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零一四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论坛上日本首相安培讫三把当前的日本关系比做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和英国的关系

当前位置:
>>>东亚不安宁的地区局势以及日本首相安倍在2014年达沃斯论坛上把今..
东亚不安宁的地区局势以及日本首相安倍在2014年达沃斯论坛上把今日中日关系作一战爆发前英德关系的论调,使100年前那场战争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下列有关一战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战爆发的标志是萨拉热窝事件B.一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C.战争告诉我们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D.一战使各国人民深受苦难,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醒和革命运动的高涨
题型:读图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此题可以使用排除法,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而不是一战爆发的标志。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故选A。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东亚不安宁的地区局势以及日本首相安倍在2014年达沃斯论坛上把今..”主要考查你对&&日本的明治维新,倒幕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的全球扩张&&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日本的明治维新倒幕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的全球扩张
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这次改革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亚洲邻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大久保利通: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家。1863年萨摩藩抗击英国侵略军时,任萨军总指挥官,虽遭失败,却因敢与列强对垒而声名大振。日与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岩仓具视等人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明治新政府成立后,历任参与、总裁局顾问、参议、大藏卿等职,成为政府主要领导人,领导了“奉还版籍”、“废藩置县”等资产阶级改革。1871年12月任岩仓使节团副使赴欧美考察,1873年回国。对内推行地税改革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同时强化中央官僚机构,集中大权在手,进行专制统治,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特点:1.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2.改革借鉴了许多西方的先进成果;3.改革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4.日本的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明治维新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对比:日本明治维新同中国戊戌变法的对比: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影响:1.改革内容:政治上:废藩置县,设立府、道、都、县,由中央任命藩知事,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军事上: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文化上: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2.影响:(1)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2)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跻身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从此,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3)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明治维新时期派出的“岩仓使节团”打开日本国门的条约——《神奈川条约》:神奈川条约为日(嘉永7年3月3日(旧历))江戸幕府与美国所缔结的和亲条约,日本通称为《日米和亲条约》(《日美和亲条约》)。签约代表,在日本方面全权代表为林复斋(大学校长)、美国方面全权代表为东印度舰队司令长官马休·佩里。条约中主要规定日本必须开放下田与箱馆这两个港口与美国通商,并保证遇难的美国士兵得到安全保障。倒幕运动:明治维新前,在日本,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派中心在西南部经济较发达的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德川幕府时期社会现状藩。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国家的落后民族的危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实质是推翻幕府统治,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运动。大政奉还:大政奉还,发生于庆应三年(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大政奉还标志着日本封建时代的结束、近代日本的开始。鸟羽、伏见之战(日本戊辰战争):1868年1月,新政府军和幕府军在鸟羽、伏见进行的首次战役。交战双方为支持明治天皇的新政府军和支持德川幕府的军队,战役以新政府军的全胜告终,标志着戊辰战争的开始,成为倒幕运动的标志性事件。倒幕运动的性质:倒幕运动是19世纪中期,由日本的中下级武士、高利贷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和西南诸藩的大名组成倒幕派,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自下而上的武装推翻封建幕府统治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倒幕运动最早爆发于长洲、萨摩等藩的原因:1.长洲、萨摩四藩受西方影响,资本主义发展显著,经济发达;2.民众思想开放,百姓痛恨幕府统治,有良好的群众基础;3.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4.是尊王攘夷运动的发源地,逐步演变而来;5.受历史因素影响。邨田丹陵《大政奉还图》日本形式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幕府统治:幕府是古时日本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常以,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日本历史上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三个幕府历史时期。始于1185年终于1867年共682年,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日本古代有着长期军人干政的历史,军事强人以成为征夷大将军为志向,开设幕府,为军人的最高指挥机构,并且掌握政权。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权,实为以军事统治进行封建采邑,凌驾正规的文人中央集权政府机构。也可以说是用。幕府政治,特指日本封建武士通过幕府实行的政治统治。又名武家政治。幕府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转指武士首脑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府邸,以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府。始于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中经室町幕府,至1867年江户幕府的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幕府政治结束。“幕”意指军队的帐幕,帐篷;“府”指王室等收放财宝和文件的地方,江户时代中期以后意味变成了政府机构。有人认为“镰仓幕府”和“室町幕府”事实上是当代用词;当时人们并未称呼过镰仓和室町政府机构为“幕府”。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为主要标志,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称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导致了列强开始争夺石油。)机械化:机械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运用电力或其他动力来驱动或操纵机械设备以代替手工劳动进行生产的措施或手段。利用机械设备但仍以人力或畜力推动而进行生产的,称为“半机械化”。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体力劳动的重要途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1、相同点:(1)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2、不同点:(1)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起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2)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3)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政治保障)2.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基础)3.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技术条件)4.市场的扩大(市场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1、经济层面:(1)促进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产业布局发生变化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等兴起;(4)生产管理制度发生变化;(5)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政治层面:(1)资本主义制度完善,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2)工人阶级进一步壮大,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3)各大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开始对外扩张,瓜分世界殖民地;(4)各国民族解放运动此起彼伏;3、社会层面:(1)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2)思想观念发生改变,现代化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展开瓜分中国的狂潮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3.中国近代科技获得一定的成就。福特T型汽车生产流水线:&托拉斯:托拉斯(Trust)直译为“商业信托”,是指在一个行业(商品领域)中,通过生产企业间的收购、合并以及托管等等形式,由一家公司兼并、包容、控股大量同行业企业来达到企业一体化目的的垄断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托拉斯企业可以对该行业市场实现垄断,并且通过制定企业内部统一价格等等手段来使企业在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国际垄断同盟:国际垄断同盟是指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组织根据彼此订立的协定而结成的国际性垄断集团。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有国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国际托拉斯等。国际垄断同盟的目的在于瓜分世界市场、制订垄断价格、控制生产规模、垄断原料来源、分割投资场所,以保证高额垄断利润。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级和最后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关系的社会化随之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垄断组织的统治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资本主义就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的优势:1.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2.垄断的形成体现了优胜劣汰、以先进改造落后的进步趋向。3.形成系统的理论,企业管理作为一门科学诞生出来垄断组织出现的影响:1.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它是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2.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全球市场的形成过程:1.资本主义的兴起(16到18世纪晚期):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加强。荷、英、法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使亚非拉一些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2.初步形成(19世纪中晚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兴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随着列强的全球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也使亚非拉更多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地或附属国,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3.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完毕,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土地和人民,世界经济连成整体。进入帝国主义前后各国经济产值比较:&
发现相似题
与“东亚不安宁的地区局势以及日本首相安倍在2014年达沃斯论坛上把今..”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6148191157918319318617208936568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钱文荣:一战最重要的教训是什么?
――驳安倍把中日关系与一战时德英关系类比的谬论
日08:32&&&来源: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月22日在瑞典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大放厥词。他不仅顽固地为自己参拜靖国神社辩解,暗示将继续参拜,而且明目张胆地污蔑和攻击中国,错误地把当前的中日关系与一战时的德英关系进行类比,声称当年“尽管两国经济关系密切,但未能避免冲突”,暗示日中难免一战。他这番战争狂言令全球悚然。国际舆论纷纷予以谴责和批驳,并接连发表了一些反思一战教训的文章,观点各异。那么,一战最重要的教训是什么呢?
追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结合如今日本为何正在走向复活军国主义道路的现实,我认为,一战最深刻的教训是没有从政治上、思想上和制度上彻底清除发动战争的根源,以及英美法等国采取了绥靖主义政策,巴黎和会以及在会上签署的《凡尔赛和约》恰恰为德、日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从1914年开始历时四年三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奥(当时为奥匈帝国)集团和英、法、俄集团两大欧洲帝国主义集团为争夺和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发动的一场战争。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行的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出席巴黎和会的国家虽然有包括中国、巴西、古巴、厄瓜多尔、危地马拉、沙特阿拉伯和泰国等在内的一些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国家,但整个会议被法、英、美三个帝国主义战胜国所把持,巴黎和会实际上变成了一场由英国、法国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和比利时等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主义国家不惜牺牲其他与会国主权和利益的分赃会议,他们以“委以统治”形式分别瓜分了原德属全部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土耳其)的中东领地,亚非和中东地区一些殖民地国家只是换来新的外国占领者。
日本从一战爆发刚开始就加入了协约国对德宣战,但它没有派一兵一卒到欧洲战场,却在远东趁火打劫,夺取了太平洋上德属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同时侵入中国领土胶东半岛,占领德国租地青岛。巴黎和会又确认了日本对这些领土的占领。因此,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由此可见,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不但在道义上站不住脚,而且本质上是支持侵略扩张、维护殖民统治,为日后德国法西斯的重新崛起和日本军国主义的进一步侵略扩张创造了条件。
更主要的是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虽然对德国进行了一定惩罚,《和约》的有些条款也不能说不严厉苛刻,但没有认真执行,而且没有根除德国东山再起的思想根子和实力。尤其是英国在会上极力维护德国作为“欧洲国家体系中一个有生命力的伙伴”,目的是建立一个有利于英国在欧洲主导地位的均势。会后,《凡尔赛和约》中规定的裁军委员会很快名存实亡,德国的战争赔偿数额一减再减,先是从《和约》规定的2690亿马克减至1120亿马克,到1931年就干脆取消了赔款。在经济上,德国在战争中受到的影响并不像一般宣传的那么大,工业潜力基本保持,它的实际经济实力较其邻国的优势比它发动一战前的1913年更强。更有甚者,战后不久,英美法又通过对德贷款和投资等方式,帮助德国迅速恢复经济,1927年德国的经济已恢复到战前水平,到1929年已恢复到压倒英法的优势。在1925年即战争后的第6年,美英法等国又决定允许德国加入按巴黎和会决定成立的国际联盟,且成为该组织行政院(相当于今天联合国的安理会)的常务理事,恢复了它的大国地位。此时德国已基本摆脱了《和约》的束缚。这一切为日后希特勒上台加快扩军备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因此,法国历史学家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称巴黎和会带来的是“虚假的和平”。(见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著《外交史》)时任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熙就认为,巴黎和会作出的“和平”安排“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果然,就在一战结束刚满20年时,二战爆发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英法美等国对一战后的德国采取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的结果。
在东方,美国在巴黎和会上赞成日本把中国的山东攫为己有。战后,日本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扩张,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美英法等国控制的国联只是在道义上谴责了日本,不但没有对日本进行任何制裁,而且再三拒绝宣布日本为侵略国,并要求中国承认日本在东北的“特殊权利”,实际上是支持和纵容日本的侵略。这又为日本军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以及随后又发动太平洋战争创造了条件。以上这些才是我们今天要吸取的一战教训。
如果要类比的话,二战后的日本恰如一战后的德国,今天的安倍酷似当年的希特勒。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一度为其制定了一部新宪法,规定日本不得拥有军队、国家交战权和集体自卫权,因而被人们称为“和平宪法”(正式名称是“日本国宪法”),其初衷是要使日本非军国主义化,把军国主义的魔鬼关在瓶子里,以阻其军国主义东山再起。
然而,二战结束后不久,西方国家就挑起了冷战。美国为了反苏、反共的需要,对日本进行根本性的政策调整,从遏制转为扶植。首先,美国不但不去彻底清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还释放了包括7名甲级战犯在内的一大批战犯,甚至让甲级战犯岸信介当上了首相。在政治体制上,虽然在新宪法中把天皇改为“国家的象征”,而非国家元首,但还是保持了天皇的基本体制。同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就一步步地重新武装日本。如今日本的自卫队虽然规模不大,但实际军力远超其自卫需要,在装备上已超过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时的水平。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又帮助日本迅速恢复和发展了经济,一跃成为亚洲的经济大国。冷战后,尤其是近几年,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崛起,大力鼓励日本扩张军备,要求日本在安全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暗中支持其修改和平宪法,近来又公开支持其拥有集体自卫权,声称这样“日本将成为更有作用的盟国”(美国驻日大使卡罗琳?肯尼迪语)。正是在美国的扶植、纵容和默许下,战后60多年来,一群粘附着军国主义阴魂的右翼势力以及他们在日本政府中的代理人一直在千方百计地突破“和平宪法”的约束,谋求日本走向政治、军事大国,要求成为“正常国家”。安倍晋三就是他们当中极右势力的代表。
让我们再来看看,安倍上台一年多来的言行与希特勒的所作所为多么相似。早在1920年2月即《和约》生效后第三年开始时,希特勒在慕尼黑提出的第一个纳粹纲领中就要求“取消凡尔赛和圣日耳曼的和平条约”(即“凡尔赛和约”)。他上台后以政府名义要求修改《巴黎和约》。同样,安倍把修改“和平宪法”作为他的“毕生事业”和“历史使命”。他从2006年第一次担任首相以及2012年底再次当选首相以来,一直为达此目的而不遗余力,并通过他的副首相麻生太郎的嘴公然表示要学习纳粹搞隐性修宪,要像希特勒那样“不知不觉地把(德国)魏玛宪法变成纳粹宪法”。实际上,包括安倍在内的日本右翼势力这几十年来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他们通过制定各种法律和法规,如《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PKO法)和《关于派遣国际紧急援助队法修正案》,把自卫队从“基础防卫力量”改为“动态防卫力量”、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以及重新解释宪法条款等措施,不断冲破“和平宪法”的制约,实际上如今的“和平宪法”已成了一个虚壳。现在,安倍正在做的是要把这个虚壳也彻底抛掉。他在今年1月24日发表的施政纲领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修改宪法,“以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目的是要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军备战,实现他的强军目标,把日本拉回到军国主义道路,“夺回一个强大日本”。(安倍新年献词)
希特勒上台后把社会上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和经济相对衰退的怨气转化为扩充军备的动力。安倍在这方面也很像希特勒。他利用民众对美国为其制定的“和平宪法”的不满和对20年经济不景气的怨气而不断膨胀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利用奥巴马为遏制中国而推行“亚洲再平衡战略”之机,大肆扩充军备。安倍在国际上一再攻击中国每年以两位数字增加军费,可是,2013年中国的军费增加10.7%,而安倍上台后的第一年(2013年),就将日本军费增加了23%。据日本媒体最新报道,安倍政府决定要购买100架F-35战机以及更多其他先进装备。日本的人口是中国的1/10,领土面积只有中国的1/26,可是日本的人均军费却是中国的5倍。究竟谁在扩军备战?国际社会看得一清二楚。
安倍把今日之中日关系类比一战时的德英关系,除了为其加紧修宪和扩军备战制造借口外,无非还想把日本比作当年欧洲和全球霸主的英国,把正在崛起的中国比作当年崛起的德国,认为中国想称霸。这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今日之中国根本不是1914年的德国。中国领导人已多次向世人宣告“永不称霸,即使发展了也不称霸”。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所追求的只是国家繁荣、人民福祉和世界和平,在国际上赢得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的“自由与平等”,成为一个世界各国“平等待我之民族”。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最近在他的文章中明确地说:“中国不是一个好战的国家。中国和美国都有强烈的合作动机。”中国无意挑战任何国家,包括美国在内,也“并不寻求在亚太的主导地位”。(引自澳大利亚前防务官员休?怀特《中国抉择》一书)
而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不断发动对外侵略的历史,恰恰证明日本是一个好战的国家。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好战的思想基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们要警惕的正是今日安倍领导下的日本在挑战二战的胜利成果,挑战《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战后国际秩序。不仅如此,安倍的野心极大。去年10月,他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公然宣称,日本不仅要在经济领域,“还要在亚太安全领域担任领袖”。这不是在挑战他的盟主――美国在亚太的主导地位,妄图重构在日本“领导”之下的大东亚共荣圈,回到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的亚太霸主地位吗?美国对此也应该三思!
(作者: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2014年广西河池市中考历史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4年广西河池市中考历史试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在2014年达沃斯论坛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把当前的中日关系比...”,相似的试题还有: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跌宕起伏、纷争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全国人大会议上,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做榜样。”材料二: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洋):一直以来,不断有日本人否认南京大屠杀等史实!日,日本NHK(日本放送协会)一名高层经营委员、作家百田尚树又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就历史认识问题发表狂妄言论,并拒绝道歉。材料三:当地时间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迎来12月26日执政一周年之际,参拜靖国神社。材料一所述的1894年、1914年的中国处于什么政府统治时期?(2分)(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成因方面分析为什么不能把一站前的英德关系和现在的中日关系相提并论?(4分)(3)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你如何理解王毅所答的“2014更不是1894”?(4分)
材料三&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大开倒车。日,外交部长王毅答日本记者问时说:“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作榜样。”1.结合材料三及所学,请分别写出1914年和1894年发生的历史事件。(1分)材料四&如下图2.综合分析上述材料后,请你给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几条忠告。(1分)
在2014年达沃斯论坛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把当前的中日关系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和英国的关系。对此,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2014不是更不是1894。”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1914年的战殇】(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组成了以德国和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仔细观察《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下图),并填处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A:&&&&&&&&& ;B:&&&&&&&&& ;C:&&&&&&&&& ;D:&&&&&&&&&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之间的对抗导致了怎样的严重后果?【1894年的屈辱】(3)1894年,中日两国爆发了什么战争?写出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及其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2014年的铿锵】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法国时说:“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4)当前,世界局势并不太平,面对严峻的周边局势,我国采取的基本外交原则是什么?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时,在涉及日本及安倍的话题上,王毅“毫不客气”地表示:“在历史和领土进两个原则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如果日本某些人执意要为当年的侵略历史翻案,我相信国际社会以及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士也都绝不会容忍和姑息。”(5)根据上述材料,当前阻碍中日关系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反思历史,简要谈谈你对今后中日关系的看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达沃斯巅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