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点子时出生的人命硬算今天的日子还是明天日子

& & & &【导读】算命不算子时,除了“子不问卜,自惹祸殃”等玄学因素外,还涉及"早子时"、“晚子时”之争;“时差”之争;“夏令时”之争以及“交接”之争。 & & & &民间算命先生遇到“子时”出生的人,往往一口拒绝,其理由是“占了两天的命,谁也算不了,只能靠自己把握”。 & & & &所谓子时,就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 & & &关于“算命不算子时”,有多种说法。 & & & &一是子时太晚,阴气太重,此时算卦,容易惹上“牛鬼蛇神”,对测算双方均无好处。 & & & &二是算命需要耗费心力,而子时正是一天之中精气神最差之时,此时算卦,准确率大打折扣。 & & & &支撑“算命不算子时”的经典著作,当属《彭祖百忌》,其中说道“子不问卜,自惹祸殃”。这里的“子”,既指“子日”,也指“子时”。 & & & &其实,“算命不算子时”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那就是,子时出生的人,不要算命。 & & & &综观自然出生的人,子时出生者不在少数,按照统计规律,一天12个时辰,时时均等,应有1/12的人在子时出生。 & & & &如此多的人生于“子时”,难道都不能算命? & & & &根据薛某人的预测心得,不给“子时”出生的人算命,主要基于如下几个原因。 & & & &一是“早子时”和“晚子时”之争。 & & & &按公历原则,每天晚上12时(零点)为两天交接之时,此时出生者,是属于“头一天”出生,还是属于“后一天”出生?特别是晚上11-12点之间出生的人,如何定夺? & & & &比如日晚上11:40出生者,究竟是按31号出生对待,还是按9月1号出生对待? & & & &也有不少学者指出,子时为一天之始,过了晚上11点,就应属于第二天的“子时”,日子按第二天计算。 & & & &“早子时”、“晚子时”之争由来已久,一些“排八字”的软件,为了迎合“两派”之争,在软件中专门设置了“早、晚子时”选项。 & & & &按“早子时”、“晚子时”排出的同一个八字,至少有“三个字”是不同的(涉及跨年跨月,不同的字更多)。总共“八个字”,有三个字不同,测算的结果肯定大相径庭。 & & & &二是“时差”之争。 & & &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即使乘坐最快的飞机,有时也要好几个小时。我们出国时,都知道国内国外有“时差”,殊不知,国内时差也不简单,只是一国之内,不宜过分渲染而已。 & & & &我国的时间,无论大江南北,一律按北京时间定论,东经120度的时间作为北京时间。根据天体运行规律,每度有4分钟左右的时差。 & & & &以长沙为例,长沙位于东经112.59度,与东京120度相差7度左右,4*7=28,即长沙地区与北京时间有28分钟的时差。 & & & &按此规律,在长沙地区晚上11:28之前出生的人,应按“亥时”测算,而不应该按“子时”对待。 & & & &本人参著的《生命(易医)百年历》”中,对中国每一个县级区域的时差,都做了详细的计算和统计列表。读者不妨参考。& & & & &三是“夏令时”之争。 & & & &所谓“夏令时”,是指在天亮较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从而节约照明用电。 & & & &说起“夏令时”,大多数人都会想起我国八十年代末的那次延续了6年之久的“夏令时”(年)。 & & & &其实,我国在年的5月1日-9月30日,连续实行了17年的“夏令时”。此后的年的夏天,又实行了10年的夏令时。再后的年,以及1979年都实行了“夏令时”。 & & & &在实施“夏令时”的年份,很多人都没有考虑自己的出生时间是否需要调整,“子时”出生者,因跨越两天,误差必然更大。 & & & &四是“交接”之争。 & & & &传统文化中,“交接”是一个重要概念,交接时间往往是多事之秋。 & & & &“人怕交运,官怕交印”。“交运脱运,一脱一换”,“男怕交,女怕脱,交运脱运不快乐”。 & & & &当然,“交接”也是重要的机遇之期,充分利用“交接”的“动荡”因素,也可成就自我。 & & & &为什么“清明节”才能动坟,源于清明时节正是“阴消阳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动坟,即使破坏了“脉气”,也因为“气流”最快的原因,容易被修复。这就犹如人体骨骼受伤,只有血液循环畅通,才更容易痊愈。 & & & &“子时”为一天至阴之时,面临“冬藏”之尾,“春生”之初。民间玄学中,各种力量博弈也正利用此时,各种阴阳因素竞相参透其中,此时此刻,既是机遇,也逢“变易”,“测不准”因素急剧增多。 & & & &当然,摒弃以上因素的“子时”出生者,还是可以测算的,“测准”也是可以实现的。& & & & &【作者简介】:薛开伍,湖南师范大学《周易文化与华夏文明》、《易学与现代科学》课程主讲教师;长沙和会第一、二届会长;接受《中国联合商报》专访专版介绍的易学专家;2007年荣立湖南省人民政府一等功,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省公安厅特邀监督员。QQ及微信号:2402995开悟网(kaiwuxue)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kaiwuxue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彰显民族魂,实现中国梦。热门文章最新文章kaiwuxue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彰显民族魂,实现中国梦。&&&&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热门文章最新文章&&&&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明天什么日子】明天日子的黄历_明天日子怎么样
明天什么日子精选资讯
明天什么日子热门资讯
明天什么日子最新资讯
明天什么日子网友推荐
明天什么日子关键字问答
明天什么日子相关专题推荐子平、玄空、紫微、三式各種線上排盤
查看: 4535|回复: 25
禄命探源2-只有子时没有早夜子时!
阅读权限9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这是对论坛网友JINWIM的回复兼探究子时的根本天文缘由。
古人设定历法,以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为开始,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历法起点是:0年0月0日0时,为起点。这里已经明确定义0点为一天开始,这和现代观念一致的。古历法模型见下图:
上图即我国古代历法建立的模型图,古人只以一句话概括:甲子年十一月夜半冬至朔,旦见太乙。此真正内涵只在术数中以各种神煞禄命之术得以保留,其中的历法关系如下表:
世人都不理解为何简简单单的六十个甲子就能断天地人万物,因为甲子相合符合天地阴阳相合至理故也。自第一代黄帝建历以来,自古我国就用建寅为正月,之所以有所谓子正之说其实是指太阳逆时针过宫,子宫配正月也。如果见丑配正或者亥配正则表明失闰,必须置闰也。
这里需要清除几个基本概念:
1)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是年之始,不是岁之始!这点只有《黄帝内经》讲出来了,所以台湾有“大师”提出“冬至换年柱”是多么无知。古人立四柱是岁月日时,年岁是不同的概念。
2)岁之始是甲寅年正月初一子正,是一年一月一日一时。 所以《淮南子。天文》说:太岁起于甲寅。有多少人理解这句话?
3)年始于子,用五鼠遁,为用官杀,例如乙庚为金起于丙子,丙火克金,为克我,为“天开于子”也,故而四柱时柱为天,又称“帝座”,为后代,为归宿。古法禄命重年柱在时上的引从。
4)岁始于寅,用五虎遁,为用印绶,例如乙庚为金起于戊寅,戊土生金,为生我,为“人生于寅”也,故而四柱月柱为母亲,为家庭,为行运之始,为提纲。
然后我们来看JINWEN的论点
夜子时所用的日子就是当天的日子,但时辰的天干是通过第二天日子的天干来推的;
而早子时用的日子是第二天的日子,时辰的干支仍然是按第二天日子的天干来推的。&
我说错误就在这里第一句!
0点为一天开始,但是没有这样的夜子起干支之法。其实0点以前用昨天日干支,然后以五子遁起时柱,此万古不变之法。
此说前半说对,后面误人,创造了新遁法!
比如乙巳日没有戊子时的排法,只有丙子时。要么只有丙午日戊子时,没有所谓的乙巳日戊子时!
子时有初正两刻,但是放到排时柱为什么有人就会认为:夜子时所用的日子就是当天的日子,时辰的天干是通过第二天日子的天干来推的?这不逻辑不一致吗?日上起时,有用第二日起第一日的时柱吗?你自己想想是什么混乱逻辑?
盲派为什么要校验子时,就是为了确定正确日上起时柱。很简单起子时干支:
0点以前的日子就是当天的日子,时辰的天干是通过当天日子的天干来推;
0点以后的日子是第二天的日子,时辰的干支是按第二天日子的天干来推。
补充内容 ( 13:23):
如果非要用冬至换年柱,那么起月就要用五鼠遁!所以才有甲子年甲子月,否则只有甲子年丙寅月。
补充内容 ( 13:51):
我是强调没有现在所谓的早夜子时起法,但是子正为新一天开始没错的。不要混淆,此早夜非彼早夜
补充内容 ( 11:48):
图片补充在下面
楼主其他發帖
版主还是支持子时要分么?0点前算头一天?
阅读权限30
版主强调的是一天以0点为界分为早子时和晚子时吗?比如今天的凌晨0:00~1:00算今天的早子时,晚上23:00~0:00算夜子时,子时寻甲以今天为准,是这样理解的吗?
阅读权限10
补充内容 ( 13:51):
我是强调没有现在所谓的早夜子时起法,但是子正为新一天开始没错的。
那么版主是站在今日的晚上来论子时的吗?
即今天晚上24点以前是用今天日干五子遁,24点以后用次日的日干五子遁。
是吗???
总觉得版主说子时这个概念时,总有点搞不清楚你到底是从早上的角度论,还是晚上的角度论。导致一个很简单的表述,总让读者好似很清楚,但总不能很肯定是不是弄清楚了版主的原意。
导致读者一问再问!!!
阅读权限90
补充内容 ( 13:51):
我是强调没有现在所谓的早夜子时起法,但是子正为新一天开始没错的。
是你自己旧概念根深蒂固,所以混乱不清
阅读权限10
凌晨0点后为子正,用当天日干五子遁,晚上24点前为子初,也用当天日干五子遁。
此版主原意?
阅读权限20
古人原本就是子做初,只是24小时制度传入后,才以0点作为一天的分界。
古人说的子时,是23点以后,就是第二天了,就那么简单。
不管什么子都不能违反基本的五鼠遁
阅读权限20
本帖最后由 漠阳樵夫 于
20:36 编辑
楼主解释模糊不清。一句话,古人根本就没有使用24小时记时法,只有12时辰记时法。
阅读权限90
楼主解释模糊不清。一句话,古人根本就没有使用24小时记时法,只有12时辰记时法。
你多读古历法再说吧。
阅读权限30
我认识一个人,生日是六月十六23点20分出生。我自己则是九月十五0点40分。这生日都怎么算?
阅读权限30
古时候没有0点之说,0点是现代版本。古时候是以时辰计时的,夜子时为分界点,一天就一个子时,而且是连续性的。
阅读权限200
西漢的《太初曆》,又稱為《三統曆》,是年代最古,而且流傳下來,最早的曆法之一,我們根據史籍,其中有關於十二時辰的演算法,《太初曆》云:『推諸加時,以十二乘小餘為實,各盈分母為法,數起於子,算外,則所加辰也』。
由此內容段可知,《太初曆》其曆法,乃利用【日法】(即一日十二時辰) 積時,計算出時辰。按照《太初曆》書上的使用的專有名詞,【日法】就是,把一天等分的份數(例如: 除以12),而小餘,就是子夜0:00以後不夠一日的餘數部分。因此,《太初曆》的時辰演算法十分簡單,先把日法計算之【小餘】乘以十二(因為一日十二時辰),再除以日法,如果商數小於一,屬於子時、若商數大於一且小於二,屬於丑時,依此可類推。若按現今24小時的【日法】來看漢代《太初曆》,《太初曆》日法的十二時辰,是從00:00-02:00。因為,小餘若為 0 , 是一日中的第12個時辰--[亥] 時,故可以推測其【子時】是 00:00 開始。
隨著朝代更迭,到了東漢的《四分曆》核心演算法,仍是承襲西漢《太初曆》之【日法】,其中稍有不同,根據《後漢書,律曆誌》的記載《四分曆》:『 推諸加時,以十二乘小餘,先減日法之半,得一時,其餘乃以法除之,所得算之數從夜半子時起,算盡之外,則所加時也。』
東漢《四分曆》的時辰演算法,同樣把小餘乘以十二,但關鍵不同之處,是先減去【日法之半】,再除以日法。因此,子時並不在夜半開始,而是在夜半前半個時辰開始,若用現今通用24小時辰制來對照, 則東漢的《四分曆》是以 23:00 為子時之起始點為一日之始。
東漢末年及三國時代的《乾象曆》,卻又重新使用《太初曆》時辰制度,此後各朝曆法推步,皆以《太初曆》時辰制度,曆法計算精確度及數學演算法,也因歷代傑出天文學家之努力,越來越精密。根據三國時代《景初曆》之曆算,其時辰演算法已趨精密。魏晉南北朝的十二時辰制度,仍與現今通用的制度相差一小時。(即 子時 00:00-02:00)。
因此魏晉南北朝的曆法時辰演算法,一直延續到隋代,曆學家及史學家比對魏晉南北朝的日月蝕記錄,可確認當時使用子時為夜半的時辰制度,與現今24小時制度不同。(即 子時 00:00-02:00)。
隋朝所頒佈的《大業曆》,仍使用十二時辰古制(即00:00-02:00),遲至劉焯所撰寫的《皇極曆》則首先提出時辰制度的改革,這是中國第一部以【子半(即子正)】, 為夜半的曆法。雖然《皇極曆》未被頒佈實行,但以子半(子正)為夜半的結論,乃對唐代曆學家有深遠影響。唐朝傅仁均所撰的《戊寅曆》首次以子半為夜半的基礎,落實劉焯撰《皇極曆》的子半。( 《戊寅曆》是唐代開國所使用的第一部曆書)。
根據史籍,傅仁均上呈《戊寅曆》時,列出時辰改革的依據, 其文曰: 『前代造曆,命辰不從子半,命度不起虛中,臣今造曆, 命辰起子半,度起於虛六,度命合辰,得中於子,符陰陽之始,會曆術之宜。』
上文中的【度起於虛六】,各位可以仔細思考,傅仁均的算法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是【命度合辰】?
換而言之,傅仁均認為子夜零時零分為陰陽之始,因此改革時間制度,以子時之中(即子正, 0:00 )為一日之始。從唐代此以後,中國歷代所使用的時間演算法,皆尊循【命子半算外】的計算原則,就是以子正為夜半、為一日之始。(即子時為 23:00-01:00, 子正0:00)
我也觉得是难分
阅读权限90
本帖最后由 yongbin 于
11:58 编辑
转以得气定时辰(兼说早夜子时的是与非)
评:这是沧海珠易友的一篇文章, 比较清楚的谈论了这个问题。现代人是受了西方的影响混淆了时钟概念和天时的概念。术数中以时气为准,不在意时钟的时间。十二时辰分初正计24相应于十二月分朔气24。好比铁板的考刻分不是钟表上的刻分而是气的刻分。所以追求出生时间的钟表刻分精确是没用的,有些学者提出用分柱秒柱来建立五柱六柱八字是没有意义的。术数中,先定时刻,此定法古人是以人伦宗亲情况来定的,所以古传命诀都有定时歌,今人以为现有钟表不必采用古诀实为大缪,乃不懂术数历法根源也。总之一句话,排八字需要考订时刻,各门术数由于立法手段不同有多种方式:有以初正分,有以初中末分的,但是总归一条:以时气为准,忘记你的钟表概念!
古人为什么用一天百刻不用西洋九十六刻?非古人不懂算术,乃是根源于天时十二宫分而立,同时需要兼顾天干十进制,两者结合才定义了古刻度=14.4分钟,小刻=2.4分钟(注意这里的144和24的出现)。苍然盲派对于时辰的论述是正确的,但是到最后他又用现代钟表24小时概念解释认为子时应该0-2点却不妥当,反而让今人混淆。其实你们只要记住“以十二时气为准,忘记你的钟表概念!”这个口诀就行。这样立八字子时,依考刻而定今日子时,还是第二日子时。但是必须遵守“五鼠遁”铁律,此乃天则也!今人不学无术者搞出早夜子时立时柱笑煞古人也。------------------------------------------------------------------------------------------早夜子时的是与非,是近百年来命理学界一大公案。近来看《三命通会》,发现该书作者在“论时刻”一节中如是说:
  夫昼夜十二时,均分百刻,一时有八大刻二小刻。大刻总九十六,小刻总二十四。小刻六准大刻一,故共为百刻也。上半时之大刻四,始曰初初,次初一,次初二,次初三,最后小刻为初四。下半时之大刻亦四,始曰正初,次正一,次正二,次正三,最后小刻为正四。若子时,则上半时在夜半前,属昨日;下半时在夜半后,属今日。亦犹冬至得十一月中气,一阳来复为天道之初耳。古历每时以二小刻为始,乃各继以四大刻,然不若今历之便于筹策也。
  大意是说:在作者所处年代,人们把一个时辰分两个小时,前一小时叫“初”,后一小时叫“正”;而每小时分为四大刻又一小刻,每个时辰从开始到结束依次分为“初初刻”(大刻)、“初一刻”(大刻)、“初二刻”(大刻)、“初三刻”(大刻)、“初四刻”(小刻,前一小时结束)、“正初刻”(大刻)、“正一刻”(大刻)、“正二刻”(大刻)、“正三刻”(大刻)、“正四刻”(小刻,后一小时结束);而在作者之前的古历法规定,每时辰也是分为八大刻又两小刻,不过却把小刻放在每一小时的开端。
  而在“论时刻”一节的末尾,却有这么一段:
  论曰:看命之法,以时为低昂,时有八刻,初正之气不同。初者,其朔气也。正者,其中气也。故用时之法,每用其正。若癸子下四刻,艮为丑下四刻,以其得天干之正气焉。若初则带先时之气,未占后时之气,况夜半不分其日,顿差子亥中间,厥时难定。除初初正四刻,余六刻之间,或阴晴倏忽,寒暖迥别,人之生时,果得其当也耶。余姑就授时历分之,要在智者密察而详问之,庶无误矣。
  这一段的大意却说:
  每个时辰分八刻,其中初之四刻,又叫上四刻;正之四刻,又叫下四刻。在命理学上认为,每个“授时历”所谓时辰之上四刻,带的是上一时辰的气,不带本时辰之气,而只有到了下四刻,才得本时辰的气。另外,往细里看,每一时辰的正气,也只存在于在本时辰的正四刻和下一时辰的初初刻之间,其它六刻何气占先机,要小心体会。而每天换日却在“授时历”子时的正中间,所以如果不仔细分辨时辰之气的话,可能就会把“亥”当成了“子”,给推命带来误差。
  从最后这一段可看出,“论曰”之下相关内容,却持一时分八刻之说,和前文“时有八大刻二小刻”之说不符。而查阅其它资料,我发现,在明之前,都是用“时有八大刻二小刻”之说,而晚明之后,由于西方科学传入中国,再加天文学家嫌一天百刻,和十二时辰不是整数倍关系,划分不便,于是都改为一天九十六刻、一时辰八刻之说,所以可知,“论曰”的相关文字,不是原作者所说,应为《三命通会》成书后传抄者(也是一个命理学家)的补充文字。
  两段文字融会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古时命理学家是这样认为的:
  命理中时辰的划分主要看得气情况,和历法上的授时规则稍有不同。如历法上,按当代时间,以晚上11点至凌晨1点为子时,0点换日;而命理学中虽然也是0点换日,但因为是过了0点后才得子之水气,所以把0至2点定为子时,其中以1点左右的那两个时刻水气最为纯正。
  其它时辰的得气情况及界定同“子”之理。
  上述说法目前命理学界很少有人提出,但却是个人从古命书中发现的,并非臆造。正确与否,有待有识之士验证,但个人在此可再列几个旁证:
  1、虽然在“论时刻”一节中,《三命通会》作者都明确提出子时上半时属昨日,下半时才属今日的,但查遍《三命通会》卷八,从“六甲日甲子时断”到“六癸日癸亥时断”,都没有丝毫如“六甲日丙子时”或“六癸日甲子时”之类的论断。这说明子时分两半,不过是按授时历上而言,而在命理学上,是以气分时辰的,所以并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否则就与“五鼠遁法”矛盾了。
  2、在网上偶然看到苍燃九宫盲派命理,也是有“晚上22点至0点为猪时,0点至2点为鼠时”之论断,可见在民间还是有人持这种说法的。
  3、国内学术界著名学者,在国内自成一派的古天文历法专家张汝舟教授(已故)也是力排众论,坚持认为子时应该为半夜0点至2点,其它时辰顺推。
  如果按此而论,近百年的早夜子时之争可休也,因为支持和反对早夜之时的,都只不过各得一端而以。
阅读权限90
0025WRH4gy6HfFzBk8S9e&690.jpg (83.52 KB, 下载次数: 0)
11:49 上传
甲子年十一月夜半冬至朔,旦见太乙。此真正内涵只在术数中以各种神煞禄命之术得以保留,其中的历法关系如下表:
0025WRH4ty6HsFyvvxE2a&690.jpg (43.2 KB, 下载次数: 2)
11:50 上传
古人原本就是子做初,只是24小时制度传入后,才以0点作为一天的分界。
古人说的子时,是23点以后,就是第 ...
支持这种说法
阅读权限20
还是只用子时一种说法,不再分早、晚子时。
阅读权限10
谢谢,版主的后续解释!!!
现在,才真正明白了版主的意思。谢谢。
阅读权限90
支持这种说法
随便你了,这样的已经没法再教了
阅读权限90
原文:十一月,甲子朔,冬至,上祀南郊。时《戊寅历》以癸亥为朔,宣义郎李淳风表称:“古历分日起于子半,今岁甲子朔冬至,而故太史令傅仁均减馀稍多,子初为朔,遂差三刻,用乖天正,请更加考定。”众议以仁均定朔微差,淳风推校精密,请如淳风议,从之。(摘自《资治通鉴》贞观十四年庚子西元640年)
& && &译文:十一月甲子朔(初一),冬至日,太宗在南郊举行祭祀。当时,《戊寅历》把癸亥划为初一,宣义郎李淳风上表奏称:“古代历法,划分日期是从子时一半算起的,今甲子日初一早晨冬至,然而老太史令傅仁均却减去剩于时间稍微多一点,以子时的开头为初一,于是相差三刻时间,因此违背周天子制订的正朔,请求再加以考察订正。”众人议论,都认为傅仁均定的正朔稍有差错,李淳风推断考核的精密,请求遵从李淳风的建议,太宗遵从大家的意见。
此古历法术数大家李淳风之定论,帮助大家认清古历法本源一直如此,只是到了现代谬论四起,肆意改造古法,众多后学中毒已深沉迷不拔矣。
早子时与晚子时的说法是近代人的独创臆想的荒谬说法。
如果成立,那么肯定会有早三月和晚三月,早六月晚六月的说法。,这明显荒谬
子正這個說法我以前也很模糊的聽過一句,只是一直不了解其緣由,
只大概想,古人用時都能精確到一刻,那麼用子正也不是那麼奇怪。
現在看到版主提供的資料,才恍然大悟,多謝分享解說,真是解我一大疑惑。
阅读权限30
甲子年十一月夜半冬至朔,旦见太乙。此真正内涵只在术数中以各种神煞禄命之术得以保留,其中的历法关系 ...
点错了,不好意思。应该是赞成。
阅读权限30
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光是时辰的概念都得从新学起
阅读权限40
现在的易学,都只是玩文字游戏,仅些而已。
别太当真。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时出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