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天之眼DVD导航怎么突然无影剑艾格斯无声是怎么回事?

湖南岳阳0108班班级简报第十一期
吴群(T) 发表于
主& 编: 吴 群&&&&&&&& &责& 编: 黄利珊 童燕蓉 李群丽
&&&&&&&&&&&&&&&&&&&&&&&&&& 本 期 导 航&
&&&&&&&&&&&&&&&&&&&&&&&&&&& &&研 修 寄 语
&&&&&&&&&&&&&&&&&&&&&&&&&&&& &新 闻 动 态
&&&&&&&&&&&&&&&&&&&&&&&&&&&& &作 业 精 粹
&&&&&&&&&&&&&&&&&&&&&&&&&&&&&&&&&&&&&&&&精 彩 点 评
&&&&&&&&&&&&&&&&&&&&&&&&&&&&&&感 悟 研 修&
&&& 一路有你,平凡的日子不再孤寂;&&& 一路有你,事业的困惑不再迷茫;&&& 一路有你,成长的道路充满希望;&&& 你像炎炎夏日里的一丝清风,舒爽怡人;你像瑟瑟秋风中的一片红叶,艳丽缤纷;你如皑皑冬雪上的一缕暖阳,携我追寻。你让我们远隔天涯,却近似比邻,透过一方荧屏,品味经典,分享智慧,聆听心声,我愿永远和你相伴左右,一路快乐前行!
今日班级新闻:
& 《研修感悟》树榜样
&&& 本班讯(记者黎娜)今天,《“随研记者”方西河研修感悟集》再一次成为学员们议论的热点。不少学员纷纷效仿此形式,开始编辑自己的研修感悟集,全程收录这三个月来的研修历程与心得体会,为研修总结做好准备。
&&&&&& 日,研修项目办新闻组将我班方西河老师自参加秋季远程研修以来发表的新闻与论文收录成册,并采写了《“随研记者”方西河》,编辑成《“随研记者”方西河研修感悟集》,分别在新思考网和研修平台上登载。这篇由项目办采编的个人研修感悟集在我班成员,乃至在全国研修成员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无论是点击率,还是评论数都创新高。班主任吴群老师说:“作为同一战壕的战友,方老师的每一篇‘随研’新闻事件都是我亲历亲见,非常佩服方老师敏锐的眼光,深厚的功底。”其实,方西河老师在读书期间最怕作文,直到参加工作以来,他才从小新闻起步,开始写作生涯,至今已在国家、省、市级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新闻200余篇,其中教育论文90余篇。“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用李秀真老师的话说,这是“豆腐块”造就的!佩服!班级成员黄利珊老师言简意赅的评论代表了众多研修学员的心声:“随研记者加指导老师,身兼数职却游刃有余,这是勤奋和智慧的结晶,这是执著和激情的回报。”
&&& 方西河老师的研修感悟集给我们带了个好头,它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学员奋起直追。至此,感谢方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丰富的精神大餐,感谢研修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们相信,所有学员会在榜样的辐射下,在最后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以更加饱满的姿态投身于远程研修中,与研修同呼吸、共成长。
&&&&&& 品味经典
&&&&&&&&&&&&&&&&&&&&&&&&&&&&&&&&&& (一本好书)
指引道路的一盏明灯
&&&&&&&&&&&&&&&&&&&&& ------读《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有感
&&& 翻开书的每一页都是收获,学习书中的每一点知识都是快乐,实践书中的每一种经验都是成功!每次翻开这本书,都会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可以学的东西太多,能学好的东西也太多。
&&& 魏书生不仅是一个理论深厚的老师,更是一个在行动上敢于实践、善于反思和总结的老师,他在语文教学上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但我认为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德育践行方面,他的任何的教学行为都忠于“要教书先育人”这句教育警言,并且他在实践中做到了这一点。
一、做一个富有人格魅力和有感召力的教师。
1.以身作则。
&& 魏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和生活。做事都是以身作则。比如每天做100次的仰卧起坐、俯卧撑。当然不是要求我们的老师也这样做,如果这样我们就是刻舟求剑、形而上学、太机械了。我们在工作中能以身作则的地方很多,比如劳动,比如升旗仪式、做早操、跳集体舞,比如行为习惯、礼貌待人,比如学习工作的态度和行为等。只有以身作则学生才能信服你。
2.民主管理。
&& 魏书生老师一直坚持“以法制班”,全班同学根据本班实际制订了一系列的班规班法,学生在班级中可以自荐某个职务。然后在检查监督系统的保证下贯彻执行,确实做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班上每个同学都有事做,细致到班级的粉笔、水桶、每个桌椅上的紧固螺钉都有人管,这是班上固定财产的承包责任制。而且在思想方面、学习方面、纪律、体育卫生方面也有专门的负责人……,从这些班规可以看出,魏老师善于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心理及容易出现的善,而且制定出这么严格细致的班规,学生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此以来,常规怎么能不好?魏老师经常外出上课开会,但他的班级事事井井有条,关键就是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班级纪律严明。
二、做一个了解学生内心活动的老师。
&& 魏书生他深悟了这样一个道理,育人必须先了解人,这种了解更多是学生的心理活动。他们每天都在想什么,或者什么都不在想。在遇到各类事情的时候,他们的态度是什么,他们的言语与内心是否存在矛盾,是否口是心非。有的学生喜欢拿别人的东西,不告而借,有部分学生喜欢说假话,打谎语,学生本身他是一个社会的人,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和背景都不同,所以出现问题是难免的。但这种情况我们老师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学生就会恶性循环,变本加厉。思想支配行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积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要善于了解学生在想什么。而真诚二字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金钥匙。
三、做一个乐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的反思和创新的老师。
&&& 我佩服魏老师,更多的是折服于他那巧妙、艺术化的教育教学方法。他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并且能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不足,采取灵活地而又能为学生接受的方法。如,犯错误,写说明书;犯错误,写心理病历;犯错误,唱支歌;犯错误,写好事;提醒学生坐如钟时,他便幽默地提出了变“?”为“!”,不要向“。”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感,便设立高效日,搞一分钟竞赛;办班级日报,每日名言等等,数不胜数。魏老师这种遇到问题善于动脑筋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新教师学习的,但一味地生搬硬套是要碰钉子的。比如我以前也让学生写过检讨书,但是学生经常是敷衍塞职,假话套话,不能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反而怪老师多事,跟他过不去。我觉得不是魏老师教的学生比我们听话,而是他能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很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魏书生也是较早地进行了课改。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自学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特别是他让学生互批作文,一开始听到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一片质疑声,后来却赢得了喝彩声。在语文教学中,他没有说自己在课堂上教了学生多少东西,而是选择了“授人以渔”,他把学一类文章,一篇文章的方法教给学生。同时研究学生的心理,提高教学效率。他树立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讲读课要少讲多读,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环环相扣,走上了以法治语文教学的轨道。
&&& 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很多方法,更教会了我应该以饱满的热情,自励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来从事神圣的教育事业。这本书我还要认真读、慢慢品!&&&&&&&&&&&
我感动……
&&&&&&&&&&&&&&&&&&&&&&&&&&&&&&&&&&& ――读《于永正语文教育教学艺术》有感 &&&&&&&&&&&&& 仇建秋() 发表于
14:05:57 &&&&&&&&&&&&&& 地址:&
&&&&于永正老师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深厚广博的人文素养让我深深折服。&&&& 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就在同行的推荐下阅读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师》,并深深地爱上了它。2003年,我从书中认识了一位赢得广泛赞誉的语文教育专家――于永正,并邮购了《于永正语文教育教学艺术》一书。
&&& 捧着刚到手里的《于永正语文教育教学艺术》,我一口气读完。我时常在工作之余,多次重温。于永正老师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深厚广博的人文素养让我深深折服。
&&& 我感动于老师的教学艺术: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 我感动于老师蹲下身子和孩子对话,孩子也总把于老师当作知己;
&&& 我感动于老师接人待物谦逊平易,,学生也学会了落落大方,彬彬有礼;
&&& 我感动于老师高潮迭起的课堂,热烈的气氛,让孩子们如沐春风;
&&& 我感动于老师像魔术师一样机智,让语文课堂充满神奇;
&&& 我感动于老师像相声演员一样幽默,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
&&& 我感动于老师像执着的矿工一样,努力开掘着孩子们智慧的矿藏;
&&& 我感动于老师的板书,评语,一丝不苟,孩子写字也就一笔一划横平竖直;
&&& 我感动于老师像严父、慈母、兄长、朋友,为孩子铸造道德的楷模和标尺……
&&& 愿《于永正语文教育教学艺术》如和煦的春风吹遍祖国的每个角落,滋润着每位小学语文教师的心田;似灿烂的阳光照耀祖国的大江南北,温暖着每个孩子幼小、纯真的心灵,使他们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路荆棘 一路书香 一路春光&&&
&(发表日期: 19:21:43)&&&&& &-- 文章作者信息 --&
发布者:周玉林 (小学语文 0108班 湖南岳阳(2))&&
&&& 参加教育工作12年了,坑坑洼洼曲折坎坷的一路走来,真可谓是荆棘遍布。有来自教学的压力,课怎么上才算是优质课,不知道;有来自教育的压力,面对学困生我该怎么办?还有来自领导的压力,布置的任务要能如质如量的完成,谈何容易?还有来自同事的压力,谁评优了、谁晋级了、谁比赛获奖了、谁的论文发表了,而我还是一丑小鸭,一事无成。
&&& 光凭着一股傻干劲是没用的,还得讲究方法和科学啊!教育教学就是一门艰深的科学和高深的艺术。走出师范校门,自己就成了老师,还有谁肯当我的老师呢?我该往哪儿去学习方法?摸着石头过河那得要摸到什么时候?!在茫无头绪里,我在教导主任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一本《福建教育》的杂志,一直来只阅读文学作品的我,第一次阅读教育专业论文,才发现这才是我正需要的“法宝”!那是九五年。
&&& 于是一发不可收拾:从《辅导员》开始,《江西教育》、《湖南教育》、《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国教育报》、《湖南教育报》、《中小学素质教育》等等,凡是能找来的教育教学报刊和杂志,我都找来看。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一篇一篇的读,一篇一篇的摘录。还找来无须存档的报纸剪下来。抄了几十本,也贴了十几本。这些书好啊,我从这些书里才初步明白我正在进行的事业需要一些怎样的常识啊!
&&& 后来走出那所温馨的小学校,换了另一所学校。那时我所在的区已经在每一所小学建立起学校图书馆了。这也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在图书馆里,我发现除去报刊杂志,还有一部部就像世界名著一样的教育专著啊。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有写魏书生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还有《教育心理学》等等。不管是否看得懂,反正借来了就啃,认为有用的就抄下来。有一段时间与人交谈满嘴都是教育术语,有一段时间写起文章来下笔如有神,有一段时间上课的时候总喜欢请几个人坐在后面听,有一段时间睁大眼睛在班上寻找“教育科研问题”。
&&& 后来上了网络,认识了很多的优秀的同行们。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更前沿的优秀教育书刊。仿佛一夜之间读书开始蔚然成风,我也便不知道自己是走在了这个潮流的前面还是落在了后面。一个暑假我天天在家读书,天天写一篇读书笔记,一不小心便成了一个读书的典范。
&&& 读书啊读书。《夏山学校》、《窗边的小豆豆》、《漫话教育》、《教学的勇气》、《陶行知教育文集》、窦桂梅的、薛瑞萍的、魏书生的、王晓春的、大夏教育书系的所有书籍、还有所有的能够找来的经典和理论书籍……这时候读书已经极少摘抄了,我的笔记本上已经写满了我自己的思想,不再整洁,涂改得很乱。但是整理出来的铅字都在论坛上了,或者打成论文送去参赛和评奖了。
&&& 一切积淀终会形成高度。在如此书籍堆积的阅读里,我在教育教学专业里拔节成长。已经说不清什么书籍对我影响最大了,它们都融入我的思想和血脉,内化成了我的语言和行动,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 还将继续。因为还有无数好书在等我来读。我甚至在想,其实也有一些书在等我来写。就这样,我的教育工作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我的人生的全部价值也就在这片沃土。一路走来,我期待依然是一路荆棘遍布,因为这样能让我永远保持高昂的斗志;我也会依然与一路书香相伴,因为这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习惯;更期待一路春光,因为当一切付出终有所获,人生的幸福也就在其中。
爱 你 无 悔&
(发表日期: 22:56:41)&&&&
发布者:李 琼 (小学语文 0108班 湖南岳阳(2))&&& &-- 文章摘要 --&
&&& 大概十年前,偶尔一次机会,我得到了一本小而精悍,内涵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师》,其中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一个个充满了教学智慧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从此,她便成了指导及见证我成长的挚友。
&&& 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 每每读到《小学语文教师》,我都如获至宝,捧着她就舍不得放下,细细品味,慢慢揣摩,其乐无穷。我认识了于永正、贾志敏、窦桂梅等名师,琢磨、领悟着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无声的环境中,我的思想在与他们碰撞,心灵在与他们交流,教学水平在交流中提高,工作热情在交流中高涨。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有着感动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
&& 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指引下,我爱上了自己的语文教学,我把书中的教学理念、方法、智慧都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适合的,我学习,把它变成自己的经验;不适合的,我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加以改进,也变成自己的经验。我改变了教学理念,改进了工作方法,学生们也逐渐爱上语文课了。&&&&&&&
&& 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读《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有感&
(发表日期: 11:16:18)&&&&& &-- 文章作者信息 --&
发布者:李亮 (小学语文 0108班 湖南岳阳(2))&&&
&&& 断断续续读完了《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才真正明白作者封页上的那段话:“这是一条通往课堂深处的小路,课堂的本质在枝叶的遮藏中,这是一种披沙拣金的教学研究,在对细节的梳理中,课堂显露真相。”是的,我也问自己:留心读自己的课堂吗?经常在梳理自己的课堂吗?
&&& 窦桂梅老师是一个爱思考、有独特见解的人。书中,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感慨这朵靓丽的玫瑰每一篇文章都留下她深入课堂的印记,每一篇文章都是基于课堂而又高于课堂,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每一篇文章又都向我们展示她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教学修养。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一、教育要注重细节
&&& 教学细节往往能体现出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习惯。教育无小事,这应该成为每位教师对教育的认识,成为我们自觉思考、反思的着眼点,更应该成为我们平常教学的自觉行为。文章写的是一名特级教师在走上讲台的一个细节。讲台上有一些粉笔灰,我们一般的做法是面向学生,随便一吹,再把课本放在讲台上,表面看来老师很讲卫生,殊不知,坐在第一排的学生可难受了,一定“吃”了不少“白面”。同样的情况,而这位特级教师的做法与众不同,只见她转过身去,和学生的方向一致,然后轻轻地吹掉讲台上的粉笔灰,接着转过身面带微笑上课。这在人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小事,可只有这位特级教师做到了。在座的老师和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不住地赞叹:“特级教师就是特级教师,就是与别人不一样。”实际上,我们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是一个一个的细节,比如,上课时不要穿走路发出响声的皮鞋,说话的语气要亲切一些。我们只有不断地改进课堂中的细节,才会生成精彩的课堂。
二、激情――课堂的永远追求
&&& 读了她的书,我很理性地感受到她的热情。从窦老师不仅要深入课堂,进行听课,甚至于亲自讲课,而且还承担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压力不可谓不大,工作不可谓不累,事务不可谓不繁忙,然而她还能阅读大量书籍,写下一个个深入浅出的教学反思,并出版自己的著作,她的这种做法就是一种激情,一种对教育不断深入、不断提炼、不断创新的激情。当我每天晚上翻看其中几篇时,总会让我浮躁的心得到净化,总会使我在教学迷茫的现实中得到一次梳理,也总会让我产生一种被感染的激情投入到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的课堂需要老师的激情,需要用老师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触动学生,用老师的激情来浸润学生的情感。我们的窦老师已为我们作出了一个很好的典范,那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激情,对课堂的一种激情,对教育追求的一种激情。
三、反思DD请同学们读大声点!
&&& 本书有一篇文章是《要书声朗朗,更要静思默想》。作者观察到实施课改后,很多老师犯一个“通病”----认为课堂上千万不能“讲”,有不少老师把“少讲”或者“不讲”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创新。所以今天的语文课已充满“琅琅书声”,窦桂梅老师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她果断地提出“静思默想”。她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间接提供给学生接触文本的机会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努力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是可以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直接的思维和情感的参与,使学生直接把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进而真正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因此,课堂上不仅要学生大声读,同时要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默默品味的‘场’,也就是营建一个静静的阅读的‘场’。
&&& 我在课堂也常说“请同学们读大声点!”,以为学生读书读得响亮,就表明在用心读书,有感情地读书,用心体验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次遇到一个学生,他的声音就象蚊子叫,似乎有意这样读,我批评说:“你这样读书,只有你自己听得到。”谁知他回答我说:“本来我自己在感受,你怎么知道我心里想什么?”现在想想:那孩子没有说错啊,他认为这篇文章是该静静地读,有什么不对呢?为什么一定要听我的“大声读”。所以现在的课堂上,“请同学们大声读”不再成为我的口头禅了。有时候让学生读概念,我就让学生自己去读,他认为书声朗朗也行,静思默想更好,怎么读理解就怎么读,或者不一定要读概念,自己举个例子能搞懂就行。
&&& 看了《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一书,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窦老师对自己课堂的关注,她的成功缘于她的勤奋,她的执着,她的坚强。对于失败的课,她及时分析原因,认真检查自己,反思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答案;对于成功的课,她不断总结经验,历练提升,不断超越自我。在窦老师从事教学工作的日日夜夜里,她永远在学习,读书,思考、奋斗、拼搏。富有个性的话语,独特鲜活的思想,色彩鲜明的案例,让人手不释卷。相信读过她的书后,也会产生一种奋进向上的动力,进而留心自己的课堂,细细梳理自己的课堂,不断去倾听课堂上生命拔节的幸福成长的声音!
心灵的“问病泉”&&&&&&&&&&&&&&&&&& DDD《论语》给我的启示
(发表日期: 09:22:40)&&&&& 评论数/点击数:1/9 &发布者:黄利珊 (小学语文 0108班 湖南岳阳(2)
&&& 摘要:走进《论语》,随处可见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理想放射的光芒,在那些千古流传的思想中,你会看到自己内心的瑕疵,在温暖中完成一次次脱胎换骨般的洗礼。
&&& 在北方一个以温泉著称的小城里,有一口奇特的“问病泉”,据说任何人舒舒服服地泡进去,一下子就能感知自己身体的病灶所在:有关节炎的四肢关节就会麻酥酥有了感觉;有肠胃病的人肠胃间就会火辣辣涌起热流;而有皮肤病的人则周身通泰,洗掉一层,蝉蜕一般……
&&& 在我眼里,《论语》就是这样一眼心灵的“问病泉”,教育的“问病泉”。走进《论语》,随处可见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理想放射的光芒,在那些千古流传的思想中,真理里,你会看到自己内心的瑕疵,感悟到对人生、对社会、对事业那些沉睡于我们内心的精神与智慧,在温暖中完成一次次脱胎换骨般的洗礼。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关爱别人,就是仁。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以人为本”,“爱人”,是尊重人的前提,有爱才会有尊重。给一切想受教育的人以受教育的机会,尊重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这样才会有“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爱”可谓是孔子教育思想之“本”。
&&& 纵观我们的课堂,细心观察每一间教室,我们很容易发现,仍然有很多的课堂里设有“旁观席”。这一席位上的学生一般都是被教师认为无可救药、被同学冷落的。对于“旁观席”的存在,有的老师还很有理由:“班里总有不爱学习的学生,不但自己不学,还影响他人,没办法,只能把他们排在特殊的位置上”。以学习和成绩来排名、分等级在很多老师的潜意识里都存在着。
&&&相比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教育先驱孔子,我们真是惭愧、汗颜。
&& 孔子开春秋时期私人办学之先河,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只要交一点菲薄的进见之礼,便来者不拒,悉心教导,“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尔》)他的教育对象,既不受地位贵贱所限,也没有地域南北之分。即使是“难与言”的互乡童子,孔子也是接见的,“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论语?述而》)鼓励其进步,宽厚以待人,给每一个人以进步、提高的机会。
&&& 面对教育先贤的“有教无类”,难道我们还能振振有词吗?
&& 《论语?阳货》中记载了一段很有趣的故事:孔子到学生子游做行政长官的武城县去,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焉用牛刀?”子游听罢马上辩解道:“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面对学生的反诘,孔子说:“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孔子内心嘉许子游以礼乐教化百姓,又惜子游不得尽其才。子游一时没有弄清孔子的意思,便进行辩解,而孔子此时也只好开玩笑自解,可见孔子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子见南子,子路不悦。”(《论语?雍也》)面对子路的误会,孔子急得没有办法,只好对天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此事则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师生之间关系之密切、融洽。《论语?公冶长》及《论语?先进》(《侍坐》)中都记载了孔子和学生一起谈论志向之事,通过交流,既了解了学生的思想,也把自己的主张传授给学生,建立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上的教学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 新课程倡导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师生基于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然而,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却将“对话”等同于“问答”,将过去的“满堂灌”变为现在的“满堂问”。还有些教师,对于课堂无法处理的“生成问题”,只能拿出教师的权威,一句“不要插嘴”,将教学中学生智慧的火花堂而皇之的扑灭过去。
&&& 面对教育先贤的“偃之言是也。”我们难道还不去反躬自问吗?
&&& 细读《论语》我们会发现,孔子教育学生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椎的口气,这是孔子的教学态度,这种从容不迫的气度,源自于他内心传导出来的一种饱和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后来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
&&& 今天,重温经典,我们会发现,经典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令人敬畏到顶礼膜拜,而是深埋于我们内心,隐藏于我们身边的简单真理,就像一眼“问病泉”,人人都可以温暖地浸润其中,有所觉悟,从不同的感悟延展了殊途同归的价值。
我们读的好书:
&&&& 读《夏山学校》 &&&& 胡艳玲() 发表于
12:11:12 &&&& 地址:
&&&& 一本对我专业成长有益的书
&&&&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 胡艳玲() 发表于
12:09:58 &&&& 地址: &&&& 一本对我专业成长有益的书
&&&& 读《学生第二》 &&&& 胡艳玲() 发表于
12:08:17 &&&& 地址: &&&& 一本对我专业成长有益的书
&&&& 读《大声读给孩子听》 &&&& 胡艳玲() 发表于
12:07:27 &&&& 地址:
&&&& 读《作业的革命》 &&&& 胡艳玲() 发表于
12:05:25 &&&& 地址:
&&&&& 读《窗边的小豆豆》读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读《小学语文优课精彩片段评点》读《教育漫话》有感谈实话实说----由《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 &&& 李娟(T) 发表于
12:35:52 &&& 地址: &&& “真话不敢说,假话不愿说,无关痛痒的话越说越多。”
&&&& 读王开东的《非常语文课堂》 &&&& 李娟(T) 发表于
12:31:43 &&&& 地址: &&&&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大小,没有尊卑,没有权威,有的只是灵感的飞舞、思想的碰撞。
&&&& 读《细节决定成败》 &&&& 王 玲() 发表于
12:25:37 &&&& 地址: &&&& 在战略正确的前提下,细节工作是能决定成败的。
(教育故事)
&&& 魅力,源自激情与思想&&& (发表日期: 09:18:58)&&&& 发布者:黄利珊 (小学语文 0108班 湖南岳阳(2))&&&&&&
魅力,源自激情与思想
&&&&&&&&&&&&&&&&&&&&&&&&&&&&& DD听李吉林老师讲座有感
&&& 摘要:听李吉林老师的讲座引起强烈震撼,认识到她的魅力源自激情洋溢的教学风格,执著求索的职业精神。
&&& 我多次徜徉于李吉林老师的视频讲座,每次我都会被她那份真挚的童心、爱心所感动。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每一句朴实的话语,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透露出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课堂教学的痴情,对学生深深的关爱。究竟是什么使她魅力四射,成为大家所敬仰的特级教师、儿童教育家?不仅仅是教学设计上的精巧,课堂上的精彩,更是一种激情洋溢的人格魅力,执著求索的职业精神。
一、乐观的生活& 未泯的童心
&& 李老师的童年是艰辛的,十年文革对她的冲击也是巨大的,但这一切并没有打垮她,相反,更磨练了她的意志。因为“心儿憧憬着未来”,所以她总是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她爱学生,为了学生,她敢于一个人骑车走夜路,只为了帮助孩子们寻找观赏日出的最佳点;她爱学生,为了学生,她宁愿一笔一画刻钢板,只为了满足孩子们求知若渴的学习心;她爱学生,为了学生,她顶着烈日,到郊外、到田埂、沟边寻找老黄牛、大水牛,只为了孩子们习作时心里有话说……她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都献给了孩子们,她用满腔的激情书写着最美的教育诗篇。正于她自己所说: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DDD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
二、不懈的思索& 执著的追求
&&& 李老师是一个思想者,她有敏锐的洞察力,刚从十年浩劫中走过来,她就发现了当时教育的症结所在:过分偏重认知,忽略了情感与创造力的培养;李老师是一个行动者,当年已至不惑之年的她向学校领导主动请缨,从一年级带起,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全程实验研究;李老师还是一个研究者,她研究外语情境教学,研究我国古代的“境界”学说,研究《文心雕龙》,研究《人间词话》……从各种学说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李老师更是一个创造者,她创造出语文教学的崭新模式DD情境教学,她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将学生引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教学情境中,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而今,李老师的情境教学已发展成了情境教育,情境教育的种子已播及大江南北,播向祖国各地。
& 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李老师的讲座所感动,所震撼,她激起了我对人生的思考,对事业的思索。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各种物质诱惑纷至杳来的当下,我们怎样保持一颗平常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以豁达开朗的胸怀涵养我们的人格?在各种流派纷呈的教育界,在各种模式不断涌现的课堂,我们怎样善于发现,勤于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 我不知道怎样去恰当地形容李老师的讲座,我想到了春风,春风的威力是巨大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老师的讲座就像一股和煦的春风,催生着教育战线上一颗颗思考的种子。
“语文”两个字好辛苦& (发表日期: 14:33:58)&&&& 发布者: 方西河 (小学语文 0108班 湖南岳阳(2))&&&&&&
“语文”两个字好辛苦
&&& 掐指一算,参加工作已经有二十个年头了。回想自己走过的路,还真的蛮曲折,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我想,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于是,我想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与志同道合者分享。
&&& “豆腐块”的“四级跳”,“豆腐块”者,小新闻也。
&&& 说起来大家恐怕不信,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师范,我最怕的就是作文。无话可说,错别字连篇,反正,要说多差就有多差。初登讲台,我教三年级,起步作文我硬是指导不好,不说别的,自己的“下水作文”也写不明白。没有办法,我只好在读完三年书法函授大学后再参加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硬是哪里最差就要从哪里走出来。记得1992年考完《文选与写作》后,我发现从写“豆腐块”起步是很多作家的经验。我并没有当作家的梦想,我只想把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好让我当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于是,日在新华书店买来一本《新闻采访写作》(范愉曾著),花一个星期把前半部分――“新闻采写”看了不知多少遍,再按照上面介绍的方法找新闻。一找就找到了新闻,原来新闻就在我家里。我妈妈卖了上十年的菜,前一年,农村结构调整,我们队卖菜的人多了起来。于是,我写下《尹家队兴起卖菜热》,7月13日送到郊区广播电台,想不到,当天下午就作头条播发。这下就来了神,我一个暑假就忙着采写新闻,一共被采用了20多篇,成为全乡有名的“土记者”了。后来,我发现光在电台发稿不过瘾,不能留下“文字根据”,于是,我又把眼光投向报纸,结果,8月5日,一篇不到200字的“豆腐块”发表在《岳阳法制报》中缝。拿到样报,我不知读了多少遍,还把它剪下来,塞在工作证中“珍藏”。那份文理不通后经编辑老师斧正的初稿也被当作“文物”收藏下来。一遇到那些说自己写作水平不高而对写作望而却步的同事,我就现身说法。这份“文物”也不知引导了多少人,可惜爱人不识货,最后当它当废纸扔掉了。
&&& 正是这样“神奇”的经历,我尝到了“天道酬勤”的甜头。后来,我的新闻越写越长,发表的刊物档次也越来越高,更没想到的是,我从区级电台的头条起步,连跳四级,在国家级刊物《中国儿童报》上发表了三篇头版头条,成为该报在湖南省首个学生记者站的站长,三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所指导的三名小记者被评为优秀小记者,2005年底,在全国20多家学生记者综合考评中,我站名列第一。我也成为学生眼中的“方大记老师”。
&&& “豆腐块”的成长经历让我的作文教学与众不同,无论是指导学生写身边的事,还是指导学生把一件事写清楚,我都能把自己的新闻采写经验运用到教学中去,特别是多年的写稿改稿的实践,我的要从“沙”里淘“真金”的作文批改理念也逐步被人认同,这不,已有很多名学生在报刊发表习作,我也被聘为《科教新报?教育周刊》的特约评报员。
三年三个三等奖
&&& 我的课堂教学早就全区有名,不过不是好名,而是坏名。
&&& 参加工作前八年,我曾三次参加区级课堂教学竞赛。结果,每次都是三等奖――鼓励鼓励而已,来的都有份嘛。以至于得到了教育局一位领导在校长会上不点名的批评,说多次参加,也没有进步。不过,我也没有气馁,仍然是那句话,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我从1995年起,每年从有限的工资中自费订阅《湖南教育》《湖南教育报》《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等报刊,记得《湖南教育》1996年第二期发表《汨罗素质教育大写真》的长篇通讯,我一口气把它读完,对照自己十年的实践思考自己是不是在搞素质教育。后来,我又订阅了《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视野开阔了,备课轻松了,上课有套路了,连评起课来也有板有眼了。
&&& 2000年语文新大纲颁布,我正好教初一,使用的也是新教材。11月,区教育局组织“新大纲新教材教学比武”,我所在的中学是全区有名的薄弱学校,在如林的高手中,我准确地吃透新大纲中的“新”字,把中央电视台金牌栏目“实话实说”搬进课堂,把口语交际很好地落实在语文课堂之中,从而打开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天地(评委语),获得惟一的一等奖。有趣的事,第二年教育局“金钥匙”教学比武中,大多数参赛教师都“克隆”了这个环节。
&&& 在课堂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我的教研论文也开始收获。起先,我也是写“豆腐块”,我的第一篇小论文就是发表在《岳阳教育》1996年第6期上的《两画“喇叭图”》,只有367个字。后来在《岳阳晚报》教育版“灯下笔谈”栏目中发表了几篇小言论,也是“豆腐块”,就是从这些小“豆腐块”中起步,慢慢地,我的论文越写越长,越写越多,采用率也越来越高,就连我以前常用“屡败屡投”来安慰自己的《中国教育报》,也被我敲开了大门。2005年下学期,我在《中国教育报》发稿4篇,其中“读者”版中发3篇,“研训在线”版中发1篇。正是这发表在“研训在线”的争鸣文章――《“教后记”当堂堂记》,引起了湖南省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李真微老师的注意。李老师来到我校,组织“教后记”专题座谈会,最后,座谈稿发表在《湖南教育?语文版》2006年第4期上。在第3期上还发表了我的随堂课实录《新型玻璃》以及我省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李真微老师的点评文章《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让我似乎摸到了语文教学门径。这么多年来,我共计发表教研论文80余篇,还在市区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以及一些学校做过《怎样写论文》的专题讲座。我也被评为岳阳楼区学习型教师。
“语文”两个字好辛苦
&&& 回想二十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只能用这个标题来概括我的感受。我在很多地方都讲过,我教语文,走的是“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里的“农村”自然是指新闻写作之类的边缘学科,“城市”指的是语文教学。我教语文,是完全从零开始的。一是自己的语文素养不高,学习语文几乎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二是长期在农村小学工作,吸收的正确的观念太少(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学期,语文数学一共刻了二十多份试卷,效果仍然不好)。这些给我的教学带来很来很大的麻烦。记得1992年第二次参加区教学竞赛,提前一个小时抽签,我抽的课文是《收稻谷》。下课后,带队的领导说:“我不知道你要干什么,我也不知道你在干什么。”这是肺腑之言,之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语文课,到底老师要干什么?”
&&& 正是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了漫长的探索之旅。很有意思的是,这期间,自己竟然成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了,并且,这种研究办法还真管用。
&&& 比方说,我从初中开始就不爱看课外书,特别是很长的文章,我更没有兴趣,以至于读师范时学《狂人日记》,跟着教师走我竟不知教师已经上到哪里去了,在印象中也只有一次举手发言的经历。后来,我参加自学考试,教材一遍又一遍地读,慢慢地,我爱上了看书,如今已经成为有名的“书虫”,一日不看书便不舒服。我的语文水平也是在十多年的“课外阅读”中提高的。于是,我总结出一条经验:语文学习,不能没有课外阅读。正好,我也读到了一些语文专家这方面的文章,这些更坚定了我的信心。这样,我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就特别注重课外阅读了,同样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004年上学期,《狼牙山五壮士》从人教版讲读课文中删除,有人提出异议,我撰写的争鸣文章《墙内损失墙外补》发表在《科技导报?教育周刊》上,正式表明自己对课外阅读的看法。
&&& 比方说,我的作文写不好,一见它就头疼,这正是语文水平差的学生的通病。我通过自考,发现大量有品位的阅读后,作文水平“自然”会提高。但如果把希望都寄托在“自然”上,那效率太低了。再加上我写新闻也是按葫芦画瓢,从最简单的模仿开始的,写好一篇新闻都要进行认真的采访。于是,我又总结出一条经验:作文从模仿开始,作文离不开采访,作文离不开阅读。这里面把“采访”引入作文教学中,解决了学生没话可说,无法写好细节的难题,让很多学生受益匪浅。同时,为了解决作文水平“自然”提高效率太低的难题,我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主张“变作文课指导为阅读课指导”,在每一堂课是都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好这篇作文的,从题目到字词句,再到篇章结构,都要灵活地研究一番。结果,作文训练次数多了,难度降低了,学生有“法”可依了,效果自然就好了。在这样的探索中,我又体会到,这些,其实就是在进行“语感”训练呀,这不正是新的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感”在语文课堂中的体现么?这样,我的语文课,非语文的成份少了,“语文味”浓了,不信,《新型玻璃》就是一个例子。
&&& 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进步,期间,我得到了很多领导与同事的帮助。特别是邹武佑老师和李真微老师。邹老师在我获区教学比武第一名之后上的观摩课上说:“方西河老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这让我在汗颜之后惊讶,这就是我的“风格”么?李老师在点评我的课堂实录后说:“你悟性好,也肯用功,就这样努力吧,会有收获的。”还把自己的论文剪贴本借给我,让我天天有机会与名家对话。这些正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 分享智慧&&&&&&&&&&&&&&&&&&&&&&&&&&& (教育小故事)
&&&&&&&&&&&&&&&&&&&&&&&&&&&& QQ帮了大忙&&&&&&&&&&&&&&&&& 仇建秋() 发表于
19:54:48 &&&&&&&&&&&&&&&& 地址:&&& 感谢我的学生们,感谢腾讯公司,是QQ帮助我的学生回到母亲的怀抱。 日& 星期天& 雨& && 窗外雨下个不停。吃过晚饭,我收拾完毕刚准备坐下。忽然想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我拿起话筒,电话里传来一个母亲焦急的声音:“是仇老师吗?吴涛给家里留下一张纸条,就离家出走了。我和他舅舅找了一下午也没找到。想问问他平时跟哪些同学玩?他们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听到这个消息我也感到意外,(吴涛从小生活在安徽农村爷爷家,与父母缺乏沟通。父母离异后,与母亲来岳阳不久,母子之间常常发生摩擦。)但我马上镇定下来,连忙安慰起他的母亲来:“你别着急,吴涛是个懂事的孩子,他一定不会走远。我会尽力帮助你的。”放下电话,我马上给吴涛的几个好朋友打了电话,但都没有结果。正当我不知所措时,猛然一想:平时吴涛喜欢上网,为何不借助QQ来帮忙呢?因为我与班上的许多孩子都成了QQ好友,还加十六班的QQ群。于是,我急忙打开QQ,问一位在线的孩子:“你看见吴涛吗?” &&& 对方马上回应:“看见了。” &&& 我接着又发了一条:“仇老师找他有急事,请他赶快回应。” && “没有,我是今天上午看见的。”& && “那你刚才说看见他是怎么回事?如果你知道吴涛的下落,请你务必转告他,他妈妈非常着急,找了他一下午都没有找着,如果到晚上八点,他还不回家,他妈妈就会拨打110,请警察帮忙找。” &&& 对方说“我知道了。” && “请你再多转告几个同学,一有他的消息马上告诉我。” &&& 我又询问了其他几个在线的孩子,仍没有吴涛的下落。 &&& 当我正准备关掉电脑,到网吧去找时,手机响了,一看是吴涛他*的号码,我连忙接听“仇老师,吴涛刚进门。”我欣喜地说:“太好了,千万不要责怪他,一定心平气和地与他沟通,告诉他,仇老师始终相信他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 &&& 事后,有个学生告诉我:吴涛是看了老师在QQ群里发的消息,才回家的。我又多次找吴涛谈心,开导他,体谅母亲难处,有事多站在母亲的角度去想一想,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母亲。 &&& 从那以后,吴涛再也没有与母亲发生过冲突。&&& &&& 感谢我的学生们,感谢腾讯公司,是QQ帮助我的学生回到母亲的怀抱。
罗智丽()发表日期: 00:22:02)
&&&&&&&&&&&&&&&&&&&&&&&&&&&& 寒冬里的暖笑声
&&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的化身,每一个学生都是老师掌心的一粒痔,或深或浅的印刻着我们的人生。参加工作以来与孩子们也一起度过一年半载了,时光里有一些烙痕是永久的回忆。&& 去年的冬天大雪不知不觉的覆盖了岳阳城,地处乡村的学校离寒冷更近。那日中午,按照惯例我到教室里看看孩子们的动静,才到走廊,就暗暗感觉有点不对劲,似乎太安静了,寒冷的冬天再抗得住的学生也要搓搓手,跺跺脚啊。推开教室门,果真出情况了――作业本老老实实的呆在桌上,可几十把椅子上没有一个学生的影子,人呢?人呢?心急如焚的我跑遍整个校园还是找不到一个身影,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小脑袋在不远处晃动了一下,咦,那不是班长――胡林.压着心头的责备与疑问正准备叫她问个究竟,只见她甩开步子向我跑过来带着掩盖不住的兴奋不等我开口就把我拉到一边,说:“罗老师,我们酝酿的秘密工程就要完工了,你可别生气,让我们在外面还多呆一会会,好不好?”看着她坚定的恳求,询问与疑问吞到肚里。&& 不一会儿,班里最调皮的邓、安静的颖、开朗的昌等纷纷到来,嚷着说:“老师,能不能先闭上眼睛,跟我们去个地方。”心里打了一百个问号的我被孩子们簇拥到学校后山,只听“当当当当,老师快看啊,这是我们三十六位同学送给您的礼物,祝您永远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不知何时白白的雪地里垒起了一个憨态可掬的雪人,戴上了丰的帽子,围着瑶的围巾,从地里捡来萝卜当鼻子,用四叶草镶上眼睛……三十六位同学温暖的围在我身边一个个屏住呼吸等着我的“批判”,我环顾了一圈冻得通红的小脸,有点哽咽但微笑着的说:“孩子们,这是老师收到最好的、最温暖的礼物,但是以后不许这样吓唬老师了哦。”孩子们听了吐了吐舌头,顿时都高兴的抱作一团。&& 雪花轻盈的飘落在天地间,那一刻我只觉得身子里暖暖的真情流动……教学小故事―――每天一问 胡兰香() 发表于
12:54:30 地址: 我契机在班级开展“每天一问”的活动,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每天出一个问题考大家。 教学小故事――每天一问
& “同学们,古代的很多文人爱吟诗作对,以诗会友,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佳作,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我和孩子们正在学习第三课《古诗两首》。
& 我正抑扬顿挫地范读着,“老师,老师,我能不能问你一个问题?”有人打断了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们班的“调皮鬼”李龙。我还未开口,他已经抢先发问了:“叮当碰叮当,丁丁当当”。想了很久这可难倒我了。面对纯真可爱的孩子,我又不能以“不要说和课堂无关的东西”这一句话来搪塞他们吗?“教师的聪明不在与你教会学生多少,而在于你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新理论如一道灵光撞击我的心扉,我顿生一计:“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同学,让大家来对吧!”
&& 课后,同学们可兴奋了。动脑筋、查资料、问家长,对出许多富有童趣的下联。老师都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我会回答,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我契机在班级开展“每天一问”的活动,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每天出一个问题考大家,如:“下雨时,汽车在疾驰,被雨刷刷下去的水珠为什么要往上跑?”……“每天一问”激活了同学们的思维,放飞了想象,大家的知识容量剧增,观察生活的敏锐力增强,语文课也成了他们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如“‘清、请、青、情、晴’这几个字我总是分不清,请问你们是怎么记住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求知欲更强。真是一问创意连连,一问精彩不断!
&&&&&&&&&&&&&&&&&&&&&&&&&& 小议《手中的线》 王 玲() 发表于
12:53:25 地址: &&& 只要为学生营造了表达的氛围,给学生创造自我成长的机会,他们能悟出更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孩子们学习文化知识,更要时时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德育摆在首位。在我们的 课堂教学中也是及时地渗透德育教育。我想只要为学生营造了表达的氛围,给学生创造自我成长的机会,他们能悟出更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 记得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积累?运用》中有篇阅读材料――《风筝》,这是是一篇对学生习作很有帮助的短文,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思想教育材料。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快速阅读后,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学生踊跃发言。“我读懂了每个风筝上面都有他们的理想。”“我读懂了。。。。。。”,这时看到我班的“语言大师”、“哲学家”(同学们这样认为)刘某同学也举起了手,我请他回答。“我读懂了每个人的童年也像是一只风筝。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越飞越远,越飞越高。飞得越高,理想越远大,同时飞得越高失败也越大。”“飞得越高失败也越大。”这种想法与众不同,于是我说:“是吗?请问,你为什么认为飞得越高,失败越大?”“飞得越高,断了线的话,失败也就越大!”
&&& 这个问题值得讨论,这是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绝好机会。手中的线是什么呢?其实只要手中的线不断,飞得高倒是可以青云直上获得最终的成功的。
&&& 于是我抛出一个问题,“手中的线指什么?”同学们议论纷纷,争着发言。“我认为是,基础牢,线便粗,这样线就不会断了。”从学生角度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是学习了,可这还不够。为拓宽学生思路,我随即举“马加爵案例”,学生们的思考角度马上有所转变。“我认为线是宽容、忍耐。”“我认为线是经得起挫折。”“我认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就是线。”“我认为品德就是线。”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道。
&&& 是呀,品德是线,健康的心理是线。这是我们成功的法宝。社会中的贪污犯、走私犯、徇私枉法等不法之徒:还有某些遇到挫折就报复或者采取轻生等愚蠢之人。。。。。。他们那些人就是断了线的风筝啊!
&&& 《三字经》上说:“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除此外,健康的心理、优良的品行更是我们在这日新月异的竞争社会中的立身之本。
&&& 通过这一次课堂上的小议,给我的教学带来了一片全新的思路:有时我们要充分相信孩子,只要我们给了他们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他们明白的道理不比我们少。
“不听话”的孩子“牵着走” 蒋雪芳() 发表于
13:13:06 地址:
“不听话”的孩子“牵着走”
&& 《声母zh、ch、sh》的课堂教学正在进行……
&&& “一年级的孩子真难教!”我转过身来看着坐得东倒西歪的小家伙们不由地想。这些小家伙,上课的头几分钟倒也“规矩”,我心里还一阵窃喜,以为早自习的训话卓有成效。可是,当我将今天要学的第二个声母“ch”板书到黑板上再回过头来看,就发现有些孩子已经按捺不住开始动起来了。不行,得想办法。否则“由点及面”,不久全班就得上演“大闹天宫”了,小家伙们的“本领”我是早就领教了。
&&& 看到板书在黑板上的“ch”,我灵机一动:“小朋友,你们看‘c’多可爱,它*着椅子‘h’坐得多好,他们俩就成为了好朋友,读“ch”,谁向它们学习,谁也能成为它们得好朋友。”许多孩子一下坐好,我环视全班,把拼音“ch”的卡片拿给表现好的一个孩子让他当小老师带读,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
&&& “ch”、“ch”、“ch” ……
&&& “sh”、“sh”、“sh” ……
&&& 小家伙们读得很认真。然而,就在这样得情况下,也有“不听话”的家伙。看!胡阳松不见了。我再定睛一看,他在桌子底下玩得正开心呢。我生气极了,准备大声呵斥,而转念一想,孩子其实不是故意捣蛋,是因为他还没有养成听讲的习惯呀,毕竟上学只有这么久。我压住怒气,静一静心,拿起一张卡片走到他的桌子前说:“声母宝宝喜欢交朋友,不过它喜欢认真听讲的孩子,你能成为它的朋友吗?”
&& “好!”胡阳松爽快地答应了。
&&& 5分钟过去,他一直很认真,为了让他坚持下去,我在进行下一内容的教学时,故意设置情景:胡阳松很认真,声母宝宝为了庆祝交到新朋友,特邀请我们一起做游戏。
&&&“好。”小家伙们欢呼雀跃。
&&&“老师,这里有一些卡片,想读给你们听,你们认为读对了,就说‘yes’,如果不对就说‘no’,并且说出原因好吗?注意要听清楚哟!”
&& “好!”孩子们跃跃欲试。
&& “z。”
&& “yes。”教师里欢声雷动。
&& “sh。”
&& “no。”“老师,你读的是卷舌音sh,你卡片上写的是平舌音s。”   
&&& 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辨析了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发音异同,这时竟然没有一个孩子“捣乱”了。
&&& 趁着愉快的气氛,我开始引导学生自学。
&& “声母‘zh、ch、sh’要跟韵母‘a’交朋友,怎么读呢?根据我们以前学习的方法自己读一读吧!”
&&& 一分钟过去,李唯祺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要把声母读得又轻又短,韵母读得重一点,两个音猛地一碰,就读‘zha’。”
&&& 我看到了孩子的聪颖,由衷地高兴,随即想到一种特别的表扬方式,我微笑着对他说:“好,那这种方法就叫李唯祺方法吧!”
&&& 孩子小脸上顿时露出灿烂的笑,激发其他孩子争先恐后地回答起来,由此我继续命名了刘沐华方法、邹燕亭方法等等。
&&& 这些小家伙们多想用上自己的名字呀,自学的劲头更足了,哪顾得上“捣乱”?
&&& 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在孩子们愉悦的神情中,我感悟了许多。是的,“没有调皮的学生,只有不会引导的老师”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有错。一堂课如果真的很有趣味,老师懂得欣赏学生、懂得及时鼓励学生,发现学生闪光点,那么再调皮的学生也会集中注意力,积极地学习。对于那些“不听话”的孩子,不能*空乏无力的“叫”育与简单的训斥来解决问题,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与一颗热情、包容的心“牵着走”,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真正学会学习。
 春天在我们心底&&&
    &&&&&&&&&&&&&&&(发表日期: 12:41:07)&&&&&
&&& 发布者:王新菲 (小学语文 0108班 湖南岳阳(2))&& 没有期初的动员谈话,没有课前的情感交流,我就这样走进了15班教室,面对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只简单说了句:我是你们的新语文老师,就开始了我的第一课──《春天来了》。
&&& 虽然对这次人事调整极不情愿,但我还是将这份无奈悄悄地深藏心底。也许是窗外淡淡的春意温暖了我和孩子们的心田,也许是我动情的朗读、真诚的微笑感染了孩子们的情绪,也许是初来乍到的我令孩子们感到了新鲜与好奇,课堂有序而活跃地进行着。
&&& 然而,一时的新奇与兴趣怎能支配四十分钟的课堂投入呢?在最后十分钟里,他们坐不住了:喧闹声、说话声,此起彼伏,吃东西、玩文具,屡禁不止。任凭我付诸怎样的激情与热情,他们表现出的依然是对课堂的无视,对老师的不睬。我的心猛地一沉:果然名不虚传!
&&& 这样的课堂反复重演着!当精心准备的教案由于学生的不参与而无法进行时;当满腔热情的启发由于嘈杂的议论声而被迫终止时;当高昂的激情由于某个学生的顽劣而殆尽消退时,我内心的无奈与烦闷也积淀得越来越沉重。它最终变成了课堂上厉声的呵斥、静默的责罚、言语的挑剔、动作的苛求......而如此恶性循环的课堂带来的是我更加深重的失败感。
&&& 春天,就这样离我远去了。
&&& 直到有一天──那是下午第一节课,预备铃过后,我手捧教案来到教室,因为预备时间很长,孩子们照例在教室里玩耍,一见到我,他们立刻安静下来,我轻轻地说:还没上课呢,玩吧。准备好教具后,离上课还有十分钟,我想到隔壁办公室转转。经过楼梯间时,有三个孩子在那儿玩,不待我走近,也只是一个孩子无意中一瞥,他们居然不约而同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冲向了教室。那及其畏惧的眼神,那几近逃窜的身影,令我愕然:我有这样可怕吗?
&&& 从教十三年,我一直努力做一个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老师。本期调离三年级9班,家长闻讯后,有打电话表示挽留的;有来校执意请求的;有找领导严词提出要求的。学生呢,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一个个热情的拥抱,一次次在我课堂外深情的
注视,一回回迎接我到来时的雀跃......同事王老师羡慕地说:家长和学生这样舍不得你,你真幸福呀!是啊,我何尝不为这样高度的认可和深情的眷顾而自豪呢?而面对15班的教学状况,我一次次责问自己:是方法不对,还是用心不够,抑或是自己的情绪在作怪呢?
&&& 我渴望春意盎然的课堂,期待职业的成就感,可内心深处、课堂举止中,我何尝不是在吝啬春天、拒绝春天呢?自然界的春天在初现绿意的枝头,在乍显嫩色的草地,作为老师,春天应该在我们心底呀!送人玫瑰尚且手留余香,我为什么不能将点点春意渗入课堂、溶进学生心田呢,那样,收获的将何止是春色满园呀!
&&&&&&&&& 成长规划
我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发表日期: 13:21:25)&&&&& 评论数/点击数:4/11
发布者:蒋雪芳 (小学语文 0108班 湖南岳阳(2))&&&&&
目&&&&的:21世纪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学习。对于教师而言,我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育者,更重要的应该是终身学习者。作为老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但仅仅限于此,还远远不够。涉猎的知识越多,越能触类旁通,对自己本学科的钻研越能从不同角度思考,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取得主动权,克服捉襟见肘的窘态,就要广为学习,做学习型教师。学习不能功利主义,需要教什么,才学点什么,拓展不开,必然底气不足。有的理论学了,可能立刻教学上派用场,如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可用来研究教学原则,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可改进教学方法。有些理论、有些知识学了,似乎对学科教学不直接有用,但是它们可以开启智慧,构成文化教养。所吸取的精神养料储存在脑予里,突然有所需要,往往就会一跃而出。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的强弱,教育机智的发挥,并不由于某位老师特别聪明,而在于知识储存丰厚不丰厚,视野开阔不开阔。&&&&&&&&
&& 由此可见,教师时时需要学习、需要积累。就我个人而言,希望通过不断地再学习,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知识传授者和教育者,才能更快地适应时代的需要。由此我个人今后2007年至今后三五年的发展以学习与实践为基本途径,以语文专业化发展为方向,以形成个人教学风格为内容,以带动身边教师共同发展为前行目标,致力于语文专业的专业化成长。
内&&& 容:&1、文学素养的提高学习&&&&&&&&&&
&&&&&&&&&& 2、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多媒体开发、网络技术)&&&&&&&&&&
&&&&&&&&&& 3、普通话继续学习、英语学习(初级)&&&&&&&&&&
&&&&&&&&&& 4、教育理论学习(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等)&&&&&&&&&&
&&&&&&&&&& 5、教育经验积累(在实践中学习)&&&&&&&&&&
&&&&&&&&&& 6、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展开思想教育与学习。&&&&&&&&&&
&&&&&&&&&& 7、其他拓展学习(文学作品、艺术与生活等)
措&&& 施: 1、自费购买老师们提及的所有有益于学习的教育类书籍,并保证时间阅读,并每期做文摘卡片50张以上,写读书笔记4篇以上,以提高学习效果。&&&&&&&
2、坚持按时参加语文专业所有活动,认真开展教学研究,以研究的态度展开学习,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以研究促进学习,积极攥写教学随笔。&&&&&&&&
3、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包括教学竞赛、展示等),在活动中检测学习的效果。
发展进度:1、2007――2010年展开多媒体课件开发学习,展开网络学习,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发展个人综合素质。&&&
<FONT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ff07――2010年展开教育理论学习、教育经验积累、思想教育与学习、& 以及其他拓展学习(文学作品、艺术与生活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在教学实践与生活中时时学习。&&&&&&&
<FONT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ff07――2010年多角度展开自我专业训练,包括教学竞赛、研修班学习、其他形式专业学习、教参编写、论文发表等等。
具体要求:&每学期:公开课(每学期上校级或校级以上公开课至少1次。公开课必须有详案,有他人的教学评议,有自己的课后反思。&& )、论文(2篇以上)、优秀教案(4个以上)、课件(2个以上)、教学随笔(10篇以上)以及其他奖励等。&每学期做文摘卡片不少于50张,写教育教学随笔不少于10篇(每篇不少于1200字),写读书笔记不少于4篇(每篇不少于1500字),写专业论文不少于1篇(不少于3000字),设计优秀教案不少于3个,并坚持将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发布在岳阳楼区素质教育论坛上与其他老师分享。&
方西河(指导老师)&&
14:43 [回帖] [向评论者发短消息] 读一本书,有了收获,这是好事.有这样的基础,再读下去,慢慢地品味,会有更多的收获.毕竟大师的思想不是一下子就能体会到的.
许淑文(学员)&&
16:50 [回帖] [向评论者发短消息] 蒋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命名法”欣赏并借鉴了!同时也在低年级的组织教学中注意了“软硬兼施”。我觉得有本领维持学生整节课的兴致勃勃虽然是高手,但是燃烧着的激情可能不持久,所以我更乐意在低学段里培养孩子们有规矩和有耐心。这样,一旦有了课堂生成的机缘,孩子们会更幸福。
冯学兰(学员)&&
13:28 [回帖] [向评论者发短消息] 看了蒋老师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突然为自己缺少些奋进而自惭。愿跟着蒋老师的脚步伐尘而上。走不走是一种态度,走多远是一种能力,我愿尽力前行!
严霞(班主任)&&
13:29 [回帖] [向评论者发短消息] 后悔过后,还会有同样的问题吗?相信李老师不会,但很多人会,比如我。
刘 颂(学员)&&
13:07 [回帖] [向评论者发短消息] 教育界不是真空地带,社会的问题都会在我们这儿折射.难得的是李老师能将社会的责任担起来.不是吗,一个人的力量虽薄,不也挽救了一个家庭吗?
陈丽(学员)&&
13:36 [回帖] [向评论者发短消息] 不轻信学生的“小报告”,不以老眼光看学生,要实事求是。 毛老师的自我剖析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江珊君() 发表于
14:21:49 地址:
&& 打开电脑,进入研修主页,发现这已是最后一个阶段了。持续了几个月的研修活动即将结束,在网上相识而大多未谋面的学员们又该说再见了。心中突然有些不舍,有些遗憾,还有着一些期盼……
&& 虽说每一次的研修活动时间不长,但收获其实不小,既能看到专家的视频讲课,也能反复解读承载有他们真知灼见的电子文本,同时还能查阅每一个同行老师的文章、评论,细品来自于教学一线的无数心声。每一次浏览每一次阅读,我都会有一些小小的震动,为一种新的思想,一种不同的视角,一种未曾有过的共鸣,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仿佛回到了读书时代,回到了那种共同学习,共同交流的美好时光……
&& 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孜孜不倦的好学者,看到了许多勤奋敬业的育人者,他们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示,也一再地点燃了我心中的激情……
&& 研修即使结束,但他带给我们的思考却将继续存在。
远程研修,请再来一次!
&&&&&&&&&&&&& 付静() 发表于
21:50:28 &&&&&&&&&&&&& 地址: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历时四个月的远程研修马上就要结束了,每月一次的精神大餐再也没有机会赴宴了,留恋、惆怅一齐涌上心头。回想研修的日子,太多的收获、太多的感言……
&&& 记得刚涉足远程研修的八月,那是炎炎夏日,不懂得如何操作,一天下来还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脸茫然、百般无奈、急得跺脚,身着一件短袖坐在空调房内,仍是汗流浃背。头弄晕了,眼看花了,还如无头苍蝇,没摸着一点头序,作业当然也是东拼西凑,蒙混过关。现在想想,真是狼狈不堪!当时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累!
&&& 后来几次的研修,我对操作程序越来越熟悉了,步骤已成为轻车熟路,能轻松自如地在平台上学习和交流,任思想自由驰骋,感觉是一种美的享受。对每月的研修也变得有点迫不及待了,提前一周就把视频看完,看一遍还不过瘾,又陪着女儿看第二遍,一切进行地都非常顺利。在不经意间,远程研修已经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一有空闲就饱览同学们的经验之作,为我的教学所用,感觉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明显进步。自己的作业也追求精益求精,每天都在心里酝酿,几次都是提前完成的,还有几篇在班级简报和全国简报上发表。这着实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这个阶段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爽!
&&& 好景不长,转眼就到了十二月,马上就要和远程研修说再见了,我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有一万个不舍,有一万分留恋。离开研修的日子,我不敢去想象不敢去直面,但却已无法改变,只是在心里默默地期待咱们后会有期,期待这样的研修,再来一次!
&&& 我深情地呼唤:远程研修,请再来一次!
&&&&&&&&&&&&&&&&&& 刘文颖() 发表于
01:07:27&&&&&&&&&&&&&&&&&&&&&地址:&&& 好了,夜深了,真的该睡了!带着清新的语文魅力和心底那份温暖的感动,休息吧!相信今夜一定有个好梦!
&&&&把一岁多的儿子哄睡,再准备好明天的课,自己收拾收拾,已经十一点多了。不知不觉又坐在书桌前,习惯性地伸手去按电脑主机的开关,好几天没有到研修班上看看了――我这是怎么啦?不是刚才还觉得腰酸背痛、头昏眼胀,想要好好休息了吗?怎么鬼使神差地又想起研修了?盯着正在启动中的显示器,心里竟还有个声音在迫不及待地催着:“快点快点!”似乎就连这短短的半分钟都嫌漫长。
&&&& 上网站、登陆、进班,眼前精彩一片。欣赏着咱们精美的简报,拜读各位老师的宝贵经验,心里暖暖的,特别充实,特别踏实,一天的疲惫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没有了集中学习时完成作业任务的压力,没有了调皮的小家伙在旁边捣蛋,此时,更有了一份轻松惬意和从容洒脱。鼠标点击,轻轻滑动,细细品味每一篇文章;键盘敲打,字字肺腑,慢慢抒发每一份感动。
&&& ……&&& ……&&& ……
&&& 抬头看看时间,已经快深夜一点。不知不觉中,研修又陪我走过了昨天,来到了今天,何尝又不会陪伴我走向明天呢?
&&& 好了,夜深了,真的该睡了!带着清新的语文魅力和心底那份温暖的感动,休息吧!相信今夜一定有个好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f无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