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鹤反笔字硬笔书法格式怎么写写

孩子是. 6:30出生的起名字叫赵鹤什么比较好?谢谢大家帮助_百度知道
孩子是. 6:30出生的起名字叫赵鹤什么比较好?谢谢大家帮助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他类似问题
起名字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鹤字书法作品欣赏_范曾书法作品欣赏鹤_松龄鹤寿的书法作品-3G魔旗
当前位置:鹤字书法作品欣赏 -
JPG - 309x434 - 65KB
JPG - 500x395 - 35KB
JPG - 560x458 - 70KB
JPG - 375x699 - 86KB
JPG - 560x469 - 95KB
JPG - 405x275 - 23KB
JPG - 200x200 - 5KB
JPG - 200x200 - 18KB
JPG - 560x959 - 122KB
JPG - 600x594 - 91KB
JPG - 390x734 - 194KB
JPG - 640x419 - 45KB
JPG - 800x749 - 78KB
JPG - 350x288 - 134KB
JPG - 400x582 - 54KB
JPG - 874x2987 - 663KB
JPG - 680x398 - 67KB
JPG - 591x327 - 53KB
JPG - 380x241 - 19KB
JPG - 160x160 - 3KB
JPG - 216x200 - 30KB
JPG - 500x448 - 183KB
JPG - 300x340 - 36KB
JPG - 120x117 - 7KB
JPG - 354x435 - 60KB
JPG - 600x800 - 136KB
JPG - 131x200 - 5KB
JPG - 500x154 - 17KB
JPG - 400x579 - 54KB
JPG - 500x331 - 25KB
JPG - 570x786 - 243KB
JPG - 290x402 - 64KB
JPG - 222x589 - 25KB
JPG - 641x1000 - 121KB
JPG - 345x500 - 55KB
JPG - 525x509 - 242KB
JPG - 200x407 - 44KB
JPG - 887x2016 - 243KB
JPG - 384x372 - 150KB
JPG - 274x300 - 55KB
JPG - 186x242 - 52KB
JPG - 600x1271 - 100KB
JPG - 700x484 - 59KB
JPG - 276x228 - 78KB
JPG - 338x640 - 34KB
JPG - 400x533 - 85KB
JPG - 298x600 - 41KB
JPG - 500x375 - 215KB
JPG - 237x529 - 54KB
JPG - 226x186 - 44KB
JPG - 759x581 - 98KB
JPG - 500x375 - 218KB
JPG - 650x259 - 59KB
JPG - 226x186 - 59KB
JPG - 500x357 - 84KB
JPG - 250x434 - 21KB
JPG - 360x270 - 17KB
JPG - 650x462 - 362KB
JPG - 352x868 - 339KB
GIF - 225x162 - 4KB
JPG - 600x857 - 34KB
你可能还会喜欢的鹤字书法作品欣赏相关图片
范曾书法作品欣赏鹤
松龄鹤寿的书法作品
国画鹤作品欣赏
书法横幅四字作品欣赏
四字书法作品欣赏
名家四字书法作品欣赏
钢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马字书法作品欣赏
书法佛字作品欣赏
书法条幅四字作品欣赏
虎字书法作品欣赏
茶字书法作品欣赏
悟字书法作品欣赏
3G魔旗的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我们已经最大限度过滤了不法内容,我们对内容引起的纠纷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3gmoqi (发邮件时请将at更改为@)。荣县赵字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荣县赵字
荣县赵字清末民国时期流行于巴蜀地区的一种书风流派由清末大文人所创对四川书风的影响深远至今仍被众多书法爱好者所青睐流行时间清末民国时期流行地区巴蜀地区创始人代表作《香宋诗抄》、《香宋词》
1867年-1948年字尧生号香宋晚年自号香宋老人又署香宋词人天山渔民室名雪王龛四川省荣县北郊宋家坝人出身贫寒自幼好学一生勤奋于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中进士光绪二十年殿试名列一等曾任编修江西道监察御史等职先后任荣县山长重庆东川书院山长泸州经纬学堂监督校长辛亥革命后归隐回乡讲学治学严谨门人辈出成为当时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戏剧家中进士后授任御史多次抗声直谏为时人敬重人称士林之鹤尤以诗词书画戏五绝闻名于世有香宋诗抄香宋词等流传后世推为清末第一词人其书法精妙对四川书风影响很大被称为荣县赵字 蜀传有&家有赵翁书斯人才不俗&之谚亦善画山水小品有倪云林之笔意纯朴天真意境广阔对川剧改良也有重大影响一夜改良川剧之作情深情文并茂深得大家赞赏成了川剧的经典剧目曾有多个剧种借鉴并被高校作为范文讲授1919年受四川省长之聘主修四川通志后主修荣县志书法早年学颜真卿柳公权得其宏大之势结体用笔均得其三昧中年习苏东坡黄山谷米芾赵孟俯诸家及圣教序瘗鹤铭书谱欧阳父子隋碑等不类一手融为一体这时个人风格已显示出来时时人称为赵派晚年五十岁后转摹北碑融合博涉多优书艺更进集古众之大成,形成自己秀逸朴厚的独特风格认为他书法最工初为贴学近小欧阳后涉汉魏诸碑于北魏张猛龙尤有出处故所作峻整密粟气骨森张近百年间罕有与并这一评价是较为客观全面的
的字深受当时巴蜀地区人士的喜欢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争相观摹学习就连赵熙的好朋友著名诗人书法也受到赵熙的影响梁启超早年也学习赵字其门生更是无不学赵字谢持陶谅生宋师度遍能大师及同乡吴祖元等荣县人爱好书法者惯于临摹他的几种碑帖例如颜体的蓄桑学堂碑褚体的詹长坡先生神道碑张虚堂墓志铭还有文学舍书藏记及行书此君轩记七律碑文等等在二十世纪的民国时期荣县人中较能书写者多受其影响赵字之所以能受到川人的抬爱主要是因为的字能够雅俗共赏姿媚中能筋骨通达沉稳中不泛生动有趣而且精神饱满卷气十足因此当时便有荣县赵字之称
大字线条厚重刚劲有力功力深厚妙趣横生古朴自然今荣县大佛寺凌云寺乌尤寺太白故居及成都均有题字四川各地名胜古迹亦有不少其中以乐山乌尤寺题字最多主要是赵熙与乌尤寺和尚传度大师是至交赵熙常到乌尤寺与朋辈小住流下众多书法诗文以至于于当时民间将戏称为赵家山
赵熙尤擅于蝇头小行书骨力通透秀逸多姿观之不倦极富个性其秀逸多出于赵子昂灵奇出于苏黄米书卷气极浓并参以北碑之骨力情趣化为自家风格为晚清集书法之大成者更有甚者赞之为千古书坛小行书第一人当时处于晚清提倡的唯碑独尊的时代天下无不习北碑多数人学碑不成反而把字写得彪悍无味步入野道然而赵熙学书非常聪明他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碑帖并重的原则终使自己的书风形成鲜明的个性秀逸文雅筋骨内含将碑学和帖学完美结合独树一帜成为晚清书坛上的一大亮点名振海内成一代大家他认为诗文与书一代各有风气唯豪杰乃能挺然风气之外真正称得上是书法中的一位豪杰之士
书法以行书楷书为最多偶写隶书惜流传极少书法家在解放前曾见过一幅认为写得古雅不凡的行书笔锋犀利而沉着字体结构内紧外松和宋代黄庭坚中宫收紧而四周放射有相似之处其用笔圆中寓方字形多呈直立长方形行距和字距一般都比较疏朗但行气呼应极好所作不论大小都精气内含疏落有致信手写来也是法度严谨毫无懈笔学的字难度很大非一般的功力不能为之学他的字大多只得形似不能入其妙处对朋友来信是每信必复不论写多写少都以精工著称曾言信札包罗万象果能数百言而不脱书卷气其人造诣即不可轻在他的来往书信中有许多是谈论艺事的其中有许多真知灼见凡得其信札者无不奉为至宝
认为书贵脱俗面有雅韵故学书必先自读书始凡事须从规矩始规矩者中正之极也后人学古则又当知古今风气之判以自定其体凡天颖者喜南书挟胜气者喜北书南多工而北多拙拙近古而工近今各有长短相济而不相非斯杰士也这些都是极有深度的见解他还为许多古代碑帖作过批注只寥寥数语便切中要害今人佩服成为后人学书的理信论依据近人赵熙书法选集序曰至其书法初出于颜真卿赵孟頫中年以后端严劲重上追宋意不规规于一家者盖由学养性情使然至老年熔合六朝秀逸朴厚别具风格自成一家一时风从
的书法一生都在不断的变化时而姿媚灵动时而刚劲沉郁随感而发每个时期都能看到他风格炯异的作品可谓是书法中的石涛清初画家尢擅山水风格变化无常对近现代山水画影响甚大但强烈的书卷气始终不变这点在的书学美观上占有重要位置书卷气也是中国古代文人毕生所追求的目标可是能做到的只是凤毛麟角国家发扬文化倡导艺事搜集荣县先生之墨迹汇为一册以予昔从杖履得闻行迹属予为序义不敢辞谨按先生姓赵氏名熙字尧生别号香宋以前清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年生由秀才而举人而进士会试授国史馆编修转官协修篡修宣统改元实授御史继改授江西临察道御史辛亥革命后还乡里闭户讲学以一九四八年终年八十二岁
先生在官风骨凛然为御史首劾庆亲王诸权贵直声震世号为清流平生所长在诗及古文书法与词盖余事耳
先生之文刻削劲峭不规规于义法先生在京师以诗名时崇宋贤号为同光体与陈石遗先生管领一时风会入民国小住成都与时贤填词唱合成香宋词一册后即不作至其书法初出于颜真卿赵孟頫中年以后端严劲重上追唐贤不规规于一家者盖由学养性情使然至老年熔合六朝秀逸朴厚
其言曰书贵脱俗而有雅韵故学书必先自读书始又曰凡事须从规矩始规矩中正之极也诗文与书一代各有风气唯豪杰之士能挺然风气之外后人学古则又当知古今风气之判以自定其体凡天资颖者喜南书挟胜气喜北书南多工而北多拙拙近古而工近今各有长短相济而不相非斯杰士矣夫由篆及隶变成今体此一二千年间实以钟王为初祖颜公变羲献而自成云垂海立之势此新意也其又曰伊阙佛龛结字近古三唐无人能及孟法师碑古秀幽深面目亦与世传异盖褚河南纯用隶法也其直论人也曰郎官室记以褚法行虞体处处求合规矩而自具神明真长史过人处苏诗细筋入骨如秋鹰论鲁公书法极精字外出力中藏稜论徐书法精米襄阳骏快之笔盖深湛晋书尤致力于故如天马行空东坡品其超妙入神然学之不当则专入跳荡一路矣苏字气势滂沛一往酣恣旁若无人然学不得其意则侧笔作态徒成习气先生于碑版法帖多所批注此兹仅撮其大端耳而其沾溉后学盖深且远矣
主其事者同志翰墨场中老伏波也芝兰同臭搜罗甚勤尧生先生身后之知己也而予得侧名其间何胜忻忭愧甚浅薄尚不能张大先生之所得也作为一个诗人词人在书画上的成就体现出一个文人的笔墨清趣是传统文人艺术修养的表现他的书法属于典型的学者书风他早年曾师从乡贤王羲臣治学而王羲臣之兄王羲东长于颜体书因此耳濡目染其早年书法受颜书影响甚大他和当时很多书法家一样几乎都是早期沉浸于帖学然后转向碑学遍涉诸碑近人年称其书法最工初为帖学近小欧阳后泛涉汉魏诸碑于北魏之张猛龙尤有入处故所作峻整栗密而又气骨森张近百年间罕有与并揭示其书法渊源及其在上的地位自己有论书二首诗云一代经儒古阁修偶遗笺札见风流北朝碑版时髦学尚有闲情仿小欧谁知信本极雍容险绝书家绍乃翁试取道因留小影吴妆窄窄立花丛据此亦可看出是赵氏书学之行动纲领不入时流我用我法是赵氏书学渊源和书风之自我总结
在广东省博物馆所藏之行书题夏承碑中我们可见其书风之一斑此书结体方折运笔遒劲其书体在汉隶与魏碑中回转并能进能出形成独特书风该书书文曰洺州一拓赏絮絮东沙旧日藏碑额稍怜遗北海墨篆九字馒头作笑品南塘惜不见此本一证文通好古清斋似元祜淘河翠墨香论定中郎身后不斜阳古柳赵家庄款署岳生托题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季冬钤朱文方印香宋按夏承碑出自沼州即今河北省永年县宋代元祐年间因治河堤而发现明代书法家极为推崇称其书体为古之芝英体故赵氏有洺州一拓赏丰坊元祐淘河翠墨香之谓赵氏其他的书作也大抵如此平稳沉着波澜不惊反映出一个学人兼词人的恬淡与明净心境
在书法中特别值得提的是那些不以书法为终极目的的简札笔记之类的小品这类作品因为无法而至法不假修饰体现出作者随意萧散的小行书风格所以时人这样评论赵氏此类书作先生书札特精且 勤友朋有书必覆或简短数行或连篇累牍文字高古有六朝人风格而小行草笔精墨良疏落有致每令人爱不释手得之者珍如拱璧简札散布人间颇多有以学问商榷诗词酬唱者即素未识面亦未尝不予裁答这显示出个词人的笔墨情怀与艺术涵养
不以书法擅名而书名反而愈隆在巴蜀地当时人们有家有赵翁书斯人才不俗的谚语说明四川人对其书法是极为推崇的笔者亦曾在四川等地见其不少书作其中不乏赝品有的甚至是近年新仿之作说明他的书法在当地受到追捧的程度更有论近人书绝句云香宋何期早放还天教看尽蜀中山谁言巴峡无书种散朗人思魏晋间其中谁言巴峡无书种一句典出黄山谷诗注用此言来说赵氏书法其分量不言自明汪佑山泾草堂诗话谓赵氏诗诗境冲淡绝无锻炼痕迹为近代所罕见用此言来评论他的书法同样甚为熨贴
书法之外更兼擅绘画兼于阁诗话谓其小幅山水淡远荒率是不食人间烟火者说明他的画是那种意笔草草笔筒意远的文人小品在一首题画诗中写道剩水残山闲点笔桃花源里示仙都昭示出易代之际一个遗老诗人的丹青情趣以笔墨遣兴以山水适意无奈中带着飘逸与洒脱他在另一首题画诗中则说夕阳蝉子怨新秋黄土坡前流一段行程收入画记从荣县过资州说明他的画也有不少源自写生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也
现在所见画作中大多为笔墨简淡之山水小品构图简练气韵荒寒在空灵与淡远中寄托自己的出尘之想在他的题为夷陵东下江行所经的山水小品中可以看出所画山水纯用淡墨不事渲染皴擦但却能将所见之境与所历心境相结合荒远中带着实景实景中不乏萧疏所画之松树瀑布山峦茅屋小径溪流山亭等等均赋予此情此景在山景中表达一种天地此空亭江声万古听清音亭的沧桑之感
与山水画不同的是广东省博物馆所藏之小品则别具风韵该图以简洁之线条勾勒出僧人之背影僧人手拄杖脚蹬屐背微驼踯躅前行作者再辅以淡色渲染颇有一种版画的艺术效果这种风格与的简笔画似有暗合之处有意思的是作者没有衬以任何背景却能直观达意传递出种孤寂与幽冷的讯息也许这正是作为一个晚清遗老在新旧交替的历史情境中所表现出的普遍心情该画题名经行显然既是种佛家用语也是作者遁世的写照作者自署日菩萨写丁卯冬钤朱文方印香宋作者自称菩萨寓示其向佛逃禅之心该画作于1927年此年之前的1924年政府召开善后会议电请其参加赵氏坚辞谢绝并作有得北电纪怀诗中有所忧非我力斯岂鹤书征国是多头语乡居有发僧可怜天已老自问客句表达其不问国事心灰意冷的归隐之意此画正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化身画中人亦正是作者
的书与画在近代美术史上并未留下浓重的一笔不是因为他在诗词方面的光芒太盛减弱了书画的光辉而是作为 个饱经沧桑的词人他只是以书画为余兴以笔墨达意在轻描淡写中寄寓文人情愫从这点来讲书画只是诗词的延伸是赵氏将无声之诗画与有声之画诗词有机结合的范例是现代人久违了的一种传统文人的翰墨情缘为近现代四川杰出之佼佼者清同治六年九月生于荣县城北郊宋家坝家世清寒世代务农赵氏秉奇慧厚天姿十七岁中秀才二十四岁中举人二十五岁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朝考列二等授编修国史馆协修纂编等职光绪二十年应保和殿大考名列一等授国史馆编修时年仅有二十七岁如此一个春风著意人却在其后来的五十馀年中饱经时代变幻风云历尽宦海迷茫烟波铸出其节慨人生道德文章辉煌艺术撼天地而泣鬼神
一直声在天地诗名满人间乃赵熙节慨人生道德文章之传神写照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饮刃之先赵熙实早不满清朝政权之腐朽倾心于新政理想久矣与中交谊甚笃事变起时因正值其回川中守孝未能参预新政变法且又能及时烧掉与新政有关言论文稿故得以幸免于难刘杨等遇害悲痛不已尝赋一绝云片石苍茫太古前每怀神禹泣当年长江不尽风波恶谁拄西南半壁天略可睹见其悲愤与追思之情赵氏数年后返川尚专程过富顺普安寨探望夫人嗟悲之馀慨然应允刘夫人整理遗稿之请并许代保存刘氏甲午条陈其后更携刘氏子回至北京亲为抚养培育宣统嗣位后又为杨锐子杨庆昶代写呈都察院文力陈杨氏之冤请为昭雪平反直声干天一时朝野震动天下正目梁启超因此尝向赠诗云谏草留御床直声在天地皆足以照鉴赵氏的千秋义胆浩然风骨
宣统二年1910任江西道监察御史供职京中每得闲暇时与潘若海江翊云等诗酒结社常聚会于丞相胡同广和居中诗酒背后暗中多议论朝政尝自调侃诗社为下流社会且说凡属上流均不许加入赵氏之耿介旷怀由此也可见其一斑时有御史弹劾庆老奸窃位多引匪人 指言北洋总督继室认为干娘实则陈夔龙自认为干丈人也又有安徽巡抚之子朱纶认奕劻子为干爹但以的赫赫权势御状非但未能告准江氏反因此被斥回原衙行走一时朝野舆论大哗于此深恶而鄙夷之暗题诗二首于广和居壁间刺之诗曰居然满汉一家人干儿干女色色新也当朱陈通嫁娶本身云贵是乡亲莺声呖呖呼爹日豚子依依恋母辰一种风情谁识得劝君何必问前因一堂二代做干爷喜气重重出一家照例定应呼格格请安应不唤爸爸岐王宅里开新样江令归来有旧衙儿自弄璋翁弄瓦寄生草对寄生花此诗一出即行风传于京师产生不小政治影响
1911年4月清政府不顾民意民情宣布铁路收归国有各省保路会纷起抗争尤以四川呼声最高在京川籍官员也多次聚会吁请清廷收回成命并共举为京官川南代表赵氏不负众托以言官身份直言切谏言人之所不敢言弹劾邮电部尚书借款卖路之罪斥其厝君父于积薪之危加民众以破家之害惜奏章被扣留实未能通达上闻当年秋天风候急转护督王豹君因奏请缓收铁路遭到清廷严厉呵斥京中被强行查封四川派往京中的请愿代表刘元声被押送回川在成都一举逮捕张澜等九名保路运动领袖于此情况不顾个人安危奋然而起再次进言弹劾历数其罪状恳请朝廷速派入川查办以雪死者之冤平生者之愤旋即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随之灭亡1913年经共商议定在成都公园内修建保路死事纪念碑以追念殉难烈士感慨万千情不能已遂与颜揩张学潮等分别用篆隶楷行四种书体各书擘窠大字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镌刻于纪念碑四面气象巍峨至今犹存
1912年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登上大总统宝座为收买天下人心鉴于的声望特派心腹致语赵氏转达袁的有所借重之意但深知袁的阴险伪诈恶其为人乃以患病为托辞权作推拒事后即刻举家赴天津复又急移上海寓居日租界中此时避难于日本的梁启超师徒因不谙之为人而寄大希望于袁氏恰巧袁也正有邀梁启超回国参政之请梁于此事写信与其好友请其代为斟酌周乃赵熙弟子故急将此消息告诉了乃师赵知此事后焦灼万分以为大不可行特与专程渡海去日本劝阻而终未能动摇康梁坚执之心百般无奈只好返程归国后梁启超果遭算计梁氏始悟当日的一片苦心而悔来事已迟矣梁为此特呈诗以致追谢之意昔君东入海劝我慎祚趾戒我入垂堂历历语在耳其感激愧悔之情跃然于纸上矣
赵熙素与四川军政府头领熊克武交往密切1912年尝为熊克武担保购买讨袁军械巨款次年熊克武讨袁失败出走胡文澜欲以支持川军独立罪逮捕而赵却处之泰然作诗自怡曰西风自响无人处我正安居石穴深后经梁启超苦苦为其辩解开脱又迫于社会舆论的力量方始罢休1915年称帝举国大哗怒气塞胸屡以诗词为利器声讨之袁氏殁后尚有台城路.蛇衣一阕诅咒袁的臭腐下场如中间句云添足求工残鳞换世身价今轻于纸焚灰化水怎医遍金疮虫沙万队蛇子蛇孙祖龙新秽史
入民国后赵熙隐于故乡以遗逸自居以文字自娱数十年而终老不复过问人间政事然其磊落光明之怀刚直浩然之气却永随其行铸就出他的艺术光华文章灿烂朗耀乎千秋
二赵氏一生能噪名于当时荡声于后世者实仗其诗歌辞章书法诸多成就这中间任取一种皆可以开疆辟派允称宗流
工于古文辞骈散皆能而以散文为最擅力主广采八代之精英深究唐宋之准则以左史为根抵以韩柳为宗法或又不舍宋人于心独嗜王临川之瘦硬盘折韩昌黎之博大雄奇复下取归方诸集尤钟情于桐城派古文流风但赵氏所作刻削劲峭又不规规于桐城义法其作大篇或考证名物或辩论是非并高格雅言至于状写景物则寄情绵远至其小章则以情致为先也举若化城铭云一千年前骷髅君自山门移封于此灵山会食亘古相招惟尔有情依然同穴魂兮识不妙笔传神情味堪嚼赵氏文章所遗有成都草堂寺乐山乌尤寺都江堰等处碑记合上赵氏荣县故里各刻尚可得五十余篇民国十年1921年出任荣县志总纂历七年时间写成十七大章志中之斟酌删裁润色敷彩赖赵氏之力多矣实又可谓为赵氏作文手段之另一端
以诗歌而负重名播声海内石遗室诗话以豪于诗者目之与鼎脚而雄峙于当时诗坛三人为诗皆崇尚号为同光体而赵氏独于之外并重以为不可以偏尝言诗之宜以唐人为宗也五言之美八代尽之七言至唐人始专工
于诗取法既博而能化之为精用之为活于古体律绝皆能兼而擅之而尤以五律为精能所作或又风格大异所谓清奇浓淡无不备也非功力深著者不可以为之当代学者王文才评之云其诗亦分清奇雄隽两派并得风雅之遗而风骨峻整正如其人古诗大体闳肆雄深五古少存歌行多名篇大作钱仲联更称赵诗音节苍凉意味渊永蜀中诗人刘裴村后一人而已即中一代诗杰也有介文堂诗集行世为诗或又以振迅敏捷称近人陈声聪兼于阁诗话云香宋诗茶香饭熟咳唾皆为珠玑古体兵足马肥千言立就复有诗赞之云到手千篇泼水成诗如饭熟与茶清寻山访古流连处时有唐音出蜀尘钱基博于现代中国文学史更立专章论之谓其诗功湛深苍秀密栗成之极易见者莫不以为苦吟而得其实皆脱口而出不加锤炼者也并引赵熙为写入蜀诗三十首而一夜间增为六十首之事实以证其言之不虚
一生作诗甚夥然每不自惜凡应和酬答之作皆随手散去且自谓曰此等诗都可删却尽管如此统其家藏犹收得五千馀首致桐城方旭书尝云私意贵精不贵多似不妨力加删节又致南通费范九书云每观今人刻集多空陋心嗤其鹜名而无本遂自戒不轻付刻故知其于付刻之事自律甚严上世纪五十年代始由门人江翊云等辑录遗稿凡采一千三百馀首印成香宋诗前集二册已远非其所存全部其后又有四川人民社出版之香宋诗钞巴蜀书社出版之赵熙集所收诗仅数百首愈属豹之一斑也据言有影印手书峨眉纪行诗册行世惜印量太少今欲一睹已不能也
填词起于宣统元年1909年任江西道监察御史间乘政务闲暇时与京中诗人等一行文酒相娱尝得词数阕尽见存于陈衍石遗室诗话中数年后赵氏归居里中于乙卯岁1915年忽大喜填词一发难止不遗馀力且将其所得逐日寄与华阳越二岁林将其所寄集为一册成香宋词二卷稍后更增戊午岁1918年所作合为三卷付成都图书馆刊行载词三百又十三首以后绝不再作而人则以为赵熙之词不论其价值成就与影响皆可与其诗歌颉颃共翔与其诗歌辞章共力而使其赢得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之一领席地谢无量于林思进所旧藏稿中题云香宋词独掩前传以其似白石之隽朗而加整丽有稼轩之豪纵而无其粗野也胡先骗评赵熙词日吾国不朽词人中又新添一座矣推举亦可谓高也
尝改写川剧焚香记为情探染指戏曲或又可以看作赵氏之馀调别才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因于胡氏席间观木偶戏活捉王魁嫌戏中焦桂英凶厉怨怒殊少温婉情致值客居无事遂取焚香记改写情探一折以遣时日后因门人为巡警期间改良川剧始由川剧艺人按词配曲演出因其格高调雅声情双臻遂致广为流传极一时川剧之盛
三香宋何期早放还天教看尽蜀中山谁言巴峡无书种散朗人思魏晋间此论近人书绝句一代诗豪实也一代书豪也
彼儿时从乡贤王羲臣学诗文羲臣兄羲东善书尤长于颜体赵熙从之学夫书所忌者弱而颜书雄强所忌者薄而颜书浑厚赵熙书由颜入手崇宇千仞广厦万间基础得之也既长移步苏黄之径远窥二王之庭所出温雅可喜颇见姿致甲午岁1894年在京中盖京中士人时以院体整饬书风为尚乔师乔树枏乔大壮祖父命作字改习颜书故复又重温旧习究心于颜书之笔法字法谋求其外敛内逸端严沈雄的气象于颜书三昧颇见心得由其书蓄桑学堂碑可见一斑中年以后于苏轼书用功甚笃大得坡公端庄杂秀丽刚健含婀娜意旨故其书愈老劲而愈见姿媚举赵熙书中合作观之其沉著痛快处实也不稍减坡公赵熙书筑体造势又多有中收外放洒落腾宕之笔如天女散花孔省展屏飞行放逸所用实山谷牢控中宫力射四极之法可知其于山谷书法的留意也非泛泛矣赵书用笔振迅处如惊电遗光疾如奔风求其所自米海岳风樯阵马沉著飞翥意也赵熙书法根抵在唐已故书法名家徐无闻先生尝举有赵熙谈碑诗一首其云何子谈碑袭李行欧楷配平原扫除晋法尊唐法一代风流宝薛轩言何绍基理论上尊奉阮元北碑南帖说而其所行所用却终究在唐人间何氏以颜书为根本另参欧阳父子揩书李邕行书而于薛稷书颇具深嗜以其因得宋拓薛书信行禅师碑而自号其书斋为宝薛轩一事可证徐先生以为此诗虽在写何而实际上乃为赵熙的夫子自道是为确论赵熙于唐人猎之最广涉之最深除颜真卿外唐人中其或又爱褚遂良书法的美人婵娟绰约风姿尤喜褚书雁塔圣教序心揣手摹颇得其疏瘦劲练清婉遒媚风致赵书詹长坡先生神道碑张虚堂墓志铭文学舍藏书记诸刻可以证之赵熙于欧阳父子书法隋珠和璧二美同收既得父询的险又得子通的奇欧书于赵妙不可言习欧而后赵书风格顿显端倪元人中赵熙独钟情于赵松雪书究其根由或则以松雪为二王远脉法嗣故乎赴熙书中凡为雍雅秀丽类属皆可以看作松雪书绪余赵熙晚岁于唐宋诸家外更上溯六朝浸淫耘耔于南北碑版中北碑之张猛龙董美人南碑之爨龙颜瘗鹤铭均攻之用力可渭转益多师博涉多优熔众美于一身矣使书风为之又一转以朴厚秀拔胜出所作峻整栗密而又气骨森张近百年间罕有与并清季因康有为所倡抑帖卑唐独尊碑学此议一出从之者不惜附声鹊噪煽焰扬波乘帖学衰败末运之隙碑学狂热风炽于天下而赵熙不迷以天下皆醉我独醒的斗士姿态荷戟而立独挽狂澜力辨源流其云夫由篆及隶变成今体此一二千年间实以钟王为初祖颜公变羲献而自成云垂海立之势此新意也高吟出诗文与书一代各有风气唯豪杰乃能挺然风气之外后人学古则又当知古今风气之判以自定其体 的主张有论书诗二首可以得见诗云一代经儒古阁修偶遗笺札见风流北朝碑版时髦学尚有闲情仿小欧谁知信本极雍容险绝书家绍乃翁试取道因留小影吴妆窄窄立花丛在北碑为时髦热门天下人争相趋奉的环境下能不受影响尚能息心于学欧吴妆窄窄独赏花丛挺然于风气之外超类拔俗迥出时流此赵熙所以为赵熙故也或又言凡天姿颖者喜南书挟胜气喜北书南多工而北多拙拙近古而工近今各有长短相济而不相非斯杰士矣读此益谙赵熙之智北碑南帖各有优劣后人学古盖受性格趣味修养高下师承濡染时空隔膜等诸多素的制约所持态度实易失于偏颇而赵熙守其主张不随风尊北不盲目卑唐于高屋建瓴俯瞰全局忽碑忽帖忽南忽北不规规于一家一法凡属优势必兼收并蓄之赵熙书法大成之秘中秘在此当代书法名家何应辉先生概之最确他赵熙的用笔兼具沉劲与飒爽结字出于六朝而又随机变化敛纵对比神情警策稳健而姿致潇洒能兼具雄强与雅秀这些特点都出自于赵熙碑帖兼收而相济的书艺观及其创作实践书之为艺而艺寄于法法之不立艺则杳闻故赵熙言凡事须从规矩始规矩者中正之极也 横平竖直书之根本法所谓中正之极也赵书之法取诸唐人上溯汉魏六朝下延宋贤诸家而究竟其根本则依旧落础在唐人原因何在盖唐书尚法规矩者法也得法则得规矩也夫法技术可以充之可以逮之但法不是艺所谓毛与皮之关系也皮为毛之所依毛为皮之附丽毛欲生长需皮常有精血萦布其间精气回荡其里而气血耒何处耶来自书家之学问修养也学问修养如仙家飞升之丹丸不经过一段焚炼熔冶惨淡经营生活便永无有修到梅花之时日也赵熙学问家流于个中机关消息开悟最深受益匪浅乃谆谆告世人曰书贵脱俗而有雅韵故学书先自读书始此语实为浮海仙槎度世金针也
又能画颇得倪云林山水笔意所出多为小幅简远荒寒清超出尘兼于阁诗话叹为是不食人间烟火者为画多为自怡不为应世作品仅自存留或偶有赠亲故者故传世甚少益是珍贵
当时既以诗名重天下实又复以书名重天下有民谚云家有赵翁书斯人才不俗 时人每以能争得赵之一纸而为幸事显达豪绅工商士人皆不惜斥金购置视所得为拱璧宝贵珍藏于此学赵书者也日重焉一时风从之人可营可垒世以荣县体呼之学有成效者除熙子元凯外门生中就有谢持庞石帚陶亮生吴祖元等延乎今日虽物换星移岁月早往而喜赵熙书者却日趋众多书法中国书法为之权威延誉确乎有复炽于天下之势
四一代师表一生几乎在育人中度过
十七岁中秀才便执教于乡塾二十六岁任凤鸣书院山长三十岁庆东川书院山长三十二岁任经纬学堂监督民国十九年1930在家乡荣县创办文学舍自任舍长时已六十三岁矣笔者手中有文学舍同学录一册北碑体恭楷书出书法堪称精能为文学舍弟子成都马行简手笔由录中小序可知校址设在荣县县城北街莲宇山古教谕署于舍中自授诗文其馀虞兆清授三礼三传授说文哲学曹靖授论语孟子吴国安授数学龙尊三受英语收录学生凡一百一十三人都为蜀地一时俊彦经数十年耘植门墙桃李遍及巴蜀待弟子如父如师倾心陶铸而弟子也多为忠信之徒奉老师若圣明故学成而显世者不可胜数若周善培向楚江翊云庞石帚吴玉章陶闿士孙炳文谢持黄复生曹笃等辈或从政有声或治学有成都为一代风云或有梁启超请为其删诗自谓所学浅薄朱德元帅投贽赵熙自称门生朱德类故事又均可视为美谈矣书法简说--刊载于1988年中国书法杂志第一期专辑
今年九月有机会见到四川美术出版社即将出版的赵熙书法选集样稿真是喜出望外这八开本的书选印了赵尧老各种形式的书法作品一百九十多件有屏联条幅扇面诗笺有径逾两尺的榜书还有写在明信片上的蝇头细字相当全面的反映了他的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显示了他的杰出成就书前有曾受教于赵老的余兴公中英先生所写序言扼要地介绍了赵老的书艺成就和论书要旨近百余年来四川出了一些书家其中如赵熙等无愧为全国一流可是长期晦而不显遗墨零落有待于搜集整理得到应有的表彰这本规模空前的赵熙书法选集是个良好的开端当然令人喜慰
赵老四川荣县人他出生于清寒的半耕斗读家庭幼年读书勤奋少年即有文名二十五岁成进士入仕之初为编修甲午战后深痛清朝腐败倾向维新与中的待交谊甚笃政变时因守孝四川未得参预宣统年间任监察御史上奏弹劾庆亲王及等又请昭雪冤狱朝野惊动梁启超因此赠诗云谏草留御床直声在于地赵从中便认识到的奸险民国成立后曾与周孝怀一道去日本劝说梁启超不要回国与袁共事梁未听从此后赵即回川乡居卖文鬻字九一八事变后赵与堕落为汉奸的旧友等断绝交往坚持爱国立场晚年对暴政虐民的愤慨屡见于诗中老一辈的革命家朱德吴玉章孙炳文同志都很尊重赵老执贽请教赵老很重视朱德同志赠朱德云读书已过五十卷一剑曾当百万师总观一生实为正直的爱国者
赵老一生仕宦时期短从事教学和文艺创作的时期很长他造就了不少人才如周孝怀江翊云向仙乔庞石帚等或从政有声或治学有成他还擅诗词散文戏曲书法绘画诗与书法的成就尤高陈石遗说他诗才敏捷造诣在宋唐之间说他生平诗不下数千首词源如倒峡蜀中山水题咏几遍古体气势雄浑近体深徵婉约皆非过誉之言至于他的书法称誉者多我还是认为所评较全面书法最工初为帖学近小欧阳后泛涉汉魏诸碑于北魏张猛龙尤其有入处故所作峻整密栗而又气骨森张近百年间罕有与并
在赵熙书法选集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赵老从青年到老年的书风演变他青年时期以学颜为主笔力健实间架开张得颜书宏大的气象中年的用笔和结体很明显地融合了大小欧阳和的成分形成的自己的独风貌他的榜书大字雄厚峻整稳如山立现在乐山乌尤寺碑刻两字即是典型他的行书笔锋铦利而行笔沉着轻处不浮重处不滞多数字中间紧密而向外展开对足以取势的点画做适当的强调字字妥当而体积的大小变化明显章法上字距与行距较疏朗法度谨严而风姿潇洒不论大幅小笺信手写来都自然表现出统一的风格这种风格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在本世纪前半期的四川仿效者不少称之为荣县字赵老中年以后博涉多优报取汉魏六朝碑刻神趣书艺更高形成了如余兴公所说的秀逸朴厚别具风格他传世的作品主要是行书和楷书偶作隶书亦古雅不凡如解放前成都望江楼上悬挂着他的隶书大幅写的是一九一六年自作词翠楼呤
赵老取得的成就不是偶然的他正处在清末碑学风靡一世的时代倡言帖学大坏碑学当法必须尊魏卑唐若从唐楷入手则终身浅薄无复有窥见古人之日赵老的成就恰好是他从唐人入手对欧颜诸大家的老规矩法度认得定练得久吃得透赵老与另外一些视作书为余事的诗人学者不同他虽然天资颖异但很讲究过硬的工夫重视规矩法度所以他说凡事须从规矩始规矩者中正之极也
从书法史的实际来验证只有到了唐人楷法才达到完备的高度因此学书从唐人入手是正确的道路力学唐人而有得自可成家赵老还有一首题为谈碑的诗何子谈碑袭阮元李行欧楷配平原扫除晋法尊唐法一代风流宝薜轩这是说清朝杰出的书法家何子贞虽然承袭北碑南帖之论但其得力所在却是唐人以颜为主配上的楷书和的行书何子贞得到宋拓薜稷书信行禅师碑取室名为宝薜轩如此尊唐真乃一代风流尽管在说何子贞实不啻为夫子自道在广艺舟楫里说碑学蔚为大国如日中天人未有不为风气所限者颇有天下英雄皆入彀中的气概然而赵老却说诗文与书一代各有风气唯豪杰乃能挺然风气之外后人学书则当通知古今风气之判以自定其体这真是特立独行的远见卓识如果人人者为一代的风气所限还有什么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可言还有什么个性和独创可言赵老正是挺立在当时风气之外树立了自己的风格成为书林中的一代豪杰
我在这里并非有意尊赵抑康在史上自有他不可磨来的功绩但他持论往往偏颇则是不利于后学的赵老对于南北书派是这样说的凡天资颖者喜南书挟胜气喜北书南多工而北多拙拙近古而工近今各有长短相济不相非斯杰士矣这是何等平正通达的见解与赵老时代相接而年辈较长的认为碑与帖合则两美离则两伤在精神上是一致的
赵老的书法艺术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除了他有正确的见解和坚实的功力外还在于他有正直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有志学书者必从赵熙书法选集中获得应有的教益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连笔字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