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多少个人叫人叫马兴春

诗意人生 - 张海澜 - 连云港教育博客
15:37:27 | By: gyzb ]
我家养过很多狗,在我们乡里乡亲的眼里本没什么,有趣的是这些狗清一色的棕毛,看惯了觉得棕色真好。这些狗的寿命一般不长,归宿也很简单(被卖掉)。前几年养的那条就是这样的。年把大的狗生龙活虎,快乐得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突然几天不吃不喝,给家里的生活带来了烦恼,望着它泪眼欲别的双眼,我难受极了,妹妹则整天陪伴着它,给它吃汤喂药,
那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但死神并没有垂怜这些,还是夺走了它的生命。那段日子里,给家里的生活笼上了几许阴影。阳春三月,我家里有添了新成员——一条刚满月的小棕狗,全身黄棕混合,犹如一块绸缎,很是讨人喜欢。
一天,全家人围着圆桌吃饭,这小家伙在我脚下玩耍,竟然睡着了。我望着那双似曾相识的脸庞,感慨万千,信赖的感觉真得很不错!
(写于2001年冬)
扬帆起航,在凤凰母语的怀抱中成长
怎一个“累”字了得。今天起了个大早。天气很热,路途中的风景依旧单调,睡了一觉好好补了一番。快到南京时,长江开着警车来到中央门汽车站来接我,我的第一句话就竟然是:开警车就可以放路边呀。把我安置好了后,长江便去丹阳办案了,现在8:30还没来,我独自一个人在肯德基等他,一位老同学他现在已经调到了省委组织部了,同学又同村,格外亲切,一下午电话信息不断。
下午我又复习一下坐地铁,从南京站打到新街口,再回来,一个来回,技术是熟悉了,但很累。先后逛了中央商场、德基广场、新百、大洋百货,琳琅满目的商品和高智能的发达让我目不暇接。又回忆起前几次来的影子,物是人非的感觉涌上心头。另一方面,摸摸口袋哎得叹一口气,一个小钱包都要7200元,下次再会吧!
——写于晚8:30
晚上9:30长江才从外面赶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陪领导在外面吃饭的。我们开车去南师大方向,南京的夜里灯火通明,车流如潮,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开手动挡的车真不容易,开车不易找路更不易,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宁海路,曹明明已经等了很长时间,还提着两瓶酒,一见到酒我就头疼,但是老同学很久不见。又不喝不行,我们找家酸菜鱼馆,把酒言欢,不知不觉已经快2点了,都喝的不行了,实足过了一把南京夜生活的瘾,明白了城市有三点优势农村永远无法比拟:教育、医疗、交通。住进宾馆,这里离长江的单位还有十几里地。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天亮后,这一夜真不简单,专门的门卫,一只专业的狼狗,吃了点早饭,我坐地铁直奔目的地,珠江路小学原名育石街小学,南师附小,不经意间我走过了,又回头走来,真是庙小和尚大,刚上楼开幕式开始了,在这里遇到了热情的徐晓华老师,周彦老师,还有朱家珑、袁浩等领导,三节书法课,节节精彩,来自全国各地的课题组老师济济一堂,尽情的释放着教科研的热情。
5月27下午听了三节课后,孙景华主任解读了一番,我很佩服到底是大师,看的、想的,层次就是不一样。很佩服徐晓华、周彦老师的调控能力,把时间安排的很合适,思考问题很周详。因为离南大鼓楼校区较近,我去转了一下,因为2008年去过,所以只是路过,风景一样,有底蕴,绝不是因为高楼大厦……
晚上回到宾馆,听长江的感叹,你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兄弟相处时间太短,现在只是相逢,下次再来不一定自己,不一定在南京,也许会在扬州的。是呀!人生何处不相逢,再好的朋友也是如此。我们开着警车绕着仙林大学城转了一圈,回到住处,一股倦意扑面而来。第二天早晨我们一起洗了个澡,去单位吃了点早点,长江又帮安排了一下,我觉得这次来南京他的安排是最得力的。只是太忙,天天去丹阳办案,早出晚归,不亦乐乎。
28号早上要晚点了,我坐着车朝珠江路赶,昨天徐晓华老师安排我做大会交流,我很是激动,这是对我的信任。紧赶慢赶,会议还是开始了。研讨得很热烈了,各位代表各抒已见,述说着的课题研究的成果和困惑,有云南的、乌鲁木齐的、河南、安徽、山东的……我最后一个出场,主要从激动、感动、行动三方面进行汇报,这是我三天学习的经历,我是很满意的。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时间再次让我感受到别离的味道,珠江路小学的领导总体上安排得很合理,热情的服务有始有终,非常令人感动。本来想和徐晓华、周彦老师合个影的,但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就把机会留在下次,期待着下次活动的精彩……
等待也是一种心态,在中央门的路上,我遇见了小鲍,搞推销药品器材的,很开朗活泼的一个大男孩。突然想起去年9月28日去南京颁奖的情景,那车流那人流,特别是南京站那滋味,证明一句话,出门不易啊!望着窗外的神策门公园、南京长江大桥,心中一片默然。轻轻的絮语道:再会了,古城南京!
老海师——不可忘却的记忆
培训已经接近尾声,今天安排的是到海州实验中学跟岗学习。天朦朦亮,飘着濛濛的细雨,我的心里也是萌萌的跳着,仿佛要去见一位久别的情人一般。我们分坐4辆大巴出发了……
在海师上了4年的大专班,从新奇到激动、从严厉到感动、从历炼到成长,一步一步迎接着新千年的到来,早训的号角还在耳边回响,嘹亮的歌声仍绕着音乐池畔,师长的教诲留存在记忆的深处,一切都那么的熟悉。但“近乡情更却”的感觉却油然而生,海师被撤15年带给我们更多的是陌生感。现在流行着王铮亮的《时间都到哪儿了》,你仔细聆听,意味深长,站在青春的尾巴上,还没来得及感觉,时间……
过了孔望山,不知不觉中海师就在眼前,那熟悉的回忆戛然而止,陌生就在眼前。举目望去,那84级台阶还在,左边是自强不息,右边是与时俱进,但师表八方没有了。传达室朝西挪了一下,重心也在那边了。第一感觉就是不爬台阶太浪费资源了,可能也是出于对古迹的保护吧。破损得很厉害,音乐池也被土填了,上面栽了几排红叶石楠,我觉得可惜了,转念又想也不应该怪人家,站得角度不一样,培养的方向也各异,这样做也无可厚非的。看到了有几个同仁在拍照。是呀,我们来寻找回忆的影子,却成了这秋风中的一片风景……
我们首先来到了科技馆的阶级教室。里面的设备早已现代化,王锦起校长给我们推荐校园各个景点的路线。一讲完,我便迫不及待的出发了,好像要去找寻什么一样,一种不可忘却的记忆。还是那样的古木参天,还是那样的芬芳四溢,各种花草的香,散发着泥土的气息。记得96年到海师,第一课便是一位姓郑的生物学老师带领我们参观校园。好一座硕大的植物园呀,各种类型的达到300种之多。我们听得入了迷,一种对历史积淀的敬畏根植在了心底。现在房屋依旧古色,花木依旧古香,但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是同学间的窃窃私语,还是琅琅的读书声;是看武侠小说的古墓豪情,还是宿舍球场上的挥汗如雨;反正我是不敢确定了。
还记得在图书馆静静的读书,心无杂念,相伴书香,现在已成为教室。还记得在食堂长长的排队,分工协作,纪律严明,现在已成为球场。当时由于早锻炼,早上吃饭仓促,一大上午下来,已饿得不行,特别盼望早点下课或者最后一节课是体育课最好,第一时间向食堂冲去,程传刚打饭,我打菜,过一段时间再轮换。我们就成了食友。当然了这个吃得时间也不确定,一开始使用的是饭票,饭有饭票,水有水票。它的缺点是经常会丢失,后来充钱到卡上就好多了。
岁月如炬,那几棵高大的水杉是否还记的我们苦读的身影;那“活化石”银杏树是否还回响着我们运动场上的记忆;早已物是人非。音乐教室还在,但已没有了琴声的悠扬;大礼堂还在,但已没有了集会的声响;两个食堂还在,但已没有了饭香的争吵;体育馆还在,但已没有了曾经的青春。追寻那记忆的角落,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开学第一天打饭的鲁莽,让我感叹一元钱的米饭实在太多;校园舞排练的艰辛,让我知道了团结也是力量;班委会选举的忐忑,让我懂得担当也是一种幸福;篮球场上的飞奔,让我明白一锤定音的精彩就是自己。考试前的挑灯夜战,让我感慨功夫在平时苦读也重要。一块五毛钱的青菜面永远飘荡着清香,三十元四菜一汤的乡音记述着友情。
啊,老海师——你永远定格在我记忆的深处!
(写于日桃园宾馆)
选择一条熟悉的路
伴着淡淡的雾霭,我前往海州二附小去参加一个个人课题的读书培训会。提到课题,我因为没有真正参与,对于它的真实性无可知否;但说到这里的读书,我看是名符其实的。海州二附小在振大路199号办起了新校区,2014年8月交付使用,初步形成了教育集团。这里的建筑风格各异,颜色搭配以暖色调为主,点缀着一些竹子、梅花,君子了许多。再加上几个水池的冲击,整个校园便灵动起来了。晨读暮省,在校园里,一眼能看到的便是书了……书的种类很多,儿童的、成人的比比皆是。教室里只要有一点空隙,就只有书了,真应了一句话:孔夫子搬家——只是书。
出了校园,一路向东,来到了老海师的门口。故地重游,究竟该选择那一条路径最佳呢?时间有限,难以面面俱到,难免丢三落四。我决定朝北走,两边三层的小楼房,朝西一转便是小市场了,虽然物是人非,但小市场还是没变。一砖一瓦,狭窄黑暗。那消退了的颜色见证了岁月的沧桑。18年过去了,确实岁月催人老。我怀着像当年做学生一样的心情左顾右盼,想找寻些失去了痕迹。熟悉的环境中,一幕幕浮想在我的眼前。上学期间只要周末,第一件事情是来小市场逛一逛。说起来也不是买东西,穷学生哪有钱呀。只是伙同几个同学来休闲一下心情罢了,顺便打发一下时间。大多数时候什么都不卖的。小市场衣服便宜,97年我们班级公牛队的篮球服就是在这里批发的,我还在这里买了几件衣服。我眼光不行,再加上这里价格水分很大,所以我要找几个同学一起过去,侃侃价格的,要不然心里没有底。
出了小市场的门,我一路南下,两边的树叶还没落尽,“潇潇秋雨引冬来”的感觉油然而生。透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抬头一看,东海名郡四个大字跃入眼帘,顿时一片古色古香。海州这些年变化比较小,特别是城区建设这一块,尽量避免乱拆乱建,保护古城的声音络绎不绝。当年叱诧风云的标志性建筑海州府变成了珠宝店。我一直走到巨阳门。回来顺着鼓楼向东,绕着海师外墙转了一圈。这段外墙是用石头砌成的。时间历久祢香,还是那样坚固,甚至连一点缝隙也没有。也不知道它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见证了多少莘莘学子呀。
往回走的路是温馨的,我在石棚山居售楼处休息了一下,很精致的一个小区。还是三年前来海州的,来一次不易。选择一条怀旧的路更不易,在不知不觉中你错过了一段风景,也成了其中的一道风景。
(张海澜写于日)
2004年12月无锡之行
(一)又到无锡
现在躺在床上,想来今天发生的事情,仍历历在目。总的感觉累字当头,很早起来坐车,大约月亮挂在西头。我当时坐在去青口的车上有种感受,当时的自然界,除了月亮,就只有围绕月光银白的凄冷,虽然有点舍不得小梅,但心中充满了希望,求知的探索。于是在依依不舍中,踏上了旅途。
在小站外的一个小吃摊上匆匆吃了点早餐,不是包子,因为我不喜欢那锁淡的面团,是水饺,暖暖的,还透着出锅的那份炽热。在晨曦中出发了,心中总留着“注意身体”亲切的叮嘱声,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大概不早了。
旅途充满了单调与疲惫,一路行人,一路堵车,不见了驿路梨花,每当这时我总想着那篇课文,大概也是讲这个吧。那是扬州,那是泰州,远视烟波。近不见炊烟,我想只是在梦中吧。车行的很慢,我的情绪始终掉不起来,昏昏沉沉的,只是快到江阴大桥时,我才又提醒自己的脑细胞,起来看一下扬子江。我总以为是美丽的黄浦江,后来才了解那只是长江的支流。在我心目中她总是美的,无论是清纯的源头,一路走来沾染太多人间灰尘的的中游,烟波浩荡的下游。“无语长江水,毕竟东流去”她给了自己一个有力的回答。
一桥隔两水,虽然他们同为长江水,一脉相承,但上游在夕阳的辉映下,波光粼粼,更增添了她的壮阔,而那边却如大海般蓝白,凸现了她的豪迈,两者兼有吧。更妙的是两边的山,山不大,形态各异;树不多,却郁郁葱葱,使我浮想三国赤壁,直到楼林显立,精彩之处搁笔。(11.28晚11点)
(二)青岛印象
昨晚讲了一夜的话,早晨吃了点饭,踏着月色雾色,出发了。我们包了两辆豪华大巴,中小学各一辆,7点30准时出发,旅途是枯燥的,把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路上,我躺了一会,陪李纯文,王文坚打了一圈牌,在宝应休息了一下,我贪婪的吮吸着室外的空气,一路顺风,一路秋意,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堵车后,我们车行齐鲁大地看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一望无际的田野,我的心舒畅了许多。山东是母亲的故乡,虽然表面的穷困,但里面却孕育着富数,行驶留恋处,黄昏渐至,暮色掩来,山的连绵,天的阴沉,地的空旷,一起荡入我的心躺,我真有种激动的感觉,那时疲惫之意顿消。最妙的是看见屋顶斑斑白雪,散落在秋得狂野里,在群山环绕中的雪,随冷但给予我的却是无尽的温暖,我想到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终于有了同感,激起了情感的共鸣。车灯开了,黑暗也来临了。一路上少见有灯火,我们也在讨论经济文化的话题。一片灯光映红了天空,市区到了,导游告诉我们青岛的港口文明,分为东新西老两大城区,其建筑都是依山而建,无所谓规则,自然的成分占主流,中山街是德国1897年建设的,前宽(德国人住的)后窄。我们住的是惠国宾馆,我和顾晓峰住在403,。吃过饭后,我们漫步在海滨上,尽情享受着海风,灯光照映在海水中,流光溢彩,波光粼粼,灯光摇曳。我沉醉了,真想也像朱自清一样写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呀。青岛人的方言跟我们的差不多,人的味道才能体现一个城市真正的风采。
(三)五月的风
“碧水、蓝天、红瓦、绿树”这就是青岛,也是一些人对青岛的感受。从龙山信号山公园的旋转观楼当中,我对此深以为然。无边的蔚蓝,海腥味的风吹拂着我的记忆。朦胧中,我们出发了,第一站便是栈桥。那桥从海平面深入海中四百多米,回澜亭尽头便是大海了,我对大海本来没有什么新奇感,在这里却有了一丝异样的感受,也许由于它三面环海的原因吧!也确实有些神秘,特别是海舰,顺着这样的感觉,我们游览了青岛海军军事博物馆,我们没花门票,所以只是从侧面来瞧瞧它的姿颜,飞机、大炮、坦克、军舰应有尽有,只是褪尽了往日的颜色,再也无法展示它的雄姿。但是很悠闲,我想有得必有失吧。在海上兜风,从海上的角度回眸青岛,特别是其旧城区的面貌,也算得上一件快事!只是觉得无趣,只能借助绵绵的海风来衔接新旧之间的缝隙吧
海风尽情地吹。由于旅途很累,很多同学都抱怨,午饭时间到了。我们来到万盛楼饭庄,匆匆吃了点饭,来到了五四广场,号称五月的风,在市政府对面,极有现代色彩(几年之后有点陈旧)单讲那雕塑,我想也是意指现代,抽象化大师的手笔。我和顾晓峰,李纯文夫妇等几个学友到处漫步,我们依偎着栏杆,倾听着浪声习习,享受着人与大海的和谐。拍了几张照片后,我们又出发了,这时我想到了青岛栈桥那朦胧的晨曦,平静得不得了,但又可以想象浪涛拍案的惊奇。别了栈桥的海,桥虽有很多,但你却是独一无二的,日子如流水,静静期待往昔的回忆。
将至傍晚,我们在天后宫烧香时,受了点诈骗,于是我理解了高级的诈骗是怎样能够是你觉得自愿,头脑当时昏昏沉沉,人家要啥就给啥,被骗130元,在同伴中已经属于很少的了。这使我多了一份人生的阅历,多了一份感受,诚心向佛,一切都会好的!
(四)难忘崂山
今天有种若有所虚的感觉,早上起来直奔崂山,崂山在我心中可能觉得平常,几座连绵的山加上一个清澈见底的湖泊,如此而已。车行进中,导游给我们介绍了金沙滩、沙口镇等地的风光,可是到了崂山后,我却哑然无惊,或许因为太平常的缘故吧。我们沿着山路蜿蜒前行,在龙潭瀑布驻足,照了些照片,我感到一种失意的感觉是什么意思,和张进一起沿小路下山,中间有个大水库(当时台阶是土的,后来硬化了),猜想它会很深。下山后在礁石的海岸,欣赏着,欢呼着,心中顿生几丝喜悦之情。我想起了大海呀,故乡的歌谣。而后便吃了午饭,质量不用提了(不过后来想象质量已经很好了),仅够温饱。我们接着游览了太清宫,那是一座专门供奉道士的地方,中间古木参天,有一棵源于明代,距今600多年了,号称“三树合一”,由松柏、刺槐、凌霄组成经过2000多年了,中空外直,也许曾经历经雷击的缘故吧。外边是一株枫叶树,红叶似火,点缀着这无边的竹海。在外首连着的一间小屋,相传是蒲松龄写《崂山道士》的地方,我不由得惊住了,朴素、简洁等词汇涌入了我的大脑。
返程是何等得匆匆,我们是过客,品完茶后(详见几年后的回忆《再见,崂山》),我们又参观了购物中心,每到一处导游都有提成的,年年如此,她要接待多少客人,迎来多少宾客,明年的今天是否还会有如此的风采呢,我沉思了。晚上学友们多喝了几杯酒,酒过三巡后,还唱了几首歌
(五)归心似箭
今天是出行的第四天,两天的美好生活弹指一挥间。由于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路上,所以更感到时间的短暂,整个基调是乐观真实,从来的那一刻时就是这样的。在摇晃微荡的车上,沿着山石路顺势而下,我觉得有种回到青岛的感觉,汽油味,海腥味夹杂在一起。马达声、车轮声伴着稀稀拉拉的行人镶嵌在整个青岛版图上,青岛位于胶东半岛上,三面环海,位置得天独厚,我认为如果非得问他们属于那种人的话,我只好说是属于南北方过度的那种,应该初步具有北方人的特征是,这是相对于东北来说的,就如徐连淮宿那种由北向南的过度,由于语调的缘故,她更多的给予我一些亲切的感觉,我们的导游姓姜,高1.74,同学们戏称174,并经常拿我开玩笑,我也保持着沉默,因为我深切的知道,他们这些不完全地属于文化的群体所境遇的陌生和孤寂,我乐而为之,正如一句话我不当话柄谁当,我有年轻的资本嘛(现在想起有点可笑)我的学友我感到也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好一个为人生呀!
乐天派的顾晓峰和我一直在一起,我觉得他虽然是通州人,但我对于他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从一开始就有了,豪爽、宽容、大方、温柔,当然了,不是仅仅这几个词就能涵盖的。一路车行,一路欢歌,车出青岛依然是朦胧的雾气,我带着一种文人别离的心情,踏上行程的。前日夜气中的胶州湾大桥展现在我的视野中,只是觉得比江阴大桥还有气势,缺少的是灵秀,有的只有壮阔。到了日照时,天空飘起了细雨,深秋的雨自有一番风情,我立刻想到了郁达夫《故都的秋》,是呀,满怀秋意,满怀豪情,这也是对秋的一种感怀吧。过江时便多了子瞻的悲壮,“滚滚长江东逝水”
(六)无锡的秋
“一层秋雨一层凉”,作为一个层面上对秋的阐释,我觉得有一种亲切的认同。不仅对于北方的秋,在无锡也是如此,我感到了黄酒的青泥,有着无穷的韵味。薄薄的雾蔼,由高到低,由远到近,向我们袭来,沾满了衣襟,渐袭身上的每一个角落。,落花流水春去也,沾满了了长江的气味,使我觉得陶醉和舒适。
无锡位于太湖之滨,这几天温度骤然下降,到了晚上便有些秋寒料峭的味道了。,总觉得这南国的时间较之家乡来的淡些和青岛差不多吧。最美的还是此时无锡的夜,虽不直露但很坦率,微明的夜色,明艳的江水,悠闲的行人,温暖的胡同,还有在月色中的伊人。如果非得要点缀的话,我倒希望是一副素描:写撰着真实,记录着审美!
(七)再会马山
也许真是妈祖的保佑吧!在我准备课的时候,一度剪不断,理还乱,不知如何收起。这时候常州的一位大姐给我提供了课件,紧张的准备后,我便已经建立了信心,许是真诚和微笑的力量吧。这一点我是肯定的。第二天一早我们便来到了马山,听说原来只是太湖中的一个岛。后来用公路连接起来。我们的目的地是峰影小学,虽然课件我操作不熟练,但过程还算顺利。细节需要时间吧。中午我们匆匆吃了点饭,又回到学校,在学校体育馆和张进、李纯文打了会篮球,一身臭汗。下一个行程是灵山大佛,绕过一片竹园,一些稀稀拉拉的村落后,便豁然开朗了。一座大佛昂首挺胸,巍然屹立在大山的深处,后面是草木修饰的衬托了,感悟大山,挂念着心中的大佛。
2008年扬中之行
一、心存向往
伴着沉沉的雾霭,我们一行10人驱车奔往扬中八桥中心小学,开车的老朱,年龄不大,驾车很稳,很健谈。路途是无聊的,车从海头上了高速公路,渐行渐快,车内外截然两重天,一边寒风凛冽,一边欢声笑语。过了几个收费卡,蒋慧琴说到了,是呀,到了,车一转弯就到了泰州的高港区。第一感觉是这里的发达,一个镇,无论从规划还是品味设计都远远超出了苏北的县城,虽然来来过几次江南,但这次却是与乡镇如此得面对面。
转了几个弯,就是泰州渡口,我们就在这里坐渡轮到扬中。
听闻间得知扬中市是个江心洲,属于长江第二大岛。电话也骤然响起,好客的杨校长在那边等急了,再看一下表,已是5点30分了,,此时天空更加得阴沉,四下一片漆黑,,只有那朦胧的月亮挂在星际间,心中有了些惆怅的感觉,几位同仁却谈笑风生,校长也谈起了他在华山旅游的情景,家学也讲他在千岛湖的感受,都是旅游,心境却不同,其实只是一种感觉罢了。
岸边亮起了灯火,我睡眼朦胧,不知何时远处传来汽笛的声音,终于轮渡来了,众人一片欢呼,时间还早。船在江中行驶,缓缓的,如同江南的草木,虽已入冬,但清风习习。寒意逼人,但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期待。
二、梦的地方
到了,终于到了。远处有了市区的轮廓,热情的主人早已等待在了桥头。我们随着车进入了万德盛饭庄,很是气派。杨校长、冯校长、陆校长一一和我们招呼,在酒桌上觥筹交错,不一会便有了醉意。本人也算是美食家,总是觉得江南菜会像无锡那样有腻的感觉,散发着竹的芳香。菜非常丰盛,也许是感觉吧,三碗汤一上,羊肉的,河豚的,还有一种叫不上名字的。温和的,春意浓浓,顿觉的是人间最好的美味。(李春梅好酒量)
住的是稻香村宾馆,11人分成6间,我和同双住205,霍校和主席住203,属于指挥系统。8点多又召集开了个会,无非就是主动出击类似的话。回到房间,洗了个澡,酒上来了,10点多才睡。
三、江南春意
第二天起来吃了点饭,在李春梅的带领下,直奔八桥小学。扬中不大,学校与县城之间距离很近,只用了10分钟就到了。气温下来了,我们走到礼堂,欣赏了“绳健飞扬”的表演,震撼于一个镇的礼堂竟如此完备,如同县黄海影剧院一样。震撼于学生的表演,主题鲜明,技巧突出,震撼于两位主持人的处乱不惊,大将风度。看完表演后,我们又参观了八桥小学,并听了一位王副局长的讲话,午饭是在体育馆吃的,这样的体育馆,是很好的。
下午我们在扬中转了一圈,地方不大,但挺别致,在苏果超市我们各自购物,晚上的饯别宴会安排在雨得水宾馆,在真真假假中,我们都醉了。
第二天清晨,杨校长亲自安排了我们吃饭,我们从陆地出扬中奔镇江而去。过了扬中大桥,远远的我们望见了焦山,那是大江中的一个小岛。我们的主要行程是金山寺,那是法海修行的地方,属于寺包山,山不高,只有44米,就像导游说的那样,山不再高,有仙则灵,因为有了《白蛇传》,它变成了旅游胜地。下午转道扬州,游览了瘦西湖,晚饭是在灌南吃的,相当实惠,10点多到了家,再会了八小,曾经给我梦一般的感受。
2012年重庆旅行杂感
深夜启程(一)
昨夜在增光家吃饭的,下午逛了街,买了条腰带,睡到2点多,简单洗漱了一下,在朦胧的夜色中出发了。到了县招门口,大家陆续上车,交了钱,点完名,就出发了。我和侍建伟一个位,中途在服务站休息了一下。导游点了名,车就出发了,一会来电话,说掉队一人,原来侍上卫生间还没上车,一场虚惊,在下一个服务区等了将近30多分钟。其实我也有点责任,没看看他,当时谁又会想这么多呢,好事多磨。大约9点多到了南京禄口机场,机场很大,航班很多,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买票、安检、登机。安检是很严格的,不允许带打火机和液体的,我们从27号入口进入,我和有智、李青走了很久,坐下来等待。
空中感受(二)
终于检票上飞机了,我们乘坐一辆导引车,把我们运到飞机的位置。天下起了小雨,我坐的45c的位置旁边是梁庆兰和刘兴春。飞机一开始慢跑,到了一定起飞空间后,只听见呼呼的风声,在上升的一瞬间有一点失重的感觉。我们终于飞上了云端,所有的这些本以为会很紧张,结果一点都不。等飞机平稳了以后,我们争相往下看,只见白云层层叠叠,尽在我们脚下,和《西游记》中的描述类似,全是云层,远处很清晰,太阳也显得格外耀眼。慢慢的飞机穿出了云层,脚下变得清晰了,看到一条蜿蜒连绵的纽带长江,田野、城镇、山川棱角分明,越往西走山越多,山连着山,云雾飘渺,四川到了吧。古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有相当的想象力的。中午在飞机上吃饭的,服务很周到,见识了一下空姐的感觉。去卫生间的时候只听见呼呼的声音,机身仿佛在抖动。到了降落的时间,飞机与甬道成功对接,我们下了飞机,开始了新的旅程。
印象重庆(三)
听导游说:重庆有三多,台阶多、山洞多、立交桥多,这里一般不堵车,确实如此,红绿灯很少。我觉得重庆就是沿嘉陵江,长江两岸,依山而建的城市,小高层很多,很密集,高低错落,用一段段立交桥连接而成。据说有19个城楼,一个城楼连着一个立交桥,得20多个。植被长得很茂盛,我们参观了渣滓洞集中营和白公馆,很简单的掩映在密林深处的一个小院落而已,但给予心灵的震撼却很深刻,国民党特务的凶狠的智慧,疯狂的屠杀,最后的呐喊声依稀回荡在我的耳边。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长官没有做到的,我们都做到,这是共产党人何等的胸怀呀。
重庆的城市规划可谓是大手笔,沿江依次而建,为防止堵车,用高架桥和过山隧道连接,高层建筑很多,错落有致,几乎没有一丝浪费的地方,和黄阁树、椿树等花草很协调地搭配和谐,据说市树是薄熙来规划的,也叫熙来树,和同仁们漫步江边感觉得却是物是人非。渝是因嘉陵江而得名,也是重庆的简称,当然重庆的由来也和南宋的恭宗有关了。在两江交汇处的朝天门,我们流连忘返,很陶醉,每个城市都有其内涵在其中,所以叫活力,魅力就不足为奇了。朝天门是重庆接拜天子的地方,现在周围高楼林立,味道彰显,活力四射。我静静地看着,只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长江的上游处是很窄的,从这边看到对岸,显得一览无余,这和我初见长江时的感觉大相径庭。两江交汇的地方,生机勃勃,一样的景色,多样的情感。
重庆根植连绵的群山,所以建筑间的层次感非常强,很黄土高原一样,看起来很近,其实很远。阡陌交通,盘根错节,这对司机技术要求是很高的,反正我是不合适的。
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重庆三绝:美景、美食、美色。一年中城市有200多天雾气缭绕,难得一晴。所以重庆的姑娘皮肤得到特别保养,这是其一。山水很甜,一方水土滋润一方人,大概是第二点吧。夜晚的江城很美,据很多当地人说比香港还要美上几分,我自是无法辨别的。现在的重庆正在宜居、畅通、平安、健康、森林城市的创建中,真是大手笔呀。王立军在当地也留下美名,交巡警119、120合并,全年不分昼夜值班,增加了居民安全幸福指数,这确实是惠民举措。唱红歌也很好,一些事情我是不理解的,物极必反吧。
最后一站是瓷器口,是一个文化古镇,特别有文化底蕴,只是现在商业气息太浓了,唱首歌还要30元,我们就在一个马头江茶楼吃饭喝茶的,听导游说是解放前袍哥所在的地方,听戏,说唱,很有感觉的。
张泽建打电话邀请我们吃饭,我们住的地方是九龙坡杨馨酒店,打车到马家堡火锅店起步价,我和辛、谭一起的,山城的夜来得格外晚,8:00多太阳才依依不舍的离去,吃得很有气氛,收兵回宾馆,一天下来很累,很快进入梦乡。山城名副其实!
学校特色(四)
4月21日,重庆下起了大雨,暴雨很大,席卷整个山城。接我们的车迟到了,9:00多才到,我们都打着伞,半个小时后,我们到了市教育培训中心,雨越下越大,地面上一会儿成了水的海洋,我估计重庆的地下排水系统一定非常发达。我们听了2个小时的讲座,下午参观了区实验小学,是以兰花为主题,上了几十级台阶,校园内错落有致,学校不大,属于精品类型。晚上在桥头火锅店,人家宴请我们的。第二天又参观了杨家坪小学、江南小学、谢家湾小学,条件之完备,设施之高档,令人震撼。
人在成都(五)
19:30在重庆北站,我们坐上了动车,睡了一觉,21:58到达了成都。在朦胧中,成都尽在眼前。在车上李导游向我们介绍了行程,住在百思特酒店。据说成都建城2500多年,位于成都平原腹部,市花是芙蓉,马路四通八达很是平整,人也很闲适,一般都在9:00以后上班。晚上我和侍、谭、辛、高出去吃饭,晚上3点才睡。
神奇九寨(六)
久闻巴山蜀水,以秀丽与奇崛闻名天下。这次一睹九寨之谷幽林密、奇水荟萃的原始生态,始知前言不枉耳!
5月23日上午八点半,我们一行37人在百思特酒店集合后,乘车前往九寨沟。一路沿着岷江,逆流而上。路过汶川、茂县、松潘,中午在2008年地震重灾区映秀,稍作停留,两边都是崇山峻岭,山很高,但土质不好,容易发生泥石流,不过都有人居住,山上的学生到镇上住校上课,一周回家一次。车在茂县西坏了,耽误了2个小时,我和岳局、王汉华、辛崇安一起吃了碗山中特色—刀削面。越往西北走,山高路险,我越发佩服师傅的车技了,怪不得川人都叫之穿山甲了。
路过川主寺镇。听导游讲川主寺镇据说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李冰的都江堰造富后世,川人尊其为“川主”,松潘县境内的“川主寺庙”,至今香火不断。不过川主寺镇是个小镇子,并不繁华热闹。我们到的时候,下起了小雨,不宽的街道上,除了一些住宿的游客外,见不到多少藏人,很是冷清。
继续前行,天色渐晚。四川无川,此话不假。汽车经过之处,除了巍巍高山和莽莽丛林,几乎没一寸平地。所谓的公路,也不过是顺山势开凿出来的罢了,而且,从川主寺到九寨,公路是九弯十八坡,弯急坡陡。九寨的山,远观奇松耸立,杂草葳蕤,使得山仿佛穿上了绿色的天鹅绒裙子;近看山岩突兀,层层叠竖,有如斧劈刀斩一般,崚嶒峻峭。坐在车内,看那粗涩的石灰岩质,现出一种雄奇峻拨、咄咄逼人的气势。天阴着,但见山间雾霭流动,在山谷中不断变换着深浅浓淡的颜色,使人仿佛置身神话世界。晚上,在卓玛藏家欣赏完舞蹈,品尝了牦牛肉和手抓羊肉后,我们住下了,这里的气温比较低,晚上的盖两床被子,吃的主要是泡菜,景区加菜是很贵的。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天下起了小雨,我们在雨中出发了。八点半到达九寨景区的游客中心,但见游客熙熙。我买把伞,和同仁一起,上了车。
九寨沟,据说是因为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现能见到的只有三个:树正寨、荷叶寨、则扎洼寨,这也是听导游讲的,沟有三条,即树正沟、日则沟、则扎洼沟。三条沟,从地图上看,像一个倒写的“Y”形。树正沟是最下边的一竖,三沟交集处,有一个叫“诺日朗中心站”的,专为游人提供吃饭、休息的场所。要游览日则沟和则扎洼沟,树正沟是必经之途。
九寨景区内,免费旅游车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只要你不想走路了,随时可以乘坐车辆,方便得很。一般情况下,游客们都是选择坐车上山,然后步行下山,在下山的过程中看景点。游览树正沟,我们从景区大门上车,直接到了原始森林下车,森林保护得很好,我和辛崇安流连忘返,掉了队。然后一路乘车而下途经镜海、珍珠滩瀑布、孔雀河道、熊猫海、箭竹海、箭竹海瀑布、天鹅湖、芳草海,都说九寨沟多水,但是听听这些景点名称,就知言之不虚。听导游讲,九寨沟有大小湖泊114个,瀑布群17个、钙华滩流5处、泉水47眼、湍流11段。刚走一条沟,就已经让我对九寨的水顶礼膜拜了。
树正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树正瀑布。
未至瀑布前,先听见震耳的水声。紧走几步,近前,只见一股大水,从高处翻腾,直扑下来,碰着磷磷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碎玉琼花一般,向四周飞溅开来。空中氤氲着蒙蒙的水珠,映着太阳光,反射出七彩的虹。看着这样的大水,一瞬间,便荡尽积郁块垒,涤清凡虑俗思,你会觉得万念俱随波逐流而去了,如同小学课文《九寨沟》一样。
攀上树正沟,到了三沟交集处:日诺朗中心站。我们集体吃了60元每份的自助餐,质量很好。此处,日则沟和则扎洼沟如树之两枝,东西两边延伸而去。我们先奔则扎洼沟而去。
则扎洼一路果然没什么好景点,沟中的上、下季节海逊色树正沟沿途风景,就是令我魂牵梦萦的五彩池,也不复当日风采:浅浅的一弯水,很少,但色彩依旧。池子里,堆满了沙石瓦砾!
吸取了前两沟的经验教训,这次,我直接坐车到老虎海,下车,避开众人,顺着木板铺的栈道,在丛林幽深处慢慢往回走,一边拍照,一边静静体味九寨的山光水色。
雨下起来的时候,谷中树密雾浓,蓊郁的水汽从山谷中冉冉,时稠时稀,变幻莫测。擎伞徐行,宛若走进画中。移步换景,时而飞瀑隆隆,如雷贯耳,跌宕激越,催生人万丈豪情,好境界!大约4点多,雨停了,初阳当头,自是另一番情景。
其实,山水怎么看,恐怕是各人心态罢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雨中的九寨,湿度极高,山的情调尽显眼帘。当晚就住在九寨,细雨蒙蒙,窗寒袭肘。欣赏了藏族的大型表演后,回到宾馆,虽是五月天,但当地宾馆依然提供电热毯。躺进温暖的被窝,枕着叠叠的山影和淙淙的水声,沉沉睡去。回想到:“风吹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其实,只要抛开凡思俗虑,每个人都会体味到这般微妙的禅境。
梦回秦朝(七)
都江堰,一个从小就耳濡目染的历史名城,要说耳濡,在念书时就从课本上读到了李冰治水的故事,也知道都江堰在天府之国四川平原上;但除了在画册上看看这座历史名城可从来也沒有就地真正的目染。
我们从汶川奔都江堰市。大约在下午4点多到了都江堰公园。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在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 现在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难》这篇著名的诗歌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修建者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我们在这里集体合影留念,在回去的路上我和岳局、梁培公校长一起的,已是夕阳西下时分,我们在门口拿了几张照片,真佩服景区的工作人员,抓拍的质量如此之高。
归心似箭(八)
在外7天,感觉真累,儿子也很累,想我都哭了。真是父子连心呀。晚上教育局的领导给我们总结了一下,我们欣赏着成都的夜景,陶醉其中,路过中心广场,回到宾馆。大家都出去购物了,我们也出去的,买了点纪念品,喝了场酒,已是凌晨时分,再见了成都!再会了,人间的天堂!
2013年江阴南京之旅
7月18日下午三点多,我们处理完成人考试的事宜后,一行6人出发了。我们的目的地是江阴,导航设定好,在高速公路一路奔驰,江淮柴油车动力大,空调好,车里谈笑风生。过了淮安,突然下起了大雨,阳光却依旧灿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诗句油然而生!继续前行,天色渐晚,过了江阴大桥,已经8点多了,我们找了一家锦江之星的宾馆住下,我和李伟住在308房间。此时已是饥肠辘辘,我们出门找了一个土菜馆坐下,菜很少却很精致,最后上了江豚汤,气氛顿时热烈起来,一碗汤很鲜,很暖人,我们做到了光盘。其实外出这样很好!回去以后冲了个澡,打了一圈牌,我们笑到了最后,累了,期待着明天的精彩……
一、匆忙的灵秀
清晨,太阳探出了小脑袋,金黄色的阳光便洒满大地,让晨练的人们披上霞装,让高楼大厦镀上金色。我们的首站是这里,时间就是命令,不超过30分钟。
&“山环芙蓉城,私怪鹅鼻状”。美丽的鹅鼻嘴公园位于江阴长江大桥西北部,距市区一公里,逶迤蜿蜒多姿,形如鹅伸鼻江中而得名。鹅鼻嘴不单以风光旖旎,江潮汹涌而闻名,它同时也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这里曾爆发过一战以来最激烈的海空大战!这一事件震动了全世界,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抗战的斗志。70多年过去了,如今我们再次来到鹅鼻嘴,已是另一番景象……
  铁与火的冲撞、鲜血与生命的交融,长江上激烈的海空大战,海军战士流着泪看着自己弹痕累累的军舰缓缓沉江……这一切如今都已被岁月的流云吹散,只剩下历尽沧桑的鹅鼻嘴,还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充满着神奇的魅力!
 & 鹅山本是长江边的一座小山,是黄山向西北延伸到长江中的一个山峰,这里峰势斗起,巨石倾插,从江上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天鹅伸鼻于江中汲水,鹅山因此而得名。早在1000多年前的晚唐时期,这里就被称为鹅鼻嘴,简称鹅洲。因而跨进那朱红色的大门槛,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块刻有“鹅洲”两字的巨石。
经鹅州揽胜,便可来到宛然天成的假山瀑布前,池中的鹅山神龟周围全是亮晶晶的硬币,都是祈福的人们抛投的。瀑布后就是鹅鼻嘴洞,全长216米,贯穿鹅山南北,穿过长长的山洞,可直达长江边。这个洞是抗战期间,为了抵御日寇入侵,加强长江防务,国民政府沿江修筑炮台的同时挖通修造的,用以储存武器弹药。后来国民党江防战役失败,这个洞也就封存起来。如今为了完整的体现江阴要塞的江防全貌,这个洞重新向游人开放,让人重温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景。
我们穿过鹅鼻嘴洞,长江尽在眼前。实是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在栏杆旁,聚精会神地捕捉着潮涌的瞬间,这时微风吹过脸庞,真有几分惬意,几分自在。我们从左面的森林休闲区向山上行。带着满眼的绿,循着台阶信步走去,唐公碑、谒咏江诗碑等名胜古迹跃然眼前,周围的一些装饰全是用炮弹、手雷等,这与周围的环境很协调。继续沿着蜿蜒曲折的江边栈道往东,顿时感觉江水就在脚下奔流,转头望向江面,江面上大大小小船只来往穿梭,对岸的靖江也一览无余。拾步上台阶,位于江边的一座亭子叫子胥过江口亭,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而修建的,伍子胥为逃家难从楚国逃到吴国,在此过江。
我们没有上山顶,顺了下山的路出了大门,印有“鹅洲”大字的巨石再次出现在眼前,合影留念后,回到了宾馆,开始了新的旅程。
二、端详的美丽
我们收拾好行装,踏上了华西之路,这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我心里早按捺不住好奇:这天下第一村会是怎样的呢?顺着沿江高速公路,一路飞驰,到达华西村时,10点半还没到。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下车一看,这哪里是什么农村呀?完全是一座非常现代化的拔地而起的崭新城镇!停车场上,大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大巴,车进车出,游客熙攘,一派极为热闹的景象!往四下里望了望,几乎到处都是举着小旗的导游带着长长的游客队伍!啊,这是中国的一处“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吗?不,完全成了一处新开辟出来的旅游胜地!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 2010年夏,华西村花费9000万从美国购买直升机,发展空中旅游。有消息称华西村将来的发展目标是筹建自己的航空公司。和周边的16个村一起组成了大华西村,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1600多人增加到5万多人。
这里的山,实话实说:仅是一座状如马鞍的不太大的小山,看过了高山峻岭的人,实在觉得没啥可观!小山下,那极大的一片供游人游览的澄清湖水,波光粼粼,水中亭台楼榭,倒是非常地吸引着客人!可一打听,它还是华西村创业前期带头人吴仁宝给在附近筑沿江高速路的工程队用土时卖土给他们而挖出来的,并由此赚了一笔巨款,为华西村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而这里的地,更是一马平川,毫无奇特之处!但是,这里却闻名遐迩,游客如织,何也?那就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为华西村出了一位“仙”,山,便也“出名”了!因为华西村出了一条“龙”,水,便也“灵异”了!
随着导游我们先参观完华西村的农业实验园;我觉得很了不起,蔬菜园里的各种南瓜令我大开眼界,一个重达300多斤,2个月长成,一天一生长,三天一变样。还有蛇瓜、无土生长繁殖等等,接着我们参观了花卉园,各种珍奇的花木,琳琅满目,碰碰香一碰就香,菠萝是在地上生长,枇杷树上的果子诱人的颜色等等,一边吻着迷人的香味,一边欣赏着地下水中的游鱼,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据说河沟里的鲢鱼个个重达60多斤,全用绳子拴着的呢)。我们开车上山参观了微缩型的天安门,小伞的技术真了不起,虽然离“穿山甲”还有距离,但我觉得还可以。山不高也少不了一路十八弯。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体会了一把登上天安门的自豪,穿行长城的壮阔。接着导游跟我们介绍华西的百米金塔、幸福园、登高从东南西北俯瞰了华西村的“整个村景”, 一排排别墅真是豪华气派,村落花团锦簇、树木成荫;威武的石狮子一个挨一个,四副美丽的画面深深地映入了眼帘,渗入了心扉。我们还参观了华西村一户人家,集体配给,宝马奔驰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理念。尤其是了解了华西村发展之路的万米长廊,,非常惊讶,真的感到了“这是中国的奇迹!”同时又觉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如果中国的农村都能够建成了 “华西村” 这样的“新农村”,咱中国与咱中国人才算是真正地立于了世界“民族之林”!
总想去看看华希大酒店的宝贝,重金铸造的金牛。当初华西村建设这座大楼的与北京“高度”(据说北京城内最高大厦即高328米)保持一致的大楼,原本准备的名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厦”,落成后改成叫华西村龙希国际大酒店。但是那重一吨的“金牛”实在太威震天下了。
据上海东方卫视《看东方》报道,除一吨金牛外,华西大楼还拥有众多亮点,72层观光大厅,360度玻璃幕全景观光平台,全亚洲最大的旋转餐厅,41部高速电梯以及以金木水火土命名的五个会所,将整座大楼打造的富丽堂皇,该酒店与北京最高楼国贸三期一样高,用吴仁宝的话说,“华西村要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个公开说法是,华西龙希国际大酒店是国内最大的单体酒店之一;
金牛只是酒店内的五头牛之一。该大楼分别在12层、24层、36层、48层和60层设立了5个主题会所:金、木、水、火、土。每个会所里面都摆放了一只一吨重的牛,分别用金、银、铜、铁、锡打造。我们乘坐电梯到达了金会所;而著名的金牛正摆放于金会所的显眼位置。据说里面的金牛重达一吨的纯黄金打造。”,60层也是华西龙希国际大酒店客房的最高层,靠近金牛不远处,正是总统套房的所在地。据介绍,总统套房,尽收眼底的是一片金碧辉煌,大门、柱子、柜子清一色的金黄,古色古香的家具、宽敞舒适的卫浴,管家式的服务应有尽有,因为总统套房不对外开放,据说总统套房一晚的费用接近10万元。迎面还有两块四五米高的大型金雕“九龙壁”,富丽堂皇,也是贴金打造。伴着3D影片《幸福华西村》的歌声我们结束了愉快的华西之旅,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拿着张俊导游发给我们的《华西资料》,我感慨万千,领导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教育界里有句名言,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是的,一个地方,如果有了真正的好的领导,肯定会“旧貌换新颜”!因为人才到处都有的,关键是“带头人”如何“带头和用人”!华西村的带头人吴仁宝,已经去世了,但他那种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依然留在华西!为华西村的可持续发展打上了浓厚的文化底色!
我们从后门入,从前门出,我觉得这也是打破墨守成规。最后在“天下第一村中国华西村”的欢迎下,我们离开了华西。再会,华西村,你的未来一定更美好!(写于7月19日)
三、腥风的雨花
雨花台在南京中华门城堡南,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 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东岗、中岗、西岗3个山岗组成,已有3000多年历史。
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人和群众达10万之多。因而雨花台是一座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红色旅游为主体、融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全国独具特色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相传南朝梁武帝时,金陵城南门外高座寺的云光法师常在石子岗上设坛说法,感动了佛祖,天上竟落花如雨。唐朝时根据这一传说,将石子岗改名为雨花台。
雨花台陵园大门由花岗石砌成,大门内三面环山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座烈士群雕,主峰上矗立着一块42.3米高的石碑,碑身正面镌刻着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金字,碑前竖有一座高5.5米的烈士青铜塑像。纪念碑南边是“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着烈士们的遗像、遗书和遗物等,这些烈士中有党的早期领导人邓中夏、恽代英、罗登贤,有刘少奇的第一位夫人何保珍、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的妻子徐全直,有毛泽东介绍入党的毛福轩、曾任新四军秘书长的朱克靖、八路军359旅政治部副主任刘亚生等。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由名胜古迹区、烈士陵园区、雨花石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组成,有雨花阁、二忠寺、木末亭、乾隆御碑亭、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马冢、甘露井、曦园、怡苑、梅岗等20余处名胜古迹和楼台亭阁馆。
雨花台的特色是雨花石。雨花石是玛瑙的别支,它有精美别致的质、色、形、纹。雨花石产于雨花台砾石层,雨花台砾石层为古长江及其支流秦淮河、滁河的沉积物。雨花台砾石层是南京附近的重要地层,在1924年世界地质大会上,由地质学家刘季辰、赵汝钧创名,后名扬世界。
我们参观了雨花台烈士博物馆,瞻仰先烈们的事迹,净化心灵;我和李伟太认真,屡屡落在后面,我觉得这可不是落后,有些事确实是不应该忘记的。
四、历史的回声
今天,我们游览雨花台之后,便来到了紫金山麓、钟山脚下,踏进明孝陵,令人震撼的是它恢宏的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建筑。恢宏的陵墓,显示出了华夏文明的光芒。即使因为战乱频繁,沧桑多变,仅余残垣断壁,也让人依稀当年。静静的一座门,深邃悠远,隔开生死两重天,任你生前是帝王将相也好,巨奸大盗也罢,结果都是一样的,任你一世英雄,死后不过枯骨一堆。命运对人类的审判何其不公但又是何其公正。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为马皇后死后谥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也有说是马皇后谥“孝慈”,因此名孝陵。总体布局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导引建筑的神道,即“明孝陵神道”,神道分石象路神道和翁仲路神道两条。
我们沿着翁仲路神道出发,直奔帝王陵。翁仲路神道长250米。这段神道置有望柱与文臣武将各四个,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是中国帝王陵中唯一不呈直线,而是环绕建有三国时代孙权墓的梅花山形成一个弯曲的形状,形似北斗七星。由卫岗的下马坊至文武方门的神道长大2400米。下马坊即孝陵的入口处,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额枋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楷书大字,谒陵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
我们跟住了一个旅游团听导游讲解,知道了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特别是明孝陵的“前朝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的陵寝制,反映的是礼制,但突出的是皇权和政治。明孝陵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圆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设规制,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称明清皇家第一陵。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背依钟山环境优美而著名于世。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治隆唐宋”碑,一块断碑,有康熙的御笔,康熙一生中六次南巡,五次拜谒明孝陵,行跪九叩大礼。这块碑是他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第三次下江南渴陵时所题,并由曹雪芹的祖父、当时的“江南织造”郎中曹寅立碑。可见康熙对此的重视。
明楼的气势那是相当的壮观。据说600年前,为了“看守”帝陵,朱元璋在通向明孝陵宝城的路上特意设置了一座城门,它的名字就叫方城明楼,光孝陵卫的部队就有6000多人。但1853年的战火,让明楼屋顶付之一炬,徒剩四壁。失去了屋顶的庇护,雨水顺着明楼四面墙垂直而下,导致方城渗水严重。为了让方城明楼逃离“水狱”,2008年4月,明楼进行了加顶。现在我们看到的是08年修复后的情形。尽管“它外表完全采用明代皇家殿宇式,但内部却采用了现代的一些科技手段。”
石象路神道长615米,由东向西北延伸,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六种石兽,每种两对两跪两立,分列神道两侧。
六种石兽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一种神兽,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触有罪的人;骆驼是沙漠与热带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即麟、龟、龙、凤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功臣。
梅花山有三国孙权的墓地,我和李伟、小伞参观了吴国大帝纪念馆,里面布置得体,多方面、多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孙权在江南的文治武功,图文并茂,令人流连忘返。此时时间已经不早了,我们在出口处吃了碗大碗面,直奔江宁而去。
人类历史正向前飞速跨越,在数码和电脑的氛围中,我们所感受到的是新时代的生命节奏。时至今日,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已无可触及。然而,千百年前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思。驻足明孝陵,我感受到了当时皇权的威严,重温了流逝的历史风云。千古兴旺多少事,犹如滚滚的流水东逝去,只留下断碣残碑、废垣圮阶,点缀着那干涸的历史河床。
为了寻古,我慕名而来,寻到了古,却又怅然而归。那西风夕照下的古陵……&&&
(写于7月20日)
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一场秋雨一层凉”。伴着一大早的秋风,我和学校的2个同事去临沂出次公差。师傅老朱开车快又稳,我是相当佩服的。窗外的景物在急速地后退,引入眼帘最多的应该是成排的柳树和紫叶李。路况非常好,这使我想起了去年国庆去的费县,当时我曾经写了一篇文章《阴差阳差游费县》,可惜写到一半时就没有了灵感。费县应该就是《论语季氏将伐颛顼》里提到的季氏的私邑“费”吧?我开始变得有些兴奋起来,竭力将《论语》中的一些典故地名和现在实际的山东做着对照。这也许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
行万里路正可以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和心胸,不只囿于书斋,成为目光短浅的书呆子,看来以后如果有机会有条件是一定要多出去走走的。正信马游缰放纵自己思绪之时,不知不觉中,目的地临沂到了。我们直奔小商品批发市场。这边分几路划区,点很大,摊位很多。根本没时间仔细地转转,光跑路去了,不过如果整批地买,价格还是比我们当地便宜很多的。我给孩子买了双溜冰鞋,花了150元,买了个蒸蛋煲花了20元。处理完事情,已是夕阳西下时分。临沂的规划是很大气的,楼房鳞次栉比,依河而建多了几分灵气,沂河和它的两个分支更是增添了它的魅力。我们在沂州饺子城吃了点晚饭,到家已经8点多了。
儿子今天八周岁
说起可爱的儿子,便想起了周华健的那首《让我欢喜让我忧》的旋律,比较喜欢那种感觉。欢喜的是儿子健康茁壮的成长,记忆力也不错,淘气活泼,对玩具有一种嗜好。家里的玩具真的不少,特别是各类的机器人,各种型号的。其实我也不持反对意见,孩子就是孩子,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很重要。孩子的成长牵动着老人们的心,刚才母亲电话过来说要过来给浩然过生日,我看了看外面茫茫的雾霭,想了想她的胳膊,断然的说了句,天气不好,你们就别过来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呀!上次数学报读报比赛,孩子给了我一个惊喜,没辅导前,自己看,在镇级比赛考的不好。之后辅导了2个星期,立马见效,在县级比赛荣获二等奖,位次还比较靠前。这说明孩子的潜力如何有计划的开发也很重要的。现在有句俗语叫做成长有分别,网络无极限。我深以为然,浩然和小其子是小伙伴,特别钟爱打游戏,看动漫,一上网就是大半天,比大人还要精通,这使我有了隐隐的忧虑,主要是孩子的眼睛,我不希望还小就带上眼镜,这种新潮的感觉,反正我是不喜欢的。
好了,买点长寿面,祝福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吧!
张海澜写于日早8点30分
感受那岁月的痕迹
清明节的第二天,我们全家去涛雒镇赵家庄子村给岳母拿药,母亲也去了,妹夫开的车。那里是母亲的第二故乡,姥爷家是涛雒镇姓庄的,姥姥家是涛雒镇簸箕笃子村姓王的。显然母亲有点兴奋,一路向北,到了高家向左边的一条小水泥路一拐,直奔目的地而去。
山东在我的印象中是物产丰富,正值阳春三月,艳阳高照,两边花香逼人,颜色各异,树木绽放着嫩芽,显得生机勃勃。养殖花卉的非常多,大叶女贞在我们这边还很稀罕,在这里两边的路边比比皆是,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这里特有的是宁静,比较远离水泥建设和噪音。很顺利地拿到了药,赵家庄子村遇到了我妈一个远方的小姨,真是巧。本来也没想去姥姥的庄上看看的,先起意一路向东,过了一个庄,就是簸箕笃子村。
簸箕笃子村是一地名,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东南西三面环山,形如簸箕,村子坐落在山间开阔 地,依山傍水,又因簸箕上下跳动,所以取名笃子,东南两侧山为天台山风景区,西山连接黄海九寨沟嶝山,西山巅有两块巨石盖顶,当地人称对石,山上植被保护较好,绿树葱葱,有石器时期遗址,石椅,石盆,石锅,等历史文化景点。全村100户左右居民,静谧安详,环境优雅,以农业为主。一路几乎没有楼房,超市也很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买了点牛奶,过了东风村,向南一拐就到了。这个村很安静,在村庄的十字路口一问,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子,找到了我舅姥姥家,只剩下老爷子一个人了,岁月在他的脸上写满了沧桑,耳聋眼花,老态毕现。自己正在烧水做饭,右手上生了很大的一个疮,80多岁了,3个儿子2个女儿都忙什么的呢。见到了我的母亲,很亲。一晃又有十多年没见了。人生能有几个10年呢。在叹息中我们离开了,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岁月不饶人呀!回到车上,听母亲讲我小的时候母亲曾带我来过,那时正在下大雪……
热看《绝代双骄》
很喜欢一句话——所谓经典,就是去怀旧。但是喜欢88版的《绝代双骄》,绝不是怀旧这么简单。
虽然布景、技术没有现在好,但是演员终归是最重要,那份演技,那个气质,那种敬业,不是现代发达的商品经济所能堆砌得出来的。
还是很喜欢梁朝伟的小鱼儿,那股子灵劲宛如与生俱来,没有一点儿的刻意表演。聪明,狡黠,自命不凡,善良,喜欢抓弄人,这就是小鱼儿,一个活泼灵动的邻家大男孩,让人不由得喜欢,不由得和他一起大笑,他是快乐的来源。梁朝伟的演技实在没话说,但是很奇怪他早期的角色,如小鱼儿,石中玉,韦小宝都是偏喜感的。
这次重温旧梦,花无缺成为另一个经典。其实,花无缺和小鱼儿一样不好演绎。吴岱融演出了一个完美的花无缺。什么叫做玉树临风,什么叫做飘逸潇洒,什么叫做温润如玉,一袭白衣飘飘,一身高超武艺,一个温柔微笑,一份款款神情,一种肝胆相照……吴岱融演活了花无缺。最经典的一个片段,应该就是他坐在山上自弈自乐的场景吧,一身白衣,一个棋盘,那份从容淡定,那种优雅内敛,真是可以倾倒众生。所谓君子,就是仁义礼智信,温和恭俭让。从他不枉杀人这一点就可以知道他的仁,从他对小鱼儿就可以知道他的义,从他待人接物就可以知道他的礼,至于智,当然是比不上小鱼儿、苏樱的聪明伶俐,但是也不是笨蛋,而信就不必多言了。温和恭俭让,他也拥有,虽然俭不是他能做主的。他,文武双全,有侠客的义气,也有书生的斯文,但却没有那种清高的孤傲,他是有资格清高孤傲的,移花宫的少主,俊美的少年,不凡的剑术,这些都是清高孤傲的资本,何况又在那个自命不凡的邀月宫主的调教下,居然没有习得她的气质,实在难得,扯得有点远了,没办法,喜欢花无缺嘛。
他其实是很可怜的,身为棋子任人摆布,一切好像都拥有,但实际上又什么都没有,小鱼人在恶人谷长大,虽然物质生活是苦了一点,虽然皮开肉绽的时候多了一点,但他却实实在在地体会了人生的乐趣。最痛苦的,当然是爱上当时还爱着小鱼儿的铁心兰的时候,面对心中所爱,却只能是痴痴挂念,那句“小鱼儿在你心目中真的那么重要吗?”问了几次,一次比一次更痛苦。还有就是与小鱼儿决斗这件事,他是彷徨的,无助的,痛苦的,但是他不得不将手中的剑指向知交好友。幸亏,幸亏,他得到了心上人的心,也避免了兄弟相残。
古龙是偏爱小鱼儿的,观众也是偏爱小鱼儿的。花无缺不可避免地沦为了配角,其实,我也一直是喜欢小鱼儿的,一直到现在,重看了该剧之后,才发现花无缺的可爱之处,不同于活泼好动古灵精怪的小鱼儿的可爱之处。
结局非常美好,两对佳偶,不论是行走江湖,还是隐居山林,都是很适合的。这样看来,夫妻两人还是要性格相近才好,花无缺与铁心兰都是偏静型,而小鱼儿与苏樱,则是偏动型,这样的组合婚姻才牢靠,才不至于因为没有共同语言在柴米油盐的婚姻中消磨掉爱情的激情。只有苏樱才配得起小鱼儿!
“她不回头也罢,此番回头过来,满谷香花,却似乎顿然失去了颜色,只见她眉目如画,玲珑的嘴唇,虽嫌太大了,广阔的额头,虽嫌太高了些,但那双如秋月,如明星的眼珠,却足以补救这一切。”
“她也许不如铁心兰的明艳,也许不如慕容九的清丽,也许不如小仙女的妩媚……她也许并不能算很美。”
“但她那绝代的风华,却令人自惭形秽,不敢平视。”
&我也相信苏樱的话:只要我喜欢他,无论他喜不喜欢我都没关系……
赣榆县石桥小学 张波
欲寻找含笑的绽放
却是蕊尖挑起的整个秋天
烙下心的灵犀
(此文发表于《赣榆报》2003年10月)
秋意(外三首)
(一)秋天呼唤
那深沉的箫声
让一枚枚黄叶
悄悄拂离了夏唇
渐瘦渐长的西风
把薄薄的鸟啼
吹得透明透明
叹息般悠长悠长的古巷
艰难的咳嗽着
瘦如影子的拐杖
斜捣着夕阳散步
雁背上的斜阳
也在西天的微光里
几点雨声 几点风声
掠过痴望的残荷
一片红叶飘落黄昏的时候
四处溢满了
(二)晚秋杂唱
折去莲香的河面
凉风吹皱一轮月亮
抒情是高远而苍劲的竹笛
岸上的丛丛茂密
构成一座露天的舞台
昆虫歌手们联欢演唱
弹起生命的土吉他
一春一夏的辉煌
随着一片落叶飘逝
凝为露,化为泥
在严冬临近的旷野上
成为沉思的力量
成为希望轮回的
另一种昭示和序曲
(三)秋思
秋——坐在树叶上
随流水飘走了
泥泞的琴声
把一抹思念的黄金
涂满村后的小树林
剪了一片雪白的羽翼
寄给群山铺就的远方
秋鸟衔来的日子里
透过一枚草叶
负重的牛来到庄稼梦境
风儿不小心闯进绿色方阵
一群瓜果笑卧疆场
夜蓦然袭来
飞虫提着灯笼在四处寻找
搂着玉米入梦的小姑娘
月亮被灌醉了
哼着潋滟的情歌
斜卧在秋波之上
阳春三月,正是万物发情的季节,整个三月都被闹得如痴如醉,枝头的雀儿互相打斗调情,水中的鱼儿也三三两两在一起咬尾求爱,把一池春水搅得波光粼粼。我们慢慢地走在乡间小路上,谁也无话,沉醉在春的梦境里,几乎忘了自己的春在。
过了约半个小时的光景,我们走出了河间的小路,转入一片翠竹林中渐觉有清香迎面袭来。举目寻去,只有枝头绿得滴油似的叶子在微风中摇摆,仿佛婴儿拍着小手呼唤久别的母亲。穿过竹林,顿觉眼前一亮,百步之外,偌大的一片桃林呈现在眼前,绿得滴翠,红得灼人,似云似雾,如诗如画。我俩都不自觉地停住脚步。“这是一幅迷人的画啊!”友人指着前方不远处说。我一看,一位着棕色脚踩裤、蓝色羊毛衫的姑娘,正在给桃树防虫治病。“唉,真是人面桃花别样红呀!”我笑着说。姑娘对我们的到来没有感到惊讶,只是嫣然一笑。从她嘴里,我们得知她姓刘,今年21岁,高中毕业后和父母一同经营这鱼塘和桃园,5亩多水面的一个鱼塘一年能收入5万多元,再加上周围桃子等其他收入,一年在8万元左右。谈笑间,主人来了,精瘦的老人,递上了纸烟,热情地非派我吸一支不可。老刘说,女儿没毕业前,鱼塘由他老两口管着,一年累个半死,只能赚几千元,搞不好鱼生病还要赔本。有现在这光景,全是女儿从书上摆弄下来的。他告诉我们,原来这周围都是杨树,后来女儿找人刨了杨树栽果树,还给鱼塘装了增氧机,她说树荫遮住了水面,光照不足,不利鱼的生长。栽上桃树后,树下还能种植花生等农作物,这样混合养殖,都受益。“这叫立体种植,是新科学。”我说。
是的,我们的父辈们文化学习不深,就知道埋头苦干,结果汗没少流,钱没多赚。友人告诉我说他毕业时,有人介绍出去打工,没去,决心在家里搞养殖,现在也不比进城差。
春风拂面,声声入耳,此刻的我深深体会到了“春天”赋予我们现实的意义。是的,沐浴着十八大春风的新农民,新农村比什么……
(此文发表于《赣榆报》2006年12月)
相见不如怀念
——观《匆匆那年》有感
每个人都有青春,每个青春都有故事,每个故事都有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回味不尽的美。当看完《匆匆那年》第16集,看看时间,已是凌晨1:00,我被那纯洁而真实的青春感动着,把我们曾经以为会记忆一辈子的人和事,曾经以为会永远深刻难忘的情感从模糊的状态中穿梭到似水流年的曾经……
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也许,匆匆那年的人和景都已经找不到原来的样子了,但记忆里的一幕幕依然清晰如初,每句话,每个景,甚至每个眼神都一样可以记起。匆匆岁月里,成长就是一个故事,甚至每一年每一天都是一个小故事。或许很多的故事我们不曾在意,所以也就不曾记忆。但总有那么几个故事,刻骨铭心,想忘也不想忘。
在方茴、陈寻、乔燃、林嘉茉、赵烨他们的身上,我们总能找到曾经年少时自己的影子。或许你是他们中间其中的一个,回味不尽的风景。我被那帮年轻的情感打动着,虽然没有惊天动地,但那纯真的感情如涓涓清泉一直注入心田,唤醒了曾今的匆匆那年……..
正如书中成熟后的方茴所说: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不管那时的爱或者是喜欢最终是否有圆满的结局,16岁的天空就是那样的自尊而敏感,真实而无杂质,就如深山中静静绽放的幽兰,淡而芳香……
那青橄榄的爱恋,因为爱得太用力,所以弄伤了别人也弄累了自己。当方茴问:你喜欢沈晓棠吗?陈寻在电话里回答“是”的时候,一直小心回避和呵护着彼此感情的方茴狠狠疼了一下,我也忍不住终于流泪了,简简单单的一个音节,宣判了她青涩爱情的死刑,尽管她仍爱着。尽管这个世界上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你爱着一个人时,他必须爱你!是的,没有!所以说,陈寻没错,只是不再爱了,或者说方茴付出的感情太沉重了,给予的太彻底了,让年轻的陈寻难以承载,不是不爱,只是稚嫩而单薄的爱一时迷失了方向。
那时的感情是永远唯一而高尚的,也曾给予他们无尽的勇气和力量,所以方茴细心储藏着所有美好与憧憬,也梦想着天老地荒!而到最终陈寻不爱了,那一切的曾经如童话般的美好最终成为利刃鸠毒,腐蚀着她的心,摧毁了一切,连同过去一起烟消云散时,她仍绝望而无助的观望和守候,努力的爱着。最终深深的伤了自己也疼了别人。
很喜欢作者留在后记里面的一句话:我们没有激情燃烧,也没有血色浪漫,但我们有匆匆那年。《匆匆那年》的故事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生活还要继续。经历了少年的天真,我们都不再是当初无所事事的懵懂孩子,我们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中流砥柱的一代,我们注定能肩负起未来责任。
最终作者给了我们一个把眼泪擦干、把心放松的结局,当匆匆那年走过,总有一点事是想忘都忘不掉的。
(赣榆区石桥小学张海澜写于日)
党啊,永远的旗帜
当雪花飘来的时候
传来春消息
看到花落地
当北京城擂响
科学发展的鼓点
神州大地响起
坚定的呼喊
战胜困难保卫家园
如同沉着镇定的巨人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
如同铜墙铁壁
迎着灾难的冰山
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在这英雄土地之上
在这神圣国家之巅
引着我们撷去
甲型流感的恶之花
领着我们抚平
汶川五月的伤疤
我们也曾彷徨我们也曾犹豫
因为我们对旗帜
还有着怀疑
我们的确丧失了
一次次机遇
当正确的风
送来英明的决策
当团结的雨
冲洗斑驳的陈迹
特别是当那双
科学的金翅膀
为计划、行动的机轮
插上轻盈的双翼
全世界都睁大了眼睛
惊叹21世纪东方的奇迹
我们骄傲着
我们欢呼着
因为我们的确创造了
历史的伟大奇迹
我们的确演出了
可歌可泣的壮剧
08奥运的友谊种子
播撒在五洋四海
神七飞天的壮丽画卷
安然于四方八方
当雪花飘洒的时候
传来春消息
当春风刮起的时候
一面崭新的旗帜
已然高高扬起
那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信念
那是我们神州大地的呼声
那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永恒 ——旗帜
(此文2010年获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师优秀征文大赛一等奖)
赣榆 腾飞吧
&“世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只是一瞬。”站在海边上看到蓝天白云、岸边高楼林立,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展现在眼前,心中油然而生自豪感。这就是我的家乡—— 美丽的赣榆。
回眸二十年以来,赣榆乘改革长风,沐开放春雨,勃发青春活力,更现盎然生机;当新世纪的阳光普照大地,全县百万人民更是弘扬“思变、思兴、思富、思强"的创新精神,把科学的态度和冲天的干劲结合起来,以大目标定位,大气魄开发,大动作跨越,描绘出一幅幅富民、壮村、兴乡、强县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我们沿海地区,搏击风浪,向大海要财富。我们家乡的海产品全国闻名:对虾似星夜里的一条条银链,在虾塘里闪烁着片片金光。人们忙着称鱼货、晒鱼鲞、剥鱿鱼.....勤劳的家乡人民用双手建造着我们这个地方。我作为家乡的一名小学生,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新农村的建设让我感受到了赣榆正在向着新世纪腾飞。农业生态园里,鸟啼花放,一片金黄;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尽我们的全部能力爱护着海洋资源。因为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资源的宝库。它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家乡人民。爱海的家乡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护海洋丰富的资源。我们用人工养殖螃蟹、对虾......都取得了丰硕的果实。我们家乡人民走向世界各地的大海大洋,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家乡的人民辛勤地建设着我们可爱的家乡,一幢幢大楼正在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正在通往四面八方......
我的家乡在腾飞!站在赣榆的每一处地方,我要放声歌唱:家乡啊,腾飞吧!虽然你没有大城市那么繁华,但您有蓝天、碧海、金沙、青山,有勤劳的人民。相信不久的将来,您一定能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海滨新城,一定会更加美丽、富有、文明......
(此文发表于《赣榆报》2007年1月)
阅读全文(127) |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Copyright @
连云港教育博客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有多少个人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