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少刚和何彪那个厉害害

上传时间: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  事实上,郭嘉和诸葛亮不但作为个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各自阵营的分量也都一样。刘备得到诸葛亮以后的说法是:“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曹操得到郭嘉以后的说法则是:“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刘备临终前,是托孤于诸葛亮的;而曹操对郭嘉,也曾“欲以后事属之”。只不过因为郭嘉英年早逝,我们没能看到那一天。也由于同样的原因,郭嘉这颗将星不像诸葛亮那样璀璨明亮。诸葛亮从二十六岁出山,到五十四岁病故,为刘备集团服务了二十八年,而且还有十一年时间是大权独揽;郭嘉为曹操集团服务却一共只有十一年,而且职务不过军师祭酒(参谋)。两人施展才华的条件,真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尽管只有短短十一年,郭嘉却留下了辉煌的业绩。郭嘉在曹操军中时,曹操可谓凯歌高唱捷报频传,成功地统一了北方。郭嘉一去世,曹操的军事成就便显得乏善可陈。用周泽雄先生的话说,也就对付了马腾、韩遂几个“草寇型军阀”。对付孙权、刘备这两大“枭雄”,就有点力不从心,在赤壁还差一点就被烧得焦头烂额。当然,刘备反败为胜,并不仅仅因为有了诸葛亮;曹操事业受阻,也并非仅仅因为没了郭嘉。我们不可以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但郭嘉的去世,对于曹操确实是重大损失。因此,曹操败退赤壁时,曾仰天长叹,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这句话到了《三国演义》那里,就变成了这样一个场面:曹操华容道脱身回到南郡,曹仁设宴压惊,众谋士也都在座。曹操忽然仰天大恸。众谋士说,丞相遇难时全无惧怯,现在安全回到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可以重整军队报仇雪恨,怎么反倒痛哭?曹操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接着便捶胸大哭说:“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于是“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曹操的这一声叹息或者说捶胸大哭被毛宗岗父子批得狗血喷头,而且把这一哭和宛城之战哭典韦联系起来了。战宛城的故事,我们在《鬼使神差》那一集(第八集)讲过,就是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由于曹操自己的失误,刚刚投降十几天的张绣,采用谋士贾诩的计谋突然反叛。猝不及防的曹操靠着典韦奋不顾身拼力死战才逃得性命,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却均在战斗中身亡。事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痛哭流涕。在《三国演义》第十六回,曹操是这样哭的:“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于是他身边的那些将士都十分感动(众皆感叹)。  这真可谓“曹操版”的“刘备摔孩子”了。刘备摔孩子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赵云在长坂坡救回阿斗后,刘备把那孩子往地上一扔,说“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惊得赵云扑翻在地,哭着说非肝脑涂地不可。你看,曹操是不哭爱子哭爱将,刘备是不疼爱子疼爱将,结果都让将士们感激涕零,真是异曲同工。  同样,哭典韦和哭郭嘉也有得一比。毛批说,曹操以前哭典韦,后来哭郭嘉。哭典韦之哭,是为了感动众将士;哭郭嘉之哭,是为了羞愧众谋士。“前之哭胜似赏,后之哭胜似打”,真想不到奸雄的眼泪,居然“既可作钱帛用,又可作挺仗用”。于是毛宗岗父子冷笑一声说:“奸雄之奸,真是奸得可笑。”  这个批语当然很精彩,只可惜曹操哭典韦的话,哭郭嘉的场面,和“刘备摔孩子”一样,都是小说家言。没错,为典韦治丧时,曹操确实亲临哭祭,但没有说过“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的话。曹操也确实说过“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话,但并没有捶胸大哭。我们也不知道他是在什么场合说的,有没有众谋士在座就更不知道。那个场面是罗贯中的演义,靠不住的。也就是说,毛宗岗父子批的是小说中的曹操,不是历史上的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并不可笑。他的叹息,也未必是为了“愧众谋士”。事实上,曹操赤壁失利,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责任并不在谋士。何况曹操的谋士也并不无能。比如孙刘的联盟,就早已有人料定,这个人就是程昱。曹操在夺取荆州以后继续顺江东下,也有人反对,这个人就是贾诩。可惜“不从,军遂无利”。可见,曹操的谋士是尽责的,也是称职的,他怎么会借口怀念郭嘉来“愧众谋士”?  那么,曹操又为什么要叹息呢?实际上曹操是在叹自己命苦,过早失去了郭嘉。《三国志·郭嘉传》说:“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也就是说,如果郭嘉还活着,事情就不会这样了。  怎么就不会这样呢?因为郭嘉是军事天才。他“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总能随机应变,当机立断,而且神机妙算,出奇制胜。比方说,曹操三战吕布,士卒疲倦,准备撤军。郭嘉力主再战,而且断定再战必胜,结果吕布被擒。曹操征伐袁谭、袁尚,连战连克,诸将主张再战,郭嘉主张撤军,结果袁谭、袁尚兄弟祸起萧墙,曹操渔翁得利。曹操战袁绍,有人担心孙策趁机偷袭许都,郭嘉说来不了;曹操征乌丸,有人担心刘表趁机偷袭许都,郭嘉说不会来。结果呢?和郭嘉预料的完全一样。  郭嘉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敢于出险招,走钢丝。比如战官渡、征乌丸这两回,别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按照常理,孙策和刘表肯定要趁火打劫,在曹操的背后插一刀子。偏偏郭嘉就敢断言不会,也偏偏曹操就敢听他的,冒此天大的风险。其实官渡之战这一回,是多少有些侥幸的,这个我们以后再说。但征乌丸那一仗,则确实体现了郭嘉的军事天才。  乌丸也叫乌桓,是居住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此前一直倒向袁绍。官渡之战后,袁绍病死,袁谭和高干被杀。袁尚和袁熙被曹操打败,在建安十年(公元205年)逃入乌丸,想借乌丸的力量与曹操抗衡。所以,曹操要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北部中国,非征伐乌丸不可。但是乌丸并不好打,许多人都不主张打,最后胜得也很险。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当时天寒地冻,荒无人烟,连续行军二百里不见滴水,军粮也所剩无几,曹操“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因此回到邺城后,曹操下令彻查并重赏当初劝谏他不要征讨乌桓的人。曹操说,我这场胜利,完全是侥幸。诸君的劝阻,才是万全之策。可见这场战争实在是惊险得很。  事实上,当时反对征伐乌丸的人很多。据《三国志·武帝纪》,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两个。第一,他们认为,袁尚不过是一个狼狈逃窜的“亡虏”。乌丸是“夷狄”,“贪而无亲”,哪里会帮助袁尚?因此用不着打。第二,他们认为,乌丸地处偏远,我军一旦远征,刘备一定鼓动刘表趁机偷袭许都,“万一为变,事不可悔”。因此打不得。  然而郭嘉却认为可以打、应该打、打得赢,因此力主此战。据《三国志·郭嘉传》,郭嘉认为,第一,乌丸是很远,但正因为离得远,他们必定“恃其远”而“不设备”。如果我们出其不意,突然袭击,一定能打他个措手不及,因此“可破灭也”。第二,袁绍家族的影响不可小看,三郡乌丸的实力也不可低估。一旦他们联合起来,“招死主之臣”,“成觊觎之计”,只怕青州和冀州就不再是我们的了。至于刘表──这是第三点,不过是个夸夸其谈的家伙(坐谈客耳)。他很清楚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刘备,因此对刘备是有防范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刘备。委以重任吧,怕自己控制不了;不予重任吧,刘备肯定不会真心实意地帮助他。所以,尽管我们“虚国远征”,却不必顾虑后院失火。曹公你就放心吧!  事情果然如郭嘉之所预料。据《三国志·先主传》及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出征乌丸,刘备劝刘表偷袭许都,刘表不干(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等到曹操从乌丸王踏顿大本营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附近)班师时,刘表才后悔,说不听刘备的话,失去了一个大好机会。刘备只好安慰他说,现在天下大乱,战事频仍,恨不得天天都要打仗(日寻干戈),机会嘛那还多得很。如果今后能够迅速反应(应之于后者),这一次也不算遗憾(此未足为恨也)。其实刘表哪里还有机会?曹操平定三郡乌丸以后,很快就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他;而他自己还没有来得及和曹操交锋,就见上帝去了。  曹操接受郭嘉的建议,不理会刘表,率军北上,五月的时候到达了易县(今河北省雄县西北)。这时,郭嘉对曹操说,兵贵神速。现在我们千里奔袭,辎重多,速度慢,难以迅速取得胜利。一旦走露风声,对方必有准备。不如留下辎重,日夜兼程,打他个措手不及。曹操然其计,率轻兵来到无终(今天津蓟县),然后在当地名士田畴的导引下,抄小路经徐无(今河北省玉田北)、卢龙塞(今河北省喜峰口)、白檀(今河北省宽城)、平岗(今河北省平泉),登上了距离柳城只有二百多里地的白狼堆(今辽宁省布佑图山)。这时乌丸王踏顿才知道曹军来了,仓促应战,结果兵败被杀。袁尚和袁熙也只好远走辽东,投奔公孙康。  看来郭嘉确实料事如神。所以,《三国演义》便把这场战争最后的胜利也归功于他。这个故事我们前面讲过,就是破乌丸后,曹操按兵不动,并不急于去消灭投奔公孙康的袁尚和袁熙,而是等着公孙康把这两个人的人头送来,公孙康也果然这么做了。这原本是曹操自己的决策,《三国演义》却说是郭嘉的“锦囊妙计”,谓之“郭嘉遗计定辽东”。《三国演义》这么讲,固然是不想让曹操太风光,但同时恐怕也因为郭嘉实在谋略过人。  事实上,罗贯中的移花接木也不是一点谱都没有,郭嘉确实出过类似的主意。据《三国志·郭嘉传》,袁绍死后,袁尚和袁谭也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当时诸将都主张一鼓作气灭了那两个,郭嘉却说不必,不如等着这兄弟俩自己打起来。郭嘉的分析是:袁尚和袁谭因为争当接班人原本不和,他们两个又各有各的谋士,因此势必祸起萧墙。如果我们逼急了,他们就会相濡以沫;我们不管他,他们就会鹬蚌相争。所以,我们应该做出南征刘表的态势,等待他们的事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果然,曹操的军队才开到西平(今河南省西平县西),袁尚和袁谭就因为争夺冀州大打出手,曹操也就坐收渔利。  现在,我们已经不难看出郭嘉为什么能料事如神了。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把人琢磨透了。他看透了袁绍,看透了吕布,看透了孙策,看透了刘表,也看透了袁尚和袁谭,这才敢迭出险招。也难怪曹操说郭嘉“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了。其实时事也好,兵事也好,说穿了都是人事。只有精于人事,才能明于时事和兵事啊!  郭嘉确实太会看人了。他不但看透了敌人,也看清了主人。曹操的表文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可见郭嘉在做出判断时,每每想到了曹操的前面,而且常常帮助曹操下了决心。但这显然要有一个前提,就是曹操的为人能够让郭嘉放心地去出谋划策,出险招,出奇招。如果像袁绍那样优柔寡断又刚愎自用,志大才疏又嫉贤妒能,郭嘉的聪明才智就不会有用武之地。可见,郭嘉的成功,也是曹操的成功。这样的成功在历史上是很罕见的。不难想象,赤壁之战时,郭嘉如果在世,他也一定会出奇制胜,让曹操转败为胜,化险为夷。这就是曹操要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原因。可惜那时郭嘉已经不在了,否则历史恐怕得重写,《三国演义》也得重来。因为郭嘉即便没有“回天之力”,他和诸葛亮之间,也至少会有一场“智斗”的戏好看。  诸葛亮和郭嘉,是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诸葛亮是以他的三篇文章和辅佐蜀汉大业闻名的。郭嘉则是以他的十胜论和三次大的战略决策闻名于世的。?????  ??? 郭嘉是三国历史上罕见的智慧之神,他的思想是值得战略家和军事家认真研究的。他是曹操的重要谋臣,才识超群,足智多谋,长期追随曹操左右,为他出谋划策,功绩卓著。郭嘉最聪明的地方在于他及时背袁而投曹。当初他北见袁绍,不得重用,于是他对谋臣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接着投奔了曹操,完成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 第一次他预料到了孙策的功败身死。孙策借兵出走,转斗千里,听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宫渡,准备渡江北袭许都。大家都比较害怕,惟独郭嘉看出了破绽:“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果然,孙策临江未济,为许贡客所杀。??????  ?? 第二次战略决策是他对袁绍集团和曹操集团的深入细致的分析。这次分析导致了袁绍集团的覆灭。官渡大战,历史上写的很多,这里不详细说明了。??  ????? 第三次决策平定了袁绍集团的余孽。郭嘉对曹操说:“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于是一举打败袁潭。????  ?? 曹操准备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都,郭嘉又说:“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惧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于是又一举打败袁尚。????  ??? 其实郭嘉最著名的是他向曹操进献的十胜论:“袁绍礼仪繁多,常为形式所困;公从实际出发,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袁绍割据一方,逆历史潮流而动;公顺应统一大势,奉天子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东汉灭亡在于对待豪强过于宽纵,袁绍以宽济宽,不能整饬危局;公拨乱反正,以严治政,上下皆循法度,此治胜三也。袁绍外表宽宏大量,内心量小忌贤,所任用者唯其亲戚子弟;公外表简单严肃,内心机智英明,用人不问远近、唯才是举,此度胜四也。袁绍多谋少决,往往事后才能意识到应当采取的策略;公谋定即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袁绍沽名钓誉,喜欢听奉承话,那些能言善辩外表上看德才兼备而干不了实事的人多归之;公以诚待人,不务虚名,以俭率下,有功必赏,那些有远见灼识、真才实学的人都愿意为公所用,此德胜六也。袁绍见到饥寒之人怜悯益于颜色,却不考虑那些从未见到的贫困百姓,谋划救国辅民的大计;公对眼前小事时有忽略,对待大事从不含糊,思虑所及不限于直接接触的人,恩德加于四海,此仁胜七也。袁绍不会用人,大臣之间争权夺利,疑惑丛生;公用人得法,使人各尽其力,不能相互倾轧,此明胜八也。袁绍以亲疏定是非,赏罚不明;公是非分明,赏罚有道,此文胜九也。袁绍声众势强,但不懂用兵要领;公精通兵法,能以少胜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   作为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郭嘉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明,博大精深,是完全可以与孙子兵法一比的。中国兵法认为,国无智谋之士不强,君无智谋之士不立,事无智谋之士不成,兵无智谋之士不胜,孙子兵法就是著名的兵法经典。孙子兵法的宏观战略思维优异,但是具体到实践中,却对敌我双方统帅的人性欠缺了研究和谋划。如果仅仅从人性的把握上,十胜论是比孙子兵法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从结果上看,郭嘉十胜论为曹操战胜袁绍平定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说郭嘉胸怀远量,匿迹修行,不与常人交往,所以当时并不知名,只是有见识的人赏识他。郭嘉死后曹操表版本一评价他说: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  ?????  ??? 从宏观上说,郭嘉的十胜论是要高于诸葛亮的隆中对的。十胜论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原的基础,为下一步统一全国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诸葛亮是在十胜论胜利的基础上,见缝插针的看出了三分天下的个中门道。有没有诸葛亮的隆中对,刘备一样要割据一样要称霸,但是没有郭嘉的十胜论就没有曹操的统一中原,有就没有他曹操后代的一统天下。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过一个诸葛亮。那么几个臭皮匠,可以抵过一个郭嘉呢?看三国历史,郭嘉的智慧和战略水平其实要远高于诸葛亮的,如果不是早死了几年,三国历史未必有诸葛亮的机会。?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 郭嘉从十个方面分析了曹操的优势、袁绍的劣势,认为曹操有“十胜”:
  第一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第二是“义胜”。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第三是“治胜”。郭嘉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操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第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
  第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曹操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曹操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第九是“文胜”。袁绍是非不分,曹操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拨矢啖睛 "今袁绍有十败,主公有十胜,袁绍兵虽盛,不足惧也:袁绍繁礼多仪,主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袁绍以逆动,主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袁绍以宽济,主公以猛纠,此治胜也;袁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主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袁绍多谋少决,主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袁绍专收名誉,主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袁绍恤近忽远,主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袁绍听谗惑乱,主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袁绍是非混淆,主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袁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主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主公有此十胜,于以败袁绍无难矣。"  郭嘉论曹操/袁紹的十胜十败,包含了“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十个方面:  〔曹操十胜〕
〔袁绍十败〕  一、体任自然,因时事制宜
世族军伐,礼仪繁多杂乱  二、奉天子以率天下,合乎道义
以逆动,不合乎道义  三、宽猛相济,切合时要
以宽济宽,无以御下  四、用人无疑,唯才所宜
外表宽厚,內心多忌,任人唯亲  五、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临事无策,优柔寡断  六、以诚待士,刑赏必诺
沽名钓誉,喜受吹捧  七、虑之所周,无不济也
恤近忽远,妇人之仁  八、明辨是非
听谗惑乱  九、进之以礼,正之以法
是非混淆  十、用兵如神
好为虚势,不知兵要  所谓兵马未动,胜负已分,正在这里。虽不能说全是“十胜十败”论的功劳,但这十胜十败对正确地制定战略战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成为官渡之战胜利的逻辑起点  隆中对是诸葛亮未出茅庐之时向刘备提出的谋取天下、复兴汉室的战略建议。诸葛亮指出,自董卓专断朝政以来,豪强蜂起,争雄天下。曹操战胜袁绍,拥兵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暂不可与之争锋;孙权占据江东,历经三世,人心归附,贤能之人尽心效力,可以联合为援,不可以为敌。剩下可以图谋的地方只有荆州、益州两地,将军可在此建立根据地,安抚夷戎,修明政治。一旦天下有变,可命一上将率荆州之军向宛、洛进军,将军可亲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如此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从隆中对中可以看出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战略目标是恢复汉室,统一天下。具体步骤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占据荆州、益州,建立根据地;第二步是兵分两路,进取中原。   反观诸葛亮,隆中对为刘备集团最初寻找立足点、建立根据地起到了积极作用,因而也对三国时期的战略走势产生重大影响。但是,由于隆中对在战略策划上存有内在的缺陷也束缚了刘备集团的发展,造成蜀汉政权短命。以中国兵法理论分析,隆中对的战略失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战略思想失略。“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中国兵法的思想境界。《孙子兵法》指出,“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摒弃战争、确保周全、双赢共惠是最高的战略准则,兴兵作战、攻城掠地、拼得你死我活是战略上的下策。《尉缭子》还指出,“战再胜,当一败。”在战场上取得了两次胜利其损失相当于打了一次败仗。因此强调百战百胜不算高明,不战而胜才算高明。隆中对的主导思想是“先战而后求胜”,把刘备集团引导到豪强争战的漩涡之中,不得不进行无休止的争战,在争战中寻求胜利,这是隆中对在战略思想上的失策。   二是战略选择不利。中国兵法认为自然地理条件是战略上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占据有利的战略地域,充分利用地形地利条件才能保全战争的胜利。《孙子兵法》指出,“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强调战略指导者要根据敌我强弱形势,选择有利的战略地域,利用地形地利条件做出正确的决策,远途作战后续不接难以取胜,有的地域得而不利、得而难守就不要争取。隆中对指导刘备集团谋取的战略地域是荆州和益州。荆州是战略上的必争之地,也即是一个是非之地,刘备占据荆州之后导致刘备集团在战略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最终得而又失,损兵折将;益州地处边远,地势易进难出,不足以制天下。诸葛亮从益州兴兵,六次出征六次皆失,自然地理条件是其失败的客观因素之一。   三是战略措施不力。战争是以综合实力相竞技的事情,综合实力强的必定战胜综合实力弱的。“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因此,中国兵法强调集中兵力,以兵力集中之势,战胜兵力分散之敌。为使弱势变为相对的强势,要掌握战争中的主动权,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使敌人的兵力相对分散,我方兵力相对集中,以集中兵力各个歼灭分散之敌。隆中对指出,天下有变则一路出秦川,一路走宛、洛,分路合击,并取天下。出秦川是走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老路,走宛城、洛阳是袭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的成算。历史上刘备在占据荆州之后又西取益州,荆州由关羽驻守;占据成都之后,诸葛亮又进军汉中。这即是“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三分兵力使本已弱势的蜀汉政权兵力不得集中,国势分散,战而无功,最终灭亡。   刘备得孔明,促使其避实击虚占据天下一隅,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这里有隆中对的积极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当时的历史大势使然。可以看出,隆中对缺少中国文化的底蕴和兵法思想的渊源,不是一个很好的战略策划,诸葛亮也不是一个高明的战略家。诚可谓隆中对有对无策,诸葛亮有孔无明。它较同时代郭嘉进言曹操的十胜论相差甚远。对于诸葛亮战略上的失误,当时的人就已经有所认识。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曾说,“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说,诸葛亮“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北宋时期的兵法家何去非也指出,“孔明有立功之志,而无成功之量;有合众之仁,而无用众之智。”这些都是非常中肯的评价。把刘备集团失败的原因归结到隆中对身上,一语中的,道前人所未道,独步古今。
楼主发言:183次 发图:
  以后给大家多多普及下知识,只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和回复我!小生这厢有礼了!
  以后给大家多多普及下知识,只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和回复我!小生这厢有礼了!
  以后给大家多多普及下知识,只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和回复我!小生这厢有礼了!
  郭嘉  
  没人回复吗?给我顶起来,兄弟们
  郭嘉和诸葛究竟谁厉害?  楼主:至尊郭嘉  -------------------------------  那当然是评价他们的最厉害啦!
  三国谋士第一人个人认为是贾诩,不过君臣之交也是与时势相合,早了晚了都不行,贾诩最后归曹操,不要说立功了,不惹事曹操就觉的谢天谢地了
  你说的一阵演义,一阵三国志,怎么评论!  
  水镜先生常语诸葛、庞统、徐庶三人曰:郭嘉不亡,汝三人不可出山。
  我也觉得是贾诩,每一个人的内心他都可以洞悉
  诸葛和郭嘉,我认为是盾与矛,诸葛老气,或许善守,郭嘉锐气,或许善攻,三国第一谋士我认为是贾栩,识人识事识时!  
  于吉最厉害,一用蛊惑,质疑失败,两人都要掉血。
  这么多挺贾栩的,欣慰!  
出门右转是煮酒。 砖头足够盖大楼。
  楼主你置荀彧于何地?  
  回复第13楼(作者:@常来灌灌 于
20:45)  于吉最厉害,一用蛊惑,质疑失败,两人都要掉血。  ==========  哈哈,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郭嘉诸葛亮还有贾诩司马懿,我认为算三国超一流智商达人。  
  @至尊郭嘉
20:24:00  没人回复吗?给我顶起来,兄弟们  -------------------------  这个要顶一下  
  回复第10楼(作者:@酒十九 于
20:43)  水镜先生常语诸葛、庞统、徐庶三人曰:郭嘉不亡,汝三人不可出山。  ==========  水镜先生又云: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主明而时悖奈何?  
  感觉诸葛是在逆天,其他人敢么?
  @舞阳望月 10楼
20:44:04  我也觉得是贾诩,每一个人的内心他都可以洞悉  -----------------------------  把孙子兵法运用得最彻底的是贾诩。。。但是他和郭嘉相比,那就不在一个层次了。  贾诩的特色就是:兵者,诡道也。只要能胜,不择手段  郭的话,就是既要争取最大的胜利,还要争取最小的损失,同时还要争取正义的名誉。
  @悲从何处来 16楼
20:53:52  回复第13楼(作者:
20:45)  于吉最厉害,一用蛊惑,质疑失败,两人都要掉血。  ==========  哈哈,  -----------------------------  把孙子兵法运用得最彻底的是贾诩。。。但是他和郭嘉相比,那就不在一个层次了。  贾诩的特色就是:兵者,诡道也。只要能胜,不择手段  郭的话,就是既要争取最大的胜利,还要争取最小的损失,同时还要争取正义的名誉。
  @我不是精英和五毛 13楼
20:46:19  这么多挺贾栩的,欣慰!  -----------------------------  把孙子兵法运用得最彻底的是贾诩。。。但是他和郭嘉相比,那就不在一个层次了。  贾诩的特色就是:兵者,诡道也。只要能胜,不择手段  郭的话,就是既要争取最大的胜利,还要争取最小的损失,同时还要争取正义的名誉。
  楼上一群历史盲,连基本的比较都不会  郭嘉一个谋臣,怎么和政权实际领导人比?贾诩一个政客,怎么和政权实际领导人比?  要比也是曹操和诸葛亮比,孙权和诸葛亮比,刘备和诸葛亮比才对  诸葛亮是从发展总设计师出身,精于外交,达于内政,托孤重臣,最后成为蜀国实际领导人  曹操的官职和待遇和诸葛亮很像:丞相加县侯,只不过后来曹操魏公魏王而已,诸葛也不是没说过"十命可受",只不过曹操的蓝图是立于荀彧变于陈群,而诸葛亮的蓝图则一直都没有变,而且他俩都搞的那套"虚君实相"均略略有些近代君主立宪的意思,曹操和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两大政治家,即令是荀彧鲁肃毛玠之流尚且不能同日而语,你让郭嘉贾诩如何能与之相比?  再来说孙权,他面对的情况和诸葛亮极其类似,接手政权,孙权那边是江东士族,流亡北士,淮泗军阀等多股势力,诸葛亮则同样是川中士族,西北军阀,自身势力等多股势力,都要搞平衡会用人  刘备也是一样,他多次依附于人,总的思想就是只要为了自身利益为重而不迂腐,诸葛亮也不是没提过"二帝并尊"  其实就连杀人都是一样,曹操这边的祢衡孔融甚至杨修崔琰,诸葛亮这边的彭羕廖立来敏甚至李严常房,这是站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政治家必然有的选择  要是论小说,那就更没得比,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个妖怪,人如何与妖怪比?
  @一二五六七八九 25楼
21:24:27  楼上一群历史盲,连基本的比较都不会  郭嘉一个谋臣,怎么和政权实际领导人比?贾诩一个政客,怎么和政权实际领导人比?  要比也是曹操和诸葛亮比,孙权和诸葛亮比,刘备和诸葛亮比才对  诸葛亮是从发展总设计师出身,精于外交,达于内政,托孤重臣,最后成为蜀国实际领导人  曹操的官职和待遇和诸葛亮很像:丞相加县侯,只不过后来曹操魏公魏王而已,诸葛也不是没说过"十命可受",只不过曹操的蓝图是立于荀彧变于陈群,而诸......  -----------------------------  不是我批评你愚昧,我们讨论的是谋略、智慧、以及影响力!
  楼主不厚道,易中天讲的三国你怎么不注明
  诸葛亮,他连阿斗他爹都能扶起来。
  发错地方了吧  
  以后给大家多多普及下知识,只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和回复我!小生这厢有礼了!
  一对一的话当然是郭嘉厉害。郭嘉少血的时候塞给诸葛一张牌,诸葛就空不了城了
  @一二五六七八九
21:24:27  楼上一群历史盲,连基本的比较都不会  郭嘉一个谋臣,怎么和政权实际领导人比?贾诩一个政客,怎么和政权实际领导人比?  要比也是曹操和诸葛亮比,孙权和诸葛亮比,刘备和诸葛亮比才对  诸葛亮是从发展总设计师出身,精于外交,达于内政,托孤重臣,最后成为蜀国实际领导人  曹操的官职和待遇和诸葛亮很像:丞相加县侯,只不过后来曹操魏公魏王而已,诸葛也不是没说过"十命可受",只不过曹操的蓝图是立于荀彧变于陈群,而诸......  -----------------------------  @至尊郭嘉
21:28:52  不是我批评你愚昧,我们讨论的是谋略、智慧、以及影响力!  -----------------------------  @poosk 32楼
21:35:14  自己扇自己耳光的大沙比还是少见!  -----------------------------  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了,谁家的狗没栓好到处乱要咬人啊?
  @荤素兼备 23楼
21:20:56  诸葛哈,不过水镜也很厉害,当然了,还得徐庶走马荐诸葛,不然诸葛什么时候出山天知道。  -----------------------------  以后给大家多多普及下知识,只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和回复我!小生这厢有礼了!
  @lazyred 31楼
21:35:12  一对一的话当然是郭嘉厉害。郭嘉少血的时候塞给诸葛一张牌,诸葛就空不了城了  -----------------------------  以后给大家多多普及下知识,只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和回复我!小生这厢有礼了!
  @yuxin0516 29楼
21:34:43  发错地方了吧  -----------------------------  以后给大家多多普及下知识,只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和回复我!小生这厢有礼了!
  @一二五六七八九
21:24:27  楼上一群历史盲,连基本的比较都不会  郭嘉一个谋臣,怎么和政权实际领导人比?贾诩一个政客,怎么和政权实际领导人比?  要比也是曹操和诸葛亮比,孙权和诸葛亮比,刘备和诸葛亮比才对  诸葛亮是从发展总设计师出身,精于外交,达于内政,托孤重臣,最后成为蜀国实际领导人  曹操的官职和待遇和诸葛亮很像:丞相加县侯,只不过后来曹操魏公魏王而已,诸葛也不是没说过"十命可受",只不过曹操的蓝图是立于荀彧变于陈群,而诸......  -----------------------------  @至尊郭嘉 26楼
21:28:52  不是我批评你愚昧,我们讨论的是谋略、智慧、以及影响力!  -----------------------------  小朋友,今天我也就是有闲心搭理你,知道有个成语叫老成谋国吗?治理一个国家需要的战略谋略和和大智慧是谋臣不能比的,你这个年龄段的去读读银英启蒙一下吧.要说影响力就更不用提了,诸葛亮在那个时代都影响一个国家和后面的朝代,甚至现代还在国内国际有着惊人的影响力,而且我估计着你也不是巴蜀中人,多看看书少上网吧
  拿丞相跟参谋比?
  最看不惯LZ这种SB,你TM自己都有答案了 还问个JB
  以后给大家多多普及下知识,只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和回复我!小生这厢有礼了!
  感叹诸葛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尽心尽力拼老命,不知道是刘备成全了诸葛还是诸葛成就了蜀汉
  郭嘉死时诸葛多大?时间、天下大势变了。诸葛出山的时候官渡已经易手了。能同日而语吗?
  很喜欢郭嘉,不过死的早。  诸葛亮总觉得有点托大,北伐害死了蜀国。我就想如果阿斗不装傻,历史上诸葛亮会不会变成和曹操一样的奸雄。
  @酒十九 9楼
20:43:33  水镜先生常语诸葛、庞统、徐庶三人曰:郭嘉不亡,汝三人不可出山。  -----------------------------  真有此言?  那水镜不是更厉害?
  @一二五六七八九
21:24:27  楼上一群历史盲,连基本的比较都不会  郭嘉一个谋臣,怎么和政权实际领导人比?贾诩一个政客,怎么和政权实际领导人比?  要比也是曹操和诸葛亮比,孙权和诸葛亮比,刘备和诸葛亮比才对  诸葛亮是从发展总设计师出身,精于外交,达于内政,托孤重臣,最后成为蜀国实际领导人  曹操的官职和待遇和诸葛亮很像:丞相加县侯,只不过后来曹操魏公魏王而已,诸葛也不是没说过"十命可受",只不过曹操的蓝图是立于荀彧变于陈群,而诸......  -----------------------------  @至尊郭嘉
21:28:52  不是我批评你愚昧,我们讨论的是谋略、智慧、以及影响力!  -----------------------------  @一二五六七八九 38楼
21:48:14  小朋友,今天我也就是有闲心搭理你,知道有个成语叫老成谋国吗?治理一个国家需要的战略谋略和和大智慧是谋臣不能比的,你这个年龄段的去读读银英启蒙一下吧.要说影响力就更不用提了,诸葛亮在那个时代都影响一个国家和后面的朝代,甚至现代还在国内国际有着惊人的影响力,而且我估计着你也不是巴蜀中人,多看看书少上网吧  -----------------------------  公道自在人心,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要是郭嘉没死,你认为诸葛亮还会出山吗?别整天看三国演义瞎扯!!
  如果是三国演义,诸葛胜,因为他有猪脚光环,怎么打都不会死,但是会有一场非常精彩的谋略争霸。  如果是三国志,我感觉诸葛的军事并不是太出众,应该是郭嘉赢的。。。。
  郭嘉凭什么和诸葛亮比?  一个参军祭酒,别说诸葛亮,他在曹营的地位连荀家两位都不如的。
  作者:面朝大海1227 时间: 21:48:49  最看不惯LZ这种SB,你TM自己都有答案了 还问个JB  ===================================  他的答案来自于曲苑杂坛的易中天老师。
一盅就倒的一盅天……
  还是讨论历史人物氛围比较文明
  @诸葛小黑 49楼
21:56:14  作者:面朝大海1227 时间: 21:48:49  最看不惯LZ这种SB,你TM自己都有答案了 还问个JB  ===================================  他的答案来自于曲苑杂坛的易中天老师。
一盅就倒的一盅天……  -----------------------------  你的素质代表了你的水平!
  @一二五六七八九 25楼
21:24:27  楼上一群历史盲,连基本的比较都不会  郭嘉一个谋臣,怎么和政权实际领导人比?贾诩一个政客,怎么和政权实际领导人比?  要比也是曹操和诸葛亮比,孙权和诸葛亮比,刘备和诸葛亮比才对  诸葛亮是从发展总设计师出身,精于外交,达于内政,托孤重臣,最后成为蜀国实际领导人  曹操的官职和待遇和诸葛亮很像:丞相加县侯,只不过后来曹操魏公魏王而已,诸葛也不是没说过"十命可受",只不过曹操的蓝图是立于荀彧变于陈群,而诸......  -----------------------------  [其实就连杀人都是一样,曹操这边的祢衡孔融甚至杨修崔琰,诸葛亮这边的彭羕廖立来敏甚至李严常房,这是站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政治家必然有的选择]  諸葛亮什麼時候殺了廖立來敏李嚴啦orz  拜託想洗白曹丞相也不要拉諸葛亮下水好不好,諸葛丞相才沒有【酷虐變詐】這樣的歷史評價
  @一二五六七八九
21:24:27  楼上一群历史盲,连基本的比较都不会  郭嘉一个谋臣,怎么和政权实际领导人比?贾诩一个政客,怎么和政权实际领导人比?  要比也是曹操和诸葛亮比,孙权和诸葛亮比,刘备和诸葛亮比才对  诸葛亮是从发展总设计师出身,精于外交,达于内政,托孤重臣,最后成为蜀国实际领导人  曹操的官职和待遇和诸葛亮很像:丞相加县侯,只不过后来曹操魏公魏王而已,诸葛也不是没说过"十命可受",只不过曹操的蓝图是立于荀彧变于陈群,而诸......  -----------------------------  @至尊郭嘉
21:28:52  不是我批评你愚昧,我们讨论的是谋略、智慧、以及影响力!  -----------------------------  @poosk
21:35:14  自己扇自己耳光的大沙比还是少见!  -----------------------------  @至尊郭嘉
21:35:22  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了,谁家的狗没栓好到处乱要咬人啊?  -----------------------------  @poosk 37楼
21:43:02  你二姐夫呼唤你回家插屁眼了,这年头振动棒也会上网发帖了。  -----------------------------  你的素质代表了你的水平!
  @面朝大海1227 40楼
21:48:49  最看不惯LZ这种SB,你TM自己都有答案了 还问个JB  -----------------------------  你的素质代表了你的水平!
  郭加与贾诩政治上亳无秉持与操守,说穿了就是投机分子,小智慧而己!  
  @路边炸蛋 55楼
22:05:32  郭加与贾诩政治上亳无秉持与操守,说穿了就是投机分子,小智慧而己!  -----------------------------  以后给大家多多普及下知识,只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和回复我!小生这厢有礼了!
  @路边炸蛋 55楼
22:05:32  郭加与贾诩政治上亳无秉持与操守,说穿了就是投机分子,小智慧而己!  -----------------------------  公道自在人心,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要是郭嘉没死,你认为诸葛亮还会出山吗?别整天看三国演义瞎扯!!
  应该发在煮酒论史吧。。。
  呵呵.单论智商,周瑜不比这些人差,纯粹是被罗贯中黑了,周瑜和诸葛亮有共同点,行事磊落,有人格魅力和亲和力,权倾朝野而主不忌.这一点,曹操的谋士差远了。  
  诸葛亮神化了的,历史上贾诩和郭嘉都比他强许多,也就和那个司马一档次吧!曹操后面的强人挺多的,而刘备后面的人才却缺乏,孔明到了曹操那里未必能受到重用(强人太多了),也就是说可能毫无建树,这也是他不去曹操那里的重要原因,说曹魏不得人心,不会用人,也就三国演义胡扯了,否则,难以解释,曹魏猛将谋士如云,且一统天下,反观刘备,搞到最后,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几乎没将可以用了!谁得民心可知了
  楼主:至尊郭嘉 时间: 22:10:26  @路边炸蛋 55楼
22:05:32  郭加与贾诩政治上亳无秉持与操守,说穿了就是投机分子,小智慧而己!  -----------------------------  公道自在人心,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要是郭嘉没死,你认为诸葛亮还会出山吗?别整天看三国演义瞎扯!!  楼主:至尊郭嘉 时间: 21:49:37  以后给大家多多普及下知识,只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和回复我!小生这厢有礼了!  作者:zq973 时间: 22:12:36  应该发在煮酒论史吧。。。  =======================================  煮酒的文化层次明显容不下楼主……
你没看出来么?
  @路边炸蛋
22:05:32  郭加与贾诩政治上亳无秉持与操守,说穿了就是投机分子,小智慧而己!  -----------------------------  @至尊郭嘉 57楼
22:10:26  公道自在人心,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要是郭嘉没死,你认为诸葛亮还会出山吗?别整天看三国演义瞎扯!!  -----------------------------  亲曹的《三国志》蜀书有诸葛亮传。魏书是程郭董刘蒋刘传,郭嘉不但没被单独立传,还排在程昱后面,有什么好吹的?
  莫非三国志里写了诸葛亮是见郭嘉死了才敢出山的?笑死人了?.要不是命大,有郭嘉的阿瞒都死了几回了,能从袁绍,张绣刀下逃过,运气好而已,诸葛亮出山,无非是恰遇明主,以匡复汉室为己任尔,外托君臣之义,内结兄弟之情,周瑜,诸葛亮比阿瞒手下那帮谋臣强太多了,尽展抱负才干,不用担心主子猜忌  
  这么说吧,有一定道理。  但是把整个曹氏集团的胜利都归功于郭嘉。  把整个刘氏集团的失败都归罪于诸葛亮,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郭嘉有十胜论,但最终是否真能取胜,却不是必然的,中间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和曹操军中其他将领的努力,才最终成就了郭嘉十胜论成为现实。  同样,诸葛亮隆中对战略最终的失败,其中也有很多其它因素,如庞统的早逝,如关羽的大意。设想若是庞统没死,帮助刘备拿下益州,卧龙凤雏一守荆州,一守益州,或者庞统外战,诸葛亮管好国内,历史是不是又要重写了呢?  看楼主的名字,就是先有了态度,再找理由,不客观,不公正。
  泥马……太长了,没时间看……顶下在说。  
  曹操兵败赤壁后,坐看刘备偷取西川,汉中,不久后关羽围攻襄阳,威镇华夏,曹操几欲迁都以避锋芒…陆逊那傻鸟,要偷袭荆州你也得等关羽把曹洪拼得差不多再下手?,曹阿瞒家底厚着呢,急啥…以赤壁之战后的形势发展来看,曹操的谋士如猪狗耳,郭嘉幸亏死的早,脱了干系  
  楼主:至尊郭嘉 时间: 21:19:56   @舞阳望月 10楼
20:44:04  我也觉得是贾诩,每一个人的内心他都可以洞悉  -----------------------------  把孙子兵法运用得最彻底的是贾诩。。。但是他和郭嘉相比,那就不在一个层次了。  贾诩的特色就是:兵者,诡道也。只要能胜,不择手段  郭的话,就是既要争取最大的胜利,还要争取最小的损失,同时还要争取正义的名誉。——————支持,贾诩的格局比郭嘉要小,可作一军之参谋长,郭嘉可作一国之总参谋长。
  诸葛亮政治才能管理能力是很强的!军事一般  
  知道诸葛亮与郭嘉贾祤之流核心的不同吗?那些人只不过是谋臣,而诸葛亮平南蛮开发西南是为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所以人们缅怀他。  
  @老猪老猪2010
23:28:00  郭嘉干了11年,还是个参谋,参谋不带长,放屁放不响。郭也许是参谋里的皎皎者,但他没当过头,就没那高度。   所以拿郭嘉和诸葛亮比,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最和诸葛亮有可比性的人,就是司马昭他爹。   郭嘉作为一个参谋,给曹操献计,虽然计计都准,这里面有郭嘉的智慧,但也有郭嘉的运气,比如当时曹操往乌丸,如果兵败,郭嘉就算前面九计都英明,最后一计也能让他臭到今天。   诸葛亮的政治天分,很好。刘备一去世,他马上就能摆平各大派系而独掌朝纲。但他的军事才能,说真的惨不忍睹,六出祁山,没打下一寸土地,还丢了卿卿性命。还挥泪斩马谡,让马谡给他做替罪羊。先前出祁山,是为了取得蜀国军事上和政治上的独权,但这祁山出得没完没了,就奇怪了。  -------------------------  你三国演义看多了!  
  @默契享受
22:47:00  曹操兵败赤壁后,坐看刘备偷取西川,汉中,不久后关羽围攻襄阳,威镇华夏,曹操几欲迁都以避锋芒…陆逊那傻鸟,要偷袭荆州你也得等关羽把曹洪拼得差不多再下手?,曹阿瞒家底厚着呢,急啥…以赤壁之战后的形势发展来看,曹操的谋士如猪狗耳,郭嘉幸亏死的早,脱了干系   -------------------------  中肯  
  根本不具备可比性,孔明在刘备之后,实际主改蜀汉政权,郭嘉只是一个参谋角色  
  @瑞合李寻欢
23:42:00  根本不具备可比性,孔明在刘备之后,实际主改蜀汉政权,郭嘉只是一个参谋角色   -------------------------  你三国演义看多了!  
  总体实力还是诸葛亮厉害,贾诩郭嘉只是谋士,相当于参谋。既不用决策也不用带兵打仗,指挥作战。也不用负担失败的责任,只管动嘴皮子就行了,因此考虑问题的复杂性就少了很多。  诸葛亮则不然,既要谋划又要指挥实施还要负担责任,自然要谨慎的多。  加上刘备先天条件不足,缺兵少将没有地盘谋士更是屈指可数。现当于白手起家,打拼事业。跟曹操这个暴发户和孙权这个官二代比,就是个穷屌丝,诸葛亮能把他扶起来真是天大的本事了。  再加上关张二人是刘备的兄弟,诸葛亮根本管不了他们,手里只有一个赵云可用,每每成事全靠赵云一个人,地主手里只有一个炸,你跟谁打牌去,不输就算赢了。  说诸葛亮不会用人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好点的人才都被魏和吴早挖走了,谁也不愿意选垃圾股啊。能上清华、北大的谁去上你川大啊,能招到姜维和廖化这样的人才,已经是多亏了诸葛亮的本事了。
  现在不用三顾茅庐了,用读心机足矣,政治流氓再不用害怕自身脑残了!
  @tfbing
23:52:00  总体实力还是诸葛亮厉害,贾诩郭嘉只是谋士,相当于参谋。既不用决策也不用带兵打仗,指挥作战。也不用负担失败的责任,只管动嘴皮子就行了,因此考虑问题的复杂性就少了很多。   诸葛亮则不然,既要谋划又要指挥实施还要负担责任,自然要谨慎的多。   加上刘备先天条件不足,缺兵少将没有地盘谋士更是屈指可数。现当于白手起家,打拼事业。跟曹操这个暴发户和孙权这个官二代比,就是个穷屌丝,诸葛亮能把他扶起来真是天大的本事了。   再加上关张二人是刘备的兄弟,诸葛亮根本管不了他们,手里只有一个赵云可用,每每成事全靠赵云一个人,地主手里只有一个炸,你跟谁打牌去,不输就算赢了。   说诸葛亮不会用人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好点的人才都被魏和吴早挖走了,谁也不愿意选垃圾股啊。能上清华、北大的谁去上你川大啊,能招到姜维和廖化这样的人才,已经是多亏了诸葛亮的本事了。   -------------------------  你三国演义看多了  
  @老猪老猪2010
00:04:00  @瑞合李寻欢 73楼
23:42:00   根本不具备可比性,孔明在刘备之后,实际主改蜀汉政权,郭嘉只是一个参谋角色   -------------------------   @至尊郭嘉 74楼
23:47:04   你三国演义看多了!   -----------------------------   大家都在真心的发表意见,你这三国演义看多了是啥意思?从人皆睡你独醒?你如果要找同志,建议你开个郭嘉吧什么的,题目可以叫做爱郭嘉的看过来,那样比较牢靠。。。。  -------------------------  郭嘉三国第一,没有之一!  
  按爆发力来说,还是诸葛强一点,exg秒杀,郭嘉呢,大招绝对控场,魏国必不可缺  
  奉孝仙去后,老曹后半段基本就是下坡路,倒不是说荀彧贾诩不够厉害,郭的强大在于总能够使多疑的曹老板信服并听从他的建议,太会揣测人心了
  一局打完,诸葛亮拿到的是魂,郭嘉应该连个偏也拿不到  
  作者:我不是精英和五毛 来自:Android客户端 时间: 20:36:43   你说的一阵演义,一阵三国志,怎么评论!
  @wang楼
23:23:00  诸葛亮政治才能管理能力是很强的!军事一般   -------------------------  中肯  
  请大家尽量客观评价,还原历史,不要拿那写小说的内容来讲!
  请大家尽量客观评价,还原历史,不要拿那写小说的内容来讲!
  @老猪老猪2010
00:42:00  @老蛮熊 81楼
00:15:28   奉孝仙去后,老曹后半段基本就是下坡路,倒不是说荀彧贾诩不够厉害,郭的强大在于总能够使多疑的曹老板信服并听从他的建议,太会揣测人心了   -----------------------------   曹操世之枭雄,怎么魂就在几个参谋那里捏着?这三国也不知道看哪去了。把一干能臣武将置于何地?不要把曹操当阿斗。  -------------------------  曹操比刘备孙权强多了  
  med  
  @常来灌灌 12楼
20:45:48  于吉最厉害,一用蛊惑,质疑失败,两人都要掉血。  -----------------------------  哈哈,最烦于吉了!于吉容易挂
  @lazyred 31楼
21:35:12  一对一的话当然是郭嘉厉害。郭嘉少血的时候塞给诸葛一张牌,诸葛就空不了城了  -----------------------------  周瑜反间给牌还掉血!
  @至尊郭嘉 86楼
00:59:22  请大家尽量客观评价,还原历史,不要拿那写小说的内容来讲!  -----------------------------------------------------------------------------------------------------------------  --------------------------------------------------------------------------------------------------------------------------------------------------------------------------------------------------------------------------------  此楼终结,谁再回复全家死光!  别人都长篇大论说一堆理由,楼主就会说 你三国演义看多了 ,然后不对别的评论作出任何回应,就会在哪里捧锅+,锅+是你爹呀?既然你爹这么厉害,你说它怎么厉害?别你妈的就会一句,你三国演义看多了!我看多你MLGB!  --------------------------------------------------------------------------------------------------------------------------------------------------------------------------------------------------------------------------------
  @瑞合李寻欢
23:42:00  根本不具备可比性,孔明在刘备之后,实际主改蜀汉政权,郭嘉只是一个参谋角色  -------------------------  @至尊郭嘉
23:47:04  你三国演义看多了!  -----------------------------  @老猪老猪2010 78楼
00:04:39  大家都在真心的发表意见,你这三国演义看多了是啥意思?从人皆睡你独醒?你如果要找同志,建议你开个郭嘉吧什么的,题目可以叫做爱郭嘉的看过来,那样比较牢靠。。。。  -----------------------------  +1
  回复第3楼(作者:@至尊郭嘉 于
20:10)  以后给大家多多普及下知识,只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和回复我!小生这厢有礼了!  ==========  天涯多高人。你书读不少。奈何不通人事。  恕直言,多出外走走。  
  郭嘉要是装个八卦,碉堡了
  回复第87楼,@至尊郭嘉  请大家尽量客观评价,还原历史,不要拿那写小说的内容来讲!  --------------------------  麻烦你把出师表仔细了,死了几个人,就很悲痛,为什么,他干嘛接二连三北伐,明知道劳民伤财也要干,因为不北伐也是要灭亡的,去看李白的行路难就明白,他是想逆天,做梦都想要关中,可惜无力回天,巧夫难为无米之炊,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死后留下那套班孑至少又坚持了几年,这幅担子郭嘉挑的动吗?  
  作者:临风升腾 来自:Android客户端 时间: 01:59:53  回复第87楼,@至尊郭嘉  请大家尽量客观评价,还原历史,不要拿那写小说的内容来讲!  --------------------------  麻烦你把出师表仔细了,死了几个人,就很悲痛,为什么,他干嘛接二连三北伐,明知道劳民伤财也要干,因为不北伐也是要灭亡的,去看李白的行路难就明白,他是想逆天,做梦都想要关中,可惜无力回天,巧夫难为无米之炊,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死后留下那套班孑至少又坚持了几年,这幅担子郭嘉挑的动吗?  ===========================  这烂摊子郭会去接吗?只有孔明这自以为是的人才逆天,失败是必然的。从演义到三国志,俺都是瞧不起孔明的。
  很明显诸葛亮最厉害  1,诸葛亮有大局观,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这是战略眼光  2,诸葛亮有政治理想,他要打破高门大姓的垄断,建立唯才是举的政治制度,这一点曹操和孙权也在做,尽管他们都失败了,高门大姓的统治反弹性的得到加强,但是他们超前的政治理想是伟大的。  3,诸葛亮身体不好是因为工作繁重,郭嘉身体不好是因为缺乏锻炼,而且贪酒好色,私德也不如诸葛亮  4,从战术上来说,郭嘉剑走偏锋,诸葛亮沉稳老练,半斤八两吧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决战武林那个职业厉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