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叟 二代齿轮魔方公式图解二代方

3阶风火轮魔方
6248441284
F2DFF’F2D’F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百慕大金星号魔方的正规玩法
百慕大金星号魔方的正规玩法
2012年3月,在看微笑天空的地球号、天王号的视频之前,我曾将打乱了的金星号复原,但我的法则过于繁琐,不可取。
这次重玩,全部使用地球号和天王号的玩法。只有最后将5个立方体角块复位有难度,其余都不难。
上红前白下橙放置。红心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平行左蓝面,红黄绿▲块在红心的左腰上,红绿白▲块在红心的右腰上。
第2层的4个双色长方体是心块,心块会在原地旋转90度或180度;白、绿、黄、蓝4个正方形是棱块。
底层的橙色心块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条直角边分别平行左蓝面和后黄面;橙白绿▲块在斜边上。
上、中、下三层都可以转。
白绿心块的三棱柱前右层可以转。
适当转转红层和黄层,可建立起许多的上层右层前层都能转的右手系。在右手系时,可使用天王号的基本法则。
金星号还要用到左手系。即左层、上层、前层都可以转。左手系的法则是右手系法则的对偶法则(也称为对称法则)。
复位3个▲块
先用层先法复位橙色▲块,后复位红色▲块。
复位第2层的4个心块和4个棱块。
心块的旋转法则与普通3阶魔方的心块旋转法则相同;棱块的复位法则用右手系的3棱块轮换法则。
复位上层的红蓝棱块和2个含有红色面的立方体角块。
复位红蓝棱块的方法类似于普通3阶魔方复位上层棱块的方法。
复位红蓝黄角块和红白绿角块的方法很麻烦,要将这2块调到合适的位置,再用类似于普通3阶魔方复位顶层角块的方法(R’DR和LDL’)。这一步有相当的难度,是金星号最难的一步。
当上层复位之后,可能第2层的心块和棱块又变坏了,要将它们复位。
复位橙面层的3个立方体角块。
先用旋转棱块的法则,将3个角块的底色都变成橙色;再用天王号魔方前层3角块的轮换法则将3角块复位。我曾有博文介绍了我的16步法则。
图1595,金星号被打乱。
图1598,还有5个立方体角块和橙黄棱块未复位。
图1600,还有橙面层的3个角块未复位。
图1601,金星号全复位。(14/11/2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混元魔方(智乐3x3x3天、4x4x4地&MixupPlus&Cube)解法
说明:本篇混元魔方的解法是按照微笑天空的视频和ZhangMDK的解法来完成的,我只是将两个整理后,放在一起做了一下对比。
版权归微笑天空和ZhangMDK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_^*
公式符号说明:
MR45°:表示中间层以R的方向顺转45°。
即:由下往上,↑45°。
MU45°:表示中间层以U的方向顺转45°。
即:由右往左,←45°。
MF45°:表示中间层以F的方向顺转45°。
即:由上往下,┌→45°。
TR45°:表示右边第2层以R的方向顺转45°。
TL45°:表示左边第2层以L的方向顺转45°。
其它的以此类推。
R、L、F、B、U、D表示各转90°(与3阶一样)。
混元魔方的特性:
中间层可以转动45°,因此会出现棱块和中心块互换的情况,3x3x3中心块的相对位置也能互换,普通3阶中是不会的。
思路:先复形,后还原。
1、棱块和中心块的方向和位置复原。
2、3x3x3混元需要按3阶还原,先不考虑内棱块。会出现临棱互换(或对棱互换)、单棱翻色的特除情况,需要调整一下。4x4x4混元由于4阶的特殊性,则不需要,最后调整即可。
3、内棱块方向归位,位置归位。
4、按照3阶还原(什么方法都行)。
解法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的:先3x3x3的解法,然后4x4x4的解法(过程中会有对比)。
混元3x3x3解法:
1、调整棱块回到棱块的位置,中心块回到中心块的位置(也就是让棱块和中心块互换)。
这里介绍两种情况。
情况(1)、同时让两个棱块和两个中心块互换。
两个棱块:顶层和底层,占着中心块位置的棱块。
两个中心块:右层前面和左层后面,占着棱块位置的中心块。
位置说明一下,两个棱块的侧面颜色,分别朝向左右(这样的话到后面不需要调整方向)。
公式1:MU45°(←45°),MR'90°(↓90°),MU'45°(→45°)。
说明:公式中(***)为辅助说明,我自己用↑↓←→(上下左右)这样记,感觉比R和R'这种记忆直观,不喜欢直接无视即可。呵呵
当只剩下1个棱块和1个中心块时,有两种解决办法。位置还是1个棱块在顶层中心位置,1个中心块在右层前面棱块位置。
办法1:转化为第1种情况(两个棱块和两个中心块的情况)。
做一下:MU45°(←45°),MF45°(┌→45°),MU'45°(→45°)。即可变为第1种情况。
办法2:直接使用公式。
公式2:MR45°(↑45°),URU',MR'45°(↓45°)。
接下来调整棱块的方向:棱块自转90°。以右层前面的棱块为示例。
公式3:MU45°(←45°),MR90°(↑90°),U,MR'90°(↓90°),MU'45°(→45°)。
其实就是让棱块跑到顶层,通过转动顶层来实现棱块自转,然后返回。如果做U2的话,棱块会自转180°(后面会用到这个公式)。
然后按照3阶标准配色来调节中心块的相对位置。以前层和右层中心块示例。
公式4:MU45°(←45°),F2,MU'45°(→45°)。
当然这个公式可以改造成其它的相邻两面的中心块互换,后面还原内棱块和棱块侧面的颜色一致时会用到。例如将F2改为R2。
2、按照3阶还原魔方,不考虑内棱块的方向和位置。会出现临棱互换(或对棱互换)、单棱翻色的特除情况。
临棱互换解法:顶层前面和右侧两个。对棱互换可以用3阶的三循环变为临棱。
公式5:[RUR',MU45°(←45°),RU'R',MU45°(←45°)]4
RUR',MU45°(←45°),RU'R'。
就是让前层的中心块,由右向左45°为单位转了一个圈。
然后再按照3阶还原一下看看是否正确。临棱互换必须马上解决,不然复原好后就悲催了。
单棱翻色:以顶层后面棱块位置示例。
公式6:MF45°(┌→45°),[R,MU'90°(→90°)]4&
U& [MU90°(←90°),R']4& U'
MF'45°(←┐45°) 。
当然,单棱翻色,你也可以最后再调整,就是用3阶中临棱翻色的公式,让顶层前面和右侧的临棱翻色。只不过要做一个构造,做一下,MR45°(↑45°),前层中心块会跑到顶层前面棱块位置,这个翻色之后是看不出来的,翻色后,做MR'45°(↓45°)返回去。
公式:R'U2 R2U R'U'R'U2 MR URU' MR'。(公式中MR和MR'是右层和中层一块转)
3、调整内棱块的方向。
用到一个三循环公式:顶层后面、右层前面、前层下面的3个内棱块顺时针循环。
这里不考虑循环,会让顶层后和右层前的两个翘起来的内棱块铺平(转180°)。当然最好让前层下面的内棱块是铺平的状态,不让上到顶面之后,还是会翘起来。
将需要铺平的内棱块调整到这两个位置即可。这个公式不会破坏其它的任何块,3次为一个循环。
公式7:MU'45°(→45°),MR'45°(↓45°),F2,MR45°(↑45°),B,
MR'45°(↓45°),F2,MR45°(↑45°),B',MU45°(←45°)。
接下来调整内棱块的位置,就是让内棱块和棱块侧面的颜色一致。
这个公式和前面调整中心块互换的公式4一样,只不过将F2改成R2。
公式8:MU45°(←45°),R2,MU'45°(→45°)。
效果是:右层前面和后层右面的两个内棱块互换,若后层右面的内棱块颜色和右层前面的棱块侧面颜色一致的话,就会实现右层前面的棱块和内棱块组合好。当然这个公式的副作用就是让右层和后层的中心块互换,所以尽量的两组两组的做,而且始终在这两个位置,这样不会破坏其它面的中心块,最后方便调整。
将需要组合的棱块和内棱块放在这两个位置即可,转动某一层也好,
或者将右前棱块组合翻色也好(R F' U R' F 四阶中的办法)。
最后可能会遇到几种特除情况:后层和右层的中心块互换、剩一个棱块需要自转180°。或者这两种情况的组合等等。还是用前面的公式调整即可,需要构造一下。
中心块互换:MU45°(←45°),F2,MU'45°(→45°)。
需要保证右层后面和前层左侧的棱块和内棱块组合,颜色一致。
棱块自转180°:MU45°(←45°),MR90°(↑90°),U2,MR'90°(↓90°),MU'45°(→45°)。
接下来按照3阶还原就可以了。
当然你也可以组合其他的公式,让内棱块循环。
公式9:[MR45°(↑45°),U2,MR'45°(↓45°),U2]2。
公式效果:顶层后面、前层上面、前层下面三个内棱块逆时针循环。这个公式有个副作用,让顶层前面、后面 两组内棱块与棱块组翻色。
下图为了让三个内棱块颜色不同,做了(R2,D')。
然后用3阶中对棱翻色的公式,解决顶层前、后两组翻色。
公式A:MU MU MU2 M'U M'U M'U2。(M=中间层以R的方向顺时针转90°)
(额外说明一下:公式A会让前、后、顶、底四层的中心块转180°,在图案魔方中慎用,得用两次临棱翻色解决。没图案的看不出来。)
然后做(D,R'2)返回。
公式组合:(R2,D'),公式9,公式A,(D,R'2)。
效果:顶层后面,前层上面,右层上面 三个内棱块逆时针循环。
OK,混元3x3x3到此结束。
接下来是混元4x4x4的解法:
公式符号说明:
MR45°:表示中间层以R的方向顺转45°。
即:由下往上,↑45°。
MU45°:表示中间层以U的方向顺转45°。
即:由右往左,←45°。
MF45°:表示中间层以F的方向顺转45°。
即:由上往下,┌→45°。
TR45°:表示右边第2层以R的方向顺转45°。
TL45°:表示左边第2层以L的方向顺转45°。
其它的以此类推。
R、L、F、B、U、D表示各转90°(与3阶一样)。
公式符号沿用3x3x3的说明,只是中间层有两层。
当然了,解4x4x4,你得先会解混元3x3x3,还得会四阶魔方解法。
思路:解法基本上和3x3x3一样。只是要做一下处理先,因为中间层有两层,当魔方被打乱后,由于棱块可以90°转,所以会让两层连在一起,不能单独转动。所以要将中间的两层(这里指TU和TD两层),调整到能单独转动。非常简单,就是将竖向的棱块调节成横向,棱块自转90°即可,3x3x3中的公式。
然后我们就开始合并棱块组和中心组。首先调整到中心和中心在同一层,棱块和棱块在同一层。如果不在同一层的话,棱块自转180°即可。
例如:右前位置:上面是中心,下面是棱块。前中位置:上面是中心,下面是棱块:做一下TU←45°,MR↑90°,U2,MR'↓90°,TU'→45°。
实际上就是让棱块自转180°,只是转动单层而已。当然你可能TU层不是转45°,转的更多,道理是一样的。你也可以转动TD层,灵活运用一下即可。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了。
同样的方法将其他的棱块和中心合并。然后按照3x3x3的办法将棱块组调整到棱块组的位置,中心块组调整到中心块组的位置,并调整棱块组的方向(自转90°)。
这样,魔方成为一个正方体,除了翘起来的内棱块之外。
2、4x4x4混元,由于其四阶的特殊性,不必考虑中心块的相对位置,也不用处理3x3x3中的特除情况,最后用四阶的办法即可解决。
3、调整内棱块的方向和正确位置,这才是最耗费时间部分。其实也非常简单,不过是调整的内棱块多而已。
我分为两个部分:先调整内棱块的方向,再调整正确的位置。和3x3x3一样。
3.1、调整内棱块的方向。这里用到的和3x3x3的公式一样。就是那个内棱块三循环(公式7)。先来说一下公式:
公式7:MU'45°(→45°),MR'45°(↓45°),F2,MR45°(↑45°),B,
&MR'45°(↓45°),F2,MR45°(↑45°),B',MU45°(←45°)。
当然了,你可能发现它只能调整两个连在一起的内棱块,4x4x4中会有很多一个内棱块需要铺平的情况,不要紧,这个也非常简单,让我们把公式7改装一下,为了方便观察,我用完整的魔方,并将各个内棱块编了号。改装也非常简单,原来是转动中间两层(TU层和TD层),我们只是让公式7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单独转动TU层或者TD层。
公式7-1:TU'45°(→45°),MR'45°(↓45°),F2,MR45°(↑45°),B,
MR'45°(↓45°),F2,MR45°(↑45°),B',TU45°(←45°)。
1、5、4号位,三个内棱块顺循环。同时2、8、3号位三内棱顺循环(这三个转动不会引起内棱块翘起来)。6、7号位不动。
这里只考虑1、5、4号位,会让1、5号位翘起来的内棱铺平,即:右前上面和顶后左边。
公式7-2:TD'45°(→45°),MR'45°(↓45°),F2,MR45°(↑45°),B,
MR'45°(↓45°),F2,MR45°(↑45°),B',TD45°(←45°)。
2、6、3号位,三个内棱块顺循环。同时1、7、4号位三内棱顺循环(这三个转动不会引起内棱块翘起来)。5、8号位不动。
这里只考虑2、6、3号位,会让2、6号位翘起来的内棱铺平,即:右前下面和顶后右边。
来看一下效果:
这两个公式其实很简单,多做几次就熟悉啦。都是3次一个循环,和公式7一样。一个完整的魔方连做三次,则魔方复原。
3.2、接下来,调整内棱块的位置。这一步才是最耗费精力的,解法很简单,观察起来有点难度,其实也很简单。
这儿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先不管内棱块正确位置,用四阶方法合并棱块组(两两组合到一起),降成3x3x3。然后再合并内棱块组,之后用3x3x3办法组合棱块和内棱块。最后复原魔方。
另一种是直接合并棱块和内棱块的组合,最后四阶方法还原魔方。
当然这两种方法用到的公式都是一样的。
下面开始:
方法一(降成3x3x3):
我的办法是先用四阶魔方办法还原魔方,不考虑内棱块(当然不你也可以不考虑中心块,最后调整也行)。这一步主要是对齐棱块组。然后合并内棱块组,即两两为同色。然后用3x3x3的办法合并内棱块与棱块组。最后调整中心块位置,按3阶并处理特除情况,复原。
用图片来说明一下,比较直观:
对齐棱块的部分,不做详细解释了,四阶即可搞定。
合并内棱块组,使两两为同色。其实也很简单,公式还是3x3x3中的公式,只不过这里要单层转动,并且做两次。来看一下公式效果,我使用了完整的魔方,便于观察。
[TR↑45°,U2,TR'↓45°,U2]2,[TL↓45°,U2,TL'↑45°,U2]2。
可以让前层下面右侧、顶层后面左侧、后层下面右侧的三个内棱块逆时针循环。当然公式有个副作用就是让中心两个小块也随着逆循环。这里不考虑被打乱的中心块,最后再调整即可。当然你也可以一直使用前层、顶层、后层三个面来调整,最后方便调整中心块。
这一个公式足够将内棱块组复原好。可能最后剩下两个内棱块需要互换,你可以用一个复原好的同色的内棱块组,来加入进去,使之成为三循环。
这个公式你也改成左边第二层先上的情况,也就是镜像公式。
[TL'↑45°,U2,TL↓45°,U2]2。[TR'↓45°,U2,TR↑45°,U2]2,
会让对称位置的三个内棱块三循环。
你也可以改造公式,实现其他的三循环。
所有的内棱块两两组合好后,就变为3x3x3的情况了,简单搞定。
最后复原魔方你可以:只调整中心块的位置,就是用四阶的那个“上拨上拨下拨下拨”的办法,三个中心块逆时针循环。TRU TL'U' TR'U
TLU'(TR和TL分别表示右边第2层和左边第2层)。这样就不用再拼棱了。
也可以直接按照四阶,先拼中心,不过这样就要再拼棱,其实也快。
最后按照3阶复原即可。处理一下特除情况,对棱换或者单棱翻。当然了,单棱翻你可以用四阶的单棱翻公式,也可以用混元独有的,就是让MR中间层上45°之后,再做临棱翻色。
好,下面来另外一种办法。
方法二(直接合并棱块和内棱块):就是一个棱块和侧面的两个内棱块为同色。
24组都合并好之后,就会变成一个标准的四阶魔方了,然后复原即可。
这个过程就不做详细介绍了,方法、公式、公式与方法一相同。
下面还有一个公式是来调整两个面的内棱块三循环。
[TR↑45°,U2,TR'↓45°,U2,TR↑45°,U2,TR'↓45°,F2]2。
这个会让前层下面右侧、顶层前面右侧、顶层后面左侧的三个内棱块逆时针循环。副作用是让前上和前下的内棱块与棱块组翻色,前层和顶层的中心块也会互换,当然角块也会有变化,这里不关心。看下图就明白了。
这个公式用的话,得注意不要被翻色的棱块组合,搞晕了就行。呵呵
说明一下:公式10、11、12是ZhangMDK解法里面的公式,挺好用滴。
混元3x3x3和4x4x4到此算是结束了。
最后做一下总结吧:3x3x3没有过多的可说了,天空这个方法,简单易懂,需要记忆的公式也比较少。
4x4x4解法中,合并内棱块组,使两两为同色这一步最耗费时间,实际上观察好了也比较快。
方法一降成3x3x3之后,对棱块组要比直接拼一个棱块和两侧内棱块来的方便点,因为你有多种选择,只要对齐内棱块的颜色即可。但是你得把棱块组合好先。
方法二中,对内棱块,得需要考虑棱块侧面的颜色。你可能得用到公式10、11、12三个公式等。好处是你不用拼棱先。
至于用哪种,看个人喜好了。两种都挺好的。
组合内棱块和棱块,我也没找到其他的好办法,因为玩这个混元时间也不是很长,希望不要误导了大家。呵呵呵。还望天空和ZhangMDK指点。
不得不说,混元这个系列的魔方真心很好玩!
谢谢微笑天空、ZhangMDK、魔方叟老爷爷。
更多视频和教程请移步微笑天空、ZhangMDK、魔方叟老爷爷!精彩不间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华容道最难一横式解法要点
华容道最难一横式解法要点
中国古典智力玩具华容道,是一款很好的玩具。多年前玩过,都不会解。在行家的指导下,才会玩一横式、二横式、三横式的玩法,解法都在百步上下。
在2007年初,买一本介绍华容道的书。书中介绍了各种不同的起式,及各种起式的最快解法的步数,但只详细给出了普通一横式的81步解法,其余各种起式,都没给出最快解法的详解。
7年过去了,重玩华容道,虽然具体解法忘记了,但毕竟玩过,便决定不看原始资料,独立再寻找它们的解法。
整整一个星期,各种起式都玩了一遍,都找到了一种解法,虽然离最快解法差的很远,但毕竟是自己独立找到的解法,也让我很高兴。
最难一横式的最快解法是84步,7年前我找到一种88步解法。这次重玩,没看原来的解法,找到的新解法是95步。
我用座标法给出95步的解法前几十步:
11、9、13、14、15、16、20、8、4、2、1、9;
17、14、15、19、20、12(到20)、10、9、13、18、14、10、11、20、15、18(到19)、17、9、10、12(到15);
16、19、15、12、20(到16)、19、11、9(到11)……
再将左2列上层摆成2个兵,下面是4个将。再下面的解法就很简单了。(14/2/18)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智慧珠12块积木的新玩法
551201367M12198001010005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魔方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