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固态硬盘预留固态硬盘仓

热搜关键字:
神舟 战神 K650D-i7 D1 笔记本电脑
厂商指导价:
神舟 战神 K650D-i7 D1 笔记本电脑
厂商指导价:¥4499元
神舟 战神 K650D-i7 D1主要参数
上市时间:2014年03月
产品类型:家用
产品定位:游戏影音本,家庭娱乐本
变形方式:不支持触控
操作系统:DOS
CINEBENCH:单核:6316分,多核:23409分(R10版本)
主板芯片组:Intel HM86
CPU系列:英特尔 酷睿i7 4代系列
神舟战神K650D采用NVIDIA最新的8系显卡GTX850M拥有2G独立显存;同时配备intel四核处理器;IPS屏、1080P显示更加出色;整机复合材质打造,在顶盖上营造出金属拉丝的效果,尽显高大上品质。
酷睿i7-4700MQ为Haswell架构四核八线程,三级缓存6MB,可睿频至3.4Ghz。为大型软件,多线程处理应用提供完美体验。
GTX850M采用全新架构,性能进一步提升,2G海量显存是高分屏流畅运行游戏的有力保障,畅玩主流高端游戏。
神舟战神K650D-i7D1采用P全高清分辨率,为达到更好的显示效果,又使用了雾面IPS材质,拥有接近180度可视角度,色彩还原更真实、更丰富。
笔记本C面采用简洁设计方案,孤岛式巧克力键盘搭配冰蓝色背光LED电源键,科技感十足,大面积触控板拥有左右独立物理按键,整体细节做工无可挑剔
CPU:酷睿i7-4700MQ
显卡:GTX850M 2G
内存:4GB DDR3
机身接口齐全,包括常用的RJ45网线接口、VGA接口、E-SATA、HDMI高清接口和USB3.0接口,拥有DVD光驱,方便日常使用和拓展。
屏幕:15.6英寸IPS材质
光驱:DVDRW
GTX850M 神知道
神舟百科大讲堂&middot第12讲
GTX850M与GTX750M对比
图表来源于英伟达官方网站
GeForce GTX 850M是……
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真的很久啊……有家公司中文名叫英伟达,英文叫 NVIDIA Corporation,或者简称NV,他们是专做显卡的,产品通常被称为N卡,一直在视觉计算方面 (计算 机图形的艺术与科学) 勇当先锋。O(∩_∩)O哈哈~,老板,我不打广告了,马上开始正文啊……我真的没收他们广告 费啊……
GeForce GTX 850M是这样的:
英伟达公司的最新Maxwell架构中 GeForce GTX 800M GPU系列中重要一员( 实际上是第二代maxwell产品,第一代是GTX700M 系列),它将最佳的 PC 游戏特性与 PhysX、TXAA 以及 GeForce Experience 等先进的 NVIDIA 技术集于一身,可提供高性能的游戏体验(与上一代显卡GTX750M各项游戏性能数据对 比见上表:刺客信条:黑旗4,杀手5:赦免,战地4,生化奇兵:无限,孤岛惊魂3,地铁:最后的曙光,狙击精英V2,超 级房车赛2,上古卷轴5:天际,使命召唤10:幽灵,蝙蝠侠:阿甘起源,无主之地)。 另外,凭借惊人的节能性和创新 的 NVIDIA Battery Boost 技术,在不接插电源的情况下,用户现在最长可令电池续航时间达到上一代产品的两倍。
GTX800M GPU系列为什么这么牛X呢?
全新系列的 GeForce GTX 800M GPU 可提供高达 60% 的速度提升而且具备更 好的节能性,让笔记本游戏玩家能够享受到备受好评的多项创新技术,例如 GeForce ShadowPlay、GameStream、GPU Boost 2.0。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登录英伟达官网查询详细信息。
Maxwell架构有什么了不起呢?
Maxwell技术,重新定义了入门级游戏的标准。Maxwell 每瓦特性能高达上一 代架构(Kepler开普勒,比如说GTX660M、650M等)的两倍,是四年前(Fermi费米,比如说 Quadro 5000M等,哎,为啥我都不认识呢,如果你还有含这种显卡的笔记本,我只想说:好多年前买的起电脑的人啊 ,你是土豪and扔吧扔吧,maxwell等着你)架构的四倍。
上一讲:IPS 非一般的视觉体验
本讲: GTX850M 神知道
下一讲:世界好显卡 GTX860M
――神知道小舟舟
神家小舟初长成,各位专家请留情,若有错误多包涵,中国崛起舟舟行。
主体型号战神K650D-i7 D1颜色灰色平台Intel操作系统操作系统Linux处理器CPU类型第四代智能英特尔酷睿i7处理器CPU型号i7-4700MQCPU速度2.4GHz三级缓存6M内建GPUIntel核芯显卡核心四核芯片组芯片组英特尔HM86芯片组内存内存容量4GB内存类型DDR3插槽数量2 x SO-DIMM最大支持容量16GB硬盘硬盘容量1T接口类型SATA 串行固态硬盘预留固态硬盘仓msata3.0显卡类型集显+独显显示芯片HD4600+GTX850M 2GDDR3显存容量独立2GB双显卡支持光驱 光驱类型DVD刻录显示器屏幕尺寸15英寸屏幕规格15.6英寸显示比例宽屏16:9物理分辨率 屏幕类型LED背光特征IPS屏通信局域网10/100/1000Mbps无线局域网802.11b/g/n无线网卡内置3G无内置3G模块无端口 USB2.01 个音频端口1 x 麦克风接口 1 x 音频接口显示端口VGA x 1/ HDMI x 1RJ451个USB3.02个音效系统 扬声器内置扬声器内置麦克风有输入设备 键盘全尺寸键盘触摸板有其它设备 网络摄像头有摄像头像素130万读卡器有电源 电池6芯 锂离子电池续航时间2-3小时, 具体时间视使用环境而定电源适配器19.5V 6.15A机器规格 尺寸374×250×29mm净重2.3Kg特性 特性描述GTX850M 2G独显,IPS屏,1080P,i7-4700MQ笔记本电脑×1 电池×1 电源适配器×1 驱动光盘×1 保修卡×1本产品全国联保,享受三包服务,质保期为:一年质保
售后服务电话:品牌官方网站:/cn/index.html神舟k580s i7 d3怎么装固态硬盘是不是可以双硬盘,据说他留了固态硬盘仓了,是不是真的啊?
神舟k580s i7 d3怎么装固态硬盘是不是可以双硬盘,据说他留了固态硬盘仓了,是不是真的啊?
这款是预留msata接口的(d3就相当于d1去掉了msata的固态硬盘),可以加上msata的固态就不用动原来的硬盘和光驱了,不过msata的固态价格相对2.5寸的贵一些而且可选种类比较少,如果用不着光驱而且不怕动手的话还是加普通2.5寸的ssd比较好些(相对便宜),如果图方便就加msata接口的,预算充足和追求性能就考虑建兴m5m系列的,过来就是美光m4的msata版和威刚sx300系列的,不过价格都比同样水平的2.5寸版本高出几十到一百多,具体可以淘宝看看。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笔记本电脑领域专家&&|&&责编:纪杰
品牌: 1Mac mini提速 该如何加装固态硬盘?   苹果2013年秋季新品发布会在凌晨刚刚结束,在本次发布会上苹果推出了最新的iPhone&5C/5S手机产品,而产品线最大可能更新的就是MacBook&Pro,不过很失望除了手机产品,其他苹果设备只字未提。既然没有新款PC产品曝出,其实大家也没有必要扫兴而去,不妨看看这篇苹果Mac&mini的硬件升级文章。  编辑本次升级的这台2012版苹果Mac&mini是去年同事去香港帮着代购的,型号为A1347。尽管Mac&mini在苹果众产品线中只算比较小众的一款,但它的小巧、精致和均衡的硬件性能却恰好满足了编辑本人的使用需求,占地空间小,办公、上网都可以轻松应对。购买Mac&mini的初衷有两点,一是替换已经过时的。二是空间,台式机占用书桌的空间过大,并且线缆凌乱。而Mac&mini小巧灵活,放在桌面上也就是20×20厘米巴掌大的地方,方正金属小盒子不显眼,却很精致。苹果Mac&mini提速&该如何加装固态硬盘?&  平时在家使用Mac&mini的几率并不是很多,浏览网页,写写文章,看高清或者刷微博什么的,这些应用Mac&mini的都能胜任。不过,有一点还是无法忍受,就是开关机和打开应用程序的速度。尽管Mac&OS&X系统优化非常出色,但启动加载速度还是成为了整机性能的短板。  这个瓶颈造成的原因是苹果Mac&mini出厂时只标配一块的机械硬盘,读取速度方面远不及固态硬盘。也正是出于这个的原因,不少用户和我一样都打算为Mac&mini加装一块固态硬盘,以提高整机运行的效率。  为Mac&mini加装固态硬盘?看到这里很多网友都会认为苹果Mac&mini已经设计的如此紧凑了,机身内部还能组成双硬盘吗?没错,去年Mac&mini&2012发布后,iFixit网站就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拆解,然后给出了一套Mac&mini的双硬盘的升级方案。而本文中编辑按照拆解步骤,成功添加了一块128GB固态硬盘,并且组成了Fusion&Drvier模式,具体方法请大家参看接下来的详细文章。品牌: 2拆解前注意事项一:确认硬盘仓的位置★拆解前注意事项一:确认硬盘仓的位置  写在文章的最前面,如果大家也打算为苹果Mac&mini升级固态硬盘的话,除了购买一块固态硬盘,还需要的就是添加一根数据连线,这条苹果专用数据线相对比较贵,如果在网上淘的话,大概在70元左右。注意:苹果Mac&mini数据线方向是有差别  苹果Mac&mini不同时期推出的产品数据线方向是不一样,如果购买的数据线方向弄错就会造成无法安装,还得重新更换线耽搁升级速度。为了让大家一步到位就能升级成功,首先我们需要进行一个简单的判断。大家可以参考以下两种方法,先确定一下机身内部硬盘的具体位置。软件确定方法:  大家可以先在Mac&OS&X系统中关于本机-更多消息--系统报告---串行ATA中看一下仓位名称,苹果Mac&mini&2013年3月份前生产,采用硬盘下置结构,在Mac&OS系统中显示为位置Lower。Mac&mini&2013年3月份前生产&硬盘仓位为下置Lower  苹果Mac&mini&2013年3月份后生产的部分机型,硬盘开始直接改为上置,在Mac&OS系统中显示为位置Upper。苹果Mac&mini&2013年3月份后生产的部分机型&硬盘为上置硬件确定方法:  将机身翻过来拆开后盖,用牙签之类细物探测,如果硬盘紧贴在天线金属网下面,那说明Mac&mini是2013年3月份前生产的。如果不是的话,在天线下面1厘米处才能碰到硬盘,那说明苹果Mac&mini&2013年3月份后生产的。相比之下,2013年3月份前生产的Mac&mini加装固态硬盘比较复杂。&判断是否紧贴无线接收器————————————————————————————————————————————————————————————Mac&OS&X系统仓位名称和数据线的对应关系  确定硬盘位置后,大家就可以参考上面图示购买数据线了。对应关系是这样的,如果是2013年3月份后生产部分机型,采用上置硬盘需要购买图中左侧数据线,而2013年3月份前生产的下置硬盘则需要购买右侧数据线。&3拆解前注意事项二:备份系统非常重要★拆解前注意事项二:备份系统非常重要  在动手拆卸硬件之前,我们首要牢记的是备份系统和数据。如果硬盘上没有什么数据的话自然不用多说,但是如果有个人重要数据,我个人建议最好是提前备份到移动硬盘上,以免意外丢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外,最好制作一个Mac&OS&X系统的启动安装优盘,以备不时之需。Time&Machine给移动硬盘格式化一块Mac&OS扩展分区&用来备份系统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备份  备份系统的方法相信接触过Mac&OS&X系统的用户都会很熟悉,那就是使用Time&Machine备份系统工具来完成。如果系统下面的数据不是很多,找一块等容量的就可以。如果不是很熟悉Time&Machine这项功能的话,可以参看苹果官方网站的相关介绍点击。备份系统大致方法如下:1、必须要有一个USB或1394或雷电的硬盘盒容量要大于或等于你所备份的系统。2、接上外置硬盘按下电源按钮。听到启动声后,按住ALT或&OPTION键&或COMMAND(就是那个WIN的图标键)+R,选择OSX&恢复模式。3、从“Mac&OS&X&安装器”菜单中选取“磁盘工具”(分区时,近量容量小于SSD的容量。以后恢复时,不会提示你,所选磁盘空间不够没法恢复)4、点选你的外置硬盘&&点选“恢复”标签。5、在左侧的窗口中点按“Macintosh&HD”(或您的OS&X硬盘名称)并将其拖至“源磁盘”栏6、在左侧的窗口中点按你接入的外置硬盘并将其拖至“目的磁盘”栏。7、此时会出现警告信息,提示目的宗卷的内容将被抹掉。点按“抹掉”。8、等恢复完成,这样你的系统和软件就全到外置硬盘上。——————————————————————————————————————————————————————————————————————  Time&Machine功能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备份现有的整个系统数据,另一方面组成Fusion&Driver硬盘模式后,也省去了重装系统这一步,并且系统中我们调整的设置和软件程序也就不不需要重新调整安装。  如果备份数据容量很大的话,Time&Machine进行系统备份的时间相应会长一些,20GB数据量粗略估算需要等待20分钟左右。  数据备份好前期软件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下面进入硬件拆解步骤。品牌: 4拆解步骤一:必备工具和如何取下后盖★拆解步骤一:必备工具和如何取下后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拆解工具方面我们要使用到塑料撬棒、镊子、附送C形金属件、T6、T8、M2和小十字头螺丝刀。如果大家手边的工具齐全就不必要单独购置了。编辑在淘宝店家挑选时,由于店主考虑的比较全面,随数据线附赠工具。  如果前期备份工作都已经做到位了,那么就来正式进入拆解环节。由于硬盘托架在机身最下面,因此需要将Mac&mini进行彻底拆解后,才能将硬盘安装成功。按照淘宝商家的改装经验,最佳的建议是将固态硬盘安装在原来机械硬盘的位置,而原机的机械硬盘则放在下面的硬盘塑料架上,这样后续的问题会少很多。主要使用到的内六角T6、T8和M2螺丝刀  拆解的整个过程和方法可以参看下面这段视频。视频链接地址:  上面这段外媒拆解视频中的步骤已经介绍的非常清晰了,其实Mac&mini拆解并不复杂,经过编辑前前后后折腾了不下4、5遍,将所有部件全部拆解下来的话,十分钟就能搞定。苹果Mac&mini主机型号A1347如何将机身后盖打开  首先就是打开机身后盖,按压黑色后盖手掌逆时针旋转,将白色实点和机身边缘上的白色空心点重合,使用撬棒上翘后就可以将后盖取下。取下后Mac&mini的机身内部主要结构和硬件都一览无余,不过,如果想更换硬盘我们需要把所有的部件都拆卸卸下来。&品牌: 5拆解步骤二:取下螺丝并拆解散热风扇★拆解步骤二:取下螺丝并拆解散热风扇  接下来就是拧螺丝,我的建议是按照下图所示,将所有固定螺丝拿下。这样相比一个一个拧下更为方便。其中有3个T6螺丝固定散热风扇的螺丝,2个T8螺丝固定硬盘的螺丝以及最外围3个M2螺丝。螺丝位置标注  螺丝拿下后第一步就是取下散热风扇,拿起风扇的时候注意不要用太大的力,风扇供电线隐藏在下方,抬起风扇的时候,使用镊子将电源线拔掉即可。取下风扇的时候注意电源连线将铜管上方的塑料挡片取下将无线信号接收器下方的金属框架取下  整个风扇拿掉后,侧面还留有一块塑料小挡片,挡片下方有一枚T6螺丝固定,拧下后可以抽出。不过,这块塑料挡片取下的时候相对比较费劲,需要来回晃动后才能拿出。  接下来就是取下无线接收器下方金属网,金属网的边缘和机身缝隙采用了扣合方式,轻轻用力就能拿下。需要注意的是,在上图箭头指向的区域下方,隐藏着无线天线接口,顺着天线找到圆形接口后,用撬棒边缘翘起即可。品牌: 6拆解步骤三:取出主板和硬盘托架★拆解步骤三:取出主板和硬盘托架  接下来是拆解主板,由于硬盘托架隐藏在最里面,因此我们需要将整个主板拿出。主板是有一颗6号长螺丝固定着,取下后将配件中的C型铁钩扳手拿出,并且将其垂直插入主板上预留的两个孔洞。Mac&mini的主板采用卡扣式设计,只有借助铁钩扳手才能找到着力点。这项设计倒是十分巧妙,不仅保证了整机的密合程度,有减少了主板上的固定螺丝。  值得注意的是,在抽出主板的时候,不要用力过猛,稍稍向下扳动铁钩卡扣就会脱离。此时,主板会被推出一段距离,不要着急直接取出主板。拧下固定在主板上的一枚螺丝&并且插入C型铁扳手  主板的后部有两根电源线,由于藏在内存的下方,并且被硬盘托架挡住,不易使用手头的工具拔开,因此将主板推出一点距离后,就会很方便直接用手进行拔插。轻轻将主板推出一小段距离后&把连接主板上两处电源线断开将主板取出后拧掉固定在硬盘托架和电源上的两枚螺丝  取下电源接口处的金属挡片 然后逆时针旋转电源接口  拿掉电源线后主板就可以完全取出了。下一步就是拆卸主机电源,苹果Mac&mini采用条形电源设计,被放置在机身侧面。电源固定方式非常巧妙,将电源接口设计成为旋转卡扣形式,直接在金属壳的内侧削出一个凹槽,然后电源接口旋转后正好卡在中间,最后使用金属片插在凹槽结合处,起到固定的作用。  因此,我们的拆解顺序就是先将固定小铁片拔出,然后用手逆时针旋转电源接口,此时你会发现条形的电源有些松动了,然后就可以很轻松将其取出。品牌: 7拆解步骤四:交换硬盘螺丝和数据线x★拆解步骤四:交换硬盘螺丝和数据线  取下主机电源后,整个空硬盘托架就能拿下来。苹果Mac&mini的设计很让人捉摸不透,既然已经预留了硬盘托架,为什么不能直接加装一块SSD硬盘呢?而非要让用户找工具找螺丝,自己DIY练手吗?按照个人的理解,可能是和SSD固态硬盘价格有直接关系,为了让整机性价比更吸引人,而又不影响主机的扩展性,这样做法是可以理解的。托架上已经预留好硬盘位  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的苹果Mac&mini&2012版和2013版之间的区别,而本人手中的这款是2012版的,因此机械硬盘放在底部,加装固态硬盘相比就复杂一些,拆解彻底后才能调换硬盘位置。如果是2013版的Mac&mini就没有这么麻烦了,拆开后盖直接更换就可以完成升级。将原来机械硬盘上的数据线和螺丝都转移到固态硬盘上固定在硬盘托架上的螺丝和胶垫十字头螺丝要固定在托架内侧  将硬盘托架取出,把固态硬盘安装在原来机械硬盘的位置,而原机的机械硬盘则放在下面的硬盘塑料架上。首先把机械硬盘上的固定螺丝和数据线都转移到新买的固态硬盘上,然后将附送的胶垫固定在硬盘托架圆口上,再将原有的机械硬盘用两枚十字头螺丝固定。这时,应当将两枚十字头螺丝,拧到托架内侧,否则螺丝高度会顶到机箱边缘,无法对齐。8组建Fusion Drive并不复杂★组建Fusion&Drive并不复杂  什么叫Fusion&Drive?Fusion&Drive技术由公司在日的产品发布会上提出。这项技术可以使得硬盘的表现接近SSD固态硬盘,然而却能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此技术是将128GB的固态硬盘与或3TB的机械硬盘结合放在一个硬盘卷中,却能提供更快的读写速度,与Mountain&Lion系统无缝结合。苹果Fusion&Drive  Fusion&Drive技术自动将使用频率低的软件放在较慢的存储硬盘中,而将常常使用的软件放在固态硬盘中,这样既能提高了速度,又能为我们提高更多的存储空间。Fusion&Drive不如单SSD读取速度快,是在SSD和HDD两种硬盘存储中间一个折中的速度,但是文件管理方面要比两个盘分开好很多,编辑推荐128GB以下的固态硬盘最好使用Fusion&Drive模式,如果所购SSD容量超过256GB就不要考虑这个模式了。——————————————————————————————————————————————————————  固态硬盘和机械盘分开用不组Fusion&Driver操作不复杂,直接进入恢复模式运行Time&Machine,将系统恢复到SSD硬盘上即可,恢复完因磁盘名称一样,推荐修改一下名字方便区分,然后格式化掉以前机械硬盘上的数据就可以了。  而本次我们重点介绍的是Fusion&Driver模式,其实操作也很简单。  硬盘和数据线确认连接正确后,开机启动进恢复模式COMMAND(WIN图标键)+R&,启动后进磁盘工具,此时会发现机器内的硬盘全成为了红色如下图。磁盘全成为了红色磁盘不能识别,要修复系统恢复后进入关于本机可以看到Fusion&Drive组合完成  磁盘处于无法识别状态,只能选择修复,点确定完成修复后,宗卷会将颜色改为黑色,这时候系统会自动完成Fusion&Drive模式(内置两块硬盘组成为一块,磁盘上的所有东西就全没有了),退出“磁盘工具”。连接备份系统用的移动硬盘,重新启动再次进入恢复模式,把系统恢复到Fusion&Drive硬盘上,重新启动就可以正常使用了。&9Fusion Drive硬盘速度表现怎样?★Fusion&Drive硬盘速度表现怎样?  Fusion&Drive组成后,硬盘读取速度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下面我们就来实际测试一下,在App&Stroe中下载Blackmagic&Disk&Speed&Test软件进行测试,可以看到下面的读取测速图。由于之前更换的840是借用,之后更换了浦科特M5S。写入速度为205.6MB/s,而读取速度为454.2MB/s。相比Windows&7&下的AS&SSD测试中,读取和写入方面达到了500.11MB/s和195.52MB/s几乎没有太大的差距。  由此可以说明的是,如果选择经济实惠的容量固态硬盘,而容量而128GB的话,组成Fusion&Drive绝对是最佳的方案。不仅读取速度与纯固态硬盘没有太大差距,同时还兼顾了更大容量硬盘存储空间。我们甚至可以将其看作一块“超大容量”的固态硬盘,而其他的事情只需要交给Fusion&Drive自动处理就可以了。Blackmagic&Disk&Speed&Test硬盘读取写入速度实测  组成Fusion&Drive模式后,固态硬盘其实并不会自动开启TRIM功能。这项功能可以有效减轻固态硬盘的“磨损”,提升读取速度。TRIM功能可以令操作系统删除数据时,通知固态硬盘立即擦除这些数据占据的区块,从而防止固态硬盘长期使用后出现性能下降问题。开启TRIM功能  开启此项功能只需要大家下载一款TRIM&Enabler软件工具即可,下载地址。安装要求是64位处理器和OS&X&10.7.0操作系统或者更新。打开软件后只需要将按钮保持在On的状态,重新启动系统就可以生效了。升级固态硬盘总结:  由于苹果Mac&mini的内部设计十分紧凑,结构也很巧妙,因此硬件拆解和加装硬盘的过程不算复杂。软件部分麻烦的地方就是系统备份恢复的过程,加装固态硬盘容量大于256GB,不必组建Fusion&Drive模式,操作步骤不算多。组建Fusion&Drive更适合于固态硬盘128GB容量以下来使用,通过实际测试,Mac&mini的开机速度和软件加载速度明显提升,同时还兼顾了大容量的数据存储空间。  最为值得提醒的是,组建Fusion&Drive模式前切记提前做好系统和数据备份,如果忘记备份数据,一旦组成后硬盘数据将全部丢失,想找回的话就不太容易了。苹果2013年秋季新品发布会在凌晨刚刚结束,在本次发布会上苹果推出了最新的iPhone 5C/5S手机产品,而PC产品线最大可能更新的就是MacBook Pro,不过很失望除了手机产品,其他苹果设备只字未提。既然没有新款PC产品曝出,其实大家也没有必要扫兴而去,不妨看看这篇苹果Mac mini的硬件升级文章。
产品定位 CPU系列
笔记本论坛精选
下载中关村在线Android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 iPhone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Windows8客户端
成为中关村在线微信好友
4¥69995¥53006¥39997¥109998¥49999¥449910¥8500
立即登录,签到赢金豆~
登录后即可查看通知,和作者互动给SSD(固态硬盘)编程(1):简介和目录 - 博客 - 伯乐在线
& 给SSD(固态硬盘)编程(1):简介和目录
| 标签: ,
我想为弄一个固态硬盘(SSD)最佳存储解决方案。为此,我必须确保我完全了解SSD是如何工作的,这样就可以优化我的hash表实例来适合SSD的内部特征。网上有很多不完全和相悖的的信息,找到关于SSD的可靠信息并不简单。为了找到适当的文献和基准以说服自己,我必须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如果我要为SSD编程,我需要知道我在做什么。
研究完之后我搞明白了,相信将我所得到的结论向大家分享会有用的。我的意图是将所有的可用信息转化为实用知识。最后我写了一篇30页的文章,但它不太适合发布在博客上。因此我决定将这篇文章分为数个可被独立消化的数个逻辑部分。而目录在本文的下方。
有最为显著的贡献,这一部分是整个“为SSD编程”文章系列的总结,我相信那些心急的程序员最为喜欢。这个总结涵盖了SSD的基本知识以及所有推荐的实现固态硬盘的最佳读写性能的访问模式。
另外一个重要的细节是,“为SSD编程”与我的键值对存储项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并不需要IKVS文章中的知识。我正打算写一篇关于IKVS series的文章,内容是关于 如何用hash表来实现利用SSD的内部特征,不过我还没有具体的发布时间。
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我还没有写任何代码,以证明我建议的访问模式确实是最好的。但是即使有这些代码,我也需要在大量不同的固态硬盘上测试性能基准,这将消耗我所不能承受的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我仔细列举了我引用的文章,如果你认为我的建议不对,请留下评论指明。当然,如果你有什么疑问或想在任何方面做出贡献,请随意留下评论。
最后,不要忘了订阅电子报,以便在每当有新文章发表在Code Capsule上时能够收到通知。订阅面板在博客的右上角。
1. SSD的结构
1.1 NAND闪存单元
1.2 SSD的组织
1.3 制造过程
2. 基准和性能指标
2.1 基本基准
2.2 预处理
2.3 任务负载和指标
3. 基本操作
3.1 读、写、擦除
3.2 写入的例子
3.3 写入放大
3.4 耗损均衡
4. 闪存转换层(FTL)
4.1 FTL的必要性
4.2 逻辑块映射
4.3 产业状态的备注
4.4 垃圾回收
5. 高级功能
5.2 预留空间
5.3 完全抹除
5.4 本地命令队列(NCQ)
5.5 掉电保护
6. SSD的内部并行
6.1 被限制的I/O总线带宽
6.2 多层并行
6.3 块的集群
7. 访问模式
7.1 定义顺序和随机I/O操作
7.4 合并读写
8.系统操作
8.1 分区对齐
8.2 文件系统参数
8.3 操作系统I/O调度
8.4 交换空间
8.5 临时文件
在这。如果你比较忙,你可以直接去总结了所有其他部分内容的
关于作者:
野生业余程序员
搞搞Android 玩玩前端 仅此而已
(新浪微博:
个人主页: )
为作者带来更多读者;为读者筛选优质内容;专注IT互联网。
写的真好。牛,大赞一个
汇集优质的Python技术文章和资源。人生苦短,我用Python!
JavaScript, CSS, HTML5 这里有前端的技术干货!
关注安卓移动开发业界动态,分享技术文章和优秀工具资源。
关注iOS移动开发业界动态,分享技术文章和优秀工具资源。
为作者带来更多读者;为读者筛选优质内容;专注IT互联网。
由数百名译者组成,立志翻译传播优秀的外文技术干货。
一个专门为IT单身男女服务的征婚传播平台。
收录优秀的工具资源,覆盖开发、设计、产品和管理等。
关于伯乐在线博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已然被大量、快速并且简短的信息所包围。然而,我们相信:过多“快餐”式的阅读只会令人“虚胖”,缺乏实质的内涵。伯乐在线博客团队正试图以我们微薄的力量,把优秀的原创/译文分享给读者,做一个小而精的精选博客,为“快餐”添加一些“营养”元素。
欢迎关注更多频道
– 分享和发现有价值的内容与观点
– 为IT单身男女服务的征婚传播平台
– 优秀的工具资源导航
– 翻译传播优秀的外文文章
– 国内外的精选博客文章
– JavaScript, HTML5, CSS
– 专注Android技术分享
– 专注iOS技术分享
– 专注Java技术分享
– 专注Python技术分享
(加好友请注明来意)
网站使用问题
请直接询问或者反馈
& 2015 伯乐在线
赞助云主机, 赞助云存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态硬盘的好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