什么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熟悉的领域处处留心,这是发现用户感受,培养同理心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仅仅是在上班那几个小时,或者开会那几十分钟里,能让自己无处不在的处在一种小白用户的模式,能让自己在不断的生活中发现体验不好的地方,有人在微博抱怨,射灯不好,这个细节真的留心,处处留心皆体验。
过去一个好的诗人,不是天天在屋里看唐诗三百首照着抄就能写出伟大的诗篇,他有赤子之心,有胸怀,到处采风,游历名山大川,和朋友喝酒,像李白一样,才能有这种灵感,很多产品的灵感来自于在产品之外。
据说苹果设计师来苹果之前,设计最酷的产品是马桶,很多人觉得很奇怪,怎么设计苹果的人是一个设计马桶的人,你们不觉得在白色上有共同的灵感吗?
4、没心没肺
就是脸皮要厚,不要怕人骂,最好的产品不是完美的,是优美的,是优雅的,能解决用户问题,但是一定不完美,苹果的产品还是有很多缺点,但是有一点或者几点能够对你进行强大的诱惑和感动,这就够了。
所以没有缺点的产品不存在,很多设计师做事要求完美,我做产品要求做到极致,而不是完美,完美不可能,要有这种开放的胸怀,能够听到别人骂。甚至竞争对手雇水军来骂我,虽然再难听,我会咬着牙跟团队说说想想产品有什么改进的,让他骂不出。很多设计师出身的产品经理,设计出身,有一颗敏感的心,被老板一批评就蔫了,被同行一挑战,就说我不跟你讨论了,你不懂。
我觉得做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要对产品的结果负责,心要粗糙一点,要迟钝一点,不要管别人怎么说,要能够经受这种失败,因为好的产品,是经过不断的失败,不断的打磨,好的体验绝对不是一次到位,你是要不断的一点一滴的去改进,只是很多产品的成功,当你们今天去谈论苹果的时候,谈论成功公司的产品时候,一定不要看今天的成功去模仿,一定看他刚起步的时候多么粗糙的原型。
读读乔布斯传,看看苹果的真实历史,第一代iPod很多是粗糙,第一代苹果手机跟摩托合作不成功的例子。今天Facebook这么成功,很多人举它做例子,这么美丽的产品,很多人都在抄他的表现,Facebook第一版是什么样子,第一版就这么漂亮吗,第一版有很高明的设计师吗?其实不是,我相信它的第一版,就是为了哈佛女生和哈佛男生做的都是,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让大家上传照片分享照片的一个简单应用。
所以每一个产品最后能成功,都不是一招制敌,更不是一炮而红,而是至少经过三年五年不间断的打磨、不间断失败、不间断的尝试,没有坚韧不拔的心态产品经理很难做出来,做产品某种角度来说,是做艺术品,但是某种角度来说,因为艺术品可以给少数人看,甚至艺术品可以孤芳自赏。
但是最终的产品成功还是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它再是艺术品,还是要获得大众的认同,不得不去做很多跟大众沟通,跟市场抗争,跟竞争对手做竞争,原来很多设计师认为自己很不懈干这个事,不得不忍受来自市场各种用户建议、正常的反馈,甚至包括恶毒的攻击。没有一颗粗糙的心,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没心没肺的,别人骂我多了,刚开始有感触,后来看多了就习惯了。
所以,有这样几个心就具备了产品经理的基本素质:用心、将心比心、处处留心、没心没肺。
5、用户体验
关于将心比心我稍微补充一点,今天来的有没有技术人员,我认为技术人员出身的产品经理也是非常有潜力的,因为他懂技术,跟技术人员能更好的挑选技术方案,我看到很多技术人员在做产品中犯的一个错误,太多的要把自己的技术展现给用户,把技术先进的概念给用户,这就是忘了从用户角度出发,用户到今天,特别是体验时代,什么叫体验时代?
在电脑还是即刻时代的时候,电脑越复杂越好,能够输入复杂的指令,但是当一个产业,比如今天苹果都成了街机,电脑已经成了标配情况下,电脑从专家时代进入到大众时代,这时候体验就变得更加重要,用户甚至都不知道苹果用了什么CPU,很多拿苹果的白富美、高富帅不知道苹果是四核还是双核,只觉得用的很爽。
每个用谷歌的人,只看到谷歌简单搜索框,谁知道谷歌背后是什么样的服务器模型,谷歌用了第几代搜索引擎技术。很多技术人员做的产品,标榜说这是第四代技术,我也不知道第四代用户能不能理解,很多时候过于自己出发,我们就犯了一个教育用户的错误,我的观点是用户不可教育的,用户习惯是你需要观察适应的。
要适应用户的习惯,最可怕的是纠正用户养成多年的习惯,这几乎不可能的。从用户出发,将心比心,是下面如何用户体验几个观点的一个基础。
(1)、用户体验的核心
我们都是设计师,是不是设计?很遗憾,第一核心的不是设计,用户体验最基础的是用户需求,如果脱离了用户需求,一个设计再漂亮的产品,是无法和用户共鸣,我在外国转了一圈,很多大学生创意团队做的很多东西,我举个例子,在过去两年一个曾经很热的概念LVS,还有一个概念叫O2O,大家看到什么成功的产品了吗?没有,很简单,用户选择一个产品,你们做一个小白用户去一个饭馆吃饭或者决定买一个电视,设计师可能因为设计好看买回家,绝大多数小白用户问一个简单问题,我用这个产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产品给我什么价值,说人话就是有啥用,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用户不会想跟你谈,但是有太多的用户体验忽略了这个产品,而是说最近有一个O2O的概念。
所以,基于O2O做了一个设计,或者说最近想了一个需求,我们做了一个什么产品。
我在外面看了几个这样的产品,我第一反应不是看界面,我是看描述,用户在什么场景下来用,这是用户体验最重要的,大家所谓的用户调研、用户分析、用户访谈,都不是用户上来看你的界面,而是上来想用户什么场景下才会用,这里很多产品经理的弱点,用户场景是经不住推敲的,用户根本没有这种需求,这种需求是他想象出来的,我跟很多产品经理讲,你的产品第一版界面可以不漂亮,设计上可以有瑕疵,功能可以很简陋,这些都不成为用户拒绝产品的理由,用户拒绝产品的唯一理由是跟你无法共鸣,看了半天不知道这玩意儿有什么用。
比如:今天腾讯的产品已经做得很漂亮,第一版的产品很简陋,功能少很多,确实解决了一个中国当时年轻人缺乏沟通工具,360今天的功能也做的极其庞大,甚至有点庞杂,产品也很多,但是360第一版功能极其简陋,跟任何杀毒软件没有办法比,功能也极其简单,能力也很薄弱,甚至一个流氓软件都能把它给卸掉,连基本自我保护能力都没有,但是当时能够起来,不是做得有多好,是当时有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
2006年流氓软件在祸害中国,几乎99%的互联网公司,无论大小,无论中外,都集体在做流氓软件,而且没有人管这个事情,所以它能杀流氓软件,就能够解决用户的痛,我认为最好的产品是能解决用户的痛,这个痛越大这个产品就受到用户欢迎,受到用户欢迎,又有用户,有用户能成长,就有机会去改善。
大家奉为设计大师的乔布斯,他刚回苹果的时候,不是今天这么牛,他1997年回苹果了,最先做的几个彩壳电脑,得的工业大奖,问题是改变了苹果吗?没有,因为没有真正达到用户的需求,为什么后来iPod打入了需求,iPod真的是一个蓝海市场吗?错,是一个新发明的需求吗?根本不是,听音乐是每一个人的基本需求,所有在美国的官司,当时都反映了美国大学生都要在网上下载歌曲听歌的需求,iPod顺应了这个需求,没有这个需求去空谈iPod触摸、外形白色漂亮,这都是空洞的东西。
我反复强调,当你们决定参与策划做一个产品的时候,第一步想到的不是配色,不是外形,是用户到底有没有这样的需求,如果弱需求,这个产品将来推广起来非常难,如果是强需求,是用户拦不住的需求,这个需求就会很大的成功。
比如最火的微信,一个竞争产品曾经做了一个设计上很酷的东西涂鸦,把一种心情发给别人,并没有用户角度出发,每个用户都是专业设计人员,每个用户每天花很多时间涂鸦吗,可能真的不去讲一句话,当时不太懂用户心理,从这个产品上从来不在网上泡妞,也不用类似的产品,我一点用户的感觉都没有,微信摇一摇,男生能摇出妹子,女生能摇出自己的魅力感觉,这个产品是微信中一个强需求,成为一个爆炸点。
网上有很多人用盗版的QVOD,有人重新打包之后,装一些病毒和木马的播放器,来播放爱情动作片,这个360弹出提示,不能播这个东西,有病毒,他们听360的吗?没有,把360关掉,如果360再弹,就把360彻底的卸掉,看完了之后再把360装上,这种需求叫强需求。
还有微信的二维码,二维码是强需求吗,手机里没有装二维码的应用似乎也不影响,为什么在微信之前所有做二维码的公司都不太成功,因为是弱需求,装二维码干什么,很方便,到处都扫,哪有啊,跟商家谈,商家说二维码可以试一试,但是你有用户吗,又没有用户,就变成了一个死结。今天微信加二维码应用,微信做二维码成功了,说明二维码是好东西,错,你装微信是因为有二维码,不是,你装微信,它有朋友圈,能交友,我非常尊重微信这个产品,我一直作为产品成功的范例,在我们内部进行反思和学习。
有了一个强需求之后,在2亿用户基础之上,加上一个二维码的应用,大家自然延展使用了,但是很多创业公司,没有仔细分析用户需求,只是看到别人做二维码,我也做,殊不知别人做就能成功,别人有2亿的基础,你做不成功,因为你没有强大的需求。
最近唱吧为什么火?是说明中国人对音乐的追求到达一个新境界吗?如果真的这么想就错了,仔细分析一下,唱吧还是强需求,大家不要笑,很多成功的产品,是强需求,所以会有用户,有用户,用户不断的提要求,不断的持续改进体验,体验越改进越好,最后就成功了,最后成功的时候,中国企业家宣传的时候,不会像我这样讲真话了,就会说当年我多么高瞻远瞩,用户的交互多么漂亮,我们投入了巨大的力量,我们用户体验、用户交互多么好,最后我们获得了成功。
可能各位听了这种分享之后,回去玩命的打造界面,调整颜色,最后产品还是不成功,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抓到用户本质的东西需求,所有离开了用户需求的用户体验改进都是耍流氓。
看到外面一些产品谈O2O的概念,我再强调概念害死人,在公司内部讨论产品的时候,如果CEO也谈概念,这个公司就垮了,如果产品经理谈概念,这个公司就更要完蛋了,因为概念是正确的废话,谁能够解释O2O、B2C,这种概念在互联网这么多年,全部都是马后炮的总结,概念离用户很远,用户不会因为叫ios才来用,用户最早上Facebook是因为能泡妞。所以忘掉那些概念,而是去观察用户。
(2)、超出预期的体验
体验一定要超出预期的才叫体验,如果做的跟别人产品一样,是功能不叫体验,很多人在抄袭别人产品的时候,经常说某某公司做了什么功能,老板说照着做一个,但是想没想过,如果做的一样是没有机会的,如果用户用完了,感觉及格良好,用户不会形成真正的体验。
什么的体验像拿一个针刺一下,或者踢一脚,感觉被针扎了一下,它会形成一种口碑,这种超出预期的东西,是不是很大?不说产品了,很多人模仿微信摇一摇,我问过产品经理,他说最大体验的是什么?有的人说在酒店里用微信摇一摇能摇出几十个,用某些产品摇一摇,十公里之内都摇不出一个,哪一个超出预期,你就跟别人说兄弟用这个,它就能超出预期。
我原来写微博,我推荐大家看一本书,我在微博里说叫商业秀,副标题是所有的行业都是娱乐业,因为娱乐业是最靠体验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卖一瓶水,你喝了你有体验,反正能解渴,不超出体验,好歹有一个东西,但是花70元看一场电影,在拉斯维加斯看一场秀,得到了什么,什么都没买到,买到的是一个标准体验,所有电影、所有秀能不能成功,在于能不能给你一个巨大的情感冲击。
在拉斯维加斯有一个酒店,客人已经离店,在他走出酒店的时候,门童会塞上几瓶冰冻的矿泉水,这个酒店都是免费给水的,都是自己罐装的,成本几乎为零。但是这两瓶水给客人的感觉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超出预期,我已经结过账了。住酒店,即便大家觉得我比大家有点钱,我住酒店我也很紧张,我也不敢动东西,到了酒店,到处放着水,这个水一打开,这瓶水是免费的,那瓶是消费的,消费还特昂贵,我把它喝完了,我到楼下超时买一瓶可乐给它倒进去,这就是正常的体验。但是在我离店的时候,能够给你送水,这就叫超出体验。或者房间里两瓶免费的水喝完了,能及时补上更多的矿泉水也叫体验,所以超出体验,不要给用户一万块钱,也是你要想用户的期望和用户的满意度。
再举一个例子海底捞,真正吸引很多人去,是因为给大家提供的食材都是金枝玉叶吗?不是,海底捞吃的东西跟其他饭馆差不多,为什么大家去海底捞?服务好。这个服务好好在哪里?只不过做了一些同行没有做的事情,给你擦眼镜,给你擦鞋,饭前免费磕瓜子,饭后免费吃西瓜。
网上有很多营销的例子,如果你做的体验能够超出用户,就能形成口碑。360做了一个开机小助手,变成了一个流行的范式,恭喜你,你的工资超越了中国1%的人,所以本月你要继续努力,恭喜你,你的起床时间击败了寝室里其他三个同学,还有同学起床失败,正在重启。
(3)、体验一定是用户可以感知的
想超出用户的预期,才能形成体验,不一件很难的事。还有一点,体验一定是用户可以感知的,我们太多的误区是我们做了体验是我们自说自话,举个例子,360做了一个小功能,虽然有人不喜欢,但是绝大多数用户感觉很好,因为我们就在想,怎么告诉用户电脑里状况不太好,因为用户的电脑不是1跟0,不是很好,没有问题,要不就是有病毒有木马,有很多是灰色的状态,有很多专业的文字告诉用户,用户还很有耐心,看微博只看140字的情况下,看文章都看标题,用户哪有时间看专业的描述呢?
好在我们发现中国用户,从小受应试教育长大,我们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虽然痛恨应试,但是我们都渴望得分,我们都知道不及格不好,都希望得一百分,绝对不能得99,要不然被其他小朋友嘲笑,所以我们就给大家定了一个体检的分数,很多人一看体检分数很愤怒,怎么才得60分、70分,我要优化,一优化,我们就自动扫描解决很多问题。用户不能感知,但是你要创造感知。
同样,苹果里面很多动作,iPad翻屏的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匀速运动,是一个加速变速运动,到边的时候,甚至会有一个反弹,为什么苹果会做得这么细致?我们做一个产品,360安全桌面,在PC上试图模仿苹果的iPad的体验,我们第一版做的是一切换把画面切换回来,做完了之后,怎么跟苹果的感觉山寨味很浓,一点感觉都没有,然后,我们就对产品进行了分析(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的《》相关介绍),最后找到一个研究苹果的专家,仔细给我们上了一课,我们才发现,真的苹果里有一个加速的函数,有一个运动的模型,苹果为什么要下工夫?让他的体验可以被你感知。
讲两个负面的例子,有一年一个运营商推CDMA手机,找了很多卖点,最早说叫绿色无辐射或者辐射少,这个卖点好不好?很多人一定说好,绿色是主旋律,手机有辐射,打多了得脑癌,为什么这个卖点没有成功呢?是因为各位同学你对一个手机的辐射感受,你能感觉到吗?你拿一个CDMA手机打电话,能知道辐射大辐射小,其实你是没有感知,在非用户体验的时代,很多产品热中热衷于找卖点,主要策划卖点,就是忽悠用户的。
卖点怎么传播呢?卖点通过广告教育用户,通过在卖场一对一忽悠用户灌输,把用户忽悠到手,用户交了钱,拿回家了。卖电视的,还在搞卖点,智能电视有九大功能,可以干十个事,但是回到家一个都不用,有体验吗?用户不用的东西,没有体验。
虽然靠强大的广告,忽悠卖点的做法,在一些行业还是会存在,这个时代会逐渐过去,有了互联网用户不再是被动的弱者,可以获得更多体验的交流,一定要让用户能够感受到的东西才叫卖点。当你在家里策划卖点的时候,它是真的吗,它是事实吗,它是不是用户能够感知到的东西,后来那家运营商又找到一个卖点,可以防窃听,安全保密,各位你们的电话被别人窃听了吗?大家会讲,我是什么人,别人怎么会窃听我的电话,就算窃听了,无所谓,我的电话没有什么反党反社会的内容,你觉得窃听是用户被感知的点吗?就算你的电话被窃听,你也不知道,他们也不能被证明用了这个不能被窃听了,所以这个卖点依然失败了。
我们也有过失败的教训,曾经有用户,我估计陈冠希逆名提要求,我们需要一个密盘,我放在密盘的那些图片都需要加密,我们就做了一个功能叫360密盘,最后就找到了几万用户,这几万用户确实很忠实,我猜他们的密盘上一定有很多爱情动作片,一定有很多类似李宗瑞,他们确实有这种需求,但是对绝大多数用户来说,这是一个伪需求,用户用完了没有感知的需求。要做用户可以感受,而且可以强烈感知和认同的需求。
(4)、做体验要关注细节
这个例子不再多讲,乔布斯的传记有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已经到达了变态的程度,乔布斯有一天给谷歌高管打电话,在苹果ios有一个谷歌地图图标,放大多少倍之后,第三行一个像素颜色不对,他认为这影响了ios的美观,这是对细节的一种坚持(更多的可参考一下马海祥博客的《》相关介绍)。这个例子当然极端,但是很多用户体验往往会毁在细节上,也往往成在细节上,为什么这么讲?
当你跟同行竞争的时候,大的功能方面大家不会差的太多,其实用户感知的东西,往往是细节,这时候就需要你们发挥设计师的敏感心去感受这种细节的内容。海底捞提供的涮牛肉都是日本神户的A级牛肉吗?好像不是,磕瓜子、擦皮鞋、带小孩是不是细节。
比如:两个负面细节例子,如果坐中国航空公司的航班,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很多航空公司都说亏损,大谈长远策略,没有人关注座椅的距离,很多公司的经济舱,稍微胖一点塞在里面很痛苦,这种细节没人管,最后不得不坐头等舱,伙食跟三十块钱一份盒饭是一个水平,多加三十块钱可以让你吃的很好,在飞机上本来没有期望,如果吃的很好,就超出预期,对这家航空公司有好的期望或者有好的体验,但是给你的食品让你觉得很糟。
有很多人来北京参加这个会,可能住在一些酒店,有些酒店真的很贵,倒是经济型酒店提供免费上网,很多酒店四五千一晚上,消费者的心里很奇怪,他觉得你是大客户,都不在乎花五千住一个套间,为什么吝啬两百块钱上一个晚上网呢,可是我每次住在酒店里,我一发现上网不免费,要给一百块钱,就特心疼,我也不知道我的心疼哪来的,你们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请朋友吃饭,十个人一桌,可能吃一千,对不起一包餐饮纸两块钱,就会感受非常不好,这就是很奇怪,不是用逻辑来做解释,是一种消费的心理,也是用户的心理。很多企业不关注这种细节,最后就失去了用户。
最可恶的是住酒店的时候,我后来自带无线的WIFI,如果留心观察,很多时候细节在别人注意不到的地方,你如果能够找到与众不同的力量,你就能够创造出来我前面说的一种超出预期,如果在产品的大面方面,别人都做了很多年,基本做到了无懈可击,你的体验恐怕就很难。
我前面讲过体验就是力量,实际上也是讲细节,比如360做杀毒,我认为我们技术超越同行,但是你们各位可能也不一定相信,为什么?
因为你不是行业专家,你判断不了哪一个杀毒引擎更好,我如果讲杀毒引擎的技术你也听不明白,但是我们成功的颠覆了整个杀毒的行业,靠的是用户体验,这个用户体验广义来说不仅仅是我刚才说的体检、开机加速、一键优化,最重要的体验是什么?是给用户超出预期的体验是免费。
商业模式颠覆不错,但是马后炮,对用户来说不管什么商业模式,你怎么赚钱我不管,我知道我过去花一两百买一套杀毒,周鸿祎给我免费了,不仅免费,还是终身免费,永远免费,当时杀毒厂商说我们降价一半,我们变得更便宜,这个不叫超出预期,只是说在不断的改善,只有彻底免费才叫超出预期。
当年3Q大战的时候,也是一场由体验引发的血案,我们做的一个产品QQ保镖,不是让QQ的体验更差,是让QQ体验更好,比如弹广告,会影响其他公司的广告收入,但是用户体验很好,所以受到用户的追捧。
最近做搜索,坦率的说,如果我说我们的技术是第四代技术,我真的不好意思,因为这是撒谎,搜索技术十年来,从谷歌到百度,大家的技术没有本质性的变化,而且全世界搜索技术最好的公司显然是谷歌,不是中国这几家公司,他们也不是靠技术打败谷歌的,你们也都明白。
但是我为什么看到了体验改变的机会,是因为今天的搜索引擎越来越像广告引擎,广告和搜索混在一起,你们可能分的清,你们的父母绝对分不清,竞价排名这种模式,谁有钱谁排在最前面,很多欺诈网站就排在最前面。医疗行业绝对是重灾区,你们各位看过病吗?你们到医院觉得很舒服吗?在北京协和、同仁永远人满为患,永远看不上病,排队加塞才能弄个专家号,说明医疗资源在中国是匮乏的,协和、同仁好的医院需要花五百块钱一个点击,需要到互联网上买用户吗?不需要。
花几百块钱一个点击,需要到他医院里看口腔疾病、整形美容,我不能说这种医院都是假医院吧,但是是什么货色,大家也知道。所以这种体验,已经变成了,一方面搜索引擎帮助大家找到知识,找到很多信息的同时,一方面也出来了,搜索一下你就上当,这就是用户体验的问题。
即便技术差不多,谁能够在这个细节体验上下决心做的不一样,就不放医疗行业的广告,敢于向谷歌学习,打广告和搜索明显分开,每页就放三条广告,绝不多放,这种体验的改进也可能成为改变一个行业的力量。每次做这种重大体验改变的时候,大家要有点没心没肺,因为你的对手可能雇大量的水军,我是中国骂的最多的人,我估计中国很多水军公司靠骂我一年能赚好几千万。
(5)、体验一定要聚焦
昨天在我的公司内部一个创新大赛里面,有一组产品用户体验部门提的方案,我点评说做了四个功能,我说有一个功能能够打动用户已经很不简单了,把这个功能想办法做到极致,不是说一个功能觉得不够,再做五六个功能,手机没有五个图标都觉得不好意思拿出去,用户选择你的产品,经常为一个理由特别简单,一个理由足够去选择,我们做产品体验的时候,很多时候应该面面俱到,应该全方位系统性思考。
不错,应该考虑面面俱到,全方位思考,但思考完了,如何在众多的功能中找到一个点作为突破点,再大的一个市场也需要一个针尖一样点的做切入,所有成功的产品都要找到一个点,通过聚焦,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到一个点上,才能形成压强,而有的时候你觉得找了几个点,当跟用户说有五大功能,有六个体系的时候,你觉得你能够记住,你作为老板也可以要求公司员工学习记住,大家都变成顺口溜,但是对于用户来说真的记得住吗(这里就突出了文案的重要性了,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的《》相关介绍)?
有一次看智能电视的广告,有六大功能,我晃了一眼,我作为普通消费者,肯定回忆不出来六大功能,把一个功能做到极致,大家推荐你的产品说,在这个电视上免费电影随便看,用起来比优酷还简单,可能还是一个卖点。电视遥控器极端的反映了用户体验的时候,巴不得把很多功能推给用户,用户常用的功能就是调台键、音量键、开关键。
怎么样在用户用常用的功能做出极致,我说的这个聚焦,集中一点,和前面说的做到极致、超出预期、关注细节高度一致,每个人都不是天才,更不是通才,如果不能聚焦一点,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同时做三个产品,每个产品同时铺开做五个功能,怎么验证产品聚焦,特别简单,看用户发帖,看用户骂你,或者倾听用户的声音,用户用他们一种最朴素的语言,总结你产品能够被他们打动的一个点。
当年百度超越谷歌的时候,百度在刚起步的时候,真的搜索技术比谷歌做得好?不是,是因为MP3搜索,会听到很多民工级用户在交流的时候,不会说我去用一个搜索引擎,会说有一个网站上面可以免费听歌,可以免费下歌,如果能听到用户这样的声音,就恭喜你,说明你找到了一个值得聚焦的一个点,因为这是用户关心的。
对于以上的论述,可能所有的企业都归结于一句话大道至简,对所有理念归结为给用户一个特别简单的使用,简单就是力量,今天没有从大道至简的角度反复强调,还是从用户的角度讲了如何做好产品经理,用户体验的改进。
马海祥博客点评:
关于产品的体验,体验为王的时代,谁能够掌握好体验的力量,从小处可以改善一个产品,可以做出一个受欢迎的产品,从大处讲,甚至能颠覆一个产业,可以改变一个格局,产品的创新,总是把创新理解成做一个研究院,雇很多专家博士,发明一个类似可口可乐的新秘方,或者申请多少专利,我觉得是不现实的,所谓的创新就是从用户出发,从用户体验的细节出发,从很多细微之处出发,能够对用户体验做出持续的改进。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想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摘自于/mrft/613.html,注明出处;否则,禁止转载;谢谢配合!
上一篇:没有了
您可能还会对以下这些文章感兴趣!
今天一早打开网站就看到很多的圈内人士在网上讨论,说百度昨晚在搜索引擎搜索页面做出的一个小变化,在搜索……
百度百家的问题在于,它还基本上是从百度新闻首页倒流给作者,但随着作者越来越多,狼多肉少,显然并非长久……
今天早上我一如既往的打开电脑查找我所需要的资料,在使用360搜索时却发现个奇怪的现象,在通过360综合搜索……
链接也称超级链接,是指从一个网页指向一个目标的连接关系,而在……
当一个搜索蜘蛛访问一个站点时,它会首先检查该站点根目录下是否……
最近我在给公司的编辑和优化人员培训时,在讲到文章关键词的密度……
搜索引擎Spider系统的目标就是发现并抓取互联网中一切有价值的网……
目前,在中国做seo的在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以百度和Google作为……
为什么客户在打开网页之后很快关闭了页面?为什么我的网站停留时……
本月热点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涯明月刀游历成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