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为探究某物质对草履虫进行染毒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化学品 28天14天重复剂量吸入毒性试验方法
下载积分:50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05:41:0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化学品 28天14天重复剂量吸入毒性试验方法.PDF
官方公共微信空气负离子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对CS_2染毒家兔及正常家兔某些生物物质的影响--《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87年03期
空气负离子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对CS_2染毒家兔及正常家兔某些生物物质的影响
【摘要】:本文观察了空气负离子对二硫化碳(CS_2)染毒家兔及正常家兔某些生物物质的影响。实验选用雄性白家兔40只、生令7个月,随机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乙两组皮下注射CS_2 100mg/kg/日(0.5ml),每周6次,连续9周。同时,丙丁两组注射生理盐水0.5ml,方法同甲乙组。与此同时,乙丙两组暴露于空气负离子(5×10~5个/cm~3)、每天2次,每次1小时。每周测定:(1)全血5-HT(2)全血5-HIAA(3)血清Total Cholesterol(4)血清MAO(5)血清AKP(6)血清Mg(7)血清CP,实验结束时测定脑组织5-HT、5-HIAA,肺和脑MAO、SDH及Cyt-oxidase,实验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1)。最突出的实验结果如下:1.空气负离子维持实验动物血清、肺及脑组织MAO活性,降低其血和脑组织5-HT含量,使之恢复正常;2、减轻CS_2对实验动物脑Cyt-oxidase和SDH的抑制作用;3、具有降低实验动物血清Total Cholesterol的作用,使血清Mg含量恢复正常.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近些年来,我国空气离子技术的开展和应用已有较快的进展,尤其在医疗保健、卫生环保和某些工、农业领域中已显示其优越性。国外学者曾对空气离子的生物学作用机理进行过一些片断的探讨l一1“》,国内有关这方向的报道尚不多见。为了适应当前空气离子应用的需要,探讨空气负离子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安伯;[J];中国卫生工程学;199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穆丹;[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张帅;[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学芬,姚自鸣,夏静,万娅琼,殷俊峰,江舰;[J];安徽农业科学;1998年04期
徐业林,王乃益;[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6年02期
邵海荣,贺庆棠,阎海平,侯智,李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邵海荣,杜建军,单宏臣,周冰冰,任云卯;[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郭圣茂;杜天真;赖胜男;廖为明;郑卫青;邵美玉;程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年02期
王洪俊,王力,孟庆繁;[J];中国城市林业;2004年02期
倪军,徐琼,石登荣,陶康华;[J];中国城市林业;2004年03期
史欣,徐大平,刘燕堂,粟娟,吴统贵,陈德祥;[J];中国城市林业;2005年04期
陈勇;梁小僚;孙冰;廖绍波;王海勇;范黎明;吴土亮;;[J];中国城市林业;2006年02期
柏智勇;吴楚材;;[J];中国城市林业;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佳瀛;[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范亚民;[D];中南林学院;2003年
王洪俊;[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刘雁琪;[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王忠君;[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徐昭晖;[D];安徽农业大学;2004年
王继梅;[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4年
倪军;[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严密;[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金梅;[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姚成胜;[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欢;章家恩;;[J];生态科学;2010年02期
胡译文;秦永胜;李荣桓;周金星;鲍风宇;杨军;;[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文婷;彭尽晖;邱波;;[A];园艺学文集5[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西平;[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印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国华;[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5年04期
胡宗礼;黄晓萍;陈珺霞;;[J];中成药;2010年09期
施云松,李允鹤,杨光堡,吴宗泉;[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82年01期
刘雪莉;;[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84年02期
马保华,杨立忠;[J];山东医药;1992年06期
刘斌,闵龙秋;[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88年05期
蒲其松,杨健全,雷军,张翔,兰大荣,吴体成;[J];中国新药杂志;2005年05期
许忠玲;季玉红;黄雪莲;高永涛;;[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4期
孟令云;闫晓辉;张冬冬;贾冰;;[J];中医药学报;2009年05期
陈锐;李铁浪;谢辉;柏飞;段智飞;王欢欢;张泓;;[J];临床医学工程;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鲁艳芳;袁军;刘红艳;陈陶后;;[A];第24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讨会、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刘忠华;程树军;郭中敏;曲利芝;魏社林;顾为望;黄韧;;[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恽时锋;胡玉红;田小芸;周森妹;赵志刚;王新柱;;[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刘凤军;王宏伟;张才;朱娟娟;杨自军;;[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何诚;石岩;赵德明;;[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0年
刘英;刘星;张丽芳;陈园生;李红;;[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青年科技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胡玉红;恽时锋;田小芸;周森妹;王新柱;赵志刚;;[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杨光;王捷;;[A];2007年全国药物毒理学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冯文茹;赵秀梅;胡人杰;;[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程树军;焦红;顾为望;蔡榛子;项鹏;郭中敏;徐丽艳;臧林泉;谈伟君;王家冀;赖维;邱璐;曹苹;祁贤;;[A];第八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黑龙江日报;2008年
杞人 朝胜;[N];科技日报;2010年
杞人;[N];科技日报;2010年
李天舒;[N];健康报;2010年
;[N];浙江日报;2009年
张建新 张剑;[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记者 叶青 通讯员 粤科宣;[N];广东科技报;2010年
沈歆;[N];江苏科技报;2010年
张晓鹏 记者
姜雪松;[N];哈尔滨日报;2010年
张晔;[N];科技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孔琪;[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张沛;[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王建辉;[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王化宁;[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李冠民;[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王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89年
孙永昌;[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袁健;[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王倩;[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何艳华;[D];广州医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平;[D];内蒙古医学院;2011年
彭韬;[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吴瑶瑶;[D];南华大学;2011年
于勇;[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年
贾娜;[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曲红玲;[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杨青;[D];青岛大学;2011年
何加炜;[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孙艳;[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董春雷;[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遏制青少年染毒家长作用不可或缺_新浪新闻
  □王东梅
  2014年以来,房祖名等年轻明星涉毒案件引起海内外华人圈关注。有数据显示,年轻人对毒品、药物等上瘾物质的抵抗性最差,那些在15岁之前就开始使用毒品或药物等容易上瘾物质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滥用的情况,出现问题的机率是21岁或以上人群的六倍半。目前在美国,毒品、烟酒、处方药滥用低龄化的情况非常严重,已经成为全美的健康问题,引起了家长的警惕。
  青少年毒品药物滥用严重
  已成美头号公共健康问题
  美国非营利机构“毒品战真相”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从全美来看,有39.9%的学生会吸食大麻一次或更多次,其中包括42.5%的男学生和37.2%的女学生。例如在9年级和11年级的学生中,就分别有34.9%和48.7%的男生吸食大麻,而在女生中,这一比例分别为26.4%和42.1%。
  一项2012年全美民调还显示,大约有47.8%的12至17岁美国青少年表示,如果他们想吸食大麻,会“比较容易”和“非常容易”取得,还有9.9%的学生表示海洛因也比较容易获得。
  大麻的滥用在美国青少年群体中最为普遍。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在其官方网站上指出,美国青少年到高中毕业时,大约有46%的人曾经至少吸食过大麻一次。2013年的数据统计则显示,有23%的美国高中12年级学生吸食大麻,还有6.5%的学生每天都离不开大麻。
  大麻的危害对年轻人尤其明显。该研究所指出,大麻所引起的高度兴奋可以改变人的意识和情绪、影响身体协调、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干扰学习能力和记忆力,还会影响大脑的发育,特别是对年轻人的思考能力和记忆力,这种影响可持续很长时间或贻害终身。有研究显示,那些青少年时期就吸食大麻的人大脑中学习和记忆的部分会减弱;一项新西兰的研究还发现,那些青少年时期吸食很多大麻的人智商也会降低。
  很多关于大麻的讨论是围绕会不会上瘾的问题。该研究所指出,与一般人认知不同的是,大麻其实也会上瘾。有研究显示大约有9%的吸食者会上瘾,而且年龄越小、吸食的越频繁,上瘾的比率就会越高。长期吸食大麻的人如果想戒掉,同样会出现不适的症状,包括易怒、失眠、没有胃口、焦虑以及对吸食的渴求,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难以戒毒。
  青少年对毒品、烟酒等物质滥用的问题近年来已经成为美国头号公共健康问题。据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文章,美国上瘾和滥用毒品研究中心研究指出,全美每十个存在毒品、药物上瘾、滥用问题的人中,有九个是从18岁前就开始使用毒品、抽烟或酗酒的。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烟草和研究教育中心主任葛兰对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表示,人的大脑会发育至25岁,如果这个时候身体吸收尼古丁和精神亢奋物质,会扰乱大脑的发育。
  不仅如此,处方药滥用的问题在美国青少年群体中也有增长的趋势。美国福斯新闻网指出,有数据显示大约每五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承认有滥用处方药的问题,而大约有60%的人是在15岁之前就开始滥用药品的。
  根据该新闻网的报道,通常有滥用情况的青少年睡眠习惯、活力表现、个人卫生状况、情绪或性格都会发生变化,学习成绩可能突然有所改变、朋友圈也会和以前不同,还会出现没有胃口及瞳孔收缩的现象。
  美国医疗网站指出,一项研究向400名青少年询问他们是否吸食毒品并采集他们的头发样本进行毒性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确认吸毒的青少年人数是承认吸毒青少年人数的52倍。
  该网站建议,父母们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并学习毒品预防相关常识。如果发现孩子吸毒,不要太过于感情化地处理,应该努力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信任感,采用多种教育方式,不要一味的责备和强压孩子,应该多给予其温暖和关爱。
  全美3500位获认证专业医师
  协助处理青少年毒品上瘾情况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确有吸毒及药物滥用的情况,该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个棘手问题呢?美国政府关于药物滥用原因及治疗的研究机构——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在其网站上建议家长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向专业人士求助,带孩子看医生检查吸毒状况及是否存在其他健康问题。检查前应该先咨询医生其是否配备有相关的标准毒品测试设备,如果没有,则可要求其推荐其他医生。
  该网站还建议家长们可联络应对毒品上瘾的专业医师,目前在全美获得认证的此类医生有3500位,家长们可查询美国成瘾医学学会的网站。
  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还建议,在孩子吸毒这件事情上,家长们最好避免过分自责。当发现家人吸毒时,最好能及时跟对方交流,主要以关怀和提供帮助的态度去谈,不要评价和过分批评对方的行为;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遏制青少年滥用毒品药品
  父母需积极教育有效预防
  根据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的研究,父母在预防孩子吸毒这件事上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所建议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时,应该先问自己五个问题,分别是是否能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平静清楚的进行交流?是否有养成鼓励孩子积极行为的日常习惯?和孩子感情上产生矛盾时,能否一起找到解决方案?能否冷静的给孩子定下规矩?能否有效监督孩子?
  该研究所建议父母在和青春期孩子交流时,应该掌握关键的技巧,要表示出兴趣、采取鼓励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学会倾听和观察孩子的言语和行为;家长最好养成鼓励孩子的好习惯,经常向孩子传达“你能行”、“你的想法不错”、“你很重要”的讯息;和孩子交流时,最好能从小处和具体事情着手,尽量保持中立的态度,肯定孩子积极一面的同时也要承认自己有一定责任,表示出理解,如果情绪太激动则先停止交流;在给孩子订规矩时,要明确、简单和具体,确保孩子明白,并持之以恒;在监督孩子行为时,最好了解孩子的朋友圈、对孩子的活动有所了解或参与。
  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还认为,父母在和孩子交流预防吸毒这件事前,也应该对孩子的心理有所掌握,了解青少年经常会吸毒的因素有哪些。根据美国非营利医疗网站www.mayoclinic.org的调查,青少年吸毒或药物滥用的原因主要包括家族史、精神健康问题(例如抑郁、焦虑、多动症等)、鲁莽和冲动、精神或身体上曾受过刺激(例如出过车祸或是受过虐待)、有社交问题感觉被排斥、缺乏父母关爱、学业成绩不理想、受到吸毒同学的影响、能较易获得毒品等。
  (原标题:遏制青少年染毒家长作用不可或缺)
汪峰显然还年轻,他还“停留”在向女人“下跪”的年龄。我不关心他曾经有过几个女人、有过多少爱情,也不关心他和章子怡为什么如此张扬他们的“私情”,也不关心我理解不了的他在网上发布的“公关稿”。人们在互联网上对他们“好事”的围观,并禁不住感伤岁月流逝。
@一图观政独家收集了到期间的新闻类杂志“涉媛”报道24篇,近11万字。这些已经可以“集结成册”的报道,试图构建一个“家庭中充满爱意、打扮上很有品位、社会中献出爱心、性格上独当一面、事业上卓有成就”的“第一夫人”形象。
不少网友质疑,你们说是“一人一换”,可我每次坐卧铺,床上的被子和床单怎么都是乱的?你说每次都经过了80℃以上的高温消毒洗涤一小时,可我怎么感觉被罩都已经开始变黑了?
希腊新政府和德国政府这对希腊债务问题上立场差距最大的负债人和债主间,暂时也势必只能先捉捉迷藏了。这不意味着它们真的不想谈,它们只是在等待,等待对方熬不下去,等待自认为的最理想“谈机”——或等到自己实在熬不住为止。生命安全防护资源:环境-健康-安全-安全设备
热门搜索:|||
工作时间:09:00-18:00
有毒物质危害概述及防护措施
[浏览次数:]
毒物是指以较少量进入机体,与生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在生产中使用和产生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在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叫职业中毒。职业中毒的发生,与毒物本身的性质,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及数量、接触时间及身体状况,防护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 生产性毒物的分类
生产性毒物来源于生产过程中的原料、辅料、中间体、半成品、成品、副产品、废弃物、夹杂物等。由于生产性毒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只有结合生产工艺过程对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作全面调查研究,找出主要毒物的发生源及其存在状态,才能有效地控制毒物危害。
生产性毒物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其存在的形态、用途、化学结构及对人体的影响综合分类,将生产性毒物分为以下几类:
1. 金属与类金属毒物:主要包括铅、四乙铅、汞、锰、砷、砷化氢、铬、镉、铍、磷等。
2. 刺激性气体:系指对人体的眼睛和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的物质。刺激性气体种类较多,包括:
(1) 酸类:硫酸、盐酸、硝酸、铬酸;
(2) 成酸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铬酐等;
(3) 成酸氢化物: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
(4) 卤素:氟、氯、溴、碘;
(5) 无机氯化物:光气、二氯亚砜、三氯化磷、三氯化硼、三氯氧磷、三氯化砷、三氯化锑、四氯化硅;
(6) 卤烃:溴甲烷、氯化苦;
(7) 酯类:硫酸二甲酯、二异氰酸甲苯酯、甲酸甲脂;
(8) 醚类:氯甲基甲醚;
(9) 醛类:甲醛、乙醛、丙烯醛;
(10) 有机氧化物:环氧氯丙烷;
(11) 成碱氢化物:氨;
(12) 强氧化剂:臭氧;
(13) 金属化合物:氧化镉、羰基镍、硒化氢。
上述物质中,有些在常态下虽非气体,但可以通过蒸发、升华后在作业环境空气中以气态形式作用于机体。刺激性气体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
3. 窒息性气体:是指该种物质进入人体后,使血液运氧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血的有害气体。常见的窒息性气体有:一氧化碳、氰化物和硫化氢等。
4. 有机溶剂:主要指苯、甲苯、二甲苯、汽油、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
5.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其最基本的物质是苯胺及硝基苯。以此为基础,可在苯环的不同位置上代入不同数量的氨基或硝基、卤素或烷基,而形成很多种类的衍生物。常见的有苯胺、苯二胺、联苯胺、二硝基苯、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等。这类化合物广泛用于制药、印染、橡胶、印刷、炸yao、有机合成染料及化工农药等工业。
6.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高分子化合物在数量和品种上增加迅速,范围甚广。它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三大合成产品及黏合剂、离子交换树脂。高分子化合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氯乙烯、丙烯腈、氯丁二燃、含氟塑料、二异氰酸甲苯酯、乙烯、丙烯、苯乙烯、丁二烯、醋酸乙烯、己二胺、二甲苯甲酰胺、二乙烯三胺、环氧氯丙烷、乙腈、联苯、联苯醚、甲醛、苯酚、糠醛等。
7. 农药:主要指用于消灭、控制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病菌、鼠类、杂草及其他有害动植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各种药物。常用的有机磷农药有:敌百虫、敌敌畏、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内吸磷、甲基内吸磷、甲拌磷、乐果、马拉硫磷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如西维因、呋喃丹等;其他类农药如滴滴涕、氟乙酰胺、五氯酚钠、除草醚等。
(二)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
1.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三种,即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但最主要的是呼吸道,其次是皮肤,而经消化道进入的,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
(1) 经呼吸道进入,毒物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是最主要、最危险、最常见的途径。因为凡呈气态、蒸气态的毒物随时都可伴随呼吸过程进入人体,而且人的呼吸系统从气管到肺胞都具有相当大的吸收能力,尤其肺胞的吸收能力最强。肺胞壁极薄且总面积大约有55~120m<sup>2<sup>,其上有丰富的微血管,由肺胞吸收的毒物会随血循环迅速分布全身。所以在全部职业中毒者中,约95%是经呼吸道吸入毒物引起的。
(2) 经皮肤进入。经皮肤吸收毒物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即表皮屏障、毛囊、极少数通过汗腺导管。皮肤本身是人体具有保护作用的屏障,因此水溶性物质不能通过无损的皮肤进入人体内。但当水溶性物质与脂溶性或类脂溶性物质(如有机磷化合物和某些金属有机化合物)共存时,就有可能通过屏障进入人体。
(3) 经消化道进入。在生产条件下,毒物经消化道吸收的机会很少,主要是个人卫生习惯不好,用被毒物污染的手直接拿食物吃或毒物溅入口腔内造成的;此外,还可能进入呼吸道的是难溶气胶(如金属烟尘),从呼吸道至咽部后进入胃肠,在胃肠道被吸收。
2. 毒物的危害
各种毒物的毒性及作用于机体的靶器官不同,有的可引起全身性中毒,有的可损害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器官。某些毒物还具有致突、致癌、致畸作用,对人体产生远期影响。
(1) 神经系统。慢性中毒早期常见神经衰弱综合征和精神症状,一般为功能性改变,脱离接触后可逐渐恢复。铅、锰中毒可损伤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引起周围神经炎。震颤症状常见于锰中毒或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重症中毒时可发生脑水肿。
(2) 呼吸系统。一次吸入某些气体可引起窒息,长期吸入刺激性气体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炎症,可出现鼻炎、鼻中隔穿孔、咽炎、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炎症。吸入大量刺激性气体可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病变,如化学性肺水肿和肺炎。
(3) 血液系统。许多毒物对血液系统能够造成损害,根据不同的毒作用,常表现为贫血、出血、溶血、高铁血红蛋白及白血病等。铅可引起低血色素贫血。苯及三硝基甲苯等毒物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一氧化碳可引发碳氧血红蛋白血症,使组织缺氧。
(4) 消化系统。毒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多种多样。汞盐、砷等毒物大量经口进入时,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与出血性肠胃炎。铅及铊中毒时,可出现剧烈的持续性的腹绞痛,并有口腔溃疡、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等症状。长期吸入酸雾,可导致牙釉质破坏、脱落,称为酸蚀症。吸入大量氟气,牙齿上出现棕色斑点,牙质脆弱,称为氟斑牙。许多损害肝脏的毒物如四氯化碳、溴苯、三硝基甲苯等,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病。
(5) 泌尿系统。汞、铀、砷化氢、乙二醇等可引起中毒性肾病。如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和肾小管综合征等。
(6) 其他。生产性毒物还可引起皮肤、眼睛、骨骼病变。许多化学物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毛囊炎。接触铬、铍的工人,皮肤易发生溃疡,如长期接触焦油、沥青、砷等可引起皮肤黑变病,可导致诱发皮肤癌。酸、碱等腐蚀性化学物质可引起刺激性眼炎,严重者可引起化学性灼伤。溴甲烷、有机汞、甲醇等中毒,可发生视神经萎缩,以至火明。有些工业毒物还可诱发白内障。
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作用和危害扼要综述于表9&5。
表9&5 作业环境中有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生产性毒物对劳动者和周围环境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又不可避免地带来新的毒物危害。因此,对生产性毒物的监督与控制始终是职业安全卫生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必须引起各有关行业企业和广大职工的重度重视。
(三) 生产性毒物的分级标准
1. 毒性指标
毒性是指一种化学物质损害生物机体的能力。毒物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该毒物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特性,同时还与机体接触毒物的剂量(即单位体重吸收毒物的质量,单位为mg/kg)、接触方式(经呼吸道、经皮肤、经消化道)、接毒时间分布(一次或多次接毒)有关。当毒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数量超过机体对毒物的消除速度或数量时,毒物就会在机体内不断地积累,当积累毒物的剂量超过该物质的中毒阈剂量时,则造成中毒。为评价毒物毒性大小及潜在危险程度,通常选用的毒性指标如下:
(1) 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sub>50<sub>或LC<sub>50<sub>):表示一次染毒后,引起某实验总体的受试验动物中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该数值是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的结果,经数理统计后得出的,是较准确、稳定的毒性指标。
(2) 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sub>100<sub>或LC<sub>100<sub>):表示某实验总体中引起一组受试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3) 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在某试验总体的一组受试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4) 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sub>0<sub>或LC<sub>0<sub>):在某试验总体的一组受试动物中,不发生中毒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5) 致死剂量或浓度(LD或LC):笼统地表示可引起受试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6) 急性阈浓度(Lim<sub>ac<sub>):一次染毒后,引起受试验动物有害反应的最小浓度。
(7) 慢性阈浓度(Lim<sub>ah<sub>):经长期多次染毒后,引起受试验动物有害反应的最小浓度。
(8) 无反应浓度(EC<sub>0<sub>):不引起机体发生所观察的反应的最大浓度。它仅比阈浓度低一挡。
在上述毒性指标中,半数致死剂量(LD<sub>50<sub>)最常用。毒性的大小和致死剂量成反比,即致死剂量越大,则毒性越小。
2. 有毒物质分级
各国对毒物毒性分级尚无统一意见。毒物的急性毒性常按半数致死剂量LD<sub>50<sub>(吸入2h的结果)进行分析。我国通常将毒物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级,见表9&6。
表9&6 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
3.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性接触毒物(即生产性毒物)的毒性是该物质固有的属性,毒性是指毒物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是指该物质在生产和使用条件下,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可能性,它取决于该毒物的毒性及在生产和使用的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和接触量、防护设备的良好程度等因素。为了科学地管理有毒作业。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根据我国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的现状,制定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GB50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的原则是依据该物质的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定出级别。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见表9&7。
表9&7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
4. 有毒作业分级
有毒作业系指职工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作业。
有毒作业分级(HB12331&90)是对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职工,根据接触性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空气中毒物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综合评价,而确定有毒作业危害程度的技术标准,是劳动条件分级系列标准之一。通过劳动条件分级结果可以掌握企业现阶段的职业危害水平。根据职业危害程度的高低及各等级中受害职工人数,分出轻重缓急,从而明确监察重点和工作方向。开展劳动条件分级是我国劳动卫生工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找到的一种能够直观和较科学地反是映企业职工劳动条件状况的方法。表9&8 为有毒作业分级表。
表9&8 有毒作业分级表
注:跨两级区方格的级别;从左到右,有毒作业劳动时间<2h,依次分别为一、二、三级;>2h,依次分别为二、三、四级。
(四) 综合防毒措施
多年来,我国开展防毒工作是从预防与治理着手的,特别是以预防为主。实践表明,只有搞好预防,采取综合防毒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性毒物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综合性防毒措施应从技术、管理、教育三方面同时入手:
1. 防毒技术措施
对生产系统中各个系统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仍不能把全部危害消除和减少到国家有关标准或规定中规定的限值时,需要采取独立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和减小危害对人的影响。根据GB12801&9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对安全卫生技术措施的基本要求如下:能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能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能从作业区排除危险和有害因素;能防止生产装置失灵或操作失误时产生危险和有害因素;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
首先应改革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毒物的产生,在此基础上再采取合理的通风净化、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治工业毒物的危害。防毒技术措施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1) 改革工艺、消除毒源。通过改革工艺和改进设备,消除生产过程的产毒源,从根本上消除毒物危害。例如无氰电镀,氯碱工业用隔膜电解法代替水银电解法电解食盐,以消除汞害;苯胺生产中用硝基苯氢化催化还原法代替铁粉还原硝基苯法;用偏三甲苯烃烷基化、空气氧化成均苯四甲酸二酐新工艺,代替间二甲苯经氯甲基化和硝酸氧化法生产均苯四甲酸二酐,从而消除了氯甲基甲醚(致癌物)的产生和硝酸的污染。改进设备也可以控制污染,例如氯碱法制氯气现用钛裂管冷却器间接冷代替筛板塔直接吸收氯气,可使废氯水减少,作业场所氯气浓度不超过车间空气中氯的最高容许浓度。
(2) 以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在生产中采用无毒或低毒原为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是防毒工作的重要原则。例如无毒水基胶粘剂代替制鞋的有苯溶剂,可消除或减少制鞋行业的苯中毒;制漆业中以立德粉(锌钡白)或钛白粉代替铅白,氧化铁代替铅丹,以消除铅的危害。
(3) 密闭式操作。生产过程中的密闭化操作是防毒的重要措施之一。生产过程的密闭化包括设备本身的密闭及投料、出料、物料的运输、粉碎、包装等过程的密闭化。在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密闭系统应保持负压,以提高设备的密闭效果。设备密闭需与机械方法投料、出料和自动控制相配合,才能有效地防毒和增产。
(4) 通风排毒与净化回收。密闭的生产设备如仍有毒物逸出,或因生产条件限制而设备无法完全密闭时,应采取通风排毒。通风方式有局部排风、局部送风和全面通风换气三种。其中局部排风效果好,最常用。局部排风可以与净化回收有毒物质相连接,这样不仅有利于作业环境改善,而且可以回收物质,有利于环境保护。
(5) 隔离操作。将毒源或工艺过程与操作者隔离开,以减轻职业危害。隔离方法:一是将全部或个别毒害严重的生产设备放置在隔离室内,室内抽风保持负压状态,以防毒物外逸;另一种是把工人的操作仪表、操作开关、自动操作装置放在隔离室内,室内送风(清洁空气)保持正压状态,以防有毒物质进入室内。
(6) 个体防护。个体防护用品是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所必备的防御性装置,对于减轻职业危害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防护用品的质量和正确的选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个体防护用品的标准。防护用具包括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手套、口罩、眼镜、过滤式防毒呼吸器、隔离式防毒呼吸器等等。
2. 防毒管理措施
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在组织生产的同时要加强对防毒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组织管理是防毒技术得以落实的保证。领导首先要提高劳动保护意识,认识生产与劳动安全卫生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组织生产过程中自觉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建立健全有关防毒管理制度,教育群众自觉保护自己,只有企业上下一致,才能真正控制毒物,保护职工健康,促进生产。
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检测工作是搞好防毒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测定可以了解生产场所污染的程度、污染的范围及动态变化,以了解毒害的程度及评价劳动条件,采取防毒措施。通过测定有毒物质浓度的变化,还可以判明防毒措施的效果;通过对作业环境的测定,可以为职业病的诊断提供依据,为制定和修改有关法规标准积累资料。
3. 防毒教育措施
对职工进行防毒的宣传教育,让职工既明白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性,又了解这些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而使职工主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积极学习和总结防毒先进经验,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要对工人进行个人卫生指导,如指导工人不在作业场所吃饭、饮水、吸烟等,坚持饭前漱口,班后洗浴,工作服清洗制度等。这对于防止有毒物质污染人体,特别是防止有毒物质从口腔、消化道进入人体,有重要意义。企业要定期对从事有毒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以便能对职业中毒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新工人入厂要进行体格检查,有职业禁忌者不得从事有毒作业。厂医务人员和工人要掌握中毒急救知识,并准备好相应的医药器材。
[上一篇]: [下一篇]:
热门推荐&&&&&&&&&
咨询热线:021-
copyright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请把"#"换成"@")
霍尼韦尔,Honeywell,Sperian,正压式空气呼吸器,SCBA205,C850,核辐射防护服,核生化防护服,病毒防护服,埃博拉病毒防护服,雷克兰,开普乐,重型防化服,应急防护服,液氨防护服,英思科,梅思安,气体检测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