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会女子跳高纪录是多少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我国运动员打破的第一个世界田径纪录是:
1937年3月2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从小酷爱田径运动。1953年她代表山东省参加华东区第1届田径运动会,获跳远冠军、跳高亚军。1953年入选国家田径集训队,进行跳高专项训练。
1954年在全国13城市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以1.45米的成绩打破女子跳高全国记录。在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前身)学习期间,她的跳高成绩从1.48米提高到1.61米。1957年8月18日在柏林国际田径赛上,郑凤荣以1.72米获得冠军,从此跨如世界女子跳高先进行列。同年10月-11月,她先后跳出1.73米、1.74米、1.75米的成绩,11月17日越过了1.77米的横杆,打破了美国运动员莫克丹尼尔保持的1.76米的女子跳高世界记录。
员郑凤荣以1.77米地高度,成为我国第一个打破田径世界纪录地选手。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中国的田径。800米跑纪录多少?各省市纪录是多少?
中国的田径。800米跑纪录多少?各省市纪录是多少?
第二篇 竞技体育
第一章 田  径
  青岛的田径运动兴起于20年代。初期只在学校开展,社会上未引起重视。当时国人无力组织田径比赛,唯有“万国体育会”举办国际运动会。但只有日本人参加,形成中日对抗,中方优胜居多。青岛首批田径运动员崭露头角,田赛有徐政、周顺生、王光元、任佩之等;径赛有王遇良、梁祥成、王强、徐汇、彭仁忭、蒋绍桢、夏培荩等。女子水平较弱,在1930年国际运动会上女子只有袁诚森、万淑云、官秀荣成绩较好。1931年后,又涌现了宿笑如、刘希文、赵连壁、王辉普和女将丁桂美、仲平真、唐其贞、纪淑云、曹宝珍等一批优秀人才。1931年开始,国人自办春季运动会,一年一度。1932年增加小学组,分高级、中级、初级的小学又按年龄分甲、乙、丙3组,竞赛制度日臻完善,项目设置日趋合理,对促进田径运动的发展,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30年代初,青岛田径运动水平与全国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1930年4月青岛首次派队参加第四届全国运动会,1933年10月参加第五届全国运动会,田径均未获得名次。但在华北地区,青岛田径水平较高。1931年5月,在第十五届华北运动会上,青岛队获4X400米第三名;男中级部,周顺生获铅球(12磅)冠军;彭仁忭获800米、1500米两项亚军,个人总分第四名;女子部丁桂美获垒球第二名,铅球(8磅)第四名;袁诚森获跳远第四名。1932年10月,在第十六届华北运动会上,青岛队获男高级部田赛总分第四名,径赛第八名;男中级部径赛第四名,田赛第五名;女子田径赛总分第四名。男高级部刘希文稿获撑杆跳第一名(3米13),跳高第四名;王光远获撑杆跳第四名。男中级部宿笑如获100米第一名(11秒7),200米、400米第二名;潘逸安获三级跳远第四名。女子唐其贞获50米第三名;张碧英获跳高第四名。男、女队400米接力昀获第三名,,女队获200米接力第四名。1933年7月,在青岛举行的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上,青岛队获男中级部田赛和径赛总分第二名,女子田径总分第二名。个人:男高级部刘希文获撑秆跳冠军(3米25)、十项全能和跳高第四名、男赛总分第二名;赵连壁获400米中栏第二名;胡玉琏获1500米第二名;王发祥1万米、郑远达400米中栏、郭延春800米均获第四名。男中级部宿笑如获100米(以11秒3破华北11秒6纪录)、200米(23秒8)、径赛总分3项冠军;彭仁忭获500米(4分26秒)第一名(破华北4分26秒4的纪录),800米、径赛总分两项第二名;周顺生获铅球冠军(12米20),铁饼、田赛总分第三名;王辉获200米低栏第二名;周树堂获铅球第二名;男队获800米接力、400米接力第二名;王强获100米第四名。女子仲平真获50米第四名(7秒2破华北7秒4的纪录),100米第三名;袁诚森获50米第三名,铅球第四名;纪淑云获跳远第三名;女队获200米接力(28秒7)、400米接力(57秒8破华北58秒纪录)两项冠军;刘玉玫200米、沈英铁饼、曹宝珍标枪均获第四名。1934年月10月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因部分运动员调离,成绩受影响。团体总分男高级部田赛第四名,十项全能第五名,男中级部径赛第三名;女子田径第四名。个人:男高级部洪羽庭获跳远第二名,刘梦令获跳远第三名、三级跳远第四名,王光元获撑杆跳第三名、十项全能第四名。男中级部鄢立亭400米、刘长俊110米高栏,400米接力、800米接力均获第三名;李振钢获100米第四名。女子部纪淑云获掷垒球第二名,跳远、标枪第四名;仲平真获50米、100米第四名;女队400米接力获冠军,200米接力获第三名。30年代中期,青岛的田径水平大有起色。1935年10月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取得400米接力第三名,女子田径第五名,全能运动第九名的较好成绩。  从1931年到1937年,青岛市体育协进会致力于田径,确立竞赛制度,每年举办春冬两季竞赛会和单项比赛,组织专职教练负责训练。1933年夏,一批田径尖子考入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在协进会的敦促下,建立了东亚晨钟田径队,坚持课余锻炼,其中有赵连壁、周顺生、刘希文、宿笑如、王辉普、潘逸安等人,日后他们成为青岛田径运动的中坚力量。由于中小学校田径运动声速发展,协进会拟定了中小学体育暂行标准,各校把田径纳入教学轨道,体育课正规化,学生自愿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逐渐增多。  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期间,田径运动处于低潮。日伪当局也曾举办一些比赛,制造假象。1939年华北越野接力赛,青岛队获得亚军。~6日,第一届华北都市交欢体育大会在青岛举行,在参赛的8城市中,青岛队获田径总分第二名。1942年9月在第二届华北都市交欢体育大会上,青岛队田径总分女子获冠军,男子获第三名;男400米接力获第一名;各项总分名列第三。1943年9月在第三届华北都市交欢体育大会上,青岛队获田径总分第二名;刘景琨获5000米冠军、1500米亚军;张云龙跳远和400米接力均获第二名;杜存富获200米第三名;辛克昌获三级跳远第三名。1944年在天津举行的第四届华北都市交欢体育大会上,刘景琨的1500米和1万米、牟秉丽100米、尹世文400米均获冠军。刘景琨、牟秉丽获4项冠军、2项亚军。当时,北师大曾邀请青岛田径队进行友谊赛。此时,全市中小学生第年一届的田径运动会延续了30年代的做法照例举行,成绩较好的中学有市立、商业、文德、女中;小学有黄台路、台西镇、台东镇小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每年一届的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一如既往。运动会领域扩大到政府官员、社会青年和军人。1946年后随着山东解放区的扩大,各县大批学生接踵来青,青岛出现了许多“流亡中学”,学生田径运动会的参赛单位和人数随之增多。这时,美军第七舰队盘距青岛,1947年和1948年曾两度举行过中美田径对抗赛,刘景琨中长跑两度获得冠军。日16日,第七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行,青岛派出以宋君复为总领队、赵逢珠为总管理的62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田径等11个项目的比赛。田径男子无建树,女子获团体冠军;王淑桂一人夺得60米、100米、个人总分3项第一名,200米第二名;孙素霞标枪、陈瑞年跳远获第二名;王鸿兰获跳高第三名;女子还夺得了400米接力冠军。女子的战果在全国是冷门爆发,一时引起上海各界的轰动。  1949年12月,青岛举行解放后的首届人民体育大会,揭开了田径运动持续发展的序幕。1951年6月,第二届人民体育大会,田径赛破13项平2项山东省纪录。1952年9月,第三届人民体育大会,打破5项全国纪录(李琦400米、800米、1500米,巩佩海400米中栏,牟秉丽200米)、49项省纪录、29项市纪录。1953年7月,第四届人民体育大会,破5项全国纪录(酉云亭5000米,林延源200米低栏,于素荃女子100米,巩佩海200米低栏、400米中栏),45项省、市纪录。四届综合性运动会,反映出田坛的新风貌,波及工厂、机关和农村,工厂、机关的基层运动会一年一度,走向制度化。  50年代许多大赛,青岛取得不少好成绩。1953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田径测验中,李琦获1500米、5000米两项冠军;巩佩海获110米高栏第四名。同年10月在全国田径、体操、自行车运动会上,张桂秀打破女子标枪(32米45)全国纪录,获第二名;李琦获1500米第二名,5000米以15分55秒8的成绩破全国纪录,获第三名;黄骧100米、酉云亭1万米均获第三名。1955年全国第一届工人运动会,酉云亭获5000米、1万米第二名,苗学礼获三级跳远第二名,崔景祥获跳高第五名。1956年全市举行破3项纪录运动会,姜效亮100米以11秒1的成绩破省、市最高纪录。7月,在天津、济南、青岛三城市田径对抗赛上,张玉英、王瑞华、赵秀玉、于素荃的女子800米接力以1分54秒1的成绩打破1分55秒5的全国纪录。1957年,全国夏季田径对抗赛,毕洪福破全国链球纪录。1958年12月在山东省冬季田径运动会马拉松赛中,青岛有12人达到和超过运动健将标准,其中李敦涌以2小时19分55秒、梁在銮以2小时21分58秒、臧文学以2小时24分35秒的成绩打破十六届奥运会冠军2小时25分3秒的纪录。1959年2月在全国春季田径分区运动会上海赛区,李敦涌1万米和马拉松、王福荣男子铁饼、赵秀玉女子800米、杨雪芬女子铁饼均获金牌;另获银牌3枚,铜牌2枚。1960年9月,在全国田径运动会上,田兆钟的跳远、三级跳远,王福荣五项全能、毕洪福链球均获第一名,张连贵获手榴弹第二名,臧文学获马拉松第五名。  50年代是青岛田径运动发展的黄金时代。从1950年到1959年,青岛相继参加了第一至第八届省运会。女队第一至第七届获团体冠军,第八届获第二名。男队第一至第四届和第六届获团体冠军,第五、七、八届获第二名;共有16人破13项全国纪录,3人平2项全国纪录,55人5队破100项全省纪录;获金牌250枚,银牌2枚。50年代保持全国田径纪录的青岛籍运动员有田兆钟、(三级跳)、李秉诚(铅球、铁饼)、王福荣(五项)、毕洪福(链球)、贺永宪(铅球)、李敦涌(马拉松)、李琦(400米)等。  1954年开始,市职工、中学生、小学生运动会分开举行,一年一度,形成制度,参赛单位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市属各局、各个系统都把举行田径运动会列入本部门的计划,按时召开。10年中举办市级比赛100多次。基层办赛第年有200多个单位,参赛人数学生占总数的60%,职工以40%左右。田径项目的运动健将达28人,等级运动员达1600人。  进入60年代,初期受经济困难影响,末期又受“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田径运动受到很大挫折。只在1962年底到1965年,学校职工的田径运动会照例举行。1962年8月,山东省田径运动会在青岛举行,黄宝华破男子100米(10秒6)、200米(22秒1)2项省纪录,刘伟破铅球(15米26)省纪录。1963年,全国少年运动会在青岛举行,贺光生(200米)、李舜华(女铁饼)、赵宗亮、肖光乾(女60米)、刘炳芝(女60米)5人破4项第一届全国少年运动会纪录。9月,全国田径通讯赛,17个城市参加,青岛获团体总分第四名;在32个单项比赛中,获金牌2枚,银牌2枚。1964年7月参加第九届省运动会,青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金牌33枚、银牌25枚、铜牌19枚,列全省榜首。1965年5月,在全省中学生装运动会上,获团体冠军,12枚金牌,破2项省少年纪录。1966年5月,在青岛举行的全省中学生运动会上,又获团体总分冠军。青岛一中、12中、19中获基层队4个团体第一名。山东代表团参加1965年9月第二届全国运动会的216名运动员中,青岛运动员58人,占总人数的26%,其中田径仅获1枚金牌、1枚铜牌。田径水平有所下降。  1970年9月,国家田径队来青表演,市和县、区恢复整顿了业余体校,市业余体校有学生500多名。1972年7月,全省少年田径赛在青举行,青岛队在56个单项中获金牌27枚,夺冠数近50%;刘群(女100米栏)、王洪利(1500米)破全国少年纪录;4人1队破3项省少年纪录。8月,青岛参加全国少年田径通讯赛,获金牌6枚,银、铜牌各2枚。9月,在全省田径、篮球、乒乓球运动会上,青岛获田径男、女少年和普通组3个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普通组第二名;田新(400米),姚振国、田新、姚振家、王同茂(1500米)4人和女子4X200米打破3项全国少年纪录;姚振国、姚振家弟兄破3000米省纪录;李萱、万丽华破女子跳高省少年纪录;71年单项获金牌26枚,银牌16枚,铜牌10枚。同年10月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全国田径运动会,田新打破男子400米、800米、1500米3项全国少年纪录,姚振家的1500米、女子4X100米接力(孙朝英、李兰新、张维娟、王卫红)同时破全国少年纪录;阚福林男子铅球和张玉美女子100米栏、200米栏均获第一名。1973年5月,在全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青岛队获男女甲乙4个组别的团体冠军,57个单项获金牌26枚、银牌20枚、铜牌9枚;林伟兰破女子手榴弹(54米86)全国少年纪录,有6人2队破了7项省纪录。在全国田径(合肥)分区赛上,董学智(十项)、宫素花(女子五项)破全国纪录,孙启文获男少100米、200米两项冠军,于绍辉获女子手榴弹第二名,朱俊芳获女少铁饼第二名,姚振家3000米和贺光生100米、200米均获男少第三名。7月,在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林伟兰又破女少手榴弹全国少年纪录;王斌男甲800米和王秀英女甲100米、200米均获第一名。1974年,在全省中学生运动会上,林伟兰又破女子手榴弹全国少年纪录,并有20人4队破20项省少年纪录。7月,在省第十届运动会上,青岛获田径总分普通组第一名、少年组第二名,破4项省少年纪录,得金牌27枚、银牌11枚。8月,全国少年田径分区赛吉林怀德赛区,山东等11外省参加,40名山东队员中有青岛运动员人,获2枚金牌(高继先男甲100米、孙秀成男甲撑杆跳高)、2枚银牌、8枚铜牌,10人进入前4~6名。9月,青岛中中的王志鹏参加在联邦德国威斯巴登举行的第一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获男子跳远(6米55)第一名、三级跳远(14米05)第三名。10月,在重庆全国田径运动会上,阚福林获铅球第一名,宫素花获女子五项全能第二名,张玉美获女子100米栏第三名、五项全能第四名,田新800米、董遵兴跳远、潘丽丽女子跳高均获第四名。1974年青岛的女子少年组100米、200米,男子少年组100米、400米的成绩分别高于全国成年组第五至第六名的水平,在市女子组17项最高纪录中打破13项,其中有10项是女子少年打破的。已保持10年以上的男子100米、800米、110米高栏的市纪录全被突破。1975年6月在法国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青岛一中的管绍恕获男子铁饼第三名。在青岛举行的省青海年田径运动会上,周玉欣的男子跳高(1米91)、李青的女子五项全能(3153分)破省少年纪录。9月,市职工运动会破2项省纪录5项市纪录。参加第三届全国运动会的山东代表团的青岛运动员共获金牌5枚,其中田径4枚:阚福林铅球、董学智十项全能、张玉美女子100米栏和五项全能;董遵兴获跳远第三名,朱俊芳获女子铁饼第六名,少年组杨桂芝获女子1500米第二名、800米第四名,谭宝春获手榴弹第三名、标枪第五名。  1976年~1980年,田径运动趋稳定发展。1976年4月,在全国田径(无锡)分区赛上,孙维强(链球)、张玉美(女800米)获第一名,朱俊芳(女铁饼)获第二名,崔洪军(跳高)、刘伟(铅球)获第四名,孙嗣章(撑杆跳高)获第五名,关心(110米栏)获第六名。6月,在全国田径(沈阳)分区赛上,阚福林获铅球冠军,孙维强获链球第二名,朱俊芳获女铁饼第六名。7月,在全国12个单位田径(烟台)分区赛上,青岛队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得金牌26枚、银牌15枚、铜牌20枚。1977年6月,在全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青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破1项全国少年乙组纪录,2项省纪录,1项省少年纪录。1978年5月,青岛在全国田径(合肥)分区赛上,获3项第一名,2项第二名,1项第三名。同年,在第八届亚洲运动会上,崔洪军的跳高、丁鹏林的标枪均获第三名,索秀芳获女子1500米、500米第六名。1978年第十一届省运会,青岛田径获普通组、少年组团体总分第二名,获12枚金牌、19枚银牌、20枚铜牌。1979年4月,青岛6人参加中学生国家杯选拔赛(莆田),滕彦乐的跳高破省少年纪录。5月,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有6人破3项省少年纪录,王永利、江崇民分别打破了田麦久保持22年之久的男少年800米的省市纪录。5月,在省少年田径选拔赛中,又有4人破4项省少年纪录、11人破8项市最高纪录、12项市少年纪录。8月,在北京、天津、旅大、烟台、青岛五单位“大干快上”田径赛上,青岛获团体总分第二名,有3人破省少年甲乙组纪录,10人1队破7项市最高纪录,22人1队破18项市少年甲乙组纪录。破省少年纪录的有贾映青跳高(1米98)、高素菊女400米(58秒6)、梁绍萍跳高(1米63)。1979年在第四届全运会上,崔洪军男跳高(2米16)、高素菊女少800米(2分15秒5),王玉暖女少标枪(51米04)获金牌;焦云香(女铁饼)、孙维强(链球)、滕彦乐(男少跳高)获铜牌;丁鹏林(标枪)、程淑芬(女少1500米)获第四名;阚福林(铅球)、宋丽丽(女少跳高)获第五名;谷昭卿(女跳远)获第六名。  80年代,青岛田径发展较快。1980年3月,崔洪军在奥运会预选赛中把男子跳高提高到2米19的高度,4月又达到了2米20。朱俊芳女子铁饼以57米38破56米80的省最高纪录。8月,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太原举行,青岛队共获3枚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6人进入前6名;王荣伟男乙三级跳远、盛江平男乙3000米、胡兆远男乙铁饼获第一名。1981年1月,朱俊芳参加新西兰国际田径邀请赛,获标枪(58米84)第二名。3月,在全省越野赛上,青岛获团体冠军。5月,在全国田径(南京)分区赛上,焦云香获女子铁饼(56米86)冠军,贾映青跳高、孙维强链球获第二名,孙嗣章200米、李伟成110米栏、王雁玲女子800米获第三名。秦皇岛赛区,丁鹏林标枪、高素菊女子1500米、焦云香女子铁饼均获冠军。8月,在省少年田径运动会上,青岛获团体总分冠军。王丽玲在中国、日本、加拿大少年田径赛上,获女子400米第三名。9月,全国田径锦标赛,焦云香获铁饼第二名,高素菊1500米、朱俊芳铁饼获第三名。10月,在全国五城市业余体校田径赛上,青岛获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4枚。1981年,青岛进入全国田径前10名的运动员有:孙嗣章、贾映青、崔洪军、丁鹏林、孙维强、高素菊、焦云香、朱俊芳。1982年4月,王文浩以7米72的成绩,打破全省男子跳远7米55的最高纪录。5月,全国田径分区赛,崔洪军、孙维强、梁绍萍分获各自项目的第二名;贾映青、丁鹏林获第三名。5月,在全省少年田径赛上,青岛获10枚金牌、7枚银牌、4枚铜牌。6月,全国田径分项赛,崔洪军获跳高冠军、滕彦乐获跳高第三名。跳高运动员贾映青作为中国青岛田径队的成员访问阿根廷、墨西哥,在阿根廷获第二名,在墨西哥获第四名。在全国田径冠军赛上,王雁玲获女子1500米冠军,并以4分22秒36的成绩破4分22秒4的全国最高纪录;高素菊获女子3000米第二名;焦云香获女子铁饼第三名;崔洪军获跳高第五名。8月,在全国业体分区赛莆田赛区,纪玉昆获铅球第二名,王合民获跳高第三名,刘大国获100米第四名,冯卫获400米栏第六名。在全国青年田径锦标赛上,梁绍萍获女子跳高冠军(1米83)。在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上,贾映青获跳高冠军(2米12);盛江平获3000米、5000米2项亚军,1万米第三名。在青岛举行的第三届中日少年田径赛上,王世明的三级跳远、纪玉昆的铅球获第三名,王合民的跳高获第四名,秦咏梅的女子100米低栏获第三名。9月,在全国田径锦标赛上,高至少菊获女子1500米冠军、3000米第二名,以9分19秒68的成绩破9分25秒2的全国纪录;焦云香获女子铁饼第三名;任军获标枪第二名,崔洪军、贾映青并列跳高第三名。在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田径赛上,青岛获女子团体第二名,男子团体第三名,金牌11枚、银牌7枚、铜牌4枚。在五城市跃进杯田径赛(天津)上,张秀珍的女子400米、孙素梅的女子跳高和纪玉昆的铅球获金牌。1982年底,由中国田径协会、中国体育记者协会、人民体育出版社、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群体部联合举办的“田径之乡”评比揭晓,全国共评出19个市、县,青岛被评为“全国田径之乡”之一。1983年7月,市政府向全市批转了市体委《年建设“田径之乡”的规划》。从1983年到1986年,青岛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一年初开局面,四年卓有成效,十年全面振兴”的战略方针,田径运动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三年,青岛向山东省输送田径运动员26人,学生达标率由28%提高到56.8%,市区中小学已达85.5%,小学已达91.3%。42所中小学列为省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校校有田径队。全国“雏鹰起飞杯”田径通讯赛,青岛有10个学校获奖。在全国传统学校田径赛上,青岛获金牌4枚。全市举办基层职工田径运动会的单位增到1700多个,参赛人数58万人次,职工田径队有2852个。1986年青岛再度被评为全国“田径之乡”。  80年代,青岛在参加全国田径大赛中,取得很多优异成绩。1984年8月,获全国首届“田径之乡”城市组团体总分冠军。1985年,在第二届全国工人运动会上,山东队获金牌总数第一名,青岛参赛人数和获金牌数列全省之首。全国农民运动会,山东省获总分第一名、金牌5枚,王秀婷独得金牌2枚。在第五届全运会上,代表山东队参赛的青岛运动员获1枚金牌(焦云香女铁饼,55米32)、2枚银牌(关平女子10公里竟走、高素菊3000米)、2枚铜牌(关平5公里竟走、王雁玲1500米)。1987年,在第六届全运会上,代表山东队参赛的青岛运动员共获金牌5枚,占金牌总数的62.5%。1986年的第十三届省运会,青岛获团体总分、金牌数、精神文明、破纪录、奖牌数五项综合第一名;田径成绩(581分)、女子成年组、男女少年组总分第一名,男子成年组第二名;获金牌26枚、银牌14枚、铜牌16枚。有10人3队、15次打破18项省纪录。关平10公里竟走破世界纪录(44分28秒),王秀婷的1万米(33分15秒3)破全国纪录,曹永和400米(47秒7)、蔡尚岩1万米(28分44秒3)、5000米(14分5秒2)、高永红400米栏(53秒6)破省最高纪录。1988年第十四届省运会,青岛获田径男女甲组总分第一名,男女乙组总分第二名;获金牌15枚、银牌11枚、铜牌8枚。1986年,在全国田径“十佳”评选中,关平、李素杰、王秀婷3人当选,关平还被选为全国体育“十佳”。当年,关平、李素杰因双破世界竞走纪录,被国际田径联合会授予“金星奖”,这是中国田径选手首次获此殊荣。  1983年~1986年,青岛田坛涌现了一批佼佼者。其中,关平是女子世界竞走团体冠军之一,曾多次超过和打破女子5公里和10公里竞走纪录,夺得过全国冠军。李素杰也是女子团体世界冠军成员,打破过女子5公里竞走世界纪录,夺得了1986年4月在墨西椅哥举行的第十届国际女子竞走世界冠军、1987年7月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十届国际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5公里女子竞走冠军。王秀婷1986年获第十届亚运会女子万米跑冠军,破亚洲纪录,1987年又在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独得5000米、1万米两项冠军,破这两项亚洲纪录。  1988年10月,在全国首届城市运动会的田径比赛上,青岛获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二名,金牌10枚、银牌5枚。日“青岛建行杯”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在青举行,有32个单位、222名女选手参赛,山东队以总成绩135分蝉联团体冠军。青岛籍运动员夺得5枚金牌:孙素梅(400米、800米)、王秀婷(3000米)、王薇(跳高)、傅晓荣(三级跳远)。1989年12月,第五届亚洲城市青年田径赛在香港举行,在包括东京、汉城、曼谷(中国有北京、上海、广州、大连、青岛)等25个亚洲城市的角逐中,青岛获8枚金牌,名列第一。年,青岛田径选手有2人4次打破2项世界纪录,有1人7次创3项亚洲纪录,保持3项亚洲纪录、6项全国纪录。截止1990年,青岛田径运动员达运动健将者有83人,国际级运动健将9人。1990年,青岛第三次被评为全国田径之乡。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田径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郑凤荣(1937年-),山东省济南市人,中国著名女子跳高运动员,首位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女性,也是首位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田径运动员。
郑凤荣Zheng&Fengrong
中国,山东
出生日期:1937
身高:1.70米
项目:跳高
郑凤荣是山东省济南市人,中国著名女子跳高运动员,首位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女性,也是首位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田径运动员。退役后,郑在体育界担任行政职务,1979年出任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1988年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秘书长,后退休。
郑凤荣(1937年-),山东省济南市人,中国著名女子跳高运动员,首位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女性,也是首位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田径运动员。
郑凤荣1953年进入中国国家田径队,日,在北京以剪势跳过了1米77,打破了女子跳高世界纪录。退役后,郑在体育界担任行政职务,1979年出任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1988年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秘书长,后退休。
早年生活
日,郑凤荣出生在山东济南一个贫寒家庭。父亲早逝,身为卷烟厂工人的母亲辛苦拉扯大了她和弟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8岁的郑凤荣进入济南市刘家庄小学,并从这所体育特色学校开始了她的"体育情缘"。
"我也许天生就是为跳高而生。"郑凤荣自豪地说。她从小学时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跳高天赋,于1952年获得山东省女子跳高冠军,1953年入选山东省田径队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区运动会,1954年在北京全国田径运动会上以1.36米的成绩获得第4名。那年冬天,郑凤荣被刚从斯大林体育学院毕业回国的黄健教练选入国家队,开始了她的职业运动员生涯。
"那时条件很艰苦,跑道是沙土,吃的通常是赶上什么吃什么,煮个鸡蛋或者炸个馒头片。不像现在,运动员都有专门的营养师。"郑凤荣追忆起当年在国家队的生活。"16岁就来了,开始认识水平没有那么高,也不知道什么是为国争光,被选拔上就来了。后来慢慢学习,懂得了更多道理和怎么做人。那时,我们必读《人民日报》社论,还有就是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革命书籍。"
训练生活
刚到国家队时,由于缺乏经验,郑凤荣的两个膝关节在训练中严重受伤,这在当时对她是不小的打击。"无论有什么烦心事,我只要到了运动场上都能专心致志地训练,再苦再累再难,什么难过苦恼委屈通通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可是,一来就受伤,就很丧气,感觉你是干什么来了呢!"
即使成了"伤员",郑凤荣也未放弃训练。不能跑和跳,她就坐在草垫子上做一些锻炼腰腹肌和上肢的活动,一练就是两年。"你看,坏事也变好事了,两年没有跳高,但是,我的身体素质却提高了。"1956年,郑凤荣的伤势逐渐好转。黄健教练结合她柔韧性、弹跳速度、爆发力都很突出的特点,对她进行创造性的训练,经过反复试验,最后选用了"剪式"跳高方法,成绩逐渐攀升。1956年,在访问苏联的比赛中,郑凤荣跳过1.61米的高度,追平了全国纪录。
对郑凤荣而言,训练是她的工作,也是一种乐趣。她说,过去很多人对田径的印象都是认为它很枯燥无味,其实它是最阳光的。"在宽阔的田径场上,无论艳阳高照,还是刮风下雨,我们都和自然在一起。所以,我们都很健康。特别是跳高,这个项目也有观赏性,运动员的身材最修长漂亮。"她顿了顿,笑着说,"而且不像现在的模特,运动员那是健康的美、自然的美。"
跨越"第一高度"
"一位20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以有力的一跳,向世界田径界宣告,六亿中国人不会永远是落后的选手了。"这是日美联社发布的一条消息。
训练初,郑凤荣就把跳高当作一项工作。"没有压力,也没想过要破纪录。就像学生要好好学习,运动员就要想着怎么提高成绩。"然而,慢慢地,随着成绩逐步提升,尤其是到世界各地参加比赛,经验逐渐积累,眼界日益开阔,如何跳出更好成绩为国争光的想法,逐渐在郑凤荣的脑中强烈起来。
让郑凤荣终生铭记的是,日,周恩来总理专程来到北京体育学院观看中苏友好田径赛。那天也许因为紧张,郑凤荣没有发挥好。可总理亲切地鼓励她说:"你还年轻,时间长着呢。你一定能打破世界纪录!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后不但会有郑凤荣,还会有张凤荣、李凤荣。"说着还送给她一束鲜花。
每当提起此事,郑凤荣总感动不已。"你想,这是怎样的动力,日理万机的总理能来看我的跳高比赛,这说明它很重要。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破纪录。那时已经有这个基础,技术已日臻完美纯熟,跳过1.70米以上有很多次。从量变到质变,破纪录只是时间问题。"
日,初冬的北京原本已有一些寒冷,那天却格外暖和。在北京田径运动会的赛场,看台上坐满了人,穿着白色运动短裤的郑凤荣用娴熟的"剪式"动作先后轻松地跳过了1.56米、1.60米、1.64米、1.68米和1.72米。横杆升到了1.77米,这是比她的身高还要高7厘米的高度,也比美国运动员麦克·丹尼尔在1956年夏季奥运会上创造的1.76米世界纪录高出了1厘米。
这已经是郑凤荣第四次冲击世界纪录。第一次试跳,因为步点没有踏准,没有成功。第二次,郑凤荣专注于动作的每一步要领,助跑,起步,抬腿……"像灵巧的燕尾一剪,像轻轻的一片云,北京的阳光照着静静的横杆,她越过了世界的峰顶。"试跳成功了!这纵身一跃被永远地载入了中国及世界体育史册。郑凤荣成为第一个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女性。
"终于破了!"郑凤荣默默离开了赛场,泪花在眼睛里打转儿。"我们那时不能张扬,也不能那么疯狂。高兴不高兴都得忍着,要控制自己。"郑凤荣只感到一颗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和平常一样换了衣服,去朋友家吃饭。
然而,中国和世界都被震动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像雪花一样飞来,数以麻袋计。她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还常被邀请出席国宴。"追星不是现在才有,过去也有。那时一般都不太敢随便出去了。"郑凤荣回忆道,"这时才觉得,好像和以前不一样了。那时受的教育就是,更要戒骄戒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
说起成功原因,郑凤荣说,吃苦是最大的秘诀。"就是刻苦训练,天上没有掉馅饼的。成绩、信心和稳定的发挥,都建立在平时训练的基础上。"她说,从来不在赛场上去想跳今天要达到多少,只会想,怎么热身,怎么保持体能,遇到天气不好或者一些意外情况该怎么应对。同时,郑凤荣认为在训练中科学地学习创新也很重要。"齐白石先生有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习别人一定要创造,不然你永远也不可能超越。"
周总理接见
日,早就对郑凤荣的情况备加关怀的周总理在百忙之中抽空去北京体育学院赛场观看郑凤荣参加的中苏友好田径赛跳高比赛。那时外界就认为她破纪录的可能性很大,但或许由于得知周总理专程过来看自己比赛,郑凤荣在1.75米这个高度上裹足不前。当郑凤荣万分难过时,周总理捧着一束鲜花,送到了郑凤荣的面前。当时郑凤荣完全懵了,还是在贺龙元帅提醒下才匆忙接花,周总理说了一句让她受用终身的话:“你还年轻,时间长着呢。你一定能打破世界纪录!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但会有郑凤荣,还会有李凤荣和张凤荣……”受此鼓舞,27天后郑凤荣果然破了世界纪录,而破纪录的第二天,郑凤荣还专门给周总理写信致敬。
“文革”时,郑凤荣也受到摧残,“我几次都不想活了,说实话,如果不是想到了还有周总理,或许还有出头的希望,我当时已没有任何活下去的意义。”而周恩来也在关键的时候对郑凤荣等一批运动员给与了关心,帮助她度过了1971年诊断出腮腺肿瘤那段最艰难的时光。
郑凤荣至今常说:“我是周总理培养出来的运动员。”有此思想,她毫不犹豫地将运动健将勋章和国家发的各类奖章都捐给国家博物馆了。“何振梁老师也说希望我不是昙花一现的人物,我至少现在还能为国家做贡献,我没有辜负周总理对我的培养。”
刘鹏与何振梁评价
刘鹏评价了这一纪录的意义:“新中国体育由老一代运动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半个世纪之前正处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郑凤荣‘惊人的一跳’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的风采,也给在当时艰苦环境中奋斗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不仅要把老一辈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传承下来,还要发扬光大。”
当时在国家体委国际司工作的何振梁先生回忆自己翻阅破纪录后外电的反应,心潮澎湃:“当时正值国际势力制造政治事端,导致我们退出奥运会及国际田联等组织的年代,郑凤荣破了世界纪录,让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体育的力量……振奋了民族精神,打破了一个‘神话’——就是所谓‘中国人不行’的‘神话’!由此开始,中国跳高界三人五破世界纪录,田径界打破束缚,出现了王军霞、刘翔……”他还意味深长地谈到了中国足球:“……不像有些人讲中国足球不出线是正常的,出线是不正常的,真是奇谈怪论……还是毛主席的那句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运动之家
先生段其炎曾获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男子跳高冠军,女儿也曾是一位运动员。现在,大女儿在加拿大,小女儿在美国。小外孙擅长冰球,外孙女擅长跳高和跨栏。"我每天都和他们通电话,也许会把他们培养成运动员。"这位外婆开心地笑着说。
个人生涯运动生涯
1953年郑凤荣代表山东队参加华东区第一届田径运动会,跳高以1.38米获第二名,跳远以4.76米获冠军。
1953年被选入国家田径集训队。
1954年全国十三城市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郑凤荣以1.45米的成绩打破全国女子跳高纪录。在中央体育学院学习期间,郑凤荣的跳高成绩从1.48米提高到1.61米,成为中国第一个跳高运动健将。
1957年郑凤荣在柏林的一次国际田径比赛中,以1.72米的成绩获得第一名,跨入了世界女子跳高先进行列。这一年郑凤荣的跳高成绩不断得到提高,接连跳过1.73米和1.75米。
日的北京田径比赛中,郑凤荣成功地跳过了1.77米,打破了由美国运动员M·麦克丹尼尔保持的1.76米的世界纪录。郑凤荣因而成为中国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女运动员,也是中国第一位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运动员,是1936年以来亚洲第一位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运动员。美联社当时惊呼:“一位20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以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径界,六亿中国人不会永远是落后选手了。”国内评论称郑凤荣是“宣布中国体育运动春天降临的一只燕子”。
重要成绩
1953年她代表山东队参加华东区第一届田径运动会,跳高以1.38米获第二名,跳远以4.&76米获冠军
1954年全国十三城市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她以1.&45米的成绩打破全国女子跳高纪录
在中央体育学院学习期间,她的跳高成绩从1.&48米提高到1.&61米,成为我国第一个跳高运动健将
1957年她在柏林的一次国际田径比赛中,以1.&72米的成绩获得第一名,跨入了世界女子跳高先进行列
日的北京田径比赛中,她成功地跳过了1.77米,打破了由美国运动员M·麦克丹尼尔保持的1.76米的世界纪录。她因而成为我国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女运动员,也是我国第一位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运动员,是1936年以来亚洲第一位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个人荣誉
1956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59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证章
1965年周恩来总理向她亲授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79年起任中国田协副主席
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1978年、1983年任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英国《吉尼斯田径全书》对郑凤荣有所介绍,并刊登她的照片
1984年她被评选为我国建国35年来优秀运动员之一
2009年获颁最具影响力的新中国体育人物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子跳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