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子产不毁乡校读音校中你认为孔子对子产的评价是否合理?为什么?

加花瓣为微信好友  最近“子产不毁乡校”微博炒得挺火,是怎么回事呢?先是有网民在网上造谣污蔑称狼牙山五壮士欺压百姓,百姓于是将他们的行踪告诉日军,他们才不得不跳崖。该信息引起众多网民的转发及评论,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该网民后被警方行政拘留。于是南方系不满了,@南方日报 官博发了这个消息之后加了句:“历史由公安定了?!”@广州公安 官博也与此唱和,发微博称“子产不毁乡校”。  借古讽今,来头不小,此典出自儒家四书五经中的《春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国人在乡校里游玩聚会,议论国家政事。然明对子产说:“毁了乡校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人们早晚事情完了到那里游玩,来议论政事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就推行它;他们所讨厌的,我就改掉它。这是我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我听说用忠于为善,能减少怨恨,没有听说用摆出权威能防止怨恨。靠权威难道不能很快制止议论?但是就像防止河水一样:大水来了,伤人必然很多,我不能挽救。不如把水稍稍放掉一点加以疏通,不如让我听到这些话而作为药石。”  乡校是议论政事,怎么子产不禁乡校,就成了容忍污蔑先烈造谣了呢?而且,子产这些话看起来很漂亮,但实际情况是如何呢?我们来翻翻故纸堆(以下不作说明,所引史料一律来自《春秋》左传)。  子产从鲁襄公十九年被立为卿,到襄公三十年开始正式执政,此时也就一年时间。原文的意思是郑国人在乡校中游玩,议论现在的政事。注意,这是说明子产的执政跟之前大不一样,所以左传中才特地写出。那么,子产从政一年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呢?回溯至《左传 襄公三十年》中可见一斑:众人唱道:“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谁杀死子产,我就帮助他。”仅仅一年就到这种程度,可谓是民怨沸腾。当然,执政三年后,民众又转为支持子产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但乡校中的议论,跟造谣污蔑先烈又有什么关系?  从后文看,襄公三十一年的子产的话 “他们认为好的,我就推行它;他们所讨厌的,我就改掉它。这是我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这也是有问题的。鲁襄公三十一年去世,接替他的是鲁昭公,《左传 昭公四年》中记载:子产制订丘赋的制度,国内的人们指责他,说:“他的父亲死在路上,他自己当蝎子的尾巴,还在国内发布命令,国家将要怎么办?”子宽把话告诉子产。子产说:“有什么妨害?如果有利于国家,生死都不计较(即后世有名茍利社稷,死生以之)。而且我听说做好事的不改变他的法制,所以能够有所成功。百姓不能放纵,法制不能更改。《诗》说:‘在礼义上没有过错,为什么怕别人说的话。’”  这哪是什么“他们所讨厌的,我就改掉它”呢?此时子产已经不是刚执政才一年,而是执政五年以上了。等到了昭公六年,子产更进一步。  《左传 昭公六年》记载,子产执政下的郑国,三月铸刑书公布于民。让人民知晓法律,是个好事。但引起了叔向的不满。叔向写信给子产指责他,其中说“。现在您辅佐郑国,划定田界水沟,设置毁谤政事的条例,制定三种法规,把刑法铸在鼎上,准备用这样的办法安定百姓”,看到没,“毁谤政事”也是要受到处理的,否则不可能单独提出来作为刑法铸在鼎上。  再看看十多年后,子产临死前几个月对接替他的大臣子大叔怎么说的:《左传 昭公二十年》记载,子产说,我死以后,您必定执政。只有有德行的人能够用宽松的方法来使百姓服从,其次就莫如严厉。火势猛烈,百姓看着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于火。水性懦弱,百姓轻视并玩弄它,很多人就死在水中。所以执政宽松而想治理好国家很难。大叔为政,不忍心严厉而非常宽松,结果盗贼四起,甚至聚集于萑苻之泽。大叔后悔,说早知道听子产的话。于是率领士兵猛攻,将萑苻之泽的盗贼全部杀死,其他地方的盗贼才稍稍收敛。  回顾了这么久的历史,让我们再回到@广州公安 那条微博上来:“【谣言必须打 打击须依法 严防扩大化!】散步谣言的客观后果要足以引起群众恐慌,干扰了国家机关以及其他单位的正常工作,扰乱了社会秩序,才能使用治安处罚法,而一些歪曲历史事实的谣言,不是现实的,没有扰乱公共秩序。子产不毁乡校。打击造谣要防扩大化,若人人噤若寒蝉,相视以目,显然是噩梦。”(该微博已被删除,不过子产不毁乡校的接力棒已被广东多个官博接起,薪火不断,不再一一列举)  看来,@广州公安 官博认为,歪曲历史事实,不是现实的,没有扰乱公共秩序,就可以无视。为了加强这一点,还特地引用《春秋》左传“子产不毁乡校”的典故,学古代儒生,言毕称古。从《春秋》左传记载可以看出,子产,是一个讲究礼,维护郑国统治阶级利益,铁腕色彩浓厚的古代士大夫,他连善于“纳谏”都做不到,并非是以@广州公安 为代表的众多官博私博所臆想的能够容忍治下不同意见,古代执政民主代言人。“子产不毁乡校”不但跟维护造谣没什么关系,而且子产更进一步,对毁谤政事的人还予以打击。  @广州公安 官博引经据典,怎会不知《春秋》是一本以“礼”为核心的史书?为这本“经”作传的,不管是左传还是公羊传等传也好,没有脱离这个礼字。而礼是什么,《礼记 曲礼上》说:“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礼是用来教化万民的,在礼的核心中,对先烈对祖先的尊崇,是无可辩驳的。《论语 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对歪曲历史,歪曲先烈,引发恶劣后果的谣言,怎能不予以查处!按照@广州公安 的那篇微博逻辑,发篇微博说“岳飞其实是投降派,早就暗通金国”,“731是假的,南京大屠杀是假的”广泛传播,也可以么?  还好,@广州公安 官博仅是个案,明事理的公安官博不少, @安徽公安在线 官博的一条微博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微议论#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都会重视自己的历史,都会善待自己的历史遗产。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宝库,它有助于提升民族素质,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历史是一面镜子。从苏联解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乱史灭国的轨迹,看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所造成的严重危害。”  长期以来,正是由于某些人的不作为,为政“以宽”,所以**系,某鸡汤,这样的大V,官博造谣者大行其道,部分升斗小民被其误导,以为造谣无罪,娱乐至上,纷纷模仿。可惜他们没有那些大V官博的深厚背景,一旦有变,上游放水水位升高,大V官博抢先得到风声收敛保全自己,而白丁黔首仍茫茫然,自然多“溺水身亡”,这不正是两千多年前子产所担心的事情么?可当这些人“溺水”后,大V官博又跑来抢“人血馒头”,以正义自居,或喊着为何多年前不查处,现在才查,或抱个古代假牌位,叫不要打击扩大化云云。妄图想让真心举报贪腐,举报不良现象的群众“兔死狐悲”。事实上,正是这些微博,将言论自由扭曲为造谣自由,让人们错以为人不必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从而导致某方更有借口收紧空间,更有理由将言论自由污名化。一方面放纵造谣者,一方面对真正的举报者,不同意见者或群起攻之,或打入囹圄,使得道路以目,四方喑喑,只有你们为天使,他人即恶魔。这就是你们**系想达到的结果么?  口诵春秋,心忘大义,数典忘祖,乃是尔曹!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南方系,自以为自己是什么什么扒拉扒拉,其实是祸国殃民,祸害了国家,殃及的是普通民众,那些个拿着绿卡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货,到那时拍拍屁股走人了,剩下的普通大众就只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  
  狗日的南方蜥一贯喜欢党同伐异,现在气候有变就要找挡箭牌了?  
  现政府还承认与老共是一脉相承,既然如此,既要继承权利也要承担义务。老共的历史,领袖,英雄逝去的烈士,不能开口说话为建立这个政权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政府有义务保护他们的声誉,有义务并必须从政府角度来维护确认权利来源的历史。对那些肆意污蔑造谣者政府必须以公权来惩治之,不能只继承好处不负责义务。  
  世人皆云润之兄讲过:知识越多越反动。岂不知有人故意偷了润之兄的前半句:路线方针错了。  可见某些人的无耻下作与阴险卑鄙。  
  回复第4楼(作者:@mpcdc666 于
08:07)  世人皆云润之兄讲过:知识越多越反动。岂不知有人故意偷了润之兄的前半句:路线方针错了。  可见某……  ==========  正视听:  路线方针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毛泽东  
  狗日的南方蜥。  
  公知喜欢选择性的引用半句话  就是喜欢引用毛感谢日军的话  却绝口不提,毛还感谢过美国,感谢过蒋介石,白崇喜,李宗仁  他的对手,他都感谢过
  春秋时期就不要把士大夫们的种种仁义言论跟“庶民”“野人”挂钩,国家是国人和士大夫们的。
  @指哪打哪发改委 9楼
08:19:10  狗日的南方蜥。  -----------------------------  +10000
  赤裸裸的末日狂奔呀,抓吧,杀吧,自由不死,民主不亡,把当局的这些所作所为作为罪证记录下来保存下来,将来民主了,清算是少不了的  
  回复@永兴岛岛主  赤裸裸的末日狂奔呀,抓吧,杀吧,自由不死,民主不亡,把当局的这些所作所为作为罪证记录下来保存下来,将来民主了,清算是少不了的   ----------  继续做你娘的白日梦吧,傻逼  
  @xuxuhuiboy 10楼
08:19:47  公知喜欢选择性的引用半句话  就是喜欢引用毛感谢日军的话  却绝口不提,毛还感谢过美国,感谢过蒋介石,白崇喜,李宗仁  他的对手,他都感谢过  -----------------------------  几十年,他们依然没有走出毛给他们画的圈子,当初毛给江青的一封信里就说过:  中国如发生反 共的右派 政 变,我断定他们也是不得安宁的,很可能是短命的,因为代表90%以上人民利益的一切革命者是不会容忍的。那时右派可能利用我的话得势于一时,左派则一定会利用我的另一些话组织起来,将右派打倒。
  虚笔言古却断章取义,上古至今乱臣贼子无一善终;  
  @不爱红装爱戏装 2楼
07:52:35  狗日的南方蜥一贯喜欢党同伐异,现在气候有变就要找挡箭牌了?  -----------------------------  一看你就是傻逼五毛
  楼主,有人援引子产,这是好事,我正等待着邓析之徒见收于执事呢
  “欲先亡其国,必先灭其史”  南方蜥正在做这件事情,黑毛,黑雷锋,黑狼牙山五壮士……  苏联的南方蜥也曾黑过卓娅与舒拉,黑过保尔,苏联教训值得警惕,绝不能让历史重演  
  回复第13楼(作者:@永兴岛岛主 于
08:23)  赤裸裸的末日狂奔呀,抓吧,杀吧,自由不死,民主不亡,把当局的这些所作所为作为罪证记录下来保存下来……  ==========  民主了杀全家╮(╯▽╰)╭  
  回复第13楼(作者:@永兴岛岛主 于
08:23)  赤裸裸的末日狂奔呀,抓吧,杀吧,自由不死,民主不亡,把当局的这些所作所为作为罪证记录下来保存下来……  ==========  贼心不死,正义不止;妖言惑众,必当诛之!  
  回复@永兴岛岛主  赤裸裸的末日狂奔呀,抓吧,杀吧,自由不死,民主不亡,把当局的这些所作所为作为罪证记录下来保存下来,将来民主了,清算是少不了的   ----------  呵呵,笑死老子了  把你们这群杂种杀光才好呢  
  造谣已经不是论政而是乱政了。
  回复第4楼(作者:@mpcdc666 于
08:07)  世人皆云润之兄讲过:知识越多越反动。岂不知有人故意偷了润之兄的前半句:路线方针错了。  可见某……  ==========  我以前也一直不知道来着,毛果然有才。  
  @千年妖藤 16楼
08:31:58  楼主,有人援引子产,这是好事,我正等待着邓析之徒见收于执事呢  -----------------------------  可不是呢,从一个故事里断章取义一个情节就拿来乱用,结果大家发现原来是打他们的脸。
  口诵春秋,心忘大义,数典忘祖,乃是尔曹!。。。。声声入儿。
  身为人民民主专政铁拳的暴力机关官方微博居然说出这样苦心孤诣的话来,华丽丽地变成一把软刀子。  不是挥向没有廉耻底线的造谣集团,反而暗地里插向人民政权本身,这实在是一个奇迹。
  火眼金睛,针针见血.  真是上好文章.
  幸亏那帮货没生活在春秋  象他们那样成天散播谣言、成天诋毁父母之邦的货,在春秋也是为人不齿的败类,那时候利口覆邦的家伙是要被逮住杀头的  就算子产和孔丘一向主当仁德,但都捉杀过鼓动唇舌、以言辞祸乱国家的混蛋  现在的刑法比那时轻太多了
  @mpcdc666 4楼
08:07:32  世人皆云润之兄讲过:知识越多越反动。岂不知有人故意偷了润之兄的前半句:路线方针错了。  可见某些人的无耻下作与阴险卑鄙。  -----------------------------  毛说,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问题是,如何界定路线的对错?而实际上,知识越多,越有利于辨别路线的对错,这是知识的积极方面的意义,否则学知识干吗?同时这也是普遍性的规律。  “而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虽然存在是绝对的,但却是偶然性的东西,如像秦桧那种人,或者像张春桥康生那种人,可以说他们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拿偶然的东西去否定那些规律性的东西,是毛常犯的逻辑性错误。比如毛说,朱元璋没什么文化也当了皇上,但得不出没文化就好的结论。说知识分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拿知识分子的弱项去和农民的强项比,也得不出知识分子不如农民的结论。就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确实是因为失马而占了便宜,但如果以为失马就是件好事,那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毛是个爱才如命的人,他怎么说其实都无所谓,而事实上,像毛那样歧视贬低甚至敌视知识分子的统治者,古今历史上,也从没有过。
  @mpcdc666
08:07:32  世人皆云润之兄讲过:知识越多越反动。岂不知有人故意偷了润之兄的前半句:路线方针错了。  可见某些人的无耻下作与阴险卑鄙。  -----------------------------  @牛联社72 28楼
09:13:45  毛说,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问题是,如何界定路线的对错?而实际上,知识越多,越有利于辨别路线的对错,这是知识的积极方面的意义,否则学知识干吗?同时这也是普遍性的规律。  “而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虽然存在是绝对的,但却是偶然性的东西,如像秦桧那种人,或者像张春桥康生那种人,可以说他们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拿偶然的东西去否定那些规律性的东西,是毛常犯的逻辑性错误。比如......  ----------------------------  -毛泽东从来不贬低理科生。。
  楼主你才断章取义吧。强词夺理、
  南方系讲理,拿钱回贴的只知骂人  差距之大与人与牲口之间
  楼主把人品等同于思想,犯错了
  某些律师=讼棍  某些公知=文痞
  清大兴文字狱是正确的历史政治p 民也能议。  
  @一葦渡海v:@吴祚来 ;网友爆料称:薛蛮子“嫖娼”大约两小时之后,一个如今远在拉萨的、唤作孔庆东的人,在微博透露此消息。比香港大公网的发布早了7个多小时,比人民网早8个多小时,比 平安北京早10个多小时。这个叫孔庆东的群众,不像普通群众。(关军) #剥皮#   @安徽秋哥:看到有网友总结的薛蛮子事件启示录:1、揪住下半身,是为搞臭上半身;2、要想上面嘴巴爽,那就要管住下面莫太爽;3、顺我者娼,逆我者嫖。(转)   @漫画Z深呼吸:取经途中,三人坐论前生,悟空:我只是帮猴子们维过两次权,就被说成山巅,判了500年。八戒:我只发了几句牢骚,就被广寒宫的头牌说成强奸,本来相貌堂堂一个人,你看看现在,被他们丑化成什么样了?沙僧正待开口,忽听唐僧梦呓:千里眼…顺风耳…吃素的…三人一凛,赶紧改口道:阿弥陀佛,感谢天庭
  @mpcdc666 4楼
08:07:32  世人皆云润之兄讲过:知识越多越反动。岂不知有人故意偷了润之兄的前半句:路线方针错了。  可见某些人的无耻下作与阴险卑鄙。  -----------------------------  +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子产不毁乡校颂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子产不毁乡校颂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这篇文章的体式是颂。颂是古代文章的一种体裁,但就其四言体式来说,实处于诗文之间,它往往与赞体同称为“颂赞”。说:“原夫颂惟典雅,辞必清铄。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敬慎如铭,而异乎规戒之域。揄扬以发藻,汪洋以树义。唯纤曲巧致,与情而变。其大体所底,如斯而已。”(《·颂赞》)刘勰指出颂的铺写如赋,但不华丽;敬慎如铭,但又不是纯然规戒。而词藻与义理,仍需具备,行文具有“巧致”,随所欲抒的情感而变。创作年代唐朝作&&&&者
【作品名称】不毁乡校颂
【创作年代】
【作者姓名】
【文学体裁】杂言诗、颂子产不毁乡校颂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1]注释
1、伊,句首语气词。侨,子产的名。
2、礼,指治国的礼法纲纪。
3、嚣嚣(xiāo xiāo),喧哗的声音。侨,教,嚣,押韵。
4、这是“亦各言其志”的意思。《论语·先进》:“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5、维,语气词。否(pǐ),恶。
6、弭(mǐ),止。
7、理,治,指平治。止,美,志,避,视,弭,矣,理,押韵。
8、养老乞言,周朝兴盛的时候,曾奉养一些年老而有声望的人,让他们提意见,帮助把国家治理好。《诗经·大雅·行苇》序:“行苇,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gǒu,黄耇,老人之称),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焉。”
9、谤者,指批评国政的人。《国语·周语》载: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批评他,他派卫巫监视批评他的人。最后国人忍无可忍,把他放逐出国。
10、是,指示代词,这个。
11、式,法式,榜样。
12、维,通“惟”。这两句是说只因子产没有遇到圣君,他的教化就只限于一个郑国。化,教化。
13、於虖,同“呜呼”。
14、四海(天下)之所以治不好,是因为只有君,没有臣(指称职的人臣)。
15、《左传·襄公三十年》载:子产从政三年,舆(众)人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我崇敬的古人,第一个就是郑国的子产。(他开始执政的时候),用礼制治理国家,大家还不理他那一套。来到辩论的场所--乡校,众人议论纷纷。有人对子产说:“毁掉乡校议论就停止了。”子产说:“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可以把它变成好事。哪能说是议论多了呢?也就是各抒己见嘛。对的,我们就采纳;不对的(或者可能把事情搞坏的),我们就防止;是好是坏,我们就观察一下嘛!河流不能堵塞,言论不能阻止。堵塞言路,主上蒙蔽,国家就要衰败了!”
乡校没有毁掉,而郑国得以治理好。周初兴盛,(是因为)奉养老成有德之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周厉王)衰败,是派人监视有意见的人的结果。成功失败的事例,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这子产啊,执政的方式(难得)。只因为难得,才治理一个郑国。真的都用子产执政的方式,帮助天下的君王,(天下就能)政通景明,达到无限。哎!天下没有治理好,(是因为)只有君王没有贤臣啊。谁能继承子产之风?(谁又具有子产之才)?我思慕古人。刘勰所说,是南北朝时代对颂的正体的认识。在一代文豪韩愈手中,也需要遵循这个文体的轨范。但此文对我们来说,重点所在,在其意而不在其形。
韩愈此文所颂的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子产。子产是历史上有名的贤臣,对郑国折冲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却仍保持中等强国的地位,具有莫大的功勋。其政治行为中有一则“不毁乡校”,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初步的民主观念的经典范例。
乡校是郑国人私议政事之所,郑国的然明觉得乡校非议国家大政,应予取缔。子产反对,说:“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这段话的意思非常明白,子产作为一个明智的政治家,知道舆论疏导的道理,并有意识地将乡校议政作为改善行政的参考,这在封建时代的政治家中,是非常难得的胸怀。难怪孔子听到此事后,会说:“有人说子产不仁,我不相信这种说法。”
而韩愈此颂的第一段,就是对子产事迹的概括,纯用四言体式,简单介绍了子产对乡校的看法及其不毁乡校的影响,“郑国以理”,即郑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的意思。这是符合颂体“敷写似赋”的基本要求的。
下段则引证史事,来说明此理。西周之兴,国家将老人供养起来,请他们发表对国事的意见,求言于老者,也是借助于老成者的人生和政治经验的做法。可到了西周的衰世,周厉王为政暴虐,使巫为监者,监视国人的谤言,国人道路以目。而终于被国人流放,西周也走向了自己的灭亡。成败史迹,岂不昭然具在,令人心悖?可以说,“敬慎如铭”,于此亦可见到。
末段则颂扬子产,完成文体的基本要求。大抵颂扬子产为执政者的模范,只是他没得到天子的赏识,而只能将教化施布于郑国一隅。如果以此道为天子之相,则国家的舆情上通下达,无所不至。天下所以不治,是因为只有好的君主而没有子产那样的臣子。谁是子产在当代的继承者呢?我只有悠悠地思念着古人!
此颂三层意思,先为概述子产史事,继而引证古史,次而颂扬子产。然而,写子产,也是在写韩愈心目中的贤相。韩愈身处唐朝的中世,正处在由盛至衰的转折点,万户衣冠拜冕旒的黄金时代早已逝去,而西风凋碧树的时代即将来临,一个有着巨大的社会责任感的封建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十字路口,又该会有多么悲凉的沧桑之感。在韩愈理想的封建政治关系中,贤相应如子产一般,疏瀹天下的民情,使下情上达,使为政有利于民生,如此则天下可治。也许在对贤相的期许中,韩愈心目中还有元和时的宰相的影子吧?然而,在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下,韩愈的理想注定了是空想而已。韩愈也只能“我思古人”,发抒其无限怅惘之意了。[1]子产不毁乡校和监谤的故事,人们都不陌生。但韩愈却在他的《子产不毁乡校颂》中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这就使人感到很有新意,而且能够从中得到深刻的历史教训。
春秋时,“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当时执政的是子产,他以礼法纲纪治国,进行了一些大胆改革。这就招致一些人的不满,批评,甚至攻击。有人建议毁乡校,子产坚决反对。他说:“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同导),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对别人的批评采取的这种态度,是完全正确的,用现在的观点来分析,也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的。两千多年前的子产能够有这样的气度和认识,是十分难能的。对子产的作法也十分赞赏。据《左传》记载:“仲尼闻是语(指上述子产的话)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孔子把仁当作崇高的政治、伦理道德的标准,从不轻易以仁许人,现在居然据此即称子产为仁。这说明孔子认为这种作法就是仁的一种表现,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作法和孔子的中庸学说是一致的。孔子的所谓中庸,并不是要人们对人处事不分是非,模棱两可。对于那种巧言令色的佞人、乡愿,孔子是非常鄙视的。孔子的所谓中庸,就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之行也,度于礼,……事执其中。”(《·哀公十一年》)中庸学说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的两端,互相矛盾,又互相联结,应取长补短,以得其中,否则就会“过犹不及”(《·先进》)。要避免事物的任何一端超过了界限(用现代哲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度”),就要求使两端(即矛盾的双方)都能及时暴露出来,使人们及时了解,采取措施,否则就会使问题堆积起来,变得积重难返,甚或酿成大祸。子产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否则“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同导),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这些话正是这个意思。
正确的认识方法,导致了良好的效果。当子产执政头一年,有的人对他整顿田地疆界和沟洫等改革措施不理解,不满意,就怨恨他,叫喊“孰杀子产,吾其与之!”正如韩愈在诗中所说的“众口嚣嚣”,仇视到了极点。但子产既不因为这些人的不满而停止自己的改革措施,也不对不满的人采取镇压(毁乡校)的办法。而是如韩愈所说的那样,“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结果,子产执政三年之后,舆(众)人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郑人从实践中认识到子产的正确,对子产的态度也从仇恨变成爱戴,起了根本的变化。正因为如此,韩愈在诗中称颂“维是子产,执政之式(榜样)。”这样的颂词,子产是当之无愧的。
韩愈在诗中,也举了反面的例,就是《·周语》中著名的周厉王使卫巫监谤的故事。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批评他,他不但不改,反而派卫巫监谤,加以镇压。大臣召公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建议他多方设法听取各种意见,然后斟酌采行。但是,厉“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可能是由于吸取了周厉王失败的教训,子产才能悟出乡校不可毁的道理(前面引述的子产的一些话和召公的话很相似)。
经过这样的对比,韩愈在诗中说:“成败之迹,昭然可现。”他通过两个历史故事,两种方法带来两种结果,说明管理国家应该采取甚么方法。当然,韩愈只是从巩固封建制度的立场出发的,但从认识论角度看,却有普遍的意义。
韩愈最后为子产的善政“化只一国”(他的教化只限于一个),而大发感慨。”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韩愈以为天下之所以得不到正确的治理,就在于没有称职的良臣。因此,他对子产特别怀念。其实,在古代的封建社会,象子产这样的良臣,是很难被重用的,纵使一时能执掌权柄,实施改革,也免不了要遭到保守势力的攻击,一旦失势或死亡,其改革的善政便又复归失败,即所谓政以人举,也必以人亡是也。
历史的经验证明,健全的政治,不能只靠个别的圣君贤相,而要靠健全的政治法律制度,以保证人民群众可以批评议论执政者及其作为,社会上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也都能及时反映出来,以便使人们通过实践、试验和比较,认识真理。否则就会如韩愈在诗中所说的“下塞上聋,邦其倾矣!”同时,制度还要保证使那些思想品质好、有才干的人材能不断地被选拔出来,担任重要的职务,使他们能大展宏图。[2]韩愈 画像[3]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阳(河南省焦作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子产有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