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中的东道主是什么意思

东道主的意思
【东道主的拼音】: dōng dào zhǔ
【东道主的近义词】: 东道主人
【东道主的反义词】: 默不做声、守口如瓶
【东道主的意思】: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东道主出处】: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东道主造句】:
&郁达夫《海上》:“晚餐吃后,有人做东道主请去看戏。”
&可怜的杜洛埃还在滔滔不绝地往下说,好像他是东道主似的。
&意大利球员抵达罗马时不得不躲避劈头砸来的烂西红柿,而获胜的朝鲜球员在比赛(即英格兰世界杯――译者注)期间得到了东道主的青睐。
&厦门市科技副局长徐平东主持了开幕仪式,厦门市副市长叶重耕作为东道主开幕致辞。
&考虑到抽签仪式已经确定在明年春天在武汉举行,世界冠军德国队和东道主中国队会作为种子队确定在A1或D1。
&乌列尔在这里,在上帝之光中,与临近的东道主们一起。
&6日晚,东亚四强赛揭幕战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男足在最后阶段罚丢点球,最终与东道主日本队互交白卷。
&除了将与本次会议东道主英国首相戈登。布郎进行双边会谈外,我还很期待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见面。
&东道主中国海军司令员吴胜利甚至邀请他搭乘军用飞机从北京飞至青岛。
&如果布什选择怠慢中国东道主,必然会招致针锋相对的反应,破坏芝加哥申办2016年奥运的努力,甚至破坏美国在可预见的未来申办赛事的努力。
&东道主向我展示了古老的简?佛罗兰大斯叙述的手搞。
&本届的南非首战,东道主会不会一发激情澎湃的民族狂野之猛,将墨西哥掀翻在地?
&在吃点心的时候,查尔斯先生竭力卖弄他的本领,媚悦他的东道主。
&作为东道主,你们如何准备远东及太平洋残运会的?
&当好东道主,办好浙洽会、消博会!
&真正慷慨的东道主就是请我们赴宴的那个作东道的人。
&田径赛场上的最大赢家同样是东道主。
&我的答辞没有满足东道主的厚望。
&此次出访还可能衡量中国东道主对力拓的看法。中国是力拓最大的单一市场。
&东道主德国队夺得季军,这让国内观众为之欢呼喝彩。
&在世界杯历史上,没有东道主在首轮尝过败绩。
&法国队今晚将迎战小组赛的最后一个对手――东道主南非队。
&这一胜利为东道主摘得本届奥运会第50枚金牌。
&再加之东道主南非天时地利与人和,该组形势难以预测。
本页主要提供东道主的意思、东道主的近义词、东道主的反义词、东道主造句、东道主是什么意思的相关信息。
上一词条:
下一词条:教职成司函【号&|发布时间: 来源: ()
原文地址:作者:
2013高三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皆白衣冠以送之
(2)士皆垂泪涕泣
(3)又前而为歌曰
2.名词作状语
(1)秦兵旦暮渡易水
(2)箕踞以骂曰
(3)发尽上指冠
(4)进兵北略地
(5)函封之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使以闻大王 (&)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远未来 (&)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皆为戮没。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燕王拜送于庭。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群臣侍殿上者。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句翻译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士皆_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答案:1.反
&返回&2.振&震
&惧怕&3.卒
二、答案:1.没有信物
2.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3.品德高尚之人,这里指樊将军 4.可以用它来…… 5.袒露一只臂膀 6.不回头 7.宫廷的侍卫 8.周围侍从
三、答案:1.兵器,武器/士兵,武士/军队/战争
2.走投无路/极,尽/穷尽,走到尽头/贫穷/尽、完结/不得志,不显贵/竭尽 3.指身子向上起/举起/牵、拉/延请/调转车头/带领/序/称引/拉开弓 4.露出/被/拜见,会见/召见,接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自己”、“我”/看见的东西
5.如果,果真/实在,的确/名词,诚心,诚意 6.只是,不过,表轻微的转折/回头看/拜访/顾虑,考虑
7.连词,于是/副词,才/代词,你的/副词,是/连词,表承接,于是、便/连词,表转折,竟然,却/副词,表范围的限定,只,仅仅
四、答案:(一)1.(1)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 (2)哭,流眼泪
&(3)上前
2.(1)早晚,极言时间短暂 (2)像簸箕一样
(3)向上(4)向北
(5)用匣子
(二)使……听到
(三)1.远方
2.(1)以……为迟 (2)以……为怪
五、答案:1~3.判断句
1.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胸痛恨所考虑的。
2.现在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3.事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想活着威逼你(订立盟约)。
4、5.被动句 4.都被杀死或收为奴婢。
5.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6、7.状语后置句 6.燕王在朝廷上行了礼送出来。
7.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
8、9.定语后置句 8.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内情的人。
9.站在殿上陪侍君主的臣子们。
10、11.省略句 10.那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因而荆轲停下来等候(他)。
11.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
六、答案:1.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采分点:微、谒、信、亲)
2.时间已经不多了,您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请允许我先遣发秦武阳!(采分点:以、岂)
3.众宾客都瞪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采分点:上、就、顾)
4.荆轲回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采分点:顾、为、谢、假借、毕)
5.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采分点:还、走、卒)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4.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三、一词多义
&秦伯说,与郑人盟
1.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鲰生说我曰(《鸿门宴》)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辞&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传》)
&越国以鄙远
3.鄙&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5.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6.图&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孔雀东南飞》)
&以其无礼于晋
&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7.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
(2)与郑人盟
2.名词作状语
(1)夜缒而出
(2)朝济而夕设版焉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3.名词的意动用法
(1)越国以鄙远
(2)既东封郑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2.动词的使动用法
(1)若不阙秦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形容词作动词
(1)邻之厚,君之薄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
(四)数词的活用
数词作动词
且贰于楚也 (&)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是寡人之过也。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晋,何厌之有?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其无礼于晋。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且贰于楚也。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晋军函陵,秦军锬稀&(&)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句翻译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答案:1.已&矣&2.共&供&供给&3.说&悦&4.知&智
二、答案:1.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2.出使的人 3.那人,指秦穆公
三、答案:1.通“悦”/陈述/游说,劝说
2.推辞/告别/审讯 3.边邑,这里用作动词/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谦辞4.如果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暗暗地/迷漫而模糊/低贱,卑下
5.假如/好像/及,比得上/你 6.考虑/地图/打算,计划/预料,料想 7.介词,因为/介词,拿,用/连词,表顺承/介词,把/介词,凭借/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动词,认为
四、答案:(一)1.(1)驻军
2.(1)在夜晚 (2)在早上;在晚上
(3)向东;向西
3.(1)以……为边邑 (2)以……为疆界(二)1.恩惠
2.(1)使……减少,侵损、削减 (2)使……亡
(三)1.(1)远方的土地、国家,这里指郑国 &(2)缺少的东西
2.(1)变雄厚;变薄弱 (2)损害&(四)从属二主
五、答案:1.判断句
这是我的过错。
2.宾语前置句 那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3.状语后置句 因为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晋文公。
4.状语后置句 并且在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
5.状语后置句 佚之狐对郑伯说……
6.省略句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锼哪厦妗
六、答案:1.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们)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采分点:亡、鄙、远、两个“以”;状语后置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省略句:敢以烦执事)
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采分点:古今异义词:以为、东道主、行李;通假字:共;活用:乏困)
3.(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采分点:封、焉;词类活用:东、封、阙)
4.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采分点:敝、与、易、其;判断句式)
1、2、3、4、5、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翻译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是谁写的?
14-02-21 &匿名提问
文学爱好者
烛之武退秦师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题号:480959试题类型:单选题 知识点:古今异义&&更新日期: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难易度:较难
必须在注册登录后,才可以查看解析!
橡皮网学生APP下载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还有一些字原本是古今异义,但不一定都是:“臭”在古文中原指“香”,但“朱门酒肉臭”此诗句中还是臭的意思。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 
古今词义的差别: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①词义扩大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②词义缩小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③词义转移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④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⑤名称说法改变如,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现在已改用“少”字。 ⑥词义弱化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⑦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除此之外还有:古褒今贬、古贬今褒、名称说法改变
常考古今异义词:1.亲戚今义:旁系亲属;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妻子今义:爱人(女方);古义:妻子和子女。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3.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例如:或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4.非常今义:很、大(副词);古义:意外事故(名词);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鸿门宴》)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义:①缘故(名词)。例如:余即所以(《狱中杂记》) ②表原因的虚词。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用来,靠它来。例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6.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7.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义:更不必说。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8.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9.稍稍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慢慢地。例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10.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11.无日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服久;古义:不久。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 12.殷勤今义:热闹,周到;古义:关切、问侯。例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13.唧唧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古义:①织布机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②叹息声。我闻琵琶又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行》)14.豪杰今义:才能出众的人;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②英雄人物。例如:山东豪杰遂并起…《陈涉起义》) 15.何着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古义:哪怕,怕什么;怎怕。例如:而山不加增,何若而不平!(《愚公移山》) 16.肉食今义:肉类食物;古义:指享受优裕的大官。例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17.鱼肉今义:鱼的肉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名词)。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18.卑鄙今义:品质恶劣;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词(《出师表》)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19.不过今义:转折连词;古义:不超过。例如: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赤壁之战》)20.其实今义:实际上(副词)古义:①它的果实。例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②那实际情况。例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李固与黄琼忆》)21.春秋今义:①春季、秋季;②时代名称;古义:①年龄。例如:天子春秋鼎盛。(《治安策》) ②一年。例如:蝼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 ③书名。例如:孔子成春秋而知臣赋予惧。(《轩子·藤文公》) 22.垄断今义:把持独占;古义:山川阻隔。例如: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23.美人今义:美貌女子;古义:歌伎、宫妃。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24.左右今义: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古义:侍卫人员。例如:王顾左右而言它。(《孟子》)25.结束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古义:整装。例如:婉贞于是集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26.约束今义:限制;古义:盟约。例如:秦自缨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7.大风今义:大的风;古义:麻疯病。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28.一切今义:所有的;古义:一律、一概、任何。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梦溪笔谈》)29.宣言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古义:公开扬言。例如:宣言日:“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30.烈士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例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31.牺牲今义:为正义而死;古义:用作祭礼的牲畜。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判论战》) 32.交通今义:来往和运输;古义:①交结。例如: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②互相通连。例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33.扶老今义:扶着老人;古义:拐杖。例如: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辞》)34.秋天今义:秋季;古义:秋季的天空。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5.可恨今义,令人憎恨;古义:痛惜。例如: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马钧传》) 36.留意今义:当心、注意;古义:考虑。例如: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37.举手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古义:①动手。例如:先生举手击狼(《中山狼传》) ②告别时的动作。例如: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38.老子今义:①父亲;②自我的粗俗称谓。古义:老人。例如:遥望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39.鞠躬今义:行礼;古义:①弯着身子。例如: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②恭敬地、谨慎地。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40.小生今义:古典戏剧中的一种角色;古义:青年人。例如: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 41.虽然今义: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句;古义:虽,尽管;然,如此,尽管如此或虽说如此。例如:王日:“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输》)42.一毛今义:一角钱;古义:①一根小草;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一根汗毛。例如: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43.怠慢今义:冷淡、待人不够殷勤;古义:松懈、轻忽。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44.口舌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古义:口和舌,指说明。例如:国事如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45.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为人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 46.丈人今义:岳父;古义:①老人例如:愿文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②长辈。例如: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47.风流今义: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古义:①杰出、英俊。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例如:摇落深知朱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卿。(杜甫《咏怀古迹》) 48操持今义:料理、筹划;古义:拿着。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49.开张今义:店铺开业;古义:广泛。例如: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50.学者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古今异义之词义扩大 :(1)把ba [古义]动词。握住,端着。 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卖炭翁))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今义]①握住。②把持。③介词,将。④量词。 (2)股gu [古义]名词。大腿。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今义]①大腿。②事物的一部分。③量词。 (3)竟jing [古义]①动词。完毕,结束。②副词。终于,最后 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②或竟成痼疾。(《狱中杂记》) [今义]①完毕。②终于。③居然。④全。(4)履 [古义]①动词。践踏,踩。②名词。鞋子。 ①足之所履,(《庖丁解牛》) ②郑人有欲买履者。(《郑人买步履》) [今义]①践踏,踩。。②鞋子。③脚步。④实践。(5)再zai [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②继续,还有。 (二)词义缩小 (6)夫fu [古义]①名词,成年男子。②丈夫。③夫子,对老师的称呼。④指从事体力劳动或奴役的人。⑤读fú,文言句首发语词、句中助词和句末语气助词。⑥读fú ,指示代词,这那种等。 ①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积贮疏》) ②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口技》) ③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④渔夫、夫役 ③今若焉,悲夫。(《黔之驴》) ⑥是叶公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叶公好龙》) [今义]丈夫。(7)购gou [古义〕①动词。悬赏。②动词。购买。 ①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②于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梅馆记》 [今义]指购买物品。(8)或huo [古义]①不定代词,有人,有的。②副词,也许。③有时,间或。 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③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今义]①选择连词,或者。②副词,也许。 (9)君jun [古义]名词。①封建帝王,一国之王。②对有地位的人的尊称。③对人的敬称。⑥[君子]指称有才德的人。 ①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原君》) ②今君与廉颇同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④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 [今义]对人的敬称。(10)劝quan [古义]动词。①鼓励。②劝说。 ①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论贵粟疏&&) ②肃劝权召瑜还。(《赤壁之战》) [今义]规劝 (11)狱yu [古义]①名词。监牢。②名词。官司。诉讼案 ①狱中成法,质明启钥。(《狱中杂记》)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今义)监牢。 (三)词义转移 (12)科 [古义]①名词。法律条文。②名词。科举制取士的规格和年分。③动词。征税,判刑,摊派。④戏曲术语,多指元杂剧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搞的舞台提示 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②登科。 ③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促织》) ④卜儿哭上科(《窦娥冤)) 〔今义]①课程或业务的分类。②机关企业分职办事的部门。生物分类的等级之一。(13)熙xi [古义]同“嬉”,开玩笑。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宴子使楚》) [今义]光明。熙熙,和乐的样子。(14)爷ye [古义]名词。父亲。阿爷无大儿,本兰无长兄。(《木兰诗》) [今义]祖父,常重叠使用。 (15)窃qie [古义]私下,私意,“我”的谦词。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答司马谏议书》) [今义]偷窃。
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释例 1.中心:今义:①文章的主旨;②主要场合或指挥机构;②事物的重心古义:心里。例如: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2.中间:今义:当中。古义:中,当中;间,夹杂着。,例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3。束手:今义:没办法。古义:投降。例如:近者奉辞伐罪,族麾南指,刘琼束手。(《赤壁之战》4.指示: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古义:指给人看。例如:壁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荫相如列传》) 5.行为:今义,举动。古义:行,品行;为,做。。例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 6.父兄:今义:父亲和长兄,泛指家长。古义:有时偏指兄。例如: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7.赤子:今义:小孩子。古义: ①百姓。例如:皆我东南赤子膏血也。(《方腊起义》) ②初生婴儿。例如:赤子之心。(《孟子?离篓》)8.以为:今义:认为。古义:以,把;为,当做。例如: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9.可以:今义:能够。古义:可,可以,能够;以,凭,。例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10.从而:今义:连词。古义,从,跟随;而,而。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之)而师之。(《师说》) 11.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古义:终于达到。例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12.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古义:刚刚开始。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13.祖父:今义:父亲的父亲。古义:祖辈和父辈。例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14.会计: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古义:会,聚会;计,商议。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一会计事。(《陈涉起义》)15.不必:今义:用不着;不需要。古义:不一定。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16.作文:今义:语文中进行的写作训练。古义:写文章。例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7.以往:今义:从前。古义:而往……。例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18.感激:今义:深深的感谢。古义:感,感动;激,奋激。例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19.因:今义:表示结果的连词。古义:趁此。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0.具体:今义:明确,不抽象,细致。古义:具,具备;体,形体。例如: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21.智力: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古义:智,智谋;力,力量。例如: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22.前进: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古义:前,走上前去;进,奉献。例如:相如前进岳,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23.或者:今义:选择连词或副词。古义:有的人,有些人。例如:或者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封建论》)24.即使:今义:表假设性让步关系的连词。古义:即:就,让,叫。例如: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 25.弟兄:今义:①同辈之间;②[旧时军队称士兵。古义:有时偏指兄。例如: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省东南飞》)
相关试题推荐
扫描二维码马上下载橡皮网APP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接收老师发送的作业,在线答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