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的资料简介厉史

走进“丝路上的敦煌” 感受千年历史(组图)|敦煌|莫高窟|历史_新浪新闻
  敦煌莫高窟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王雪莹):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的西端。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来敦煌旅游的人们越来越多。但是当地人很注重对文物的保护。
  景区自日起实行预约制度,参观量限制在单日6000人次。在莫高窟,为了防止照相相机闪光灯造成壁画加速氧化分散,从而导致脱色、损坏,洞窟内禁止游客拍照。敦煌数字化游客中心,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展示莫高窟创建的自然、历史、文化和不同历史时期重点洞窟的佛教艺术。这样既满足游客的参观需求,还能起到文物保护的作用。
  嘉峪关城楼,在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的峡谷地带,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敦煌莫高窟九层楼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外景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很同情患儿家属一方的不幸遭遇。事发中秋节,这本来是一个欢庆团圆的日子,孰料患儿意外死亡,骨肉分离,天人永隔,此时的悲愤心情,非外人所能感同身受。但我坚决不认可家属以聚众闹事、殴打侮辱医护人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
李先生在漫长经商生涯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打量政治,从而很懂政治,以至于在言谈之中,不由自主地将自己与政治关联起来。我认为这是一个小小的悲哀,也是很多中国商人的悲哀。
电影中,邓世昌责备炮手王国成“为什么不开炮”,王国成用颤抖的双手捧起一把炮弹里倒出来的沙子。这也不是电影的虚构,现实中,日军旗舰“松岛”号多次被北洋水师击中,到了千疮百孔的地步却没有被击沉,令日本人也大呼“意外”,原因正在于清军发射的炮弹火药不足。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包括学生教材、教学方法、考试制度、教育考核和评价制度等存在一系列的弊病,制约和束缚着男女生的心智发展、身体素质、人格养成、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抹平了男女生的性别差异,致使部分男生和女生成了不男不女的中性人。历史上的敦煌莫高窟内到底隐藏了多大的秘密?
历史上的敦煌莫高窟内到底隐藏了多大的秘密?
  导读: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沿古往敦煌市东南方向走25公里,会看见一座盛名赫赫的鸣沙山。转到山的东麓,远远望见南北长约1600米崖壁上,上下五层的布满了洞窟。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敦煌,又名千佛洞。放眼四外,此处南枕祁连,襟带西域;前有阳关,后有玉门。此处历史悠久,自汉代起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汉代,此地是辖六县的敦煌郡。人应劭称:“敦,大地之意;煌,繁盛也。”两千年后的今天,这一“繁盛大地”以其拥有的举世无双的石窟艺术、藏经文物而成为人类最伟大、最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在莫高窟第423窟内,有一片隋代刻制的墨书题记《莫高窟记》。仔细观察,由于年代久远风沙久拂,题记正文已经模糊不可见,但标题“莫高窟记”四字却十分清晰。这是最早见的莫高窟之名,也是敦煌莫高窟的名字之来由。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从世俗的层面理解,莫高窟也可以理解为没有比此水平更高的石窟了。  莫高窟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也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洞窟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其它洞窟均为僧侣修行、居住和死亡后掩埋的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366年,后经历代增修,今存洞窟492个,彩塑雕像2415尊,壁画45000平方米。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莫高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传,敦煌莫高窟是一位乐尊佐和尚最早修建的。敦煌自西汉起即为西域重镇,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中国和中亚及西方诸国的商业、文化交流得以发展,佛教和佛教艺术即是循此路线,经敦煌传入中国的。公元四世纪,中原战火不断,河西地区则相对安定,因此,有很多内地僧人离开中原,一路西行寻求修行之地。  公元366年,乐尊佐和尚西游到了敦煌的三危山下。四处皆是沙石,时间已是黄昏,饮食和住宿都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太阳渐渐落下了山,虔诚的乐尊佐和尚正在地头赶路,蓦然间他抬头一看,眼前出现了奇景,只见对面的鸣沙山一片金光,四射的光芒中仿佛有千万个佛在金光中显现。乐尊佐和尚被这圣景深深的震撼了,他想这是佛祖对他的提示。于是,他停了下来,用尽个人一生的精力在佛光闪现之地开凿佛窟。这就是莫高窟的开始。  公元六世纪末,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战乱和分裂的局面,同时也加强了对西北的经营。尽管统治只有短短的37年,但是崇奉佛教,莫高窟的开凿修建就大大加快,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达到了非常可观的程度。建立后,中国封建社会的进入鼎盛时期,统治时期更是大力推崇佛教,到武周圣历元年,莫高窟已有“窟室一千余”。  五代时期及宋代,政府官方修建行为减少,民间修建佛窟发展起来。与中原内地相比,河西地区相对稳定,当地僧民俗众又开凿了大量洞窟,并对前代洞窟进行了全面维修。
分页:1/2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齐景公问晏子说:&孔子为人怎样?&晏子不答。齐景公又问一次,还是不答。景公说:&
楚国将士多啊,大部分都是身经百战久经沙场的,可是晋国的将军聪明,人少我们不怕,让
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
楚庄王,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春秋时楚国最有成就的国君,春秋五霸之一。郢都(江
名将养由基平定叛乱后,楚庄王大宴群臣,把自己的爱妻宠妾都叫了出来,烛光摇曳,轻歌
春秋时期的诸侯王大多都与周王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也不例外,据
 晋文公攻原是一篇文章,出自韩非子。他写了很多民间流传的典故,这篇关于晋文公征战
重耳,姓姬,是晋献公的儿子,和周王室同宗。晋献公娶了翟国狐氏之女,为狐姬,狐姬就
  在2003年著名的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中,文定王后一角由朴贞淑饰演,给观众留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命张骞出使西域寻访大月氏联合抗击匈奴。虽然此次出使未获
邓通的家境还不错,幼年除了读书之外还常到水里玩耍,抓虾摸鱼。多年来不见邓通书读的
她把她和玄凌的女儿交给敬妃抚养了。是因为敬妃和自己交好,而且自己没有孩子,会真心
  甄嬛的女儿叫什么名字?  这个是之前和皇上生的,还是后来允礼的孩子啊?小孩子
 福康安在整个清代历史上可以说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不仅因为其军功,更因为其与乾隆
方腊(一1121)宋代睦州青溪县万年乡土曷村人。雇工出身,会箍桶。他利用明教(又
本来那个年间百姓的收成都不好,连年灾荒,家中已经没有什么经济收入。结果家中唯一值
齐桓公之宗女,晋文公之夫人。是有位有胆有识的夫人。在齐国,重耳享受了比在翟更为优
春秋时候,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信骊姬,欲废掉太子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
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把原来的太子
关于楚庄王伐宋这件事情,典籍上也有记载。当时楚庄王发兵讨伐宋国,宋国就向强大的晋
晋文公这人的文化素养绝对高,简言之就是有文化。那会儿的人都不喜欢好好说话,非要弄
东周初期,晋献公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晋国国力逐渐强大起来,晋献公在贾国娶了妻子
  马江海战发生在清政府的福建水师和孤拔领导下的法国军舰之间,战役进行了仅仅半个
皇太极听说明军已经完成了塔山、大凌河、锦州等城堡的建设,致信袁崇焕,横加指责,语
三国中有这么一个人,他先是设计让关羽兵败身死 ;又让在战场上打拼数十年的刘备,却
  定海保卫战简介指出此战起因是在鸦片战争之中,英国侵略者对舟山蓄谋已久,想要在
  &君子馆之战&,它主要发生于986年的冬天,是宋辽战争中,辽军攻打宋瀛州,最
  顺昌之战是南宋军队与金军之间发生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中南宋的将领是刘锜,在这
  金军在1127年灭掉北宋之后率领军队积极南下,抢占了黄河两岸的许多地方,并且
  和尚原之战发生在1131年,交战的双方是吴玠领导的南宋抗金军民和金军,交战的
  顺昌之战是南宋军队与金军之间发生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中南宋的将领是刘锜,在这
康熙在三次亲征当中,不计&万乘之尊&,与士兵们同甘苦、共患难的精神,&日惟一餐,
康熙平三番之乱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刚开始的时候,三番那么强大,为什么没有打败
江南才子唐伯虎天资聪慧,仪表堂堂,琴棋精通,诗画双绝。位居江南四大才子之首。话说
大家或许是受了于正版笑傲电视剧的影响,我可以很负责地说:没有!原著中东方不败就是
唐伯虎一生结过三次婚,第一个妻子徐氏,不幸死于难产。二十七岁时续弦,娶了何氏出身
先有七个小妾,后来东方不败自宫了,就把小妾全杀了,后来爱上了杨莲亭这须眉男子,把
李逵斧劈罗真人的故事发生在他与戴宗两人请公孙胜出山的时候。因为公孙胜不答应出山,
 原著《水浒传》中,李逵算得上是笔墨分量较重的一个重要人物,书中交代了他的出身,
 背叛师门,这在礼教重于天的宋代简直是弥天大罪,又兼一心想重入师门的师弟陆乘风处
在《射雕英雄传》这部小说中梅超风是一个反派的女性角色,她本来是桃花岛岛主黄药师的
双子座解析:双子座的人理智很强,善于运筹错综复杂的形势并能在关键时刻作出自己正确
小说:原名吕盈风,将门出身,性情豪爽耿直,除了端妃之外,是入宫最老的人了,生有一
李师师是汴京永庆坊染技工匠王寅的女儿。王寅的妻子生下女儿就去世了,王寅用豆浆当奶
  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历经上千年,出现了许多朝代更迭,其中有许多的明君治世。历史学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祖冲之,字文远,祖籍河北省涞水县,
  作为晚清四大中兴之臣其中之一,左宗棠不但能够和其他三位一样,安定了大清王朝的
  孙思邈的简介里有道士之称,但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医药学家。孙思邈少年时期还是体弱
  张仲景有很多神话小故事在古代流传,因为是神医,他不仅能够医治人还能医治山里的
  张仲景在医学上有很高建树,在大堂上坐诊被称为坐堂医生。因为接触了大量的病人和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历史上的大事,新疆占据着中国近六分之一的领土,处于我国的边防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中华民族驱逐殖民者的一次成功的斗争,这是极具历史意义的。郑
  申不害是百家争鸣时期有名的法家代表,他才能出众,提出的变法措施使得当时的韩国
  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的改革家和政治家,在明代万历年间实行了改革新政。张居正作为
  周朝地方诸候的势力大于中央的事件重演,废除了分封制,采纳丞相李斯提出的建议在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对后世有非常深
  王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为
  顾恺之,字长康,小名为小虎子,晋陵无锡人,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顾恺之见多识广
  众所周知,我国的诗词文化是相当繁荣的,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中,很少有国家能像中国
  在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体裁,其中山水诗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存在形
  山水诗的诞生为中国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贡献,提供了一种新的题材,而且带来了
  阮籍,字嗣宗,三国时期魏国人士,家乡位于现今的河南。他是一名颇为著名的诗人,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和思想家。柳宗元字子厚,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
  亚里士多德是希腊三贤之一,是世界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基于亚里士多德的突出
  朱耷,生于1626年,死于1705年,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  朱耷《水仙鸟
  董其昌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体现在他行书、草书和楷书等方面。而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敦煌莫高窟的欣赏与保护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敦煌莫高窟的欣赏与保护
上传于||文档简介
&&世​界​遗​产​保​护​与​鉴​赏​的​论​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走进“丝路上的敦煌莫高窟” 感受千年历史
  敦煌莫高窟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王雪莹):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的西端。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来敦煌旅游的人们越来越多。但是当地人很注重对文物的保护。
景区自日起实行预约制度,参观量限制在单日6000人次。在莫高窟,为了防止照相相机闪光灯造成壁画加速氧化分散,从而导致脱色、损坏,洞窟内禁止游客拍照。敦煌数字化游客中心,以数字化技术全面展示莫高窟创建的自然、历史、文化和不同历史时期重点洞窟的佛教艺术。这样既满足游客的参观需求,还能起到文物保护的作用。
  敦煌莫高窟九层楼
  走进“丝路上的敦煌莫高窟” 感受千年历史(高清组图)
  敦煌莫高窟外景
  走进“丝路上的敦煌莫高窟” 感受千年历史(高清组图)
  敦煌莫高窟
  走进“丝路上的敦煌莫高窟” 感受千年历史(高清组图)克服历史涂改主义:谁破坏莫高窟?
来源:东方历史评论
  文/安立志
  历史是过去岁月发生的客观事实,但由于立场、视角的不同,对同一史实的解读或者存在差异,但历史事实本身仍存在于过去的岁月之中。
  苏联曾经实施过一个被称为“控制过去”的纲要。俄罗斯国家档案馆馆长鲁道夫?皮霍亚在2003年第43期《星火》杂志发表文章称,当局认为对档案实施控制,可以迫使研究人员作出“控制者们”设计好的那种结论。斯大林时代对于某些史实,或反复强调,强力灌输;或永远封存,无限期保密;或隐恶扬善,文过饰非;或无中生有,虚构伪造。这几种类型,一般都可称为“历史选择主义”,而后面两种类型,则可称为“历史涂改主义”。
  笔者参加过一次敦煌采风活动,对照现场参观的印象,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在莫高窟文物流失的问题上,我们的历史记录与史实同样存在着偏差。
  陈寅恪的“名言”
  进入“敦煌藏经洞陈列馆”,院内正面的一块大石颇为醒目,陈寅恪先生的“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赫然在上。从其商品部购得一册《莫高窟史话》,书中也有这样的内容:“从1900年藏经洞被发现,接着就是外国探险者接踵而来,大量的文物因而流向海外&&所以陈寅恪先生叹息道:&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这句话被勒石刻碑,又被书籍征引,似乎坐实了陈寅恪先生所言的真实性与权威性。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陈寅恪先生在其《敦煌劫余录?序》中的确提到过这句话,原文是这样的:“或曰,&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其发见之佳品,不流入于异国,即秘藏于私家。兹国有之八千余轴,盖当时唾弃之剩余,精华已去,糟粕空存,则此残篇故纸,未必实有系于学术之轻重者在。今日之编斯录也,不过聊以寄其愤慨之思耳&!”(《金明馆丛稿二编&陈寅恪集》,三联书店2001年版)
  “或曰”者,“有人说”之谓也。这句话不过是陈寅恪先生列举的当时或有的一个说法,这个说法不仅不是陈先生的观点,在接下来的文章中,陈先生因对这句话“知其不然”,还进行了反驳和否定:“是说也,寅恪有以知其不然,请举数例以明之&&倘综合并世所存敦煌写本,取品质二者相与互较,而平均通计之,则吾国有之八千余轴,比于异国及私家之所藏,又何多让焉。今后斯录既出,国人获兹凭籍,宜益能取用材料以研求问题,勉作敦煌学之预流。”(《金明馆丛稿二编&陈寅恪集》)
  通篇所论,无非是敦煌艺术研究的学术问题。从学术的角度看问题,陈寅恪先生并不认为我国“敦煌学”之落后,乃因“精华已去,糟粕空存”。不仅国内尚存的敦煌文物,不让“异国及私家之所藏”,而且以我国典籍之繁富,相互参考印证,亦足可弥补资料之不足。因此,将敦煌文物之散失称为“吾国学术之伤心史”,陈先生对这种说法并不赞成。
  陈寅恪先生在为历史学家陈垣先生的《敦煌劫余录》作序时,的确指出了值得我国学术界忧虑的问题,他所感叹的只是这样一种现象:敦煌学“自发见(现)以来,二十余年间,东起日本,西迄法英,诸国学人,各就其治学范围,先后咸有所贡献。吾国学者,其撰述得列于世界敦煌学著作之林者,仅三数人而已。”
  由此可见,“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并非陈寅恪先生的意见,而且是陈寅恪先生并不赞成的意见。有关方面为了借重陈先生的“光影”,将他并不赞成的别人的意见,无中生有地作为陈先生的名言,而且勒石刻碑,著文引证,显然是十分牵强的。
  被“妖魔化”的王圆
  王圆,清末民初道士,祖籍湖北麻城,出生在陕西,因家乡连年灾荒,生活所迫出外谋生,流落于酒泉。在此期间入道修行,人称“王道士”。
  王圆是藏经洞的发现人,这是没有疑问的。但在多数的官方文件和权威论著中,王圆都被视为莫高窟文物流失的千古罪人;在一些旅游小册子中,更被描写成愚昧无知、贪图小利,出卖文物,损害国家的卑劣小人。对王道士“妖魔化”的极致是余秋雨的《道士塔》:“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余秋雨简要读本》,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
  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
  敦煌学术界及官方主流观点都认为,莫高窟藏经洞,由道士王圆于公元日(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所发现,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
  发现藏经洞,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事件,其意义要放在当时的时局中考察。1900年,刚刚跨入新世纪的门槛,日薄西山的清政府,试图凭借义和团盲目排外的力量向各国列强宣战。当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及一干王公大臣仓皇出逃,"狩猎"西安。藏经洞就是在此前不久发现的。
  偏居西北一隅的王圆,当然不知道国家局势如此动荡,但他在发现藏经洞后的7年间,为保护洞中的文物,仍作出了局外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王圆的确不懂这些藏品的文化价值,但他本能地意识到这些东西的重要性。根据专家学者的考证,王圆采取的第一个保护措施,是请来本地乡绅征询意见。大家认为,这是先人们的功德物品,应该原地妥善保存;如果流失损坏,则是造孽、罪过,还是留在窟内为好。他采取的第二个措施,是尽快向官府报告。数次上报官府并附送样品,要求上级机关予以保护。发现藏经洞不久,王圆徒步50里路赶往县城,向当时的敦煌县令严泽汇报,并奉送藏经洞两卷经文做样品。可惜严县令目不识宝,王圆无功而返。
  1902年,新县令汪宗瀚上任。王圆又选出一包写本及绢画去拜见。汪县令对金石学颇有研究,他看过样品后,也颇感惊异,事后还专程前往考察,却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只是将王圆送来的经卷、佛画挑选出数件,分数次寄赠甘肃学政叶昌炽。叶昌炽对金石学和古文书有较高造诣,在看过有关经卷后,也为其文化价值所震惊。1903年末,他一方面函请汪宗瀚实地考察,一方面报告甘肃藩台建议其将文物运至兰州保存。
  王圆陷入长久的等待之中,于是又挑拣两箱经卷,骑着毛驴行程800多里赶赴肃州(酒泉),拜望他当兵时的老上司、安肃道台廷栋。这位道台大人颇具书法造诣,看过经卷后竟然认为,这些书法还不如自己写的好,表示不感兴趣。但道台大人念及老部下从数百里之外送来经卷的劳苦,便将发现藏经洞的消息上报甘肃藩台,建议将这些文物运省妥藏。
  甘肃藩台先后收到文武两位官员(叶昌炽、廷栋)的报告,1904年,却以敦煌到兰州路途遥远,耗资巨大,银两难筹为由,仅给汪宗瀚发了一纸"就地封存,由王道士看管"的命令。
  1906年,敦煌新县令黄万春到任,向清政府学部呈交《敦煌县乡土志》,第一次向中央政府汇报了敦煌发现藏经洞之事:"县治南四十里千佛洞,光绪庚子孟夏,新开沙压佛龛,乃掘得复洞,内藏番汉佛典、铜铸佛像、纱绢绘造佛像"云(《敦煌遗书之厄与学术观点之窒》)。惜乎这只是一册地方志,而非正式报告。
  王圆无奈,竟斗胆给清廷最高领导人慈禧太后写了一封秘密奏折。然而,此时的大清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哪里还会顾及偏远地区的文化事件。王圆的企盼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1909年(宣统元年),由于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北京展示了敦煌文物,引起京师学者的关注,清廷终于决定将藏经洞存留文物运交京师图书馆保存,并承诺由朝廷拨款收购。这笔经费后被敦煌县府截留。王圆没有收到款项,于是请人以他的名义起草了一份《催募经款草丹》向朝廷催要。(《莫高窟道士王圆评传》)
  从王圆发现藏经洞到起草《催募经款草丹》,历时9年。这期间,王圆四处募捐,积攒钱财,清除洞窟积沙,修补毁损建筑。发现藏经洞后几次三番、长途奔波报告官府,以求文物得到妥善保护。年,如果任何一位、任何一级政府官员,对这些文物实施有效保护,都可以避免1907年斯坦因到来所导致的大量国宝流失海外的痛心事件。
  藏经洞的文物流失了,作为"不动产"的莫高窟命运也好不到哪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白俄残部阿连阔夫等近500人,被新疆方面押送敦煌。1921年6月,当地政府竟以确保敦煌治安为由,将所有白俄安置在莫高窟中,莫高窟成了白俄残部的收容所。这些白俄官兵一住就是5个月,致使莫高窟惨遭蹂躏和破坏。他们将洞窟和门窗、匾对尽行拆卸,刀砍斧劈,当成烧火的木柴。他们在洞窟内毫无顾忌地生火、做饭,大量珍贵壁画遭烟熏火燎,面目全非。更令人难以容忍的是,这些绝望的白俄,对大量泥塑断手凿目,挖心掏腹,对壁画胡乱涂抹,乱刻乱描,在莫高窟的绝世珍宝上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耻辱印痕。
  余秋雨曾煞有介事地感叹道:"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中国的文官都到哪里去了,他们滔滔的奏折怎么从不提一句敦煌的事由?"(《道士塔》)王圆是没见过世面的道士,不懂业务的农民,让他管理莫高窟,无疑是外行领导内行,由此导致国家文物外流,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想一想半个多世纪后的"文革"时期,进驻莫高窟的军宣队、工宣队、农宣队,和王圆管理莫高窟又有什么区别?
  任继愈先生评论"敦煌遗书"被盗事件,曾为王圆说过几句公道话:"尽管王道士在发现后不久报告过清政府,清政府却漠然处之。这样单靠王道士一人之力,自然是无法也无能力来保护它的。于是无可避免地也就决定了这批遗书的不祥和悲惨命运。"的确,王圆发现藏经洞,对于我国的文化事业,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伟大的功绩;本国官员对藏经洞文物私藏、分赃、行贿、变卖式的掠夺,并不比西方探险家的行径光彩多少;文化遗产属于整个人类,这些文物应有一个稳定、安全的归宿,王圆的行为并非罪过。
  殖民者的掠夺
  在莫高窟参观期间,无论是导游小姐的解说词,还是关于莫高窟的各种书籍,都在强调这样一个主题:帝国主义者对敦煌文物的盗取、掠夺或骗购;《辞海》里也有这样的说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一说光绪二十六年),发现藏经洞后,窟内历史文物和艺术品遭到帝国主义分子的严重破坏,斯坦因、伯希和、华尔纳、鄂登堡等人曾盗窃大量的珍贵文物。"
  下面是日《兰州晚报》开列的"西方帝国主义分子"的掠夺罪行:
  1907年和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先后两次用700两白银骗购约13000件。
  1908年法国的伯希和用500两白银骗购约5500件(属精品)。
  1912年日本的橘瑞超等用350两白银骗购约400件。
  1914年俄国的奥登堡骗购残卷约500件,绘制443个洞窟的平面图,拍摄洞窟照片2000余张。
  1924年美国的华尔纳用75两白银,用特制胶布粘走26块精美壁画,盗走彩塑、半跪菩萨各一尊,经卷2件。
  如今,这些文物的去向和境况怎样呢?
  据《莫高窟史话》记载,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中国西北掠走的大批文物(主要是敦煌文物),入藏伦敦英国博物馆、英国图书馆及英国殖民地印度事务部图书馆和印度德里中亚古物博物馆(今新德里印度国立博物馆)。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从中国北京、敦煌攫取的大批文物(包括6000余件莫高窟文物精品),主要藏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和卢浮宫等地。日本探险家橘瑞超等人在敦煌骗购的文物,分别存放在东京国立博物馆、龙谷大学图书馆及日本殖民地朝鲜总督府博物馆(今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和日本占领下的旅顺博物馆(其中一部分后调中国国家博物馆)。
  俄国探险家奥登堡从莫高窟盗取的文物,分两部分存放,一处在今天的东方学研究所彼得堡分所,一处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东方部。美国探险家华尔纳到达敦煌时,藏经洞的文物已被瓜分一空,他所获取的主要是壁画与彩塑,这些文物现藏哈佛大学赛克勒图书馆。
  我们选择"帝国主义分子"盗取、破坏敦煌文物的行径作为谴责对象,这没什么问题。但另一些同样破坏敦煌文物的行径,却被有意回避了。当代美学家高尔泰曾是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他回忆道,1962年9月,文化部一行到莫高窟开会,参观洞窟时,大家议论清代塑像,都说丑陋难看,竟在会上议决把它们全部砸毁,从洞里清除出去。高尔泰当时只是普通工作人员,无权就此插嘴,只能看着他们雇来的农民抬着一件件被砸下来的塑像的断肢残躯往牛车上扔,拉到戈壁滩上倒掉,一任雨打风吹,变成泥土。对此,高尔泰感叹道:"一条历史的曲线,就这样被切掉了尾巴。"他进一步指出,如果说有些被劫掠的文物还可以在大英博物馆之类的地方,获得妥善保护和公开展览的话,那么,在被劫掠之后,对剩余文物的抢救过程中,落入大小中国官员手里、沿途散佚和被抢救者据为己有的大量文物,后来连影子也没有了。(《寻找家园》,花城出版社2004版)
  1962年的破坏仅仅是开始,更大的劫难接踵而来。在一篇《百年沧桑莫高窟》的文章中,有这样的记载,1966年10月的"文革"初期,江青在接见首都红卫兵时公开说:"敦煌艺术没什么可以继承的东西。敦煌艺术是精神鸦片!"江青在北京大肆煽动各地红卫兵到敦煌造反。当时,莫高窟的管理者和专家学者们已经全部被揪出、批斗,并被关进牛棚。各地红卫兵与当地造反派相互串连,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向敦煌扑来。在莫高窟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刚刚得到消息的周恩来果断地下达指令:"立即让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采取措施,保护敦煌莫高窟,不能让这座人类文化宝窟受到损坏。"他立即签发了国务院"关于敦煌莫高窟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文革&期间一律停止对外开放,任何人不得冲击破坏,确有问题的待后期清理"的文件。
  就在国务院的紧急文件到达敦煌的第二天清晨,从兰州赶来的大批红卫兵已赶到敦煌,他们与当地的红卫兵头头汇合后,马上开始了肆无忌惮的破坏活动。首当其冲的是著名的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一大片明清古建筑被彻底捣毁。造反派们喊着口号,手持工具,向莫高窟蜂拥而来。敦煌县武装部领导和解放军战士一起阻截,向红卫兵出示了周恩来批示的文件,才最终制止了红卫兵的破坏活动,莫高窟侥幸地逃过一劫。(日《人民政协报》)
  历史当然不能假设。然而假设藏经洞的文物没有被外国探险家搬走,仍然留存莫高窟;假设周总理的指示晚到一步,莫高窟文物是否还能幸存于世?即以敦煌本地为例,敦煌市郭家堡乡土塔村,原有一座10余米高的古塔,"文革"初期,红卫兵用炸药包塞进塔底,一座古塔转瞬之间变为废墟。"抄家"发现了几捆完好的经卷,全部当作"四旧"烧毁。由于可以想见的原因,流散在敦煌民间的莫高窟文物相当多,"十年浩劫"中,一捆捆经卷被抄了出来,其下落可想而知。
  "文革"中的"破四旧",多少廊庙寺观、神佛雕像、牌坊石碑、善本图书、名人字画毁于一旦,北京的颐和园、曲阜的孔庙孔林、洛阳的龙门石窟&&无数前人留下的辉煌文化、精美文物,都被红卫兵悉数破坏。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林彪、江青、陈伯达、康生等,不也把国宝级的文物据为己有吗?
  《莫高窟史话》指出:"莫高窟是国家的、世界的、人类的遗产,我们应该珍惜它。"的确,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从人类文化的角度看问题,任何人保护了敦煌艺术都是贡献,任何人破坏了敦煌文物都是犯罪。我们现在了解更多的,是莫高窟是如何被帝国主义劫掠的,而对这些文物在"文革"时期如何遭到抢掠和毁坏,和外国的收藏现状却知之甚少――比如敦煌石窟文物保护中心,就是由日本政府无偿援建的,目前这个中心是我国唯一的石窟类文物保护研究陈列机构。
  余秋雨曾有一个"梦想":"要是(盗劫莫高窟文物的)车队果真被我拦下来,然后怎么办呢?我只得送缴当时的京城,运费姑且不计。但当时,洞窟文献不是确也有一批送京的吗?其情景是,没装木箱,只用席子乱捆,沿途官员伸手进去就取走一把,在哪儿歇脚又得留下几捆,结果,到京城已零零落落,不成样子。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于伦敦博物馆里!"(《道士塔》)余秋雨的话并不是全无道理!
  莫高窟的奇迹、王道士的"愚昧"、西方的贪婪。这三点能否算得上莫高窟的全貌呢?诚如上述,只要认真研读素材,查阅资料,而且始终对这类倾向保持足够的、全程的警惕,就不难看出这其中多少有点历史选择主义与历史涂改主义的痕迹。
  游人们往往通过导游小姐的手电微光朦朦胧胧地看到历经七代、开凿千年的洞窟里静态的壁画、雕塑与建筑,却忽视了其中所蕴涵的中外文化、中外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人们印象中,被强化的往往是一个愚昧无知、贪图小利、出卖文物、损害国家的王道士形象,而忽略当时的清政府如何颟顸自大、拒绝变革、自外于世界,当时的官员如何愚昧保守、贪腐惰政、从而贻误维护国家权益的机遇。人们看到的往往是帝国主义冒险家对我国文物的巧取豪夺,却看不到这些人并不都是政客、军阀、强盗,有的还是富有学识与职业精神的科学家,被掠走的敦煌文物也并非都是一样的下落――拿去卖钱、行贿或私藏,有的还妥善收藏在设施健全的博物馆,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以史为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史为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并不容易,首先应克服的便是历史选择主义与历史涂改主义。
  来源:东方历史评论
(责任编辑:UC001)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敦煌莫高窟的资料简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