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弱的问一个围棋问题,现在的国际围棋比赛 计时规则一般是用什么规则?比目还是数子?

围棋比赛中的数子与点目规则?_百度知道
围棋比赛中的数子与点目规则?
这两种规则有何不同,从对胜负上来分析,不要在网上抄,我自己也能查的到。 另外,发现世界职业围棋比赛中,每项比赛贴目或者让子的规则都不样,这是不是会影响黑子胜负率啊?比如,在某项目比赛中,让子少(或者贴目少)黑子就占优,反之就吃亏呢???
没有特别特殊的情况,数子和数目通常的结果是一样的,在比赛中是不可能有让子比赛的,你说的大概是贴几子的情况吧?现代的围棋高手们公认黑先行有优势,所以你说的对,贴子少或者贴目少黑自然是有优势的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4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实现统一的大规则——计枰点围棋规则A版实现统一的大规则——计枰点围棋规则A版
关于标题的说明:
1、关于A版
计枰点围棋规则有A版、B版、自然版、艺术版等多个版本。A版与B版的区别在于:前者在白先放弃或虚着时(通常是黑收后),要求黑方贴出1点;后者不要求黑方贴出那1点,承认其因收后而获得的一切利益(在这个问题上,自然版与A版相同,艺术版与B版相同)。按计枰点围棋规则A版,黑方因先行而贴6点半(6目半);按计枰点围棋规则B版,黑方因先行而贴7点半(7目半)。
中国棋院为促进世界围棋规则的统一,曾推出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该规则黑先贴6点半,附加黑收后贴1点。计枰点围棋规则要成为永远的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成为全世界统一的围棋大规则。需要说明的是,在贴点问题上,计枰...
其实点目规则的最早出现是在中国的,唐朝时期围棋传到日本,点目规则也传了过去,只不过后来中国改成了数子。两种规则的不同对胜负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同样的一盘棋用两种规则来计算在99%以上的情况下结果是一样的。
个人觉得,不同的规则之下,棋手要根据不同的规则行棋,但是围棋比赛最终是对弈双方思维空间广度和深度的较量,顶级的高手棋力都是差不太多的,比的就是谁犯得错误少,贴目和让子规则不同确实会影响胜负率,但是这种影响还没有达到不能接受的程度……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白棋是177个棋子,黑是185个!!我可是业余5段的!今年才13!选我!!!!!!!!!!!!!
围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出错提示页
3秒钟后将返回QIC
页面即将返回!围棋的子与目&br/&求指导,在围棋最后终局的时候,判断胜负,数子的一些疑惑。&br/&百度都说是目以10为单位,这是什么意思?10目=1子吗? &br/&我想知道一目(我的意思就是一个空位)等于多少目?&br/&对弈过程中的提子,也是目吗?&br/&总的来说就是不清楚怎么计算子的多少&br/&我知道有361的位置,黑子要加3
围棋的子与目求指导,在围棋最后终局的时候,判断胜负,数子的一些疑惑。百度都说是目以10为单位,这是什么意思?10目=1子吗? 我想知道一目(我的意思就是一个空位)等于多少目?对弈过程中的提子,也是目吗?总的来说就是不清楚怎么计算子的多少我知道有361的位置,黑子要加3
子与目的关系&
1、数子是中国的围棋比赛时胜负判定用的规则;而数目则是日本规则和韩国规则较常用。
2、数子一般只用于终局胜负(通常只数一方和自己的归本数比较);而数目不但用于终局胜负(双方的比较),还常用于对局中的形势判断。
3、数子法是最终棋盘上的活子+围成的空一起计算;数目则是围成的空+提掉的死子+不活的死子(还没有提),1空是1目,1死子是2目,不活的死子(还没有提的也是一样,1子是2目)。
4、采用数子法通常只数一方就可以定出胜负,而数两方就是麻烦;数目要两方数,是为了比较,只数一方没法定出胜负。当然啦,不管是对局过程中,还是终局时的提子都算两目,当然提子的位置又投子,则提子的位置就只有1目。
5、数子不管是单方和自己的“归本数”比较分胜负,还是双方活子数比较分胜负其实是统一的,因为比较之后,如果有贴子,黑多的部分多于贴子数就胜,少于贴子数就输(不够贴子嘛),白棋相反,白少的部分不能少于黑的贴子数,少于贴子数就输,因为这时加上黑贴回的也还是不够本(归本数)。这里还要说明一点,所谓“归本数”会有变化,因为分先、让先、让子都不同;而数目则是采用数目法,黑棋终局要贴还目数,目前通常是7目半。然后黑棋减去7目半,白棋一定要加上黑棋所贴还的目数。最后和白棋比较,多者为胜。(也就是说数子是贴子后,单方和自己的归本数比较胜负;数目则是贴目后,黑白双方作比较)。
对局中的数目——形势判断
围棋中控制的区域——也是对局中的形势判断,围棋中控制的区域也就是围棋中盘面的实地的多少,这主要是采用数目法来定:数目则是围成的空+提掉的死子+不活的死子(还没有提),1空是1目,1死子是2目——下面以图1、来说明。
  聂卫平九段棋圣的理论是:“形势判断是取胜的关键,是一局棋的灵魂,是制定一切战略战术的根据。”
  形势判断有三个要素:计算、厚味、模样。另外,还要注意的是贴目的问题,就是黑要减去所贴的目数,白要加上黑贴还的目数,才是形势判断的最终目数。
一、实空目数计算
  实空地域(目数)有无法侵入的确定地盘和未确立的地盘两种,一空是1目。实空地域要根据周围的情况而进行增减,基本上是按照强子增加,弱子减少的原则来计算。
二、把厚味换算成实空目数
  通常,厚味是很难确切计算的,因为是个未知数。问题在于如何把这样的厚味在全局子力的配置中,尽量地发挥其作用,也就是说厚味的价值,通常决定着下一手的下法和目数的多少。
&三、把模样换算成实空目数
  形成确定实空目数前的围空姿态,就是通常所说的模样。模样演变成实空时,最好是利用角的据点、厚味、开拆的作用,尽可能地构成最多的实空目数。特别是一旦掌握了构成角上根据地的守角性和成空大小的情况,再把模样换算成实空就很有用了。
  黑棋:左上方和右上方就是控制的区域确定的地盘,也就是实空。均以为×界线,左上最低限度18目,右上角11目,右下角还不能说是实空,以×范围内暂时算是17目,因为白还有侵入的余地。右下的黑若形成17目,那么黑棋总共是46目实空。
  再计算下白棋的实空:左边看成是28目,因为黑下边的棋子有些薄弱。折二顶多算是4目,三处共是12目,加上左边28目,白地盘面有40目,再加上贴目六目半(或七目半),和黑棋相差无几。以上就是黑白双方控制区域的计算,通过形势的判断,可以决定下一手的下法。
棋局的终局胜负判定
一、分先&&& 指双方棋艺水平旗鼓相当,由双方轮流执黑先走。按我国现行的围棋规则规定,由于黑棋先走,有一定的先手威力,应由执黑的一方贴出3又3/4子。所以黑所占的地方必须超过184又1/4子(180又1/2+3又3/4)才能取胜。比如黑棋计算出185个子,即黑胜3/4子。而白方只要超过177子即可获胜。在国际与国内的各种正规比赛中,都采用分先规则。二、让先&&& 指水平略低的一方执黑先走,终局计算时不贴子。即各占180又1/2子为和棋,哪一方超过180又1/2子即可取胜。非正式比赛或民间对局也采用此规则。让先规则适用于双方棋艺水平有一定差距的棋手之间的对局。
三、让子&&& 让子是棋艺水平有较大差距的对局双方所采用的对局形式之一,为了取得棋力的相互平衡,由水平低的一方执黑在棋盘的指定位置上连续放置若干黑子(水平差距大的子数增多,差距小的子数相对减少)。不同的让子数有不同的放子规定,对初学者,具有专业水平的棋手可让25子。终局时返还所让子数一半,如还剩下不少于181则黑胜。
  简单地说围棋中的胜负可么概括为:谁围的地域大谁就是胜者,反之,就是败者。 围棋盘上共有361个交叉点,一盘棋的胜负就是由对局双方所占据的交叉点的多少所决定的。更精确地说就是由双方活棋所占据的地域的大小来决定的。一个交叉点为一子,每方以180又1/2子为基准数,超过此数者为胜,不足此数者为负。
  一盘棋经过互相战斗,双方围住的地域已经确定,这时只要把双方活棋与活棋之间的交叉点占完(收单官),就终局,开始或者点目,或者数子,确定胜负。点目也好,数子也好,都是统一的,一般结果不会变。
棋局的终局胜负判定具体例子——数目和数子都不影响。
下面以本人下过棋局的具体例子详细介绍终局时数棋的方法如图一、所示。这是我执黑分先下的一局棋。图一、是这盘棋终局的图形,棋盘上所有的交叉点已被双方各自占有。怎样来计算胜负呢?
  点目法:数目则是围成的空+提掉的死子+不活的死子(还没有提),1空是1目,1死子是2目。黑棋终局要贴还目数,目前通常是6目半(这里为了和数子法的统一,黑贴目7.5目)。然后黑棋减去7目半,白棋一定要加上黑棋所贴还的目数。最后和白棋比较,多者为胜。数目则是贴目后,黑白双方作比较。
点目结果(黑贴7.5目)如下:
黑棋=67目。目:63,死子4,
白棋=63.5目。目53,死子3,贴还7.5目,——黑胜3.5目
首先把双方的死子拿掉,死子即在双方各自的包围中没有活力的棋子。其次,把一方(其实可以任选一方)的地域用棋子填满,只要数一数,便知胜负了。&&&&&&& 为了简明起见,一般是把小块地域填满,把大块地域做成整数,这样就不必把整个棋子都填到棋盘上了,这种整块做棋的方法,(也就是你说的数子以10为单位,也就是有几个10)。这较为实用,民间对局和比赛中都采用这种方法,如图三、所示。围棋规则中规定:在361个交叉点中,谁如果所占的地域超过了180又1/2子以上谁就算胜利,现代比赛有黑贴子3又3/4的规定,所以黑地域须超过184又1/4子才算获胜。而少于这个数字就算失败。所谓黑胜几子、白胜几子就是根据这个规则来确定的。
  图三、中的形状,是为了便于“做棋”而把散落的图形整齐化,左上方做了20个子,左侧做了20个子,左下方又做了20个子,右上方做了20子,右下方做了20子,中间做了20子,加起来共120个子,盘面剩下的黑子加上120个做完的“空”,就是黑子的总数,这种方法,就是实战后或比赛后,所采用的计算胜负的方法。一般的民间对弈也采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胜负。
数子结果(黑贴3又3/4子)如下:
黑=182.25子。子:186,公气:0,贴还-3.75;
归本数=181.5子,黑胜1.75子,也就是1又3/4子。
1空=1目,为什么提1子=2目?
数目法貌似与数子法不同,其实道理相同。数目法提过子的地方为啥必须算两目呢?因为围棋是双方每人各下一手,如果双方互相谁也没有提子,则双方盘上子数相同,胜负取决于围空多少,数子数目没有任何区别;可是你忽然在对方空里走了一个费子,根本不可能做活,那么你浪费了一手棋,对方在棋盘上又下了一手(也就是对手少了一目,自己多了一目,因此二者之间的差距是两目)。数子法终局时候,你这个费子要被拿走。那么双方在盘上的棋子数量不同了,对方比你的子数多两个。数目法之所以要把你的死子算作对方的两目,就是为了体现这种不平衡。每多一个死子,意味着多走了步费棋,对方就多了存活的子数。所以说,数目法貌似和数子法不同,其实一个道理。
  真正由于规则不同引起胜负不同,只有在出现争夺官子单片劫时候才可能出现。依田纪基就曾经在我国下棋时候,认为自己必胜半目,在劫材有利的情况下主动放弃了单片劫,结果按中国规则却输了四分之一子,觉得很委屈很冤枉。这就是输在对中国规则理解不深的的缘故上。实际上这种特例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可以这么说,如果数目输了,那么数子你仍然是输得概率要在99.99%以上。
的感言:真心佩服你,谢谢! 相关知识
其他回答 (3)
目以10为单位,为真人实战对局,便于数目。
数空以10目为1个单位。对局完成后数有几个10目。
一般的1空,1空=1目。一般的提子,1子=2目。
361除以2,加4以上为黑胜。不是加3。即185以上黑胜,184以上为黑负。问题已解决记的采纳。&
现实数目整地,以10,20为一组,方便查目和数子。整地不计提子,黑让6目半,即,3又1/2子,
一目为一空,但提子,提一子为两目。因为被提的一子含有对方下的一子。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棋牌麻将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gt&&gt&&&正文
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并致中国棋院建言书
06.19 18:17
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并致中国棋院建言书&nbsp&nbsp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的特别版本——为升级《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而草拟的围棋规则&nbsp(希望2010亚洲运动会围棋比赛及2011世界围棋锦标赛予以采用)&nbsp&nbsp前言&nbsp致中国棋院建言书&nbsp&nbsp中国棋院的朋友们同胞们,你们好!&nbsp呈上拙著《计枰点围棋规则》之艺术版,请审议评判。此艺术版依《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之格式撰写,对其大量增删改写,加入了若干重要原创(并且是世界首创),特别要指出的有两点:一是本规则提出了“等子比空,目多为赢”的科学计目法来填补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没有计目法的空白;二是本规则以“多下贴点”(若这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手实着,则这方应贴出n点来向对方作出补偿)来取代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之“黑收后贴1点”。这些重大创新,不仅使本规则成为《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的升级版本,并且使本规则成为“中国创造”(而不是中国制造)。&nbsp&nbsp本规则在操作层面上可以简化,其比目法简化后程序如下:&nbsp(1)放弃着手时,不交俘虏,也不着子于盘外。&nbsp(2)棋局过程中要妥善保留俘子(被提走的棋子)&nbsp(3)可不必收完单官而中止&nbsp(4)在收后问题上双方不会起争执&nbsp(5)棋局休止后,要回填俘子与死子,填后将盘内棋形视为等子局面。&nbsp(6)只数空,不数子——在等子局面下比较双方的目数,目多者为赢。&nbsp可见,本规则简化后其操作程序就与日本比目规则一模一样了。因此,本规则(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最容易为日韩两国棋院所接受。可以有理由认为,推出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是世界围棋规则走向统一的最佳途径。&nbsp&nbsp“子空皆地”是围棋关于地的说法的惟一真理。中国围棋规则、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与应氏围棋规则这三者,虽然都握有“子空皆地”这真理,但它们只有“子空合计”的基本算法,没有“等空比子”与“等子比空”的简便算法。&nbsp本规则以“子空皆地”的真理为基石,其“等子比空”的科学计目法填补了中国棋院围棋规则、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与应氏规则没有计目法的空白,又向日本向韩国向欧美向全世界宣传播种“子空皆地”的真理。换句话来说就是,本规则之优点就在于将“子空皆地”的真理引入到日韩美各国的计目制规则中去,取代其“惟目是地”的谬误,对其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彻底改造。&nbsp本规则之计目法,既可从其计目的结果得到数子法的结果,又可通过实战来解决一切分歧。可以有理由认为,这优秀的“子空皆地,点多为胜;等子比空,目多为赢”的科学计目法为围棋规则在全世界的统一铺平了道路。&nbsp&nbsp笔者在这里郑重建议,将本规则(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视为《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之升级版,吁请中国棋院围棋部对本规则加以研讨,给予评审。若有幸获得通过,请以“中国棋院围棋部审定”的名义在互联网和《围棋天地》杂志发表,广泛地向棋友们征集批评意见,进一步完善之。&nbsp&nbsp2010年11月,第16届亚洲运动会即将在广州举办,本人真诚热心地希望在2010亚洲运动会的围棋比赛和2011世界围棋锦标赛中采用本规则,并将它译成英文呈送给世界各国各地的围棋组织(国际围棋联盟的成员)和参赛棋手,呈送给全世界热爱围棋的朋友们。若能如此,则统一世界围棋规则之大业幸甚!&nbsp&nbsp&nbsp正文&nbsp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的特别版本——为升级《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而草拟的围棋规则&nbsp(希望2010亚洲运动会围棋比赛及2011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予以采用)&nbsp&nbsp&nbsp第一条、棋具&nbsp&nbsp1、棋盘&nbsp棋盘由纵横各19条垂直交叉的平行线构成。横竖线交点称作“点”,棋盘上共有 361个点。为便于识别位置,在棋盘上标有 9个小圆点,称作“星”。&nbsp2、棋子&nbsp棋子分黑白两色,扁圆形,直径略小于棋盘上线距。&nbsp棋子数量应能满足终局,正式比赛以黑白各 180子为宜。&nbsp&nbsp第二条、行棋规则&nbsp&nbsp1、两人对局,双方各执一色棋子。&nbsp2、空枰开局。&nbsp3、黑先白后,交替着一子于盘上空点,称为实手。&nbsp4、棋子着于棋盘上后不再移动。&nbsp5、轮流着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着子权,称为虚手。虚手不着子,但应记录手数。&nbsp&nbsp第三条、棋子的气、死子&nbsp&nbsp1、与盘上棋子直线紧邻的空点称为这个棋子的“气”。&nbsp2、直线紧邻相连的同色棋子为一个整体,其周边的气为整块棋的气。&nbsp3、无气之子为死子,应从棋盘上提出。&nbsp4、着子后双方棋子同时无气,提取对方无气之子,保留着子方之子;着子后己方棋子无气而对方棋子有气,提走己方无气之子。&nbsp(取消了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关于“禁止着子后己方棋子无气又不能提取对方棋子”之禁着条款。)&nbsp&nbsp第四条、禁止全局同形再现(由日本池田敏雄先生提出)&nbsp&nbsp盘内黑白棋子与空点组成全局棋形。禁止着子后,某个曾经出现过的全局棋形再次出现。&nbsp&nbsp禁全同,其最常见的形态为打单劫:&nbsp一方提子后,另一方不可以立即回提,否则将导致对方提子前的全局棋形再次出现。双方轮流在盘上其他地方变着一手的方式,反复争取提回,称为打劫,变着称为找劫材。&nbsp&nbsp循环劫:&nbsp三个以上的劫关联在一起循环,为循环劫,类似的还有如长生、送二还一、双提二子等其他形式的循环棋。其性质同打劫,如要争取提回,理论上也应在循环以外找劫材。&nbsp上述循环棋可按禁全同规则来处理,也可判为无胜负,由主办方决定。&nbsp&nbsp颗子自尽与块子自尽:&nbsp颗子自尽后,导致着子方下子前的全局棋形再次出现,故不得颗子自尽;但块子(两个或更多个棋子)自尽产生新的全局棋形,故允许块子自尽。&nbsp(允许块子自尽系中国台湾应昌期先生所创所倡)&nbsp&nbsp说明:&nbsp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采用的是“禁还原”(由中国陈祖源先生提出)。笔者看到,采用禁全同或禁还原都可以解决循环棋问题,但前者包含了禁颗子自尽而后者却没有。若采用后者再附加一条“禁颗子自尽”的话,就不如前者简洁。因此,本规则采用老版中国规则之禁全同。若有理由表明禁还原优于禁全同,便应改回来,仍用禁还原。其实禁还原也是禁全同,只是前者将轮走方也看作组成全局棋形的元素了。&nbsp为了在循环三劫、长生劫等罕见循环棋情况下分出胜负,出现了池田敏雄的禁全同,应昌期的劫分争搅,陈祖源的禁还原,燕来(笔者)的禁倒退。这些研究与探索,对围棋规则的最终完善是有益的不可或缺的。但从实际出发,当前目标是统一规则而不是完善规则。统一围棋规则是第一步,完善围棋规则是第二步,第一步走完站稳后再走第二步。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后愚以为,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的打劫条款以合理简单为好,不必追求完善。在当前形势下,围棋规则能统一就好。因此,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应采用池田的“禁全同”,暂时不采用“劫分争搅”、“禁还原”与“禁倒退”等不易为大众理解的说法(但应鼓励围棋规则的研究者在理论上继续探讨)。&nbsp&nbsp第五条、终局&nbsp&nbsp双方连续弃着表示双方均认为已无可争之棋,双方一人一手的对局结束,棋局中止。然后,&nbsp&nbsp1、按共识终局&nbsp对棋子的死活与空点的归属,双方达成共识,对盘上尚未完成的提取死子等必然过程加以简化,按共识终局。&nbsp&nbsp2、重开对局&nbsp对棋子的死活与空点的归属意见分歧时,任何一方均可提出重开对局,以实战来解决双方的分歧。&nbsp重开对局时,关于全局棋形的信息记录应全部清除归零,以棋局中止时的局面为初始局面,从零起步,重新开始对局。重开对局,应按原顺序继续轮流着子,再至双方连续弃着,棋局再次中止。&nbsp&nbsp第六条、胜负&nbsp&nbsp1、子空皆地,点多为胜&nbsp围棋之目的为双方用棋子争夺棋盘上的361个表示地的交叉点。终局后,一方棋子所占之点及所围之空点为该方所得之点;黑白子之间的空点中,由一方单独控制或拥有的,为该方所得之点;其余为公空,双方各得其半。得点多的一方为胜。&nbsp&nbsp2、艺术化围棋的判例&nbsp以第一次两弃为界,将棋局划分为“对局”与“诉讼”两个阶段。从空枰开局至首次连续两虚手中止的棋局过程,为“对局”阶段;中止后又重新开始的实战解决过程,为“诉讼”阶段。在对局阶段,要讲道德,要讲艺术性;在诉讼阶段,要讲法律,要讲逻辑性。&nbsp(“两弃为界”由日本池田敏雄最先提出)&nbsp在对局阶段,执行“多下贴还”的艺术化围棋的判例:若这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手实着,则这方应贴出n点来向另方作出补偿。这方贴出n点的操作手续是,从黑白棋子交界处取下己方n个棋子,所产生的n个空点视为未收的单官由双方平分,每方得n/2点。&nbsp在诉讼阶段,执行“多下不贴还”的律法化围棋的判例:若这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m手实着,则这方勿需贴点来向另方作出补偿。这时,将棋做成等子局面的操作手续是,这方从己方的地盘内取下己方m个棋子,所产生的m个空点成为这方的目,仍是这方的地。&nbsp(计枰点围棋规则以负着来平衡手数,以实现“着手权利相等”。一方从黑白棋子交界处取下己方的1个棋子,是这方下出的1手A类负着;一方从己方的地盘内取下己方的1个棋子,是这方下出的1手B类负着。)&nbsp说明:&nbsp“多下贴还”的判例使围棋对局具有艺术性。按此判例,可以不下的棋着便不去下,于是便减少了手数节约了时间,在棋形上也产生了美感。但在双方发生分歧后,重开对局的实战只是为了解决纠纷,其性质如同诉讼,艺术性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在实战解决过程中,“多下贴还”的判例不再适用,应改用“多下不贴还”这律法化围棋的判例。&nbsp&nbsp3、贴先&nbsp为平衡先行之利,使对局公平,通常要求先行方作出补偿,称为贴先。贴先数由比赛组织者确定。本比赛采用贴6点半(6目半)。&nbsp&nbsp任何一方均可随时自行认输,则棋局就此立即结束。&nbsp&nbsp第七条、计数&nbsp&nbsp在本规则下,使用数目法、数子法和填满计点法结果是一致的,均可采用。&nbsp&nbsp1、日本数目法&nbsp(1)回填死子与俘子&nbsp棋局中止后,将盘内各方的死子连同保留的俘子(棋局过程中被提走的棋子)回填到各自的围空中,若双方共下了k手实着,则填后盘内共有k个黑白棋子,占据k个交叉点。棋子所占据之交叉点,叫做子点。&nbsp(2)将棋做成等子局面&nbsp填后,按照多下贴还的判例,应将这k个棋子所占据之点平均分配给双方,每方得k/2点(这样,便可省略一方因多下n着而贴出n点时取下其n个棋子的操作手续)。于是,就将棋做成为两方子点数量相等的局面,叫做“等子局面”。在等子局面上,设公共空点有q个,也应平均分配给双方,每方得q/2点。&nbsp(3)目的定义&nbsp在等子局面上,一方的独立活棋与双活棋中该方的棋子单独围住的空点是该方的目;一方在劫材有利时不粘而持有的劫空是该方的目;双活棋中一方棋子的假眼是该方的目(假眼与劫空也是该方棋子单独围住的空点);双活棋中一方单独有权用子占据的点(单方权利单官)是该方的目(在认定单方有权的单官时要由权利方指定留作公气的空点,公气不是单方权利的单官);双活棋中单方拥有的气点是该方的目。&nbsp(4)等子比空,目多为赢&nbsp在等子局面上,比较双方棋子所围空点即“目”的数量,目数较多的一方为胜方。黑先贴6.5点的对局,应从黑方目数减去6.5后,再同白方目数作比较。&nbsp(5)由数目法的结果返回到子空合计的数子法&nbsp当黑白两方的目数分别是B与W时,黑方得地的点数是B+k/2+q/2;白方得地的点数是W+k/2+q/2。于是,我们从数目法的结果得到了数子法的结果。&nbsp(也可根据黑白两方点数之和为361,点数之差为目数之差来算出黑方与白方各自的点数)&nbsp(6)关于实战解决&nbsp重开对局以实战来解决分歧时,棋局进入“诉讼”的阶段,应弃用“多下贴点”之艺术判例,改用“多下不贴点”之律法判例。重开对局至再次中止时,若一方比另方多下了m手实着,这一方应从己方地盘内取下m个己方棋子来平衡回填做棋后盘内双方的棋子数量而将棋做成等子局面。取下这m个棋子而产生的m个空点,成为这方的目。&nbsp说明:&nbsp回填做棋后不数子只数空是日本计目法的特色,其来源是中国唐代数路法。本规则采用日本数目法的计算程序时,只是按“多下贴点”的判例将填后双方棋子占据的交叉点平分给双方,同时将公共空点平分给双方,并未增加任何实际操作的手续。&nbsp&nbsp2、广义计目法&nbsp使用应氏棋罐,要求棋盒内棋子数为准确的180颗。棋局过程中勿须保留俘子,俘子可直接收入同色子的棋罐中。&nbsp棋局中止后,多下了若干手实着的一方按多下贴还的判例贴点后(多下贴点之操作手续见第6条第2款),提走盘内各方的死子,将死子放入同色子的棋罐中或填入各自的围空中。这时,比较两个棋罐中剩有的两方棋子的数量,若两方罐内棋子数量不等,则应平衡两方棋罐内棋子的数量(若甲方棋罐内的棋子比乙方的多,则从甲方的罐内取出若干子填入甲方的围空中,或从棋盘上乙方的地盘内取下若干乙方棋子放入乙方棋罐内,直至两个棋罐内的黑白棋子数量相等为止)。平衡后,由两个棋罐中的棋子数量相等可推知盘内黑白棋子数量为相等,于是便将棋做成了等子局面。&nbsp在等子局面上,比较双方棋子所围空点即“目”的数量,目数较多的一方为胜方。黑先贴6.5点的对局,应从黑方目数减去6.5后,再同白方目数作比较。(目的定义,同上)&nbsp当黑白两方的目数分别是B与W时,黑方得地的点数是B+(361-B-w)/2;白方得地的点数是w+(361-B-w)/2。于是,我们从等子比空的数目法的结果得到了子空合计的数子法的结果。&nbsp&nbsp3、中国数子法&nbsp棋局中止后,清理完死子,多下了若干手实着的一方按多下贴还的判例贴点后(多下贴点之操作手续见第6条第2款),将各方的子(代表其所占据的交叉点即子点)与空合并计算,再加上公空之半,就得到各方争得的地的点数,点多的一方获胜。黑先贴6.5点的对局,应从黑方点数减去6.5后,再同白方点数作比较。也可只数一方,同该方的归本数作比较来计算胜负。黑方的归本数为183又3/4,白方的归本数为177又1/4。&nbsp说明:&nbsp(1)关于各方的“空”的定义,请参照数目法中“目”的定义,两者是一致的。&nbsp(2)将子与空合并计算是中国围棋规则的本质。本规则采用中国围棋规则的数子法时,只不过增加了一个“多下贴点”的判例。&nbsp&nbsp4、先唐数子法&nbsp棋局中止后,多下了若干手实着的一方按多下贴还的判例贴点后(多下贴点之操作手续见第6条第2款),提走盘内各方的死子。然后,在保持黑白棋子边界线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从各方地盘内取走棋子或向其围空中填入各自的棋子而将棋做成两方围空相等的局面,叫做等空局面。&nbsp在等空局面上,比较双方棋子的数量,子数较多的一方为胜方(棋子代表子点)。黑先贴6.5点的对局,应从黑方子数减去6.5后,再同白方子数作比较。若使用应氏棋罐,应要求棋盒内棋子数为准确的180颗,这时,可比较棋罐里剩下的双方子数来计算胜负。显然,盘内棋子较多的一方,其棋罐里剩子较少;盘内黑白棋子数量之差与棋罐里白黑剩子数量之差是相等的。&nbsp说明:&nbsp笔者从《敦煌棋经》“子多为胜”句中发掘出先唐时期的两种数子法,一是填满数子法(为两溢之棋),二是等路比子法(停道之棋),时在1993年。本数子法将唐代围棋之活子多胜改为现今围棋之地多为胜,将唐代围棋之等路比子改为本规则之等目比子,但将其操作程序的原理保留下来,故仍命名为先唐数子法。&nbsp&nbsp5、应氏填满计点法&nbsp棋局中止后,清理完死子,多下了若干手实着的一方按多下贴还的判例贴点后(多下贴点之操作手续见第6条第2款),双方各自把棋子填入自己的空中,直到填满了围空或用光了棋子为止。本方法必须保证棋盒内棋子数为准确的180颗,如此则根据填满之盈缺(盘外剩子数量与盘内剩空数量)立即能得出胜负结果。&nbsp说明:&nbsp填满计点法与应氏棋罐系应昌期先生所创。本规则采用应氏填满计点法,仅在操作细节上略有改动。笔者认为,应氏填满计点法就是先唐两溢之棋的现代版本。其异同在于,前者计枰点,可无条件全填满(不留眼位);后者计活子,要在保留眼位的条件下填满。&nbsp&nbsp(以上七条,按《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之格式编排)&nbsp&nbsp
06.19 18:20
补文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1、关于多下贴点 一方比另方多下n手实着的几种情形,举几个例子如下: (1)连续两虚中止前无虚手且黑方收后时,黑方比白方多下了1手实着。 (2)黑方粘劫收后时(打单劫时,黑方提劫,白方放弃,黑方粘劫而后中止),黑方比白方多下了2手实着。 (3)白方粘劫收后时(打单劫时,白方提劫,黑方放弃,白方粘劫而后中止),白方比黑方多下了1手实着。 (4)盘面只剩下若干无聊的单官时(无聊的单官,指紧气后也不会出现死活问题且不会产生手段的单官),一方拒绝再下,另一方坚持要收完这些单官,例如——黑方放弃5次,白方多收了5个单官,而后中止。这时,白方就比黑方多下了5手实着。一个只懂中国规则而不知日本规则的中国人同一个只懂日本规则而不知中国规则的日本人下棋,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因本规则执行“多下贴点”之判例,一方每多占1个单官虽可多得1点,但该方又要因多下而贴出1点,致使收单官成为徒劳无获之举。故不论采用计目法或数子法,都可以不收无聊的单官。
2、关于两虚为界 以第一次两弃为界,将棋局划分为“对局”与“诉讼”两个阶段。在对局阶段,执行“多下贴还”的艺术化围棋的判例;在诉讼阶段,执行“多下不贴还”的律法化围棋的判例。在这里,人们看到了“两弃为界,前后不一致”。应该说,这是艺术化的一个缺陷,并且无法避免。采用计目法的日韩两国棋院,若要以实战来解决分歧的话,也非得“两弃为界”不可(除非抛弃围棋的艺术性)。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也存在“一弃为界,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它以一弃为界,空枰至一弃,为第一阶段,黑收后贴1点;一弃后对方若实着,直至两弃终局,为第二阶段,黑收后不贴点。中国棋院既然已经推出了“前后不一致”的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那么便可以有理由认为中国棋院不会以“前后不一致”为理由来拒绝笔者关于中国现行围棋规则艺术化的设想。
3、关于不得反悔 “落子不悔”是围棋的格言,反悔的行为是不光彩的。 按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实战解决是棋局的继续,这就产生出反悔的行为了。棋局在某个局面下两弃中止时,双方都已作出了在该局面下不下实着的表示,可是在实战解决时,恢复对局,并按原顺序继续进行,在同一局面下棋手竟然又下实着了。试问,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难道不是反悔吗? 按本规则,实战解决时,要将所记录的此前全局棋形的信息清除归零,然后再以信息归零后的中止时局面为初始局面重开对局。信息归零后得到的初始局面与棋局中止时记录着过程信息的局面是两个不同的局面,正如外表一样的两个文件夹,一个装满了文件,另一个完全清空,便是两个不同的文件夹。按本规则,棋手们虽在棋局中止时的局面下(装满的文件夹)作出了不下实着的表示,重开对局后却是在另一个局面下(清空的文件夹)又下出了实着,就是说,重开对局不是反悔。
4、棋局中止前粘单劫与补棋问题 棋局中止前,某个单劫要不要粘上?某个局部要不要补棋?这个问题由对局的棋手们自行决定,本规则不作规定。但在此作些说明: (1)单劫不粘而终局时,持劫方在该处有1目(因打劫处的空点是该方棋子围住的空点)。 (2)持劫方劫材有利时(至少比对方多一个劫材),他便可以不粘,对方不得向他提出粘劫的要求。两弃中止后,对方可要求重开对局,实战解决。因重开对局以中止时的局面为初始局面(此前出现过的局面信息归零),故先弃的对方可提劫。若持劫方至少比对方多一个劫材,便可打赢这个劫,然后再粘上。按计目法计算胜负时,诉讼过程中持劫方因劫胜粘上而多下了一手实着,要在己方地盘中取下一子而得到1目,故知当初可不粘这个劫而拥有1目。 (3)持劫方劫材不利时(劫材不比对方多),他便应粘上这个劫,否则会被对方提回并粘上。显见,持劫方在中止前粘上其所持之劫才是明智之举。 (4)一方不得要求对方补棋,补或不补,由对方自行决定。对方不补,你可以先下手为强,在对局阶段或重开对局阶段下出实着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5、关于盘角曲四 两弃休止后,双方对“盘角曲四”的死活意见分歧时,恢复对局以实战来解决。实战解决过程中,会发生一方补劫材另方放弃的情况,从而导致补劫材一方比另方多下n手棋。但在实战解决阶段,这方勿须为此而贴点。以计目法来计算胜负时,这方应从己方地盘内取下n个己方棋子(一方取下自己棋子的行为叫做负着)来平衡手数,每取下1子便获得1目,这一方就不会因补劫材而损目了。
7 ●●●●●●┐ 6 ●┼●●●●● 5 ●●○●●○● 4 ○○○●●○○ 3 ●○○○○○○ 2 ├●●○┼○○ 1 ●┴●○○┴○ - abcdefg
黑方下在(a,3)提劫后,轮白走。白放弃,黑也放弃,两弃中止。中止后,白方认为左下黑棋是死棋,黑方反对,于是以实战来解决双方的分歧。 按本规则,重开对局,以中止时的局面为初始局面(此前棋局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全局棋形信息清除归零),白1可下在(a,2)提劫,黑2放弃,白3提净左下黑子。可知,假生不活。 按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实战解决是棋局的继续,白1不能回提那个劫,左下假生之棋竟然活了。 顺便要指出的是,日本围棋规则在假生图问题上是与本规则一致的,日本棋人是反对将假生判为活棋的。
7、万年劫 白方提走A位1颗黑子后,如下图。白方不能在A位粘(若粘,则黑可“聚六”杀白),这时,黑方不提劫,或提劫后不粘劫,这个劫便无法解消,成为“万年劫”。输棋的黑方以劫未解消不能终局为理由要求判为无胜负,便是耍赖了。但日本名人本因坊秀哉却说道:“既然白棋无法解决右边的万年劫,这棋就只能判作无胜负。” 后来,日本规则的判定是“黑提劫、粘劫,黑有1目,黑白两块棋是双活”,陈祖源先生认为这个判定从结果上说是正确的。 (以上内容见于陈祖源所著《围棋规则新论》第28、29页,笔者对图文有所改动。)
6●┬●○○○ 5├●●○○A 4●●○○●○ 3●○○●●● 2○○○┼●┤ 1○○○○○○ ﹢abcdef
按本规则,白方提走A位1颗黑子后,如图。黑放弃,白也放弃,棋局中止;双方对打劫处两个交叉点的归属意见分歧,于是进入“诉讼”阶段,以如图局面为初始局面重开对局实战解决。黑1下在A处提劫,白2放弃,黑粘劫,此后两弃结束。过程中,黑方比白方多下了2手实着,黑方从己方地盘内取下2子而获得2目。 按日本规则,黑方有1目;按本规则,黑方得2目,两者有1目之差。笔者个人认为,黑方得2目是正确的。试问,黑方提劫再粘劫,占据了两个交叉点,一点等于一目,黑方所得难道不是2目吗? 按中国棋院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白方提走A位1颗黑子后,如图。黑放弃,白也放弃,两弃中止。发生分歧实战解决,不是重开对局而是恢复对局,将此前的棋局继续进行。按其禁还原规则,黑1回提那个劫是禁着,于是黑1只能放弃,白2也放弃,便终局了。于是,白方获得了打劫处那两个交叉点。 按中国棋院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白方有2点;按本规则,黑方有2目,两者有4点之差(1目等于1点)。试问,哪一个是合乎棋理的呢?本图是黑方单方面有权粘劫的案例,把打劫的那两个交叉点判给白方岂不是咄咄怪事?
8、不提3目 “不提3目”是日本围棋规则的一个著名判例。例如下图,若白方先提则白有2目,若黑方先提则白有3目,于是双方皆不提。对此,日本围棋规则作出了“不提3目”之判例,即双方不提时,判白有3目。
7┌○●●┬┬┐ 6●●○●┼┼┤ 5●●○┼●┼┤ 4○○○┼┼┼┤ 3├┼┼┼┼┼┤ 2├┼○┼┼┼┤ 1└┴┴┴┴┴┘ ﹢abcdefg
按本规则,在对局阶段,白应不提(白1若先提,至白9结束,白方只有2目),待棋局中止后,白应主张在这里有3目。于是进入实战解决的诉讼阶段。白1提黑4子,黑2下在(b,6),白3下在(a,6),黑4下在(a,5)提白3子,白5下在(b,5),黑6下在(b,7),白7下在(a,6)提黑1子,黑8下在(a,7),白9下在(a,5)。过程中,白提黑5子,黑提白3子,白有2目;白方多下一手实着,可从己方地盘中取下1颗白子而获得1目,故白有3目。 又,若黑方在对局阶段中先提,则黑1提白1子,白2反提黑5子,……下到黑8结束时,白有3目。请自行验证。 可见,本规则可取消“不提3目”之判例(事实上可取消日本规则中所有的判例),通过实战来解决这个难题(及产生各种判例的一切难题)。 中国棋院现行规则与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没有判例,是个好规则,但它们没有计目法,却是个大问题。可以有理由认为,本规则(计枰点围棋规则)是惟一的既有计目法,又无判例的好规则。
9、双活棋的目
(1)半目之棋
5 ○○○●┐ 4 ●●○●● 3 ├●○○┤ 2 ●●○┼○ 1 └●○○○ - abcde
若将公气所在的空点视为双方共有的目,如(e,3),由双方均分,则每方得半目。计算各方的目数时,出现半目,是美妙之事。 (文中关于“目”的定义,未写入半目之棋,特在此说明之)
(2)双活棋中一方单独围住的空点 双活棋中一方单独围住的空点(包括真眼与假眼,大眼与小眼)是该方的目,如(e,5)是黑方的1目;(d,2)是白方的1目。试问,如果(a,1)与(a,3)是黑棋的目,那么(e,5)为何不是?
(3)双活棋中单方可着子的空点(单方有权的单官) 双活棋中,在保留公气的条件下单方可着子的空点(单方有权的单官),是该方不着而控而得之点(酒宝居士语),是该方的目。 两弃休止后,双方对双活棋中“单方权利的单官”的归属意见分歧时,恢复对局以实战来解决。实战解决过程中,拥有权利的一方可着子于该单官处将其占据。当权利方着子时,若另方放弃着手,会致使权利方比另方多下m手棋。但在实战解决阶段,权利方勿须为此而贴点。以计目法来计算胜负时,权利方应从己方地盘内取下m个己方棋子来平衡手数,每取下1子便获得1目。于是,权利方就因占领己方的单方权利单官而获得了m目。所以说,双活棋中一方单独有权的单官也是该方的目。 权利方在主张自己的权利时,应指出双活棋中公气与单方权利的单官两者的数量与位置。 如图,黑方应指出双活棋的三个空点中,有两口公气与一个黑方单独有权占领的单官,公气的位置可选,例如可以是(a,1)与(a,4);则其单方权利单官的位置是(b,4)。 黑方单方面有权收官图:
5○○○●┐ 4├┼○●○ 3●●○●● 2●●○●┤ 1└○○●┘ -abcde
实战解决结果图如下:
5○○○●┐ 4├●○●○
3●●○●● 2●●○●┤ 1└○○●┘ -abcde
实战解决过程中,黑方着子于(b,4),白方放弃,结果如上图。由于黑方多下了一手实着,计目时,应从黑方地盘内取下一颗黑子,于是黑方就获得了1目。
(4)双活棋中,单方拥有的气点 双活棋中,单方拥有的气点是该方的目。如双活棋中单方拥有的真眼或假眼是该方的目(它们都是该方棋子围住的空点)。特殊罕见情况如下图:图中的a、b两个由黑子与公气围住的空点,是黑方的气点而不是白方的气点,即它们是黑方单独拥有的气点,所以,它们是黑方的目。
〇〇●●〇〇┐
〇●ab●〇┤
〇●┼┼●〇┤
〇●〇〇●〇┤
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
└┴┴┴┴┴┘
结束语 赞美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的特别版本
笔者为2010亚洲运动会草拟的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的特别版本同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相比较,有若干重大的改进与优化。可以有理由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升级版本。笔者禁不住要在这里赞美自己的劳动成果,赞美这个升级版本! 这个升级版本有如下优点: 1、高举起“子空皆地”真理的旗帜 本规则以“子空皆地,公空均分;称地为点,点多为胜”为真理,坚持认定这真理的普遍性与惟一性——它不仅适用于数子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目法。坚持真理,就讲清了关于“地”的概念——棋盘上的361个交叉点永远都表示地,正常终局后,两方地的点数之和必为361。讲清了地的概念,就为围棋规则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子空皆地”是中国现代围棋规则的灵魂;“点多为胜”为应昌期先生所倡;真理的普遍性与惟一性由笔者提出并坚持) 2、创造了科学计目法 提出了“等子比空,目多为赢”这科学计目法的原理,创造了“子空皆地,点多为胜;等子比空,目多为赢”的科学的计目法。而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只有子空合计的基本算法,没有等子比空的简便算法即计目法。 笔者在创造科学计目法的同时,还提出了其同胞姐妹篇,即“子空皆地,点多为胜;等空比子,局子多胜”的简便数子法。这样一来,既有“等子比空”又有“等空比子”,就非常有利于帮助人们去理解“子空皆地,点多为胜”这真理的普遍性与惟一性了,进而帮助人们抛弃日本规则“惟目是地”的谬误。可以无疑地认为,用真理驱逐谬误乃是实现围棋规则统一的光明之路。 (“等子比空,目多为赢”的科学计目法与“等空比子,局子多胜”的简易数子法系笔者原创) 3、提出了关于“目”的科学严谨的定义 不仅日、韩、美三国使用计目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使用计目法(这是由于近百年以来,主要是由日本向全世界传播围棋的缘故)。因此,计目法中关于“目”的科学严谨的定义至为重要。 (本规则关于“目”的定义系笔者原创) 4、使日本计目法也能以实战来解决一切分歧 以“两弃为界”将棋局分为艺术化的手谈(从空枰开局至第一次两弃中止的对局过程)与逻辑化的“诉讼”(为解决纠纷的重开对局从第一次中止至最后终局的过程即实战解决过程)这样两个阶段,在艺术化的进程中采用“多下贴点”之艺术判例,在逻辑化的“诉讼”过程中采用“多下不贴点”之律法判例,就使日本计目法也能以实战来解决一切分歧。“两弃为界”由网友忘忧清乐的老虎独立提出,由池田敏雄最先提出(多年前,日本池田敏雄先生在坚持围棋的艺术美的同时,为使日本计目法也能实战解决,最先提出了将棋局划分为两个阶段的设计,第一阶段不要求着子相等,只在第二阶段严格要求着手相等,弃着交俘虏)。可以有理由认为,笔者将棋局分为“艺术”与“诉讼”这样两个阶段的设计乃是池田敏雄方案的升级版本。笔者在这里向坚持围棋艺术美的池田先生致真诚的鞠躬敬礼! 5、计算胜负时,使中国数子法与日本计目法取得完全一致的结果 提出了“多下贴点”这艺术化围棋的判例,以取代“判先虚方的对方收后,黑收后贴1点”或“白先虚着黑贴1点”之判例。在中国围棋规则中加入“多下贴点”判例后,其计算胜负的结果就与日本计目法取得完全的一致(不仅在黑方单官收后时,并且在黑方或白方粘劫收后时全都完全一致);而在中国围棋规则中加入“黑收后贴1点”却不能消除中国数子法与日本计目法在打劫收后时的差异。“黑收后贴1点”相当于“黑方比白方多下了一手实着而贴1点”,它只是“多下贴点”(当一方比另方多下了n手实着时,这一方要贴出n点)的一个特例。 计算胜负时,能够使中国数子法与日本计目法取得完全一致的结果,就为围棋规则的统一铺平了道路。 (“白先虚着黑贴1点”与“多下贴点”都是笔者的原创) 6、使围棋艺术化 “多下贴点”这艺术化围棋的判例,使围棋具有艺术美。围棋规则的艺术性有如下表现: (1)纯而美的放弃 放弃,不交俘虏,也不下虚着(虚着着子于盘外)。无任何附加条件的放弃是纯的是美的。 (2)可以不收单官而产生距离美 当一方多收了若干单官时,按本规则之“多下贴子”判例,就抹掉了其多收单官而获得的利益,他就徒劳无益了。于是,棋局便可以不必收完无争棋意味的单官而结束,这就留下了余地,产生了距离美。 (3)补棋损点损目 按本规则,棋有毛病则当补,棋无毛病则不补。可以不补的棋若去补一着的话会损1目(而中国数子法会令棋手不去细查棋形,不管有无毛病都会补上一着)。 (4)不下冗着 按本规则,单方有权的单官,不要收(收则损点损目);劫材有利时持有的单劫,不要粘(粘则损点损目)。 (5)巧解收后贴点难题 对局过程中,这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手棋,这一方便应贴出n点——这个判例不仅巧妙地解决了黑先收后贴1点的难题,同时也消除了粘劫收后时中国数子法与日本计目法之间更大的差异。 (6)不强求着手相等 勿须关注由哪一方收后,避免了为确定收后方而产生的诸多麻烦。 (7)不破坏棋形 按本规则计算胜负时,可以从计目法(普通与广义两种)的结果得出数子法的结果,还可以采用等空比子法或填满计点法来计算胜负,从而保持黑白棋子的边界线不变。 (8)简单快捷 按本规则,用比目法来计算胜负,最为简单快捷(这是世界围棋规则研讨会上对计目法、数子法、填满计点法进行测试评比后得出的结论)。 7、允许块子自尽 块子自尽既合乎棋理又增加变化,为什么要禁止它? (允许块子自尽系中国台湾应昌期先生所创所倡) 8、给出了多种算法 给出了两种基本算法(中国数子法与应氏填满计点法)与三种简便算法(日本计目法、广义计目法与先唐数子法)共五种算法供人们选用,就使围棋规则因其多样性而美丽。
日—6月15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围棋比赛 计时规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