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不在旁边,你不知道的事吉他谱有木有这个字→_→)马+贝组成什么字?

三个字组成的字都有哪些?--(第二次提问)百度太和谐?????_百度知道
为您推荐:
其他15条回答
1.众2.孨(zhuan4)3.品4.晶5.焱(yan4)6.畾(lei2)7.矗8.淼9.森10.羴(shan1)11.毳(cui4)12.赑(bi4)13.劦(xie2)14.奸(是'奸'的异体字)
三个金念鑫(xīn)
三个木念森(sēn)
三个水念淼(miǎo)
三个火念焱(yàn)
三个土念垚(yáo)
三个日念晶(jīng)
三个石念磊(lěi)
三个人念众(zhòng)
三个口念品(pǐn)
三个牛念犇(bēn)
三个手念掱(pá)
三个目念瞐(mò)
三个田念畾(lěi)
三个马念骉(biāo)
三个羊念羴(shān)
三个犬念猋(biāo)
三个鹿念麤(cū)
三个鱼念鱻(xiān)
三个贝念赑(bì)
三个力念劦(lie)
三个手念毳(cuì)
三个耳念聂(niè)
三个车念轰(hōng)
三个直念矗(chù)
三个龙念龘(tà、dá)
三个原念厵(yuán)
三个雷念靐(bìng)
三个飞念飝(fēi)
三个刀念刕(lí)
三个又念叒(ruò)
三个士念壵(zhuàng)...
三个金念鑫(xīn)----商店字号、人名常用的字,取兴盛的意思。
三个木念森(sēn)------树木众多或气氛寂静可怕。
三个水念淼(miǎo)-----通渺,微小或水势辽远。
三个火念焱(yàn)-----火焰
三个土念垚(yáo)----高,多用于人名。
三个日念晶(jīng)---形容光亮或由气体或液体形成的小颗粒现象。
三个石念磊(lěi)-----石头多。
三个人念众(zhòng)----许多或多数的。
三个口念品(pǐn)------物品、等级、性质或体察出来的好坏、优劣等。
三个牛念犇(bēn)----通奔,疾走、跑。
三个手念掱(pá)----小偷,也做扒手(三只手)
三个目念瞐(mò)------美目,目深,美丽的样子。
三个田念畾(lěi)----1.同&雷&。 2.通&虆&。盛土用具。 3.通&礧&。推...
三个金念鑫(xīn)
三个木念森(sēn)
三个水念淼(miǎo)
三个火念焱(yàn)
三个土念垚(yáo)
三个日念晶(jīng)
三个石念磊(lěi)
三个人念众(zhòng)
三个口念品(pǐn)
三个牛念犇(bēn)
三个手念掱(pá)
三个目念瞐(mò)
三个田念畾(lěi)
三个马念骉(biāo)
三个羊念羴(shān)
三个犬念猋(biāo)
三个鹿念麤(cū)
三个鱼念鱻(xiān)
三个贝念赑(bì)
三个力念劦(lie)
三个手念毳(cuì)
三个耳念聂(niè)
三个车念轰(hōng)
三个直念矗(chù)
三个龙念龘(tà、dá)
三个原念厵(yuán)
三个雷念靐(bìng)
三个飞念飝(fēi)
三个刀念刕(lí)
三个又念叒(ruò)
三个士念壵(zhuàng)...
已解决问题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三个字组成的字都有哪些?
[ 标签:组成 ] 三个字组成的字都有哪些? 丅嗰.蕗ロ.溅 回答:3 人气:11 解决时间: 10:08
满意答案三个金字念什么?念鑫(xīn)
三个木字念什么?念森(sēn)
三个水字念什么?念淼(miǎo)
三个火字念什么?念焱(yàn)
三个土字念什么?念垚(yáo)
三个日字念什么?念晶(jīng)
三个石字念什么?念磊(lěi)
三个人字念什么?念众(zhòng)
三个口字念什么?念品(pǐn)
三个牛字念什么?念犇(bēn)
三个手字念什么?念掱(pá)
三个目字念什么?念瞐(mò)
三个田字念什么?念畾(lěi)
三个马字念什么?念骉(biāo)
三个羊字念什么?念羴(shān)
三个犬字念什么?念猋(biā...
众(zhòng),矗(chù),雦(chóng),巛(chuān),森(sēn),晶(jīng),驫(biāo),磊(léi),飝( fēi),品(pīn),三(sān),鑫(xīn),焱(yán),馫 (xīn),靐 (bìng),刕 (lí),赑 (bì),猋(biāo),羴(shān),麤(cū),鱻(xiān),犇( bēn),舙 (huà),垚(yáo),淼(miǎo),皛(xiǎo),惢 (suǒ).掱(pá),毳 cuì, 飍 xiū ,奸(jian) ,芔 huì
三个金字念什么?念鑫(xīn)
三个木字念什么?念森(sēn)
三个水字念什么?念淼(miǎo)
三个火字念什么?念焱(yàn)
三个土字念什么?念垚(yáo)
三个日字念什么?念晶(jīng)
三个石字念什么?念磊(lěi)
三个人字念什么?念众(zhòng)
三个口字念什么?念品(pǐn)
三个牛字念什么?念犇(bēn)
三个手字念什么?念掱(pá)
三个目字念什么?念瞐(mò)
三个田字念什么?念畾(lěi)
三个马字念什么?念骉(biāo)
三个羊字念什么?念羴(shān)
三个犬字念什么?念猋(biāo)
三个鹿字念什么?念麤(cū)
三个鱼字念什么?念鱻(xiān)
三个贝字念什么?念赑(bì)
三个力字念什么?念劦(lie)
三个手字念什么?念毳(cuì)
我擦,一个比一个厉害,我是来学习的。。。
鑫众淼焱森磊晶品
汉字很强大。
焱,磊,晶,鑫,品,众,森,淼
森,淼,鑫,晶,磊,品,众,
晶,品,森,鑫
鑫,晶,品
三个金字念什么?念鑫(xīn)
三个木字念什么?念森(sēn)
三个水字念什么?念淼(miǎo)
三个火字念什么?念焱(yàn)
三个土字念什么?念垚(yáo)
三个日字念什么?念晶(jīng)
三个石字念什么?念磊(lěi)
三个人字念什么?念众(zhòng)
三个口字念什么?念品(pǐn)
三个牛字念什么?念犇(bēn)
三个手字念什么?念掱(pá)
三个目字念什么?念瞐(mò)
三个田字念什么?念畾(lěi)
三个马字念什么?念骉(biāo)
三个羊字念什么?念羴(shān)
三个犬字念什么?念猋(biāo)
三个鹿字念什么?念麤(cū)
三个鱼字念什么?念鱻(xiān)
三个贝字念什么?念赑(bì)
三个力字念什么?念劦(lie)
三个手字念什么?念毳(cuì)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赛把下面的贝字换成马念什么?我想问一下,赛马的赛字,下面不是一个贝嘛,把贝换成马上面不变,那是什么字啊,怎么念?真有这个字,我们一客户的名字,他名片上就是这个字...但是在是没见过,别_百度作业帮
赛把下面的贝字换成马念什么?我想问一下,赛马的赛字,下面不是一个贝嘛,把贝换成马上面不变,那是什么字啊,怎么念?真有这个字,我们一客户的名字,他名片上就是这个字...但是在是没见过,别
赛把下面的贝字换成马念什么?我想问一下,赛马的赛字,下面不是一个贝嘛,把贝换成马上面不变,那是什么字啊,怎么念?真有这个字,我们一客户的名字,他名片上就是这个字...但是在是没见过,别回头再叫错了.
骞,qian(一声),音同“千”小时候总学“张骞出使西域”嘛,汉字形、音、义专贴(字形结构大家谈,说说偏旁部首……)
  汉字形、音、义专贴(字形结构大家谈,说说偏旁部首……)这里提供一些有关汉字结构的资料,供大家在教学中参考。汉字字形结构大家谈一个字的结构划分标准是什么令怡我在语文教学中常常遇到以下一些问题,不知该对学生怎样解释。1.左中右结构划分的标准是什么?“雄”“准”是左右结构,“谁”是左中右结构,它们之间区分的标准是什么?2.半包围结构的划分标准是什么?“皮”算不算半包围结构?3.什么样的字的结构才是独体字?或者说,独体字结构有什么特点?如果按所有能作部首的字都是独体字的说法,那么如何解释“羽”“比”等一些典型的左右结构的字?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松岭区第二小学 刘海英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构成的字,叫合体字。部件如同机器上的零件,可以拆装配,每个部件都有其独立性,一个部件中不允许包含两个两笔以上的独立部件。如“做”是由亻、古、攵三个部件构成的,是左中右结构。由此看来,由三个部件左中右横向排列的字,就是左中右结构。上面说到的每个部件都有其独立性,是指每个部件要便于称说或变通称说,且每个部件能够另外构字。如“葵”字中的“艹”“癸”可以称说,可以构字;“癶”可以变通称说为“登”字头,也可以另外构字。因此,“葵”字是上中下结构。再如“堆”字,“土”可以称说,“隹”中分出来“亻”也可以称说,但合在一起不好称说或变通称说,又没有另外的构字能力;再说,“隹zhuī”(小鸟)是象形字,是不能拆开来说的。因此“堆”是由“土”和“隹”两个部件构成的,是左右结构,而不是左中右结构。同样,“雄”“准”“谁”都是左右结构,不是左中右结构。刘海英老师说“谁”是左中右结构,即使是从什么资料上看来的,也是错误的。2.一个部件被另一个部件两面或三面包围的字,属于半包围结构。如:庆、病、旬、匡、闻、函。“皮”是独体结构,其中的“又”是部件,但剩下的部分不是部件(不好称说或变通称说,也不能另外构字)。其他如“发”“斤”“氏”等也都不是半包围结构,而是独体结构。3.独体字的构成大致有三种情况:(1)由基本笔画构成一个部件独立成字的。如:“一、乙”(1画),“人、几”(2画),“口,山”(3画),“手、车”(4画)。(2)由一个部件加上一些笔画构成的。如:“玉、刃、太、龙、匆”等。(3)虽有几个部件,但由于笔画连贯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而组成一个独立整体的。如:“出、串、果、里、肃”等。“能作部首的字都是独体字” 的说法是不对的。部首中的字大多数是独体字,但也有一部分是合体字。如“比(会意)、穴(会意)、舌(会意)、齿(形声)、香(会意)、麻(会意)、黑(会意)、鼻(形声)”等都是能作部首的字,但它们都是合体字。不少人认为象形字肯定是独体字,其实不然。象形字中个别的也可能是合体字,如“羽”就是象形字中的合体字,是由两个相同部分组成的左右结构。合体字有明显的分离特征:两部分(或更多部分)不紧连,笔画不交叉连串。“羽”字也具备这样的特征(“比”是会意字,上面已举到例子了)。[选自人教网《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典型问题解答》][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8:36 编辑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UID169354帖子8087精华积分244436阅读权限150来自长安古原在线时间212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TOP版主    Member当前离线2# 中 小 发表于
17:38& 汉字字形结构大家谈2汉字结构的划分为何众说纷纭令怡关于汉字的结构,现在各种版本的字典、词典众说纷纭,让我们在一线教学的教师真是为难,不知哪家说的正确。现去信向令怡老师请教,望得到解答。比方说“言”字,一般认为是独体字,人教版九义六年制小语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也注明是独体结构,《现代规范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注明是“单一结构”;而《现代汉语常用字笔顺规范字典》却写的是“上中下结构”,这本字典上还印着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关于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的联合通知。按理说,它该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在这本字典里,有不少字的结构说明令人费解。如:亮、囊、辛、衣、寨等是上下结构;湖、微、做、缴等是左右结构;衡、衰、衍等是特殊结构;爽、巫、坐、粥等是对称结构;这本字典上有700个汉字的结构说明,我一翻查,发现只有一个“狱”字是左中右结构,我感到很不理解。另外,关于汉字的结构界定,目前我国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有,这个标准是什么?搞清楚每一个汉字的结构、笔顺,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什么重要意义和作用?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金堤路小学朱芳新朱芳新老师提了一连串不容易回答好的问题,如要一一落实信上的内容,恐要写长长的一大篇,兹就几个要点试作回答,供老师们参考。如有不同意见,不妨来信提出,咱们可以继续探讨。关于汉字结构的划分,迄今为止我还未看到有法定的统一标准。目前,对小学教师影响较大的恐怕还是人教社1993年印行的中师《现代汉语知识》第一册中关于汉字结构知识的阐述。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强调以字形为中心,分析字形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好处是既能帮助学生认清字形,以便正确书写,又能帮助学生记住字音(形声字),了解字义。分析字形首先碰到的问题是要分清独体字和合体字,一般情况下不难确定,但介于独体和合体之间的就不容易确定。这类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失去象形特点、发展为包含两个以上部件的原象形字,如“辛、京、雨、鱼”等;另一种,自古至今都是合体字,但构字部件不好分解,或分解后不好称说,如“亮、弄、布、光”等。这两种字可统称为特殊合体字。划分独体与合体,首先可从造字法上考虑,象形字、指事字一般是独体字,会意字、形声字一般是合体字。但是,又不能拘泥于造字法,现代汉字的实际字形也是划分独体、合体的重要依据。如“京、舌、禽”等象形字,已具备了合体字的特征,应看作合体字。其次,合体字一般具有明显分离的特征,部件之间、部件与笔画之间必不交叉连串。不具备这一特点的就不是合体字,如“出、及、串、果、事”等。再次,合体字分解出的两个以上部件,必须便于称说,一部分应当是独体字或常用部件,另一部分应当是便于称说的笔画或可以变通称说的部件。如果分析出的两个部件不好称说,就不宜按合体字分析。如“卵”,分解出的部件 和 ,都不好称说或变通称说,尽管明显分离,但仍应视为独体字。关于合体字的结构名称,为何不同版本的字(词)典上有不同的说法呢?这是因分类方法不统一而造成的。如“粥”字,有的说是左中右结构,有的说是对称结构,有的说是嵌套结构(小学语文教学中分析为左中右结构)。又如“湖”字,一些字典上说是左右结构,这是着眼于形声字部件组合特点而命名的,其好处是突出表意作用的“氵”和表音作用的“胡”(小学语文教学着眼于字形,析为左中右结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采用教材和教参的分类方法,一般不宜引进他说。但是,有些字不引进他说无法分析,如“坐、巫、爽”,不妨称之为“特殊结构”。最后说一说朱芳新老师信中提到的几个字的结构:“言”,本是指事字,甲骨文写作 ,从-从舌,指“人的口中的声音”。“-”(指事符号)指声音,“舌”是说话的器官之一,故从-从舌。现在的“言”部件分离为“亠、=、口”,故析为上中下结构。“亮”,由“ ”(“高”字的省形)和“几”组成(“几”是“人”字的变体)。这是个会意字,意为“人处高处则明”。说它是上下结构,可突出其会意特点,说它由“亠、口、冖、几”组成的上中下结构也未尝不可。“狱”,由“犭、口(言)、犬”三部分组成,它与“湖、做”等不同,故该字典不再称为左右结构,而称左中右结构。(令 怡)[摘自《小学语文教师》][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1:52 编辑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UID169354帖子8087精华积分244436阅读权限150来自长安古原在线时间212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TOP版主    Member当前离线3# 中 小 发表于
17:40& 汉字字形结构大家谈3“谢”“意”这类字是什么结构?聂在富问:识字教学中分析字形,有时结构分析同形声原则产生矛盾,如“谢”字,是左右结构还是左中右结构?“意”字,是上下结构还是上中下结构?答:现代汉字常用字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形声字的组合方式有: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六种形式。不论哪种形式,总是有两部分构成,如“谢”字,是由“言字旁”(讠)和“射”字组成。会意字绝大多数也是由两部分构成,如“意”字,是由“音”和“心”两部分组成。识字和写字教学中分析字形是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的。识字教学中分析字形,依据的是汉字文字学知识,主要是“六书”知识;写字教学中分析字形,依据的是书法知识,主要是间架结构知识。“谢”字是形声字,在识字教学中,为了达到读准字音、了解字义的目的,就要按照“六书”知识,分析为两部分——“左形右声”。如果分析为三部分,就失去了形声字的特点,不利于利用汉字特点记忆字音、了解字义。既然有两部分构成,也可以算作“左右结构”。“意”字是会意字,有“音”和“心”两部分组成,本义是内心的声音。如果分为“立”“日”“心”三部分既不能表示“意”的本义,也不利于记忆字形。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等说法,是书法知识“间架结构”的术语。间架结构原指房屋建筑的结构,梁与梁之间叫“间”,桁(hénɡ,也叫檩)与桁之间叫“架”,借指汉字合体字的结构,如对等分割、倍率分割、黄金分割。在“间架结构”这个书法术语中,“结构”指的是合体字的组合方式,“间架”指的是合体字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如“思”字,按结构说是上下结构,按间架说是上下结构等。古人说:“一字之法,贵在结构,结构有道,则字无不佳。”在写字教学中,为了指导学生把字写得美观匀称,就要运用间架结构知识分析字形。“谢”是左中右结构,“意”是上中下结构。识字与写字往往结合进行,为此可以采取结构分析和形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分析“谢”字,先按左中右分析,然后按形声字分析:左边是“言字旁”,表示谢谢要用语言表达;中间和右边合起来是个“射”字,表示“谢”字的近似读音。再如“菜”字,先按上中下分析,然后按形声字分析:上面是“草字头”,表示蔬菜的类属,中间和下面合起来是个“采”字,表示“菜”字的读音。根据汉语汉字的特点进行语文教学是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之一。汉字的重要特点是表意性,在识字教学中应当运用好这个特点。[摘自聂在富《语言文字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学》][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1:52 编辑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UID169354帖子8087精华积分244436阅读权限150来自长安古原在线时间212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TOP版主    Member当前离线4# 中 小 发表于
17:47& 汉字字形结构大家谈4字形结构分析存在分歧的原因何在?字形结构分析存在分歧,原因是分析字形结构的依据不同。分析汉字字形结构,最常用的是字源分析法和书写分析法两种方法。字源分析法又叫造字分析法,它从追溯字源出发,着眼于字形与字义、字音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探明字理,为理解字义、认读字音、辨明字形提供了线索。在师范教科书和小学语文教学资料书里讲到字形时,对独体字和合体字概念的界定多从字源分析法。书写分析法又叫字根分析法,它从楷书形体出发着眼于汉字的笔画组合方式和部位的间架位置,有助于书写的正确与工整。例如,“湖”字从字源说是水形胡声,左右结构,从书写说却是左中右结构,而大家都分析为左中右结构。再如“喜”字是壴口会意,从字源说是上下结构,但是从书写角度分析,却是上中下结构了。再说,许多字的字形结构是有层次的。例如“湖”这个字,第一层可以划分为“氵”和“胡”,是左右结构;第二层,“胡”又可以划分为“古”和“月”。“想”字的第一层可以划分为“相”和“心”,是上下结构;第二层,“相”又可以划分为“木”和“目”。两个字都是由两个层级三部分组成,但是没有人把两个层级混淆,说“想”不是上下结构,却有不少人混淆两个层级,说“湖”是左中右结构。在实践中,我们老师又有谁能把每个字的字源说清楚?我们往往是从教学实际出发,方便学生学习,不自觉地混用了这两种分析方法,就出现了分析字形的分歧意见。不仅是老师,就是许多教辅读物,甚至一些字典工具书也往往使用混淆,这就造成了分析字形依据的混乱。据我统计,若严格按照字源分析法和书写分析法来分析,在3500个常用汉字中约有700多个字形分析有分歧。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啊。当然,我们使用的是现代汉字,谁能严格使用两分析方法。实践中往往是混用。这样混用的字远远达不到那么多,却也有二三百字。我个人的意见和聂在富老师的相同,分析字形结构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而定。偏重于识字的,不妨多用字源分析法,有利于学生记忆生字,形成识字能力,偏重于写字的,不妨用书写分析法,有利于学生把字的间架安排得好一些,把字写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学习着丰富多彩的汉字文化,何乐而不为呢?不过,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李行健先生主编的《小学生规范字典》把字形结构划分为两类六种:独体字;上下、左右、半包围、包围和特殊。这就减少了许多分歧。世界是复杂的,那会有那么多非白即黑,非得搞出个统一标准。语文教学不是1+1=2,往往不能只说一种答案是对的。更重要的是:汉字结构分析为的是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用来认准字形,培养识字写字能力。只要合理,我们应该允许分析为不同的字形结构。教学字形结构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绝对没有必要把每一个字的结构名称都记下来。(李志远)[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1:53 编辑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UID169354帖子8087精华积分244436阅读权限150来自长安古原在线时间212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TOP版主    Member当前离线5# 中 小 发表于
17:49& 汉字字形结构大家谈5字形结构的几种分类字形结构的分类至今没有规范,这里介绍三种分类:八分法这是一般习惯上的分类,共分为8种:独体、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半包围、全包围、品字形7种。中师教材就是这种分法。另外还有一种也分为8种:独体、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半包围、全包围、特殊。这种分法比前一种少了品字形结构,多了一个特殊结构。这种分法不仅不影响人们的习惯,还弥补了“坐、爽、乘”这些字不好划分归类的不足。六分法《小学生规范字典》(李行健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分为两类6种:独体字;上下、左右、半包围、包围、特殊。现在不少比较严谨的字典也都这样划分了,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中华新编字典》和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新华新版字典》。当然也有的字典少了特殊结构,成为5种类型。九分法《汉字属性字典》(傅永和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分为15种:独体字、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全包围结构、上三包孕结构、下三包孕结构、左三包孕结构、左上包孕结构、左下包孕结构、右上包孕结构、右下包孕结构、对称结构、特殊结构。在使用中往往把7种包孕结构合并,称为半包围结构或包孕结构,这样就成为9种:独体、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全包围、半包围、对称结构、特殊结构。这种归类方法不常见。[泉 溪][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1:54 编辑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UID169354帖子8087精华积分244436阅读权限150来自长安古原在线时间212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TOP版主    Member当前离线6# 中 小 发表于
18:00& 汉字字形结构大家谈6介绍一种简便的字形结构分类法在教学中,许多老师对一些字的字形结构分析很是头痛。例如“湖、棚、柳”等字是左右结构还是左中右结构,“宫、盖、高”等字是上下结构还是上中下结构,“坐、爽、乘”这些字的结构究竟归到哪一种?有许多字,例如“鸿、例、附、排”和“景、荔、管、盆”等字,识字教学时学生可以用自己学过的熟字来记,可是字形结构一般都分析为左中右结构或上中下结构,这就与他们识字使用的字形结构不一致了。这种干扰不利于培养识字能力。这究竟该如何办?我觉得,字形结构分析要有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应该宜简不宜繁。与其面对这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还不如回避开来为好。能回避得了吗?李行健先生主编了一本《小学生规范字典》(语文出版社1995年5月第一版)是一本权威的现代汉字的规范字典。李先生长期担任原国家语委语文出版社社长,他主编的《小学生规范字典》是国家语委规划编写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系列字词典中的一本,是国家语委的一个研究成果。这本字典分析字形结构就比较简便,而且回避了矛盾。这本字典把字形结构分为两类六种:独体字,上下、左右、半包围、包围和特殊。它把上中下和左中右两种结构分别归到了上下和左右之中。“坐”“爽”“乘”这些字结构特殊,就归到特殊结构中,的确有理。至于品字形结构,这本字典归到上下结构,不再另设。仔细一想,也有道理。以“森”字为例,上边一个“木”,下边并排两个“木”,还是三“木”为“森”,学生好记也好学写字。俗话说,秀才认字认半边。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和声旁往往是在字的左右或上下等部位。把上中下和左中右两种结构分别归到上下和左右之中,可以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汉字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及早形成识字能力,学习和体验汉字文化,受到汉字美的熏陶。现在的第10版《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字词工具书已经按照《汉字统一部首表》来编制部首检字。这个《汉字统一部首表》是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即现在的国家语委)和国家新闻局(即现在的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共有201个部首,其中大多数部首是按照传统的造字法来确定的。把上中下和左中右两种结构分别归到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之中,有利于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因此,建议老师们也这样分析字形结构。在指导写字时,遇到原来那些上中下和左中右的字不妨具体分析成几个部分。按这几个部分来说,不仅方便,还可以解决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以“景”字例,过去分析为上中下结构,究竟每一部分是什么?上边是日字头,中间是“亠”,还是“亠”加“口”?很多人搞不清。现在这样分析就简单明了:“景”是上下结构,上边是日字头,表形,下边是“京”,表声;写字时按四个部分来分析安排间架结构:“日、亠、口、小”。同样道理,“坐、爽、乘”这些字是特殊结构,写字时就具体分析安排间架结构。这样做,学生学习生字的头绪少,而且多与汉字字理一致,能较快的达到独立识字,学会写字。当然,汉字所包含信息的复杂性使结构分析不是这么几句话就能说完的,但是这起码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一般也就完全够用了。再说教学中也无须落实到每一个字上去。汉字结构分析为的是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用来认准字形,较好地记住和使用字,形成识字写字能力,同时感受汉字文化,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绝对没有必要把每一个字的结构名称都记下来。一位老师问道:中国的汉字太复杂了,这样分析下去,孩子们会不会“顾此失彼”呢?我的理解,他说得“顾此失彼”指的是考试的标准答案。语言现象是复杂的,不能什么都非要有一个标准答案。想想我们自己在生活实际里是怎样使用字形结构的,就会知道分析字形结构不应该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李一定)这两种结构还是需要的上中下结构和左中右结构这两种结构还是需要的。你看,“裹”字是把“衣”中间夹一个“果”,是衣形果声的形声字,不能它说是上下结构吧。把“裹”分析为上中下结构,既符合字源又便于称说记忆。这样,字形结构可以分为独体字、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半包围、全包围、特殊这么8种。据我统计,在2500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里,上中下结构、左中有结构和特殊结构的字至少有以下68个字:上中下结构(46字):鼻、茶、豆、复、高、谷、黄、京、竞、竟、莫、善、率、算、享、言、鱼、葬、曾、蒸、总爱、暴、参、带、帝、害、寒、壶、宫、壳、量、旁、牵、塞、赛、受、兽、索、燕、赢、寨、哀、裹、衰、器左中右结构(16字):撤、缴、微、狱、御、班、斑、瓣、辨、辩、辫,粥、衡、街、衔、激特殊结构(6字):办、坐、爽、乖、乘、承[李志远]三百卷生的感叹:啊呀呀,字形结构怎么会有这么些说法,叫我们怎么办呀!百般春色斗芳菲,万紫千红相争艳。人文学科不能说什么正确与错误,只有合理与不合理。语文的魅力在于复杂多样,缤纷各异。我们知道了有关汉字结构的这么些说法,就可以从学生、教材和老师自己的实际出发,灵活而有根据地分析字形结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识字写字能力。这么好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乐而为之呢?这正是:世界繁复又多样,非黑即白解不顺。析字结构有分歧,哪能标准定一尊。吾等着力培能力。学生发展是根本。汉字文化内涵深,语文教学扎好根。[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1:55 编辑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UID169354帖子8087精华积分244436阅读权限150来自长安古原在线时间212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TOP版主    Member当前离线7# 中 小 发表于
11:22& 汉字字形结构大家谈7识字教学中分析字形、解释字义应该注意的问题聂在富问:识字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字形、字义的解释一定要合乎文字学原理吗?答:汉字教学不同于汉字研究,教师和学生可以自己想办法记忆字形,解释字义。这些办法最好既通俗生动,又合乎汉字的造字本原,即合乎文字学原理。虽然识字教学不是文字研究,对字形、字义的解释不一定都合乎字源,但是道理上要能说得通,还要让学生明确这是教师或学生自己的理解。教师对汉字的解释切忌胡编乱造、牵强附会,特别反对把自己的胡编乱造说成汉字科学、汉字文化。例如:有人这样解释“蚂蚁”的“蚂”字:说有一天突然梦到,整个蚂蚁家族就一个母亲,一个妈,她是女王,控制生育,蚂是由妈字而来的。这样的解释就很成问题,“蚂蟥”“蚂蚱”中也有“蚂”字,难道蚂蟥、蚂蚱家族也只有一个母亲?有人这样解释“冤枉”的“枉”字:“冤枉”的“枉”是一个王被绑在木桩上,而不是一个士兵,一个九五之尊,可想而知他心里遭受打击的程度。这样的解释也很成问题,照此说来,“汪”就是大王被浸到水里,而“狂”是大王被狗追赶吗?[摘自聂在富《语言文字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学》][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1:56 编辑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UID169354帖子8087精华积分244436阅读权限150来自长安古原在线时间212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TOP版主    Member当前离线8# 中 小 发表于
11:38& 一些字字形结构的讨论征答一各位:下面这些字是什么结构?请按组做答,最好说说依据。1& &合、会、今、禽2& &亏、旦、丛,亚、百、韭3& &非、北、兆ligu:1&&合、会、今、禽上下结构, 均属“人”字头 ,因组合关系为两个部件相离。2&&亏、旦、丛,亚、百、韭前三个字属上下结构 ,因组合关系为笔画与部件相离; 后三个为独 体字,因组合关系为笔画与部件相接。3& & 非、北、兆左右结构,因组合关系属笔画或部件相离。征答二下面这些字是什么结构?请按组做答,最好说说依据。4& &气、亥、言、名、皮、鼠、麻、食5& &隶、肃、乘、爽、坐ligu:4& &气、亥、言、名、皮、鼠、麻、食“气”“言”为上下结构,因笔画或部首为相离关系;“名”“食”“鼠”为上下结构,因组合关系为部件与部件相离。“亥”“皮”为独体,因组合关系为部件相接。“麻”为半包围,因部件相离。5& &隶、肃、乘、爽、坐均为独体,因部件与部件是相交关系。 纯属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请指正!三百卷生:ligu老师从部件和部件以及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分析,有道理。我觉得这里面也有问题。ligu老师说“气”“言”为上下结构,因笔画或部首为相离关系。我不敢苟同。“气”由部件“ ”和笔画“一”“ ”组成, “言”的部件有三个“亠”“二”和“口”,都不是上下结构吧。【去年我修改为:语言文字规范 GF 《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中说“气”和“言”都是独体字。】再如,“乘、坐”是独体字吗?不知道说“爽”是相交关系,指的是什么部件和什么部件相交?一边还各有两个叉呢。ligu:汉字结构本无定法!各个时代的说法各不相同,很难定义!三百卷生:“汉字结构本无定法!”这句话您说得很对。这几组同意ligu老师的意见1& &合、会、今、禽——上下结构2& &亏、旦、丛,——上下结构。亚、百、韭——独体字3& &非、北、兆 ——左右结构。其他几组,我的看法是:4“气”字本为象形字,一般归为独体字。与“气”相近的“乞”却一般归为上下结构。“言”字可以分析为“亠、二、口”的上中下结构,现在已规范为独体字。“亥”字是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都像豕(猪),一般归为独体字,其组合关系为部件相接。“名、食、鼠”都是上下结构。5&&“隶、肃”是独体字。篆字“隶”是会意字,又和氺(尾)合起来像一只手抓住尾巴的样子,表示从后面抓住尾巴,本义是逮。从字形上讲,第四笔竖钩从上到下穿过,整字是一个整体,应该是独体字。同样,“肃”字“肀”的一竖贯通上下,也是独体字。“乘、爽、坐”需要专门说一说。有些人把这三个字划归独体字,我心里总有些疑问。独体字是个囫囵字,不可以再分的,可是它们并不囫囵呀。“坐”字明明是“人、人、土”三个部分组成的,而且互相分离;“爽”字明明是“大”的两边各挂两个“乂”;“乘”字更是把“北”分成两半挂在“禾”两边。再看看字源。“坐”是二“人”对面坐在“土”上,是会意字。甲骨文的“爽”字像一个正面人形“大”,双臂下分别有两堆“火”(#),表示明亮,也是会意字。“乘”字更形象,甲骨文和金文的“乘”是会意字,都像一个人“大”站在“木”上,表示乘于其上的意思。小篆的字形变了,下部还是“木”,上部的人形却变得不像了,不过另有两只脚形分别踩在树枝上。楷书“乘”,上边的一撇大概就是那个人形变的,“北”分两边是那两只脚形变来的。看来也不是囫囵字。早有学者就把“乘、爽、坐”划为特殊结构,我们也划归特殊结构吧。不是吗,他们的结构也够特殊了。这样字形结构就有多了一个“特殊结构”。 特殊结构的字不多,常见的还有“乖、办、承、巫、幽”等。我还想说的是,分析字形结构没有什么对与错,只能说合理不合理。ligu老师说的也有道理。[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1:41 编辑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UID169354帖子8087精华积分244436阅读权限150来自长安古原在线时间212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TOP版主    Member当前离线9# 中 小 发表于
10:28& 一些字字形结构的讨论 2征答三下面这些字是什么结构?请按组做答,最好说说依据。6& &京、景、高、亮、党、常、赏7& &鼎、击、甚、危、头、豆ligu:6 京、景、高、亮、党、常、赏“京”“党”“常”为上下结构,“景”“高”“赏”为上中下结构,“亮”不清楚!7 鼎、击、甚、危、头、豆“鼎”上下结构 ,“豆”上中下结构,“危”半包围,“头”“甚”“击”独体。原因同上!三百卷生:6&&“京、高”是上中下结构。“京”由部件“亠 、口、小”组成,“高”由部件“亠”“口”和“冋”组成。“景”是由偏旁“日”和“京”组成的上下结构的字。“党、常、赏”都是有偏旁“尚”的上下结构的字。“亮”本是“儿”“高”会意的字,“儿”是“人”的讹变,“高”省掉了下边的“口”;意思是人居高处则明,表示亮。可以分析为上下结构,但是以现代字形也可以分析为上中下结构。你看,“亮”和“高”都是上中下结构。您说呢?ligu :“亮”的结构,您说得在理!其他字你怎么看?三百卷生:7 “甚”字可以由“其”字推出来。“其”是上下结构,“甚”也是上下结构。“头”是由繁体字“頭”草书楷化而来的简化字,各种字典和资料都把它归为独体字。不过,把“头”字归为半包围结构何尝不可?“大”的右上半包围两点嘛。不过,《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中收有“头”字,应该是独体字。这个“危”字真有意思!问“危”是什么结构,会出现两种答案:上下结构,半包围。这两种答案都有道理。说是上下结构,理由是“危”由两个偏旁:上边斜刀头,下边“厄”。说是半包围结构,就是“厃”上左半包剩余的那个偏旁,理由是“詹”字和“危”都有共同的偏旁“厃”。“危”字的字源更有意思。“危”的初文是“厃”,金文“厃”上边的斜刀儿像一个弯腰的人形,下边“厂”像山崖形,合起来是人站在山崖上,表示“高”的意思。“危楼高白尺,手可摘星辰。”这里的“危”就是高的意思。也有一说是表示“危险”。后来篆文加了被包的部分,成为“危”。真可谓源远流长啊。所以说“危”是上下结构或者是半包围结构都有根据。怎么办?还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来讲,分析为半包围结构,好称说,学生也好记忆。“鼎”应该是半包围结构。你看,“目”被下边的部分三面包围着,说是上下结构,不合适吧。同样,“击”字也是半包围结构,“凵”半包为两横一竖。不过,《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中收有“击”字,应该是独体字。再看“豆”字。从字源说,此“豆”不是黄豆、绿豆、红小豆的“豆”。在先秦,我们现在说的豆类的豆,不叫“豆”而叫做“菽”。甲骨文、金文和篆文中的“豆”是个象形字,像一个高脚的食器——豆。就是现代汉字的“豆”也像古代的食器“豆”。你看,下边的两点一横就像“豆”的高脚,“口”像装在高脚上盛食物的盘,上边一横是装在“豆”里的食物或“豆”的上沿。如果按字源说,“豆”应该是独体字。但是,我们面对的是现代汉字,“豆”字还是分析为上中下结构更好一些,既有利于记住字形,又有利于安排好间架写好字。知足常乐:“勺”是什么结构?三百卷生:“勺”过去都划归独体字。首先,“勺”是会意字,甲骨文是一个勺形,长柄,勺形中有一横,表示所盛之物。象形字和会意字大多是独体字。其次,合体字大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组成的。“勺”是部件“勹”内有一笔画“丶”,笔画不是部件,所以是独体字。不过,《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中没有收有“勺”字,应该和“勿、匀、句、勾、包”等字都是半包围结构。[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1:14 编辑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UID169354帖子8087精华积分244436阅读权限150来自长安古原在线时间212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TOP版主    当前离线10# 中 小 发表于
08:13& 很受益.UID436386帖子11189精华积分945307阅读权限150来自安徽省阜南县在线时间548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TOP版主    Member当前离线11# 中 小 发表于
11:22& 众人拾柴火焰高,热烈欢迎大家讨论字形结构,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咱们一块儿继续来“说文解字——汉字字形结构大家谈”。“囊”字字形结构的对话三百卷生:“囊”字究竟是什么结构?请您具体分析一下,好吗?是上下结构,上边是什么,下边是什么?是上中下结构,上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下边是什么?还是有其他说法?请教了!岭东人:也说“囊”字的字形结构(一)“囊”字,从古(汉·许慎)至今,都认定为形声字:上7画为X字(注:字盘无此字)省形,下部为“襄”字省声。一个形声字,又省形,又省声,两大部分剩下的更只是符号了。这么一来“囊”到底属什么结构呢?令怡老师也未作明确的回答。(二)我看,第一,“囊”既肯定为形声字,那么认其为上下结构当不致成大笑话,说我是字盲。第二,为方便小学生识字、写字,把“囊”说成是上中下结构也无妨,这是一种教学上的变通吧。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材中,不是有一类“整体认读音节”吗?它就是一种变通的处理,国颁《汉语拼音方案》`就没这名堂,可有了它就很方便教学了。(三)在小学的字形教学中,字形结构难分难解难定的,还不止“囊”字(插说:我读初中时,《动物学》课老师干脆把“囊”字自简为“中字上边加一横”,实乃无奈之举)。所以,我以为当找不到依据时,某字属什么结构,能自圆其说也未必不可,但应以有助学生“识、写”为准,胡说八道当然不行。说一则笑话:学生问,“鱼与渔,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老师答:“鱼,小溪小河里的鱼;渔,大江大海里的鱼。”这就叫教学中的胡说八道了,不可。此类难分难解难定结构的字,千万别进入试卷,以免争论不休。黄浩生三百卷生:黄老师的意见非常中肯!查了一个资料,左民安先生的《细说汉字》。此书中有关“囊”字的部分说:“三十年前共辛苦,囊萤曾寄此烟岑。”这个“囊”字,本为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很像一个扎住口的大口袋,口袋里装着两只贝。金文的形体,更像一个大口袋,里面装了一只贝。小篆的形体,像两头都扎住的大口袋。口袋里面的字通“襄”,表声。(原书有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书的图)再查《说文解字》,黄老师所说的那个X字的解释为:“橐也,从束圂声。”“束”字的甲骨文正像一个两边都扎口的口袋形。“橐”的解释为:“囊也,从束石声。”而且“囊”字上部分中X字省过的部分就是“束”的上半部分。看来,“囊”字上边的“中”上加一横和“冖”(秃宝盖)合起来原来是大口袋形,就是“束”的上半部分。这样,“囊”字可以这样分析字形结构:1&&根据字源,上下结构,上边是“中”上加一横和“冖”,下边是“襄”去掉“亠”。2&&根据现代汉字字形,上中下结构,上边是“中”加一横,中间是“冖”,下边是“襄”去掉“亠”。较之前者更好记忆。其实,分析字形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记忆字形,帮助安排写字的间架。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从方便学生记忆字形出发,既不按上下结构分析,又不按上中下结构分析,按五个部分这样说“囊”字呢?“中”字上边插一横,下连一个秃宝盖,下面并列两个“口”,三横两竖不能错,半个“衣”字在下边。指导写字时也按这五个部分来安排间架,可以更好地写好“囊”字。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看来,对一些像“囊”这样比较难以分析字形结构、记忆字形的字,如“禽、兽、蔓、襄”等,做具体分析,也像这个办法来进行教学,要比那样死记xx结构有利于记忆字形,有利于培养识字写字能力和素养。汉语言文字是富有生命的,具有灵性的。分析字形结构必须符合汉语言文字的这一特点,我们的语文教学行为也必须符合汉语言文字的这一特点。问题在于我们太习惯于统一的标准答案,太习惯于一个模式的识字写字教学和考试了。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不从这种死板的教学中解放出来是不行的!这就是我们讨论“囊”字究竟是什么结构的意义所在。岭东人:支持三百卷生老师的意见。教学,尤其是面对接受启蒙的小学生的教学,可以灵活些,踏踏实实些,实实在在些。“务实求真”是小语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由这个问题的讨论,我想到每当遇到一个具体问题,我们首先要为学生着想。把“囊”字分析为5个部分,学生不就记住了吗?“为学生着想”“让孩子学有所得”“教学要实实在在的”,这些都不是空话,也不是虚话,是可以落实的。这是语文教师的本分[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1:27 编辑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UID169354帖子8087精华积分244436阅读权限150来自长安古原在线时间212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TOP版主    Member当前离线12# 中 小 发表于
10:29& 例谈汉字字形结构1一些汉字的字形分析存在着不同意见。我这里陆续说说自己的看法,算是“例谈汉字字形结构”。“喜、嘉、善”究竟是什么结构?“喜”字是什么结构?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说“喜”是上下结构,因为 “喜”是由“壴”“口”两部分组成的会意字。甲骨文、金文“喜”的上部“壴”像鼓形,和下部的“口”合起来表示闻鼓乐而开口欢笑,也就是欢悦、喜欢的意思。再说,“喜”和“嘉、鼓、彭”等字一样,都有偏旁“壴”。所以,“喜”和“嘉”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另一种意见认为,按书写的间架结构分析“喜”是上中下结构。还以“善”字为左证:“喜”和“善”一样,中部和下部分别是点撇横和“口”。不过“善”字的字源不支持这种意见。《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善”是“羊”的一竖从两个“言”中间穿过,还收入了另一个篆文,是上“羊”下“言”。“说文”解释说:从两个“言”组成的字从“羊”,是会意字,表示羊咩咩地互相争着叫。古时人们认为羊是善良、吉祥的动物,羊争着叫自然是吉祥的意思。所以按字源分析,“善”却是上下结构的字了。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是分析的依据不同。我们最常用的是字源分析法和书写分析法两种方法。字源分析法又叫造字分析法,它追溯字源,着眼于字形与字义、字音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探明字理,为理解字义、认读字音、辨明字形提供了线索。书写分析法又叫字根分析法,它从楷书形体出发,着眼于汉字的笔划组合方式和部件的间架位置,有助于书写的正确与工整。中师教材《现代汉语基础知识》里有关汉字结构的内容,是分为两个部分说的。一个是在讲汉字字形时,从识字的角度把汉字字形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大类,分析的依据主要是字源分析法。另一个是在“汉字的书写”中讲汉字的间架结构时,把汉字结构方式划分为独体、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半包围、全包围、品字形等八种,依据的是书写分析法。这是从写字的角度来说的。两种方法的分析角度不一样,于是一些字就可以分析为不同的结构。我们应该怎么办?语文是人文科学,人文科学的许多问题都是多元解读的。语文不是数学,不可能都是1+1=2,少有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唯一正确。我们应该承认字形结构分析存在不同意见的合理性,不要非争一个你对我错。许多字典对一些字的结构都有不同的分析,我这里有四本字典就是这样。例如“豆”字,有一本划归独体字,两本划归上下结构,一本却划归上中下结构,它们各有个的依据。这些字典的编写者在提出自己的意见时,并没有否认别人的不同划分。所以,只要依据,字形结构的分析应该允许不同的意见共存,这才是正确的科学态度。“喜、嘉、善”三个字分析为上下结构或上中下结构都正确。[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6:46 编辑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UID169354帖子8087精华积分244436阅读权限150来自长安古原在线时间212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TOP版主    Member当前离线13# 中 小 发表于
10:31& 例谈汉字字形结构2说“鼎”道“老”半包围“鼎、老”两个字的字形结构也有分歧意见。先说“鼎”字。从字源说,甲骨文和金文的“鼎”字都像一种炊具——鼎,是个象形字。难怪一些人认为它是独体字。还有人认为“鼎”是上下结构。他们说:组成“鼎”字的“目”和剩余的部分不是一上一下吗?不过许多有字形结构解释的字典,如傅永和主编的《汉字属性字典》(语文出版社出版)、李行健主编的《小学生规范字典》(语文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商务馆小学生字典》(商务印书馆2007年出版),都把这两个字归为半包围结构。我们面对的是现代汉字呀。楷体字“鼎”好像是上下两部分不相接,但是再仔细看看,“目”被剩下的部分左下右三面包围着,这和“画”字的情况是一样的,应该是半包围结构。教学中分析为半包围结构,重点用间架和笔画记忆除去“目”的部分,学生好记,也可以帮助把字写好。和“鼎”字一样,有些人也认为“老”字是独体字。他们的依据是,甲骨文“老”字像一个披着长发、弯腰驼背的老人,面向左,手拄拐杖,也是个象形字。也有人认为“老”字是上下结构。可是问题来了。《汉字部首表》中的“老”部有个附形部首“耂”,看起来“耂”是个偏旁呀,所以许多字典都把“老、考、孝、者”划归半包围结构。不过,《小学生规范字典》却把“老、考”划归半包围结构,把“孝、者”划归上下结构。《说文解字》说:“孝……从老省从子,承老也。”就是说小“孝”是个会意字,由“老”(省掉“匕”)和“子”组成,表示子女供奉老人。金文“者”的字源不太清楚,有一种说法是指甘蔗,与“老”无关。这些可能是把“孝、者”划归上下结构的依据吧。我觉得,“老、考、孝、者”这几个字都划归半包围结构为好,好记,也可以帮助写好。[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1:50 编辑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UID169354帖子8087精华积分244436阅读权限150来自长安古原在线时间212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TOP版主    Member当前离线14# 中 小 发表于
11:50& 例谈汉字字形结构3“肃、隶”都是独体字最近,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了《常用独体字规范》,收入了256个独体字。这里分几次说说几个独体字。先说“肃”和“隶”。“肃”的繁体字是“肅”,金文和篆文都像一只手拿着书写工具(肀)认真地描画一幅图案的样子,本意是认真、严肃。繁体和简体的“肃”字,中间都有一长竖贯穿上下两部分,形成一个整体,所以是独体字。“隶”是“逮”的初文。篆文“隶”是“又”“尾”会意,“又”是上面把“屮”横放的部分,像一只手;“氺”像动物的尾巴,合起来表示从后边抓住了尾巴,本义是逮。“隶”字中间的“亅”贯穿上下,形成了一个整体,是独体字。像这样的独体字还有“串、事、秉”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独体字是一个整体的囫囵字。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UID169354帖子8087精华积分244436阅读权限150来自长安古原在线时间212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TOP版主    Member当前离线15# 中 小 发表于
16:45& 例谈汉字字形结构4“斗”和“头”都是独体字《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里有“斗、头”两个字。看它们的字形,这两个独体字不是一个整体的囫囵字。你看,“斗”和“头”都是两个部件组成的,而且两个部件分离,一点都不连接:“斗”是“十”右下包围着两点,“头”是“大”右下包围着两点。明明是半包围结构呀,那为什么说它们是独体字呢?我们不妨看看他们的字源。甲骨文的“斗”字像一个长柄的大勺子形,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斗就和甲骨文“斗”字十分相像。“斗”本来是一种酒器。《史记》的《项羽本纪》里说:“玉斗一对,欲与亚父。”“玉斗”就是玉制的斗。天上的北斗七星的排列像一个大勺子(斗),人们就形象地叫做北斗。最初的熨衣物的用具也像斗,所以叫熨斗。“斗”能盛东西,于是引申为一种量具,过去粮食就是用斗量的。这些“斗”字都读dǒu。“打斗”的“斗”却读dòu,是“鬥”的简化字。甲骨文“鬥”像两个人用手相斗,和大勺子形的“斗”不是一回事。《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里说:“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的制定原则是:尊重字理、从形出发、立足现代、面向应用。” “斗”是象形字,从字理上应该归为独体字。《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中有不少字都是草书楷化而来的,如“专、书、东、乐、农”,这几个字都是由笔画组成的。“头”字是由繁体“頭”的草书楷化而来的。尽管“头”字是由两个部件组成的,但是和“斗”字相像,大概这些是把“头”归为独体字的原因吧。[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6:51 编辑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UID169354帖子8087精华积分244436阅读权限150来自长安古原在线时间212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TOP版主    Member当前离线16# 中 小 发表于
16:54& 例谈汉字字形结构5“习”和“石”不是半包围不少字典都把“习”字划归半包围结构。其依据是,“习”字是横折钩上右两面包着“冫”,和“司”字是一个类型。可是,《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却把“习”字归到了独体字。原来,“习”是“習”的简化字。甲骨文“习”是“羽”和“日”组成的会意字,表示鸟儿在日光下飞翔,本义是小鸟儿反复练习飞翔,引申为学习、练习、复习的意思。简化字“习”只取了“習”上边“羽”的一半,甲骨文“羽”像两片羽毛,“习”也就是一片羽毛,自然要归为独体字了。这就叫做“尊重字理”。“司”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司”字是人的嘴巴形“口”的右上方是一个手指向上又左弯的右手,表示发布命令。难怪《汉字属性字典》(傅永和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把“司”字归为独体字,但是又有谁能把“司”字的横折钩和一横看成是一只右手呢?于是《小学生规范字典》(李行健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等许多字典把“司”归为半包围结构,《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中也没有规定“司”字是独体字。这也是“尊重字理、从形出发、立足现代、面向应用”。“石”字是由“丆”和“口”两个部件组成的字,应该和“右、左、有”一样,是半包围结构。但是“石”字不是半包围结构,《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却把“石”字归到了独体字。甲骨文“石”像山崖(厂)下有个石块,是个象形字。再说,现今的“石”字上边的部分有没有写成“厂”,以这个字形来说划归独体字有道理。甲骨文“右”就是“又”,像一只右手,没有“口”,本义是右手。后来,“又”专门当“再、更”的意思,于是金文给“又”加了个“口”来表示右手。甲骨文“左”像一只左手,没有“工”,后来金文加了表示工具的“工”成为“左”。这样一来,现代汉字的“左”和“右”自然是半包围结构了。[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7:10 编辑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UID169354帖子8087精华积分244436阅读权限150来自长安古原在线时间212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TOP版主    Member当前离线17# 中 小 发表于
17:12& 例谈汉字字形结构6说说“坐、爽、乘”的结构“坐、爽、乘”是什么结构?有些人把这三个字划归独体字,我们心里总有些疑问。独体字是个囫囵字,不可以再分的,可是它们并不囫囵呀。“坐”字明明是“人、人、土”三个部分组成的,而且互相分离;“爽”字明明是“大”的以便挂两个“乂”;“乘”字更是把“北”分成两半挂在“禾”两边。再看看字源。“坐”是二“人”对面坐在“土”上,是会意字。甲骨文的“爽”字像一个正面人形“大”,双臂下有“火”,表示明亮,也是会意字。“乘”字更形象,甲骨文和金文的“乘”还是会意字,都像一个人“大”站在“木”上,表示乘于其上的意思。小篆的字形变了,下部还是“木”,上部的人形却变得不像了,不过另有两只脚形分别踩在树枝上。楷书“乘”,一撇大概就是那个人形变的,“北”分两边是那两只脚形变来的。看来也不是囫囵字。早有学者就把它们划为特殊结构,我们也划归特殊结构吧。不是吗,他们的结构也够特殊了。特殊结构的字不多,常见的还有“乖、承、巫、幽”等。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UID169354帖子8087精华积分244436阅读权限150来自长安古原在线时间212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TOP版主    Member当前离线18# 中 小 发表于
11:45& 主题升级扩大,欢迎大家提出有关汉字形、音、义方面的疑问,共同讨论![ 本帖最后由 三百卷生 于
18:39 编辑 ]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UID169354帖子8087精华积分244436阅读权限150来自长安古原在线时间212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TOP版主    Member当前离线19# 中 小 发表于
18:42& 偏旁、部首,&&形旁和声旁偏旁偏旁是合体字的构字单位。旧称合体字左为偏右为旁,今不论左、右或上、下统称偏旁。(据GF)偏旁是由部件组成的。组成偏旁的部件有不同的情况。许多字的偏旁本身就是一个部件。如“视”字由偏旁“礻”和“见”组成,“礻”和“见”都是一个部件。“香”“病”“闭”“围”等字也都一样。也有许多字的某个偏旁是有几个部件组成的。例如“想”的上偏旁“相”由“木”“目”两个部件组成。“部”的左偏旁“咅”由“立”“口”两个部件组成。“检”的右偏旁“佥”由“人”“一”“●”“一”四个部件组成。有的字的偏旁更复杂。例如“熟”的上偏旁“孰”可以拆分为两个部件“享”和“丸”,“享”还可以拆分为“亠”“口”“孑”三个部件。“避”的上偏旁“辟”可以拆分为“█”和“辛”,两个部件,还可以分别再拆分为“尸”和“口”、“立”和“十”。部首部首是可以成批构字的一部分部件。含有同一部件的字,在字集中均排列在一起,该部件作为领头单位排在开头,成为查字的依据。例如:木——松、柏、杨、架、杏、林、相。(据GB/T94)《汉字部首表》规定了汉字的部首及该表的使用规则,主部首共201个,附形部首100个。主部首是有不同写法的部首中具有代表性的书写形式。附形部首是附属于主部首的书写形式,有繁体(如門、貝、馬)、变形(如刂、氵、辵)和从属(如●、曰、█)三种。(据GF)(注意:这里的●是“风”的外框;█是繁体“興”上边的两侧部件合起来的一个部首)部首和偏旁是两个有关联的概念。在合体字中,部首绝大多数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这是因为这些部首是从偏旁中归纳出来的,偏旁的数目比部首多,很多偏旁没有做部首。形旁和声旁形旁和声旁是和形声字有关的两个概念。形旁也叫形符、义旁(意旁)、义符(意符),指形声字中跟字义有关的偏旁,如“种”中的“禾”,“花”中的“艹”,“病”中的“疒”,“圆”中的“囗”。形旁在造字时用来表示字义的类属。声旁也叫声符、音符(音旁),指形声字中跟字音有关的偏旁,如“球”中的“求”,“岗”中的“冈”,“速”中的“束”,“闻”中的“门”。声旁在造字时用来表示全字的读音。由于时有古今、地有南北,现在形声字的声旁一般只表示近似的读音,有些则看不出来了。人上有人,学无止境。我的茅屋:个人空间:UID169354帖子8087精华积分244436阅读权限150来自长安古原在线时间2128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TOP版主    Member当前离线20# 中 小 发表于
18:44& 主要部首表意归类一、表示人人 亻 儿 子 尸 大 立 士 母 女 老 身 卩 ?二、表示人体器官及其动作口 耳 目 见 舌 自 鼻 齿 首 欠 月(肉) 骨 血三、表示语言或心理活动口 讠(言) 音 曰 忄 心(?)四、表示上肢及其动作又 爪&&手(扌?) 寸 廾 攵 攴 殳五、表示下肢及其动作止 夂 彳 辶廴 足 疋(?) 走六、表示房屋或宫室广 宀 穴 门(門)户 厂 高七、表示丝麻皮革及其制品纟 糸 系 衣衤 巾 皮 革韦(韋)八、表示工具或武器及其使用刀 刂 斤 戈矛 弓 矢 耒 舟 车(車)九、表示器皿皿 酉 缶 瓦 豆 角 斗 鬲 鼎 金(钅) 王(玉) 贝十、表示天文或天气日 月 夕 风雨 气十一、表示地理土 山 石 田&&左阝(邑) 右阝(阜)十二、表示水火水(氵氺) 冫 火&&灬十三、表示植物及其制品艹 屮 竹(?) 木 禾 米麦 黍 瓜 食(饣) 酉十四、表示动物偈语动物有关的东西牛 马 羊 犬犭 豕 豸 鹿 鸟 羽 毛 隹 鱼 龙 虫 龟 黾() 鼠 虍十五、表示神鬼祭祀示(礻) 鬼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道不知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