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为什么可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有哪些

当前位置:  &
& 2011感染性疾病研究进展
2011感染性疾病研究进展
各种微生物导致的感染性疾病始终与人类发展相伴,旧的感染逐渐被控制,新的感染又出现;在感染性疾病控制道路上,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成绩,临床医学也不断进步。作为生物医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感染的研究与控制已成为医学研究的基石。在过去的一年中,感染性疾病相关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细菌感染:耐药菌未平新菌又出&细菌耐药会导致患者治疗失败、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负担增加,更为严重的是人类可能再次进入没有抗菌药物的黑暗时代,即所谓“后抗菌药物时代”,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耐药细菌全球盛行&美国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MRSA)分离率为50%,并已出现耐万古霉素菌株(V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更高达30% 左右;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大肠杆菌分离率为40% 左右。欧洲东南部、南美、南亚等地细菌耐药情况也十分严重。2011 年引起世界关注的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 内酰胺酶(NDM-1)肠杆菌科细菌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医疗机构,研究人员甚至在环境污水中分离到这种细菌,提示耐药细菌已经向普通人群扩散。&我国属于细菌耐药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监测结果表明,2010 年我国三级医院MRSA、产ESBL大肠杆菌分离率分别高达60%、50% 以上,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危重症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检出率高达40%、50%;大环内酯类耐药链球菌、葡萄球菌更在80% 以上;部分地区和医院已经出现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暴发流行。&细菌耐药无法避免,但细菌耐药发生速度和流行强度却与人类的行为息息相关。因此,2011年4 月7 日世界卫生日主题为:抗击耐药——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WHO 呼吁各成员国采取积极行动,共同应对细菌耐药的挑战与威胁。&应对细菌耐药最理想的办法在于不断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和发现新的有效治疗方法。但令人失望的是,近十年来,全球抗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处于瓶颈,几乎没有全新的抗菌药物上市,也没有发现能够替代抗菌药物的新疗法和新药物。目前抗击细菌耐药还得从规范行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着手,这是最简单、有效和经济的手段。&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新型感染爆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是一组具有产生志贺样毒素(SLT)(或称Vero 细胞毒素,VT)的大肠杆菌( STEC),主要的血清型别为O157:H7,其他血清型有O26:H11、O103、O111、O121、O145 等50 余种,统称为非O157 型EHEC。EHEC 可引起急性出血性肠炎,主要在夏秋季节流行,重症患者可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危及患者生命。这一疾病主要见于美国、欧洲、日本等有生食习惯的国家和地区,我国也有病例报道。&2011 年5 月开始在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所暴发的由O104:H4 型EHEC 感染所致出血性肠疫情发展迅速,流行范围逐步扩大,全球有至少超过6000 例病例报道。仅德国从5 月至7 月,患者数量为3816 例,845 例(22%)发生溶血尿毒综合征,54 例死亡;严重流行区在德国北部,暴发高峰在5 月21~22 日;重症患者主要为成人和妇女。此次暴发流行的感染原最终被确定为豆芽。&我国启动抗菌药整治&基于应对细菌耐药挑战的需要,我国卫生部今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工作。借世界卫生日的契机,卫生部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采取教育、宣传、管理和技术指导相结合的办法,提高我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为此设定了具体管理目标:(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在20% 以下;(3)外科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比例不超过30%;(4)预防用药时间必须在术前0.5~2 h 开始,疗程不超过24 h 等。同时要求医院建立相应管理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抗菌药物实行严格的分级管理制度;医师、药师必须经过培训方能获得抗菌药物处方权和调剂权等。以此为基础,卫生部也制定了被称为“ 史上最严厉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近期将正式颁布,这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病毒感染:整体防控见成效&HIV 整体疫情依然呈上升,有效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HIV 感染疫情增速减缓&上世纪80 年代发现的艾滋病,在全球各国30 年的共同努力下,流行趋势有所下降,但任务还相当艰巨。&流行趋势依然严峻我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群约为78 万,其中艾滋病患者15.4 万。陈竺部长指出我国HIV 感染有如下特点:整体疫情依然呈上升趋势,但增速减缓;HIV 感染者发病进入高发期,死亡人数增加;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并且持续增高;吸毒人群感染率下降,男男性行为者上升;老年男性和青年学生感染上升较快;局部地区疫情严重。&抗病毒治疗研究有喜有忧2010 年7 月在南非女性工作者中开始的替诺福韦阴道凝胶预防HIV 传播研究(CAPRISA004)结果表明,每天使用两次凝胶的女性工作者HIV 感染率比安慰剂组低39%,用药依从性在80% 以上者进一步减少54% 且能减少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但另一项相似研究(VOICE)在近年被中止,其原因在于两组人群的HIV 感染率没有差异,分别为6% 和6.1%。2010 年11 月在美国、泰国、南非进行的口服抗病毒药物预防男同性恋者HIV 感染研究(iPrEX)表明,每日口服复方替诺福韦/ 恩曲他滨可以减少44% 的HIV 感染。这一研究还发现,这一方法对双性恋的男性也有预防效果,但女性同性恋的研究结果令人失望,该研究也于近年停止。对HIV 感染者性伴侣预防,研究发现早期(CD4 为350 ~ 550/mm3)治疗HIV 感染者可以减少96%的性伴侣感染。研究还发现,孕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阻断母婴传播。&近年来,有关广谱抗HIV中和抗体报道较多,如Scripps研究所报道的PG9、PG16 等,但HIV 疫苗研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病毒性肝炎治疗现希望&病毒性感染仍然属于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感染性疾病。虽然随着疫苗接种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还比较严峻,治疗药物也非常有限。南京医科大学高晓飞等对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研究结果的meta分析表明,我国献血员感染率为8.68%。近期在河南、安徽发生的HCV暴发流行也值得关注。&药物治疗成绩喜人 2011年发表的HCV 蛋白酶特异性抑制剂Telaprevir 和Boceprevir治疗丙型肝炎的研究结果令人鼓舞。无论是否接受过抗病毒治疗,Telaprevir 联合Peg- 干扰素和病毒唑能快速发挥抗病毒效果,提高患者病毒持续应答率,同样Boceprevir 也有类似效果。在这些患者中HCV-1a 感染效果优于1b 型。&其他方法疗效好重症肝炎长期以来是病毒性肝炎致死性感染,病死率极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士所带领的研究团队,经过长期基础与临床研究,成功建立了一套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症肝炎治疗中取得突出成绩,已有1500 例患者接受治疗,有效率在70% 以上。&在乙型病毒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方面,我国也取得了初步成效。第一阶段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治疗后出现e 抗原血清转换的患者中,59.6% 的患者病毒载量降至临床阴性,84.4%的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表面抗原水平下降,肝组织活检及细胞免疫均出现炎症缓解。&甲型H1N1 流感无新流行&2009 年甲型H1N1 流感流行后,全球各国加强了对流行性感冒的监测、预防与控制工作,2011 年度没有新的流行出现。流行期间,我国政府采取免费资源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措施,2009 年9 月至2010 年3 月,接种了8960万份疫苗,发生不良反应8067例,9 岁以下儿童发生率较高,不同企业产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差异。大部分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有11 例发生格里巴利综合征。&
病原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受关注&病原检查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主要手段,现在临床所用各种检查大多比较陈旧,检查阳性率、特异性、敏感性较差,检查所需时间也比较长,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开展快速特异的病原检查方法研究,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有关病原检查的主要进展在于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PCR 检测特殊病原,如艰难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流感病毒等,但在我国这些检查尚未得到注册部门批准。利用质谱方法进行微生物检查的方法近年来也进展比较迅速,如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化/ 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MS)以细菌蛋白质谱为检测基础,已经可以对细菌、真菌进行快速检测,缩短病原鉴定时间;联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SI-TOF MS/MS)结合PCR 和质谱技术,可快速特异检测细菌、真菌和病毒,无需纯化细菌,所需时间约6 h。另外还有鉴定细菌、真菌的快速测序技术也已用于临床。
---------------------------------------------------------------------------------------------------------------------------------------------
欢迎关注Elseviermed官方微信
学科代码:传染病学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研究 病原检测 ,新闻 爱思唯尔医学网, Elseviermed
《医师报》每周发行10万份以上。其致力于对专科医师的学术支持,以完善医师的知识结构与临床能力;及时报道学科前沿、医师关注的热点医学信息;辟有心血管、肿瘤、感染、神经等多个学科专栏和学术、行业新闻频道。《医师报》的不少编辑、记者拥有医药、新闻和语言学硕士、博士专业背景,确保了将医学信息准确地呈现给读者。
马上访问医师报网站
顶一下(0)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登录后方可发表评论,
他们推荐了的文章
可能感兴趣的
时间:~~ 会议通知 由爱思唯尔主办的&梅奥连线&搭建了一座中国消化内镜医生与全美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消化学科排名第一的综合性医疗体系MayoClinic的专家直接对话的桥梁,助力中国...
时间:~~《胸外科年鉴普胸外科分册(中文版)》第一次编委会会议纪要 日,《胸外科年鉴普胸外科分册(中文版)》第一次编委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的十五位普胸外科领域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 The...
时间:~~日,《消化内镜杂志(中文版)》启动会暨第一次编委会议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举行。中文版名誉主编樊代明院士首先致辞。樊院士感谢《消化内镜杂志》(GIE)原刊、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各位编委...
苏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Benjamin Morgan Scirica博士布莱根妇女医院
邱录贵教授点评ASH2014年会课程:Indolent Lymphoma: Microenvironment
| 京公网安备71号Copyright (C) 2009 Elsevier.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励德爱思唯尔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有哪些危害吗?_百度知道
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有哪些危害吗?
回答正确以后,重金感谢。
细菌会引起疾病,如:百日咳,伤寒,霍乱,白喉,破伤风,痢疾
珐憨粹窖诔忌达媳惮颅
(科学书上的)
参考资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书。
【细菌不一定都是坏的啊,如乳酸菌啦 大肠杆菌啦什么的】
细菌的危害:细菌对环境,人类和动物既有用处又有危害。一些细菌成为病原体,导致了破伤风、伤寒、肺炎、梅毒、霍乱和肺结核。在植物中,细菌导致叶斑病、火疫病和萎蔫。感染方式包括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水和带菌微生物。病原体可以用抗菌素处理,抗菌素分为杀菌型和抑菌型。细菌通常与酵母...
其他7条回答
没什么界限,最简单的是会使人生病!
细菌和病毒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病原菌。它们对我们人类而言是把双刃剑。至于不好的方面有它们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病毒可以感染我们的机体产生形式多样的疾病。希望这些对你有用!
细菌的危害:对人体的危害容易使人生病,比如皮肤病,肠道感染等。病毒的危害:使人得癌症,人类很多的不治之症就是病毒导致的。比如说:艾滋病、肿瘤、肝癌等等
细菌大部分(90%以上)对人体是无害的,但是还有一少部分是有害的,就是人类的病原细菌,如:引起胃病的幽门螺杆菌,引起痢疾的痢疾杆菌等。这里所说的一少部分只是相对于总的细菌种类来说的,其实已知的病原细菌也有很多,可以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病毒能使各种生物体受到感染,如动植物、细菌和古生菌都可能受到病毒侵扰。病毒如果对人感染就会引起人类疾病,代表性的有甲肝、乙肝、艾滋病等等。
细菌和病毒都会给人类带来疾病,不过病毒引起的疾病更难治愈,因为病毒是细胞内寄生物,而细菌可以直接利用自己周围的营养物质故不用进入活细胞内。细菌可以引起炎症或感冒或破伤风等,而病毒可以引起流感和艾滋等。
细菌:细菌会寄生在人体组织液或者细胞中,偷窃人体的营养成分,而且细菌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等等代谢产物会直接排泄到人体内环境中,轻者加重人体的代谢负担,重者会干扰人体的正常生化反应。细菌的有毒代谢产物(大部分是无机化学物质,少数是蛋白质、脂质或者核酸)可能通过直接参与反应、影响酶活性等等手段干扰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进而引发发烧、疼痛等应激反应,进而由于体温的变化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而且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细菌,更是烦人,不仅生命力顽强,能抵抗多种抗生素,还由于藏身在细胞内造成机体完全杀灭这些细菌非常费力,所以非常讨厌。病毒:病毒其实和细菌的破坏方式很相似。绝大部分的病毒都是依靠侵入宿主细胞,合成相应的DNA(直接整合或者逆转录)整合到人体的DNA上,再通过复制装配裂解宿主细胞的方式增殖的。注意其中的裂解宿主细胞过程,说明绝大部分病毒都是会杀死人体细胞的。当然了,某些特殊的病毒(例如疯牛病病毒)可能也会直接复制自身,但是还是说明了病毒会破坏细胞。还有,病毒侵入细胞到细胞裂解死亡这一段时间之内细胞的生化反应完全是受病毒控制的,所以这段时间产生的一部分病毒蛋白质、核酸、脂质(荚膜的主要成分)也有可能扩散出去(病毒侵染后细胞膜通透性会有所增强),进而也会对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造成干扰。
细菌大部分(90%以上)对人体是无害的,但是还有一少部分是有害的,就是人类的病原细菌,如:引起胃病的幽门螺杆菌,引起痢疾的痢疾杆菌等。这里所说的一少部分只是相对于总的细菌种类来说的,其实已知的病原细菌也有很多,可以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病毒能使各种生物体受到感染,如动植物、细菌和古生菌都可能受到病毒侵扰。病毒如果对人感染就会引起人类疾病,代表性的有甲肝、乙肝、艾滋病等等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滥用抗生素将会对人类未来造成什么影响?
目前耐药性细菌正逐渐增多,意味着什么?人类该如何应对?是否有可能出现更强力有效的药物?
按投票排序
已经有不错的回答了,我就稍微补充一些。首先我认为抗药性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不是只影响小部分人。一旦带有抗药性的细菌再在人群中传播开来,后果是很严重的。即使大部分人在一个时间点上都是健康的,但是每个人都会有衰老体弱的一天。那一天你不希望我们的环境中肆虐的是有高度抗药性的细菌。虽然还没有到那一步,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放松警惕,而是依然要不断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滥用抗生素的确会造成抗药性的产生,至于抗药性产生的原理,不同的细菌各有不同,但是本质上都是基因的突变,以及生产压力促使带有抗药性的基因有生存优势。有人就会问了,我感冒了吃了抗生素,我体内又没有什么致病的细菌,怎么还会增加抗药性的产生呢?这是因为细菌的DNA,除了跟人类一样存在于核区之内的DNA,还有游离在细胞质内的DNA,呈环形(plasmid,查了一下好像叫质粒)。而Plasmid可以在细菌之间交换,从而导致抗药性基因可以很容易地从一种细菌传播到另一种细菌。而我们的肠道内,寄居着大量的无害菌,它们基本是不会导致什么疾病的。可是,吃下抗生素之后,这些无辜细菌也会受到影响,而没有抗药性的细菌死去,留下有抗药性的细菌大量繁殖。之后,如果再感染了有致病性的细菌,而它们从肠道寄居的无害菌那里交换来了带有抗药性基因的DNA——如果你偏巧使用了这种抗生素,那么抗药性的细菌会迅速大量繁殖,你的治疗就会失败。所以这就是没有事儿不要乱吃抗生素的缘故。而二次感染最明显的就是C.diff。这个每个医院的大头疼事儿,也是我们严格管理抗生素使用的原因之一。C.diff是一种肠道细菌,本身在肠道菌群的正常人中是闹不出事儿的。但是由于抗生素的使用,杀死了无害菌,导致C.diff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毒素导致严重腹泻,白血球升高,最后可以导致pseudomembranous colitis并致死。这样的例子我亲眼见过。现在C.diff的案例都是必须上报的(在加拿大是如此)。C.diff可以形成孢子,一般的消毒液杀不死,非常难以消灭。虽然有治疗它的抗生素,但是一个是c.diff也产生抗药性,一个是复发率比较高。还有,抗生素的研发已经大大放缓,新的广谱抗生素不再是研发热点,尤其是没有新的作用机制的抗生素出现,越来越多只是在已有抗生素的结构基础上做些调整。这也很让人担心,因为一旦对共同的机制产生抗药性,细菌可以轻易搞定一个class的抗生素。近年来欧美采取严格管理抗生素滥用的手段,好歹也有点儿成效,但是抗药性还是缓慢上升中。最近出现的是super淋病,已经把STD的首选药物改了。现在来说,主要抗药性比较多的细菌还是集中在医院内部(所以没事不要去医院玩儿),由于是重病患者的集散地嘛。但是MRSA在非住院病人中的Colonization也不是很少见了,C.diff也有在非住院病人中出现的。对于未来,最担心的一个是抗药性的菌株占据大多数之后,无药可用的局面。还有就是集中各种抗药性为一体的超级细菌如果出现并且传播,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而停止抗生素滥用,是可以帮助减缓甚至扭转这个趋势的。因为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细菌产生抗药性,也不是白白产生的。如果失去选择压力,失去生存优势,是可能作为一个整体慢慢回到没有抗药性的阶段。
我来贴一个研究最新的进展吧大意是说,如果细菌对于某一种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则对于另一种抗生素来说他们会变得更脆弱。实验表明,在对某一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大肠杆菌中,有3/4的大肠杆菌会对另一种抗生素变得脆弱。这给了我们一个对付那些产生抗药性的细菌的一条路,有抗药性的那些细菌中大部分可以被解决了——而剩下的1/4则要研究其他方式来解决——无论如何这也是个重要的进步,我们不至于对产生抗药性的细菌完全束手无策了,至少能解决掉大部分了。当然这不是给滥用抗生素的一个借口。======如果点不开上面链接,下面附上原文:If you want to see evolution at work, visit a hospital. Inside a sick patient, antibiotics wipe out infectious bacteria by the millions. But germs are always mutating. A few adapt to resist the drug, so they survive—and spread. Such . In this arms race between medicine and evolution, evolution is winning.But could we turn evolution against bacteria?It turns out that when bacteria mutate to become resistant to one antibiotic, they often become more vulnerable to a different drug. So maybe after a jab with the left, a roundhouse to the right will deliver a knockout blow.To test this idea,
dosed batches of E. coli with 23 different antibiotics, and waited for resistance to evolve. In three-quarters of the cases, the mutant germs became more susceptible to a second drug.The work appears in the journal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Lejla Imamovic and Morten O. A. Sommer, ]One particular combination of widely used antibiotics—gentamicin, then cefuroxime, then gentamicin again, and so on—looks like it could hold the bugs at bay indefinitely.—Wayt Gibbs
答题主第三个问题,答案是:有。大跳蚤身上总会有小跳蚤叮咬,细菌也有它的专职猎手——噬菌体。利用噬菌体治疗细菌性传染病最早始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的东欧和苏联,但随着20世纪40年代抗生素的发现,噬菌体的应用受到冷落。作为一个多少和前苏联沾亲带故的国家,国内有不少研究噬菌体的微生物实验室(当然国外更不少)。目前,噬菌体应用最大的问题还是它的度副作用,毕竟活的病毒吃进肚子里……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但噬菌体的好处显而易见:细菌的耐药问题不复存在,只要你变异,那专吃你的噬菌体如果不想饿死那也得跟着变异。多给科学家和制药公司省心啊!
抗药性是由一些基因决定,通常都是产生一些能够攻击、分解抗生素的酶。这些基因的一大部分都能够通过水平基因转移,在不同的细菌之间串,有些能够跨越非常不同的分类单元。那么,一个环境里面富集的抗药性,可以串给频繁接触的另一个环境。不过,携带抗药基因会带来生长、繁殖的成本。我个人认为,最值得担心的东西,首先是医院ICU的呼吸机(鲍曼那是巨牛逼啊,耐药谱吓死你),其次是饲养行业。人用的问题要往后排。
Jing的回答很细致,不过想对其中最后一段做一点补充:而停止抗生素滥用,是可以帮助减缓甚至扭转这个趋势的。因为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细菌产生抗药性,也不是白白产生的。如果失去选择压力,失去生存优势,是可能作为一个整体慢慢回到没有抗药性的阶段。这里所说的代价在具体研究中叫做 fitness cost,当细菌所处的环境中没有由于抗生素的存在而带来的选择压力的时候,细菌从敏感型(sensitive type)变异为耐药型(resistant type)的确是需要付出代价的,fitness(耐药型) & fitness(敏感型),因此敏感型的细菌自己多数时候不会没事找事变成耐药型。但如果选择压力存在,也就是用药的时候,fitness(耐药型) & fitness(敏感型);如果这个压力持续存在,大家慢慢就全都耐药了。这个trade-off效应的发现,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令科研人员们在认为只要不滥用药物,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就可以减缓人群中的耐药型细菌增长,甚至倒转回到全部敏感的时代[1]。事实上在20世纪的欧洲芬兰[2],通过举国对抗生素使用的严格控制,也成功降低了人群耐药型细菌的比例。冰岛似乎也有成功的例子[3]。但是很快科研人员又发现,细菌们并没有进化到简单的耐药型(叫1号好了)就停止,它们会继续进化出耐药型2号,3号、等等等等[4]。因此接下来的情形出现了,就是有可能无论环境中有没有抗生素带来的选择压力,fitness(耐药型2号) & fitness(敏感型)、fitness(耐药型1号),这个耐药型2号细菌(有时被称作compensated-resistant type[5])可以被广泛的定义为超级细菌,因为它始终有最高的fitness(then being selected)。因此当超级细菌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回到敏感型就太难了[6,7]。冰岛和芬兰的成功案例也许在于他们发动攻势早,细菌可能还没有进化到2号,抗生素滥用也还没有那么严重。后来许多其他国家做过类似的试验,并没有成功。并且有研究表明,即使停止滥用抗生素暂时减缓了耐药型细菌比例的增长,一旦放弃管制再次滥用,耐药型细菌会很快开始重新传播,所需周期大大短于被管控的时间[8]。另外我不太赞成超级细菌离普通人很遥远这个观点。一方面是定义的方法不同,印度的超级细菌案例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但是这不代表没有那么极端的案例不值得重视。因为超级细菌们不会从石头里蹦出来,总要有个来源的。这个来源有可能是一个滥用者的一次药物滥用,也有可能是工厂或农场对自然环境的一次随意排放污染,更可能的情形是这些事情一次次在潜移默化中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是必然。一种病菌对一类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谁也无法保证这种病菌不会在之后继续进化出针对其他药类的更广泛的耐药能力。[1] Schrag and Perrot 1996, Reduc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 Nature 381.[2] Seppala et.al. 1997, The effect of changes in the consumption of macrolide antibiotics on erythromycin resistance in group A streptococci in Finland,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37(7).[3] Kristinsson 1997, Effect of antimicrobial use and other risk factors on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pneumococci, Microbial Drug Resistance 3(2).[4] Schrag et.al. 1997, Adaptation to the fitness costs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escherichia coli, Proc. R. Soc. Lond. B 264.[5] Tanaka and Valckenborgh 2011, Escaping an evolutionary lobster trap: drug resistance and compensatory mutation in a fluctuating environment, Evolution.[6] Andersson and Hughes 2010,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its cost: is it possible to reverse resistance?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8. [7] Andersson and Hughes 2011, Persiste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bacterial populations, FEMS Microbiol Rev 35. [8] Austin et.al. 199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lume of antimicrobial consumption in human
communities and the frequency of resistanc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96(3).
时隔一年以后的补充:(日)因为是一个唱反调的面貌出现,虽然回答的核心跟其它回答者并无二致,都是反对抗生素滥用,只是以一种不同的阐述方式来表达,区别是对于老百姓普通病人在抗生素耐药问题上的角色作用,显而易见,答案被点了很多反对。过了1年,突然又有很多人关注了这个问题,有必要再解释一下。最初的答案没考虑普通非专业人士,仅为抗生素相关专业人员看的,所以一些概念容易被误解。老百姓和普通非专业人士,到底该对抗生素的滥用有什么责任???????之所以加粗并且一堆问号,是因为这是一个关键性因素。我的答案是,0责任!你不能要求老百姓具备抗生素相关知识,也不能要求老百姓自觉抵制抗生素的滥用。因为。。。抗生素是处方药,老百姓无法自己决定该如何使用这类药物。无论如何服用抗生素,他们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至于滥用不滥用,则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无论超级细菌的威胁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抗生素的使用始终只能是医生负责的一个问题。那么,老百姓对于抗生素该是什么态度?我们熟知的问题是,大家都在谈论超级细菌,也模糊的知道抗生素不该滥用,医生给我开处方,我问了一句,大夫,这是抗生素吗?医生回答说,是,这是抗生素。这个时候该如何面对?这里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就是媒体对抗生素使用的妖魔化。本身抗生素的滥用问题是体制造成的,是医疗专业教育水平的缺陷导致的,媒体批评的时候把这个问题扩大到尽人皆知(妖魔化),让人对抗生素产生恐惧感,一些病人一看到抗生素就完全排斥,拒绝使用。如果是感染性疾病,该用抗生素的时候而不用,是要增加总体医疗成本的,你身体靠扛,用抵抗力去对抗感染性疾病只能是灾难性的结果。感染控制不了最终加重,只能增加后继医疗成本。拜媒体所赐。还有一部分普通患者,截然相反,碰到小感染,为了防止可能的感染加重,马上自己去药店购买抗生素决定使用抗生素。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医生规范的抗生素治疗指导,才是普通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的唯一途径。那么超级细菌到底跟我们有没有关系???有,跟任何人都有关系。那么抗生素滥用的责任到底在哪儿?这个要说回一个基本的问题,到底细菌怎么进化突变?你不滥用抗生素细菌就不突变了?所有医生按照现行标准,完全遵守标准的情况使用抗生素,细菌就不突变,就不产生超级细菌了?当然不是,只要使用抗生素细菌就会突变,就有可能产生超级细菌,只是速度的问题。到底责任在哪里?当然是体制。药店里随手可得的抗生素,媒体不负责的宣传,扩大宣传影响力,医生不负责的处方习惯都是抗生素滥用的原因。但最终原因,因为抗生素本身应该是处方药,是医生指导性意见作为决定性的意见,所以医生才应该是责任人,继而扩大到医疗教育以及监管层面才是责任的归属。而老百姓,真是很无奈,既没有专业知识又缺乏应有的专业咨询途径。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在超级细菌面前有任何的责任?从我以上逻辑出发,为什么超级耐药菌以及抗生素滥用是一个专业的问题?离老百姓很远?患者是白痴,只能任人摆布,媒体说什么信什么,医生说什么信什么,微信群信息说什么信什么,在这样的基本环境下,你要说超级细菌人人有责?sorry,这是屁话。只有蛊惑人心的人才该问责。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办法,作为患者,要做到只在医生开具抗生素处方时才使用,按照处方规定严格全疗程使用,而不自主更改治疗时间和剂量,基本上这种方法就是现有条件下能够抵制抗生素滥用的唯一办法。最后对专业人士的解释,社区感染和院内感染的特点决定了,超级细菌不容易在社区内出现,不容易在社区爆发,即使出现,致病力较低,控制相对容易,造成影响较低。超级耐药作为严重威胁是在院内重症感染这个环节下的学术问题。在烈性传染性细菌感染已经近乎绝迹的今天,想让一种超级耐药菌感染造成社区内的广泛爆发几乎是不可能!但在院内感染方面则更容易造成更大的灾难。社区人群,在携带致病感染菌人群数量远远少于院内感染,人群总体抵抗力高于住院人群,人老体弱的易感人群倾向于发病后入院治疗,而不会造成社区内广泛传播。。。种种,社区内普通老百姓患者对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超级细菌的威胁暂时无需多虑,也没有任何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是2013年10月的原答案我再来唱唱反调啊,为啥要说再呢?咳首先说说现状。前提是肯定的,中国是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其它国家,应该是只有少数发展中国家可能存在相似的滥用的现象(比如印度,据说比中国更为严重)。医疗发达国家基本上是控制的比较好。不过就算是不滥用,抗生素的使用量是在明显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细菌耐药的问题在欧美医疗发达国家也是非常严峻。在中国,卫生部在搞一项叫做Mohnarin的监控(),从实际的院内感染细菌耐药率的增长看,非常不容乐观。尤其是在顶级抗生素的耐药率方面更为严峻,比如包括铜绿假单胞在内的产金属酶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增高,还有就是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已达到革兰氏阳性菌60-80%的水平。自从2012年前卫生部开始正式颁布以来,抗生素的滥用现象的确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至少现在多数药店没处方不卖了,医院里也是没临床指标医生不能开,如门诊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较轻病人,如果验血指标正常就不能开抗生素,能开也不能多开。上面的管理办法还规定抗生素分级别管理,一定的职称开一定级别的抗生素,低级医生无权开较高管理级别医师才能处方的的抗生素,这项管理办法堪称有史以来最严的抗生素管理。[唱反调开始]但是。。。这些骇人听闻的超级细菌跟一般老百姓关系不大。主要面对超级细菌或者泛耐药菌挑战的是院内感染,而社区感染即使是超级细菌,治疗也没有院内感染这么棘手。而且就算是感染了超级细菌的社区重症患者,一般都是体弱者或抵抗力低下的人群,一般这类患者都会很快送医就诊,不太会在社区造成广泛的传播。正常健康人群的免疫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来这些超级细菌在社区环境中的总携带者少,所以很少在社区中广泛传播,二来由于社区的环境不象医院里的耐药细菌,经过了无数抗生素的千锤百炼,不可能有太多数量的超级细菌积累,致病力没有医院的细菌强,所以正常人的免疫力在这样的环境下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部分致病菌还没有引发感染性疾病的时候就被人体免疫力消灭了。就算是细菌耐药现象如此严峻,你也很少听说在什么什么城市或聚居区发生了数量较大的人群感染了某种超级细菌的新闻报道吧,比如现在最新的携带新德里金属酶的耐碳青霉烯超级细菌,也仅仅是在手术台上发现的。社区感染中除非是国家甲类传染病,比如鼠疫这种可能会产生大规模致命性极大的爆发,实际上这类烈性传染病广泛发作也都极其罕见,主要是因为现代人类生活的卫生习惯已经遏制了多数致病细菌的感染途径。(不要拿SARS这种来类比,SARS是病毒感染性疾病,迄今为止,相对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疾病的治疗药物还是处于婴儿阶段,而且Sars冠状病毒由于亲呼吸道,在飞沫传播上尤其迅猛)。第二个大方面是抗生素的研发。抗生素的研发从始至终都是在追着细菌跑,研发速度远远比耐药菌的产生速度慢,比如MRSA的出现是在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1959年上市后1960年就出现了,至今也只有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几个药物有效,后几个是近期才研发出来的。就算抗生素研发显著的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细菌感染性疾病至今尚未对多数健康人群造成毁灭性灾害,比如新德里金属酶的耐碳青霉烯细菌发现2年了,也没有造成太大的扩散。所以对于多数健康而且生活习惯正常的人群来说,来自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菌的威胁还是很遥远的。对于多数人,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以及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保证健康的简单手段。对于多数人,抗生素的滥用对人类的威胁更多只是在易患病群体和医院中面对危重症感染的一个严峻的医疗专业课题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声明,虽然我是对耐药菌或超级细菌的威胁唱反调的,但并非反对控制抗生素滥用。另外尤其反对非专业媒体对抗生素的妖魔化,有感染性疾病不使用抗生素治疗,非得用免疫力抗,一旦恶化最终的医疗成本不但要增加,还增加患者自身痛苦。
滥用抗生素,明显的就是机体的耐药性增强,抗菌敏感点降低,超级细菌的产生。目前研究上,抗菌药的类型更广,以后力度也会加大。对于那种严重服用抗生素,而且服用抗菌范围很广的人群,就目前的医疗水平,如果出现什么意外,很是危险。
换个角度: 在耐药菌眼里,人类也是一种耐药生物。造成影响:那就是耐药菌也在考虑的事“耐菌人下一次研究出干我的药怎么办???”这是自然规律?
滥用抗生素能为地球生物多样化以及改善地球环境带来贡献。
已经有很完整的答案了,不过我再强调一点:滥用抗生素对人类未来能造成最坏的结果,就是抗生素不再有效,人类在抵抗细菌感染方面倒退到抗生素还没有诞生的年代的那个水平。而这个最坏的结果其实也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所以该用抗生素还是要用。
大概就是 天敌越来越多 但是天敌的天敌越来越少 作用越来越弱
比方说 说不定将来 你只是感染了个小细菌 现在吃个青霉素 再不行用头孢三、四代 或者价格氨曲南啊
最最不行就用万古霉素 妥妥的 将来 就可能没有药可以用 用了也不管用 然后就被细菌菌打败了。。有时候 那种无力感和懊悔才是让你无法解脱的。。毕竟超级细菌什么的 其实完全是我们人类自己作出来的
所以现在抗生素什么才管得严些了。。可是 我觉得 你像那些鸡鸭鱼肉在养的时候都投了抗生素了 作为食物链顶端的 我们 怎么可能没有摄入。。。不过我还是相信人 这种生物的 总是会有办法哒 要相信脆弱的 我们的时候无限可能 就酱
耐药性耐药菌没那么可怕,你想吃出耐药性挺难的..等你真的需要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时,应该只剩下半条命了。头孢国内基本上用的是三代,现在五代都上市了。退一万步说,真不行了,还有万古霉素呢..
人类有没有可能开发出比抗生素更好的药物呢?如果有必要的话我觉得还是可以的,虽然可能很困难。
会导致“没有未来”
我来说说为什么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在增加。制药公司的利润与生产出来的药品使用直接挂钩 和许多治疗慢性病的药品相比,抗生素的使用时间非常短,往往只有一周左右。结果就导致生产和研发抗生素的利润远远小于糖尿病和高血压这类慢性病的利润。现在随着研发抗生素的成本加大,投入和回报差距渐渐拉大,直接导致滥用抗生素显现骤增。本质上说滥用抗生素是制药公司利益本身和抗生素使用价值的矛盾。
最终转向抗体和基因治疗的路子
最后好像是会筛选成最后的一些超级细菌!抵抗一切抗生素!!然后你在生病就无药可救了
一个人类:受到抗生素毒副作用伤害。很多人类:美国医药公司,被迫投资几个亿几十年研究更多新药控制滥用抗生素产生的耐药细菌。天朝政府,被迫撒钱帮米国新药研制经费收回成本,how? 医保啊。
会增加人体的耐药性吧~有依赖性吧~经常用,以后小病都不能在平常的药治好,最后连抗生素都没治~就只能和世界说再见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菌引起的疾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