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家长会ppt题向家长阐述,做同学的安抚工作

查看: 13674|回复: 0
初中语文作文题目分类大全
初中语文作文题目分类大全
一、父母、老师、同学、爱、幸福、感谢
1、①-------,我永远忘不了你& && &②榜样& &&&③良师
2、①有家真好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籍;在这里,洋溢着哝哝的师生之情、伙伴之情)
3、①爱使我-----------
(成长、战胜困难与挫折、走向成功------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爱。爱来自我们身边的许多人。爱伴随着我们成长)
(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
6、①分手时,我想说声谢谢你 ②分手时,我想说声对不起
(文题中的你可以是与你朝夕相处的同学,也可以是辛勤培养了你三年的老师。说声谢谢是因为你获得了真情与帮助,说声对不起是因为你因为某件事而有愧疚。)
二、自我、成长、个性、美德
1、①我自豪,我是-------的人  ②其实,我真的很棒& &③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竖起大拇指”常用来表示鼓励、夸奖、赞美、自豪;也可用来表示有决心、有信心、有志气)
2、①我终于战胜了--------
(每位同学自身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如胆怯、自卑、懒惰、粗心------请结合你的实际选择一个方面,把题目补充完整作文。)②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 &
3、当我面对------的时候(荣誉、成功、挫折、鼓励、某种目光-----)
(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取得成绩和荣誉,掌声给人以褒奖,给人以再创造的活力;面对困难和考验,掌声会给人信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奋进的动力,应该说,掌声就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为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鼓掌,可写你的体验和见闻,也可写你的见解和认识)
5、①我长大了  
②成长(成长伴随着人的一生。成长的过程曲折坎坷,成长的故事丰富多彩。人是这样,世界上万事莫不这样。关于成长,你一定还有好多话要说-----)
三、写心声、苦闷、压力
1、①从来没有这样--------(欢乐、痛苦、懊悔、伤心、幸福)②那一天我好---------(难过、快乐、遗憾、后悔)③------的泪水(高兴、激动、幸福、骄傲、伤心、后悔、思念)
2、①我渴望-------(渴望表示急切的盼望,所以内容肯定是积极的、未实现的愿望。如渴望父母师长的理解,渴望友谊、平等、成功------
②渴望得到-----(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
③我最需要理解
3、--------,我想对你说
4、①在挫折面前& &②成功的喜悦
& &③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
(“许多日子以来,我嘴里衔着一枚青橄榄,酸酸的、涩涩的,而此时却嚼出丝丝甘甜”其实,没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何尝没有衔过一枚青橄榄,在你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完成挑战任务的过程中,或者在你消除误解赢得信任的过程中,或者在你努力改变自己处境的过程中-----你不也有过艰辛,有过苦涩吗?不也尝到丝丝甘甜吗?
5、①---------给我带来快乐 ② -----是一种享受&&
6、①有----真好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四、回忆、惜别&&
1、①童年趣事
2、①甜甜的回忆& && &&&②----------引起的回忆& && &&&
3、“童年”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每个人又有不同的童年。)
4、“泪水”
(痛苦会流泪,激动会流泪。泪水是人心底最真实的感情流露。弱者有泪,强者有泪,泪水里写着每一个人的悲与欢。)
五、上课、课文、课余、考试、校园、初三、中考
1、①有趣的课余生活  
②我的另一片天地(同学们除了日常功课的学习外,还有各种各样自己的天地,请把你那另一片天地展示给大家)
2、我的一天
(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无论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还是社会生活,这精彩纷呈的生活是有无数个闪光的日子构成,请选择你认为最值得写的一天)
3、①一次不同寻常的考试
(同学们在学习期间经历过课堂上的各类考试,也经历过课堂外的种种“考试”,其中有的对你来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4、①我在------学到了语文
(“电视里”/游戏中/报纸里/ 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你一定在除了语文课外的日常生活中,有过不少学习语文的经历。)
②“语文”
(同学们至少学了九年语文,但收获和感受却不尽相同,语文是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请你围绕这个话题,或倾吐学习语文的酸甜苦辣,或其中的某一方面,或描述与其有关的人和事,或表示自己对此的看法、设想-------)
5、跨进五月
(步入紧张的复习阶段,同学们倍感其中的酸甜苦辣,选取你学习生活中的片段,写一篇记叙文,吐露你的真情实感。)
② “初三”
(有人说,初三是枯燥的,尝到的是辛苦,得到的是失望;有人说,初三是金色的,经历的是充实,收获的是希望;有人说,初三充满了竞争,友情似乎在你追我赶中淡薄;有人说初三充满了友情,情趣似乎在你帮我助中浓厚------也许,初三的心情是复杂的,初三的生活是多彩的,初三的感受是独特的,初三的思考是深入的。人在初三,身临其境,你一定有许多想要倾吐的东西。或讲述有关初三的故事,或抒写有关的初三的心情,或发表有关初三的见解,或展望有关初三的前景。)
六、苦乐、爱好、
1、我喜欢的课外读物& &我喜欢的一篇课文
2、课外阅读欢乐多
3、我爱看的-------(一个电视节目、一份报纸、体育比赛-------)
(阅读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于你而言又如何?写一篇文章,可以描述你自己阅读的故事,可以抒写你阅读中的甘苦得失,也可以介绍你阅读的习惯方法,或是你阅读的体验认识。)
七、启示、教育、发现、人生、社会、感悟生活
1、美在身边& &我发现了美
1、 这件事告诉我--------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有许多的事,像一盏盏灯,照亮了你的心扉,给予你精神力量,指引你前进的方向。生活告诉了你做人要诚实,面对困难要乐观,荣誉不仅属于自己,要关心别人。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
2、我深深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集体的温暖/家庭的温馨/诚实的可敬)
3、生活使我懂得了--------
4、“美德”
5、“关注生活”
(你热爱生活吗?你关注生活吗?生活是个大课堂,只要把目光投向生活,你一定有许多新奇的发现、真切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从而获得知识、增长才干,美化心灵、树立志向。可记叙你生活中的某种经历、抒发自己的感悟,对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介绍生活中的某种新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
八、想象、明天、未来
1、假如双休日真正属于我
2、十年后的我
3、请你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按照所提供的下列景物,描写月夜风景。
中秋明月 辽阔的天空 沐浴着银白色 月光的大地& &高楼、池塘、池水 杨柳—树林
村落、月光下的房屋
4、我的未来(同学们对未来的自我,未来的生活及未来的世界,你一定有过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思考。)
5、“明天”
十一、环保
1、“环保”
(步入20世纪以来,随着环境破坏的加剧,人类的生存条件日见其差,到20世纪中后期,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全人类逐步达成共识:人类要生存和发展,环境保护势在必行。)
十二、网络、科技
1、 现代科技带来的-----
2、 “电脑”(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脑已走进了学校和家庭生活。)
十三、改写
1. 选择一首古诗改写成文章。&&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用户等级:幼儿园中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9 小时
等级:幼儿园中班
<em id="authorposton14-6-3 23:43
查看: 4035&
海淀区初三二模语文&&2014.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基础.运用(共28分)(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刹那 (shà)& && &颤抖( chàn )& && & 鲜为人知(xiǎn)B.诘责 (jié)& && &称职(chèng )& && & 舍本逐末(zhú)C. 脑髓 (suǐ)& && &调解(tiáo)& && && &脍炙人口(kuài)D. 衣冠 (guān)& &&&惘然(wǎng)& && && &谆谆教诲(huǐ)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阅读苏轼的作品,我们总能在他描绘的景致中感受到他那份豁达的情怀。B.那么难的数学题,这位新同学几分钟就解出来了,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升。C.世界公园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纷纷前来观看休闲。D.火车站前的服务点免费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服务,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温暖驿站”。3.考试结束后,初三(1)班杨晓舟获得了年级作文最高分,得到了老师的赞赏,而成绩不理想的李凡却很不服气。在老师评析杨晓舟作文时,李凡不注意听讲。如果你是李凡的同桌,你会如何委婉地劝导他呢?以下劝导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A.李凡,晓舟的作文写得多好啊,你应该心悦诚服!B.李凡,我们要想把作文写好,就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C.李凡,晓舟的作文写得多好啊,您难道不应该心悦诚服吗?D.李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你如果想把作文写好,就必须学习别人的优点。4.根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生意”是中国盆景的灵魂。庭院里,案头间,一盆小景朝夕相伴。稍近之,清心洁虑;细玩之,荡气回肠。当勃勃生机迎面扑来时,让人们在不经意中传达天地“活”意,感受造化神奇。一片假山,一段枯木,几支虬曲的干,一抹似有若无的青苔,再加几片柔嫩娇媚的细叶,就能让人感受到无限的生机。A. 让人们在不经意中领略天地“活”意B. 人们在不经意中传达天地“活”意C. 让人们传达在不经意中天地“活”意D. 人们在不经意中领略天地“活”意5.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借着语言这一通道,渺小的人可以进入广大的世界,& && && & 。语言丰富,则人生饱满;语言贫瘠,则人生寡淡;语言灵动,则人生优雅。我国古代很多文人之所以过着风雅的人生,就在于& && && & 。因此,那些传世的诗词曲赋,多数不是文人枯守书斋的结果,而是& && && & 时的即兴咏叹——这种风雅人生,至今还令许多人心向往之。①他们的生活常与优雅的汉语为伴②短暂的生命可以留下永恒的声音③他们在茶楼叙旧、送别友人或游山玩水 A.③①②& && &&&B. ②③①& && & C. ②①③& && & D. ①③②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个暑假我们去黄山玩儿,是坐火车?还是坐飞机?”弟弟急切地问,一脸兴奋。B.有这样一些文章,我们读的时候会流泪;有这样一些瞬间,我们的内心因感动变得柔软。C.那个学生校刊主编、文学社社长,人气高到只要说他的名字,整个学校的人都知道。D.初三年级学生会组织了“感动初三”征文比赛,晓萌的作品《瞬间》获得了一等奖。7.在年级举办的“诵读古代诗文,感受先贤情怀”主题活动中,有一个根据名家作品对对子的内容。现在请你根据所给的上联,选择合适的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上联:白居易游钱塘湖,喜看早莺争暖树下联:& && && && && && && && && && &A. 柳宗元游小石潭,凄神寒骨景幽邃B. 欧阳修上醉翁亭,后天下之乐而乐C. 王安石登飞来峰,浮云难掩赤子心D.文天祥过零丁洋,甘愿丹心照汗青(二)填空(共10分)8.默写(7分)(1)& && && && && && && &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2)& && && && && && &&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了却君王天下事,& && && && && && &&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阐述了磨难中的人被别人认识的过程:只有当他有“& && && && && &&&,& && && && && &&&”的具体表现之后,人们才有可能来了解他。(5)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诗中“& && && && && & ,& && && && && & ”这两句,通过描写诗人俯仰之间的所为与所见,表达了他闲适宁静、怡情自然的心境。9.名著阅读(3分)《朝花夕拾》的许多篇章都写出了儿童天然的喜恶。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了解到少年鲁迅喜欢在百草园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 && &&&;在《& && && && && && && && &》中,我们知道少年鲁迅还喜欢描摹《山海经》中的图画,并对为他买来此书的保姆心存感激;在《五猖会》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鲁迅对& && && && && && &一类的事异常反感……这些都表现了少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三)简答(共4分)10.阅读下面的图画,回答问题。file:///C:\Users\lwt\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2657.png (1)仔细阅读这组图画,用简单的语言介绍图画的内容。(不超过28个字)(1分)答:& && && && && && && && && && && && && && && && && && && && &(2)这组图画在社区宣传栏张贴后,很受居民欢迎。大家从中受到不同的启发,纷纷在社区网上发表感言。①从行为习惯的角度,八岁的牛牛说:& && && && && && && && && && && && && & (1分)②从教育方式的角度,珊珊的爸爸说:& && && && && && && && && && && && && & (1分)③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某大学的教授说:& && && && && && && && && && && && &&&(1分)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陈涉世家》与《祖逖》选段,完成第11-13题。& && && && && && && && && && && && & (一)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1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楚人怜之& && && && &&&之:& && && && && && && && && &&&睿素无北伐之志& && &&&之:& && && && && && && && &(2)上使外将兵& && && && &将:& && && && && && && && &&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 &将:& && && && && && && &&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 翻译:& && && && && && && && && && && && && && && && & 13. 请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的一段文字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file:///C:\Users\lwt\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9800.png
三、现代文阅读(共32分)(一)阅读《春雪?梅花》,完成第14-16题。(共14分)春雪?梅花①客居纽约,寒冬渐远,春已归来。没想到气温骤降,我虽畏寒,却恋雪成痴。听说大风雪将至,反而欣喜异常。守着窗儿,热切盼望大雪降临,喃喃地念起家乡的谚语来:“雨带雪,落到明年二三月。”此时,我格外怀念故乡与台北下雪天的情景,怀念雪中的梅。②我的故乡虽是温带的南方,春天却常常下雪。一下雪,院子里的那株梅花怒放的梅树上就缀满了雪。因为冷,便没有别的娱乐,与外公一起赏梅、看庙戏,就成了我儿时最最开心的事。外公带我去看戏,他套上高筒钉鞋,一手撑雨伞,一手提灯笼,叫我紧紧捏着他大棉袄的下摆,踩着他的钉鞋脚印,一步一步往前走。我只要喊:“好冷啊!”外公就说:“怎么会冷?越走越暖和的。”红灯笼的光影,晃晃荡荡得映在雪地上,真的就暖和起来了。外公年纪虽大,却稳稳健健的,如同院中的那株老梅。他说:“要记住,在风雪中走,就要像院中的梅树一样,风雪越大,就越精神!”我记住外公的话。长大以后,多少次顶着风雪向前走,都挺过去了。③“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父亲的好友刘伯伯常念这句诗。他是个诗人,喜欢喝酒、写字、画梅花。故乡春雪飘飞的日子,梅花开了,刘伯伯就会来我家小住。他边喝酒边眯起眼睛,对着雪中那株绿梅凝望。此时,雪花漫天飞舞,梅蕊幽香缕缕,看来他就要吟诗作画了。我磨了墨,摊开纸,刘伯伯说:“慢着,慢着,画梅以前先要写字。”他又念起他那套说了好多遍的大道理来:“要学画必须勤练书法。梅的枝干如隶篆,于顿挫中见笔力;梅梢与花朵似行草,于曲直中见韵致。中国画最能见真性情,画者心灵的境界高了,画的风格也会高。”我那时哪里懂得什么韵致、风格呢。但我记住了这些道理,并在心里暗暗思量、向往。④刘伯伯写完一张大字,才开始画梅花。他随画随扔。我问他为何不留起来,他说:“要能画出梅花的神韵,真是太难了。画梅难,写咏梅诗也难。林和靖的‘暗香疏影’传诵千古,是因为他有‘梅妻鹤子’的韵事。”我问他:“那刘伯伯的咏梅诗呢?”他大笑说:“我的咏梅诗还在肚子里呢。”父亲随口笑吟道:“雪梅已是十分春,却笑晨翁诗未成。”刘伯伯马上接口道:“高格孤芳难着墨,无如诗酒两忘情。”话音刚落,他们笑声飞起,再次举杯畅饮。刘伯伯所说的“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是在杭州孤山隐居的。那是个清净的地方,依山傍水,绕屋倚栏,尽是梅花……受长辈影响,长大后,我也偏爱梅花。读着梅诗,感悟梅品,即使在阴霾的日子里,我也觉得心清志明。⑤抗战中,杭州沦陷。抗战胜利后,重回旧地。在断壁残垣中,在飘飞的雪花中,喜见旧宅庭院中的那株绿梅依然兀立。那屈曲嶙峋的枝干如同虬龙,星星点点的淡绿色的花苞,静静待放,仿佛在冷风中孕育着一个不屈的重生之梦。春雪初霁,好友来舍间小坐。她看见窗外绿梅,一时兴起,就展纸濡墨,画出那株劫后梅花。我写词应和:“相逢互诉相思,年年常伴开时。惜取娉婷标格,好春却在高枝。”历经家国忧患,再见此景,心中感慨,难以言说。⑥后来我从大陆到了台北,匆匆又近三十年。春雪飘飞的闲暇之日,我静坐家中,细细品读壁上挂着的那几幅梅花图。其中有我的老师任心叔先生画的墨梅图,上面题着:“画梅如画松,貌同势不同。爱此岁寒骨,不受秦王封。”这是他一身傲骨的写照。一遍遍凝望这宝贵的纪念品,梅事,人事,国事就一点一点地从记忆深处浮现出来。⑦台湾气候,不易多植梅花,不能到处赏梅,但因梅花是中华民族坚贞不移的精神象征,所以民众依然爱梅花,也能体认“梅花霜雪更精神”的意义。⑧客居纽约,我发现美国人爱的是春的姹紫嫣红,这个没有经历太多苦难的年轻国家,怎么也不懂得中国人爱梅的情怀。所以这里虽然有雪,却没有把酒品梅的知己。⑨雪后初晴,春寒料峭,我又神驰于杭州的梅花。数十年过去了,它们定当傲岸如故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取材于琦君的同名散文)14. 文章第②—⑥段围绕梅花,回忆了四个令人难忘的情景。请参照所给示例,概括另外两个情景。(4分)情景一:在故乡外公教导我要学寒梅傲雪情景二:& && && && && && && && && && && && && && && & 情景三:断壁残垣中我与友人赏劫后梅花情景四:& && && && && && && && && && && && && && && & 15. 文中多次出现对春雪的叙写,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3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所说的“中国人爱梅的情怀”的理解。(不超过150字)(7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17-19题。(共10分)①明代初期我国经济繁盛,造船业、手工业发达,丝绸、陶瓷等深受异邦人喜爱。为宣传国威、与他国进行友好往来,明永乐帝于1405年派郑和率船队下西洋。船队有两百多艘舰船、27000多名船员,出航时云帆蔽日,浩浩荡荡。②这支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知识与技术,为使船队能够安全顺利地航行,郑和利用季风来确定出航、返航时间。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区,冬季大陆上空是高压区,南海的东南部是低压区,所以近海气压分布西北高、东南低,形成偏北季风;夏季则为偏南季风。古代海船航行主要依靠风里,冬季的偏北季风有利于南去的船只顺风出行,而不利于北归的船只驶向大陆;夏季则刚好相反。所以郑和下西洋时均是冬季出发,夏季返航。③船队还会运用多种定向和导航技术来确保航向的正确。白天船队利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牵星板来确定航向。牵星板,为正方形,共12块,最大的一块边长约24厘米,以下每块递减2厘米。观测时,将木板立起,左手拿木板一端的中心,手臂伸直,眼看天空,木板的上边缘是北极星,下边缘是水平线,依高低不同,替换调整木板,这样便可测出船只所在地北极星距水平线的高度,进而计算出所在地的纬度。同时,船队还能熟练地运用漂物测速技术测算单位时间内的航行里程。④此外,郑和船队还运用完备的通讯技术来保证船队信息的顺利传递。船只间昼行认旗帜,夜行认灯笼,如遇雾雨天可通过铜锣、喇叭等进行联络。这些方法使得船队即使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也能“云帆高张,昼夜星驰”。⑤郑和的船队在28年间七次下西洋,足迹南至东南亚的苏门答腊,西到红海及非洲东岸。船队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同时,明朝“播仁爱于友邦”的外交思想,也由郑和船队带向了世界。众多亚非国家因此纷纷与明朝政府建交,出现了“四夷归附,万国来朝”的盛况。17. 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知识与技术。先进的航海知识指的是:& &①& && &&&;先进的航海技术指的是:&&②& && && && &,以及&&③& && && && & 。(3分)18. 阅读材料一,运用文中相关知识,解释义净要等到冬季才出航的原因。(2分)【材料一】& &&&公元671年,唐代高僧义净为求得佛法要乘船远航。他初秋就到达了广州,联系到一艘南去的商船,但却一直等到冬季到来才出发远航,最终到达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阅读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在目的和影响上的差异。(5分)【材料二】年间,西班牙人哥伦布在王室的支持下,为了掠夺黄金、香料等物资,先后四次进行远航。船队规模最大时有船员2500人,船只17艘。哥伦布的船队在海地岛上发现黄金后,起初用廉价物品交换当地印第安人的贵重物品,当发现印第安人缺乏抵抗能力时,竟然通过武力把印第安人的一切掠为己有。哥伦布曾发布命令,强制印第安人缴纳一定数量的金砂。多数人因完不成治标而惨遭杀戮或劳累致死。岛上的印第安人急剧减少。短短几年间,印第安人累世积攒起来的黄金很快被榨取一空,但此举却为西班牙积累起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原始资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阅读《谣言止于智者》,完成第20-22题。(共8分)& && && && && && && && && && && && && &谣言止于智者& & ①近来,社会上“妖言惑众”事件的频繁发生,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危害。虽然人们知道,谣言是个别人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捏造的谎言,但仍有不少善良的人在无意之中成为了谣言的传播者。许多人被谣言迷惑,而智者却往往能化谣言于无形,也就是说,谣言止于智者。②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风风火火地跑到哲人那儿,说想要告诉他一个消息。哲人平静地打断他的话说:“等一等,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哲人所说的“筛”,就是看消息是否真实,是否经过审查,是否具有善意。来人表示只是听来的。最后哲人说:“那就别说了吧,免得人们被这虚假的谣传所困扰。”哲人面对看似令人激动的消息,淡定从容,以自己的标准过滤虚假信息,让谣言停止了传播。【甲】面对不确定的信息,智者能以淡定的心态,理智应对,不为谣言所惑。③面对不确定的信息,智者能以渊博的知识,明辨是非,不为谣言所困。谣言像四处游走的无根之风,而知识却正如遮挡、消解它的高山茂林。当智者遇到谣言的无根之风时,能运用知识的高山茂林,使谣言得以消解。【乙】自2007年至今,对于拟建PX(对二甲苯、低毒化合物)项目,多地民众均选择坚决抵制,被谣言所惑是重要原因之一。其间,某搜索网站上的“PX”词条多次被人篡改,将PX解释为“剧毒”。为了阻止妖言惑众,清华大学化工系的学生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大量的科学依据进行论证说明,还原了科学的真相,从而攻破谣言。这次破谣的成功,表明了知识对于明辨是非的必要性。④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络让谣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因此,对于不确定的信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尽自己所能组织谣言的传播,在谣言面前我们人人都应该做一个“智者”。20. 为什么说“谣言止于智者”?(4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作用。(2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如果在文章【甲】或【乙】处补写一个论据,下面材料放在& & 处使用最恰当。(只填序号)(2分)【材料】战国时期,魏文侯派乐羊去攻打中山国。三年未下。在此期间,各种谣言纷起,说乐羊围而不攻是想拥兵自立。然而,魏文侯却相信乐羊这样做自有其道理。他一面派使臣慰问前线的部队,一面又加派作战的兵力。最终乐羊成功打下中山国,魏文侯重赏了乐羊。四、作文。(共50分)(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23. 上周五,光明中学初三学生到植物园春游。进园后,同学们发现一个哇哇大哭的小朋友,原来他跟妈妈走散了。当时,有同学联系公园工作人员广播寻人,有同学拿出零食安抚小朋友,有同学唱歌逗小朋友开心……当小朋友的妈妈赶来时,小朋友正和同学们在一起做游戏。请你以这位妈妈的名义给光明中学写一段感谢的话。(要写明感谢的内容,表达感谢的心意,语言准确得体,不超过200字)(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24. 任选一个题目,写一篇字数600—800字的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1)一杯鲜果汁,一盘清蒸鱼,一碗白米饭,一盆鸡蛋汤……这些看似简单的食物,总能不断地刺激着我们的味蕾,让我们品尝到家的味道。请以“舌尖上的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2)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活力。合作探究的课堂,飞腾跃动的操场,热烈尽兴的联欢,呼朋引伴的郊游……我们在充满活力的生活中成长。请以“充满活力的& && & ”为题目(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海淀区九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 && &2014.6一、基础.运用(共28分)(一)选择。(共14分)1.C& &&&2.B& &&&3.B& &&&4.D& &&&5.C& &&&6.A& &&&7.D(二)填空(共10分)8.(1)会当凌绝顶(2)沉舟侧畔千帆过(3)赢得生前身后名(4)征于色& &发于声(5)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共7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9.①不捕鸟(或听长妈妈讲故事)& & ②阿长与〈山海经〉& &③想去看戏却被父亲叫住背书(每空1分)(三)简答(共4分)10.(1)小孩看见妈妈给奶奶洗脚,也端来一盆水给妈妈洗脚。(1分)(2)我要经常给爸爸妈妈做些事。孝顺长辈,身教重于言教。孝道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共3分。每小题1分)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11.(1)他,指项燕& &的& && && &(2)带领& &将领(共4分。共2小题,每小题2分)12.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了。(共2分)13.1天下苦秦久矣2宗师争夺,自相鱼肉3打着扶苏项燕的旗号,倡导天下4派出大将统兵出师北伐(共4分)三、现代文阅读(共32分)(一)(共14分)14.答案示例:情景二:在杭州刘伯伯赏梅吟诗作画& && && && &情景四:在台北我品读梅花图(共4分。每空2分)15.答案示例:交代写梅记事的时令背景,衬托梅花凌寒傲雪精神,并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共3分)16.答案示例:外公的教导、抗战后犹见绿梅兀立绽放的画面,以及任老师所画梅花图,写出了中国人心中梅花的象征意义:小而言之,她是不畏艰难的奋斗勇气;大而言之,她是历经忧患而傲然独立、坚贞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刘伯伯、父亲与任老师等父辈对梅花欣赏与推崇,表明了中国人对高洁、雅致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共7分。象征意义,4分;结合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二)(共10分)17.①利用季风来确定出航,返航时间 ②多种定向导航技术与运用漂物测速技术 ③完备的通讯技术(共3分)18.答案示例:古代海船航主要依靠风力。我国有属于季风气候区,冬季偏北季风有利于南区的船只顺风出航,所以高僧义净只有等到冬天才能出发远航,到达南边的苏门答腊。(共2分)19.目的:郑和下西洋,为了宣扬国威,与他国友好往来;哥伦布航海,为了掠夺贵重物资。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贸易发展,传播“仁爱“思想;哥伦布航海,是印第安人口剧减,财富被掠夺,为西班牙积累了原始资本。(共5分,目的2分,影响3分,画线要点每个1分,其他要点每个0.5分)(三)(共8分)20.面对不确定的信息,智者能以淡定的心态,理智应对,不为谣言所惑;面对不确定的消息,智者能以渊博的知识,明辨是非,不为谣言所困。(共4分,每个要点2分)21.画线句子运用比喻论证法。将谣言比喻为无根之风,突出其不真实与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将知识比喻为高山茂林,突出知识对谣言的消解作用。在此基础上。形象地阐明智者运用知识消解谣言的做法。论证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共2分)22.甲(共2分)四、作文(一)(共10分)&&24.评分标准:10分。内容7分。语言3分。& & & &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03 小时
金币:1845
<em id="authorposton14-6-4 00:09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用户等级:小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9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6-4 09:26
谢谢,辛苦了!
用户等级:小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6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6-4 17:03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56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6-5 18:03
谢谢老师,太即时了!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03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6-6 10:02
用户等级:小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6-6 17:15
非常感谢,回家让孩子看看。
北京中考网特别策划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语文家长会发言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