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邓稼先一勋的意思20字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9月3日在京隆重举...
两弹一星事业
近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彩虹五号在甘肃实现了首飞,这种无人机比我国过...
   靶目标的表层材料吸收脉冲射线能量,产生高温高压后在材料中形成的冲击波对靶材的破坏...
   装有核战斗部的弹头。弹头一词适用于弹道导弹,它位于导弹的前端部。这种导弹多采用惯...
   关于大规模核战争造成的全球性气候恶果的一种假说。其基本观点是:大规模核爆炸引起的...
两弹一星人物
资料图:东风41导弹机动能力强,导弹射程远,还可使用分弹头【环球军事报道】据华盛顿自由灯塔报网站8月1日报...
资料图:埃诺拉&盖伊号部分机组人员据英国广播公司(BBC)7月29日报道,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的美国埃诺...
六个世界大国昨日与伊朗达成的协议堪称冷战后最重大的外交协议之一,逆转了这个伊斯兰共和国近10年的经济孤立,以换取对伊...
已连续举办六届的俄罗斯国际核工展,在2015年6月第七次掀开了盖头。亦如俄罗斯核能行业的传统底色一样,整个核工展期间,...
研究会园地
研究会会员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
版权所有: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
本网联系:
&& 研究会办公室:ldyx.“两弹一星”百年揭秘_百度百科
“两弹一星”百年揭秘
我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令世界瞩目,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两弹一星”精神,成为激励几代中国人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
天地颂:“两弹一星”百年揭秘(共三册)
从“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到载人航天工程顺利实施,从新中国一穷二白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欣欣向荣,50年风雨,弹指一挥间,多少英雄往事唤起人们无限崇敬之情;50载年轮,痕迹犹清晰,印下社会主义事业不平凡的光辉历程。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正是在包括“两弹一星”精神在内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亿万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奋发图强、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取得一项又一项骄人成绩,攀上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天地颂》的再版,为人们了解“两弹一星”的研制历程和那些感人至深的事迹提供了又一途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东生,原名李问沂,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29年中秋节生于安徽省天长县。1940年在新四军二师淮南联中预备班。1944年在《淮南日报》当印刷工人。194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在华东军政大学学习,后从山东赴延安,先后在新华社、中共中央宣传部任文书、校对、秘书等职。半年多世纪以来,写作和发表大量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电影剧本、长篇小说、话剧剧本等,总计约数百万字,代表作有《看愚公怎样移山》、《无产者》、《昆仑纵队》、《巍巍昆仑》、《九户如一家》、《命运之神》〕《祖国和我在一起》、《中央秘密文库》、《东生通讯选》等。“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和伟大精神
 来源: 
  1.坚守信仰。听从党的召唤、追寻强国梦想,始终是国防科技工作者最真挚的情感、最坚定的信念。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大批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纷纷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科研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就有21位是冲破重重险阻、毅然归国的功臣。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视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时,一再问我们:中心地处荒凉的戈壁滩,在这里安心创业靠的是什么?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靠的是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一颗赤诚之心。
  2.勇于创新。国防尖端技术买不来,别人也不会给,必须依靠我们自己,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当年的创业者凭借有限的苏制导弹样品和图纸资料,像蚂蚁啃骨头那样一点儿一点儿吃透技术、攻克难关,实现了从仿制到独立设计、制造的突破。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航天人始终瞄准世界前沿,主动出击、不断超越,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尖端领域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跨越。
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在现场提问。光明网记者 孙佳涵摄
  3.求真务实。早在“两弹结合”试验时,周恩来总理就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国防科技战线始终把十六字方针作为座右铭,把“成功至上、质量第一”作为职业追求。“两弹一星”是门大科学,必须求真;是项大工程,必须认真;是个大,必须较真儿。1966年,有位操作员在一个接口里面发现一根五毫米的小白毛,他把这个肉眼看不到的小白毛捏出来了,钱学森知道后就把这根小白毛要走带到北京。到了1999年,一位女工程师在一个电动机驱动器里也发现了一根小白毛。以上两个例子说明航天人认真求真的精神没有变,而是贯穿了航天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我们所有的重大决策都经过科学程序、论证研究,所有组织管理都依据科学模式、规范运行,所有岗位操作都遵循科学规程、精心实施。
  4.无私奉献。最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当年搞“两弹一星”,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这既是保密要求,又是创业者的集体自觉。1958年秋,接到原子弹研制任务后,“两弹元勋”邓稼先回家对妻子说“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了,通信也困难”。从此,他在大西北隐姓埋名一干就是28年。现在许多科技人员还是这样,把干过的事藏在心里、烂在肚子里。第二句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创业初期,航天科技战线驻地大多偏远封闭、教育条件差,很多夫妻出自名牌院校,自己的孩子却考不上大学;但广大科技人员宁可亏了身子,苦了妻子,误了孩子,也不能放下肩上这副担子。第三句话:“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当年搞“两弹一星”试验,为了把万一失利的损失降到最低,仅在发射阵地留了7名指挥操作人员。上阵前他们都留下遗书,向党组织递交了“生死状”:死就死在阵地上,埋就埋在导弹旁——这就是后来载入航天史册的阵地“七勇士”。
  回首过去,“两弹一星”的历史灿烂辉煌;展望未来,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召唤将使“两弹一星”的新征途更壮丽、更美好!
  现场互动
  听众提问:听说从事航天工作的待遇并不算高,如何才能激发大学毕业生投身国家航天事业的决心?
  王兆宇: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待遇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年轻人的理想都很远大,但要以事业为主,所谓“ 先吃苦,后得甜;先立业,后成家”,千万不要只盯着钱多钱少,重要的是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自己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能为国家干几件事情,一生无憾。目前,我们基地的大学生很多,我们是以事业留人,而不是靠待遇留人。
  听众提问:在几十年的航天工作经历中,您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王兆宇:我体会最深的是“两弹一星”的结合。这件事情我讲过多次,每次都强忍泪水,每讲一次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没有第一代航天人,就没有我们国家的现在。这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好传统不能丢了,大家都要学习。
  专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
  “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美好故事变成现实,是今天的演讲带给我们的启示。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不过时,不断处于充实、更新、再创造、再创新的过程。
  ‘两弹一星’精神是核心价值观在国防科技领域的集中体现。年轻大学生要用这种精神投入到祖国各项建设当中,让‘两弹一星’精神发扬光大。”
  (光明网记者蒋正翔、宋雅娟整理)[责任编辑:孙宗鹤]
一周图片排行榜
看点·追踪
  日前发布的“职场暑托班”调查报告显示,仅不到三成雇主不反对带孩子到办公室,明令禁止和持不支持态度公司超七成。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弹元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