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宁学习活动某小组同学为探究h2o2要探究一种精确测量

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_百度作业帮
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
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相对分子质量为122),它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一种强氧化性的物质,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洗涤助剂之一.【实验探究一】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为探究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请按要求完成表格内容: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分步结论(或解释)①向盛有过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固体溶解______.②向序号①的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有大量气泡产生③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木条复燃序号②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过碳酸钠溶于水能生成______(填化学式).④取序号③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小结过碳酸钠的化学式是______;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实验探究二】:过碳酸钠含量测定老师给同学们一份含碳酸钠杂质的过碳酸钠样品(不含其它杂质),要求设计方案测定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同学们经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装置B盛装氢氧化钠溶液、C盛装澄清石灰水、D盛装浓硫酸,E、F均装入干燥的碱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1)首先关闭活塞K、K2,打开活塞K1、K3、K4,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排出锥形瓶中的空气,此时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2)依次关闭活塞K1、K3、K4,打开活塞K2、K,此时锥形瓶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______,E中装入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反应完全后关闭活塞K,再次打开活塞K1通入氮气的作用是______;(3)同学们根据E装置在测定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了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如不连接装置F,测定的过碳酸钠含量会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实验探究一】①向盛有过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目的是让过碳酸钠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③根据题给条件可知,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向序号①的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产生了大量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进一步说明了含有过氧化氢溶液;④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实验小结:由于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说明过碳酸钠中含氧量比碳酸钠高,并且过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所以过碳酸钠应为Na2CO4;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4+H2O=Na2CO3+H2O2;【实验探究二】(1)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2)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当气体通过浓硫酸时被干燥,通入E中装入碱石灰吸收其中的二氧化碳;实验完毕后通入氮气的目的是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被E装置完全吸收;(3)F装入干燥的碱石灰,F装置可以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E装置被吸收,这样E装置在测定前后的质量差值偏大,计算出了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偏高,过碳酸钠的含量偏低.故答案为:【实验探究一】①让过碳酸钠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③氧气;H2O2④Na2CO3+CaCl2═CaCO3↓+2NaCl小结Na2CO4;Na2CO4+H2O=Na2CO3+H2O2;【实验探究二】(1)吸收反应前锥形瓶中的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和氧气;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被E装置完全吸收;(3)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E装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偏低.
本题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问题解析:
【实验探究一】①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③过氧化氢遇二氧化锰能分解生成氧气,所以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④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条件书写方程式;实验小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规律书写化学方程式.【实验探究二】(1)根据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分析;(2)根据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及碱石灰的成分和作用分析.(3)E、F均装入干燥的碱石灰,F装置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成分进入E装置被吸收.(2012o泉州)小强同学看到妈妈将买来的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过碳酸钠、柠檬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有气泡冒出.激发了探究欲望,他决定与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产生的气体的成分及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的作用进行探究.【探究活动一】&&&& 老师提示:排水口洗净剂与水作用的生成物中有两种常见的气体.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A中有气泡产生;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生成的两种气体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氧气.B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探究活动二】&&&& 老师提供了一瓶过碳酸钠(Na2CO4),引起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无色溶液X中含有的一种溶质是过氧化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对溶液X中还可能存在其它溶质作出如下猜想:①Na2CO3&&&&&& &②NaHCO3&&&&&& ③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资料摘要Ⅰ: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资料摘要Ⅱ:NaHCO3溶液呈碱性;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物相同.资料摘要Ⅲ:柠檬酸是一种有机酸,与盐酸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实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取上述无色液体X少量于试管中,至不再冒气泡为止,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无色溶液X中含有Na2CO3b.取步骤a所得上层清液少量,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无色溶液X中不含NaHCO3综合上述两个探究活动的结果,同学们明确了上述猜想①(填序号)是正确的.请你简述在排水口洗净剂与水接触产生气体的过程中,柠檬酸所起的相关作用:催化作用.
解:(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探究活动一,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氧气;Ca(OH)2+CO2=CaCO3↓+H2O(2)因为无色溶液X中加入二氧化锰有氧气生成,因此无色溶液X中含有的一种溶质是过氧化氢;取上述无色液体X少量于试管中,至不再冒气泡为止,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此一定有碳酸钠;取步骤a所得上层清液少量,滴加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没有碳酸氢钠;探究活动二,故答案为:过氧化氢;Na2CO3;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NaHCO3&(3)综合上述两个探究活动的结果,同学们明确了上述猜想①是正确的;柠檬酸所起的相关作用是催化作用.故答案为:①;催化作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因为无色溶液X中加入二氧化锰有氧气生成,因此无色溶液X中含有的一种溶质是过氧化氢;取上述无色液体X少量于试管中,至不再冒气泡为止,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此一定有碳酸钠;取步骤a所得上层清液少量,滴加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没有碳酸氢钠.综合上述两个探究活动的结果,同学们明确了上述猜想①是正确的;柠檬酸所起的相关作用是催化作用.在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时,同学们对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研究小组的同学就探究方案设计依次进行的思维对话,请分析回答:(1)甲同学是在生活经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的____,该实验小组探究的问题应该是____.(2)乙同学与丁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实验结果更为可靠的是____的.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3)如果他们的实验方案中设计了对照实验,你认为应该用____叶做为实验组,用____叶做为对照组,只用一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做实验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吗?为什么?____.(4)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对话,可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性,____的质疑就对完善实验方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5)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中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请如实回答下面问题:(注:只能在A、B两项中选择一项回答,不答或全答均不得分)A:如果你亲历了此项趣味探究,你的收获或体会是:____.B:如果你没能参与此项探究活动,你的遗憾或建议是:____.-乐乐题库
& 探究菜青虫取食的特点知识点 & “在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时,同学们对探...”习题详情
13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7.7%
在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时,同学们对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研究小组的同学就探究方案设计依次进行的思维对话,请分析回答:(1)甲同学是在生活经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的假设&,该实验小组探究的问题应该是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吗?&.(2)乙同学与丁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实验结果更为可靠的是丁同学&的.你判断的理由是从卵开始隔离饲养能排除后天学习的影响&.(3)如果他们的实验方案中设计了对照实验,你认为应该用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叶做为实验组,用茼蒿、莴笋叶等其他植物的叶片(其它答案合理也可)&叶做为对照组,只用一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做实验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只用一种叶片具有偶然性,得出的结论不够科学&.(4)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对话,可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性,丙同学&的质疑就对完善实验方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5)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中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请如实回答下面问题:(注:只能在A、B两项中选择一项回答,不答或全答均不得分)A:如果你亲历了此项趣味探究,你的收获或体会是: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B:如果你没能参与此项探究活动,你的遗憾或建议是:略&.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09-烟台
分析与解答
习题“在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时,同学们对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研究小组的同学就探究方案设计依次进行的思维对话,请分析回答:(1)甲同学是在生活经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的____,该实验小组探究...”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本题考查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实验.考查了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包括拟订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1)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吗?作出假设:应用已学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甲同学作出的假设是,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2)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的目的: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3)取几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如油菜叶,和几种其他植物的叶片如茼蒿叶等,看菜青虫更趋向哪儿取食.该实验的变量是植物叶片的种类,用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的为实验组,用茼蒿、莴笋叶等其他植物的叶片的为对照组.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一个实验对象,否则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误差.(4)实验设计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或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5)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故答案为:(1)假设&&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吗?(2)丁同学;从卵开始隔离饲养能排除后天学习的影响;(3)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茼蒿、芹菜等其他植物的叶片(其它答案合理也可);不能,因为只用一种叶片具有偶然性,得出的结论不够科学;(4)丙同学;(5)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提示:只要能够从科学态度、方法和价值观方面谈出真实体会即可得分.)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在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时,同学们对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研究小组的同学就探究方案设计依次进行的思维对话,请分析回答:(1)甲同学是在生活经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的____,该实...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在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时,同学们对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研究小组的同学就探究方案设计依次进行的思维对话,请分析回答:(1)甲同学是在生活经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的____,该实验小组探究...”主要考察你对“探究菜青虫取食的特点”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探究菜青虫取食的特点
与“在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时,同学们对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研究小组的同学就探究方案设计依次进行的思维对话,请分析回答:(1)甲同学是在生活经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的____,该实验小组探究...”相似的题目:
探究活动:背景资料:大白菜、卷心菜(包菜)、小白菜(上海青)、萝卜、油菜、花椰菜(花菜)等植物的花,每一朵都由四片花瓣组成,这四片花瓣呈十字形排列(如图所示),因此,在分类学上,这些植物都属于十字花科.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在探究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活动中,A组同学对于菜青虫的行为产生了兴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提出问题:菜青虫总在十字花科(如白菜)叶片出现,而不吃空心菜等其他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吗?作出假设:&&&&.制定计划:(1)菜青虫的来源:a.去白菜地里捕捉已长大的菜青虫b.去白菜地寻找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孵出的菜青虫.请你选择以上两种获得菜青虫的方式,你的选择是&&&&.你的理由是:&&&&.(2)实验的变量:你认为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3)每一组菜青虫的数量:a.用一只菜青虫&&&b.用十只菜青虫你的选择是:&&&&,你的理由是:&&&&.(4)如果你做出来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相吻合,那么你得出的结论是:&&&&.&&&&
在大白菜、卷心菜、小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上,常能看到一些深绿色的小肉虫,这是菜青虫,说明菜青虫喜欢取食这一类植物.菜青虫的成虫是菜粉蝶,常穿梭于花间.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菜青虫的生活习性,提出“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不是一种先天性行为”的问题,进行如下实验:步骤一:选取来源相同的虫卵2粒并从卵开始隔离饲养.步骤二:选取大白菜叶和菠菜叶作为实验材料(剪成大小相同的形状).步骤三: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菜青虫的取食情况.请根据实验探究作出回答:(1)本探究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2)用于实验的菜青虫卵来源是相同的,这样做的目的是&&&&.(3)在实验探究中,选取了两种实验材料,目的是设置&&&&.(4)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步骤一”不够严谨,请你提出改进建议.(5)本实验应重复进行了1~2次,取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6)实验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出现的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的菜青虫趋向取食大白菜叶.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7)为防止菜青虫危害十字花科植物,应采用的最佳措施是&&&&(填字母).A.生物防治&&&&&&&&&B.农药杀虫&&&&&&&&&C.放任不管(8)菜青虫虽然危害植物,但在自然界中有一定的作用.(请写出一条它的作用)
下面有关动物探究行为的描述正确的是&&&&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要从它的幼虫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时发现学习行为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蚂蚁可用触角的触觉功能来实现个体间的相互沟通蜜蜂主要通过嗅觉识别气味来实现个体间的相互沟通
“在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时,同学们对探...”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探究实验:同学们养过蚕吗?蚕宝宝吐出的丝线能织成各式丝绸服装.人类拥有这种珍贵的丝绸至少已有4000年了.请你养几只蚕,探究它的取食行为.提出问题:蚕总是吃桑叶,这是先天性行为吗?(1)作出假设:&&&&.制定计划:(2)实验用的蚕的来源:?①向别人要来已经生长数天的大蚕?;②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待使用刚孵化的小蚕进行实验.请你选择获得蚕的方式,你的选择是&&&&(序号),你的理由是&&&&.(3)该实验的变量是&&&&.(4)设计实验:请你选择出&&&&组作为该实验的材料.A、桑叶和白菜叶&&&&&&&B、菠菜也和油菜叶(5)每一组蚕的数量,你认为应该选择&&&&.A、一只&&&&&&&&B、十只你的理由是:&&&&.(6)实施计划:(略)(7)得出结论:如果你做出来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相吻合,那么你的结论是&&&&.(8)表达与交流:(略)
2对下表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下列关于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下列以十字花科植物为食的昆虫是&&&&
2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时,需要从菜青虫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同学们讨论这样做的原因,其中不正确的是&&&&
3在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研究中,要从卵进行隔离饲养,是为了&&&&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在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时,同学们对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研究小组的同学就探究方案设计依次进行的思维对话,请分析回答:(1)甲同学是在生活经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的____,该实验小组探究的问题应该是____.(2)乙同学与丁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实验结果更为可靠的是____的.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3)如果他们的实验方案中设计了对照实验,你认为应该用____叶做为实验组,用____叶做为对照组,只用一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做实验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吗?为什么?____.(4)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对话,可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性,____的质疑就对完善实验方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5)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中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请如实回答下面问题:(注:只能在A、B两项中选择一项回答,不答或全答均不得分)A:如果你亲历了此项趣味探究,你的收获或体会是:____.B:如果你没能参与此项探究活动,你的遗憾或建议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在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时,同学们对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研究小组的同学就探究方案设计依次进行的思维对话,请分析回答:(1)甲同学是在生活经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的____,该实验小组探究的问题应该是____.(2)乙同学与丁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实验结果更为可靠的是____的.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3)如果他们的实验方案中设计了对照实验,你认为应该用____叶做为实验组,用____叶做为对照组,只用一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做实验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吗?为什么?____.(4)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对话,可提高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性,____的质疑就对完善实验方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5)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中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请如实回答下面问题:(注:只能在A、B两项中选择一项回答,不答或全答均不得分)A:如果你亲历了此项趣味探究,你的收获或体会是:____.B:如果你没能参与此项探究活动,你的遗憾或建议是:____.”相似的习题。(2014o常德)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相对分子质量为122),它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一种强氧化性的物质,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洗涤助剂之一.
【实验探究一】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
为探究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请按要求完成表格内容:
实验分步结论(或解释)
向盛有过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
让过碳酸钠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向序号①的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
有大量气泡产生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
序号②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过碳酸钠溶于水能生成H2O2
(填化学式).
取序号③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过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2CO4;
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4+H2O=Na2CO3+H2O2.
【实验探究二】:过碳酸钠含量测定
老师给同学们一份含碳酸钠杂质的过碳酸钠样品(不含其它杂质),要求设计方案测定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同学们经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装置B盛装氢氧化钠溶液、C盛装澄清石灰水、D盛装浓硫酸,E、F均装入干燥的碱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首先关闭活塞K、K2,打开活塞K1、K3、K4,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排出锥形瓶中的空气,此时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
(2)依次关闭活塞K1、K3、K4,打开活塞K2、K,此时锥形瓶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氧气,E中装入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反应完全后关闭活塞K,再次打开活塞K1通入氮气的作用是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被E装置吸收;
(3)同学们根据E装置在测定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了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装置F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E装置被吸收,如不连接装置F,测定的过碳酸钠含量会偏高(填“偏高”或“偏低”).
【实验探究一】①向盛有过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目的是让过碳酸钠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③根据题给条件可知,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向序号①的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产生了大量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进一步说明了含有过氧化氢溶液;
④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实验小结:由于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说明过碳酸钠中含氧量比碳酸钠高,并且过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所以过碳酸钠应为Na2CO4;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4+H2O=Na2CO3+H2O2;
【实验探究二】(1)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
(2)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当气体通过浓硫酸时被干燥,通入E中装入碱石灰吸收其中的二氧化碳;实验完毕后通入氮气的目的是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被E装置吸收;
(3)F装入干燥的碱石灰,F装置可以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E装置被吸收,这样E装置在测定前后的质量差值偏大,计算出了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偏高.
故答案为:【实验探究一】①让过碳酸钠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③氧气;H2O2
④Na2CO3+CaCl2═CaCO3↓+2NaCl
小结Na2CO4;Na2CO4+H2O=Na2CO3+H2O2;
【实验探究二】(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
(2)二氧化碳和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被E装置吸收;
(3)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E装置被吸收;偏高.
【实验探究一】①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③过氧化氢遇二氧化锰能分解生成氧气,所以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
④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条件书写方程式;
实验小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规律书写化学方程式.
【实验探究二】(1)根据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及碱石灰的成分和作用分析.
(3)E、F均装入干燥的碱石灰,F装置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成分进入E装置被吸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某物理探究小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