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用岁的繁体字怎么写写

对于这个问题,需要从《辞源》《辞海》两书的来源说起《辞源》,出版于1915年,续编出版于1931年。《辞海》出版于1936年。成书都在新中国以前,都是为了查阅古代词语和典故而编定的,这个时候的这两本书,编辑体例都很相似,用的都是部首排列法,在释义时均先解释单字字义,再解释复音词和词组的意义和用法。两书均采用文言文释义,相比较而言,《辞海》成书较晚,在引证出处释义等方面要比《辞源》进步很多。要注意,这个时候的《辞源》和《辞海》都是为了查阅古代词语和典故而编定的,和新中国后的辞源和辞海大不相同。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两书的内容显得陈旧,比如有些自然科学和翻译名词是当时的用语,和现在的用法大不相同等等。于是在1958年,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开始对旧《辞源》和《辞海》进行修订,使者两本书各有分工,成为性质不同的两部工具书。《辞海》为综合性词书,包括成语、典故、人名、地名以及各个科学技术名词等,而《辞源》则成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即《辞海》是综合性词书,古代词语和典故仅仅是它的一部分,是比较常见通俗简单的部分,并不是专业阐释古代词语和典故的,用简体字编写。而《辞源》则是专门为解决阅读古籍时关于典故和有关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识性疑难问题的,是专门的古代词语和典故章规研究辞典,用繁体字编写。也就是说,《辞海》是综合性大词典,而《辞源》是专门的古代汉语研究用词典。这两部词典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的版本都是研究古代汉语的,而新中国后,国家的重新编订让这两部词典各有分工,成为了上述的不同类型。  国人自古就喜欢树典型,好的典型众誉归之,仿佛天神下凡,坏的典型众恶归之,仿佛魔鬼再世。
  如战国时,极好的便是尧、舜、禹、汤;极坏的便是桀、纣、盗跖。当时的一句成语,就叫做“誉尧非桀” 。这连孔子都看不下去了,他一再告诫他的学生:“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所以,那些载于史册的人,都要贴上好或者坏的标签,不是好人,便是坏人。历史人物是复杂的,简单的好或者坏能概括得了吗?
  比如林彪,一辈子分成两截,九一三前是一尊神,众誉归之,后来叛逃摔死,变成了第一号鬼,众恶归之。一些有历史常识的人,一说起林彪便会联想到历史上的王莽,便会摇头晃脑地念着那着有名的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是当时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谁知?”
  近来社会趋向于多元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再是简单地以好或者坏总结之,对于林彪,争议纷纭,不是官方能盖棺论定的,不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也不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人们正在把他还原为一个正常的人。
  许多与林有过亲密接触的人纷纷披露他们所知道的林彪,在他们眼里,林即不是神,也不是鬼,而是普普通通的人,有着七情六欲的人。从他们的回忆录中,我看到了林彪的人性在闪光。
  在林豆豆的眼里,他就是一个舔犊情深的父亲,偏爱自己的一对小儿女,点拨培养他们,希望成为国之栋梁。他的儿子老虎没有辜负他的期望,确实是个独立特行的天才。小老虎的思想深遂,远远超过那个时代,老汉一直怀疑他是不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年青人。当同时代的年青人奉旨造反时,他却躲在部队听听摇滚曲儿, 练练电子技术,搞些小发明小创造;当天下大局已定,红太阳更红更亮时,他却扛起反毛的大旗,与一邦死党密谋于暗室,逐有《五七一工程纪要》。尽管都是些都是些纸上谈兵,但对专制政权揭露之深,至今无出其右者。
  在高顺桥等警卫人员眼里,他就是个慈祥宽厚的长者,关心爱护着这些小战士,当他们有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林彪的爱兵之情,在开国众将帅中是最有名的。
  在那些老部下的眼里,他就是一个诲人不倦的恩师,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打仗。如杨成武,如李天佑,详细地回忆林如何教他们战略战术。如洪学智,以能与林彪探讨战术为荣,再如万毅,对林心服口服,回忆录中详细地记录了林如何排兵布阵。
  大家知道,人大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向的人,喜怒哀乐写在脸上。另一类是内向的人,心里波涛汹涌,脸上却平静如常,三国时的刘备就是这样的高手,史书记载,说他“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这是标准的内向性格的人。
  我们怕林元帅就是“少语言,喜怒不形於色”。
  他的贡浦同学文强这样评介他:“人不可貌相,也不能量将来。黄埔军校时期的林彪,尽管已是共产党员,却看不出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的个性是不大说话,也不开玩笑,无论是上课、还是训练,给人的感觉是有头脑,心思深,学习比较认真,也肯动脑筋。
  如果说他给人印象深一点的,就是他的城府比较深,什么事情都藏在心里,不外露,从面部看不出他有什么想法。 我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长期在国民党阵营,他在共产党一方带兵,而且成为一名战将,国民党的很多名将败在他的手下,这是我原来没有料到的。
  我获特赦后,曾参加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工作,到过东北,考察过当年的东北战场。从我们听到、见到的看,国民党在东北战场败得那么快,那么多精锐部队被他领导的部队所消灭,对他指挥打仗的本领还是很佩服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1张
  哦,还不错哦。。。。。
  @fiend87
20:24:01  哦,还不错哦。。。。。  -----------------------------  刚开始,俺的帖子老被封,不知道这个帖子能不能写完
  都太敏感 。。。
  二  湖北省黄州中部,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地方——回龙山。  回龙山下,有一个只有三十多户人家的林姓村庄林家大。风景秀丽、民风淳朴,他们的族长名叫林明卿。  林明卿是典型的中产阶级。他有良田四十九亩、山林三百多亩、房屋三十五间,另外还兼营织布工场一座。   日,林明卿的二儿子出生了,洪亮的啼哭声把尚在睡梦中的人们惊醒。  林老爹已经有一个儿子,他希望第二胎是个女孩,谁知道生下来的还是个儿子。  他抬头看见门前清水塘中团团的荷叶和几点熠熠透亮的水珠。灵机一动,便给儿子取“林育蓉”这个女性化的名字,这就是未来的林彪元帅。  “林育蓉”在慢慢长大,长得象一个清秀柔弱的妹纸,身材瘦小,羞怯内向,还经常病病怏怏的,谁叫他有这么个脂粉气的名字呢?  林家以耕读传家,在林家堂屋内,挂着一幅木板对联, 上面,铭刻着林氏祖先的遗训:  一等人忠臣孝子  两件事读书耕地  到了读书年龄,林老爹把孩子送进了学校。他相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尽管他家是远近闻名的小康之家,衣食无忧,但他希望能出个一等人,光宗耀祖。风水先生跟他说过,他家祖坟的是个出将入相的风水宝地。  为了孩子增加点阳刚之气, 林老爹又给儿子取了个学名,单号“林彪”。彪,就是小老虎的意思。  林彪是个远近闻名的乖乖仔。  在家,他是个乖巧听话的好孩子,深得父母欢心。  在校,他是个勤读深思的好学生,深得老师喜爱。  他的启蒙老师李卓侯思想开放,知识渊博,富有正义感和责任感,是一位在黄岗颇有声望的老师。  李卓侯执教一生,有三大快事引为自豪。一是参加过同盟会,与孙文、黄兴等人多次聚首,二是培养了李四光;三是启蒙了“林氏三兄弟”。   所谓“林氏三兄弟”,系指林育南、林育英(张浩)和林育蓉(林彪)三人。他们 有着同一个高祖,生在同一个地方,进了同一所学堂。共同的相貌特征,相同的口音习俗,一致的朋友和敌人,使他们在革命陈营中,如三峰并峙,相映生辉。  林彪是幸福的,他生在小康之家,有父母之爱,有手足之情,有兴趣相投的同学,有敦敦善教的老师,他在爱的阳光沐浴下,养成了弘毅宽厚的性格。老汉俺想起了三国志里对刘备的评介:“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在私塾里,他跟着李卓侯念的是四书五经,打下了厚实的国学基础。在他13岁的时候,全国教育界兴起了一股尊孔读经热。农历八月初五(9月16日),是各大中小学祀孔日。林彪被同学推举,写了一篇《上巳祀孔记》,受到老师的褒奖。  《上巳祀孔记》不过一百九十余字,记叙了全校师生祭祀孔子的情景。全文如下:  孔子为我国周时代人,仁义爱民,为我国之伟人焉。中华民国九年八月初五日,为仲秋上丁,全国各学校于此祀孔,遵古礼也。吾校师生亦祀孔,同学高初共百余人,皆敬祀孔子。因孔子圣人,为我中华教宗也。  当林彪在教室里得意地念着他的祀孔文的时候,一个衣衫褴褛的小伙子正奔走在投军的小路上,当他回首自己的少年时光时,不仅悲愤难鸣,对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充满了仇恨,期望改变这个人吃人的社会。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彭大将军,几十年后,当他贬居吴家花园的时候,曾详细记录了自己的辛酸童年:  “八岁时母死、父病,家贫如洗,即废学。伯祖父八十开外,祖母年过七十,三个弟弟无人照管,四弟半岁,母死后不到一月即饿死。家中无以为生,先卖山林树木,后典押荒土,最后留下不到三分地。家中一切用具,床板门户,一概卖光。几间茅草房亦做抵押,留下两间栖身,晴天可遮太阳,下雨时室内外一样。铁锅漏水,用棉絮扎紧,才能烧水。衣着破烂不堪,严冬时节人着棉衣鞋袜,我们兄弟还是赤足草鞋,身披蓑衣,和原始人同。  我满十岁时,一切生计全断。正月初一,邻近富豪家喜炮连天,我家无粒米下锅,带着二弟,第一次去当叫化子。讨到油麻滩陈姓教书老先生家,他问我们是否招财童子,我说,是叫化子,我二弟(彭金华)即答是的,给了他半碗饭、一小片肉。我兄弟俩至黄昏才回家,还没有讨到两升米,我已饿昏了,进门就倒在地下。我二弟说,哥哥今天一点东西都没有吃,祖母煮了一点青菜汤给我喝了。  正月初一日算过去了,初二日又怎样办呢!祖母说:“我们四个人都出去讨米。”我立在门限上,我不愿去,讨米受人欺侮。祖母说,不去怎样办!昨天我要去,你又不同意,今天你又不去,一家人就活活饿死吗?!寒风凛冽,雪花横飘,她,年过七十的老太婆,白发苍苍,一双小脚,带着两个孙孙(我三弟还不到四岁),拄着棍子,一步一扭地走出去。我看了,真如利刀刺心那样难过。  他们走远了,我拿着柴刀上山去砍柴,卖了十文钱,兑了一小包盐。砍柴时发现柘树蔸上一大堆寒菌,拣回来煮了一锅,我和父亲、伯祖父先吃了一些。祖母他们黄昏才回来,讨了一袋饭,还有三升米。祖母把饭倒在菌汤内,叫伯祖、父亲和我吃。我不肯吃,祖母哭了,说:“讨回来的饭,你又不吃,有吃大家活,没有吃的就死在一起吧!”  每一回忆至此,我就流泪,就伤心,今天还是这样。不写了!在我的生活中,这样的伤心遭遇,何止几百次!以后,我就砍柴,捉鱼,挑煤卖,不再讨米了。严冬寒风刺骨,无衣着和鞋袜,脚穿草鞋,身着破旧和蓑衣,日难半饱,饥寒交迫,就是当时生活的写真。 ”  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人,最后却都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毛的左膀右臂,为他披荆斩棘。  一个是屠龙刀,宝刀屠龙,号令天下。  一个倚天剑。倚天一出,谁与争锋?  一刀一剑,为毛杀出了一个新世界。
  性格决定命运 可是 表面柔弱的林彪却能带兵打仗 显示出了他骨子里的强悍 人都有两面性
  希望不要太监
  @cpafang
00:21:03  希望不要太监  -----------------------------  俺也不想太监,可常不幸被 阉了。
  @姝男ac
00:12:08  性格决定命运 可是 表面柔弱的林彪却能带兵打仗 显示出了他骨子里的强悍 人都有两面性   -----------------------------  柔弱的林彪靠什么统帅百万大军,值得好好研究
  三  按照林彪沉静好思的性格,他应该象全国所有乖乖仔一样,在家听父母的,在校听老师的,在社会听国家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最好的成绩,读最好的小学、中学,然后考入清华北大,再留学东西洋,回国后,作为金光闪闪的海归挤身上流社会。  这是一条光辉灿烂的成才之路,当今的许多家长就是这么梦想的,当年的林老爹也是这样设计的,他听人说过,考上清华北大,就象前清中举一样,那是祖坟上冒清烟呢。  俺党的前期烈士林育南同志改变了这一切,他生拉硬扯,硬是把林彪同学拉出了正常的人生轨道,扯进了风险奇高的造反大业。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满腹经纶的学问家,多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军事家。  一九二零年代,俺党初创,就象一颗微弱的小火苗,急需加柴添炭,扩人增效。年青的共产党员们纷纷告别大城市,回到偏僻的山乡,拉亲戚朋友入伙,壮大革命力量。  老毛回到了老家韶山冲,把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拉了进来,这些人后来一一上了烈士榜,而且排名靠前。  那个年代党员发展模式,让俺想起现在的传销组织和东南沿海一带的老鼠会。  也让俺想起一千年前的曹操,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回家乡,拉起的第一支队伍,大都是自己的宗亲故旧,其中最铁的便是曹姓和夏候。这正应了一句古话:打虎亲兄弟,上陈父子兵。  愤青林育南也回到了老家回龙山,创办“浚新”学校,宣传新思想,发展新力量。第一个被他拉进学校的就是自己的十三岁堂弟林彪。  这个广告效应很好,连远近闻名的乖乖仔都进去了,谁还会不放心呢?  十里八乡的少年儿童都进了新校,原来的私塾老师们只能下岗另谋出路了。  新校的同学们不但自己接受了革命理论。还成立新剧社演出,到处宣传,稚嫩的歌声在四乡回荡: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  我们要做主人,我们要做主人,去革命,去革命。  一天,几个同学畅谈个人的志向和抱负。  “拯中华于水火,解民众于倒悬。”  “驱逐列强,振兴中华。”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  听着这些高谈阔论,林彪神情冷漠,流露出一脸的不屑。   有人问林彪:  “育蓉,你呢?能谈谈吗?”  被同学们认为聪明孤僻的林彪的回答出乎大家意料之外。他随口背诵了一段苏轼的《后赤壁赋》: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听罢林彪的吟诵,其它同学似乎明白了林的心迹:“哦,你想像苏轼那样,淡泊宁静,我行我素。”  “不!我要像那夜半孤鹤,独来独往。”林彪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这算啥志向?同学们一脸诧异,弄不明白林彪同学高深莫测的内心。  此后,林彪同学按照堂哥林育南设计的愤青培养模式一步步脱胎换骨。  1923年,十六岁的林同学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他曾作为湖北青年团员的代表出席了上海的全国青年团代表大会。  随后,林育南把他带到武汉,送进武昌共进中学继续学习。这时,林育南已是中共湖北区委负责人之一,同时代理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  1925年,在林育南的帮助下,他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党员。再后,小愤青林彪同学投笔从戎,考入今天如雷贯耳的黄浦军校,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一直到死。
  @水川州
08:59:15  支持!  -----------------------------  朋友的支持给我力量
  @水川州
08:59:15  支持!  -----------------------------  朋友的支持给我力量
  在中国 博古诗书 是政治家走向成功的捷径
  四  在共进中学学习期间,十六岁的林彪情窦初开。一般来说,内向的人特别敏感,敏感的人容易早恋,所以林彪同学早恋了。  林彪同学在中学时期闹的小绯闻一直无人知道,直到当年的绯闻女主角变成了没牙的老奶奶,才由本人主动暴光。  女主角陆姓,芳名若冰,却并不冷若冰霜,而是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妙龄美少女。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好逑的是豆芽菜似的小弟弟林彪。  陆姐姐比林彪大一岁,是黄冈回龙山戴家冲人,与林家大只隔三里路,童年时,他俩就是玩伴,估计没少玩过小朋友常玩的过家家。  如今在大城市武汉,他乡遇知己,两人来往得更是频繁。陆姐姐一笑一颦,无不令小林同学目醉神迷。  小林同学热情地教她识字,学文化,陶醉在少女特有的体香中,渐渐萌生了感情上的冲动,为之魂牵梦绕  这是一段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姐弟恋。陆姐姐只是把林小弟看作是聪明伶俐的小弟弟,从生活上关心他、照顾他,她决不完想到豆芽菜似的小弟弟竟然会有这么多鬼心思。  当时的陆姐姐心中也有暗恋对象,他就是小林同学的引路人,愤青培训师林育南。   林育南比陆若冰长7岁,他的妻子叫汪秀芝,是他的父母为他包办的,汪智力较差,言语迟钝,让林育南伤透了脑筋,而陆若冰的父母也为陆订了一门亲,陆若冰为了逃避其父母为她订下的婚事,才逃到武汉,一边在林育英办的毛巾厂里打工,一边跟林育南学习文化。  二十多岁的林育南成熟稳重,风度翩翩,正是少女杀手的季节。清纯秀丽的陆姐姐完全被他浮获了。  1924年8月,陆若冰由堂哥介绍,由武汉前往安庆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林彪按捺不住思念之苦,不断地给陆若冰写信,把她比作娇艳的“牡丹”和带刺的“玫瑰”,说她是自己心目中最可爱的姑娘。到这个时候,陆若冰才发现林彪人想岔了。于是,她冷静地给林彪写了一封回信:  育蓉:  来信收到。目前,我的学习很紧张,没有考虑个人的婚姻的打算。盼你好好学习,并取得好成绩。即颂  时绥!  陆若冰上  对于这件潜藏在林彪心底的暗恋,陆若冰始终没有对人谈起过,直到九十年代,儿女成群的陆奶奶坐在书房里,向记者淡淡地曝光这段青春往事,她讲了自己拒绝的理由:  “林彪打仗胆大,追求女人胆也大。那时,社会上有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婚的说法。在那个年代里,他不找媒人说亲,直接向一个姑娘求爱,这是很少见的。  我拒绝了林彪的追求,主要有四个原因:其一,他比我小。那时有只许男大女十岁,不能妇大男一岁的风俗,我是一个姑娘,不能在婚姻问题上让人指责。其二,我太年轻,书未读完,一心想学知识,觉得婚事处理早了,对学习不利。其三,我知道他在老家有未婚妻,我不能做拆人家墙脚的事。其四,我看不上林彪,青年时的林彪个性奇特,形象太差,特别是他头上长的黄癣,看着很不舒服。  他暗恋我几年,我全不知道。那时,他的条件那么差,鼓那么大的劲追求我,可以说是盖被子垫竹席——一面发烧!”  小林同学的未婚妻汪静宜,比林彪晚一天出生 。  汪静宜的父亲汪友诚与林彪的父亲林明卿是最好的朋友。一次,汪友诚到8公里外的林彪家做客,见林彪与自己的女儿一样大,就向林彪的父亲提出两家结亲。林老爹见过汪静宜,觉得她不仅长相漂亮而且人品也不错,就满口答应下来。随后按当地风俗,林家在1914年农历正月初四办了两桌订婚酒席,当时的林彪只有7岁。  1925年7月,小林同学从武汉共进中学毕业后,回家小住,一天,婶娘贾氏问林彪:“汪家姑娘可是一个标准的大美人啊!你今年都已经18岁啦!怎么不把她娶回家来呢?”   小林同学从订婚起就常听人们夸她的“媳妇”漂亮,但从没有见过面。经婶娘的说服,就向父母提出在年底把汪女娶回家。他的母亲陈氏听后十分高兴,林老爹随手翻开老皇历一睢,发现年底结婚不吉利, 此事也就没有再提起了。  1925年10月,小林同学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他与家里的联系就中断了。此时,汪友诚多次去林家打听林彪的下落,按当地的习俗,女儿也到了结婚的年龄,如果林彪不回来的话,他的女儿就要一辈子守活寡,能不着急嘛?  1926年底,林老爹收到儿子的来信,知道他随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正在武汉休整, 就谎称妻子陈氏病危,把林彪骗回家来。  林、汪两家开始积极为林彪筹备婚礼,并向亲友发出了结婚的请柬,许多亲友提前便把礼品送了过来。两家父母悬着的心眼看要落地了。  农历腊月二十八,一身戎装的林彪回到家来。当得知让他尽快结婚的消息时,受到新思想洗礼的小林同学当场就向父母提出拒绝这门亲事的请求。  林老爹听后对林彪大骂道:“这哪有退婚的道理!”自幼就怕父亲的林彪只有默不做声了。  按照当地习惯,姑娘出嫁时的嫁衣都要由男方做好送来。第二天,按父亲的吩咐,林彪就带着礼品和一件红绸嫁衣来到汪友诚家。汪友诚问起林彪结婚的具体时间,林彪却显出十分为难的样子,说此次请假只有四天,不可能急急地办完婚事,并恳请汪家谅解。汪友诚沉默了许久后,说:“我与你父亲是多年的老朋友,出于这种关系,我才肯把女儿许配给你,你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你千万别误了静宜的青春啊!”  林彪当场果断地说:“等北伐胜利后,我会迅速地回来完婚的。”看着林彪诚恳的面孔,汪家人一个个都放心了。
  大革命失败后,林彪就与家里彻底失去了联系,每逢过年过节林老爹总会派大儿子代林彪去汪家看看,两家人都十分着急。直到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后,林彪才与父亲通了信。  知道儿子的下落后,林老爹就立即给林彪写信让他派人把汪静宜接到延安去结婚。此时,林彪正与陕北一枝花刘新民新婚燕尔,如胶似漆。就把两个人的照片邮给了林父,并告知林老爹自己已经结婚,请代他向汪家说明了缘由,要求汪静宜另嫁他人。汪家人气愤不已,但又无可奈何。  痴情的汪静宜仍然把全部心思放在林彪身上。虽然她知道林彪决不可能再娶她,但她还在等待着,守着一个缥缈的梦,她收养了自己的一个侄子,把她全部女性的爱倾注在了小侄子身上。  1949年后,汪家家道中落。  汪友诚死后,汪家生活变得异常贫困。冬天里为了抵御寒冷,汪家母女三人只好躲在被窝里,以节省早餐,有时断粮长达几天。林彪的父亲知道此事后,就差长子去汪家送钱送粮,汪静宜当面给予回绝。最后还是汪母出来打圆场,才算把钱及粮食留下来。看见汪静宜很是可怜,林老爹就写信给在北京的林彪,劝他把汪接到北京去,安排点事做。  后来林父又写信给叶群,叶群认为汪静宜不识字,又是一个乡下小脚女人,就提议让汪做她家的保姆,并派两名工作人员去湖北乡下接汪进京。  汪静宜一听说是进京做叶群的保姆,十分生气地对来人说:“叶群凭什么让我做保姆?我与她应该是平等的。”  无奈之下,林老爹只好找到黄冈县民政局,请求给汪静宜在生活上适当帮助,汪又果断地回绝了民政局送来的钱粮。人民公社成立后,汪静宜不会种田,又是一个小脚女人,就被安排在公社孤儿院里看孩子。  1954年夏,林彪回故乡时,村支书早就听村子里的老人谈起林彪逃婚的事,而且又见过汪氏几次。所以,当林彪问起“她怎么样”时,村支书马上就明白是指谁。  “您是说汪家奶奶吧,她身子骨倒还挺硬朗。可家里已没什么人了,现在她自己靠做鞋卖为生,生活一般。”  听了村支书的话,林彪沉默良久。  村支书又小心翼翼地说:“是不是叫她来见您?”  林彪木然地摇头,说:“不必了。”随即让秘书拿出了3000元钱,让村支书转交给汪氏,并一再嘱咐:“如果她问谁给的钱,就说是党给的吧!”  听说林彪还建议她尽快嫁个人家,汪静宜却说:“烈女不嫁二夫。”  1963年秋,她撒手人寰,临终时说:“我这辈子真是命苦啊!”  当时,人们在料理她的后事时,发现她枕头下藏着林彪送给她的那件红绸嫁衣及林彪送给她的那一叠厚厚的钱。林家人知道此事后,无不震惊。 在北京的林彪知道此事后,惊叹道:“世上竟有这种女子……”  再说小林同学收到陆姐姐的回信,激动地用擅抖的双手打开信时,却被信中的言语伤透了那颗孤傲无比的心,他呆呆地长时间地坐在房间里,被痛苦失望无情的包围着,陆若冰还真的像冰一样,林彪的初恋就这样终止啦!  随后,小林同学痛定思痛,反思自己难得美人欢心的原因,一是自身外在形象不佳,清秀柔弱象个女孩子。二是不善言辞,纵有真情却无法表达。他知道要克服这天生的弊端,必须要苦练内功,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真金子自会闪光芒。从此,小林同学不再涉足情场,而是静心读书。他发誓要干一番伟业,栽了梧桐树,还怕引不来金凤凰……
  @姝男ac
20:35:01  在中国 博古诗书 是政治家走向成功的捷径  -----------------------------  捷径?不可能吧
  上午好!继续支持!
  猫猫!喜欢这种题材的小说,支持你!
  @猫十三-09 07:15:10  @姝男ac
20:35:01  在中国 博古诗书 是政治家走向成功的捷径  -----------------------------  捷径?不可能吧  -----------------------------  不读书 思想单一 没有哪个政治家是文盲,是草包的 呵呵 当然 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MARK 写林总的几篇文章都太监了 希望楼主能守得住这份平淡和煎熬 继续下去啊
  突然发现,有这么多时间来翻页还不如踏踏实实去回帖。赚够300积分 只看楼主的故事
    有味道 !   顶 !
  @姝男ac
15:22:11  @猫十三-09 07:15:10  @姝男ac
20:35:01  在中国 博古诗书 是政治家走向成功的捷径  -----------------------------  捷径?不可能吧......  -----------------------------  对你的说法不敢苟同,刘项原来不读书,历史上流氓打天下的不少呢。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林彪的军事才华不容置疑,但是TG政治上的的胜利,才是压倒国民党的主要力量。
  @猫十三-09 16:52:10  @姝男ac
15:22:11  @猫十三-09 07:15:10  @姝男ac
20:35:01  在中国 博古诗书 是政治家走向成功的捷径  -----------------------------......  -----------------------------  在我眼里 这两个人都不是政治家的楷模
  五   愤青者,“愤怒青年”也。  他们有理想、有热情,他们渴望用自己的青春谱写未来崭新的生活,但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现实的残酷。他们压抑,他们无奈,所以他们愤怒。但愤怒之后他们不气馁、不彷徨,仍然勇敢地行进在追梦的路上。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自古以来,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便盛产愤青,以至人人说说:人不愤青枉少年。  经过科学分析,俺发现盛产愤青的土壤成份是这样的:1、官民对立,社会动荡; 2、思想混乱,人心浮动; 3、加强社会各方控制;4、乱加税收,横征暴力;5、乱发纸币,货币快速贬值;6、上层醉生梦死,下层苦不堪言;7、体质僵化,不思进变;8、中下层失去上升空间;9、军队腐败,士气低迷;10、粉饰太平,歌功颂德。  在小林同学时代,以上十大成份样样不少,故尔愤青批量生产且质量极高。老一代愤青还在愤怒着,新一代已经后来居上。  现在的愤青很多,特别是在网上,到处都是他们活跃的身影。他们的标志动作是日夜爬在电脑上,寻找喷粪的目标,可回到现实,愤青马上变屌丝。  在小林的同学时代,没有网络,愤青们只好在大街上寻找喷粪的目标。他们的标志性动作是站在高高的街口,挥舞着拳头,高喊着“打倒列强”之类的口号。  心动还需行动。他们不但有梦想,还要实现梦想。因此,他们便找到了组织, 就是俺党。  一批小愤青来到了黄浦军校,在这里,他们要煅造成俺党最有用的工具,来砸碎那个旧世界。  象小林同学一样,他们是老一代愤青的小弟弟。如留法愤青周恩来的弟弟周恩寿,毛泽东的小表弟文强。  小林同学和文强是同班同学。  文强同学是个人才。年青时跟着俺党混,倒也是风生水起,后来投国党的营,干得也是有声有色。建国后,文强死不认错,坚持把牢底座穿,也不写悔过书。他说:“我曾任红一师师长兼政委,毛泽东是我表哥,朱德是我上级,周恩来是我老师和入党介绍人,林彪是我部下,刘少奇家离我家不到20里路。是他们没有把我教好,要写悔过书应该他们写,我不写。”直到1975年,才特赦出狱。  象许多人回忆的一样,黄浦时期,小林同学不显山不露水,毫无吸引人眼球的地方。不象那些高段位愤青,如陈赓之类,又是演话剧又是演讲,革命道理讲得头头是道,顺带还要打群架,不出名都不行。  他的老搭挡聂老总总结道,“在学校,小林同学学习平庸,政治上也不活跃。”  幸而,小林同学干了一件出彩的事情,出了一个不光彩的名,还惊动了蒋校长,让校长知道自己几千个学生中,有个叫林彪的小个子,不容易啊。  那时,他和文强被分到入伍生第三团三营一连,同学有周恩寿、李运昌等俺党的人,班长是文强。他们连里南方人多,北方人少;湖南人多,湖北人少。大家一起过的是当兵的生活。  连长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张慎阶,广东人,少年英俊,在东征战役中立过功,是一位以身作则的青年军官。当时他们驻扎在黄埔岛对岸陈家祠堂。这处祠堂气派很大,据说是叛将陈炯明的祠堂。他们一个班一个宿舍,文班长和林同学都睡下铺。  按规定,每次打靶完后都要把枪和子弹交上去,林同学一次大意了,枪没有上交。回去睡觉后, 滚来滚去地睡不好。  有心思啊,枪没有上缴,明天肯定要被领导批评,大家知道的,林同学的自尊心极强,好面子,一想到挨批评,被同学耻笑,便无法入睡了。  一会儿,他不自觉地把手伸到枕头后面去拿枪。 无意中触动了板机,“啪”地一下,响了一枪!  原来枪里还有一颗子弹。  执行官拿着手电一下子跑进来了,问道:“文强,你是班长,你看见什么了?是谁在打枪?”  他这一问,问得文班长慌里慌张的,说:“我没看见谁睡觉的时候打枪,我没看到。就是看到林彪有点神情不安,睡得不好,看见他的手老在枕头后面去摸。枪架在枕头后面。”他再没有敢往下说。  执行官很有经验,他跑过去把小林同学的那只枪拿来一闻,刚刚打过嘛,有火药味道呀,再用手电一照地下,子弹壳还在那里呢。  “林彪,枪是你打的,你是怎么回事啊,怎么不讲话呢?”执行官很生气。  林同学知道自己错了,说:“我下操的时候急急忙忙没有检查,我就睡不着觉,老惦记有这回事,我一摸枪呵,就打了这一枪。”  “噢——,你自己承认了?我要让你坐禁闭,一个错误是你没上交枪和子弹,第二个错误是晚上你又打了一枪,两个罪加在一起,坐禁闭!”  大家一看,真玄!子弹从下铺打上去,把上铺的枕头打了一个大洞,再往上铺一摸,人也不见了。上铺那个同学姓林,叫林伟俦——解放天津时林伟俦是国民党守天津的军长,也是个中将,被林同学活捉了。  执行官说:“哎,这个位置不是林伟俦吗?人到哪里去了?”  正在喊着的时候,林伟俦拿个杯子,哼受广东小调,一路跑来了。  执行官说:“你干什么去了?”  他说:“我喝水去了!”  执行官说:“你命大,你要是睡在那里呀,这一枪就把你打死啦!好好好,大家睡觉,林彪明天执行禁闭。”  执行官一走,林同学火就起来了,那时大家只有十几岁,都是小愤青,不愤怒咋叫小愤青?  他捏起一个拳头,说:“文强,你这个家伙怎么落井下石呀?你这个湖南骡子。”  文班长一听,就说:“林彪,不要骂人。我怎么落井下石了?我也没说是你打的枪,我只是说你睡得不好嘛,怎么是落井下石呢?”  林同学说:“你还要说?我揍你!”他越说越激动,就跑到文强床铺面前。  文班长一听,笑了:“林彪呵,你要是跟我打架呢,我估计你三个也打不了我,来打吧!”  林同学人小胆大,一巴掌就打上来,不知道是林同学有轻功呢,还是文班长武艺高,“啪”地一下,就把林同学打到上铺去了。  林同学不服呵,还要打。大家一起起哄:“这个九头鸟,好厉害,敢打班长!”  此后,林彪就不理文同学了。  学员枪械走火毕竟是件大事,终于传到了校长蒋介石的耳朵。老蒋 下令校长办公室主任姚琮调查此事。同时,蒋介石还召来军械处处长戴任,质问为何没将训练后的枪支收回,戴任只好承任一时疏忽,挨了一顿训斥。  大家都帮林同学打俺护,如连长关麟微、营长徐宝鼎、团长张与仁以及恽代英、政治教官张其钢等,都出面为他说话,说林同学平时训练刻苦,钻研战术,证明林同学确实是偷偷钻研射击技术造成枪械走火,不是违纪事件,枪械走火事件才算平息下去。  事后,林彪也很后悔自已的一时冲动,这件事说明自已内功还不强,还需要继续修练。  他想起了韩信,如果当年韩信不能忍受地痞的袴下之辱而与地痞决斗的话,也许古代中国就失去了一代战神了。小不忍则乱大谋啊,千万要牢记。于是,林同学在卧室写上一幅条幅,警示自己:“匹夫见辱,拨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勇也。骤然临之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同时,他对不处罚自己的校长及恽代英等心存感激,这就是传说中的恕道吗?  他轻轻地念道,恕者,行仁之方也,尧舜之仁,终身恕焉而已矣。勉然之恕,学者之行仁也。自然之恕,圣人之行仁也。能恕则仁矣!  恕和忍,开始慢慢地在林同学的心中生根,溶入他的血液,成为毕生坚守的信条。
  @姝男ac
17:11:44  @猫十三-09 16:52:10  @姝男ac
15:22:11  @猫十三-09 07:15:10  @姝男ac
20:35:01  在中国 博古诗书 是政治家走向成功的捷径......  -----------------------------  的确不是政治家的楷模,但却是成功的政治家,开创了光耀四百年的大汉帝国。几千年来几人超过他?
  《兰娘》更完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有种失落。  每个作者对自己的作品都充满着一种感情。  每个作者都会为自己的作品所感动。  真希望它也能打动更多的人。  ~~~~~  祝福每个怀揣梦想的天涯人!
  @愤怒的老猫
15:32:20  MARK 写林总的几篇文章都太监了 希望楼主能守得住这份平淡和煎熬 继续下去啊   -----------------------------  这次俺只写林总的性情,不至于太监吧。
  早上好!前来支持佳作!
  @银露梅
10:04:33  早上好!前来支持佳作!   -----------------------------  露梅的支持给我力量
  mk  
  支持!
  支持!
  晚安、好梦!
  是不是内向的人都有闷骚的取向
  世界真奇妙!养肥这个帖子。  
  @姝男ac
00:09:11  是不是内向的人都有闷骚的取向  -----------------------------  内向之人,心里翻江倒海却不敢半点流露,是故闷骚。
  林帅的帖子要顶!十分怀念.....
  猫猫早上好!继续拜读大作!
  ^_^…… ^_^……
  七  大难不死的林伟俦,后来成长为抗日名将,八年时间与日本人死瞌,先后参加了八?一三上海保卫战、南京突围、武汉保卫战、粤北会战、衡阳保卫战、桂柳会战等著名战役,取得了骄人战绩:  一九三八年上海失守后,无险可守的南京迅被日军围困,时任四七五旅旅长的林伟俦率部突围,他对全体官兵讲话,说要生存就是一往无前,不能后退,后退是绝路。  会后,林旅长果断地带领部队冲出太平门, 部队猛冲猛打,冲破敌军截击, 前仆后继冲杀。战斗异常激烈,原一五九师副师长以下官兵相继阵亡,林旅长的右大腿也中弹受伤,流血很多,他自己就用随身携带的云南白药敷住伤口,忍痛坚持指挥。   部队突出重围后,进入山区, 不久转战到九华山。并在此停驻十天,收容从南京退出的各部队官兵达数千人。林旅长重新整编部队为九个营, 并委任了各级干部职务。  当时部队的伙食尚能供应,同时师部的军旗及印信随行,因而号称一师部队,远近传闻。由南京逃出来的官兵,纷纷拥向该部,队伍更加壮大。   林旅长认为此为险地,不可久留,率领全体官兵由当地农民引路,继续前进,夜行昼伏,避过敌人飞机的侦察,经过十余天艰苦的行程,终于抵达非敌占区宁国,完成了突围任务。   林旅长不但完整地把部队带了出来,还收编了不少散兵游勇,名气大增。当时全国各部队参谋长正在汉口开大会,特嘱林旅长把该旅从南京突围经过用书面写出来向大会宣读 ,瀛得了大会全场热烈掌声,林旅长即以鞠躬礼答谢。会后,得到国民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和证书。  1938年6月,日军以海陆空协同,首先向长江南岸进犯,马当、湖口要塞先后失守,敌人继续侵犯九江。林旅长率一五九师四七五旅配合友军奋起抵抗,揭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  日军虽日夜向庐山仰攻,并连续派空军助战,先后均遭击退,我军始终坚守庐山阵地,敌军伤亡惨重,狼狈溃退,其阴谋未能得逞。  10月间,日军又企图从左翼迂回修河北岸包围德安、马回岭和庐山我军阵地,形势甚为危急。一五九师奉命侧击敌人,林旅长率四七五旅为前卫,师部和四七七旅跟进,由庐山星夜西进,急行军40多里,到达李家庄附近地区,发现了大批敌军从九江南下,占领了李家庄,敌我相距很近。林旅长当即指挥部队迅速占领李家庄附近高地,准备与敌人进行肉博战。  敌人发现了附近高地有国军,连续四次派兵向国军阵地冲击,均遭歼灭,战况异常激烈。  国军士气高昂,林旅长当即指挥部队冲锋,一鼓杀进万家岭村庄,敌人只顾逃命,弃尸遍野,缴获甚丰。林旅长及时将占领万家岭详请向上级汇报,后接师部电话,说及修河北岸友军怀疑一五九师行动如此迅速,上级吩咐他在10月11日晚在万家岭村庄烧起烟火观察,林旅长命令部下烧起了三大草堆,烟火冲天,友军观察证实,称赞一五九师行动迅速,战果真实。  1939年冬,侵占广州敌军六七万人,于12月17日分三路向粤北进犯,伟俦时任一五一师师长,驻守从化吕田。敌人从牛背脊,小杉进犯时,林师长率部迎击,并以炮火连续炮击,打得敌人不敢前进。但左路敌人乘一五一师移师良口、牛背脊追击敌军时,又向英德侵犯。右路敌军也陷新丰梅坑,迫近青圹,企图两翼包围一五一师,情况危急,林师长立即命令部队停止追击,并与附近友军联系。后桂南战事吃紧,日军主力需西调增援,侵犯翁源、英德之敌后退。林师长指挥一五一师与友军乘机全线反攻,歼敌2000余人,取得粤北会战第一次胜利。  1940年5月,日军又以兵力4万多人向粤北发动第二次进攻,当敌军窜至英德青圹及翁源三华后,遭到一五一师等部迎头痛击,就不敢前进,敌军骡马及部队纷纷南退。一五一师趁机攻击南退之敌,夺回吕田、丹竹坑、龙头、地派等地,牛背脊、良口之敌,亦纷纷退回广州。历时一个多月的第二次粤北会战结束。  1944年7月中旬,攻占长沙之敌,大举南侵,扑向衡阳,先后占领了衡阳郊外白鹤市、雨帽山、潭子山、东阳铺以及衡阳东西站等据点,衡阳告急,蒋介石电余汉谋急调六十二军迅速开赴衡阳三圹附近集结待命。军长率一五一师和一五七师共6个团,于日由广东英德青圹出发入湘负责衡阳外围作战。六十二军即以一五一师四五一团守备洪桥,其余部队开到祁阳集结。7月3日,敌兵千余人向洪桥侵犯,随后又有敌后续部队沿湘桂铁路增援。林师长率兵两团,并配军部炮兵一连,向洪桥增援,与敌激战一整夜,攻占了敌军红山头阵地,第二日敌人增援反扑,全线向一五一师阵地进犯,林师长指挥部队占领高山,敌人仰攻,并几次施放烟幕掩护仰攻至山腰时,都被一五一师集中火力和大量手榴弹所打退,敌人遗尸用绳子绑住脚跟拖下山脚,但未能来得及清运的尸体到处皆是。  44年7月24日,六十二军接到国民党中央军委电令:“衡阳危急,着第六十二军迅速推进衡阳解围。”  林师长素有组织性强,用兵奇快,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不怕牺牲,雄才大略,足智多谋,有“智多星将军”之称。六十二军奉命后,即派林伟俦率一五一师完成解围任务。他召集团级以上干部共同磋商,认为从正面前进,前面有强大敌人,必然发生恶战,牺牲也大,前往时间会拖长,难以完成解围任务。大家认为任务重大,贵在神速。决定采取迂回战术。  林师长率部避开正面敌人,绕小路前进,在白鹤市遇到强敌阻击,难以通过,后改变计划,从侧翼迂回前进,迅速抵达潭子山,又遭到敌人截击,林师长恐耽误挺进时间,星夜指挥部队急行军,绕过潭子山敌军阵地,避开敌人截击,占领了雨帽山,东阳铺、古山寺、头圹等据点,打退尾追之敌,向衡阳西站攻击前进,先后三次遇敌军密集部队反击,皆被打退,毙敌联队长以下官兵数百人。  抵达衡阳城外,林师长迅速派人与衡阳守军联络,但衡阳城墙高耸,喊话听不到,还遭守军开枪射击,后又集合号兵吹奏号音联络,守军也毫无反应。  7月30晚,军部将情况报告国民党中央军委,中央军委对一五一师行动如此迅速,也觉惊奇。乃命一五一师于八月一日上午在衡阳西站附近的部队,摆出陆空联络布板符号,待飞机侦察证实。伟俦命该部当日照样铺出单日陆空联络符号规定字布板,上午三架飞机飞经上空,盘旋了三个圈,并到衡阳城上空侦察了一个圈。当晚便接中央军委来电:“六十二军迅速挺进衡阳近郊西站,占领敌阵,着传令嘉奖;一五一师行动最快,师长林伟俦记大功一次。”  抗日胜利后,师长林伟俦升任军长,率部抢占东北,与一邦黄浦兄弟在陈城、廖耀湘等一期大师兄带领下,群殴小师弟林彪,却一一被林收拾成了战犯。  几十后后,特赦出狱的兄弟们重组黄浦联谊会,同学们想起他们收拾不了,却被自己人撂倒而折乾沉沙的林同学,大概会嘘唏不已吧。  那时候,黄浦同学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周末愉快!
  周末愉快!
  周末愉快!
  想起林总,总是心潮起伏.
  先顶再看
  感觉黄埔一期不如黄埔四期,国共两方的黄埔四期精英都较多。
  lz写得好,研究得透
  林彪乃一代奇才,历史终将有定论。
  顶楼主!!!!
  八  黄浦时期的林同学擦枪走火差点打死自己人,之后,身为一军之首的林将军敌人奈何不了,却常常中了自己人的道儿,一而再,再而三,最终一把老骨头扔在了外蒙古大沙漠,这难道是天意?  一次是红军时期。1929年,林彪任红四军一纵队司令员,党代表是彭祜文书,小秘书欧阳毅鞍前马后常跟着两个首长。   29年10月24日,一纵队抵达蕉岭城。住下不久,警卫人员带进一个约30岁的人,,挺精干,是由地方党组织派来向部队介绍情况的。  当时,只有林彪、彭祜和欧阳毅在场。  房子很窄,中间放一张铺。林司令、彭政委和地方党的同志坐铺的哪一边交谈,欧阳毅坐在铺的这一边记录,他的手枪放在枕头底下,地方党的同志好奇,边谈话边拿出手枪摆弄。  欧阳秘书忙着记录,没有注意地方老哥的动作 ,也顾不上看他怎么摆弄的。  送走这位地方老哥后,欧阳秘书把整理好了的会议记录,交林司令、彭政委审阅。
  欧阳秘书朝床上瞥了一眼,发现手枪被地方老哥挪动了位置,他拿起手枪来检查,无意间扣了一下扳机,只听“叭”的一声,手枪走了火,子弹出膛,刚好从坐在对面看纪录的林彪耳根擦过。  欧阳秘书万万没有想到,地方老哥他无意中把子弹上了膛。  林司令吓了一跳,站起来用手捂耳朵说:“好响[险?]哟!”  是响还是险,湖北话分辨不出。  欧阳秘书吓一跳,凑上去一看,林司令的耳朵边上被烫红了一小块。假如子弹朝里偏一厘米就闯大祸了,21岁的小林司令就要报销啦。  彭政委惊呼:“真玄啊!差点儿又死一个司令员。”  前不久,他指的是24日在闽粤边界的石下坝战斗中牺牲的二纵队司令员刘安恭,这刘安恭是林司令的死对头,在朱毛之争中坚决支持朱,而小林司令则是毛的铁杆粉丝。  刘安恭是重庆永川人, 刘家是当地的大户人家。18岁那年,留学德国。其间,结识了朱德、章伯钧等中共旅欧支部的成员,并成为志同道合的同志和朋友。   1924年刘、朱重逢于四川军阀杨森部。  1927年初,朱德在南昌第三军军官教导团任团长,刘安恭任副团长,两人组织部队参与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与刘伯承等人一起,前往苏联学习军事。  1929年5月,学成归国的刘受俺党派遣到达红四军,出任临时军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实际上仅居毛泽东、朱德、陈毅之后排名第四位的领导人。  刘安恭上任伊始,挑起军委与前委权利之争,联合朱、陈第一次逼老毛交出军权。不久,在中央李立三、周恩来的支持下,老毛重撑军权,刘安恭被撤去军委书记及政治部主任职务,任命为第二纵队纵队长。  1929年10月,在粤边右下坝,第二纵队与强敌相遇。刘队长指挥部队奋勇冲杀,击溃敌两个营,但自己身负重伤,不久牺牲。  听到枪声跑进来的政治部主任谢汉之一看没死人,说:“真危险啊!差一点死两个司令员。一个敌人打死的,一个你打死的,你还不得坐班房?”  欧阳秘书后怕得不行。一看林彪没再吭声,心里才踏实下来。  保卫部门作出了枪毙欧阳毅的决定,并报林司令批准。林彪“刀下留人”不予追究,欧阳毅才得以幸免。此时,林司令是否想起军校时期相同的一幕?  欧阳秘书后来回忆说,林彪心胸狭窄,特别自尊,与人处不好关系,尤其是与上级、同级关系紧张。他倒没有计较我这次的枪走火,大概我是他的下级,当时我跟他的关系也不错。  欧阳毅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一个人连性命之忧都不计较,还能怎样才算不“狭窄”呢?  再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军士兵的一枪差点要了林彪的命,此时,林彪任一一五师师长。  1937年,林师长率领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平型关伏击日军,打死日军1000多人,炸毁军车100多辆并缴获很多武器,取得了抗日战争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从而打破了日军不可战的神话,极大鼓舞全国人民的意气.林彪顿时成为名震全国的抗日英雄.林彪本人也很兴奋.他喜欢穿上缴获日本军官服,跨上日本军刀,骑上东洋大马在原野上纵情的驰骋.  38年2月26日,日軍第20師團一部南下佔領隰縣,第二天西犯軍渡、磧口,嚴重威脅陝甘寧地區的黃河河防。綏德、風陵渡、潼關告急。老毛緊急指示小林师长:你率343旅全部應即改變作戰計劃,日軍在山西省離石縣軍渡、臨縣、磧口準備渡河,綏德危急。343旅應迅速以一部控制隰縣……  林彪得令后,率115師迅速向隰縣方向前進,準備到午城去。  行軍路線是80里,走到還剩20多里的地方,大部隊在中途休息,林彪聽見沿途有炮聲,就讓偵察科長蘇靜帶一個騎兵班到前邊偵察。蘇靜到前面沒發現什麼,回來向林彪報告。林彪心急,說我們先走,先到了,可以看看地形。說著騎馬就走,他只帶著個騎兵通信班,前後12匹馬,作戰科長王秉璋跟在林彪後面。  林彪擔心老毛和延安的安全。
  平常心只是浮云
  林彪一家翻案,迟早的事。  毛家余孽清算,一并到来。
  早上好!看望、支持!  双休日快乐!
  没有毛,林啥也不是。  
  九  王秉璋回憶:“3月2日清晨,師指經過隰縣以北的千家莊,我們都騎著馬,林彪騎著在羅曲戰鬥中繳獲的日軍戰馬,走在最前面,我在第二。  這裏有這麼一個情況,在八路軍進入山西前,周恩來和閻錫山交涉八路軍在山西活動的區域共21個縣。閻錫山實在是一個“小氣鬼”,又想讓八路軍替他賣命,又不想讓八路軍“盤踞”他的地盤。所以精打細算,只允許八路軍在21個縣裏活動,有的是全部,有的是部分。毛澤東要求把這些縣確定下來,由南京及閻錫山通令各縣政府,並下達友軍及地方,否則會因區域不明、任務不定發生糾紛。在允許八路軍活動的縣中間,沒有隰縣,所以林彪率直屬隊路過隰縣以北的千家莊,囑咐事先與駐防此地的閻軍第19軍的警戒部隊取得聯絡。晉軍通知了連哨兵,但連哨兵沒有及時通知班哨兵,這就埋下了“禍根”。而這一路上,林彪的隊伍一直是跟在日軍的後面走。閻錫山的班哨兵看見日軍的大部隊過去,沒敢放槍。後面又來了一支穿日軍黃呢大衣騎大洋馬的小隊伍,這位“神槍手”以為還是日軍,壯著膽子,瞄準最前面的騎馬人放了一槍。  就這孤零零的一槍,林彪當即栽下馬來。”  第二天得到消息,閻錫山部隊驚動了,旅長、團長什麼的全都來了,纷纷表示歉意。晉軍的參謀長還當面向林彪道歉並表示慰問,並把他們住的房子讓給林彪住。蔣介石、國民黨軍參謀總長何應欽、副總長白崇禧等也給林彪發來慰問電,由戰地記者帶到山西。閻軍要處理那個開槍的哨兵,林彪說算了吧。该士兵因此保住了一条命。  宽恕冒犯自己的人,这是儒家学说的精髓,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林彪虽然被卷裹进革命队伍,也会喊许多时髦口号,但他骨子里还是传统中国人,比如忠恕,比如仁义,这是林彪一以贯之的思想,到了他的晚年依然如此。大家知道,文革时期,造反派大行其道,他们奉旨造反,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但毛、林、周等三人是不能反的,有人不信这个邪,非要去反,最后都是以鸡蛋碰石头。  反毛的人自然是反革命分子,许多人被处以极刑,如林昭、张志新诸人,死前受尽折磨。  反周的也没有好下场,无数人被打成五一六分子,许多人死得很惨,活着的人至今不能平反。  反林的人则最幸运,林在位时处罚不重,最多是判几年意思意思,没听说有死刑的。林倒台后又因为有先见之明而成为英雄,纷纷平反。  如江西有个反林的李九莲。有关史料披露:  李九莲,女,原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中学团委宣传部长,学生会学习部长。文革后成为三中"卫东彪战斗兵团"副团长,一九六九年二月,被分配到赣州冶金机械厂当工人。日,她给当兵的男友信中讲了她对当时政治形势的一些越轨看法:  "我不明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斗争,是宗派斗争还是阶级斗争?我感到中央的斗争宗派分裂,因此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产生反感,我认为刘少奇好象有很多观点是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马列主义的……感到对刘少奇的批判是牵强附会……林彪到底会不会象赫秃一样,现时的中国到底属于哪个主义等项问题发生怀疑。对现行反革命发生浓厚兴趣,对反动组织的纲领也注意研究……"这其实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写给他男友的第一封信。这位男友也曾当过赣州三中"卫东彪战斗兵团"副团长。结果当年的红卫兵战友把这封信交给了部队领导。可能想表现一下自己对林副主席的忠诚,借此得到提拔和重用。部队领导马上把信转到了赣州地区革委会保卫部处理。而这位出卖女友的家伙,打错了算盘,非但没捞到个官当,还很快就给复员了。  日,李九莲以现行反革命罪被捕。日记被抄走,发现有一些批判林彪的内容。因地委某负责人主张教育释放,分管政法工作的军代表不同意此意见,带着李九莲的日记,专程向江西省革委会主任程世清做了汇报。程世清听完回报后说:"像李九莲这样全面系统反林副主席的,在全国也不多见,属敌我矛盾,要从严处理。"从严处理的结果是只判刑五年。到1972年7月,程世清成了林彪死党,倒台了,李九莲获得释放。  李九莲之反林彪,林彪不可能不知道,因为首先是部队揭发出来,部队肯定会第一时间向他们的林副主席汇报,其次,对李的处理意见最后报到了程世清这里,而程是林的死党,当然会向林汇报。按程的意思,肯定是要重判以向林邀功的,他的意见估计是被林否定了。而那位出卖女友的家伙 ,非但没捞到个官当,还很快就给复员。也应该是林的意思,军人是看不起这些出卖别人的判徒的。  相比张、林,李九莲在文革期间的际遇好得多,她是幸运的,因为他反对的是秉承儒家恕道的林彪。  李九莲出狱后,继续发扬批判一切的反潮流精神,不久再次入狱。1976年,她写信支持被打倒的江、张,反对新鲜出炉的华。第二年就被以“反革命”罪判处死刑。  她以为每一个领导人都是林彪。
  闲逛,狂对了这儿
  黄浦时期的林同学擦枪走火差点打死自己人,之后,身为一军之首的林将军敌人奈何不了,却常常中了自己人的道儿,一而再,再而三,最终一把老骨头扔在了外蒙古大沙漠,这难道是天意?
  经过科学分析,俺发现盛产愤青的土壤成份是这样的:1、官民对立,社会动荡; 2、思想混乱,人心浮动; 3、加强社会各方控制;4、乱加税收,横征暴力;5、乱发纸币,货币快速贬值;6、上层醉生梦死,下层苦不堪言;7、体质僵化,不思进变;8、中下层失去上升空间;9、军队腐败,士气低迷;10、粉饰太平,歌功颂德。  总结得很全面,很科学,顶!
  周末快乐!
  看望、支持!
  为什么要用繁体字?  
  @江天老大
13:36:28  经过科学分析,俺发现盛产愤青的土壤成份是这样的:1、官民对立,社会动荡; 2、思想混乱,人心浮动; 3、加强社会各方控制;4、乱加税收,横征暴力;5、乱发纸币,货币快速贬值;6、上层醉生梦死,下层苦不堪言;7、体质僵化,不思进变;8、中下层失去上升空间;9、军队腐败,士气低迷;10、粉饰太平,歌功颂德。  总结得很全面,很科学,顶!  -----------------------------  每一个朝代的末期都会这样,于是便会出现救世主。
  按在林头上被打倒的人中,只有陆定一确实与林有仇(陆妻告发林妻有问题,林在政治局会议上发书申明),其余的人,和林实际冲突不到。
  坚持到底,支持你
  恕冒犯自己的人,这是儒家学说的精髓,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林彪虽然被卷裹进革命队伍,也会喊许多时髦口号,但他骨子里还是传统中国人,比如忠恕,比如仁义,这是林彪一以贯之的思想,到了他的晚年依然如此。
  @exit-12 17:26:59  按在林头上被打倒的人中,只有陆定一确实与林有仇(陆妻告发林妻有问题,林在政治局会议上发书申明),其余的人,和林实际冲突不到。   -----------------------------  贺龙也应该算上吧......罗瑞卿和杨成武虽然原先和林关系不错,但后来要领靠山头,把林不放在眼里,结果就杯具了  还有刘少奇和之前的彭德怀,也是林的当炮。人非圣贤,就以林彪对老婆孩子高官厚禄的表现看,其私心一点不少。  当然林要整谁,参与过整谁,其实最后的决策权还是在b-52手里。圣上要保谁,林是万万整不动的---林最恨张春桥,结果就因为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百万大军的统帅被弄得全家灭门....
  李九莲出狱后,继续发扬批判一切的反潮流精神,不久再次入狱。1976年,她写信支持被打倒的江、张,反对新鲜出炉的华。第二年就被以“反革命”罪判处死刑。  她以为每一个领导人都是林彪。
  —————————————————————————————————  华倒是老实人,关键是他背后的那个大内总管  经济军事一窍不通,最擅长的就是拉皮条、拍马屁、两面三刀和下黑手整人。手段狠毒狡诈阴险,庐山上就搞政治投机,几天后翻脸比翻书还快,得势后更把林派几人往死里整。耀阳取代东兴以前,全国的政治环境其实比文革时代好不到哪里去,那些批判四人帮的东西其实和当年批判其他人的如出一辙,7成的造谣污蔑,3成的添油加醋,外加对亲朋故旧的诛连迫害  D内两大恶人,一为康老,一为此人
  期待下文。希望多从刘伯承对林彪的评论,“没有人比林彪更知兵,爱兵,会用兵”的角度来写
  @放下屠刀不成佛1
18:13:24  李九莲出狱后,继续发扬批判一切的反潮流精神,不久再次入狱。1976年,她写信支持被打倒的江、张,反对新鲜出炉的华。第二年就被以“反革命”罪判处死刑。  她以为每一个领导人都是林彪。  —————————————————————————————————  华倒是老实人,关键是他背后的那个大内总管  经济军事一窍不通,最擅长的就是拉皮条、拍马屁、两面三刀和下黑手整人。手段狠毒狡诈阴险,庐山...........  -----------------------------  就是汪吧,后来叫汪汪,一条狗而已
  @放下屠刀不成佛1
18:02:47  @exit-12 17:26:59  按在林头上被打倒的人中,只有陆定一确实与林有仇(陆妻告发林妻有问题,林在政治局会议上发书申明),其余的人,和林实际冲突不到。  -----------------------------  贺龙也应该算上吧......罗瑞卿和杨成武虽然原先和林关系不错,但后来要领靠山头,把林不放在眼里,结果就杯具了  还有刘少奇和之前的彭德...........  -----------------------------  在我看来,林彪最令人敬佩服的,就是能坚持儒家的恕道,就说陆吧,匿名攻击林,林虽然气愤,狠狠地整他,却没有致于死地,他们都活到了新时代,成了反林的英雄。
  十  黄埔军校很牛逼,传说是所谓世界四大著名军校之一。以至于某方面出名的学校便称之为某某的黄浦,黄浦成了牛逼的代号。  黄埔军校之所以牛,因为在国共两方各出了一批牛逼的人物, 军事方面他们牛气,政治方面装逼,所以他们很牛逼。  就老汉看来,黄埔军校也就一新兵训练营。  老汉也曾是一个兵,三个月学走路,六个月学技术。九个月下来才是一个合格的兵。黄浦前四期没有超过九个月的,也就是刚刚把满腔热血的小愤青操练成了一个兵。  就说小林同学吧,他是黄浦四期的,先三个月新兵训练,学会了立正稍息正步走,又放了几枪,算是找到了当兵的感觉。随后正式入学,满打满算就在里面待了半年,然后……毕业了,他都学了些啥呢?  日第四期开学,分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经理科、政治科5个科 ,学员2645人。  小林同学在步兵科,学习了七个月不到的时间,学习的其它如政治之类的不计,单军事学就分教授、训练、演习三大课目。  教授课目有战术学、军制学、兵器学、筑城学、交通学、地形学、经理学、卫生学、马学。  训练课目有教练阵中勤务、典范令、服务提要、技术、马术。  演习课目有测图演习-详计划案、战术实施-详计划案、野营演习-详计划案。  就教学计划而言,基层军官需掌握的知识面面俱到,但短短半年时间能学得了正常军校几年的知识吗?肯定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把那么些书全发下来,至于学不学,学多学少全靠自己了,能不能掌握决窍,就看个人的造化了。  其实,黄浦军校的强项是政治,俺党有俺党的abc,国党也有国党的政治学。   学生入校,要学习孙大炮的语录“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入学后,门口一副对联时时提醒你: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正门上,悬挂的老蒋手书校训分外醒目:“亲爱精诚”。  入学不久,他们要学会且常唱的校歌是: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 ”  在这种氛围下,不热血的也要澎湃了,更何况本就是愤青的学员们呢。  初出茅庐的黄浦生 之所以一往无前所向披靡,不是因为有多少高超的战术,而是有了那为革命舍生死的精气神,真正的本领是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磨炼出来的。  小林同学是这批牛逼人物的杰出代表。对此, 老毛有评论,他对抗大学生说,林彪是黄埔毕业生,只是学习了4个月,比你们多两个月,学到了什么呢?四大教程一条也没记住,但是有一件东西是得到的,就是那时的革命精神。  10月4日,黄埔四期正式毕业,一众朝气蓬勃的愤青们高呼着“不偷生,不爱钱……为主义而奋斗,为主义而献身……”的誓词,昂首阔步奔向革命的第一线。  此前,初成气候的国民革命军自广东出师北伐,兵分三路,一路东取沪宁,一路中取江西,主力血战两湖。北伐军连战连捷,所向披靡,10月克复武汉三镇,革命形势一片大好。  12月,小林同学来到武汉,分配到大名鼎鼎的铁4军叶挺独立团任见习排长。小林同学由小愤青升级为革命军官,改称林排长。林排长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黄浦教材,踏进了北伐战场。  27年初,4军大扩编,10师拉出扩成11军,4军新编成25师,独立团改称73团,属于该师序列。  27年4月,北伐军攻克上海、南京后,老蒋与中共终于翻脸,大开杀戒,史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武汉方面,汪精卫自称左派,与中共合作,继续北伐。  27年5月,4军、11军等北伐军云集河南,击败了南下的奉军。  5月30日,共产国际执委会向鲍罗廷、罗易发出了旨在挽救中国革命的紧急指示,内容是要求实行土地革命,动员千百万农民自动没收土地,组建一支8个师或10个师的可靠军队,组织革命法庭惩办反动军官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月紧急指示”,  国际代表罗易将五月指示给老汪看,以争取汪主席的支持。老汪见后冷汗直冒:原来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为了从内部颠覆、掌控国民党!?  7月14日晚,武汉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团召开秘密会议,通过了“统一本党政策案”:一、凡列名国民党员,在各级党部、各级政府和国民革命军中任职者,应自即日起脱离共产党,否则一律停止职务。二、共产党员不得以国民党名义做共产党的工作。三、国民党党员未经中央许可,不得加入他党,违反者以叛党论。  第二天,老汪开始清理俺党的人,史书名之为汪精卫“七一五分共”。  老汪组织了第一、第二方面军,准备沿长江顺流直下,与老蒋一争高低。  第二方面军总指挥乃北伐名将张发奎,下辖第4、11、20军。张发奎对中共态度友好,表面上响应分共政策,实际上大量收容了无路可走的中共人员。  老张美滋滋地想,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自古如此,他们该如何报答我呢?  中共军事能人云集张部, 11军副军长、24师长叶挺、4军参谋长叶剑英、4军25师参谋长张云逸、25师73团长周士弟……还有被俺党迷魂的20军长贺龙。  小林排长此时升任73团2营7连长。林连长的百来号人已经成为73团的精锐,攻守皆宜。  中共掌控的部队没有顺江东下,而是向南昌云集,他们想干哈?正在庐山消暑的老张隐隐不安,急邀贺龙、叶挺上庐山开会,届时予以扣留。  秘密党员、时任张发奎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得悉情况,星夜下山。在九江甘棠湖的一条小船上,叶向贺龙、叶挺等人通报了情况,此时贺龙的第20军和叶挺的第11军第24师还驻扎在九江。  贺龙、叶挺急率部队向南昌开拨。  八月一日,二万精兵消灭南昌城三千守军,南昌起义写进史册,八一二字成为俺党军队的标志。  八月二日凌晨,驻扎马回领的73团等部队在聂帅、周士弟率领下,坐一列火车奔向起义军。  老张闻信大惊,这可是精锐中的精锐啊,相当于割走了他的心头肉。他驱车急赶,赶上时,欢迎他的是一排毫不留情的子弹。  南昌险地,不可久留,在周恩来的指挥下,起义军逐步撤离,向千里之外的广东进军。  张发奎欲率部尾追,叶剑英忽悠:张司令啊,别去追了,让共产党去广东与李济深拼个你死我活的,我们另路向广东进军,坐收渔翁之利。  妙计啊,老张连连点头。
  @老山城披外挂
15:38:19  lz写得好,研究得透   -----------------------------  过奖了,也就一孔之见
  @放下屠刀不成佛1
18:02:47  @exit-12 17:26:59  按在林头上被打倒的人中,只有陆定一确实与林有仇(陆妻告发林妻有问题,林在政治局会议上发书申明),其余的人,和林实际冲突不到。  -----------------------------  贺龙也应该算上吧......罗瑞卿和杨成武虽然原先和林关系不错,但后来要领靠山头,把林不放在眼里,结果就杯具了  还有刘少奇和之前的彭德...........  -----------------------------  罗瑞卿和杨成武是林一手提拔的老部下,结果却背叛了他,林郁闷啊。
  技术贴,绝对要支持!
  @cll-13 10:21:10  技术贴,绝对要支持!   -----------------------------  同意!强力支持!
  今天是母亲节,愿天下母亲幸福、安康!
  今天是母亲节,愿天下母亲幸福、安康!
  小猫讲起国共两党的革命史来,如数家珍。
  @小园晴雪
11:25:22  小猫讲起国共两党的革命史来,如数家珍。   -----------------------------  谢谢,想当年党史俺学得最好
  好帖,顶。回头看感触万千,历史能还,人和事,的清楚。
  十一  俺党部队在没有追兵的情况下,集中全力在赣南攻打敌军钱大钧、黄绍竑部队,打开了南下的道路,顺利地到达了粤东。但因为老毛没有提前用他的思想来指导,起义军在粤东屡屡受挫,2万精兵消耗殆尽,唯余73团约1000多人,小林连长就在这支部队里,他的连队依然能打。  怎么办?俺党的领导人心想,还是另谋出路吧,到其它地方从头再来。  周公、贺帅、叶挺、周士弟、党代表李等高级干部纷纷离队,这无损于他们的伟光正形象。  他们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最后,营团以上干部只有朱德、陈毅两人,于是,这支孤军便成了他们的部队。  林连长也想走,七一年陈诗人揭发:  “ 南昌暴动的部队在三河坝失败后,途经丰顺、饶平、平和、象洞、武平、安远、寻乌、信丰一线向大庾方向走。当时,队伍里湖南人最多,闹起来要回湖南,所以在路上要慢慢整理部队。这个时候,林彪跟几个黄埔四期的学生连长就来找我。他们要求要离开队伍,而且劝我也离开队伍:“队伍不行了,你是个知识分子,没有打过仗,没有搞过队伍,我们是搞过队伍的,与其当俘虏,不如穿便衣走,到上海另外去搞。”我说:“我不走,现在我拿着枪,可以杀土豪劣绅,我一离开队伍,土豪劣绅就要杀我。所以,我还要看一看,不能走。”那几个要走的同志听了我的话后还是留下了,后来都阵亡了,名字我也记不清楚了。后来,我们进了大庾后,林彪还是开小差跑向梅关,但在当天深夜又跑回来了,对我检讨说:“现在外面老百姓收腰包打人,有时还要杀人,我还是回队伍里来吧。”我对他说:“你现在不走就好,回来我欢迎,还是把你的七连抓好吧。”我现在说林彪曾经是个逃兵,这并不是因为林彪死无对证就乱讲他,这的确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  我们到了信丰、安远之间,当时是赣南特委来人接头。我们就问附近敌情。他们说附近没有什么敌人,就是刘士毅一个旅驻在赣州,这是个地方部队,没有什么战斗力。他们又讲,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茅坪搞了一个红色区域,在红色区域周围有一两百里路,敌人侦探进不去,进去就杀掉了。你们是不是可以到那里去?我说那好,我们可以到那里去,你们给我们带路。那个时候,我们就靠沿途地方个别的共产党员和一些在大革命时参加过农民协会的人帮忙,他们给我们带路送信、打探敌情,一直把我们带到大庾县城。带到大庾后,我们才把队伍整顿好,这时要跑的人也跑得差不多了,不愿意跑的都留下了,大概还有800多人,拥戴朱老总统率这个队伍。我向大家介绍说:“朱军长是老党员,1922年就入党了。你看师长跑了,党代表走了,团长走了,参谋长也走了,朱军长他还不走,我们应该拥护他!”  林连长为啥要当逃兵呢?俺为他着想,才明白了他的苦衷:  首先,那些老首长一个个都溜之大及了,他一个小连长为啥要坚持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嘛。  再说,朱德、陈毅都是新人,虽然职务高,可在73团没有一点根基,他们镇得住嘛?他们留下来是否别有用心?  还有,小林连长与朱老总对战略战术分歧太大。投资大师巴菲特提出投资的三原则是:第一条,不要亏钱;第二条,不要亏钱;第三条,牢记前两条。也就是说一定要保住本钱,才能有翻身的机会。朱老总可是个老江湖,最懂得保存实力的重要性,当大佬们纷纷离队后,他敏锐地抓住机会,有了自己的本钱,从此,他不再是职业经理人,而成为待价而沽的小老板,他的目的就是尽量保住自己的这点本钱,将来有机会上市,才能做大做强。因此,他采用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游击战术,期望能保住本钱潜伏下来待时而动。对于朱老总的这一套,以林连长为代表的黄浦骄子们是不屑于这种土匪式流窜战术的,他们是堂堂军校正规生,是热血青年 ,再说73团以铁军著称,北伐以来逢敌必克逢城必下,什么时候这么窝囊过。  朱老总几十年打打杀杀,忽悠的本领可不小。陈诗人揭批林彪的同时,还不忘记发扬俺党表扬与自我表扬的革命精神,他在揭发中说:  “朱老总那个时候比较乐观,他在讲话中说: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了,留下来的“渣渣”就是十月革命的骨干。我们现在等于1905年的俄国革命,我们只要留得一点人,在今后的革命中就会起很大的作用。他还说,蒋桂战争一定要爆发的,蒋冯战争也是一定要爆发的。我就当过军阀。军阀不争地盘是不可能的。我在云南当军阀,在四川要争地盘就打仗。现在新军阀不可能不打。他们一打,那个时候我们一个班就可以占一个县,我们现在这些人就可以占几十个县。因此,大家无论如何不要走,我是决定不走的。他的讲话,士兵都喜欢听,这对起义失败后稳定军心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朱老总在带领这个部队到井冈山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这是不能抹杀的历史,任何时候,这一点上我都是要给予证明的,没有他,这个队伍可能就溃散了  我那时候在部队里边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因为我8月中旬才去,10月初部队就垮了。有人说政治工作人员是卖狗皮膏药的,不听他们的。最后到了大庾时,因为不少军事干部都走了,我还没有走,大家觉得:你这个卖狗皮膏药的人还不错。所以,讲话开始有点发言权了。”  朱老总虽然能忽悠,却依然制止不住唤散的军心,到部队辗转到大庾县城的时候,没有打过一仗,一千多人只余下八九百人。  林连长之所以要坚决当逃兵,关健是不受重用。大家知道,自从分到基层部队当见习排长,半年不到林排长就成了主力连长,可自从起义以来,将近一年了,他这个连长还是连长,没有半点进步。林总晚年曾对粟裕说过,南昌起义后那么多连长,就我们俩打得最好。粟裕是刚刚才提升连长的,而我们的林连长却是个资格最老的连长,职务提升却总是没他的份:  三河坝溃败后,有能耐的纷纷出走,最后只留下朱、陈两个外来户再加一个王尔琢是连以上干部,于是从连排中提拔营团级,却没有林的份。  沮丧之下小林连长便想到了出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吗,到那儿不是干革命?  进了大庾后,于是,忍无可忍的林连长便当了逃兵。他一路跑向梅关,发现当地的老百姓非常反革命,见着言语不通的,长得白白静静,便逮住收腰包打人,有时还要杀人。林连长一看不对,当天深夜又跑回来了,并向陈诗人主动认错,陈诗人很大度,让林继续干他的老连长。  这于这个事,俺是这样认为的:人才难得啊,象林连长这么能打的,那是宝贝,怎么忍心处罚呢?再说,跑的人多了去了,林连长能迷途知返,还是好同志吗。
  都说双休日快乐,其实休息天最忙。  刚从外面回来,先看望朋友!
  关于“林总当逃兵”的事情,除了陈诗人“揭露”的这次外,还有陈大将“揭露”的一次。当然这都是林总死后,这些批斗林总批出来的。只是陈大将说的,明眼人一看就是假的,还是陈诗人高明,搞个不能查证的事情,呵呵。。。。。  下面就是有心人对陈大将揭露的批驳:  有一件事后来传的路人皆知。此战中,连长林彪顶不住了想撤,营长陈赓急了,厉喝:小样,给我上,不然老子崩了你。军令如山,官大一级压死人,于是动摇分子林某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坚守。  事后,陈大将还作了意味深长的总结:小林还是能打仗的,不过需要敲打。  这个无耻谣言也不知道是那个不要脸的弱智造的?一点水准都没有。
  陈赓当时是20军3师6团2营长,跟着朱老总、周逸群(3师长)在会昌东北作佯攻。林彪是11军25师73团2营7连长,正跟着周上将顺小路迂回会昌西北。两个各属各的部队,各有各的任务,根本就碰不到一起,何来上述之事?
  @rmsgsb
21:25:13  关于“林总当逃兵”的事情,除了陈诗人“揭露”的这次外,还有陈大将“揭露”的一次。当然这都是林总死后,这些批斗林总批出来的。只是陈大将说的,明眼人一看就是假的,还是陈诗人高明,搞个不能查证的事情,呵呵。。。。。  下面就是有心人对陈大将揭露的批驳:  有一件事后来传的路人皆知。此战中,连长林彪顶不住了想撤,营长陈赓急了,厉喝:小样,给我上,不然老子崩了你。军令如山,官大一级压死人,于是动摇分.....  -----------------------------  很多历史是后人编造的,比如这个陈诗人,就编了不少林的臭史。
  政治是非常残酷的 打盹就意味着失败
  祝福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 安好 健康
  继续。。。。。
  学习历史。
  “经过科学分析,俺发现盛产愤青的土壤成份是这样的:1、官民对立,社会动荡; 2、思想混乱,人心浮动; 3、加强社会各方控制;4、乱加税收,横征暴力;5、乱发纸币,货币快速贬值;6、上层醉生梦死,下层苦不堪言;7、体质僵化,不思进变;8、中下层失去上升空间;9、军队腐败,士气低迷;10、粉饰太平,歌功颂德。”  ------------------  不要说这样的话,说多了,文章会被和谐的,我们就没的下文看了。楼主多加班啊,期待下文
  @百年柯尔特
00:12:09  “经过科学分析,俺发现盛产愤青的土壤成份是这样的:1、官民对立,社会动荡; 2、思想混乱,人心浮动; 3、加强社会各方控制;4、乱加税收,横征暴力;5、乱发纸币,货币快速贬值;6、上层醉生梦死,下层苦不堪言;7、体质僵化,不思进变;8、中下层失去上升空间;9、军队腐败,士气低迷;10、粉饰太平,歌功颂德。”  ------------------  不要说这样的话,说多了,文章会被和谐的,.....  -----------------------------  好吧,俺继续加油
  产1.,   
  顶上去,有味道。  
  早问兄台好!辛苦了!支持!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繁体字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