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堂舍子这出戏是梅派还是京剧张派伴奏视频张慧芳是学梅派还是京剧张派伴奏视频

张慧芳是京剧演员,她工什么派的青衣?_京剧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3,317贴子:
张慧芳是京剧演员,她工什么派的青衣?
啊啊啊 谢谢恩
相关的贴子424811260相关的图贴
是张派吧,不确定
梅吧我记得
张慧芳是的梅派青衣
攻梅兼张,赵孤,,秦香莲,楚宫恨都能演
主攻梅派,同时学习张派。例如:张派的秦香莲,,春秋配都会
和张派都兼之,张派的秦香莲也不错。
和[url]http://张派[/url]
她不拘泥哪个流派 跟一个路子
早年间(在湖北时)宗张派,也演非张派剧目,后来(进京后)主打梅派青衣,填补调入国京的原梅派头牌的空缺。长那么漂亮,应该算梅派。。。
个人很喜欢的大青衣之一
应该是填补王团
正宗的张派青衣啊。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古代传奇女子系列下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京剧袁慧琴又结婚了吗-55BBS 我爱购物网
&&京剧袁慧琴又结婚了吗
京剧袁慧琴又结婚了吗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并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除上述各流派的创始人外,  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雨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当代京剧名家:  生:  于魁智(国家京剧院副院长)  张建国(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奚派名家)  耿其昌(国家京剧院老生名家)  朱强(北京京剧院马派老生)  陈少云(上海京剧院麒派掌门人)  杜镇杰(北京京剧院余派老生)  李宏图(北京京剧院叶派小生)  张克(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杨派老生)  李军(上海京剧院杨派老生)  王佩瑜(上海京剧院余派女老生)  旦:  李维康(国家京剧院京剧名家)  李胜素(梅派青衣名家,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  迟小秋(程派青衣名家,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  赵葆秀(北京京剧院 著名老旦艺术家)  王蓉蓉(张派名家,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  李静文(武旦名家,沈阳京剧院副院长)  史依弘(上海京剧院著名梅派青衣)  袁慧琴(国家京剧院著名老旦演员)  张火丁(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著名程派青衣)  赵秀君(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张派名家)  李海燕(著名程派青衣,国家京剧院二团团长)  净:  孟广禄(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著名铜锤花脸)  杨赤(大连京剧院院长)  丑:  朱世慧(湖北省京剧院院长,丑角名家)  百度百科可查到
8条其他回答
若说青衣,打破流派界限,李胜素是头把交椅,无人能比,美不胜收。
老生行当的于魁智也是头把交椅,无可挑剔的。
老旦行当中,袁慧琴凭借先天的苍音,加之后天的学习,自然是最好的。
孟广禄是净行的第一。
以上四人的确是前无古人,以前的京剧前辈都会自叹不如的。虽然有的人嘴上不愿意承认。
京剧院团有很多了,比如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天津和上海的京剧院都是最好的。
顺便说一句,我是张派迷
老旦行前辈名家多多,谭志道、罗福山、谢宝云、龚云甫、松介眉、文亮臣、卧云居士、李多奎等等等等。真正老旦挑大梁演戏的是从龚云甫龚先生开始的,称之为龚派。但可是现在宗龚派人甚少。李多奎   (1898――1974),师承罗福山,私淑龚云甫,并得龚云甫琴师陆五(彦亭)的辅佐,于30年代享名,成 为唱工老旦代表人物,至40年代自成一家。   李多奎原名万选,字子清,原籍河北省河间县,伯父业场面,人称“胡胡李”。李多奎幼年坐科习老生,变声后曾随龚云甫的琴师陆砚亭学拉胡琴。嗓音转好后,经龚云甫建议改学老旦,李拜在以做工见长的老旦罗福山门下,正式改唱老旦,并经常向龚云甫请益。值得庆幸的是李多奎有一把“师父胡琴”,即龚云甫的琴师陆砚亭。龚云甫去世后,李把陆彦亭请到家中,名为吊嗓,实为向陆请艺。由于李恭敬好学,陆便把“龚”派唱法的精髓倾囊相赠。当时陆对李要求很严,不论是吊嗓子,还是台上演出,都是一丝不苟。李多奎对陆的要求亦十分尊重,并且下苦功夫钻研,所以李能全面、系统地继承、掌握龚云甫“龚派”的唱腔艺术。李多奎曾与余叔岩、王又宸、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金少山、裘盛戎等名家同台合作。在近四十年的演出生涯中,他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对“龚派”作了较大的发展,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创出了大红特红的李多奎“李派”老旦艺术。   李多奎的嗓子不仅“雌音”、“衰音”具备,而且特别洪亮宽厚,爽朗响堂。他的音质饱满明净,高低音均佳。他高腔唱来苍劲挺拔,而低腔则盘旋下行委婉沉着。“李派”最突出的创造就是能根据剧中人物的需要,程度不同地把“衰音”和“雌音”结合,以调剂性的唱法用“润”音冲淡“涩”音,再以“娇、脆、柔”等不同音色来表达人物的内涵。只举《钓金龟》〔原板〕第一句唱腔“叫张义我的儿听娘教训”来说明“李派”如何运用各种音色来表达人物的声容和精神面貌。“叫张义”用雌音,一听就像女性的声音。“我”和“的”字经涩音发展时,用润音调剂,使其发展成苍音,“儿”字发音清脆,然后再回到苍音上,单这个“儿”字就有脆有柔有娇有颤,把“雌音”和“衰音”结合得精到绝妙。按习惯“儿”字应用湖广韵处理,唱成第三声“上”声字。但李多奎直接用北京音唱出“儿”在,这样一改,在感情上更强烈、更亲切,同时也显示了他的“娇、润、柔、脆”互相配合的特色。后面“听娘教训”的“娘”字,又唱得很脆,而“训”字又用柔腔向下低落回旋,特别表现出“衰音”来……建国后,李与裘盛戎合演一出旧戏新排的《赤桑镇》。剧中〔西皮〕、〔二黄〕腔调俱全,而且还有老旦和花脸的接口对唱,唱腔非常精彩。此剧业已列入京剧经典剧目。   李多奎在唱腔的创作上,也采取了“龚派”的创腔原调。他大胆地吸收其他行当的唱腔,加以润色,使之成为符合自己风格、特色,符合剧情需要的“李”派唱腔。   李多奎演唱艺术丰富的表现力和巨大的感染力,使他继龚云甫之后为京剧老旦的杰出代表人物。从三十年代以后,不但他主演的单折戏,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就是在群戏之中扮演一个配角,也被推崇成主要角色。   他擅演的剧目有《断太后》、《打龙袍》、《钓金龟》、《行路哭灵》、《太君辞朝》、《望儿楼》、《滑油山》等等。一生收徒甚多,私淑者更众,较有成就者为李盛泉、李金泉、王晓临、王梦云等。后起的老旦演员大都宗法“李派”。他的真假弟子在老旦行当里比比皆是。 李鸣岩,1935年出生。著名京剧老旦李鸣岩演出(18张)   出生于艺人家庭,自幼随父李连甲学戏、演戏。工老生、老旦,曾受教于徐鸣策、安舒元、谭小培、贯大元、雷喜福、李多奎、李金泉、王玉敏、时青山等老师,是中国戏曲学校首届毕业的高材生。1953年专工老旦后,于1958年拜李多奎先生为师,深得真传。在近60年的舞台实践中,她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常演剧目有《太君辞朝》、《望儿楼》、《遇后龙袍》、《钓金龟》、《赤桑镇》等。近年,李鸣岩先后在中国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北京戏校、北京京剧院、战友京剧团、风雷京剧团、天津戏校、天津京剧团、上海戏校、上海京剧院、南京京剧院、山东京剧院、烟台京剧院、武汉戏校教戏指导,并到台湾讲学,桃李遍及神州大地。 袁慧琴   袁慧琴(1965~ ),女,湖北宜昌人。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京剧院三团主要演员。工京剧老旦。   第九届、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湖北省宜昌市青联副主席、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西城区慈善形象大使。民建会员。
  1978年考入宜昌市京剧团学员班,由靳万春开蒙,学老旦。1980年入湖北省戏曲学校向刘煜老师学习。1983年拜李金泉为师。1987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大专班继续深造。从李金泉、杨韵清、孔雁等老师学习。学习了《李逵探母》、《罢宴》、《徐母骂曹》、《滑油山》等诸多传统剧目,打下了基础。1990年毕业留校在实验剧团任演员。1990年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时,演出了新编古代剧《契丹英后》,受到好评。1993年调入中国京剧院。在现代戏《北国红姑娘》中扮演朝鲜族妇女安顺福。   曾荣获2000年文化部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2001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最佳表演奖,梅花奖等。在日袁慧琴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个人演唱会,这是第一位在国家大剧院开“个唱”的京剧演员。2008年初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戏曲电影《对花枪》,其中一个24分钟的长镜头引起在场专家惊叹,这样的长镜头在中国戏曲电影史上还是首次。她的唱腔吐字清楚、喷口有力、行腔流畅、韵味醇厚,让人听起来仿佛有穿云贯石的力度和气势! 兰文云   兰文云天津青年京剧团老旦演员,梅兰芳金奖获得者。女,1965年生。   艺术经历   1981年毕业子天津市戏曲学校,工老旦。曾先后向王玉敏、孙玉祥等问艺。在学校即迷恋李多奎氏之声腔,并亦步亦趋,悉心揣摩,按图索骥,刻意摸拟。毕业入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从艺后,即惹人注目,展 露光彩。1986年11月,更有幸得拜与李(多奎)氏合作多年之著名琴师周文贵名下为徒,夙愿得偿,如鱼得水,在乃师悉心传授下,精究细研,字斟句酌,子勤奋磨砺中顿悟李氏声腔艺术之真谛。自此豁然开朗,渐入佳境,艺事突飞猛进。几年来,她随团先后出访港、澳、台,均获轰动效应。蓝文云不满足已有成绩,为了开拓戏路,近年又向做表方面进取,在《五鬼抓刘氏》中,她不仅有繁难的唱工,还有“抢背”、“甩发”、“跪磋步”和水袖等技巧的发挥。   代表剧目   常演剧目有《望儿楼》、《行路哭灵》、《钓金龟》、《遇后龙袍》、《赤桑镇》、《朱仙镇》、《游六殿》、《四郎探母》等。   艺术特色   她行腔老到,韵味醇厚,神完气足,一气呵成。润腔不仅细腻古朴,而且饱孕人物感情,可谓寓情于声,声情并茂。她表演的《钓金龟?行路训子?哭灵》、《望儿楼》、《遇皇后?打龙袍》和《游六殿》、《朱仙镇》诸剧,以其高亢嘹亮的歌喉、出类拔萃的“擞”音,先声夺人,取悦观众。 赵葆秀   赵葆秀,女,北京京剧院主演,国家一级演员,工老旦,著名老旦表演艺术家李金泉先生的得意高徒,生于1948年,祖籍北京,满族。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劳动模范。   艺术经历   1959年入北京戏曲学校,师从孙甫亭、孙振泉等,196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戏曲学校分入北京京剧院。1981年拜李金泉、何盛清为师。毕业后在名师指导下技艺日渐完美,在塑造的众多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中充分展示了她精于创造角色的才华和大胆创新勇于突破程式的限定。 她在业余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普及京剧的事业中,是北京市振兴京昆协会理事,“京剧之旅演讲团”成员,多次到大专院校讲课。她从事普及少儿京剧工作已有十余个年头,经她培养过的孩子成绩突出,多数获奖
名家大师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并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除上述各流派的创始人外,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雨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当代京剧名家:生:于魁智(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张建国(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奚派名家)耿其昌(国家京剧院余派老生名家)朱强(北京京剧院马派老生)陈少云(上海京剧院麒派掌门人)杜镇杰(北京京剧院余派老生)李宏图(北京京剧院叶派小生)张克(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杨派老生)李军(上海京剧院杨派老生)王佩瑜(上海京剧院余派女老生)旦:李维康(国家京剧院京剧名家)李胜素(梅派青衣名家,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迟小秋(程派青衣名家,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赵葆秀(北京京剧院 著名老旦艺术家)王蓉蓉(张派名家,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李静文(武旦名家,沈阳京剧院副院长)史依弘(上海京剧院著名梅派青衣)袁慧琴(国家京剧院著名老旦演员)张火丁(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著名程派青衣)赵秀君(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张派名家)李海燕(著名程派青衣,国家京剧院二团团长)净:孟广禄(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著名铜锤花脸)杨赤(大连京剧院院长)丑:朱世慧(湖北省京剧院院长,丑角名家)流派及创始人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各行当被公认的主要流派大致如下: 老生:谭派--谭鑫培;汪派--汪桂芬;孙派--孙菊仙;汪派--汪笑侬;王派--王鸿寿;刘派--刘鸿声;余派--余叔岩;言派--言菊朋;高派--高庆奎;马派--马连良;麒派--周信芳;新谭派-谭富英;杨派--杨宝森;奚派--奚啸伯;唐派--唐韵笙武生:俞派--俞菊笙;李派--李春来;黄派--黄月山;杨派--杨小楼;盖派--盖叫天小生:程派--程继先;德派--德B如;姜派--姜妙香;叶派--叶盛兰旦角:陈派--陈德霖;王派--王瑶卿;梅派--梅兰芳;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云;筱派--筱翠花;黄派--黄桂秋;张派--张君秋老旦:龚派--龚云甫;李派--李多奎;孙派--孙甫亭花脸:何派--何桂山;金派--金秀山;裘派--裘桂仙;金派--金少山;郝派--郝寿臣;侯派--侯喜瑞;裘派--裘盛戎丑角:萧派--萧长华;傅派--傅小山;叶派--叶盛章有部分人主张京剧的流派应从程长庚时代开始,实际上是不可取的,当时京剧属于初创阶段,譬如人之婴幼儿时期,尚无流派可言,尽管他们都是京剧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京剧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应是老生行的谭鑫培派无疑。因此,包括老生行的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王九龄;小生行的徐小香;旦行的余紫云、梅巧玲;丑行的刘赶三、王长林等在内的著名演员,都未列入。编辑本段当红新秀生谭正岩、凌珂、刘宏建、金喜全、蓝天、傅希如、 黄佳、杨少彭、詹磊、马力、郝仕鹏、杨淼、朱福、张建峰、杜础⑼蹊吹取 大破铜网阵 白玉堂旦王艳、常秋月、张馨月、丁晓君、马佳、张佳春、肖迪、 张笠媛、朱虹、窦晓璇、郑潇、郭瑶瑶、冯蕴等。净刘大可、杨东虎、裘继戎、方旭、王嘉庆等。丑谈元、焦敬阁、徐孟珂等
第一届1996年10月开学26人中国京剧院的江其虎、赵永伟、邓敏、耿巧云、袁慧琴、赵永墩北京京剧院的朱强、李宏图、王蓉蓉、陈俊杰上海京剧院的李军、奚中路、史敏、严庆谷天津青年京剧团的张克、赵秀君、刘桂娟、石晓亮中国戏曲学院的杜鹏、董德光、周龙、乔慧斌大连京剧团的杨赤。另外,赣剧的涂玲慧、汉剧的邱玲、广东汉剧的李仙花也在其中。
第二届1998年2月开学中国京剧院的于魁智、张建国、张火丁、李海燕、管波、赵鸿及山西省京剧院的李胜素北京京剧院的年金鹏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孟广禄、王立军、李佩红、蓝文云、张晶上海京剧院的胡璇江苏省京剧院的李洁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的张萍、靳学斌黑龙江省京剧院的于兰烟台市京剧团的王晓燕中国戏曲学院的李丽萍、张丽丽、张桂琴。
第三届2002年九月开学中国京剧院宋小川、黄炳强、张威、吕慧敏、田冰; 北京京剧院杜镇杰、杨少彭、尚伟、李红艳;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翟墨; 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剧团董圆圆; 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王玉兰; 上海京剧院王佩瑜、李国静、徐孟珂; 天津青年京剧团阎巍; 天津京剧院王艳; 沈阳京剧院迟小秋、常东; 吉林省京剧院裴永杰; 哈尔滨京剧院王润菁; 山东省京剧院刘建杰; 江苏京剧院艾金梅、严阵; 湖北京剧院张慧芳; 武汉京剧团刘薇; 贵阳市京剧团侯丹梅; 中国戏曲学院舒桐、秦岩、徐超。 中国评剧院高闯、刘慧欣、王冠丽; 天津评剧院曾昭娟; 北方昆曲剧院杨凤一、史红梅; 上海昆剧团的侯永强; 湖南省昆剧团罗艳; 重庆川剧团沈铁梅; 北京河北梆子剧团王英会; 河南豫剧三团汪荃珍;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李文; 浙江越剧院李丽。 第四届2004年开学京剧:北京京剧院张馨月、康静、高彤、谭正岩、 王怡、包飞、张淑景; 中国京剧院陈淑芳、李红梅、马帅、唐禾香、李磊;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常秋月; 福建省京剧团田磊; 甘肃省京剧团张虹; 河北省京剧院张艳玲; 黑龙江省京剧院黄丽珠; 吉林省京剧院倪茂才; 沈阳京剧院张宏伟、李静文; 南京市京剧团范乐新; 上海京剧院安平、熊明霞、赵群、金喜全; 天津京剧院王平、黄齐峰、吕洋、姜亦珊、韩云江; 云南省京剧院朱福; 浙江京剧团郑佳艳; 中国戏曲学院王晓燕、常叶青、主沉浮; 重庆市京剧团周利。 地方戏:北方昆曲剧院王振义、马宝旺;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王洪玲; 广州红豆粤剧团欧小胡;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许荷英; 河南小皇后豫剧团王红丽; 江西省赣剧院陈俐; 江苏昆剧院柯军、孔爱萍; 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苗洁; 山西忻州北路梆子青年团杨仲义;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秦腔实验团李小锋。 现在招生到第五届了   国家京剧院
马力 王璐 周婧 张佳春 刘大可 刘魁魁 刘佳 郭瑶瑶
北京京剧院 韩胜存 张建峰 杜 詹磊 王雪清 张立媛 吴昊颐 王盼 方旭
凌珂 王大兴 王嘉庆 陈媛 李宏
闫虹羽 李洋 上海京剧院 傅希如 郝
战友京剧团
湖北省京剧院
湖南省京剧团
贵阳京剧院
黑龙江省京剧院
沈阳京剧院
山西省京剧院
河北省京剧院
最好听的京剧唱段和最不好听的(个人观点) 近日很多不了解京剧朋友都问什么京剧好听,什么不好听,我总结了一下我的观点,希望大家补充指正(个人观点) 一:我认为最好听的 1:《逍遥津》李和曾 “父子们” 推荐版本音配像
2:《范进中举》张建锋 “小河流水清悠悠”
3:《未央宫》
唐韵笙 “萧何丞相” 4:《宰相刘罗锅》陈少云 “水火无情” 5:《智取威虎山》关怀
“穿林海” 6:《黑旋风李逵》安平
词忘了 是碰板 7: 《文昭关》
“一轮明月” 8:《曹操与杨修》言兴朋 “休流泪,免悲哀” 9:《乌盆记》
于魁智 “未曾开言泪满腮” 10:《御果园》
尚长荣 “提起了当年投太原” 11:《沙桥践别》 李军(2003年以前) “提龙笔” 12:《状元媒》
赵秀君“自那日”
13:《二进宫》
王蓉蓉 “自那日与徐杨决裂以后” 14:《探阴山》
扶大宋锦华夷” 15:《三娘教子》朱强
“小冬人”
17:《捉放曹》
“听樵楼” 18:《红娘》
管波 “小姐多风采” 19:《祥林嫂》
张火丁 “我家贫”
20:《监酒令》
词忘了 是二黄慢板 21:《滑油山》
“娘不该” 22:《对花枪》
袁慧琴 “我的家祖居” 23:《四郎探母》杨少朋
“老娘亲” 24:《碰碑》
“叹杨家” ------------------------------------------ 我不推荐和我认为不好听的 《将相和》谭孝增 《焚绵山》朱宝光 《捉放曹》李宝春
2003--现在李军的唱段
2005年--现在张建国的唱段
宋昌林的唱段
《斩黄袍》 李文林
《辕门斩子》
《追韩信》
《钓金龟》
《淮河营》
《铡美案》
《曹操与杨修》 何澍
《空城计》
《珠帘寨》
《战太平》
《罗城叫关》
裘继戎 《打龙袍》
杨燕毅 《大保国》
黄炳强 《武则天》
吴汝俊 《对花枪》
京剧《赤桑镇》表演:袁慧琴,孟广褛越剧《何文秀》演员:萧雅黄梅戏《天仙配》演员:张辉,周媛媛豫剧《登殿》演员:李树健京剧《杨门女将》演员:李胜素,丁晓君,张曦月京剧《红色娘子军》演员:于魁智,韩胜存,马力
首先,楼主要清楚啥叫 “小嗓”,啥叫“大嗓”  下面我写的都是自己听京剧这么长时间以来的自己的一点认识,请楼主参考!  小嗓,一般的唱京剧的,无论哪个行当,都会程度不同的用到。小嗓,就是说在唱的时候,用的不是本身自己的音色唱出来的,这叫小嗓  大嗓,就是本身的平常说话那种声音,唱出来的叫 大嗓  知道这个概念了,我们再看京剧的行当  1、老生,一般大多数时候用的都是大嗓。少数例外,比如,“嘎调”这个肯定用小嗓唱的,大嗓唱不出来,嘎调,就是“四郎探母”里“坐宫”,杨四郎那句“站立宫门叫小番”,这句就是嘎调  这句唱的比较好的,目前耿其昌、于魁智。再比如,“断密涧”里,王伯当那句“王伯当错保了无义的王”这句也是嘎调,目前,唱的比较好的,首推李军,再有就是王佩瑜。  2、旦角。京剧戏迷都能听得出来,京剧旦角,声音唯美,特别悦耳,为什么?因为旦角,无论青衣,花旦,百分之九十九(或许说百分之百更合适)都是小嗓在唱。现实中,如果真的有人不用小嗓能唱出京剧旦角的那种味来,那就神了。这个国内目前唱的好的就太多了,梅派的史敏、李胜素,程派的张火丁、李佩红、迟小秋,荀派的常秋月,张派的王蓉蓉都是可以的。  3、再有,小生,小生一般唱腔高亢,比起旦角的阴柔之美,小生唱腔更多的是阳刚之美。毕竟,是生角。而,小生,大多数也是用的小嗓。目前,小生唱的最好的,个人认为,只有叶小兰先生了,他那几个徒弟,都不行。  4、花脸、老旦,一般用大嗓就能唱好。目前花脸唱的最牛的,肯定是唯一的大梅花奖得主尚长荣老爷子,再有,孟广禄,康万生几位先生都是比较出色的。老旦,个人比较喜欢袁慧琴。  好了就这么多吧。  个人愚见,不值大家一哂,见笑了!  ――以上  天下史唱霜冷蒹葭
扫描下载客户端[转]&向60位淡薄名利息影幕后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致敬
1&&何玉蓉:90高龄之上的老寿星,又是硕果仅存的汪派(汪笑侬)传人,唱功非凡,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公演《哭祖庙》,轰动梨园;90年代末,在金秋京剧演唱会上,演出了《马前泼水》的片段,令人叹服。老太太生活低调,现在平静地度着晚年。&
2&&李荣威:李老爷子已经80出头,是侯喜瑞的正式弟子,擅长《清风寨》《霸王别姬》《连环套》《马踏青苗》等剧目。与杨荣环合作的《霸王别姬》被制作成影碟。他身负绝艺,却从不标榜自己,从不卖老,在一次电视节目中接受采访,提起侯喜瑞,激动得热泪纵横,真是尊师重道的好演员。&
3&&艾世菊:艾先生是袁世海的同龄人,做了一辈子绿叶,想不佩服都不行,他在盖叫天的电影《武松》中饰武大郎,在李和曾的电影〈〈逍遥津〉〉里饰华歆,在陈永玲的〈〈小上坟〉〉里饰刘禄景;在王金璐的〈〈战宛城〉〉里饰胡车,在名家合作的〈〈凤还巢〉〉里饰朱焕然,在名家合作的〈〈龙凤呈祥〉〉里饰乔福。培养过朱世慧。戏路之广让人咋舌,可称当今的“文丑状元”“文丑泰斗”。&
4&&赵燕侠:她和李金泉是仅余的两位流派创始人,〈〈碧波仙子〉〉〈〈白蛇传〉〉〈〈红梅阁〉〉〈〈玉堂春〉〉无不个性独具,她的唱腔清新自然,很多观众反映,听她的唱不用看字幕。赵燕侠录制过两部电影:〈〈辛安驿〉〉和〈〈红娘〉〉。90年代以后的她,极其低调,几乎没有在媒体上露面,也令广大戏迷想煞。&
5&&陈正薇:现在江苏的她,是梅兰芳弟子中最能体现含蓄之美的,那种婉转,真有绕梁之美。这么好的演员,却是其名不彰,不由人感叹命运之不公!李洁是她的得意门生,向世人展示着老师的艺术。&
6&&李炳淑:她在上海的旦角里格外出众,人们是通过〈〈海港〉〉认识她的,没想到这只是牛刀小试,后面还有个〈〈白蛇传〉〉,莫大的惊喜!这部〈〈白蛇传〉〉的电影,在80年代有几亿人在看啊!我们心目中,她就是白娘子。前两年她在演唱会上刚刚露过两面,一是独唱〈〈起解〉〉,气力之充沛,调之高,腔之圆,宣告了什么叫受过言慧珠、魏莲芳、张君秋指点的,与李维康并驾齐驱的艺术家!一次是为马少良配唱〈〈坐宫〉〉,体现了绿叶精神。&
7&&李崇善:自从京剧形成,这种嗓子只出了李崇善一个!他是谭富英的弟子,唱腔却不与谭完全一致,有着谭派劲头儿、余派疏朗、高派高亢。如果说,奚啸伯是洞箫,那他就是高调的洞箫。李先生的〈〈赵氏孤儿〉〉〈〈法门寺〉〉〈〈杨家将〉〉都有影碟可供欣赏,只是不知为什么,这么多年,极少出现在舞台上。&
8&&李玉声:真是将门虎子,不愧是李洪春的公子。在生行中若论高古典雅,若论会戏之多,除了王金璐、谭元寿,就得数他了。一出〈〈小商河〉〉,谁演得过他!杨再兴走竖岔,移向台口,遍观梨园界,还有谁能来这一手?当时彩声持续了将近两分钟。李玉声还与武生柏之毅合作录制电影〈〈雁荡山〉〉。李玉声是窝到浙江了!浙江更盛行越剧呀!我感觉李先生是一心问艺的人,他若是那种会拉关系的,调到北京,早成武生权威了!可是他没有,说明他不屑把精力用在艺术以外的事上。(绝无贬低他人之意)&
9&&叶少兰:大家可能纳闷了,怎么有他?叶先生的知名度多高!叶的知名度高,一是小生演员太少,二是叶少兰的艺术太好了!他是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的演员,中国京剧院早就想要他,可他觉得是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给了自己尊严,给了自己艺术生命,始终没有离开,这是多么可贵的良知!梅兰芳金奖大赛前,组委会请他参加,可他为了给青年演员让路,毅然放弃,又有几人能做到!叶给父亲录音配像,尽展叶派风流。〈〈群英会〉〉俊逸凌厉,〈〈罗成叫关〉〉苍凉悲壮,〈〈得意缘〉〉诙谐可爱,〈〈飞虎山〉〉英武挺拔,〈〈打侄上坟〉〉寒酸落魄,〈〈柳荫记〉〉蕴藉多情。集千面于一身!叶少兰接受电视采访时,对晚生后辈的期待、对京剧的拳拳之忱溢于言表!&
10&&张幼麟:还有多少武生像他练功练得那么苦!还有多少武生的速度、爆发力、节奏感能比得上他!张幼麟秉承家训,十分敬业,青年时代演出,一次事故,半张脸的油彩印到了台毯上,可他还能坚持着演到最后。张先生在梅兰芳金奖大赛中屈居提名奖,但他没有丝毫灰心,继续为京剧默默付出着。前两年的武戏擂台赛,他参加演出,却主动提出不评奖,为的是让更多青年武戏演员脱颖而出。风骨令人赞叹!他的影象,只有〈〈金翅大鹏〉〉出版了影碟。在北京的个人展演,一晚连演〈〈战冀州&赚历城〉〉〈〈蜈蚣岭〉〉〈〈铁笼山〉〉几出大戏,功力之深,不作第二人想!
11&新艳秋:当年和程砚秋竞争的她,现在大概是京剧界的头位长寿星--已经奔百岁了!新艳秋私淑程派,爱得深,学得广,会戏之多,堪称程派传人中的佼佼者。她唱腔低回清雅,青年时代就名列四大坤旦之中。晚年演出很少,值得一提的,是她培养了钟荣。在纪念程砚秋的演出中,与李蔷华、李世济、赵荣琛、王吟秋合演《锁麟囊》,成为此剧的经典版本,后来被制作成影碟。她的演出被加工成影碟的还有《贺后骂殿》《六月雪》。如今的新艳秋,几乎是不问世事了。&
12&辛宝达:从河北沧州走出的他,或许天生就有慷慨悲歌的燕赵风骨,所以上天安排他接过了高派须生的接力棒,问艺于李和曾。他嗓音高亢嘹亮,颇得高派三昧,是梨园内外公认的高派最佳再传弟子。今天,我们还能从这些影碟中回想他当年的风采:《逍遥津》《哭秦庭》《胭粉计》《七星灯》《彝陵之战》。《中国京剧彩霞工程》集中了很多他的代表剧目,体现了他几十年的艺术追求。当年毛泽东最喜欢高派戏,所以在毛主席的意志之下,李和曾录了电影《逍遥津》《哭灵牌》《斩马谡》《辕门斩子》,李宗义录了电影〈〈空城计〉〉〈〈斩黄袍〉〉,何其珍贵!可是今天,广大戏迷想要听高派戏,却是无比的艰难!令人不胜唏嘘。辛宝达有多少年未曾露面了?让老戏迷想坏了!或许,观众在舞台上看不到辛宝达的身影,听不到那酣畅淋漓的唱腔,很多人都会感到一丝落寞吧!
13&杜近芳:在梅派传人中,若说创新能力,大概要首推杜近芳了.&&柳荫记&&&&谢瑶环&&&&桃花扇&&,出出受好评,有亮点!其实不必说是头号主角的戏,就是给李少春配演《野猪林》的林娘子,也是如泣如诉,令人酸鼻。可见,杜是一位注重情感体验的好演员。她不仅有头脑,有心胸,还是地道的实力派。李维康出世以前,杜是梨园内外公认的金嗓子。她嗓音甜润明亮,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是唯一可以和赵燕侠竞争的“唱将”。杜近芳除了《野猪林》之外,还有电影《廉锦枫·刺蚌》《断桥》,和舞台实况《生死恨》《凤还巢》《穆桂英挂帅》《谢瑶环》等影象资料。京剧电影《断桥》里的杜近芳尤其值得一提,真是国色天香!&
14&刘雪涛:现在大家都知道叶少兰,可不要忘了刘雪涛。刘老几乎是做了一辈子里子小生,尽给张君秋挎刀了!他台风不俗,嗓音高亮,绝对是能单挑大梁的主儿!但是,绿叶虽美不争春,与他老师姜妙香一样——为他人酿蜜,自己只有辛劳的一生。姜先生能挑梁唱,不过大多数时间还是辅佐着梅大师。同样,刘雪涛也是张君秋艺术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刘老录过两出电影,为张君秋的〈〈望江亭〉〉配演白士中;为赵燕侠的〈〈红娘〉〉配演张君瑞。现在的他,年过八旬,身体康健,话语清朗,亦能登台而歌,可谓艺术青春永驻!&
15&张金梁:说来惭愧,我对张老知道得极少!京剧图书上、京剧影象里,没有多少他的资料!之所以还要提他,是因为一般人不太注意这样的丑角老演员。(从这里开始,我将陆续谈一些平时人们关注得不够的好演员)张金梁是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学生,王金璐的同学,在校时即写得一手好字。以前笔者曾看过一个艺术纪录短片,介绍的就是张金梁,感觉他的丑角艺术不滑不俗。张先生是山东省京剧院的主要丑角演员,也曾为程砚秋等大师配戏。
16&陈志清:余派传人一直是女性最受关注,大家最熟悉的是当年的孟小冬和今天的王佩瑜.那么,今天的男性演员中,谁的技艺最纯呢?我认为,是陈志清.出身于梨园世家的他,充分继承了父亲陈少霖的余派艺术,声腔朴中见雅,艺品很高.陈先生的拿手戏当数&&洪羊洞&&,那一段"自那日朝罢归身染重病"悠扬苍劲,完全体现了"中锋嗓子提溜劲"的余韵,每唱此段,必获满堂彩声.陈志清的嗓音条件比父亲要好,这只要听一听陈少霖的&&四郎探母&&和&&朱痕记&&就知道.陈志清功底深厚,曾与李耿夫妇合作&&四郎探母&&等剧.他还是一位艺德甚高的演员,在北京京剧院,张学津一次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登台,陈先生临时钻锅,代替演出了&&画龙点睛&&.我们现在可以通过&&二堂舍子&&&&沙桥饯别&&VCD光盘欣赏到他的精彩演出.&
17&黄云鹏:这位沈阳京剧院的老演员,得到的回报,和他的付出相比,真是太少太少了.我们先看一看他培养了哪些演员吧:大名鼎鼎的老生于魁智,于魁智在多次大赛中力拔头筹,人们赞叹于既有好嗓子,又有一身好功夫.他这身功夫就是就是黄云鹏教出来的.武生赵永伟,在进入中国京剧院之前,就曾问艺于黄,打下了坚实的武功基础.在2001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中夺得&武生头名状元的常东,也是黄老的学生,常的唐派戏&&驱车战将&&就受过黄先生的点拨.但是黄老自己,一直未受到媒体的足够关注,各种京剧图书上都没有提过他的名字.白燕升在&&戏苑百家&&栏目里采访于魁智,我见到了黄先生的照片,听到了他的声音;真希望于魁智在以后的这种节目里,把黄先生请到现场来,让大家认识一下这位老先生.
18王婉华:京剧表演艺术家,湖北省艺术学校客座教授,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1937年生人,祖籍天津。14岁入中南戏校。师从金碧艳,刘玉琴等,工旦角。后以优异成绩加入武汉京剧团。先后得到了云艳霞,高百岁,陈鹤峰,高维廉,姜鸿奎,王玉蓉,杨菊苹,李慧芳,陈伯华等老师的提携和指导。&
&1962年张君秋来武汉演出,王婉华因为参加配演出色,被张君秋收为弟子,并举行隆重收徒仪式。先后向其亲授了《春秋配》《西厢记》《望江亭》《状元媒》《玉堂春》等张派剧目。王婉华扮像俊美,酷似张君秋;嗓音甜美宽广,台风稳重大方;在50多年的舞台实践中:继承了张派高超的演唱技巧,发展了张派自然大方的表演特点。成功朔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先后上演了《望江亭》《状元媒》《玉堂春》《春秋配》《西厢记》《秦香莲》《红鬃烈马》等剧目。&
&1986年李瑞环同志亲笔提词"掌门弟子,永做榜样"加以褒奖。王婉华技巧全面,不但擅长青衣,花衫戏,花旦,武旦,武生戏演来也颇见功力,同时还是位成绩突出的京剧教育家,先后被湖北省戏校,上海戏剧学院,武汉艺术学校聘为老师,在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教学方法和理念,为戏校培养了大批京剧人才,张派优秀弟子赵群,万晓慧,旦角演员刘薇,熊明霞,张慧芳等均得到王婉华的亲授和指导。
&19:&于万增:叶派小生俊逸风流、英气夺人,于是当今的小生行几乎成了叶派的天下。曾几何时,姜妙香先生的雍容、甜美迷倒了多少人?姜派的唱于今很难听到了。于是,我越发想于万增先生。于先生是花旦艺术家于连泉(筱翠花)的嫡孙,父亲是里子老生于世文。万增先生家学渊源,功底深厚,从师于黄定等先生,全面掌握了姜派剧目。我个人认为,于先生可称当今姜派小生的第一人(再传弟子)。他天赋佳喉,表演英武刚劲,极有台缘,在梅兰芳金奖大赛中以《辕门射戟》一剧博得无数彩声,获得金奖。在中国京剧院担任主演的他,把众多美好的、鲜活的艺术形象留在了观众脑海之中。我们来看看杜近芳在叶盛兰身后的合作者就知道于先生的分量了:一是叶少兰,二是于万增。最近这几年,除了在《名段欣赏》和名家演唱会上偶尔露面之外,我们很少能见到于万增。于先生有《四郎探母》(饰杨宗保)、《红鬃烈马》(饰高思继)、《凤还巢》(饰穆居易)、《生死恨》(为杜近芳配戏,仅仅是一个小过场)、《孝感天》(即《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于此戏有两个版本,分别与李鸣岩、刘桂欣合作)等影碟面市。
&20&李世霖:李老先生是袁世海的同龄人,如今年届90了。从富连成科班走出的他,腹笥广博,能戏甚多,只是限于嗓音,多唱二路老生。李世霖在中国京剧院的地位,大约相当于扶风社的马盛龙。说起他当年坐科学艺,还有这样一件趣事:裘盛戎、袁世海、李世霖三人相约去看麒老牌的戏,而科班有规定,不许私自外出。于是三人夜间一同溜出,看戏回来又与其他学员共同练功,没想到上厕所的功夫露了馅---几个人犯了戏瘾,用嘴打着锣鼓点学起了麒麟童,吸引了很多同学,被教戏老师发现,从裘盛戎那儿打开了缺口---裘先生心眼儿太实,被诈出了实话(只是没说出李世霖来。结果,裘袁二人都挨了一顿打,李算是躲过去了。今天,富连成的先生、红角儿、流派创始人大多作古,真不知李世霖先生想起老友来,有多么想念呢!李先生曾为很多名家配戏,在梅兰芳、张君秋、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裘盛戎、袁世海、萧长华、马富禄、李多奎、姜妙香、李万春合作的《龙凤呈祥》里,他扮演诸葛亮,则其在里子老生中的地位可知。李先生与李和曾、袁世海曾拍摄了京剧电影《斩马谡》,是为一份珍贵的艺术资料。晚年的李世霖,致力于培养青年人才,耿其昌、于魁智均受其教益。
21&张洪祥:谈到张先生,让人不由得感叹命运之不公.他嗓音瓷实宽厚,功架坚而美,实为架子花脸中之良驷.中年时代的张洪祥,曾为谭富英的&&乌盆记&&配演判官,在群龙飞腾的京剧电影&&群英会.借东风&&里饰演庞统.可以说,张先生是一片翠润丰厚的绿叶.可惜,今天,很多京剧观众已经不知道北京京剧院的这位"铁二台"了.
22.王金璐:少年时代在戏校,把刀枪把子藏在被卧里,夜深人静时出去练功,真是令人感动。他和丁永利那种半师徒、半父子的情感也是人间难得。王金璐的成功,充分证明了“天道酬勤”这句话。报界进行选举,他被评为“生部冠军”,又被人们誉为“全能大将”。可谓风光无限。他不仅有丁永利这样的严师,还有李洪春这样的名师。故戏路极宽,能演杨派(杨小楼)、黄派(黄月山)、李派(李洪春)各种剧目。王金璐出科后,一直是众多名角争相邀聘的对象。只是,中年时代在陕西演出《七侠五义》中的一次舞台事故,给他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伤残的王金璐不得不退出舞台,可是他不甘心,他能一点一点把功夫找回来。1979年,他重登舞台,演出《挑华车》,那起霸时开阔舒展的“月亮门”,与黑风利那快似疾风骤雨的对打,挑车之后的“竖岔”,让观众美了、惊了、服了,这就是王金璐缔造的神话。只可惜复出的王金璐嗓音不似当年,而是变得又沙又哑。如果老天能把高盛麟那种嗓子也给他一副,真是全齐了!他陆续演出了《潞安州》、《战宛城》、《长坂坡、汉津口》、《恶虎村》、《林冲夜奔》、《翠屏山》等剧目,充分展示了武生的风骨。尤其需要一提的是《潞安州》里的“审哈”一场,高抬腿过桌的动作极富张力,美不胜收。现在,我们能买到的王老的影碟资料,有《潞安州》《战宛城》《长坂坡》《挑华车》《恶虎村》几种。王老在演戏之外,还曾拍摄过电视剧《武生泰斗》,里面有很多戏中戏,是一套珍贵的资料(强烈建议音像公司出版)。
23&张春华:张春华先生是京剧界的一个奇迹.现在有他这样功力的演员太少了,我相信,很少看丑角戏的观众,只要看了他的戏,都会由衷赞叹:"原来武丑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张先生自幼在稽古社学艺,曾受尚和玉熏炙,故而今天我们会看到张老的功夫不仅轻灵,亦且坚实.拜叶盛章为师后,艺业精进.他的跟头既高又飘,上高轻捷,落地如毛,念白爽利狠辣,既有叶盛章的脆快,又有马富禄的响亮,实属难得.出科后,他与张云溪合组云华社,二人明快火暴的风格轰动一时.建国后,张春华改造了&&三岔口&&一剧,成为后辈争相效学的经典,此剧后来被拍成电影.值得一提的是,张云溪先生告别舞台的演出,就是演的这出戏,可见这出戏在"二张"的艺术生涯中有多重的分量.现在,张云溪已然作古,恐怕是再也找不出这么好的短打武生了吧.张春华前些年仍能以七旬以上高龄登台,念白响如爆豆,把子功令人服膺.难怪连眼光极高的吴小如先生也写了一篇题为"张春华同志令人叹服"的文章.今天,我们可以从&&连环套&&&&三打祝家庄&&&&小放牛&&&&三岔口&&&&九龙杯&&等影碟中领略到他光彩照人的表演.张老的弟子有胡小毛、石小亮、孙绍东、严庆谷、年金鹏等。
24&殷宝忠:今天健在的谭派第二代传人还有谁?据我所知,尚有4人:谭元寿、殷宝忠、王则昭、李崇善。人们最感陌生的,大概要数殷宝忠了。殷先生是谭富英的入室弟子,嗓音刚健明亮,表演朴实无华。在谭派传人寥若晨星的今天,这种风格何其珍贵!只可惜殷宝忠的音像资料太少,由他挑大梁的,只有一出《将相和》的VCD(与方荣翔合作)。
25&王则昭:&王先生是当今为数不多的女须生艺术家,师事谭小培,比谭元寿还高了一辈.一次京剧演唱会,王先生唱了一段,喉音清亮,韵味浓郁。这位天津京剧院的老演员,已经退休多年。恐怕很多观众,是连她的容貌都不熟悉了。王先生的戏,有《珠帘寨》、《朱砂痣》的VCD。
26.云燕铭:一位命运多舛的大艺术家,1958年由中国京剧院下放到哈尔滨京剧团,当时在中京和杜近芳齐名,杜主青衣.云主花旦.本人八十年代多次看云的演出,50多岁的艺术家在台上的唱做念打极具特色,&&打金枝&&公主的横步出场别具一格,&&拾玉镯&&中的二八少女更是可爱,当今舞台无有出其右者.因为远在边疆默默无闻到如今!
27&李莉:众所周知,当今的旦角流派,尚派式微.当年的杨荣环先生独得梅、尚两派之秘奥,艺术风采颇为顾曲者称赏。现在我要说的李莉,也就是杨荣环的高足。李莉是天津京剧院的当家旦角,地道的尚派传人。还记得小时候从电视上看到过她的演出,是清唱,真是铿锵顿挫、刚劲十足。虽是清唱,亦显气度不凡。过了些年,在我上初中时,看到了一次访谈节目,被采访者就是李莉,其时她已得重病,但仍坚持演出,堪称可敬。自那以后,再也得不到她的任何消息。可喜的是,前两天在《名段欣赏》节目中又见到了她的演出,可谓宝刀不老;那嘣嘣脆的尚派唱腔,又回旋在耳际。这种感觉真是如睹故人!像这样的演员,长年染病,名气不是特别大,又有相当强的实力,还是较少的流派传人之一,而且一直为京剧付出着,才是我们京剧圈里的中流砥柱!
28&程和平:现在知道大武生程和平的人可是不多了,当年他在全国京剧大赛的武生组中是获得过第一名的.程先生问艺于厉慧良,追求火暴脆快的风格.曾屡受重伤而矢志不渝.一出&&伐子都&&震惊剧坛,&&十八罗汉收大鹏&&也是他的拿手戏.在九十年代初的梅兰芳京剧大赛上,他就以这两出戏登场,只可惜表演&&收大鹏&&连连失手,令人感到遗憾.这次比赛,他仅得提名奖,但我们不能忘记他.现在京剧圈对武生这个行当重视得不够,人才也偏少,对于程和平这样的好演员,为什么不能多给一些登台的机会呢?还好,最近湖北省京剧院新排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们再次看到了他的演出(饰悟空,张慧芳饰白骨精),真是身手不减当年!&
29&马少良:&对于老戏迷来说,这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了.有很多朋友在网上讨论谁最像李少春,我个人认为就是马少良.马家学渊源,自幼受到父亲马玉良的熏炙,成年后又先后拜李万春、李少春为师,还受到过厉慧良、张世麟、茹元俊的指点,这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事情!他全面学习了《长坂坡、汉津口》《野猪林》《连环套》《群英会》《挑华车》《走麦城》《战宛城》《火并王伦》《响马传》等剧目,几乎是把“二李”的戏都端过来了!他扮相俊雅、嗓音醇厚,唱腔特别挂味儿,文武昆乱不挡,不愧是众多名师共同调教出来的高徒!成年后的他,是天津京剧院的台柱子,在很多戏里都是一人赶多角儿!亦被国家领导人誉为“当代少春”。现在的马少良已经在美国定居。想起当今舞台上多有人演李少春的〈〈野猪林〉〉而少有人演李少春的〈〈响马传〉〉,就感到一丝冷清,因为〈〈响马传〉〉是马少良的撒手锏啊!就凭借此剧,马在梅兰芳金奖大赛上(老生组)获得了第二名啊!(第一名是于魁智)&
30&王平:再介绍一位武生演员,他就是天津京剧院的王平。王平也是当年参与梅兰芳金奖大赛(武生组)的一家诸侯,因为名额关系,屈居提名奖。王平嗓音纯正、武功坚实,曾得到厉慧良的指授(又是厉慧良,厉对于当代武生的成长起的作用真实太大了!)。尤擅〈〈野猪林〉〉〈〈秦琼观阵〉〉一类允文允武的戏,演起〈〈四郎探母〉〉〈〈空城计〉〉一类戏来,俨然又是本工须生!所以,他的文武双全,是广受赞誉的。王平演出〈〈长坂坡〉〉等长靠武生戏,动作圆而帅、脆而稳,能给人莫大的艺术享受!
31&李蔷华:当年五位程派传人合作演出&&锁麟囊&&,轰动剧坛,他们是:李蔷华、李世济、赵荣琛、王吟秋、新艳秋。李蔷华演出“选妆”。由于这段戏不讨俏,所以平平稳稳地下来了,似乎是不怎么引人注目。其实,这正是大家风范,她不会为了廉价的掌声去“洒狗血”。当我们听了她的很多唱腔之后,就会发现她在程派私淑弟子中独标高格,演唱时如清泉呜咽,时如乳莺出谷,做派也是凝重大方,深得程派艺术之窍要。关于她的音像制品有《二堂舍子》(电影)、《春闺梦》《江油关》《武家坡》等,尤其是与张文涓合作的《武家坡》,唱得是真好,会让顾曲家情不自禁地喊出“好”来。另外,李女士还是俞振飞的后老伴,照顾了晚年的俞老。今天的李蔷华,在上海安度着晚年,偶尔还会在京剧名家演唱会上一展歌喉。
32&孙明珠:当今的京剧媒体,应该多宣传孙明珠这样的艺术家.她功力深厚,唱得刚刚的,极有尚派的韵味,武功坚实,做表细腻,堪称当今最佳尚派继承人.当然,也有其他艺术家学过尚派,如吴素秋,但是她艺兼众家,不是纯粹的尚派了.笔者曾经在京剧晚会上见过孙女士的&&虎乳飞仙传&&,在&&名段欣赏&&栏目中见过她的&&双阳公主&&,确是功力非凡.此外,她还给尚小云的&&梁红玉&&&&打青龙&&&&胭脂玉虎坠&&等戏录音配像,显示了尚派传人的独有魅力.孙女士的扮相,我个人认为是京剧旦角中十分俊美的,可称翘楚.
33&罗蕙兰:生于1933年,已经发福,但功力犹在,做表沉稳大气,唱得宽厚明亮有余味,实在太不简单了!真不愧是梅兰芳的入室弟子.曾经在扶风社为马连良配演&&苏武牧羊&&&&审头刺汤&&&&三娘教子&&等剧,六十年代主要是在河北省京剧院教戏,很少于公众场合露面.&
34&关正明:&关正明先生生于1926年,今年正是86岁.他少年时就是戏校里的高才生,与顾正秋、孙正阳同样受人瞩目。他曾拍过《古中国之歌》(即《红鬃烈马》,与顾正秋合作)《二堂舍子》两部电影,唱腔清刚委婉,多有创造。我曾在他晚年听过他一段《战太平》,的是不凡。我们从他的公子关怀(关栋天)的唱腔中,可以约略感受到关老早年的唱法。
35&张春孝:1935年出生的张春孝,是小生中的翘楚.功底扎实,形象、气质甚佳,是叶盛兰的弟子。通过他现存的录象来看,绝对是可以单独唱一出的角儿。实际上,他在很多时候都把光彩让给了夫人刘秀荣,自己甘当绿叶。《虹霓关》里,他是王伯当;〈〈拾玉镯〉〉里,他是傅朋;〈〈十三妹〉〉里,他是安骥;〈〈破洪州〉〉里,他是杨宗保。均能称职当行,允称配戏高手。
36&张韵斌:张韵斌是裘盛戎的弟子,却不走铜锤的路线,是一位武花脸。他功架威猛,开打节奏感强。他名字中这个“韵“字,就说明了他是富连成的末科学员,可知幼功之深。高盛麟、袁世海主演的京剧电影〈〈古城会〉〉,张韵斌在其中演蔡阳;音配像〈〈白良关〉〉,张韵斌为郝庆海的尉迟宝林配像。
37&李长春:他生于1939年,是当今裘派的主要传人.李先生曾受教于孙盛文先生,亦曾向侯喜瑞问艺,故而功架坚实,边式漂亮.是当今铜锤花脸中功架最好的,堪与相比者唯有邓沐玮.我们只要拿方荣翔与李长春分别演出的&&将相和&&&&铫期&&对照一下,就会发现,方的身段确不如李(当然,方比李唱得好).李长春拜师裘盛戎后,在艺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声腔艺术达到了雄浑豪放、感染力特强的境地,他的《铡美案》、与李鸣岩合作的《遇皇后》、与李小春合作的《连环套》、与孙岳合作的《将相和》、与刘金泉、朱宝光合作的《铫期》,俱属精品;杨燕毅、孟广禄、黄彦忠、杨赤、安平等,都向他求教过裘派艺术。无论从艺术成就上,还是从薪火相传的功绩上来说,直追方荣翔,可排第二名。&
38&高玉倩:1927年生,京剧女演员,工旦。原名高晨。生于北京。8岁入北平戏曲专科学校,先后师事王瑶卿、于连泉、韩世昌、雪艳琴、欧阳予倩、程玉菁等。1947年加入焦菊隐主办的北平艺术馆演出新京剧《桃花扇》《新蝴蝶梦》《九件衣》等。1950年调中国京剧院,演出剧目有《凤凰二乔》《彩楼记》《人面桃花》《吕布与貂禅》等。1964年开始改工老旦,嗓音高亮,富有激情,在现代京剧《红灯记》扮演李奶奶,非常出色。
39&张四全:&美猴王京剧团,是北京京剧团的一部分,团长张四全!这个京剧团,现在听不到了。他的猴戏,可是真让人过瘾!《十八罗汉斗悟空》里,他扮演孙悟空,展示了多种繁难技巧,敏捷伶俐,脆、帅、漂!《金钱豹》里,他扮演豹精,威而猛,耍叉技艺格外纯熟!大家会感受到张四全那种火暴明快的武戏风格。如今的张四全,多搞编导工作,2007年的新年京剧晚会上,一群武戏演员合作的《欢天喜地水帘洞》,就是张四全编导的。&
40&陆宝林:河南京剧团,他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参加了梅兰芳金奖大赛,得了提名奖。
41&王海波:大家都知道,京剧的女花脸,已故的有"中国第一女花脸"齐啸云,票友有裘盛戎的女公子裘芸,青年演员有崔玥,李小培,左红莲,刘佳欣。中年演员有谁呢?答曰:台湾的王海波。王海波13岁开始学戏,后来任台湾新生代剧坊京剧团的团长。因为她既是方荣翔唯一的女弟子,又是方先生的关门弟子。王海波嗓音宽厚,韵味浓郁,在女花脸中实属难得。相比于老同学魏海敏,王海波来大陆的次数少了一些。真心希望海波女士以后多来大陆演出,多与内地进行交流。
42&张春秋:张春秋生于1926年,如今81岁.对于一般的京剧观众来说,更熟悉的恐怕是"张君秋",对"张春秋"这个名字稍微陌生一些.她是上海人,学戏之后进了山剧团.张的演唱,仿佛是一颗颗珍珠滴溜溜地转动,每一面都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表演朴实大气,绝无俗媚之风.在拜梅兰芳为师之后,艺业精进,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范.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会演,她主演了&&红嫂&&(后更名为&&红云岗&&),轰动全国,在七十年代,此剧被拍为戏曲艺术片,内有&&刺汤&&&&贵妃醉酒&&&&生死恨&&等几段,听起来真是如饮醇酒.这让我想到,有很多演员艺术水准高,名气相应却是小得多,令人感慨命运之不公,张春秋就是一位.好在前几年,京剧名家演唱会上,张春秋露过几次面,老太太满头银发,宝刀不老,连做带唱,&&穆桂英挂帅&&等段子把晚会气氛推向了高潮.今天的朋友们如要领略她昔日的风采,也可去留心她当年录制的京剧艺术片&&凤还巢&&.
43&马名骏: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的某年春晚上,有一个节目,是"京剧八大铜锤"共唱包公剧目,当时的气氛非常热烈.这"京剧八大铜锤"是:尚长荣、李欣、马名骏、杨燕毅、宋昌林、康万生、邓沐玮、孟广禄。里面有很多戏迷朋友耳熟能详的名字,只是,这马名骏是谁呢?他生于1939年,是一位受到过侯喜瑞、孙盛文栽培的花脸演员。只不过,1958年毕业时,他被分配到了乌鲁木齐,一待就是20多年,直至1984年才来到中国京剧院,多与李世济、冯志孝等名家合作。他嗓音宏阔明亮,审美上更追求黄钟大吕之声,也曾在《跟我学》栏目中教戏,马先生有个习惯,喜欢边用鼓键子打拍子边教唱。转眼间这么多年过去,他许久不露面,不知马名骏近况如何。在“千生万旦一净难”的今天,马名骏绝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位花脸演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剧张派名段欣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