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证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91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91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1.1知识与技能;(1)在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上解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孟德尔的研究发现过程,使学生领会科学家的;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揭示过程,使学生初;(2)通过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使学生意识到;二重点难点分析;(1)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设计1.1 知识与技能(1)在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上解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孟德尔的研究发现过程,使学生领会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思维方法。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揭示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2)通过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二
重点难点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及实质是本课题的重点兼难点。一方面,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必须以基因分离定律为基础,另一方面,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内涵必须有赖于减数分裂,难度较大。(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三
教学策略本课题采用启发――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即在学生已有分离定律的知识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更复杂的问题,使学生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次。四
教学过程[忆旧引导、质疑、入境]引入: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我们看到F1只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性状分离现象,且分离比接近3:1。孟德尔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导致了形状分离现象。生物体性状很多,同学们思考:两对(或更多)相对性状遗传又会如何呢?是否与分离定律一样?比例是否还是3:1? 由此引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孟德尔选取如下两对相对性状:黄色
皱粒演示:P
绿色皱粒(正交、反交) F1
提问:显性性状?――黄色、圆粒隐性性状?――绿色、皱粒????提问:结果如何?――有绿色圆粒、黄色皱粒小组讨论,作出预测。F2
绿色皱粒315
1孟德尔对结果同样进行了统计学分析,F2四种表现型的近似比值为9:3:3:1。 提问:问题①:是否与分离定律毫无关系?若一对一对分析发现什么问题?――黄色:绿色=(315+101):(108+32)≈3:1圆粒:皱粒=(315+108):(101+32)≈3:1仍符合基因分离定律。问题②:F2代出现了新类型,这些新类型有什么特点?――是亲代个体没有的性状。 问题③:如何解释F2新类型的出现,且比值近似9:3:3:1?――孟德尔提出如下的假设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基因。孟德尔假设: 黄色:由基因Y控制
圆粒:由R控制绿色:由基因y控制
皱粒:由r控制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而在配子中成单存在。Y与y为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R与r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提问:对自由组合现象推理解释,写出规范图解――P
yyrr黄色圆粒
皱粒减数分裂配子
黄色圆粒? 边演示边归纳:①F1基因型为YyRr,其中Y对y,R对r都具有显性作用,所以无论正交反交,F1表现型都是黄色圆粒;②F1自交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Y与y、R与r分离,而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彼此独立,互不干扰。所以F1产生雌、雄各四种配子:YR、Yr、yR、yy,且比值为1:1:1:1;③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结合方式16种,共有9种基因型(略)和4种表现型(略)。孟德尔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是根据性状的遗传试验推理出来的,其正确与否还要通过实验验证。[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提问:①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关键是什么?――与基因分离定律相同,解释的关键是F1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②如何验证孟德尔的解释?预期结果是怎样的?――可采用测交方法(YyRr与yyrr杂交)进行验证。预期:若F1基因型为纯合子,其测交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黄色圆粒;若为杂合子(YyRr),其测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分别是黄圆、黄皱、绿圆、绿皱,数量近似比值为1:1:1:1(由此可证明孟德尔的解释是正确的)边演示边讲解: 表现型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提问:为什么F2产生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会自由组合呢?原因是什么?细胞学基础是什么?――复习减数分裂过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91等内容。
 三、板书设计: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 导言:孟德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复习提问: 1.基因的分离定律内容? ...  高中生物3.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2苏教版必修2_24796_二年级数学...三、板书设计: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  高一英语上册unit1教案1/2 相关文档推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 6页 ...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生物:3.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苏教版必修2)_高三理化生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今日推荐 78份文档 不小心又胖了 胖女人必看 ...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课教案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课教案...相联系: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生物的变异》 《生物 的进化》相...  省一等奖教学设计《运动... 浅谈讨论法在新课程下高... 小学科学生本教育浅析...高中生物必修二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复习解遗传定律习题的宗旨: 对每一对相对性状(...  《基因的分离定律》说课教案满城中学 金志宏 各位领导...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的 ...问题设计意图: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同时, 提高了学生的...  3.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6页 2财富值 2-3-2-1 第二节 基因的自由...四队中学教案纸 教 备课 时间 学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2、杂交...怎么判断基因是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还是分离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关系是什么?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怎么判断基因是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还是分离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关系是什么?
怎么判断基因是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还是分离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关系是什么?
看是否有等位基因
一对染色体是分离定律,多对是自由组合,关系的话。。都是孟德尔遗传定律,具体课本定义很详细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ppt24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2008上海)6、下列表示纯合体的基因型是(
) A.AaXHXH
B.AABb C.AA XHXH
D.aaXHXh C (2008上海)10.据右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
) 【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对象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A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日,汉水丑生标记。 (2008上海)17.金鱼草的红花(A)对白花(a)为不完全显性,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F2中红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D.1 【解析】对于不完全显性来说,AA是一种表现型, Aa是另外一种表现型,aa 是第三种表现型。所以 F2中,AA占1/4。 A (2008上海)30.丈夫血型A型,妻子血型B型,生了一个血型为O型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一个与丈夫血型相同的女儿的概率是(
) A.1/16
B.1/8 C.1/4
D.1/2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日,汉水丑生标记。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以推理得到丈夫的基因型 为IAi ,妻子的基因型为IBi,所以后代基因型为 IAi的女儿的几率为1/4*1/2 1/8。 B XHY XHXh 1/8 1/4 “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大型公益活动:历年高考题PPT版制作。本课件为公益作品,版权所有,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目的。日,汉水丑生标记。 (2008上海)34.(11分)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1)人体X染色体上存在血友病基因,以Xh表示,显性基因以XH表示。下图是一个家族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1)若1号的母亲是血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等级:书童 |
热门搜索:、、、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内容
快捷导航:
2013年高考生物复习指导: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来源:233网校&&日&&&【233网校:教育考试门户网站】
已有1625人加入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名词:
  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
  语句: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②解释: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规律。
  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
  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F1(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
  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图示解:F1:YyRr→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3绿圆(1yyRR、2yyRr):黄皱(1Yyrr、2Yyrr):1绿皱(yyrr)。
  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3)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4)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6、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⑤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热点新闻:              
来源:233网校-责编:cll&&&
热点 会计类 职业类 外语类 其他类
3月8日 10:21
&p style=&word-wrap: break- marg...
3月5日 10:3
&div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
3月1日 14:50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
3月1日 14:33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
3月1日 11:40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
3月1日 9:29
&p style=&word-wrap: break- marg...
2月28日 15:14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
20道 20道 20道 20道 20道 20道 20道 20道 20道 20道
30元状态:已结束15元状态:已结束1元状态:已结束1元状态:已结束0元状态:已结束0元状态:已结束0元状态:已结束
免费文件类型:免费文件类型:免费文件类型:免费文件类型:免费文件类型:免费文件类型:免费文件类型: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教与学
当前位置:>>>>>>>>>>>>
孟德尔建立的两大遗传定律因为比较抽象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怎样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大定律,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是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本人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学中“换位思考”,以孟德尔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来学习这两大定律,并找出其中的记忆规律,可以起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学习孟德尔的研究思路,领会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孟德尔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是十分经典的科学探究实验。学习孟德尔的实验过程,有利于学生从中获得科学实验和探究的能力,理解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本质,从而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以下为孟德尔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孟德尔的研究思路十分严谨,实验设计科学可行,他首先从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入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统计数据、提出假说、进行演绎推理、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进一步实验……,这种严谨的科学实验思想与方法正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重点,也是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关键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现孟德尔的实验设计过程,并遵循孟德尔的思维和方法,逐级设问,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内涵。
二、分析和理解实验设计中的关键环节,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习惯
1.理解杂交实验的操作步骤
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花费了几年的时间研究山柳菊,结果却一无所获,后来改为研究豌豆,设计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并将数学统计的方法引入杂交实验,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尽管孟德尔的成功经验有很多,但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选择了豌豆这一正确的实验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观察豌豆花的结构,介绍豌豆花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进行设问: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避免豌豆自花传粉并进行成功的杂交实验?从而引出杂交实验的步骤:为避免自花传粉,必须进行人工去雄,因为是闭花受粉,人工去雄的时期应该在花蕾期或花成熟前进行,为保证去雄后的豌豆花杂交按实验的要求进行,还要进行人工套袋,以避免其他的花粉受精,最后进行人工传粉才算基本完成杂交步骤。对这些杂交步骤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受精作用。
2.重视杂交实验的现象、假说及演绎推理
选择一对相对性状作为杂交实验的起点,是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另一条重要因素,也是学生应该重点理解和掌握的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代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而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但F2代中表现为性状的分离,这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说的重要环节。孟德尔正是观察到F2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并且比例为3:1,就提出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并且提出了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假设,他认为基因是成对存在的,有显隐之分,这就是等位基因,显性基因决定显性性状,隐性基因决定隐性性状,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分离,受精形成合子时,基因又是成对的。根据这一假说,孟德尔演绎推理出测交的结果应为1:1,而结果证明了孟德尔演绎推理的正确性,从而证明了假说的正确性;这种假说-演绎法是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大胆合理的科学想象能力的重要方法。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了亲本中没有的组合新类型,怎样才能正确地提出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并设计测交实验进行检验,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重点。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把自己想像成孟德尔,遵循孟德尔的探究思路,逐层深入,提出假说,进行演绎推理,真正理解科学定律的形成过程和本质。
3.理解测交实验的设计原因
测交实验只能是将F1代与纯隐性类型杂交。大多数教师在讲课时只是告诉学生,孟德尔就是这样做的,至于为什么这样做不是很清楚。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如下:以高茎和矮茎为例,从性状来看,检验F1代高茎有以下的杂交和自交方式,分别是:F1代高茎与纯种高茎杂交;F1代高茎自交;F1代高茎与纯种矮茎杂交。第一种的后代全部为高茎,不能判断F1代高茎是杂种还是纯种。第二种是本实验中已有的实验步骤,不能用“提出假设的实验步骤”来证明根据这些实验步骤而作出的假设。第三种后代中高茎和矮茎的比值为1:1,正好解释所提出F1代是杂种的猜想,如果学生理解了测交实验的设计原因,就能很自然地理解测交的定义,并能解决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本质和局限性,树立辩证的观点
1.两大遗传定律的本质与减数分裂
孟德尔所生活的年代没有基因的概念,他是以“遗传因子”来解释这两大定律的,今天我们知道,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其实质是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中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规律。我们知道,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中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要分离,那么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就随着分离,这就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分离是指等位基因的分离;在同源染色体要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表现为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相应地表现为自由组合,这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里的基因指的是非等位基因。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表现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由此可以理解为,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最终导致了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变化。
2.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任何定律都有其适用范围,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也是一样,首先这两大定律只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中才能实现,无性生殖的生物不可能进行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其次,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中,一对等位基因一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为一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而对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来说,只有当这些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时,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事实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很多,它们控制着不同的相对性状,例如,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实际上孟德尔只选用了豌豆二十多对相对性状中的七对来进行实验,而幸运的是,只有这七对相对性状刚好分别位于七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他的基因与这七对等位基因是连锁的,它们遵循的是摩尔根的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别一方面,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基因,这些基因也不遵循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
四、引导学生发现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内在规律,加强理解和记忆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学习中的难点,也是考试中的重点,机械地记忆很难达到目标,也极易遗忘,如果从中发现一些内在的规律,理解性地记忆,则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教材中的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为例进行说明。
1.引导学生概括出不同基因型的共性,如下表所示:
2.引导学生从16种组合中找出记忆规律
下图用不同的形状表示豌豆的不同的性状。
规律一:注意两条对角线。右下斜对角线中的4种组合全部为纯种,其中的第一种、第四种与两个亲本的性状和基因型分别相同;左上斜的四种组合与F1代的性状及基因型完全一样。
规律二:椭圆表示的9种组合与F1代的表现型一样,也与亲本之一相同。
规律三:注意中间的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中的三种新组合类型其性状一样,分别为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但每种性状有2种基因型,3个组合,一为纯种(处于对角线上),另两个为杂种,因此,纯种黄色皱粒占黄色皱粒总数的1/3,占F2代总数的1/16,绿色圆粒也是如此。
选自《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年第12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由组合定律习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