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首次北京申办冬奥会会必须是首都么

北京是否应该申办冬奥会
日,国际奥委会正式公布了2022年冬奥会的五个申办城市:中国的北京(张家口)、波兰的克拉科夫、挪威的奥斯陆、乌克兰的利沃夫和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后来克拉科夫、利沃夫和奥斯陆先后放弃申办,只剩下北京(张家口)和阿拉木图两家。和年北京申办夏季奥运会获得举国一致支持不同,这次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冬奥会可是众说纷纭,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无所谓者亦有之。
&&&&北京(张家口)到底该不该申办冬奥会呢?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称:“北京又想举办奥运会了,不过这次是冬季奥运会”。语气平淡却略含讥讽之意。法新社报道说:“中国虽然在过去并没有举办过冬奥会,但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帮助中国首都成功登上世界体育舞台”。大多数国家举办奥运会的目的就是想通过盛会提升国家的威望和形象,否则砸一大堆钱热闹过后无声无息有什么意思?现今许多国家对举办奥运会的态度是越来越现实了,也有一些国家还在一种虚妄的亢奋中对奥运会充满憧憬,中国也还有一些这种情结的余波。奥运会是西方发明的,本来是人类一场热闹的嘉年华,后来却被西方脱离了体育的本来面目,演变成打压别人的政治工具。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在美英法的遭遇,索契冬奥会西方政要的刻意抵制都证明了这一点。举办奥运会的热情在西方已日渐式微,中国不必随着西方的调子走,但也没有必要过分热情。
举办奥运会是要花大钱的,在我的印象中,似乎除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外,还没有举办奥运会赚钱的。北京奥运会盛况空前,花费自然不菲。2008奥运会期间我在北京看了几场比赛,蓝天如洗,白云朵朵,交通便利,令人十分惬意。殊不知北京周边许多工厂停产,牺牲了多少GDP才换来这难得的奥运会蓝。当然,奥运会也给中国带来了许多令人惊喜的变化,尤其是极大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圆了中国人的千年奥运梦,花几个钱也值。不过,凡事再一再二可以,再多就缺乏新鲜感,甚至走到反面了。奥运会是个烧钱的大游戏,顾了面子空了里子就不太合适。尤其我们中国人最好面子,前一时期各地这个节那个会煞是热闹,实际效果却乏善可陈,老百姓很有意见。从理论上说,北京和张家口如果申办冬奥会成功,应该用两市的财政收入加上一些民间资金来举办冬奥会,中央财政适当补贴一点也可以,如果让中央财政扛大头就值得商榷了,因为冬奥会的好处没有惠及全国人民,负担却由全国人民一起背。
有人说,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冬奥会,可以为治理雾霾改善交通带来契机,这话大成问题。治理雾霾改善交通是一项长久的艰巨任务,是常态化的工作,怎能指望举办一届冬奥会毕其功于一役。还有人说,举办冬奥会可以极大促进中国冰雪运动的开展,这有可能,但同样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努力,否则如同打兴奋剂一般,奥运期间成绩斐然,盛会过后一切照旧,还是走不出竞技体育金牌至上小众化的窠臼。
笔者并不反对北京(张家口)申办冬奥会,何况已经进入申办程序,马后炮再响也是白扯。值得一提的是申办的决策程序,普通民众有没有参与权和知情权。2014年4月,越南放弃承办2019年亚运会,当时的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就表示要接过承办权,在舆论的质疑下又急忙改口。如此大事不经任何程序任何协商就随意表态,可见官员们任性到了何等地步!我想中国正在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化建设,强调依法治国,申办冬奥会在有的国家是要进行全民公投的,中国暂时没有条件,成本也太高,那么让当地的人大表决一下总可以吧?征求一下政协委员的意见总可以吧?毕竟人大政协还能代表民意。通过申办冬奥会发扬人民民主,可以说是没有风险的大胆尝试,其积极意义要远远大过举办冬奥会本身。此外,笔者还有另一点担心,奥委会西方委员占大多数,有人对中国抱有成见,何况中国主办亚投行,实行“一带一路”战略,扬眉吐气地高歌猛进,早就有人羡慕嫉妒恨地要死。利用申办冬奥会之际,给中国难堪让中国丢面子并非没有可能。胜固可喜,败亦欣然,漂亮话是用来自慰的,无法掩盖北京(张家口)一旦申办失利国人的失望之情,更何况还有大国的尊严。如果真是这样,相信许多国人会发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慨。
&&&&&&&&&&&&&&&&&&&&&&&&&&&&&&&&&&&&&&&&&&&&&&&&&&&&&&&&&&
2015年三月三十日&& 赵玉建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 2022 冬奥会为什么不选择在东北举办?
相关问题:
179 个回答
哈尔滨曾经两次试图申办冬奥会!!我严重反对目前排名的第一的匿名用户的回答。我是哈尔滨人,我必须要说哈尔滨绝对是我国申办冬奥会先天条件最好的城市,可是也必须承认,以哈尔滨目前的城市软硬件规模,举办这么大型的赛事有些不妥,单单交通就承载不住。2002年的时候,哈尔滨申请主办2010年的冬奥会。日国际奥委会宣布,中国奥委会已正式推荐哈尔滨市作为申办2010年冬奥会的申办城市。当时共有8个城市进行了申办,在第一轮评选中,国际奥委会根据政府重视、人民支持率、环保、交通等8大方面30多个小项进行评定并打分,以便从中挑选出4个城市进入第二轮候选。结果当时还略显“稚嫩”的哈尔滨综合评分排名第五。日,国际奥委会公布入围第二轮的候选城市,哈尔滨市榜上无名。哈尔滨在2004年5月向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提交申请,正式申办素有“小冬奥会”之称的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为继续申奥做准备。最终,在2005年哈尔滨战胜了申办中唯一的对手——土耳其埃尔祖鲁姆获得了2009年大冬会的承办权。2008年8月,国际奥委会正式确认中国的哈尔滨与其他四个欧洲城市成为2012年首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申办候选城市。2007年11月国际奥委会宣布,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和芬兰的库奥皮奥成为首届青年冬季奥运会的候选城市,哈尔滨因最终排名在第三位而与候选城市擦肩而过。哈尔滨在2009年成功承办第二十四届大冬会之后,又一次提出申办2018年冬奥会。这次哈尔滨不再是单打独斗,一同提出申办的还有另外一个冬季运动中心城市——吉林长春。但现实仍然是残酷的,在中国奥委会初步评估后,长春放弃了申办。哈尔滨虽然提交了申办报告,但中国奥委会在2009年10月复函回绝了申办申请,哈尔滨再次无缘申办冬奥会。中国奥委会综合评估后认为,申办2018年冬奥会的候选城市实力太强,例如韩国平昌已经是第三次申办冬奥会,而曾举办过夏季奥运会的德国城市慕尼黑也是劲敌,哈尔滨在运动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基础等方面与这些竞争对手存在着差距。我起初也不明白为什么申办冬奥的是北京。但后来我知道哈尔滨曾经两次试图申办失败的时候我有些理解了,这里面一定有很多的考虑吧…
看大家伙分析了那么多我竟无言以对,国际奥委会硬性规定冬奥会申办城市冬季气温不得低于零下18摄氏度,就这一点就排除了东北。那些原因是怎么分析出来的
获得成就:第一座冬奥夏奥都举办过的城市。声望+10000点。什么,听说你们想拦着不让刷成就?
我也觉得应该在哈尔滨办啊,拉动经济还有气候什么的不谈了,就一点啊,冬奥会,北京这次办过了,那么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就不会再办了,而中国要办冬奥会,除了哈尔滨,恐怕没别的城市更上心的了,对于北京,不过锦上添花,对于哈尔滨,这可以算是梦想破裂啊,虽然是北京还是哈尔滨对于我这个南方人来说是没啥差别,但还是挺为哈尔滨不值的。
恭喜北京。不过哈尔滨也是一个选择。其实冬奥会,多大一个事啊,仅仅从接待能力来看,中国任何一个省会城市都有能力举办:1、从运动项目上来看,冬季奥运会项目有15大项98小项(索契冬奥会),夏季奥运会有26个大项302个小项。2、从参与国家和运动员数目上来看,索契冬季奥运会88个国家,参赛运动员2887个人;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奥会参赛国家88个,运动员2508名。不到3000名运动员,因此单纯从接待能力上来看,有底气说中国任何一个省会城市有能力举办;而伦敦夏季奥运会有206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参赛人数10500;北京奥运会20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运动员1.6万名。3、关于场馆问题,很多户外项目,对于冰雪要求很高。但是对于观众问题,不要过虑,很多就是画个线,观众在外面围观的,对,就是围观。4、从国外的举办地情况来看,很多也是小镇,例如意大利举办过两次冬季奥运会,2006年都灵,1956年两个小镇联合举办——科蒂纳丹佩佐 和 多比亚科,我有幸去过这两个小镇,人很少,经济也不发达,就是纯粹的冰雪度假地。前者人口6150人,后者人口3249人,有一个误区,好像冬奥会跟夏季奥运会一样,要花费很多钱,要求特别高。因此,从接待能力来驳斥,东北城市办不了冬奥会,是站不住脚的。从后续商务开发角度,当然北京会更好,但是,并不意味着东北城市的商务开发能力没有前景。1、北京的商务开发理由也站不住脚。张家口离北京有多远?194公里,目前开车要两个小时48分钟,火车三个小时。(来自google地图)你愿意开车将近三个小时去滑雪么?如果修一个高速铁路,那可就时间快了。我还不知道北京计划里面有没有这一条?可是,单纯为冬季旅游项目,修一个高速铁路,经济效益肯定不好。夏天闲置?滑雪客真的可以每天支撑一个高速铁路么?2、滑雪胜地的客户,从来不是着眼于本地化的。从来都是着眼于外地游客。就像是海口三亚,什么时候说过大力开发本地客户了?就算是单纯考虑北京的客户群,相比于开车三个小时去滑雪,还不如坐个飞机,从北京到哈尔滨去,又便宜又方便。国内多家集团,前期在哈尔滨的滑雪度假项目上投入很大。从赛事举办的延续性和硬件设施来讲,哈尔滨申办过亚洲冬季运动会、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再次申请冬奥会是很好的选择。从本次申办情况来看,中国机会很大,欧洲有四个城市参与,最后都退出或pk下来。不要拿仅仅差4票来说事!什么哈尔滨必败。北京全面碾压哈萨克斯坦原首都阿拉木图。最后结果为什么只差4票?国内报道都说了,很多国家投给阿拉木图,那是“同情票“......--------------------------------------------------------------------------------------感谢评论区的热心评论和专业指导!关于京张高速城际铁路,我就不在原稿上修改了,保留原貌,在这里做补充。北京和张家口直接修建高速城际铁路,我仍然维持我的判断,奥运之后,北京和张家口建立的连接,不足以起到强烈的带动作用。最重要的是原因!最重要的是原因!最重要的是原因!(请一定要看原因)原因不是北京带不动,北京不愿意带,我们从来没有怀疑北京和中央对于环京河北地区贫困带改善的决心,和美好的意愿。如果趁着冬奥会的东风,能够一举改善张家口和附近的贫穷状况,那是善莫大焉。原因是地理位置,这个谁也无能为力的事实。两者相差194公里,已经超过了中心城市带动效应的地理距离!一般100公里,一小时开车圈,市带动效应的最大值!(也请规划专业的朋友来指导一下)将近200公里的地理距离,已经是两个重要城市的分割线了,北京的支援意愿再强烈,美好心愿再强烈,也抵不过地理的距离。就算是北京也不行。开车要两个小时48分钟,火车三个小时。(来自google地图)城际高速通车以后,高速铁路也不行。让我们看看国内其他超大城市的带动效应,以上海和广州为例子。1、广州以北,是令人尴尬的相对贫穷的地带。山青水秀,非常适合发展大城市周边的观光度假产业。清远,距离广州70公里,开车一个小时,带动效应明显。英德,同清远一样的山青水秀,广州到英德,距离151公里。带动效应不明显。河源,拥有举世闻名的湖光山色和客家风情,距离广州199公里,单纯凭广州的消费,带不动。河源旅游的客源,比较平均,全国游客,广州,深圳,惠州都有客户前来。不知道高铁有没有经过英德,(请知道的朋友补充),下面举一个上海附近高铁的例子。2、上海到苏州,距离约100公里,开车一个小时就到了,开通高铁以后半个小时到。苏州和上海,相互融入,郎情妾意,你侬我侬。尽管苏州身处江苏省,离南京222公里,但是同南京的联动,从来比不上同上海的联动。常州,早年苏锡常齐名,现在苏州领先,无锡勉强跟上,常州的经济相对落伍了。上海到常州,距离185公里,开车2个半小时。开了高铁以后,到上海一个小时。距离和高铁时间非常类似于北京和张家口。常州的物价相对便宜,那么有没有上海人在常州买房子,周末来消遣?好像也没有。即使通了高铁,上海对于常州的经济带动效应,也不明显。印象中也没有见到上海带动常州经济的报道。最后,再加上一个香港,从香港市中心到广州,做广深高速铁路,一个小时略多一点。早年,香港人北上置业,是深圳和东莞增长经济的重要的一个手段。香港人白天在港岛上班,下班了坐火车到深圳,最远到东莞。但是很少听说香港人在广州置业往返上班的。为什么止于东莞?香港开车,到东莞,大约一个小时。为什么没有再去广州?香港开车,到广州,大约两个小时。这也是一小时的城际高铁,从根本上救不了张家口的佐证吧。结论:奥运会过后,张家口的冰雪旅游,也将成为北京周围相对较远,周末安排的旅游景点的,普通一员,而存在。
由于单纯的地理距离问题,经济带动效应不明显。----------------------------------------------------------------再次补充:评论区里说道亚布力离哈尔滨也是200公里左右,Duang的一下,其实我是有些惊慌的。因为我觉得,(呃……)你不能说200公里,我马上承认,第一我要试一下,(不然)我又不想说,一个亚布力广告拍完后加上好多特技,很近,很方便,很舒服啊,结果评论区观众出来一定会骂我,根本没有这种亚布力方便,证明上面这个亚布力方便是假的。我说先给我查一下。后来经过证实也知道它们是200公里的,而且没有高铁那种规划成分。呆了一刻钟……这个钟下来之后,起码我感觉很舒服,现在我回答:反击的漂亮!本垒打!无言以对!(鼓掌)清清嗓子先,呃……温柔、面带微笑(强作镇静)的回复:1、亚布力属于尚志市,尚志市是哈尔滨辖下的。相比张家口是河北的,管理上容易些。2、张家口和亚布力竟然 “都?” 距离最近大城市200公里?(惊讶、痛心、拳头砸桌子)怎么搞的冰雪开发啊?还让不让人愉快的吃雪了? “都”半斤八两啊。。。。。。(把张家口和亚布力一起拉下去)奥地利因斯布鲁克,曾经的冬奥会举办地,从市区坐铁路+缆车,全程半个小时以后,你已经站在2000多米海拔的高山雪场上了。法国普罗旺斯并不只有8月火热季节的薰衣草,冬天开车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滑雪场。3、关于未来张家口的商业开发前景,维持"高铁业务可能会亏损,单纯一个冰雪产业,并不能够完全支撑一个商业化的高铁"的判断。结论:中国的冰雪开发太难了!哈哈哈其实我想套用网络万能结束语,作为结束语——社会这是怎么了?啊啊啊啥也别说了,2088年北京和哈尔滨联合申办第二次冬奥会吧,哦耶!
以下的文章是我在2014年初索契冬奥会期间写的,现在看来我还坚持自己的观点,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为什么哈尔滨比北京更有资格申办冬奥会前一阵惊闻北京联合张家口要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当我听到这一消息首先认为这是一条假新闻,因为个人感觉无论怎么样北京和冬奥也扯不上关系,何况再加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张家口。后来经过多方证实,看来这条消息是真的,此时我的心情不是疑惑,而是愤怒!在中国这样一个体制下,真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只要领导一高兴,可以让一个没有冰雪文化,没有冰雪运动,甚至冬天都不怎么下雪的城市去申办冬奥会,只因为她是首都!随着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开幕,京张联合申办的消息也是越炒越热,而所谓的好消息也接踵而来,强劲的竞争对手德国的慕尼黑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相继退出申办,而剩下的挪威奥斯陆也因为民众支持率低而有可能退出,剩下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也各有各的问题,难道真的让北京捡这个大便宜吗?我曾在大杨扬的微博问过她,作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你真的支持京张申办冬奥会吗?我们哈尔滨准备了20年,办了亚冬会也办了大冬会,为什么说给北京就给北京了?而大杨扬给我的回答是哈尔滨有硬伤,冬季太冷,不利于运动员的发挥;而京张的距离可以用高铁弥补,哈尔滨的硬伤无法弥补。对此,我认为既然卡塔尔能办世界杯,气候问题就不应成为决定成败的因素,哈尔滨比北京更有优势申办冬奥会!
首先从冰雪文化上看,哈尔滨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哈尔滨每年的冰灯游园会,冰雪大世界驰名中外,已经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型冰雪活动。每年有上百万的游客到哈尔滨赏冰灯看雪雕,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目前已成为与札幌(1972年举办过冬奥会)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挪威滑雪节齐名的世界四大两大著名冰雪节之一。冰雪的文化已经渗透到每个哈尔滨人的骨子里,可以说哈尔滨就是一座为了冰雪而生的城市,如果在这里办冬奥会,那将是冰雪文化的一次升华,我相信哈尔滨人最能体现对冰雪的热爱,也更贴近奥运的主题。哈尔滨所有中小学冬季都有上冰课,甚至近年滑冰滑雪被列为中考考试科目。试想一下如果在北京举行,一个冰雪文化贫瘠的地方,对待冬奥会是什么状态?他们有热情吗?他们热爱冰雪运动吗?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甚至大部分都不会滑冰更不会滑雪!
再说所谓的专业人士说的气候问题。大杨扬说的有道理,哈尔滨的冬天的确很冷,哈尔滨的纬度大约在北纬45度,在这个纬度的城市,哈尔滨几乎是最冷的。哈尔滨的1月平均气温最低达到零下23.9度,即使2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也达到零下19.8度,的确很冷,不适合运动员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但是哈尔滨的3月份非常适合举办冬奥会,哈尔滨3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零上3度,平均最低只有零下10度,和以往举办过冬奥会的城市没什么区别。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了避开炎热的7月而选择了8月8号开幕,为什么哈尔滨不能在2月底3月之间举办冬奥会呢?能否举办冬奥会,会考虑很多因素,温度只是其中一方面,哈尔滨的气温虽然低,但不是不能协调,国家单单以这个理由否决了哈尔滨的诉求,非常随意,也非常不负责任!这次索契由于温度过高,许多运动员都在抱怨,尤其是雪板U型池的比赛,一半以上的运动员都由于气温太高而导致的雪质松软而摔倒,难道这就是国际奥委会所说的维护运动员利益吗?再看看京张,温度虽然合适,但是北京无雪,即使下雪也存不住,张家口虽然有雪,但是据说也需要大量人工造雪。京张都是缺水之地,这样浪费水资源去人工造雪,何不选择雪资源丰富的东北呢?难道中国真是有钱没地方花了吗?
接着说北京所谓的办赛经验以及场馆。当初京张提出申办,很重要的一条理由就是北京有丰富的大赛经验,其中2008年奥运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宝贵的财产,有利于申办冬奥会。这点我也承认,世界上有能力承办奥运会的城市不多,北京就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我想说的是,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完全是两码事。赛事组织,赛事协调可能差不多,但是具体涉及到项目的实施、维护、冰场制冰、雪场维护等等,请问你们北京的所谓专家懂吗?你们有相关经验吗?到时候是不是还要从东北请我们这些有经验的人员去北京支援呢?从大赛经验来看,我们哈尔滨办过综合大型冬季赛事,亚冬会和大冬会都是,北京没办过冬季的,办过夏季的也勉强说得过去,请问张家口办过什么?办过洲际以上大赛吗?办过综合性赛事吗?要知道办综合性赛事和办一个单项滑雪比赛完全是两码事。让一个从来没有经验的城市去申办冬奥,到底成功率能有多少?纳税人的钱是这么浪费的吗?说到比赛场馆,京张申奥委员会说基本不用建新场馆,鸟巢、五棵松体育馆等都可以用。北京的场馆条件一流,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这些场馆改造成冰球馆、冰壶馆、速滑馆之后,在奥运会之后还会留下吗?你北京有运动员会用吗?这些场馆在冬奥之后肯定还会改造回夏季比赛用的场馆。我就请问问你,冬奥会给北京留下了什么?只有一个曾经办过冬奥会的所谓荣耀而已!而留个我们老百姓的,留给运动员的是一无所有。如果在哈尔滨举办,我敢保证这些场馆在奥运之后会得到很大的利用,哈尔滨的专业运动员可以在这里训练;哈尔滨的市民们可以来这里滑冰;哈尔滨可以用这些场馆举办国内外比赛。奥运会会给哈尔滨留下大笔遗产,更大带动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冰雪运动发展!
经济方面,在北京办和在哈尔滨办有这巨大的差别。北京是国家的首都,一直受到很有优待。可以说是集全国之力建设了北京。北京的经济也一直是全国的龙头,有很多跨国公司以及国企总部都设在北京。北京的经济优势无需赘言,假如冬奥会能带动经济,那对北京来说最多是锦上添花,北京有无冬奥会经济肯定会依然强劲。有人说北京带上张家口就是为了提升张家口的经济。的确是这样,但是张家口地理位置决定了她即使办冬奥会也只会是昙花一下,办完冬奥会之后她依然还会被北京继续压榨,经济不会有大的好转。而且张家口辐射能力有限(或者说根本没有辐射能力),张家口可以借冬奥会的名声提升经济水平,但是也只限她那一块很小的地区而已。而如果冬奥会要是在哈尔滨举办,那绝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东北地区历来是经济薄弱地区,国家从这里拿煤拿油拿木材,却从来没想过给东北点什么。振兴东北口号喊了快10年,可东北一点起色也没有,现在东北成了连西北都不如的最落后地区。众所周知冬季运动是烧钱的运动,冬奥会上成绩好的国家都是欧美发达国家。而中国的冬季运动却由经济欠发达的东北三省在苦苦支撑,运动成绩怎么能好?国家体委的领导人一到开冬奥会就说成绩不满意,你怎么不想想为什么中国冬季成绩上不去?东北没钱经济能上去吗?哈尔滨如果办冬奥会,哈尔滨会借此机会实现大的飞跃,哈尔滨的城建至少进步10年,哈尔滨经济会有大的提升。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一直以来都是距离北美地区最近的中国国际机场,但是奇怪的是哈尔滨机场没有直飞北美的飞机。究其原因还是哈尔滨的经济发展没有到那个水平。作为拉动经济的杠杆,冬奥会也应该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承办,会起到更大的效果,哈尔滨机场也应该借此机会开通北美航线,进一步使哈尔滨这座城市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稍微懂点经济的都知道经济增长的理想模式是蒸馒头,而不是摊大饼。北京办冬奥,饼越摊越大,贫富差距拉的更大;哈尔滨办的话,哈尔滨会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但自己可以提升经济,还可以拉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因为哈尔滨一直都是全省经济的龙头,能带动整个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
最后说说对国家的贡献。虽然一直说全国一盘棋,所有运动员都是中国运动员,但是到了冬季运动,就会有很分明的地域性。中国的冬季项目运动员,95%来自东北三省;本次出征索契的66名运动员中,70%来自黑龙江。黑龙江和吉林一直是冰雪运动贡献运动员最多的省份。中国冰雪运动的现状,国家男女冰壶队所有队员都是哈尔滨人;国家男子冰球队就是从哈尔滨队、齐齐哈尔队、牡丹江队和佳木斯四个队里面选人;国家女子冰球队,一只曾经拿过冬奥会第四名的荣誉之师,其实就是哈尔滨队,队内全是哈尔滨人;花样滑冰双人滑,唯一拿过冬奥会金牌的申雪赵宏博也是哈尔滨人,四次出征奥运的庞清佟健、张昊都是哈尔滨人;本届索契冬奥会取得中国速度滑冰金牌零的突破的张虹也是哈尔滨人;夺得中国首枚冬奥会金牌的大杨扬来自七台河;一共夺得4枚奥运金牌的王濛也是七台河人;哈尔滨乃至整个黑龙江为国家贡献了这么多如此优秀的运动员,他们也在苦苦的坚守中国冰雪运动最后的阵地。回过头来看看北京有什么?北京有奥运冠军吗?北京有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吗?北京为冰雪运动做过什么贡献吗?为什么在外面流血流汗是我们东北籍运动员,而到了出名出彩出风头的时候却换做北京了呢?
还有人说国家不是没给哈尔滨机会,哈尔滨曾经申办过2010年冬奥会,结果首轮就出局了,所以哈尔滨没有竞争力。说这样话的人我请他先搞明白哈尔滨第一次申办的背景。其背景就是2008年北京承办夏季奥运会,那我请问你国际奥委会会把仅仅相隔2年的2010年冬奥会再次给中国吗?所以这次申办不仅是哈尔滨,我认为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申办都不会成功,这不能说明哈尔滨的条件不够。而且我认为这次申办是在为哈尔滨打声势,为下次申办做准备。而国家奇怪的是下次申办竟然给了北京!这白白了浪费哈尔滨所积累的经验,无形资产就这么浪费了。再看看我们的对手,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一个晚于哈尔滨办亚冬会的城市,一个晚于哈尔滨办大冬会的城市,已经是第三次申办冬奥会了。难道这份执着在国际奥委会里不会起到作用吗?她已经成为申办冬奥会的热门城市,再看看我们的哈尔滨,就这么被无情地扼杀在摇篮里!
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就是国家对东北地区的长期不重视,长期忽视东北地区的发展。也许大家不知道,在京张提出申办冬奥之前,哈尔滨得到国家体委的同意去申办冬青奥会,但是京张申办的事公布之后,国家体委又把哈尔滨申办冬青奥会的申请给否了。理由是全力配合京张申办冬奥。多么明显的例子啊!为了配合一个没有希望的城市,否决了一个希望很大城市,就因为她是北京。其实我们的领导们心里很明白,京张这次希望不大,2018年冬奥在平昌,2020年夏奥在,2022京张的机会微乎其微。我知道领导的意图,这次申办是为了让张家口打出名声,希望能带来经济效益。但是我恳求这帮领导们不要忽视哈尔滨1000万人的心声,全中国不是只有一个北京,哈尔滨的冬天比北京精彩!
“关于冬奥会的财政预算有两个数字,一个是赛事编制预算约为15.6亿美元,另一个是包括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在内的场馆建设预算,约为15.1亿美元。” 加起来也就30亿美元,30亿美元的项目,放在2022年的中国,算不得什么特别大的项目吧。你看大家都很淡定,不管是申办过程还是申办成功,都没怎么大规模的做宣传。在知乎上激起的动静,估计还不如一部电影或者一款手机的发布,比郜艳敏或是释永信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不像上次北京奥运,承载了那么多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次冬奥,不过就是个生意,考虑的是性价比,是能不能赚到钱,是冬奥开完以后能不能接着赚钱,别的都是次要的。从投资来讲,北京当年办过夏季奥运会,场馆简单改造一下就能承办冬奥的室内冰上项目,成本低得很。对于张家口来说,把雪场好好整治一下,拆迁和土地成本可比当年北京在市区里面修场馆便宜多了,用工用料造雪才能花几个钱,奥运结束以后能落下一个世界级的雪上运动休闲中心,背靠北京这么个有钱有人的大城市,将来每年冬天下雪就是下金子,这就是个一本万利的好生意。正因为这是个生意,不是个面子工程,更不是个扶贫项目,所以要放在能挣钱的地方。北京这边有钱人多,消费能力高,玩冰雪的人相对少。东北玩冰雪的人多,但是受经济发展所限,消费能力比北京相对要弱。放在北京和张家口,要挣钱只需要忽悠有钱人去玩冰雪项目;放到东北,要挣钱的话,意味着得需要让玩冰雪项目的人更有钱更舍得花,哪个容易呢?要是你要掏腰包投钱做这个项目,你来评估项目选址,你选择东北还是北京呢?
虽说是黑龙江人,但是我觉得沈阳比哈尔滨合适多了。哈尔滨的劣势两条:交通不便(相对),还有就是太冷了,一月气温动辄二十多度,不适合室外活动,取暖费也是一笔大支出。沈阳相比之下就温暖的多,基础设施也比哈尔滨要好。东北地区承办这种活动,完全就是国家表态,给东北注一针强心剂,东北的衰落是相对的,比不上其他地区的发展,但是在人口外流的情况下还能维持增长。东北现有的产业,沈飞哈飞这种企业,以及集约化的农业撑个架子总还行。问题是连个态度都没有,光有架子,你长不长肉没人关心。
其实作为一个东北人我是希望在东北开的。作为一个长春人,我是忐忑的,万一沈哈大一起开,不带我们玩,多丢人啊。。。。。振兴东北,其实也是放了一屁。前期投入一点,国家亏啦,就止损了,现在这种事国家也不扶持一下。当然也有自身的原因,总之也是一声叹息。我也是不断奋斗,为了离开我热爱但闭塞的家乡,很有可能,2022年冬奥和我有很大关系……
我觉得大家都没说到点子上啊.....奥组委规定冬奥会举办地气温不能低于摄氏零下18度,东北显然不合格。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2年冬奥会申办大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