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建于哪个朝代一课中设计和参加建造能颠倒吗为什么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28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甲)”。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现。(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得古朴美现。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乙)”。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小题1】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____。【小题2】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哪几项A.历史悠久B.结构坚固C.形式优美D.交通方便E.建造者是李春【小题3】语段分四个方面(四大点)介绍了这座桥的特征,请按桥的不同特征将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小题4】请填出文中(甲)、(乙)两处所缺的文字,并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甲):____。(乙):____。【小题5】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A.由概括到具体B.由整体到局部C.由特殊到一般D.由先到后【小题6】这段文字的在全篇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乐乐题库
& 1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知识点 &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28米,两端宽...”习题详情
258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0.8%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28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甲)”。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现。(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得古朴美现。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乙)”。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小题1】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小题2】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哪几项A.历史悠久B.结构坚固C.形式优美D.交通方便E.建造者是李春【小题3】语段分四个方面(四大点)介绍了这座桥的特征,请按桥的不同特征将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小题4】请填出文中(甲)、(乙)两处所缺的文字,并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甲):&&&&。(乙):&&&&。【小题5】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A.由概括到具体B.由整体到局部C.由特殊到一般D.由先到后【小题6】这段文字的在全篇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赵州桥&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练习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28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甲)”。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说明对象的把握,根据文段回答即可。【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通过细读文段,文段只写了“结构坚固”,“形式优美”两个特点,故选BC【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层次的理解,根据每层次所写内容回答即可。【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把握,要求学生熟读文章,识记所引用内容,根据语境分析其引用的作用。【小题5】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顺序的理解,根据文段总分结构,可得出说明顺序是“由整体到局部”。【小题6】此题考查学生对所举事例的作用的理解,用典型的事物,分析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28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甲)”。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28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甲)”。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主要考察你对“1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1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与“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28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甲)”。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相似的题目:
解释词语并解释划线的字(1)当推:&&&&&&(2)胜景:&&&&(3)古朴:&&&&(4)杰作:&&&&(5)入都要道:&&&&&&&&
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小题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小题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小题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小题4】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小题5】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
天桥,是对各类天桥的通称。其实,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可划分为专供行人通行的“人行天桥”,专供自行车通行的“自行车天桥”,专供机动车通行的“立体交叉桥”,也有自行车、汽车混行的立交桥和构成城市高架路系统的“立体交叉高架桥”,等等。大桥的结构,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现已有梁式结构天桥、钢架结构天桥、悬索结构天桥、桁架结构天桥、斜拉桥结构天桥等等多种。它们有的结构简单,便于建造;有的富于变化,形式多样;有的凌空飞架,雄浑壮观……构成了城市现代交通的一幅彩虹竞渡的立体画卷。天桥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风格各异。人行天桥一般有一字型、T字型、十字型、S型、Y型、U型等多种,皆无定型,根据地形地貌灵活设计。车行天桥基本类型有菱型、苜蓿叶型、环型、喇叭型等多层立体交叉或定向型及半定向型的立体交叉。总之,只要把使用功能、结构和外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取得良好的艺术和技术效果。天津的“蝶式立交桥”就被天津人引为自豪和骄傲。城市里的天桥,不仅是城市繁荣兴旺的标志,更主要的是它在城市交通、能源、效益方面的巨大作用。以上海延安东路人行天桥为例,在天桥启用后,天桥附近100米内的机动车速度较前提高了28%,而交通事故下降了80%,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明显的。我国自1964年在广州建造第一座立体交叉桥以来,现广州已有各种立交桥9座,人行天桥、高架桥16座,目前已动工的广州人民路、六二三路高架路系统,长达7公里。北京现有立交桥20座,上海有人行天桥13座,跨铁路人行天桥6座,连过去被人们称为“地无三尺平”的贵阳,也于日建立了全省第一座人行桥,成为山城的一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桥的“乐章”还远未结束。未来的天桥将是一种立体化的综合结构,天桥将把整个地区的高层建筑在不同层次上连接起来,人们可通过天桥从这个商店走到那个商店,从家里走到医院、学校、办公楼,降低了高层建筑之间的“相对高度”。将来的天桥还将由露天变成透明圆罩的封闭式,宽敞的天桥两旁设有各种饮料店、小吃铺、花坛、靠椅等设施。人们既不用担心日晒雨淋,又不用担心白天黑夜的差别,尽可在天桥这“空中长廊”中,自由、安全、舒畅地通行,去上学,去工作,或者去走亲访友,或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娱乐活动。【小题1】文章说明的内容是天桥的&&&&&&&&、&&&&&&&&、&&&&&&&&、&&&&&&&&和天桥的&&&&&&&&。(每空只许填写一个字)【小题2】在原文中画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中“降低了高层建筑之间的‘相对高度’”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小题4】文章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哪些?【小题5】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析下列划线词表达作用。(1)大桥的结构,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2)人行天桥一般有一字型、T字型、十字型……&&&&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28米,两端宽...”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28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甲)”。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现。(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得古朴美现。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乙)”。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小题1】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____。【小题2】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哪几项A.历史悠久B.结构坚固C.形式优美D.交通方便E.建造者是李春【小题3】语段分四个方面(四大点)介绍了这座桥的特征,请按桥的不同特征将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小题4】请填出文中(甲)、(乙)两处所缺的文字,并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甲):____。(乙):____。【小题5】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A.由概括到具体B.由整体到局部C.由特殊到一般D.由先到后【小题6】这段文字的在全篇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28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甲)”。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现。(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得古朴美现。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乙)”。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小题1】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____。【小题2】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哪几项A.历史悠久B.结构坚固C.形式优美D.交通方便E.建造者是李春【小题3】语段分四个方面(四大点)介绍了这座桥的特征,请按桥的不同特征将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小题4】请填出文中(甲)、(乙)两处所缺的文字,并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甲):____。(乙):____。【小题5】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A.由概括到具体B.由整体到局部C.由特殊到一般D.由先到后【小题6】这段文字的在全篇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相似的习题。基于“关注表达”的文本解析及教学设计片段--沈建英 - 小叶的博客 - 上海市第三期“双名工程”网络管理平台
小叶的博客 http://shuangming.21shte.net/3104/index.aspx
基于“关注表达”的文本解析及教学设计片段--沈建英
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五篇课文的主题内容是介绍我国神州大地的自然风光和著名建筑,以及世界各地的奇特景象。单元训练重点是承接第三单元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在深入研读这五篇课文后,不难发现它们虽然题材相同,但体裁各有不同:有的是状物,有的是写景,有的是游记;它们的篇章结构也有不同:有总分结构,也有按时间的推移展开叙述的等等。
《赵州桥》是第四单元的起始课。它是一篇状物的记叙文,具体介绍了在中外桥梁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赵州桥。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在感受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同时,定能体会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全文分三段:第一段总的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桥名、设计者、建造年代;第二段分别从桥的独特设计和精美工艺两方面展开了具体描写,中间有一句极其简要的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四段总结了赵州桥的历史地位——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这样的课文结构,有利于学生运用抓过渡句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是训练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篇课文的内容集中突出。第三节的首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是过渡句,不仅承接了上一段内容,小结了赵州桥十分坚固的特点;还引出了下一段内容——赵州桥非常美观。这样的结构安排,使文章内容集中,重点突出。
作者在介绍赵州桥设计和工艺上的两大特点时并不是平分笔墨的。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是作者重点介绍的内容,对于赵州桥精美的工艺,作者只是抓住栏板上的图案略作描写。
再细读第2节对赵州桥独特设计的介绍,作者是通过首句“赵州桥非常雄伟。”概括描写了桥给人的整体印象,随后便具体介绍了赵州桥的设计特点,让读者明白了“赵州桥为什么如此坚固”,“这样的设计为什么是建桥史上一大创举”的原因所在。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赵州桥设计上的“一大创举”,是本文的重中之重。作者这么安排内容是很有道理的:坚固而美观的桥有很多,在某些地方胜过赵州桥的也比比皆是,但像赵州桥这样一种前无古人的设计才是真正值得让人骄傲的。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为了介绍赵州桥建筑工艺精美,用生动工整的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这样的句式,把栏板上雕刻的龙的图案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传神。而最后一节只有一句话,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的历史地位。这样的语言值得学生反复诵读,背诵积累。因此,学习本文不仅仅只是理解课文内容,还要通过《赵州桥》,掌握介绍著名建筑、迷人风光的本领。
1、 形式内容,高度统一。
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在准确的前提下,它的语言风格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以简洁见长,有的以生动见长,这主要取决于文章的内容。《赵州桥》这篇课文主要采用了说明性的简洁语言如实介绍了赵州桥,其间也穿插了描述性的生动语言,让我们在短小精悍的篇章中领略了桥梁设计之独特,图案之精美,人民之智慧。
课文伊始就统揽全局,整体介绍了赵州桥,让我们通过准确、简洁的两句话对赵州桥有了总体了解。“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了。”这句话中“隋朝”和“1300多年”这几个表示赵州桥历史悠远的时间词,值得注意的是,这句话对词序的安排也非常讲究:李春首先是“设计”了赵州桥,然后又“参加建设”了赵州桥,这两个词语是不能随意颠倒的;而且“参加”一词更点明了建造此桥的是古代劳动人民,而非李春一人的功劳。
第二自然段中“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两句话看似平淡,其实叙述相当准确。细细品味,“没有、只有、各有”这些用词是如此准确清楚,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简洁之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在课文第三自然段中,作者采用了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桥的美观。整段话紧扣“精美”一词,采用总分总的段式,借助工整的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这样富有节奏感、音律美的句式,把栏板上雕刻的龙的图案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传神。对于图案的选择,作者力求各不相同,有的着眼于“嘴”,有的着眼于“前爪与眼睛”,有的则体现了龙的动态画面,这样就使图案不再单调,也让读者充分领略了语言的丰富性、多样性、生动性。
2、条理清晰,逻辑慎密。
整篇课文条理清晰,逻辑慎密。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赵州桥之所以世界闻名,与它那独特的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这一节便围绕“创举”这个重点词,重点介绍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设计不愧为建桥史上的一大创举。
作者第一句先概括地介绍了赵州桥给人的整体印象——雄伟。接着从桥长和桥宽这组数字入手把桥如何“雄伟”写具体了。就古代当时的建桥水平来看,“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已是非常雄伟。而“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样的设计在当时是一个创新。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会对桥的安全性提出问题:如此雄伟的赵州桥为什么至今依然能横跨在洨河上,没有像之前的那些桥一般倒塌或冲垮呢?这一定与赵州桥的设计有关。因此,作者紧接着就具体详尽地介绍了赵州桥设计特点上的一大创举:赵州桥只有一个跨度达37米多的拱形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这样的设计如果遇上糟糕的天气,如台风、大暴雨、洪水泛滥等情况怎么办呢?作者随后就告诉我们,大桥洞顶上这四个小桥洞的作用就是发大水时,可以让河水从小桥洞里流过。
最后,作者用“既……又……”一个并列关联句式,高度概括了赵州桥这种设计的作用,也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这个“创举”的伟大之处。
&3、字里行间,充满情感。
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饱含着浓郁人文特色的学科。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再次读读《赵州桥》这篇课文,不难发现它的字里行间处处都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及对劳动人民智慧的赞叹之情。
首先,课文看似平淡朴素的语言里处处饱含了作者的浓浓情感。如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就写到赵州桥“世界闻名”,“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了”。他仿佛就在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瞧,这座桥的历史是多么悠久!”再如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只用了“没有、只有、各有”这几个极为普通、朴实的词语串连起了对赵州桥这种设计样子的介绍;随后,他用了“创举”这个褒义词,高度肯定了赵州桥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最后是“既……又……”这个并列关系的句式,高度概括出了这种创新设计的作用。无需再多说什么,作者的那种民族自豪感早已溢于言表,也把自己以赵州桥为骄傲的情感直接带到了我们的眼前。
其次,课文里那生动、华丽的语言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告诉大家:这些龙栩栩如生,让人读来似乎就在眼前:有的相互缠绕,嘴里吐出水花;有的前爪相互抵着,回首遥望;还有的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流动,龙的动作描绘得如此准确、清晰,怎么还能不活?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干当然也体现在这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理解并积累词语若干。
本课只有两个生字:“洨、隋”。学生在通读课文时,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可以读准字音。根据生字本身的特点,教学可以在字音和字形上有所侧重。如:“隋”这个字不仅要读准平舌音,还应提醒学生注意辨清字形。“洨”重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不要与它的形近字“绞、校”等混淆。通过与形近字比较辨析,让学生了解“洨”仅用于“洨河”名,因此是三点水。
虽然四年级不再出现生字表,但决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字词教学。高年级的字词学习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应养成遇到不认识或吃不准的字,主动查字典自主识字的习惯;并在课堂上适时展开交流。
另外,对于“雄伟、坚固、创举、缠绕、遗产”等词语,均放在课文具体阅读环境中,各有侧重地理解与积累。
2、 能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或“既……又……”写句。
“不但……而且……”和“既……又……”分别是表示递进和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学生以前或多或少均有所接触。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在课文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这两组关联词,还要在概括赵州桥特点和理解“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以及介绍赵州桥等语言训练中能正确地运用。
3、 学习运用根据过渡句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背诵课文第3、4节。
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是第三、四单元的重点训练内容。根据不同的文本结构特点,它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在上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本课将重点训练学生根据过渡句,用“抓关键词句”和“以词代句”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比如,在熟读第二节的基础上,可以抓住“创举”一词,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学生在了解了其多重原因的同时也归纳出了赵州桥建筑结构坚固的特点。
4、 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请学生根据表格,选择一个主题,设计一段介绍赵州桥的解说词。在这样的语言实践中,不仅教会学生介绍建筑物的方法,更使我们的语文课充满了人文情怀,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一、交流预习,导入新课。
1、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自己在课前收集的知名桥梁的资料。
这样做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最后进行表达,不要让收集资料变成可做可不做的事。
2、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进行归纳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整体进入,理清脉络。
1、&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了让别人了解赵州桥,你觉得文中哪些内容是必须介绍的?随后结合课文具体内容,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在交流这个问题时,可以读出文中的有关句子;教师必须及时梳理归纳并板书:
你说的是“赵州桥在哪里?”也就是它的——桥的位置;“赵州桥别名叫什么?”——桥的别名;“赵州桥建于什么时候?”——建造年代;“赵州桥是谁设计的?”——设计者;“赵州桥有哪些主要特点?”——主要特点;“赵州桥在我国历史上所处的地位”——历史地位……
本文是一篇状物的记叙文,学生在阅读这一类文章后,应该有能力对文章中的这几个要素进行梳理,从而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好准备。同时,这也是告诉学生,介绍一处著名建筑,首先要说清楚的正是这几个关键要素。
2、 课文重点介绍的是赵州桥的主要特点。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直接概括出赵州桥主要特点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语。
结果文中有这么两句:赵州桥非常雄伟。&&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你能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说吗?如果变换一下顺序呢?
这里有好几种说法,以此训练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而且美观。/雄伟的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3、 全班齐读第1、4节;指名分读第2、3节。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分层朗读,理清课文的脉络结构。
三、深入学习,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一)研读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语句,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1、默读第2节,找出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语句;然后有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重点研读:
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 桥很长很宽,有9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2、指读这两句句子,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并联系生活,体会“50多米”有多长,“9米多”有多宽;最后朗读该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其实与现在的大桥相比,赵州桥远远算不上雄伟。但它年代久远,距今1300多年。在当时的建筑条件下,靠人力建造的这座桥,应该说是相当雄伟的。
(这里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才50多米长,9米多宽的桥怎么能说是雄伟的?)
2、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4个小桥洞流过。
3、出示赵州桥的图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单孔石孔桥”的构造,并读出句子的条理性。
(1)朗读了解桥的造型
(赵州桥是一座单孔石孔桥,它没有——;只有——;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
(2)看着图片,说说这座“单孔石孔桥”的构造,注意说话的条理性。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4、理解“创举”的意思,了解赵州桥为什么会成为“创举”。
“创举”一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个“创举”?出示赵州桥简易示范图片,结合课文有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并注意适时引导学生用上下列词语,把原因说清楚。
出示:没有……只有……各有;既……又……
设计意图:在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领悟到:赵州桥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拱顶的左右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它既能减轻冲击、增强抵御能力,又减轻重量、节省石料,而且还能承受普通桥所不能承受的重量。桥的造型是隋朝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因此说,它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这一板块的教学,是通过抓住小节中的关键词句,围绕关键词句的理解,归纳了赵州桥雄伟坚固的特点。
二)研读描写赵州桥美观的语句,积累排比句,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1、 出示栏板上的精美图案。请学生细读课文第三节,根据课文中的顺序,先用直线划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再将这些栏板重新排列。
设计意图:这里的重点依据是第三节的排比句。我们在组织学生阅读文本、说明理由的同时,适当有机地融入字词的讲解,理解了“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这些词语的意思,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字词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2、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石刻图案的美感;并练习看着栏板上的图案,抓住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背诵排比句。
3、 根据提示,准备介绍赵州桥美观的特点。
赵州桥桥面两侧的栏板上雕刻着&&&&&&&&&&&& &&&&&&&的龙的图案。
设计意图:这里的答案是多样性的,如“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等等。找合适的词语来概括句意,也是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之一。学生在这里得以训练。
四、语言实践,拓展延伸。
1、 在概括了赵州桥的主要特点后,可以请学生当一回导游,设计一段关于赵州桥的解说词,向大家介绍赵州桥。
1)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首先要根据课文内容,用表格形式,归纳赵州桥的有关信息。这也是对上一课时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反馈。
2) 学生完成表格后,结合表格中的所有要点,设计解说词。所有的要点可以自由组合,这里有几十种不同说法,并鼓励学生用好关联词“不但……而且……”和“既……又……”。
学生设计完毕后,先小组交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推荐代表上台汇报。
2、 最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份长期作业:以“我所喜爱的建筑”为题,设计一张明信片。你可以用图片和文字,介绍这一建筑的特点。这里所用到的可以是我们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阅读全文(82) |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活动通知测试1
加入的圈子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
上海师资培训中心承办
技术支持:上海远程教育集团
客服热线:
8:00-20:00(工作日) 8:00-16:40(节假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赵州桥的传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