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运会林丹李宗伟比赛视频与郭思蔚比赛录像

直到世界尽头
  林丹 著
  凤凰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报率先推出奥运冠军林丹自传,敬请关注。
  世界首位羽坛全满贯真诚告白自我锤炼之路:“不是你今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随便便输掉的。”
  “飞身”绝技是这样练成的 2012年,我步入了在中国羽毛球队的第12个年头。一路的荆棘与辉煌,成就了世界羽坛不可复制的“全满贯”。中国人讲究12年一个轮回,而我有时回想起来时路,也常会觉得恍若隔世,又好像仿佛就在昨天。
  在后颈上文上“LD”之后,我又在左手手臂上文了一串五星,代表全满贯。你看中国队的比赛服就知道,有的人胸前是一星、两星,目前我的五星已经满了。我想,即使有一天我退役了,它还会一直伴随着我。它印在我持拍的左手上,护佑着我的每一次出征与战斗。文身时阿芳问我痛不痛。是有点痛,但比起12年的国手生涯,就不算什么了。我还在右手内侧文上一正一反的两个“F”,那是献给芳芳的。
  经历得多了,我渐渐变得容易怀旧了。这么多年来,我时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的飞身鱼跃到底是如何练就的。这个问题连谢杏芳都感到好奇,她听到的版本是,据说八一队曾经特别训练过我。我笑道:“你们也太会联想了。”以前我常跟媒体开玩笑,我说:“我练过守门员,你们都不知道?”在这里,我想实话告诉大家,之所以会“飞”,一定是你的步法没有练到位。
  说能“飞”那是吹牛,鱼跃救球只是一种本能。而我最初发现自己的这身“绝技”,则纯粹是因为贪玩。那时我还在八一队,运动量小,不像在国家队那么累,练完后时间还早,没事干,我就跟队友说:“来,杀一个对角。”等他的球杀过来的时候,我就玩一个侧空翻过去接球。当时我就是觉得好玩。
  敢在正式比赛中玩这个,全世界我大概也是头一个。我记得很清楚,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城运会。预赛第一场我跟郭思蔚打,那时他已经上到国家队了。结果,我把他干掉了,比赛打满了三局。第三局我领先很多,所以有一个球我就耍了这个。我一看他要杀球,就“飞”过去蒙一个,结果还蒙到了,裁判都看傻了,那是唯一的一次。
  那次比赛特别逗。进正赛后第一场,我又赢了香港的吴蔚,也是三局赢的。那时我还在八一队呢。我赢完吴蔚,很多人都特高兴。因为他们都不愿意打吴蔚,怕输给香港选手没面子。而我把吴蔚给拼下来了,拼完第二天又去争前八。再后来其他队那些老大哥跟我一个小孩打,体能和心理肯定会占优势嘛,结果他们把我给“调戏”得呀……前两天拼得太凶,后来我实在没力气了。等于我进了前八以后,就没有赢过,一直输,输了个第八名。比赛结束后还给我颁了一个“最佳新人奖”。
  如今回想起来,可不是令人唏嘘?我说那飞身就是天生的本能。羽毛球速度越来越快,你用正常的步法已经接不到那个球的时候,只能飞出去。但是我现在的理解是,一定是你自己的意识差了一点点,判断错了,你才要“飞”。有种观点认为现在的21分赛制更有利于“肌肉男”,因为比赛更注重速度了,所以欧洲人盖德能打到35岁,而天才技术型选手陶菲克30岁时就开始走下坡路。
  对我们这种常年四处征战的运动员来说,不能保持系统训练的时候,力量训练是一定需要的,因为这能保护我们不轻易受伤。我们出去比赛的时候,会去酒店的健身房,自己也会带橡皮绳。
  有时出席活动耽误了训练,我也至少会保持每天跑步半小时,然后在星期天的时候,把欠下的都补上。所以,即便现在站在了30岁的门槛上,我的脂肪指数依然是全队最低的,体能也不比任何人差,但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分配体能。
责任编辑:AP0010
互动评论加载中…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24小时点击排行榜
热线:020-
频道信箱: news#(#改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丹比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