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法》是应广大平民的要求设立的么

山东省威海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说明:高 一 历 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页,第Ⅱ卷至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计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齐国国君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大女儿甲,他的妾为他生了大儿子乙,后来妻子为他生了二儿子丙,妾为他生了三儿子丁,继承他王位的应该是 A.甲 B.乙 C.丙 D.丁2.秦始皇时期,在山东设置了琅琊郡,琅琊郡守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 B.皇帝任命 C.地方推荐 D.考试选拔4.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元老院 D.陪审法庭5.“黄金时代”,作为一个雅典成年男性公民,下列事情不可能做到的是 A.被选举为执政官      B.领取工资6.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下列有关《十二铜表法》表述正确的是A.应广大平民要求设立B.是贵族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C.用文字明示法律规定,成为罗马法发展的里程碑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7.在古罗马法中渗透着一些自然法思想,如理性、证据、公正、平等、自由等。下列可以作为该观点证据的是 A.《十二铜表法》:“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B.《十二铜表法》:“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C.《民法大全》:“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D.《民法大全》:“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 8.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打开大门”主要是指A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居住 B.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C中国失去了香港岛 D.传教士可以传教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A. B.揭示了鸦片战争的C.了鸦片战争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1011.抗击日本的A.辽东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12.1901年本应是一个迎接新世纪的喜庆年,中国人民极为黑暗痛苦年,因为这一年A.八国联军开始侵华,中国人民经历一场劫难B.C.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D.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1. 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的国旗是A.大清王朝的龙旗 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C.中华帝国的青天白日旗 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14.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B.消灭了日本大量有生力量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权15.电视连续剧《中国兄弟连》以抗日战争时期为历史背景,讲述的是抗战开始后不久,面对日军的血腥屠杀,国共两个连队终于联合起来,共同抗日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中国兄弟连。该电视剧不能说明当时 A.国共两党军队都B.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D.民族矛盾激化是国共双方合作的主要因素16.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B.卢沟桥事变爆发C.淞沪会战的最新战况 D.日本制造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日军侵华过程中,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2003年,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发现的毒气弹,就造成三人死亡、八人受伤的惨剧。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中的描述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18.下列关于抗战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恰当的是 A.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9.右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C.淮海战役结束 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20.1949年毛泽东作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其中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实,哪些。下列各项中,属于的是?A.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沈阳B.C.D.22.“最近中国和印度曾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他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个由周恩来首先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指A.《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方针 D.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23.下列周恩来参加的外交活动,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①出席万隆会议②会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③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④参加日内瓦会议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④①②③D.④①③②24.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A.标志中美两国20多年的对抗关系结束 B.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促成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D.表明中美两国结成反苏统一战线25. “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B.参与创立亚太经合组织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6.“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日,山东威海与台北的空中直航首航成功A.通邮、通路 B.通邮、通电C.通邮、通商 D.通信、通路28.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迄今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29.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A. B.C. D.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0.图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俄国十月革命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事件。下列对此漫画的 描述正确的是   A.赞扬了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功绩 B.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D.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决定性胜利史第Ⅱ卷(,共分)注意事项:第Ⅱ卷共页,用答在上。31.材料三回答: (1)材料所述的是制度? 据材料说明在周初能够的主要是哪些人推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6分)(2)材料二反映了唐初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3分)(3)材料三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该制度具有怎样的影响?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A洪秀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孙中山BC五四运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D材料三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分(2)根据材料二表格的提示,填写字母A、B、C、D所代表的内容。(分)(3)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道路?“俄国人的路”开创道路指什么?其标志是什么?(分)33.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回答: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王权逐渐受到限制而衰落”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议会的权力却节节上升”的结果使英国最终确立了何种政体?在该政体下,英国国家元首处于何种地位? (3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3)材料三总统?该宪法使该国最终确立了何种政体(分)34.(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经济政治军事材料三 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一些地区性冲突至今难以合理解决,继续影响着地区局势的发展;从“两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山东省威海市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135302.html
相关阅读:
下一篇:没有了宁阳四中2013级高一下学期每周一练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9页免费9页免费9页免费8页¥2.0016页免费8页免费11页免费9页免费8页免费9页免费
宁阳四中2013级高一下学期每周一练试题|21高​一​历​史​试​题​
​
​
​
​.​山​东​省​经​常​被​称​为​“​齐​鲁​大​地​”​,​这​渊​源​于​(​ ​ ​ ​ ​)​
​
​A​.​商​代​曾​在​山​东​建​都​ ​ ​ ​ ​ ​
​
​ ​B​.​西​周​分​封​的​齐​鲁​两​国​统​治​中​心​都​在​山​东​省​
​
​C​.​山​东​省​的​行​政​区​域​与​齐​鲁​两​国​的​封​地​完​全​一​致​
​
​D​.​商​代​曾​经​在​山​东​省​建​立​齐​、​鲁​两​个​诸​侯​国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十二铜表法”的历史意义在于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B.保障平民利益,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C.用文字明示法律规定,是罗马法的渊源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的成熟 C略..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名师解析高考押题名校密卷高考冲刺高三提分作业答案学习方法问题人评价,难度:0%“十二铜表法”的历史意义在于 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B.保障平民利益,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C.用文字明示法律规定,是罗马法的渊源
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的成熟 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C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当前位置: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它A.标志着罗马成文..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它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B.内容广泛且条文清晰C.规定了严酷的债务奴隶制D.使审判和量刑有法可依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是指《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它的颁布使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伤害平民利益的现象受到极大限制和约束,使审判和量刑有法可依,这是古罗马平民对贵族的重大胜利,所以答案选D,A项强调的是罗马法的影响,B项是罗马法的突出特征,C项规定将不利于平民利益。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它A.标志着罗马成文..”主要考查你对&&西塞罗和自然法精神,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古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西塞罗和自然法精神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古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
&西塞罗和自然法:西塞罗被誉为“自然法之父”,标志着古罗马法学达到了顶峰。西塞思认为,在实在法,也就是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所以,自然法效力高于实在法。实在法必须反映和体现自然法的要求。因为“恶法非法”,所以法律必须体现正义和公正。据此,西塞罗还提出了“人人平等”的主张,这种主张也影响了日后罗马法的面貌。 西塞罗和自然法精神:
1.人物: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晚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他为古罗马国家奠定了一种政治法律哲学基础,被誉为“自然法之父”。 2.概念: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 3.思想:(1)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2)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 4.意义: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452—451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和平民的努力下,古罗马编订出十个法表,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公布于罗马广场。但他主要由贵族编制并为贵族利益服务,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1)背景: ①从罗马建城到共和国建立之初,罗马人主要依靠祖辈传承下来的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②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广大平民极力要求制定成文法来保障自身的权益。③迫于平民的强大压力,元老院成立立法委员会,于公元前449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人最早的习惯法汇编)。(2)内容及特点:①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②特点:它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其中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3)评价:①作为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②《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习惯法:时间: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5世纪中期;局限: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随意解释法律,保护自己利益,损害平民利益早期贵族垄断着立法和司法大权。当时罗马只有习惯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2、成文法的诞生: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期原因:由于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标志:《十二铜表法》的颁布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晰作用与意义:①这是罗马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法的渊源,也是罗马的基本法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局限: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
公民法: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被称为公民法。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保护,并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罗马与罗马法的来历:1、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新的开拓者。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以蕞尔小邦征服意大利,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2、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罗马法: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法坚持两大准则: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万民法产生的背景:①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并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然后向地中海地区扩张。②罗马帝国建立至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已经建立三十多个海外行省,控制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疆域,统治了许多不同的民族。③在征服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己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
万民法的诞生:①罗马帝国的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把法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②法学家也积极立法,进行法律解释,以充实罗马法律。③为巩固统治,帝国对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④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区别:使用范围不同)⑤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对罗马法的整体和构成部分的认识:(1)罗马法是一系列法律的总称,而不是某一部法律的名称。(2)《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3)万民法与公民法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
罗马法的本质及影响:(1)罗马法的实质:维护罗马统治者的利益,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是奴隶制的法制体系。恩格斯说:“罗马法是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是“充分预料到现代私有制的法律”。(2)世界性的法律影响:近代欧洲都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了本国的法律制度,如《德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等都以罗马法为法律蓝本。现在世上许多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原则都渊源于罗马法。世上公认的法学理论、法制民主原则也均发端于罗马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成了法治建设永恒的价值观了。罗马公民法特点:①对象上,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②程序上,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③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公民法:适用罗马公民;呆板;侧重公法)
罗马万民法特点:①对象上,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即罗马人和外邦人。②程序上,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侧重私法。③内容上,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④核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罗马法三个构成部分的关系:罗马法在其发展史上达到鼎盛阶段是在元首制时期,主要体现在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的确立。公民法基本上是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补充,因为它对帝国的外来居民特别适用。罗马法最重要的分支是自然法,它不是司法实践的产物,而是哲学的产物;自然法概念的发展,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成熟。
罗马法的演变发展过程: ①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的法律,镌刻于十二块铜表上,称为《十二铜表法》,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 ②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成为公民法。它具有明显的狭隘性。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演变成为适应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称为“万民法”。 ③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时,成立专门的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统称《民法大全》。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罗马法影响:(1)对罗马的影响:①积极方面 政治上:维护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力,实际上是维护奴隶制度,理论上承认公民的平等权利,巩固帝国的统治基础; 经济上:保护私有财产;对各种契约均有较详细的规定,稳固了帝国的经济基础。 ②局限性罗马法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奴隶被当作私人的财产,没有任何权利,不能体现真正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现代的法制有明显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妇女权利受限。(2)对世界的影响:①为近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②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 ③为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立法提供了范本。
罗马法影响深远的原因:①统治范围广,传播远&&&&&&&&&&&&&&&&&②比较完善,系统性,逻辑性强,法理精深&&&&&&&&&&&&&&&③有一些人类共同准则&&&&&&&&&&&&&&&&&④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之不断修正&&&&&&&&&&&&&&&&&&⑤其发达是罗马统治者尊重法学,尊重法学家的结果罗马法的形成概况:
古罗马共和国时代和帝国时代的分界:公元前30年,继凯撒之后崛起的军事强人屋大维战胜了政敌,结束了罗马数十年的内战,夺取了国家最高权力。公元前27年,他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也就以此为标志进入了帝国时代。 1、王政时代:公元前8世纪中叶,古代罗马人(罗莫路和勒莫)在意大利半岛中部拉丁姆平原上的台波河下游河畔建立了罗马城。 2、共和时代: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 3、帝国时代:公元前30年,继凯撒之后崛起的军事强人屋大维战胜了政敌,结束了罗马数十年的内战,夺取了国家最高权力。公元前27年,他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也就以此为标志进入了帝国时代。 4、危机与分裂:公元395年,在危机的冲击下罗马帝国分裂为两大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城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 5、衰落与灭亡: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被废黜。这一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标志,也是欧洲古代历史终结的标志。 6、东罗马灭亡:1453年4月,奥斯曼穆罕默德二世亲率大军围攻君士坦丁堡。5月末,奥斯曼军队经过激战,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拜占庭)末代皇帝死于乱军之中。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古罗马的历史一般可划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代(约公元前八世纪到六世纪);共和时代(约公元前510年一公元前27年);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一公元476年)。
罗马帝国时期:1、帝国建立的原因:A、领土的极度扩张。罗马人迅速地接连蹂躏、并吞了马其顿、希腊、小亚细亚的帕加马、比希尼亚和西利西亚,然后是塞琉西王朝的叙利亚,最后,于公元前31年并吞埃及。罗马人还以这一方式接管了东方诸后起的希腊化国家。当时,尤里马斯·凯撒有很高的声威,他(于公元前58一49年)征服整个高卢。最后,公元1世纪时,罗马开始长期占领不列颠。最终,罗马统治者已经成为整个地中海的霸主,势力向西延伸到大西洋岸,向东延伸到小亚细亚地区。B、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贫民和富豪之间的矛盾、以及罗马统治者与被征服民族之间的矛盾都越来越恶化。开始时,提比留·格拉古和他的兄弟盖约·格拉古勇敢地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奴隶起义连绵不断,最后,终于爆发了斯巴达克起义。 2、帝国建立的过程。在罗马由共和向帝制转变的过程中,中间有一种过渡形态。这就是前后两次“三头政治”(triumvirate)。前三头同盟:庞培(Pompey)、克拉苏(Crassus)、凯撒(Caesar)。两头并立。凯撒独裁。后三头同盟:安东尼(Antony)、雷比达(Lepidus)、屋大维(Octavius)。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他直接控制行省的总督,规定税收标准,严密控制军队。通过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屋大维建立了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确保了200多年的稳定。其后,帝国走向衰落。公元3世纪,危机四伏,最后终于在民众起义和外族不断侵犯的冲击下,罗马帝国的整座大厦倒塌了。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正式灭亡了。&&&
发现相似题
与“《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它A.标志着罗马成文..”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3999724494926394620624123213223664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二铜表法 规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