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利小孩脱肛是什么原因意思

2015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拟题3-执业药师复习辅导-文都网校
/////卫生职称
热销考研课程
热销医学课程
您暂时还没有可结算的选购课程。
您购物车里有(&&)件未结算课程。
公务员卫生职称
2015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拟题3
& & 2014考试结束,考生们即将要面临考试,各位考生朋友都在积极的备考复习吧,在这里小编会为大家准备一些练习题,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模拟题3  1.血随气逆的病机是因为【C】  A.气能生血 B.气能摄血 C.气能行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化气  2.血不足病变多见于【D】  A.肝肾 B.心脾 C.心肾 D.心肝 E.心肺  3.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C】  A.肝 B.肺 C.脾 D.心 E.肾  4.气逆病变多见于【D】  A.肺肝肾 B.肺脾肾 C.脾胃肾 D.肺肝胃 E.肝脾肾  5.重病后期,邪已驱除,但正气耗伤,有待恢复的转归称为【E】  A.正虚邪恋 B.邪胜正复 C.正胜邪退  D.邪正相持 E.邪去正虚  6.“阳胜则阴病”的病机是指【B】  A.阳热偏盛,阴寒内生 B.阳热亢盛,损伤阴液  C.阳热亢盛,热极生寒 D.阴液亏虚,阳气上逆  E.阳热亢盛,外感寒邪  7.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D】  A.阳损及阴 B.寒极生热 C.重阴必阳  D.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  8.与阴阳互损病机关系最密切的脏是【E】  A.脾 B.肺 C.心 D.肝 E.肾  9.下列动风病变中,属虚实错杂性质的是【E】  A.血虚生风 B.阴虚风动 C.热极生风  D.血燥生风 E.肝阳化风  10.患者先有阴虚内热病症,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A】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阳亡失  D.阳盛格阴 E.阴盛格阳  11.下列不属于气机失调的是【D】  A.气脱 B.气陷 C.气滞 D.气虚 E.气闭  12.从虚实角度看,“阴胜则阳病”属于【E】  A.真虚假实 B.真实假虚 C.由实转虚  D.由虚转实 E.虚实错杂,  13.以下不属于阳偏胜的病理变化的是【B】  A.寒极生热 B.阴虚则阳亢 C.阳胜则热  D.阳胜则阴病 E.阳盛格阴  14.中医认识发病原理的主要角度是【E】  A.脏腑失调 B.阴阳失调 C.饮食失调  D.气血失常 E.正邪相搏  15.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B】  A.邪胜正负 B.正气不足 C.邪气强盛  D.正虚邪去 E.正胜邪衰  16.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C】  A.情绪 B.正气 C.邪气  D.饮食习惯 E.生活环境  17.下列病理表现中不属于气陷的是【C】  A.腰腹重坠 B.子宫脱垂 C.里急后重  D.肾下垂 E.久利脱肛  18.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发病取决于【E】  A.正气的盛衰 B.邪气的性质 C.感邪的轻重  D.禀赋的强弱 E.邪正斗争的胜负  19.正气强弱主要取决于【E】  A.气候因素 B.地域因素 C.饮食习惯  D.生活与工作环境 E.体质与精神状态  20.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导致【C】  A.阴阳偏衰 B.阴阳亡失 C.阴阳两虚  D.阴损及阳 E.阳损及阴 & & & & & & & & & 热点聚焦& & & & & & & & 药师关注&&&&&& & & & & & & & & 精品试听& & & & & & & & 复习备考&&&
责任编辑:(
更多2015执业药师相关文章阅读
文都网校药师微博
文都网校咨询
400-010-8090当前位置: >
处方:赤石脂、禹余粮各12 克,菟丝子、炒白术各10克,补骨脂8克,炙甘草、升麻、炮干姜各 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健脾补肾,涩肠固脱。
主治:脱肛,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型,症见脱肛久利,下脓血便,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 阮东翎
中医名方秘方治疗食管癌
&&&&&&& 目前治疗食管癌的药方很多,好药方也不在少数。但是,以本人在临床运用的效果,具有代表性的有四个方剂: &&&1、理气化结汤&&&&&& 来源:刘嘉湘,《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八月扎12克,枸橘、急性子各30克,干蟾皮12克,白花蛇舌草、丹参各30克,生马钱子4.5克,公丁香、广木香、生南星、蜣螂虫各9克,夏枯草15克,紫草根、苦参、瓦楞子各30克,天龙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理气化瘀,消肿散结。&&&&&& 方解:中医认为,痰毒瘀血内结,食管狭窄,气机失畅,乃成噎嗝之证。方中以八月扎、枸橘、木香,丁香理气降逆;天龙、南星、半夏等化痰软坚;蟾皮、马钱子、白花蛇舌草、丹参、急性子等祛瘀通络、解毒消肿,并结合辨证酌加益气养阴、活血理气之品,标本兼顾,故对食管癌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主治:食管癌。&&&&&& 加减:呕吐黏液加旋覆花、代赭石、生半夏、茯苓、青礞石;胸痛加延胡索、乳香、没药、薤白、瓜蒌;大便秘结加瓜蒌仁、生大黄、元明粉;大便隐血加白芨、生地榆、血见愁;化痰软坚加海藻、海带、山慈菇;活血祛瘀加桃仁、红花、地鳖虫、水蛭;清热解毒加山豆根、石见穿、黄连;扶正补虚加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当归;养阴生津加生地、沙参、麦冬。&&&&&&&& 2、软坚降气汤&&&&&&&&来源:雷永仲,《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夏枯草15克,煅牡蛎30克,海带15克,海藻12克,急性子30克,蜣螂虫9克,川楝子、姜半夏、姜竹茹各12克,旋覆花9克,代赭石30克,广木香9克,公丁香6克,川厚朴9克,南沙参、北沙参各30克,当归9克,石斛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化痰软坚,理气降逆。&&&&&& &方解:方中夏枯草、海藻、海带、煅牡蛎化痰软坚;姜竹茹、姜半夏化痰和胃降逆;急性子、蜣螂虫化瘀消肿,与化痰软坚相配则消肿散结之功益佳;旋覆花、代赭石、广木香、川厚朴、公丁香理气降逆;当归、石斛、沙参滋阴养血。本方攻补兼施,攻大于补,适用于痰瘀交阻、胃气失降,偏于实证的食管癌。&&&&&&&主治:食管癌。&&&&&&&加减:胃气上逆:加绛香12克,蔻仁6克,炙九香虫9克,刀豆子15克,青皮9克,藿香12克;吐黏痰,加生南星24克,山豆根12克,青礞石、板蓝根各30克;胸部疼痛,加延胡索15克,乳香、没药各9克,郁金12克,丹参30克,桃仁9克;呕血便血加白芨12克,蒲黄9克,仙鹤草30克,藕节15克;体虚乏力,加太子参、黄芪各15克,白术、熟地各9克;软坚消癥,加石见穿30克,黄药子12克,七叶一枝花30克。&&&&&&&&3、食管癌验方&&&&&& 来源:陈延昌,《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水蛭、绛香各10克,急性子15克,黄药子12克,天龙2条、生黄芪、女贞子、生苡仁、云苓各20克,赤、白芍各10克,石见穿30克,白蚤休15克,白英40克,昆布20克,莪术15克,水红花子10克,神曲15克,枳壳10克,海藻2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共研细末,每次服10~15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功用:活血化瘀,理气化痰,软坚散结,解毒抗癌。&&&&&& 主治:食管癌。&&&&&&&附记:又侯士林用加味开噎散治疗食管癌,大便不通,食水难进,屡获奇效。药用:雄黄1克,朱砂6克,山豆根、五灵脂各12克,硼砂6克,芒硝30~60克,射干12克,青黛9克。上药共研细末,以狗胆汁调水(改为蜂蜜,见效相同),分3次送服,一般服1剂见效,连进3剂,饮食如常。本方乃为师传验方与《医宗说药》中的开噎散合并加减而成。用本方开噎百验无失。用于贲门癌梗阻病例也能收良效(《千家妙方·下》)。&&&&&&&&4、八角金盘汤&&&&&& 来源:马吉福,《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八角金盘10克,八月扎30克,急性子、半枝莲各15克,丹参12克,青木香10克,生山楂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方解:方中八角金盘(即八角莲),其功效为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瘀消肿,为本方君药。现代药理研究:八角莲含有鬼臼素及脱氧鬼臼素,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半枝莲、石见穿清热解毒;八月扎疏肝理气;急性子、丹参活血化瘀;青木香理气止痛;生山楂消食化瘀。本方适宜于邪毒热盛,气滞血瘀的食管癌。&&&&& &主治:食管癌,贲门癌。
没有偏方,秘方类;更不要相信,八代御医之后等等;&癥瘕积聚,寒湿虚夹实癥;&原因;------&身体不适属于;& &&三因证;外因,内因,不内外因; &地域;------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宜】------因地,因时,因人,养生之道;&&&饮食合理;五谷养生,五菜为充,五畜补益,五果助之。------【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移精变气,秋冬养阴,春夏养阳;&---必须努力做到,否则一切养生,治疗不能---】】】 &【忌】&&&&&&&&&&&&&&&&&&&&&&&&&&&& &【服用中药时,身体不适时,禁忌;酒,腥,膻,辛辣,生冷,生发类食品;】&&&&&&&治疗原则;-----------&【正安邪祛】&因地,因时,因人四诊合参处方之;------&【反治】;四性,五味【酌】功效。&&&&&&&&&&&&&&&&&----------------------------&一般治愈时间;-----------&【9月为基本疗程】二三五年许疗程。
食管癌属恶性肿瘤之一,其病症表现与中医的“噎膈”相类似。历史视为难治病,至今仍属“绝症”。目前众医都在研探索新的治疗方法,都在对此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传统医学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和运用。一、病因病理食管癌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环境因素,如大气污染和食用致癌物质,如亚硝胺类化合同时,遗传基因也是食道癌的基本病因,此其一二是情志失调,纳运失常,生痰聚毒,气血瘀痹,毒热盘结,腐蚀黏膜所致。三是饮食所伤,如霉菌毒物或素饮热酒烫食,灼伤食道黏膜,痰浊热毒,聚结食道所致。四是感染幽门螺杆菌(HP)毒株和病原微生物,腐蚀黏膜,毒垢蓄积增生,转生癌变。五是素体阴伤,忧郁耗津,精气内夺,血枯液燥,毒热燔灼,食道失濡所致。二、临床表现(1)症状& 早期症状隐晦,一旦发现吞咽有噎塞感,即已进人中晚期。如果食能下,无反流,胸无痛感,只是常觉食道有滞留物感,仍属早期。中晚期出现吞咽困难,有食物反流现象,吐出黏液带血,甚者吐血,胸骨后灼痛,夜难人寐,声音嘶哑,呃逆干咳,或合并有气管、食管瘘等症状。(2)体征& 早期无体征,晚期出现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等恶病质。当肿瘤转移肺、肝时,在锁骨、腋下可触及肿大坚硬的淋巴结。(3)实验室及X线检查&&& 可行食管黏膜脱落细胞检查,阳性者有重要意义。X线吞钡检查:食道蠕动迟缓,管壁舒张度降低,食管充盈及缺损、梗阻明显。(4)食道镜和CT检查& 食道镜可窥视癌体大小及层次深浅,并可辨别隆起型还是凹陷型,顺取活检做病理诊断。CT断层图像可直接了解食管癌的外侵程度及是否有其他脏器转移。主病辨治证候:吞咽困难,饮食过急,则梗噎堵塞,有时饮水冲服可缓解;甚者,食物夹痰涎吐出,胸骨食道有撕裂样疼感,纳呆。长此以往,则营养不良,肌肉消瘦,面憔少华,气短疲惫,四肢乏力,精神衰减。或偶尔呕吐物中夹有血丝或纯血,大便于结如球状,难解。舌淡暗,苔白少润。脉右寸关洪滑且大,余部沉弱。如已进入中晚期,可有小部位的肝转移,苏蹑骨、腋下可触及坚硬的淋巴结。食管脱落细胞检查阳性;X线吞钡示:食管蠕动迟缓,食管充盈有缺损狭窄、梗阻现象。T断层图像可见食管壁外侵。辨证:癌毒蚕蚀,血瘀癖聚。治法:攻毒拔毒,通便排毒,活血化瘀。方药:天生抗癌汤(自拟方)。组成:壁虎12克,生南星3克,硇砂5克,蜈蚣2条,喜树果15克,莪术15克,全蝎10克,人参12克(另煎兑入),大黄9克,枳实15克,威灵仙20克。每日1剂,水煎早晚服。临证加减:气血不足、面苍少泽,加黄芪、当归、紫河车等;吐血加花蕊石、重楼、白及等;痰涎过多加半夏、陈皮、.瓜蒌、浙贝母等;呃逆嗳气加香橼、甘松、)9豆子、枇杷叶等;食欲不振加佩兰叶、砂仁壳、厚朴花、神曲等;大便干结加麦冬、火麻仁、芒硝等。辅症辨治1.胸膈癖瘀E候:食道噎塞,咽食困难,嗳气呃逆,胸闷掣痛,夜卧甚,面黄乏力,精神欠佳,营养不良,肌肉瘦削,舌暗苔白沉涩。:化瘀除痞,宽膈拔毒。药:天生抗癌汤合膈下逐瘀汤加减。成:壁虎12克,生南星4克,白硇砂5克,莪术15,桃仁12克,当归15克,五灵脂12克,红花10克,枳壳,赤芍12克,乌药10克。每日l剂,水煎服。2.毒灼膜络证候:食道糜烂溃疡,吐血灼痛,咽食困难,大便干结,舌深红无苔,脉洪滑且大。治法:杀癌解毒,消肿止血。方药:天生抗癌汤合犀黄丸加减。组成:壁虎10克,蟾蜍15克,重楼10克,大黄粉6克(冲服),侧柏叶15克,栀子10克,玄参15克,麦冬20克,汉三七6克(冲服)。每日l剂,水煎服。犀黄丸一日2粒,早晚随汤剂服。3.癌毒血瘀证候:食道狭窄,僵硬斑痕。吞咽困食,胸膈刺疼,向后背放射,夜卧甚。大便干结如球状,数日不解,面黄消瘦,精神疲惫。舌质深暗,脉弦滑。治法:活血化瘀,祛斑消坚。方药:天生抗癌汤合大黄廢虫丸;丸加减。组成:莪术1 5克,鳖甲18克,丹参15克,三棱IO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20克,喜树果15克,壁虎10克,干蟾10克,延胡索12克,血竭3克(冲服),6克(冲服)。每日1剂,水煎服。每晚随汤剂送服大黄廢虫丸l粒。4.癌毒戕正证候:面白苍悴,形肉大脱,气短神倦,心悸头晕,进食日不过二两,而且时有堵塞反流,下支架勉强进食,但体质日趋衰败。舌淡少苔,脉细弱无力。治法:益气扶正,抗癌解毒。万药:天生抗癌汤合十全大全大补汤加减。组成:黄芪3 0克,人参1 2克(另煎兑人),茯苓2 0克,白术1 0克,当归1 2克,喜树果1 5克,& 白花蛇舌草3 0克,蜈蚣2条,紫河车1 5克,龟板胶1 5克(烊化),陈皮1 5克。每日1剂,水煎服。必要时,可静输白蛋白,增强免疫。以上内容全部有凌红兵教授无赏提供,如还需咨询请联系为你解答。
珍香胶囊治疗食道癌效果显著
谁有啊?你有你说啊?
声明:小鱼健康网所有内容均由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登载此文只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任何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中医中药、养生及医学具体治疗及选购等,请您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相关频道:中医执业医师《基础理论》常考考点汇总 - 百度文库
中医执业医师《基础理论》常考考点汇总
2012年中医执业医师《基础理论》常考考点汇总
2012年中医执业医师《基础理论》考点:消痞化块法
消痞化块法,主治痞块癥瘕等证。这类病证,多由内脏功能失调,寒热食积与气血痰湿相搏结,瘀积而成。因系渐积而成,故采用渐消缓散之法,使之内消于无形。本法中的方剂,多由辛开苦泄、理气活血、化痰化湿、消痞软坚等药物组成。如枳实、半夏、黄连、干姜、青皮、桃仁、红花、归尾、三棱、莪术、鳖 甲等,代表方剂如枳实消痞丸、鳖甲煎丸。若体质较强,病程较短者,亦可配合下法攻逐治疗。
1.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
[组成] 干生姜3克 炙甘草、麦芽曲、茯苓、白术各6克 半夏曲、党参、厚朴、枳实、黄连各15克[用法]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9-12克,开水送下;亦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 消痞满,健脾胃。
[主治] 心下痞满,食欲不振,神气懒倦,或胸腹痞张,食不消化,大便不畅者。
本方是从枳术丸、理中丸、半夏泻心汤衍化而来。为消补和中,除满 消痞之剂,并且以枳实为主配伍,故以枳实消痞名方。主治心下痞满证。但痞证之形成,大都因于误下伤中,或脾胃素虚,致使中焦不运,升降失常,寒热不调,浊气壅塞心下,故症见心下痞满不食。此时不消痞而胀满不去,不补中而脾胃不健,故宜消痞除满,和中健脾,补消兼顾为法。方以枳实、半夏曲辛开苦降为主,降逆和胃,行气消痞;配伍参、术、姜、苓、炙甘草为辅,理中散寒补其虚;然而积伤肠胃,又可蕴郁化为湿热,致使寒热阴阳失调。故方用厚朴、麦芽、黄连为佐使,既可协助理气化湿除潲;又能协助和中消化进食;更可协助调和寒 热阴阳,诸药配伍,共奏消痞除满、调和寒热、升清降浊、补中扶正之功。本方虽有消补兼施两大作用,但毕竟是以消为主。补法寓于消法之内,故列入消痞化块法范围。
[临床运用]
(1)枳实消痞丸是治心下痞硬的方剂之一,但形成痞证的原因不一,本方是治中虚停滞,寒热失调所致之痞证。临床使用本方时,还应灵活加减,如心下痞满而伴有恶心呕吐者,可用本方加砂仁、竹茹、灶心土等。
(2)心下痞满若因于嗜酒所致者,可用本方加葛花、葛根、枳椇子等,化湿解酒。
(3)痞证若兼有虫积腹痛者,可用本方加使君子、槟榔、榧子等以助驱虫。
[方歌] 枳实消痞理中全,麦夏曲苓厚朴连,消积除满兼清热,消法寓补服此丸。
2.鳖甲煎丸(《金菠要略》)
[组成] 鳖甲12分 射干3分 黄芩3分 柴胡6分 鼠妇(地虱)3分 干姜3分 大黄3分 白芍5分 桂枝3分 葶苈1分 厚朴3分 石苇3分 丹皮5分 瞿麦2分 紫葳(凌霄花)3分 半夏1分 人参1分 蟄虫5分 阿胶3分 蜂房4分 蜣螂6分 桃仁2分 赤硝12分[用法]近代用法:作成丸剂每次吞服6-9克,每日2~3次。
[功用] 消癥化块。
[主治] 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有块,成为疟母。
[方义] 疟疾久不愈,导致身体虚弱,致肝脾功能减退,肝病累及胆,脾病累 及胃,造成肝、胆、脾、胃功能失调。中焦脾胃不能化生气血,反而积生痰温;中土虚不能生培肝木,肝郁不达,气血不畅,气血凝瘀,痰湿郁结,互相影响而发为痞块癥瘕。治宜消癥化积、调和肝脾、活血化瘀、渗利痰湿为法。故方用鳖甲归经入肝,软坚化块为主;人参、干姜入脾胃,补中扶正;柴胡、黄芩、桂枝、白芍、阿胶、丹皮、桃仁、射干、紫葳、蜣螂、鼠妇、蜂窝、蛰虫入肝胆,疏肝养血,双清木火,活血化瘀;大黄、厚朴理气攻瘀;葶苈、石苇、瞿麦、半夏 利湿祛痰;配伍赤硝助本方消癥化积。诸药合用,共奏软坚化块、疏达肝胆、补气养血、活血化瘀、利湿祛痰之功。凡属由肝胆影响脾胃,气血不和,痰湿内阻 ,正虚邪实致癥块者,皆可选用本方治疗。
[临床运用] 本方不仅可用于治疗疟母一病,对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脾肿大亦可酌情选用;对于腹部肿瘤也有疗效。
[方歌] 鳖甲煎丸疟母方,蛰虫鼠妇及蜣螂,蜂房石苇硝黄射,桂朴凌霄丹芍姜,瞿麦柴芩阿半夏,桃仁葶苈人参尝。
2012年中医执业医师《基础理论》考点:补气法
补气法,是治疗气虚证的方法。因脾为中气,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肺主气,司呼吸。故气虚之证,主乎脾肺。脾肺气虚可见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言低微,动则气促汗出等证。补气之法亦着重脾肺。本法以甘温益气药物如人参、黄芪、白术、炙草等为主,组成补气剂。在药物的配伍上,因脾喜燥而恶湿,故补气药常佐以渗湿之品,如茯苓、苡仁等,代表方剂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对于气虚严重,中气下陷,出现久利脱肛或内脏脱垂者,又应当配伍升阳举陷药,如升麻、柴胡等,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
1.四君子汤(《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
[功用]甘温补气,健脾益胃。
[主治]脾胃气虚,运化力弱,食少便搪,面色萎黄,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细软等。
[方义]本方是对脾弱气虚而设。有甘温补气,健脾益胃之功。为补气健脾之基础方剂。脾胃为化生气血之源,故为后天之本。脾胃有升清降浊功能,胃气和降则脘腹冲和而善纳谷,脾气升动则精气游溢而主腐熟,胃纳脾化,吸取精华,化生气血,滋养周身,因而不病。然而脾胃应五行而属土,土性主湿,病则湿邪偏盛,升降失常。胃气虚则食少,脾气虚则便溏,由于脾胃虚弱势必导致中气不足。在治疗的方法上,应当以补中健脾为法,人参味甘性温,归经脾胃,甘温益气,为补中益气要药,故用作本方之主药。脾虚则生湿,白术具有燥湿健脾之功;茯苓具有渗湿健脾之效,
贡献者:盒子198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脱肛是什么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