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用的新华为7,他收到等一个人咖啡的短信时,那人的号码显示是红色的。而且老公回给那人的信息没有记录。

219 转收&&& 财经论坛
值班斑竹: 彼岸落花
&&论坛声明:本帖由网友上传,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转帖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如相关单位或个人发现问题,请直接与我们联系(传真电话:010-),中介或代理机构勿扰。
《我比比尔盖茨更富有》:一名中国科技创业者的自白
&于& 11:21 &发表
我是一个六十九岁的老人。
我写下上面文章题目的时候,既没有发昏,也没有呆傻,更没有发烧,而且我智力正常。
当然,我肯定知道如果仅仅计算货币财产的话,无论是人民币还是美元,即便是跟“裸捐”后的比尔盖茨相比,我可能都不在一个数量级。
我也承认,写下这个题目,确实有赚人眼球的成分,而且是主要成分。因为,我的孙子孙女都告诫我,在这个网络时代,没个“给力”的名字,都没人搭理你的帖子。我不知道我写的现在这个名字是不是给力,但最少,我已经尽我的最大能量“给力”了。
当然,我如果仅仅是靠起一个帖子名字来“混论坛”,那除了收获“板砖”估计就是收获“国骂”了。
我来,是想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一对老夫妻花甲之年创业所经历的形形色色、丰富多彩、曲折离奇的真实故事。当然,您可以不信,那么就权当笑话博取一笑。如果,您对一位最少经历岁月比比尔盖茨丰富多彩的中国老头还有些兴趣的话,那么,就请静心倾听一位老人讲述其历经几十年搞发明,历经几年搞创业,所得到的关于科研、产业、企业、事业、创业、商业、资本、人性、亲情、友情、商战、商诈、商谋……等等这一切他所经历的可能还算丰富的人生的一点点启示和感悟。
如果,您正准备创业,我相信您可能从我的经历中得到些许启迪……
如果,您正在经历创业,我相信您或许能从我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一些东西,少走些许弯路……
如果,您正面临创业的失败,我相信您或许能从我的曲折艰辛中增强些许的信心而重新鼓起创业的勇气……
如果,您正在享受创业的成功,我相信您或许能从我的文字里找到些许您同样经历的酸甜苦辣咸等等诸般滋味……
其实,对一个创业者来说,最需要拥有又最需要克服的恰恰就是如果。如果,您太过现实没有梦想,您很难创业成功;如果您只有梦想不顾现实,您肯定不会创业成功。绕口一点说,如果没有如果,您不会去创业;如果只有如果,您千万别创业!
超越比尔盖茨是我作为一个中国生物高科技创业者的梦想。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有幸正在经历中国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一点,相信任何刚刚目睹了中国海陆空撤离3万5千余名滞留利比亚中国侨民的人都会无比感慨和骄傲。而在这个时代,没有梦想,本身就是对这个需要创新来开拓的伟大时代的一种亵渎。对我这个毕生都在追求创新的生物科技工作者所经历的科技创业历程来说,中国生物高科技的产业化正在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时代。
我虽然不能确认自己有生之年肯定能超越比尔盖茨,但我无比坚定地确信,未来超越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的一定是一个无比坚定的在中国创新大道上克服千难万险的高科技创业者!
谨以为题。
日,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多功能大厅里喜气洋洋。
首届“国家大学科技园”杯科技创业大赛获奖企业入驻科技园仪式暨国家大学科技园2010年新年答谢会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在热烈的掌声中,河南华夏海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李明董事长与郑州德福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一文总经理分别落座,准备签订风险投资协议。作为首届“国家大学科技园”杯科技创业大赛唯一的投资支持企业,河南华夏海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将向获得大赛一等奖的郑州德福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纤粘蛋白联产工艺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一期投入风险资金1000万元。
这一刻,注定将在河南高新科技产业化发展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创建的,河南第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是河南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培育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基地、高校技术创新基地。
首届“国家大学科技园”杯科技创业大赛,是郑州高新区主办的全国性科技创业大赛,其面向全社会,依托大学科技园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孵化手段,依托风险投资和创业基金,发现和凝聚一批技术领先、具有市场潜力的科技项目,吸引高校持有高、精、尖科技项目的高端科技人才,引导创业人才和创新项目向科技企业孵化器集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河南华夏海纳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经发改委备案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创业投资企业,是河南省首家民营资本风险投资机构,河南首家天使投资机构。
这么多河南第一的共同参与,其产生的效应绝非简单的数量叠加。
“下面,请郑州德福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王德亮董事长讲话。”
我没想到,大会的主持人,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华在签字仪式后竟然点上我的名字让我发言。
我和刘华总经理算是老相识了,对我这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来说,刘华见证了我花甲之年才开始创业的所有经历。
“我要说,我是一个比比尔盖茨更富有的中国人。”
我的第一句发言就让台底下鸦雀无声了。
“可能大家会觉得我在吹牛,”我的心情很平静,说实话,我等这一刻来发表自己的感想已经很久了。“什么是富有?我想,大家绝对不会认同富有就是简单的货币拥有量。”
“比尔盖茨说,下一个世界首富是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者。”我接着说。“同时,几乎全球的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经济超越美国只是时间早晚问题,甚至英国的博彩公司开出6:4的赔率押注中国2020年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底下的听众都饶有趣味地听着我的发言,大概觉得很新鲜。
“大家都知道,最近《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将生物产业列为七大产业之一,要求在2020年将生物产业培育成为国名经济的支柱产业。所以,基于以上的事实,我可以大胆的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即便是从货币价值上来衡量,超越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的必将是一位投资生物技术产业的中国人!”
大家给我的讲话报以热烈的掌声。
“可能,这位超越比尔盖茨的中国人不一定就诞生在今天出席会议的我们之中。但是,作为一个为民族生物技术产业化奋斗毕生的老人,我想,最起码,我有资格代表这个中国人向全世界宣布:我比比尔盖茨更富有!”
人群中,我看到张俊英教授在悄悄抹拭眼角的泪水。
看着这位仅仅比我小一岁,年逾花甲的结发妻子、创业合伙人、共同发明人,我同样感慨万千。是啊,她脸庞的每一丝皱纹都见证着我们花甲创业五年来的荣辱和跋涉,她发梢的每一缕白发都记载着我们共同发明的执着和劳顿,她眼眶的每一行泪水都倾诉着一个中国生物科技工作者的艰辛与困苦……
而现在,她又要和我一起重新站在二次创业的起跑线上了!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521 个阅览者
此主题共分:
&于& 09:27 &发表
“比尔盖茨的富有,首先表现在他富有最伟大的爱心。他深深懂得:自立是人字结构的一撇,感恩是人字结构的一捺!做人如此,做公司也如此。”
一、玉树,玉树
日上午九点。
像往常一样,我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开始浏览主要门户网站的新闻。
“据央视《朝闻天下》最新报道,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
突然,一条醒目的新闻标题锁住了我的视线,我急忙点击打开网页仔细浏览。
“北京时间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这次青海玉树县地震强度较大,已经发现当地大量房屋倒塌。据中国地震局最新消息,地震目前已造成67人死亡。地震发生后,玉树州政府已经成立了应急指挥部,武警和驻军开始抢救伤员,并公布灾区急需物资及联系方式。据悉,目前,灾区急需挖掘设备、帐蓬、被褥、生活物资、防寒物资。……”
“梆梆……”
有人急促地敲着我的办公室房门。
“董事长,玉树发生地震了!”
随着打开的房门,一下子涌进来三个人。打头的是总经理一文,综合部主任周志广、营销部经理许义辉紧随其后。
我完全理解他们仨人的心情,毕竟他们都是08年汶川地震时先后两次前往四川灾区参加过救灾行动的成员。
“我正想找你们商量这个事呢!”我请他们三个坐下,给他们倒上水。“刚才投资公司的李明董事长也问我们的产品能否用于玉树的抗震救灾。”
“这有什么好商量的?”一文还是一如既往的急脾气,“准备物资,我带队赶赴灾区!”
“玉树可不比四川,”老周沉稳许多,他显然不太同意一文的主张。“玉树距离西宁还有800多公里,而且全是高海拔山路。”
“我也同意老周的意见,”义辉的医生出身让他首先从健康安全角度思考问题,“没有上过高原的人,能不能顶住高原反应可是个大问题!”
“那我们也要先准备好救灾的物资,然后再看看怎么送到灾区。”
看到两个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都持反对意见,一文不再坚持自己亲赴灾区的建议。
他们三个围着我的办公桌开始热烈地讨论:按照汶川地震的救灾经验,灾后伤员大多数各种感染性外伤,我们要多准备一些快速促进伤口愈合的纤粘蛋白产品;考虑到路途遥远,而且蛋白又要低温冷冻保存,最好选择空运方式;如果空运行不通,看看有没有直达玉树的物流;尽快购买一批保温箱并加紧生产一批生物冰袋保证路途运输的低温环境……
4月16日中午,我的办公室。
一文、老周、义辉和我一起商量救援玉树灾区的事宜。
一文说,和省红十字会进行了沟通,由于灾区道路通行条件有限,原则上红十字会只接受捐款不接受捐物。不过,他上午上网看到青海省科技厅发出的求援信,希望各省科技厅对口救援支持青海玉树的抗震救灾,他们需要包括医疗物资和设备在内的救援物资。
我说,我们德福恩生物,是国家科技政策的受益者。国家科技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在我们事业起步最艰难的阶段给过我们最关键的的资金资助和政策扶持。我们的纤粘蛋白产品本身就是国家创新基金支持产品,现在青海省科技厅求援,我们的捐赠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将和青海省科技厅联络的任务交给一文,又问老周物资的运输方式联系的怎样了。
老周介绍,他和机场货运进行了沟通,由于我们的纤粘蛋白产品是液态,他们不能承运。他上午刚和铁路快运进行了沟通,铁路快运表示可以承运,但只能送到西宁,而且要求接货方自提,他们不负责送货上门。作为一个在青海生活了十八年的老青藏,老周说他正在联系他青海的老同学,看谁能够帮忙把物资从车站送到青海省科技厅。
一文接过话头说,他有一位朋友在青藏线上干乘警,他可以联络他帮忙送货。这时候一文的手机响了,他起身出去接电话。
义辉汇报了纤粘蛋白产品的准备情况,特别是对这些活性产品的活性进行了抽检,保证捐赠的产品优质高效。
门突然被推开了,一文满脸兴奋地拿着电话进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他的一位朋友是壹基金户外救援队的成员,他们救援队的第一救援小组已经到达玉树,他们的第二救援小组马上要出发,他们可以帮我们运送救援物资。
屋子里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看着眼前这一幕幕熟悉的场景,我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了2008——那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不平凡的2008!
二、汶川记忆
日14点28分,大半个中国都感受到了那让人不寒而栗的震动。
“地震了!”
我随着惊恐的人们第一时间跑出了办公室,来到了楼下的空地上。四周全是心神不定的人们,大家都在热烈地讨论着刚才那可能对他们来说从未体验过的大地的摇晃和震颤。
我是经历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中国人,虽然河南距离唐山也是比较遥远,但也同样在那个全民防震的年月住过几个月的“防震棚”。地震的巨大破坏力我知道,我了解,我也害怕。我稍微缓了一下神,开始召集公司的人员到我身边清点人数。人都在,也没什么大意外,只是有人没来得及拿手机等东西,还有一个小伙子跑丢了一只鞋。
“这次地震的破坏力不会小了!”一文来到我的身边,他刚给深圳的朋友打了电话,那边告诉他同样有强烈的震感。“郑州深圳都有强烈震感,看来震中应该在郑州和深圳之间!”不久,手机短信就来了,大家都知道是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
12号的整个下午,公司的全体人员都集中在会议室看电视。灾区的惨烈状况让所有的与会者动容。我示意一文和几个主要领导到我办公室开会。
会议的气氛凝重而肃穆。
一文先发言。他要求亲自带队赶赴灾区,理由如下:一是灾区急需外伤救治的药品,我们的纤粘蛋白产品正好可供急用;二是现在灾区救援肯定如火如荼,我们自己运送既可以节省国家救援资源也可以确保我们捐赠的生物蛋白特殊的冷冻运输要求。
我肯定了一文的想法,说实在话,我要再能年轻十岁,这个活肯定轮不到一文来和我争。
一文接着提出来他的组队要求:1、年龄40岁以下,男性,身体健康,已婚,且有子女;2、写下自愿书,如发生意外和他人无关。
行政部主任曾凡梅第一个反对,她说这是歧视女性。老周也反对,说他四十刚出点头,不能死卡年龄关。义辉则表态,无论怎么样,他必须去,因为他是医生出身,路上可以保障救援小分队,到了灾区如果需要他可以参加医疗救援队。
我出面安慰小曾,毕竟就在小分队要以男同志为主,女孩子毕竟不太方便,而且前方后方一样可以为抗震救灾做出贡献。小曾撅着嘴巴不吭声了。至于老周,我支持一文的意见,毕竟老周有较严重的腰肌劳损,而且最近家里岳母重病需要他照顾。老周低着头没吭声。
会议结束了,其他人都离开了我的办公室,老周没走。
“王董,你必须让我参加救灾小分队!”老周的态度坚决,没有丝毫可以商量的余地。“一是我在青藏线上跑了十几年,山路行驶我有经验,一文总经理爱开快车,我不放心;二是我家里的事情都可以安排,我的身体更是没有大问题,我的年龄更是优势,你放心全让一帮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去再去吗?”
我无话可说,只有答应了老周。
日上午九点,我、老周、小曾来到了郑七街32号河南省红十字会救助中心,我们将公司救治外伤的纤粘蛋白产品捐赠函送至这里,准备通过红十字会捐赠给灾区人民。刚至红十字会中心大门,迎面过来郑州某报社的几位记者。记者拦住我们的第一句话就问你们是来捐助的吗?你们此次捐助的意向是什么?你们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我示意小曾回答,小曾落落大方地说,是,我们是来无偿捐助灾区人民的,我们在地震发生的当天就确定下来了捐赠事宜,并立刻组织了此次捐助物资的准备。一开始我们的人员拨打中国红十字会、河南红十字会的热线电话,但电话一直处于忙线状态,所以我们就直接找到红十字会中心来了。
等我们仨人到达红十字会中心二楼接待室,接待中心的火爆的捐赠场面非常让人感动。红十字会接待中心办公室非常简陋,在不足5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两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两张接待长椅,室内放置最多的是大大小小的捐款箱。正对着门口的是一个一米高的捐助箱,里面已经参差叠摞着近半米高的现金,全部是100元的面值。捐款的人员还在陆陆续续的投进现金,有单位集体捐赠,也有个人捐赠,红十字会的人员在紧张而有序的做着登记。同时,四个接线员在不间断的接着电话,耐心的向每一位打进电话的热心群众讲解着每一个问题。看到我们进来,一个刚放下电话的女同志立刻迎接上来,我们说明来意,她给我们引见了物资捐赠工作负责人王部长。听明来意,王部长在表示感谢之余,说出了他们的困难,第一,灾区交通畅通状况不明确;第二,红十字会中心运输力量十分紧张;第三,与灾区红十字会联系还处于中断状态;第四,他们只有很少的运送疫苗的低温储存装置,很难满足我们纤粘蛋白产品的低温保存。我当即表示,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自行解决。王部长看起来很激动,他说他代表红十字会中心和灾区人民感谢我们,并约好明天一早给我们办理相关手续。
从红十字会回到公司,已经下午一点。我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议最后方案,以尽快把救灾物资送到灾区人民手中。最后决定,既然政府的运输力量紧张,我们就自己运送,早一分钟送到灾区,灾区人民的生命就早一分钟得到挽救。第一梯队出发人员名单为:一文 、 许义辉 、周志广 、李博、裴国威。
下午两点钟,准备救援物资的工作正式启动。公司所有人员都投入到为创疡愈合纤粘蛋白的低温运输储藏做的包装工作中来。由于量大,小冰袋、小冰盒都不适用,组织人员紧急购买大的泡沫集装箱盒,不锈钢桶,生物冰袋。在桶内底层铺上厚厚的冰袋,中间放置创疡愈合纤粘蛋白产品,上层覆盖厚厚的冰袋,外围用泡沫固定。这样可以保持产品的活性。
5月14日,早上六点半行政部小曾就已经携带相关材料来到了河南省红十字会救助中心,7点半与相关负责人一同把相关手续办理完善。9点就将捐赠物资收据和河南省红十字会中心开据的给沿途交通路桥我们运送救灾物资的介绍信拿回了公司。小曾说,在我们离开红十字会中心时,她离开红十字会时,那里的、的领导再三表示感谢并叮嘱路上要格外小心,有什么需要随时与红十字中心联系。
日下午,我组织公司全员给救灾小分队举行了一个简短的送行仪式。两点十七分,一文就带领公司救灾小分队一行五人驾驶两辆汽车从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发奔赴救灾第一线。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521 个阅览者
&于& 10:59 &发表
日中午,前往汶川运送救援物资的小分队出发前宣誓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521 个阅览者
&于& 09:41 &发表
三、救灾手记I
人们在灾难面前,似乎才能突然明白自己曾经拥有什么、应该珍惜什么。
2008年的汶川地震,夺走了那么多中国人的生命,也让整个中国猛然间觉醒。抗震救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整个中华民族一笔光耀人类的精神财富。
以下,是一文从灾区回来后写的救灾手记,我不想做一个字的删节,因为这些文字的每一分每一毫的重量都是我无法称量的生命凝铸出来的:
5月14日下午2点17分,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48小时,我和四位同仁携带捐赠灾区的价值20万7千元的生物蛋白赶赴灾区。这批蛋白是应用于创伤愈合的纤粘蛋白,属于灾区急需的医疗救援用生物制品。经过21个小时的连续行军,5月15日中午12点30分,我们顺利将捐赠物资送到了位于重灾区的什邡市中心医院。这批蛋白当即就被投入抗灾医疗救援中心应用于灾区伤员外伤创伤的愈合治疗。5月30日中午12点30分,我再次和五位同仁赶赴青川、安县、什邡,捐赠了20余万元的纤粘蛋白和一批学生学习用品。
两次灾区行,灾情催泪,真情动容,生死彻悟,大爱无声,不吐不快,凿字为文,且祭冥灵。
1、生对死的敬畏
说实话,我是因为怕死才去的灾区。
日14点28分,山摇地动。当时,我正在办公室参加一个会议,与会者有人说头晕,这时大家都开始反映头晕,我也感到明显的眩晕。大家都在疑惑,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喊:“地震了!快跑!”。几乎就在一瞬间,办公室的人就都没了踪影,而我则是跑得比较靠前的。
很快大家就都知道了地震中心是四川汶川,周围的人就都很快放下了心。我却很久回不过味来,因为我感受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惊恐。
从来没有这么惧怕过死亡,因为死亡也从来没有这么真切而具体地光临过我的身旁!
怎么能不令人毛骨悚然呢?想一下,如果此次震中就在我们附近,那么,也就是在大家感觉到晕眩的几十秒时间里,我们可能就要永远告别这个世界了。
死,原来距离我如此之近!死,原来就这么简单而快捷!死,原来并没有给我任何思量和考究的时间!
现在,我还活着,我还很幸运的活着。既然活着,就要做点事情。那么,在地震灾区还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人们可能最需要我这样活着的人去做点什么!
2、冲动的军迷
有一种人,喜爱研究军事知识和参与和军事活动。人们就像称呼戏曲爱好者为“戏迷”一样,称呼这些军事爱好者为“军迷”。一般来说,这些被称为“军迷”的军事爱好者性格上都比较爱冲动。
  我是个军迷,所以我爱冲动。汶川发生地震,郑州强烈有感,我生平第一次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对地震的惊恐。第一时间询问远在深圳的朋友黄新,他是国内影响力很大的“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的核心人物。黄新那里也是强烈有感。“肯定出大事了!”他在深圳分析,毕竟相隔2千公里的深圳郑州都有感的话,地震小不了!我一冲动,决定去灾区送东西,毕竟王德亮董事长穷尽一生研发出来纤粘蛋白产品具有良好的创伤愈合效果。
  黄新听了我的决定,比我还冲动。他提醒我进行网络直播,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帮助灾区。“你有无线网卡没有?”黄新问我。我说没有。他问我出发时间,我说大体完成准备明天下午出发。他那面在盘算着,突然说,我飞过去给你送吧。我吓了一跳。这不是有病吗?我知道他正在上班,那能来回这样折腾!他说他赶过来肯定就是要一起去了。我劝他现实点,毕竟可能来回要4、5天的样子。我说,不一定非要网络直播,路上电话沟通也是种途径。黄新认为不一样,毕竟现在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多渠道最详尽地了解灾区一线的情况。超级大本营做为网络平台,这也是责任。他让我放心,他想办法。第二天一大早,他就电话告我,他通过他们公司的郑州办事处给我搞到了,让我去取。
  知道我要去灾区。河南军迷一个比一个冲动。李博连夜赶到我家,软磨硬泡坚决要求去。我说一辆车装东西装人没地方了。他说开自己的车跟着,费用自理,好路上有个照应,毕竟两辆车的保险系数大很多。我问他生意怎么办?他说,钱哪能挣得完?我想净化一下自己的心灵。看我沉默了,他又说,他装备好,有车用电源,有GPS,有……最后我们定好明天上午10点会合,当时已经夜里11点半了。后来我才知道他是第2天一大早跑到科技市场买了一部GPS。现在,GPS的包装盒还在我车上放着呢!赵泽很郁闷,他没有机会同去,于是把自己刚刚购买的数码单反相机给了我,嘱咐我多拍些照片,别辜负了他这台价值万元的宝贝。于文斌QQ一上线就说提供两部对讲机,以便我们两辆汽车在路途当中保持联络畅通。他说他第二天一大早要去焦作出差,所以晚上充好电后送到李博那里。戴峰给我发来短信说他有强光手电可以给我……
我在最短的时间就组建完成了我的赴川团队——两辆汽车组队,一辆运送蛋白,一辆生活保障。队员五人——三名司机、一名医生、一名网络直播员。我是领队兼司机,另两名司机是:周志广,27年丰富驾车经验的老司机,在青藏线上跑过十几年,我们此行的行车安全就全靠他了;李博,10年驾龄。我们三个轮流驾驶两辆汽车,以保证在不疲劳驾驶的情况下一最快的速度将物品送到灾区。医生名叫许义辉,如果需要就留到当地当志愿者了。网络直播员叫裴国威,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做过杂志编辑,他负责途中用无线上网的方式将整个行程进行网上图文直播。我让四个人都写了自愿书,我可以对我的命负责,可我无法对他们负责。我也不希望如果有什么意外大家相互指责或纠缠杯葛。这个,我是有点小人之心的,我不想万一有什么不幸,特别是我不在了,我的家人还要被其他一些事情所纠缠。
捐赠物资的准备整整耗费了一天。没有办法,我们运送的是非常特殊的生物制品,它要求零度以下的低温冷冻运输条件。为保证蛋白运输途中的冷冻环境,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紧急购买三只直径1米高1.5米的不锈钢桶作为运输容器;
2、不锈钢桶外侧包裹紧急购买的隔热棉,进行保温隔绝;
  3、,在不锈钢桶的底部、四周、上部密集放置生物储冰袋,中间码放去掉外包装物的蛋白产品;
4、尽可能快速运输,减少路途时间。
  这些措施的采取,按照平时实验室试验数据和日常经验,48小时内保温桶内温度应能够保持0度以下,72小时应能保持2度以下,完成向灾区输送创伤愈合蛋白的任务基本是有保障的。事实证明,这些措施非常有效。我们到达什邡中心医院时距离出发已经21个小时,在往医院冰箱搬运蛋白时,不仅所有蛋白良好,而且生物冰袋也还没有开化!
而我们一行生活保障物品的准备则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准备完毕了,我准备了:
  1、帐篷一顶(事实证明带少了)
2、气床2个
3、军刀2把
4、军用多功能工兵铲2把
5、头盔1顶
6、雨具两套
7、单兵自加热食品2箱(5人够5天用)
8、90式军用压缩饼干2桶
9、巧克力一箱
10、火腿肠1箱
11、方便面1箱
12、桶装水1,瓶装水3件
13、GPS卫星导航仪一套
14、军用指南针1
15、对讲机2
17、军用急救包4
19、救生荧光棒2
20、驱蚊剂4
21、防寒服2
22、常用药品
25、笔记本电脑3
26、车用逆变电源1
27、无线网卡1
29、拖车绳1
(以上物品中的食品和生活用品已经留给灾民和部队救援人员。)
………………
这大概就是军迷的特点,毕竟平素比较完备的野营装备和丰富的野外生存知识和经验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保证胜利完成捐赠物资运输任务的信心所在。
可以说,在我内心深处对完成捐赠物资运送任务最大的信心就是来自于这个五人小组中有三个都是军迷,我、李博、裴国威!不过,在回程的路上军迷成员又增加了一个。
15日晚回撤到绵阳,大家休整休息。23点半,我洗完澡准备休息了,老周敲门:“我加入你们军迷组织了,在网上注册叫司机老周!”
这个冲动的老周!
3、夜穿秦岭
很少这样急迫的赶夜路,更没有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蜿蜒秦岭中赶夜路。后车的老周几次通过电台提醒我车速过快,说在几个急弯处看到我的车有明显甩尾,而我却没有丝毫觉察,只觉得车速不够快。
  车窗外是黑沉沉的秦岭,看不真切。朦胧中,感觉有一种张牙舞爪的狰狞,想起来以前的新闻报道中,为打通这八百里秦川,让入蜀之道不再难于上青天,不知牺牲了多少优秀的拓路者,他们把自己的身躯变成了指向入蜀之道的路牌,化成了这绵延数十公里隧道的指路明灯。一列又一列的救灾车辆从我身边急弛而过,江苏的、山东的、 湖北的 、河南的,闪烁的应急灯,透射着一辆比一辆焦急的心情,秦岭隧道的这头,是祖国,那头是让人无比牵挂的汶川 。
  我加速超越一辆苏C号牌的医疗车,鸣了一下喇叭向它致敬,对方司机礼貌的回应了一声低沉的轰鸣。夜又静了下来,不停息的是一注注射向前方夜空的滚滚的汽车头灯。
  今夜,秦岭隧道,你让整个中国与灾区贴的如此之近
4、唐山老兵
车出潼关,油量告急。
进服务区加油,同样在加油的一辆中巴车吸引了我的目光。
“唐山退伍老兵救灾小分队”这是悬挂在中巴车两旁醒目的横幅。原来,这是十几位唐山籍的退伍志愿兵,年龄都在50岁左右,这次一起包了一辆中巴车直奔受灾中心。他们身着以前的老款军服,一脸的严肃。
“唐山地震时全国人民救援我们,你说现在我们应该在哪里?” 我问一位老志愿兵为什么这么做,他这样反问我。
我又问能不能给他拍张照片,他立刻站了一个标准的军姿,那是告诉我他仍然是一个士兵。
5、汉中“的爷”
午夜两点左右,车至汉中附近。
我们两辆车的前后左右突然出现了十几辆打着应急灯急驰的出租车。
正在疑惑,我车上的对讲机突然“滋滋拉拉”响了起来。
“老李,老李,你是夜班还是白班?”电台里冷不丁冒出来一个陌生男人的声音。
“看来是串台了!”正在开车的李博笑了。我坐在副驾驶位置上拿起对讲机,我们出发时两个对讲机对调的频点是483.00,看来无意间和这些汉中出租车上电台的频率重合了。
“我是白班,我是白班!”电台里,那个被叫做老李的汉子嗡声嗡气地回答。“知道你们要去绵阳,我就没交班。现在我那个夜班正急得乱蹦呢!嘿嘿……”
我又听了一会儿,才算大体明白了怎么回事儿。
原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这些汉中出租车司机时刻关注着灾情的发展。当从电台和电视台中得知绵阳地震灾区医院有大量伤员急需转运的消息后,这些出租车司机自发组织起来相约赶往绵阳将当地的伤员拉回汉中医院救治。目前,响应这次行动的汉中出租车已经有一千多辆了!
“老李,老李!”电台里出现另一个调侃的声音,“到绵阳给你找个妈,你可要回家好好伺候着!……”
电台里“滋滋拉拉”的干扰声强烈起来,车在大山中穿行,无线电信号的衰减很厉害。
我的脑海中很清晰地浮现着这些出租车司机日常给人们留下的或大大咧咧、或嘻嘻哈哈、或斤斤计较、或奸猾狡诈的“的哥”、“的姐”形象。
可是,此时此刻,我却想用“的爷”来称呼这些汉中的出租车司机们。
他们是爷们,纯爷们!
15日 7点59分,我们驶过了嘉陵江大桥,身后留下了一个名叫瓷窑谱的小镇,也留下了一丝感动 , 一丝惶恐,
一丝焦虑。
感动,来自小镇的一个人和一件事。
从昨天下午两点半出发,我们一路狂奔,马不停蹄,到凌晨5点到达了四川广元。这十几个小时的后半程,都是在今生从没遇到过的复杂山路上驰骋。入川后,地震的影响逐渐的显现出来,裂缝 、落石、塌方,让人心悸,让人惊恐。
身体终于无法透支,便是被称为铁人的老周,也不再坚持继续前进。路标显示下一出口为瓷窑铺,于是我们五个人两辆车,便和这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有了几个小时的缘分。其实,这个缘分是那样的狼狈,因为我们这几个眼睛几乎睁不开,蓬头垢面的汉子,一头扎进这地方,只是想找一块平坦的,远离公路的安全的宿营地。汽车头灯下隐约出现的一块空地,成了我们不假思索的选择。停车、支帐篷、分睡袋,然后倒头就睡。我看了一下表:凌晨5点10分。
   几句嘈杂的声音,把我从梦中还没有摇摆稳当的睡床上惊醒。是一男一女的对话,他们在谈论我们。帐篷外,天蒙蒙亮,身边的老周翻身起来。我艰难的看了一下表:6点27分。伸头看帐篷外,才发现我们的露营地在一个小桥的桥头空地上,旁边是一排两层的白房子,一楼沿街开了几家店铺,无非是摩托车修理之类。
把我从梦中惊醒的是两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女。看到我爬出帐篷,那个中年妇女问:“救灾的?”,
我点头 ,她笑了笑:“没吃饭吧?”。不等我回答,她转身就进了身后一个房间。不到十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素面就奇迹般摆到了在我的面前。我不好意思的问她多少钱,她用一口纯正的川腔说:“你们来帮我们,要得么子钱!”
写到这里, 我嘴角还残留着那碗素面的清香 ,和这份清香带来的一丝感动。
我的惶恐来自我深深的愧疚。七点半左右,我注意到接过一个电话的老周神色有些黯然。我轻声问他发生什么事了。他告诉我刚刚接到家里电话 , 今天凌,他的岳父去世了。我和他都沉默了下来 ,呆坐在那里 ,看着地面 。老周的表情还算自然,只是手有些抖 ,手里的矿泉水瓶子没有规律的在地面抛撒着水滴,象一个小孩子在做水的游戏 。老周的孝顺是出了名的 ,这份孝心不仅表现在他对自己的父母
还表现在对自己的岳父母上。
这应该能够佐证一种真正的孝顺,本来这次赴川我没有准备叫老周同行 ,毕竟45岁的人了 ,长期腰肌劳损, 家里还有一堆事情。在会议室宣布了去四川的名单, 隔壁的老周就走到了我的面前:“这种事你少不了我!”。老周说:“我跑过青藏线!”现在那个曾经带他跑青藏线的老人走了,他却不在老人身边 。
我的焦虑,来自对时间和空间的憎恨。 现在,前方又有塌方,我们的两辆车被夹杂在无数辆同样焦虑的救灾车辆中,无法前行。而这每分没秒、每寸每立方、都可能意味着鲜活生命的离世 。 所以,
7、素描士兵
15日9点07分,距绵阳100公里处,突然遇到十几辆回撤的运兵车。车是清一色的成渝高速大巴,车窗上贴满了年轻士兵的脸庞。 我把车停在了紧急停车带,打开车门,让自己的整个身子高过中间的隔离带,举着相机想捕捉士兵们的神采。可惜我失望了,因为所有的士兵都在睡觉。
我举着相机的手颤抖起来,甚至没有勇气按下快门。我害怕自己的举动惊醒那些疲惫的近乎虚脱的士兵,我害怕我相机的闪光灯刺痛那些好不容易才有机会闭上一会儿的眼睛。
虽然,按下快门是那么轻松。因为,我根本不用调整光圈 ,我知道在那车窗后面,年轻士兵们的脸上都有着怎样的疲惫,劳顿,坚信和勇敢。
突然间,有种扔掉相机拿起画笔的冲动。
不需要油画的色彩,不需要水粉的笔墨,就用碳笔,就用最简单最原始的碳笔,我相信那一刻的我一定能画出这世界上最伟大的亲情。
因为,我要留在画布上的是人民子弟兵!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521 个阅览者
&于& 10:08 &发表
8、为人师者
交接完救灾物资,碧血剑拉着我们去他家里吃饭。一听到吃饭就集体兴奋是所有河南军迷的共性,特别是眼下有个四川人请客。可这是在灾区,我们几个看着碧血剑有点犹豫。但他的坚决和我们肚里那不争气的馋虫还是让我们跟着他走了。
来到他们的家里,才知道是他六十多岁的父亲亲自做的饭。一位老四川做的菜,对我来说有着猎奇和期盼的双重诱惑。毕竟这是我第一次进川,第一次有机会在四川人家里吃到正宗的四川家常菜。但此时,一向平时吃饭风卷残云不顾别人死活的一文却站在楼下又犹豫了起来。我知道,他有点不忍心,毕竟现在是在刚刚经历大难的灾区啊。
碧血剑的父母也都是教师,他父亲是六三年的大学生,重庆人。老爷子精神很好,很利索又很慈祥。他不断的说感谢我们一路辛苦来支援灾区。老爷子反复说着,我看着这位长辈,他一定也是位很有爱心的人。老爷子做的饭很快被我们打扫干净了。稍微休息一下,我们就准备去往重灾区洛水镇了。因为实在担心路上危险,我们婉拒了老爷子要跟我们一起去的请求。他有点失落但还是祝福我们一路顺风。
我希望还能有机会来这个小镇看望这位老教师,希望还能有机会吃到他做的饭。
——摘自李博发表在超级大本营网站的帖子。
碧血剑比我小几岁,我和他哥哥同龄,而他的父母和我父母年龄相当。
碧血剑的父亲是63级重庆大学学生,母亲学的是体育专业。他俩为了照顾家在成都的父母,上个世纪80年代相继来到什邡教书。
碧血剑父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位老人身上都斜垮着的一个小包包。我知道那是跑地震用的,里面应该放着家里的存折和细软。毕竟,小时侯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后的全民防震,记忆中家里大人都垮着这样的小包。
看着两位老人为我们精心准备的午餐,我感慨万千。那是满满一桌子的荤菜,有蜡肉、腊肠、熏鸭、鸡珍、卤肉……老爷子还一个劲地道歉:“现在地震,买不到东西,实在招待不好你们!”老太太则不停地遗憾:“昨天还有间鸭店开业,今天可关门了。要不你们可以吃到正宗的什邡鸭。现在,这只鸭子是邻居做的,不正宗。”旁边的碧血剑则告诉我,我评价最高的腊肠是他成都83岁高龄的外婆亲手做的,他们家只有过节才舍得吃。
突然,房子摇晃了两下。我们都知道,这是余震。没有人惊慌,甚至大家都不去刻意地讨论它,毕竟到现在,大家似乎都习惯了。
碧血剑父母家的房子在四楼,由于地震整个客厅的地板被震开了裂缝,主卧室的墙壁上也有让人心惊肉跳的贯穿墙体的裂缝。
想想老两口冒着余震的危险在这危机四伏的高楼上为我们准备午餐,我的心里即感激又惶恐。毕竟在上来的路上我们就看到,整个家属区的人们都住在外面临时搭建的防震棚里,他们所住的大楼早就空无一人了。
不等我们放下碗筷,老两口已经清理干净家中所有的床铺要我们休息。已经二十多个小时没正经合过眼的我们确实太需要伸展开身子休整一会儿了,但没有一个人肯睡到老人家铺好的干净床铺上,即便老人家生拉硬拽。
我是躺倒到客厅一张三人沙发上睡着的。他们几个说我不到半分钟就鼾声如雷了。我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不是真实,反正四十多分钟后我醒过来时,是听到他们几个此起彼伏的鼾声。
我感到奇怪的,是醒来后的脖子底下多了一个枕头,身上多了一条毯子。
碧血剑是他的网名,他的真名叫胡杰,四川德阳什邡市南泉镇解放路小学的教师。他也是一名军迷。
9、深情的眼神
我其实最不愿回想的就是在什邡中心医院见到的一张公告。
512地震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立即组织了上千名人员到现场进行抢险救灾。由于天气、交通等原因,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目前距地震发生已隔三天,遇难者尸体发生了霉变,请遇难者家属到现场进行尸体辨认。如半天无人认领的,我们将经照相取证保留资料后,作为无人认领尸体进行紧急处理。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
这哪里是一张告示,这分明是隔离阴阳两界的门框。
我可能只是一个看客,站在生的地面上隔着生死界的门框看着逝者将用什么方式跨入天堂。我也可能是一个家属,一个被公告所通知的遇难者的家属,去伏下身仔细分辨我的亲人到底在这生死界门框的哪一方?我还可能是一具尸体,一具无人认领的等待紧急处理的尸体,趴在生死界的门框上等待着要么是亲人们撕肝裂肺的哀号要么是大家黄泉路上的结伴同行。生,我们拿着一纸通知;死,我们举着一令公告。难道,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贴满了各种通知与公告的门框?
她在忙碌的人群中显得很突兀.
这里是什邡市中心医院大楼前广场,医院大楼斑驳脱落的墙体触目惊心地提醒着人们刚刚过去的汶川大地震在这里留下些什么。密集搭建在广场上的蓝色救灾帐篷则成为整个什邡地区最大的救灾医疗中心。在这个救灾医疗中心,最忙碌的就是两类人.一类,是身穿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他们是当地医院的医护人员;另一类是身穿迷彩的军人,他们的臂章告诉你他们是分别来自成都南京和济南军区的医护人员.她很显然并不属于这两类。
我是交接完救灾物资手续从医疗中心指挥部帐篷里出来迎面遇到的她.
她是一个年轻的,看上去20岁刚出头的姑娘.高挑的身材,头戴一顶白色棒球帽,一只大口罩将脸部遮得只剩下两只大眼睛,牛仔裤,运动鞋,全身上下布满暗红色的血污.她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和几块蛋糕经过我的身边,我这时才看清她帽子上画着一颗红心并写有"爱心志愿者"的小字.
姑娘从我身边快步走过,转身钻进了身边的一个帐篷,那里是临时搭建的病房区.帐篷里光线很黑,看不真切,但能看到刚才进去的姑娘蹲下身在喂病床上的人喝水.
"这些是从成都赶过来的大学生志愿者,"陪在我身边的医院办公室人员看出我的关注给我解释,"来了好几个,都干了两天了!"
那个姑娘这时候正抬头往帐篷外观看,她的目光和几步之外的我碰到了一起.
该怎样形容那个眼神呢?
那个大号的口罩将所有可供参考的表情掩埋,那一双黑色眸子里便将所有的情感最高度而直接地涵盖!我突然感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我分明从这目光中读到了我母亲的眼神.那是一种母亲的慈祥、怜惜、关切与疼爱.那是一个母亲的焦虑、忧心、怜悯与无奈。这目光,本该属于我那60岁饱经风霜的妈妈,怎么可能出现在这样一个花季年华、青春洋溢的女孩子身上?
我的眼睛有点发涩。苦难,难道就这么催人成长? 那个女孩子又转过身去忙碌了,她的马尾辫在脑后跳动着。我记忆的脑干上永远地铭刻上了她的眼神。
那是一种深情的叫做爱的眼神。
10、坦克少校
出了大门口,有一位军人让我们把车挪一下方便救护车停靠。我们马上照办了。我突然看见一文在跟他握手,很亲密的说着。我走过去一问才知道,他们这支部队是当地驻军,一个装甲营,他是这个营的营长。更让我高兴的是,他是我的老乡,许昌人。他握着我们的手说,他们已经在这里两天了,是最早的救灾部队,他和他的士兵这两天都在山上救人。他说话声音有点哑,眼睛有点睁不开,我知道他很疲惫,但他握着我们的那只手却一直没有放开。看得出,作为他的老乡,我们的到来也让他在他的兵面前也更加自豪。一文利索的打开了他的后备箱,把一箱单兵口粮留给了这位营长和他的士兵。我们都知道这一箱单兵口粮根本不够一个班的人吃一天,但我们这个举动还是让营长和他周围的士兵着实兴奋了好一阵。营长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接受了我们的这份小小心意。看着这个场景,我想起了一句话--军民鱼水情。
——摘自李博发表在超级大本营网站的帖子。
对于李博所说的这个坦克营长,我要多说几句。
首先,我不确定他是个营长,虽然他扛着少校的军衔。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我告诉孟少校自己亲自乘驾过我们国家先进的96式主战坦克。他很吃惊,告诉我他就是负责这种坦克维护和保养的。一直到和他分开,我们俩的手就一直紧紧地握着,象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没有丝毫的陌生和拘泥。这大概是军迷和军人自然的一种心理情结吧。他的名字叫孟学超,是第一批投入救灾的子弟兵,我见到他时已经连续在灾区奋战了40多个小时,疲惫已经成为他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一种气息。
孟少校和他的兵们没有帐篷,他们把帐篷给了医院和灾民,他们就在马路上头枕着马路牙子休息。小时候我看电影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所以当时并没有什么感触,仿佛在内心深处早就认为子弟兵本来就应该这样。而忘记了,电影中的场景常常是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而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
孟少校和他的兵们几十个小时也没吃过一口热饭,喝过一口热水。而且,这几十个小时是他们平生劳动强度、紧张程度最强烈的几十个小时。虽然他们携带着野战炊事装备,可他们把熬制的热粥全部分给了灾民,自己则是干啃方便面配凉矿泉水。我为了应付路上可能遭遇的情况携带了两箱海军陆战队使用的单兵自热口粮。这些单兵自热口粮每份三包,包含了一日三餐,而且不用外部热源就可以实现自加热。只需要将少量水(不要求水的洁净度,必要时尿液也可以)倒入口粮的加热袋中与加热袋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则大约15分钟后,一包热气腾腾的炒饭或炒面就可以食用了。显然,孟少校和他的兵们并没有见过这个高科技的玩意儿,毕竟这玩意儿就是美国也是海湾战争中才投入使用。我们将这些口粮留给了孟少校。孟少校开始坚持不要。我说,我知道这点东西不解决什么问题,但最少让你的兄弟们吃口热饭,打打牙祭吧!孟少校就不再说话,摆摆手让两个兵将口粮抬了下去。
孟少校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他挺直的腰杆。从始到终,不论是和我们交谈、给士兵讲话、与我们合影、指挥部队集结,他的腰杆都是挺直而威严。他的身材不算太高,但挺直的腰杆却让黝黑精瘦的他显得无比魁梧!
或许,这就是人民军队所锻造出来的腰杆!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521 个阅览者
&于& 08:48 &发表
四、救灾手记II
11、交通管制
从碧血剑口中得知,什邡市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在洛水、莹华、红白一带。温总理14日就在那里视察指导救灾工作,那里距离市区有几十公里的山路。我们当即决定驱车前往,毕竟我们车上的物资可能能帮上一些忙。
车到山脚下遇到了第一个交通管制站。
交警敬礼,然后礼貌地拦下我们的车辆,开始耐心地劝导我们不要再往上去了,山上不断有泥石流、塌方和落石,很危险。
我早已经预料到这种情况,所以准备了三种证件来应对。一是河南省红十字会的介绍信,证明我们是救灾志愿者;二是我的警官证,我的警察学校教师的身份肯定容易和当地警方沟通和交流;三是我的省作家协会的会员证,我可以以采访的理由来说服对方放行。
警察看完我的三个证件,就说了一句话:“谢谢河南人民!”然后挥手放行了我们两辆悬挂着豫A号牌的河南车。
虽然半山腰还有第二个交通管制站。但沿途,我们仍然不断遇到各种使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突破交通管制后上山救灾的私家车队。这里没有任何行政命令,人们都是自驾汽车带上自己家的物品直接救援灾区。这种汹涌的就在自驾车队竟然堵塞了道路的交通,以至于到后来,政府不得不采取交通管制的手段来阻止和疏导人们的这种狂热而无序的行为。
当看到滚滚的私家车流潮水般涌向灾区一个方向的时候,我泪流满面,我明白这个民族确实是没有任何力量能摧跨的。
12、房子碎了
其实,我很理解为什么要实行交通管制。在大灾面前,秩序,特别是良好的交通秩序是抗震救灾的前提和根本。同时,盲目驱车前往灾区特别是远处山区的重灾区,确实很危险,因为这些人常常只有热情而没有技能,上去后自己都很危险。我们本来也想上去就留下来当志愿者了,毕竟我们几个都有基本的急救知识,最少能够帮助子弟兵刨刨人。我们当时还幻想自己能亲手从废墟中救出人来,来满足自己英雄主义的梦想。到现场才知道,我们太天真了!
碧血剑在地震后曾打电话询问洛水镇幸存的同事镇上的损失情况。那个同事语气低沉地告诉他:“许多房子碎了!”
当我们站到洛水镇的街道上,我们才意识到碧血剑的那位同事用词的让人心酸地精准。同时,我们也深刻意识到我们希望靠我们的双手在黄金72小时从废墟中救人的想法的幼稚和苍白。现在房屋建筑材料都是钢筋混凝土,不象以前的砖瓦结构,赤手空拳的徒手救援是没有一点用的。看看四周已经累得虚脱但仍然顽强地用双手在钢筋水泥的废墟中徒劳地刨挖着的空降兵士兵们,我们除了向他们献上我们无比地感动与致敬,别的也就束手无策了。
后来,我们离开洛水镇的5个小时后,从绵阳电视台得知新加坡和韩国救援队抵达洛水镇。第二天,从新闻中得知,两个国家的救援队从我们呆过的洛水镇废墟中救出两名幸存者!
我认为,此次抗震救灾我们的经验教训之一就是以后的救灾必须专业化,特别是这种地质灾害,在前期处置中应该首先投放的是专业救援队。只有专业团队、专业人员、专业技术、专业设备才能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将灾难的损失降到最低。
13、车的价值
通往洛水的道路崎岖难行,一路的颠簸让我十分难受,我甚至有点想吐。碧血剑说温家宝总理昨天刚来过这个镇子。唉,总理昨天走过这段路时也一定受了许多苦。我们今天上山天气晴好,昨天这里可是大雨滂沱啊!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这几天一直就在这样的已经不能叫做路的路面上颠簸,我这样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都感觉有点吃不消,真不知道老人家是怎样坚持下来的。他真的太累了。而且,看电视好像还滑倒受了伤。
离洛水越来越近,我们看到了倒塌的房屋越来越多。周围尘土飞扬,一个个临时拼凑的车队从旁边超过,各种牌子型号的车都有,有昌河,有QQ,有捷达,还 有宝马X5,卡宴,路虎,中间还夹着一辆悍马H2。一眼就能看出这些挂着成都和周围城市的牌号,车身上贴着各种赈灾的口号都是私家车,每辆车上都塞了满满 的救灾物资。整个车队飞快的行进着。我们所有的人都激动了,在我们眼中,这个车队代表着整个中国所有的阶层。这个时候不分贫富,不分地位。所有的人都带着 他们的爱心的向灾区奔进。我们很羡慕那些开宝马和路虎的,不是因为他们的车值钱,而是因为他们可以携带更多的物资,可以更早的到达灾区。
——摘自李博发表在超级大本营网站的帖子。
在灾难面前,人性瞬间回归。
在灾难面前,人们给自己身上标注的头衔、财富、荣誉、形象、名利……都显得如鸿毛般轻盈。
在灾难面前,生命的尊严和神圣显得重于泰山。
在灾难面前,博爱、互助、怜悯与坚强是人类战胜困难、征服自然、繁衍生息的信心和勇气便全部呈现!
汽车,也就是在这样伟大的瞬间完成了其伟大的价值回归。
汽车,原本被发明的动机就是一种交通工具。可惜,人们不断地为他添加着各种所谓升值的附加价值。它成了财富的铭牌,成了身份的象征,成了阶层的标志,成了炫耀的资本……
在灾难面前,在通往灾区洛水镇的艰难山路上,我见识了汽车价值的伟大回归,我见识了我们民族骨子里价值观念的回归,我见识了中华文明五千年不灭的光辉与荣耀!
那一刻,我为置身其中而骄傲和自豪!
14、空气中的寂静
川人从未负国,国人绝不负川!
中国遭受外族全面入侵有三次,分别是蒙古,满清和日本。恰恰是这三次,四川的抵抗是全国最惨烈的。
蒙古入侵南宋最早是从四川开始,在南宋皇帝都投海自尽了的情况下,四川仍然抵抗了持续了40多年。
满清入侵在四川先后打了近百年,繁华的成都竟然成了一座荒废的死城,省会迁到阆中。满清直到乾隆才平定四川。日本入侵,四川士兵占全国的3分之一,四川税收占 全国3分之一;四川农民为抗战一年要交几次粮。四川人民的抗战献金也是全国之冠。据资料统计,抗战8年,川军牺牲巨大: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五分之一,即阵亡26万多人、负伤35万余人、失踪2万多人,总计64万余人,又居全国之冠。
现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了,波及全国,死伤已经超过6万人,形势之惨痛,全国人民都在为四川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全国上下,都在积极的参与!四川,你不曾愧对国人,所以,国人也绝不对负你!四川,你要挺住!四川,加油!四川,雄起!
——摘自国内某军事网站
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感情有点脆弱。
我承认我在阅读上述两段文字时饱含热泪,因为我在灾区现场亲睹了什么叫“从未负国”的川人!
静!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这是我进入洛水镇的第一印象。
怎么可能不静呢?垮塌粉碎了的房屋静静地趴在道路两旁,没有了往日熙熙攘攘甚至吵吵闹闹的生机。稀少的行人都带着硕大的口罩悄无声息地行走着。唯一忙碌的是仍然不甘心地搜寻生命迹象的空降兵某部的士兵,他们的迷彩服在废墟上轻盈地飘浮着,仿佛唯恐惊扰了下面可能仍然顽强着的生命。
静,同样写在所有洛水人的脸上。
李博在自己的帖子里写道:
一位大妈站在我们旁边,问我们从哪里来,我说我们从河南来。大妈应了一声就说:“那天晚上是他们把我救下来的”。她好像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是刚从千里之外来到这里以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大妈把我们当成了她的亲人,指着她的房子不断的说着她的经历。那栋房子有两面墙还在,但里面全塌了。我马上问她缺什么,我想所有的人到那里都会第一句话问她缺什么,她说粮食喝水政府都送了,就是缺盐。她有些无奈,但并不无助。我们把我们随车带的火腿肠打开拿出一包送给他让她能坚持几天。大家安慰她让她一定放心,政府马上就会送来所有的必需品。在这一点上,我们毫不怀疑。
我一直站在两个人的身边静静倾听着李博和大妈的对话。
大妈很平静,语气平缓而坚强。在这场灾难中,大妈家里走了两口人。
我没有插话,是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安慰?我从大妈脸上读不出丝毫需要安慰的元素。同情?我不认为我有什么资格去在这样一个镇定刚毅的大妈面前去恬不知耻、高高在上地施舍我那点毫无用处的怜悯。
在这里,在这被大山所环绕的洛水镇,在这被灾害摧毁了一切只留下大山的洛水镇。
这里没有哭泣,这里没有悲怆,这里没有软弱,这里没有颓废。
这里只有寂静。
这是洛水的寂静,这是大山的寂静,这是四川的寂静,这是中国的寂静!
15、那个男人
有人走到我们车边问我们有没有东西吃。我们从车上拿了一些东西给他。看到我们给那人东西,立刻有许多人围上来了,只好改成发了。
分发物品时,秩序不太好,村民有点乱。秩序一乱,我们就停止了,决定把物品给救助站,然后由救助站分发到群众手中。我注意到许多人上来争时,旁边废墟上一个中年男子却不上来。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
这时候,一个30岁左右的女子从一辆挂着川A号牌的汽车里下来。她来到我面前问我是来旅游的还是来救灾的。估计是看到我的豫A号牌很奇怪,想着我是受困的游客。
她是和他老公一起开车过来救灾的成都市民。我说我是救灾的,她说我建议你把东西都给他。我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她指的就是先前不上来争东西的那个中年男子。
那个成都市民走后。我让两个兄弟把我们所剩的全部物资都给那个中年男子搬过去。两个兄弟很吃惊,因为我们说好给救助站的。他们问我为什么不多帮助一些人。我对兄弟们讲我的理由:
1、这个男人身后是一大片完全跨塌的厂房和住宅。椐成都那位市民讲,这曾经是这位中年男人的小工厂和他的家。现在全部没有了,全村应该是他的损失最大。
2、无论是政府发放的救济点和个人捐组物品,领取秩序都不太好。那个成都女士民说,这家人太老实不会抢东西。所以,到现在也没什么物品。
3、在其他人争我们发放东西的时候,他和他的家人在干什么呢?他当时已经从周围的废墟中找到几根大的木梁正在搭一座小木屋的骨架,他的儿子在从送水车上往家里挑水,他的老婆在自家的废墟上捡东西。一个在如此景况下仍然自立自强的人是我所最敬佩的。
兄弟们全同意了我的意见。
我们抬着所剩下的所有东西来到他的只有几根大梁的木屋面前。一路上,是周围村民羡慕和疑惑的目光。我想,最少我们在表达我们对一种精神的褒奖。
我问那位中年男子为什么不去跟别人争,我对他讲换了我我会那样干的。因为我是个男人,我要给我的老婆孩子抢饭吃!在这种情况下,生存是第一位的!
他的回答是:我们家没死人,怎么好意思再去争东西?
自强者当自救,自救者方自强。这是那个中年男人给我上的一课!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521 个阅览者
&于& 09:08 &发表
16、胡 主 席的车队
  我们距离胡 主 席的直线距离不超过三十米。
  离开洛水镇,我们动身前往绵阳。到绵阳的原因有二:第一,绵阳也是重灾区。此次洛水之行,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此次灾难的深重,抗震救灾将是相当长时间内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做好长期救灾的准备,准备第二次、第三次的救灾行动。绵阳之行局又先期考察的意义。第二,绵阳是个大城市,我想让弟兄们好好休整休整。
  在绵阳,找酒店从来没有这么容易。因为便是居民也都住进了地震棚。我征求大家的意见,是睡帐篷还是睡酒店?睡酒店可是有余震的风险。大家都一致决定住酒店,而且“我们五个真光荣到了一起,黄泉路上肯定不寂寞!”灾区一行,已经让我们五个真正成为了兄弟!
  停车到一家商务酒店门口,酒店一听说我们是救灾的,立刻给了我们最低的折扣。大家也终于可以在房间里洗个热水澡、睡上柔软舒适的大床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当然是打开电视收看央视抗震救灾的专题直播节目。
  新闻播报说胡 主 席已经乘专机前往绵阳,目前专机已经起飞。兄弟几个在我房间里兴奋起来:我们不会和胡总邂逅吧?
  我们住在临着一条大路的九点四楼,从窗户看过去,可以看到警察在沿街部署警卫警力。看来,我们楼下的这条路很可能是胡 主席 的车队必经之地。
  大家都忙活起来。有的急着给自己的照相机充电,有的急着给亲戚朋友提前预告,有的则把住窗户给自己一个有利位置……毕竟,共和国的主 席这时候的到来对大家无疑是最大的鼓励。
  不断的有警笛声划破城市上空。大家也就一遍又一遍地冲到窗户前观看,可每次又都无比失望。因为绝大多数都是运送伤员的救护车鸣响的警报器。
  上午11点40左右,胡 主 席的车队出现在了我们翘盼已经的视野里。
  没有鸣响的警笛,只是一列车队闪烁着车灯急速而静默地从远处逐渐驶近。
  突然,我们脚下的地板晃动起来,一下!两下!
  “余震!”
  房间里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没有人回答,也没有人挪动步伐。大家仍然堆在窗口,因为胡 主 席的车队刚刚来到我们房间的窗台下。
  几分钟后,胡 主 席的车队消失在了远方城市街道的水平线下。
  “刚才是余震啊!” 这时候大家才回过味来。
  “这一趟真值!”医生小许说,“共和国主 席都冒着余震来了,我们算什么?”
  其实,大家那天谁也没看见胡锦涛主席,甚至大家都不知道究竟胡锦涛主席坐在哪一辆汽车里。
  但我们的人都无比坚定地认为,那一天,我们和胡 主席的直线距离绝对不超过三十米!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521 个阅览者
&于& 09:09 &发表
17、赖进来的志愿者
  5月18日,我们第一次赴川救灾回到郑州的第二天。
  下午三点多钟,我接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个30 来岁男人的声音,他说他想当一名志愿者,问我们有没有第二次赴川的计划,如果没有,他准备自己单车前往,问一下我的意见。我首先建议他不要单车前往,因为灾区交通压力很大,除非专业的团队,普通的志愿者到灾区的最可能结果是成为新的被救助者,我告诉他我们有第二次赴川的计划但是具体时间待定,他在电话的那头当即表示愿意参加。
  说实话这次通话我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类似的电话我接的不下20个。其实,就在我们回来的路上,我就接到一个兄弟的电话,而那个兄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我一个朋友的朋友。他从我朋友那里得知我去四川的消息,电话里能清晰的感觉到这个小兄弟的急迫和听到我已经回程时的失望。过了两个多小时,他又打进来电话。他说,他准备了一辆20吨的大卡车和已经购齐20吨的物资送灾区,可是他给红十字会打电话打不进去。到红十字会询问,工作人员告诉他因为运输问题原则上只接受捐款不再接受物资捐赠。他很着急,希望我能帮忙。我把红十字会王部长的电话给了他。晚上二点多,我被电话铃声惊醒。那个兄弟告诉我,他已经办好手续准备赶赴灾区,同时谢谢我的帮助。他接着问我还有什么捎往灾区的东西没有?我很感动,虽然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位兄弟的姓名。
  因为有那位不知名兄弟的经验,所以接到类似的电话,我认为无外乎两种结果:真心要去的,一定就去了,任何困难也拦不住的。下不了决心的,我也帮不上什么,更何况我还在忙着筹划自己的下一步行动。
  可是,这个电话却没有那么简单,他开始以平均一天两次的频率与我联络。以致后来,我们两个在电话里居然听声音就知道对方是哪个了。而这时,我居然都还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一开始,我是拼命往他的热情上面泼冷水。我告诉他,灾区现在不缺乏只有热情的志愿者。他说,那么他可以作为我的团队的司机,他的八年驾龄应该是他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资本。他的这句话打动了我,确实,我也正在为合适的司机发愁。他又接着说,他可以开他的私家车作为我们的保障车,沿途所有费用他自理,这样可以节省我们的部分开支。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执着?他说他出生在德阳,虽然两岁后就离开了四川,但自己的出生地受了这么大的灾难,他有义务和责任去看一下帮一下,那样他的心里会好受一点。他的话虽然很感动我,但说实在话我一直在犹豫不决。毕竟这样来回近三千公里的行程,一个完全陌生的、不知根底的人物加入我们的团队,必将增加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国家药监局22日第二次公布急需药械目录。其中包括:急救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品、常用药品、消杀灭药品及用具和医疗器械设备等。目录如下:急救药品:肾上腺素针、阿托品针、亚甲蓝针。抗生素:头孢类(针、胶囊、片)、阿米卡星(洗剂)、氧氟沙星等(针、胶囊、片)、替硝唑针。生物制品:冻干人血白蛋白、精制抗蛇毒血清、凝血Ⅷ因子、纤维蛋白原。
  ……………………………………………………………………
   我们上次送去的是纤粘蛋白,他的作用除了纤维蛋白原的凝血作用外,还对伤口愈合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能清洁伤口。目前,我们是国内唯一能将纤粘蛋白工业化生产出来的。看来,上次送去的应该是杯水车薪。我们必须加紧组织策划第二次捐赠,争取早一天送到灾区。
  5月29号,那个每天都要纠缠我的人又来了一个电话,这是这次通话最终让我下定决心邀请他加入团队。他在电话里说,他为灾区的孩子们买了2000元的油棒笔作为“六一”儿童节的礼物,他希望灾区的孩子们能用这些画笔画出灾后重建美丽家园的图画。我的心里一下温暖起来。说实话,我也正为给灾区孩子们准备什么礼物而发愁,而他选择的礼物打动了我。直觉告诉我,这样心细的男人不会成为我的团队的累赘。
  于是,五月三十号出发的第二次赴川救援车队里挤进来这么一个志愿者。他叫秦玉川,36岁,是一个做机电生意的小老板。
  18、修车故事
  我们一行六人于5月30日中午十二点出发,计划下午六点左右赶到西安,然后队伍休整,第二天入川。可惜,出师不利,我的第一步计划就被打乱了,到达西安已是31日凌晨一点半。西安到郑州500公里的行程,我们居然用了13个半小时,问题就出在车上,而且是秦玉川的车辆。
  秦玉川的车将我们困在西禹高速高陵收费处。
  我们这次去的车一辆是上次的奇瑞V5,另一辆是新加入的中华俊捷。秦玉川的骏捷车昨天为了这次救灾专门去修理厂保养,结果遇到一杀手级修车师傅,楞给他修了俩点烟器后将全车电路能弄乱了。下午5点左右,骏捷就全车没电了。我们停在路边正一筹莫展,沿路巡逻的一辆警车下来的两名高速交警直接过来告诉我们他们可以给我们提供无偿的拖车帮助。结果没想到电瓶休息一会儿又将车打着了,我们勉强把车开到华县,下来找了一个修理厂。师傅检查后告诉我们,是发电机坏了,他没有一点办法。只能给我们已经完全亏空的电瓶充电,大概可以让我们坚持到80公里外的西安。我们充了30分钟,就上了路。结果到距西安11公里处再次遭遇俊杰全车没电。西安的中华4S店说我们的位置离他们太远不在他们救援范围,他们可以派人和车在西安市区等我们,给我们更换发电机,费用是1020元人民币。入夜了,拖着全车没电,连应急灯都不亮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确实太危险了,所以我们决定赶快在一个出口下去。由于心急,走错了路。又绕远了将近60公里,上了西禹高速……
   小许和小旭两个跑到收费站打听清楚路线和修理厂位置,收费站的同志们很热情,按说我们拖带车辆下高速是要被重罚的!他们说特殊情况,你们快去修车吧。
  感谢高陵鹿苑镇顺达汽修厂的师傅们,9个人围着我们的车忙了一个多小时,不仅把被4S店给判了死刑的发电机给完全修复,而且还分文不取!把我们给感动的一塌糊涂!这一下子省了1千多块钱啊!善良、仗义的陕西人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521 个阅览者
&于& 12:15 &发表
19、救灾群英
我们这次二赴灾区的主要目的和第一次有很大不同,我们这次的捐赠对象主要是子弟兵。说实在话,现在灾区最苦最累的就是他们!!!他们也在受伤,那是救援留下的;他们也在流血,那是救援留下的;他们也在……
我们是军迷,当然应该为我们的子弟兵做点什么。而子弟兵战斗力的恢复和健康肯定能为灾区作出更大地贡献。出发前,我已经先后联络了空军总医院医疗队(驻地成都、都江堰)、济南军区医疗队(青川)、济南军区驻绵阳野战方舱医院(绵阳)等单位,并已经联络好接收、储藏等问题。但出发后,风云突变,上述三单位由于堰塞湖险情的救援需求,主要人员全部被调到堰塞湖险情一线进行医疗保障。于是,紧急和家中后援团队联络,在郑州、北京后援团队的支持下,我直接联系上了在青川指挥救灾的解放军济南军区中原猛虎师的胡师长。从胡师长那里得知,青川灾情很重,他们是整个灾区出动兵力最多的部队。我先前联络的济南军区医疗队就配属给他们,他们配备有野战冷藏车,有条件接受和储存蛋白。看着我们的纤粘蛋白放进野战冷藏车,我们此行的兄弟们安心了许多。
那天晚上接近凌晨一点,胡师长来到了我们下榻的帐篷看望我们。我和胡师长短短20多分钟的交谈,感触颇多,可惜他救灾军务在身,我们相约回河南后深谈。胡师长他们是5月14日14时10分接到中央军委命令,素有“中原猛虎”之称的济南军区某摩托化步兵师兵分三路以摩托化行军、铁路输送和空中输送的方式,火速向四川省青川县派出一万三千余名官兵。先遣部队3000名官兵于5月15日8时40分抵达成都双流机场,而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青川县前进乡展开救援。其余官兵在先遣队出发后两小时内准时出发,沿京珠高速、连霍高速、京昆高速、118国道,快速机动1800多公里,历时两天两夜,于5月16日17时全部抵达青川县抗震救灾一线。从胡师长那里得知,目前青川多处堰塞湖出现险情,他正在堰塞湖一线指挥抢险。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因为这个人高马大、满眼血丝的汉子给我的印象就是疲惫、太疲惫了!可是,我也知道,他还要,而且必须要坚持下去。
秦玉川是到达猛虎师驻地后睡得最香的!他一进部队给我们安排的帐篷就一头栽倒在床上然后帐篷里迅速就充满了如雷的鼾声,而且第二天居然没有听到夜里11点多那声天崩地裂般将大伙惊醒的余震!后来,胡师长来帐篷里看望我们,我和胡师长的谈话也是在这兄弟如雷的鼾声中进行的。大概是看到我们大家疲惫的样子,胡师长临走专门交代手下安排我们到野战淋浴车上洗个热水澡解解乏。很不幸,秦玉川是唯一没有去野战淋浴车上洗澡的。从青川回来后,他最后悔的也是这件事。毕竟,这辈子他都不大有可能有这样的机会了!可是,当时我打他屁股把他拍醒过来,他哭丧着脸对我哀求:“哥哥,让我睡会儿吧,我困死了!!”
还有一个让我敬重的人物。他是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张主任,我们两个就是坐在他们疾控中心被震成危楼的办公楼前的台阶上完成的蛋白交接。他是专家,懂得这些蛋白的价值。地震以来,他已经连轴转了十几天,家里虽然也受了灾,可是他却从没回家看一眼。妻子打来电话,他说,我已经不仅仅只是你一个人的丈夫了。连续地劳累,让他的鼻梁上和嘴唇上的表皮脱落,现出血红的真皮,很吓人,也很让人心疼。我取出一支纤粘蛋白让他用,毕竟我每次都多带一些。第二天早上张主任打来电话,说纤粘蛋白的效果很好,他的嘴唇已经不太疼了,可以用舌头舔伤口了,出汗也不觉得蛰了。卫生部高强副部长曾到安县考察,见到张主任疲惫的样子,特意拉他合影,说,我知道灾后全县最累的人肯定是你!
回程途中,在汉中高速口,中国移动设立了一个救灾服务站,免费提供热水、方便面、洗簌、药品等。如果需要给灾区打电话,他们还非常人性化地提供免费电话。看到服务站的小姑娘们个个水灵灵的样子,秦玉川的泼皮劲头又上来了,他问姑娘们给郑州家里打电话要不要收费。服务点的一位姑娘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手机递给他,说公司电话只能往灾区打,你用我的打吧!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521 个阅览者
&于& 09:53 &发表
六、八位英豪
我没想到,有些事情还能让历经沧桑、年近古稀的我哭的一塌糊涂。也没想到自己还能为血洒碧空的空军英烈们做点事情。
事情还是由一文引发的。
一切,都要从日说起。
为庆祝人民空军成立六十周年,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八一跳伞队将在北京沙河机场举行一系列飞行和跳伞表演活动。作为一名铁杆军迷和航空迷,一文当然不可能错失这样零距离接近空军的机会。在朋友的帮助下,一文和几位河南军迷如愿获得了11月3日空军第一场飞行和跳伞表演预演的参观劵。
于是,打点行装,一文11月2日夜出发,3日早晨六点半赶到北京。上午是飞行表演和装备静态展示,同行的几位军迷全部被空警2000的亮相刺激得语无伦次,被歼十的性能震撼得目瞪口呆,被八一飞行队精彩的特技鼓舞得神采飞扬,被八一跳伞队姑娘们的天女散花勾引得魂不守舍……上午的活动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军迷们强烈要求北京的朋友安排参观小汤山的航空博物馆新馆。
下午一点半,一文他们来到了航空博物馆。由于此前来过多次,所以一文将参观的重点放在了博物馆新馆的藏品上,毕竟这里面第一次展出了大量空军现役的先进装备,如J10、J10S、J11、JH7A等,这种自信与开放是新时期走向攻防兼备战略空军的人民空军的一种全方位立体写照。等一文走出新馆,已经是下午四点了。迎面碰到同行的北京军友孙新。他已经先期看过新馆,所以他一直在博物馆外场拍摄。
“空军这次纪念活动还专门建了两座纪念碑,一座是空军英模碑,一座是空军空勤人员烈士和牺牲飞行人员纪念碑。”北京军友孙新一见一文就对一文说,“建空勤烈士纪念碑的做法,前所未有,真正是树碑立传。那些血洒长空的英烈,如能知道几十年后人们在纪念碑上铭刻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在天之灵必定会得到安慰。”
“是啊,空军发展到今天是应该镌刻下那些英模和牺牲!而树立的纪念碑和铭刻上的名字是一种永久的纪念,更是英烈们灵魂的永生!”一文由衷地为空军的做法叫好。
“牺牲在郑州的那八名烈士呢?”一文指的是日防空作战中牺牲的八名飞行员。由于这件事发生在郑州,河南军迷这几年一直在关注这件事情,并对此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
“我只找到6个!”北京军友孙新知道一文们一直关注郑州牺牲的烈士,但他的回答很出乎一文的意料。“不过,碑上有1551名牺牲人员,可能我没查到。”
“我们一起去查查?”一文提议。“没有时间了!”北京军友孙新看看表,由于同行的河南军迷中有两位要赶下午六点返回郑州的火车。“我拍的有整个纪念碑名单的照片,我们回去再查吧!而且,我来这里也很方便。”
那天,说实在话,谁也没太把这件事情放到心上。
11月5日,一文回到了郑州。晚上,忙完一天的事情刚回到家,收到北京军友孙新的短信:“请把郑州牺牲的八名飞行员名单发给我。”这时才想起在北京的疑惑。一边给北京军友孙新回着短信,一边感慨北京军友孙新的认真和执着。11月7日,一文再次收到北京军友孙新的短信:“经确认,牺牲人员碑文上只有郑州牺牲的六名飞行员,而且,一名飞行员名字有误。”
一文只能用震惊来形容当时看到这个短信时的心情了。如果这个是事实,那么空军建军六十年来牺牲的烈士和飞行人员绝对不是1551人。不管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最少在郑州地区国土防空作战中牺牲的8名飞行员中有两个被遗漏掉了!
我们绝对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大家对纪念碑上镌刻名单的进一步研究,河南军迷们发现,被遗漏掉的绝对不仅仅是在郑州地区国土防空作战中牺牲的2名飞行员……
我们突然意识到,我们应该为这些没有被铭刻在纪念碑上的牺牲人员做点什么……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郑州牺牲的八位空军英烈:
郑州烈士陵园,苍松翠柏,庄严肃穆。
陵园东南部,一行行一排排的墓碑,长眠着为建立新中国和建设保卫新中国牺牲的先烈们。在这些墓碑的东北边,有八座列为一排、空军烈士的墓碑,他们牺牲在同一天:一九六零年十一月十九日。曾经,有无数的人走过这八座坟茔,毕竟五十年的岁月注定会在这世界上的每一个空间都留下些许痕迹。曾经,也一定有些好奇的目光来探索这八座坟茔,毕竟这世界上能在同一天凝结八个生命的坟茔足够引发人们的好奇与疑惑。
最早揭开这八座坟茔谜团的,是河南军迷的组织者——五十出头的张小平老师。
在局外人眼里,静静躺在烈士陵园角落里的这八座坟茔是无论如何和张小平老师扯不上任何关系的。作为河南省农业厅宣传中心的一名干部,虽然拥有多年新闻采访的经验,但他的镜头和眼光聚焦的全部是中原大地田间地头、乡间村落的变迁和起伏。即便你拥有超凡的思考力和想象力,也实在难以将这样一个人物和郑州烈士陵园里的八个空军英烈联系到一起。毕竟,他们之间既非亲也非故,血缘上没有瓜葛,行政上没有关联,亲情上没有交往,历史上也没有任何渊源。张小平老师自己心里很清楚,这完全是一种情结,一种挥之不去的、相伴终生的对航空、对空军、对军事和军人的情结。
这八座坟茔所独具的航空和军事特性牢牢牵挂住了张小平老师的神经。
正面:尚德赞烈士之墓
背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二一零九部队
尚德赞,男,汉族,一九二九年九月至一九六零年十一月,辽宁省海城县人,一九四七年五月入伍,一九四八年六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五二年八月毕业于空军第一航空学校,大专文化程度,大尉军衔。生前任空军三九七零二部队飞行大队大队长。一九六零年十一月十九日夜,在郑州地区国土防空作战中英勇牺牲。
另外七个铭刻在墓碑上牺牲飞行员的名字分别是:晁忠学、杜炳良、邱兴业、王秀裕、刘俭强、唐汝益。所有墓碑最后都有一句一摸一样的文字:一九六零年十一月十九日夜,在郑州地区国土防空作战中英勇牺牲。
一九六零年十一月十九日夜?郑州地区国土防空作战?
难道,在共和国诞生11年后的中原腹地还发生过空战?还发生过如此损失八名飞行员的壮烈牺牲?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为什么四十多年来就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消息和情报?为什么这样壮烈的牺牲也没有见诸过任何新闻和报道?这些烈士的生前部队和战友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也保持着沉默和静寂?这些烈士的家属和亲人难道就没有记挂和探寻过这些坟茔里的英灵?我们的陵园管理部门和民政部门究竟知道多少这些烈士们的信息?在这八座坟茔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隐情和秘密?
张小平老师曾先后探问过郑州烈士陵园管理处、郑州市民政局、空军航空兵驻郑某部等相关部门,得到的答复几乎都是:不太清楚。他也曾查询过大量可以找到的关于国土防空作战的文献资料和回忆传记,但也追寻不到丝毫有价值的信息。
2002年的6月,张小平老师从书店里拿到了自己订购的新书——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的,由前空军副司令员林虎将军著作的《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新中国二十年国土防空作战回顾》。书中首次披露了日夜间郑州上空防空作战失利的情况:
五十年代末期六十年代初,台湾空军的P2V电子侦察机经常利用夜间进入大陆侦察,由于敌机飞行速度慢、高度低、我军多次拦截都未成功,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
日,台湾空军的P2V电子侦察机1架,18时46分由浙江平 阳进入大陆,经青田、金华、安徽合肥、阜阳、河南商水、洛阳、三门峡,然后沿入侵航线偏南六十公里回返,为拦截这架飞机,我空军先后出动MIG-15、 MIG-17、TU-2共十架次。驻郑州的空军轰炸航空兵25师74团2大队,先后出动TU-2飞机四架次,不仅没有取得战果,自己反而损失2架飞机,牺牲8人。
看完书的第二天一大早,张小平老师就带着林虎司令员的书赶到了烈士陵园。他要在第一时间祭奠这些飞行英灵,他想让他们知道他们没有被人民忘记,他们的事迹已经被他们的司令员披露了出来,他们在经历了四十几年的沉寂之后终于可以安息了。
可是,当张小平老师拿着书逐个与烈士墓碑核对的时候,却有了新的发现——在林虎将军的新书中,关于这次战斗中牺牲的八个飞行员,有几位书中的名字和墓碑上的不一致。在《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新中国二十年国土防空作战回顾》一书中,牺牲的八位飞行员名字分别是:尚德赞、晁中学、杜炳良、邱业兴、王秀玉、刘建强、唐路义。而在郑州烈士陵园的墓碑上,这八名飞行员的名字分别是:尚德赞、晁忠学、杜炳良、邱兴业、王秀裕、刘俭强、唐汝益。
这是怎么回事呢?张小平老师分析:要么是林虎将军书中的名字有误,毕竟与墓碑上的名字差异主要表现是音同字不同;要么就是烈士陵园搞错了,毕竟空军副司令员的著作是很权威的。 思来想去,张小平老师觉得这件事情自己必须搞清楚。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他觉得有必要提醒林副司令员修订,毕竟这本书作为第一部全面记载共和国20多年防空作战历程的著作,其权威性和史学性都不允许有这样的错误。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则更应该通知有关部门进行更正,毕竟烈士们的墓碑绝对不应该出现这种错误。于是,一封写往中国空军司令部的快信就飞向了首都北京,收信人为林虎将军。
不久,林虎将军就给张小平老师回了信。信中,林虎将军对张小平老师的关心和细心表示了由衷的感激,表示将进一步核实张小平老师反映的情况,在该书修订时一并订正。将军的回信极大地鼓舞了张小平老师,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只停留在一个挑剔的读者水平上。不管结果怎么样,他都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最起码,作为一名军迷,这是他们应该对牺牲的烈士们承担的责任。他们要让烈士们地下有知,英烈的牺牲是有价值的,是没有被人们忘记的,是值得人们去纪念和尊重的!
张小平和一文是至交故友。一文确认空军英烈碑关于英烈名单铭刻有误的信息后,立刻联系张小平老师。两人即刻通过北京军友孙新向空军有关方面反映,并同时在国内著名的军事网站——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上发表了《未被铭刻在纪念碑上的牺牲》帖子进行呼吁,同时求证空军英烈碑的勘误史实。
很快,此事就引起空军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空军即刻决定将空军空勤人员烈士和牺牲飞行人员纪念碑重修。2010年清明节前,空军英烈碑重修完毕。经空军专家和军迷们的共同考证,从空军初创到2010年清明,空军空勤人员烈士和牺牲飞行人员共计1725人全部被铭刻在了共和国的纪念碑上。相比较最初的1551名单,整整增刻了174名英烈。清明时分,空军有关部门专门在整修的纪念碑前举行了庄严地纪念仪式,一文专程赶到北京向重修后的英烈碑祭献了花篮,并赋文抒怀:
庚寅清明,小汤山下,空军英烈碑重修。大风呜咽,上将祭拜,天地动容。忆己丑仲冬,惊悉英烈碑文缺漏遗误,心绪难平,发帖求证。网上网下,顿起波澜,军内军外,热血沸腾。忠胆义士,上书谏言,超大军迷,竹简考据。更有数万网友,拾薪助焰,无数志者仁人,奔波疾呼。
祭先拜祖,赤县故训,缅怀英烈,华夏遗风。昔有隗顺背武穆,近有谷子号集结。叹今朝青年,追新潮莫名,弃国粹精英。尽知西洋光棍日,罕有明晓空军节,国难之日歌舞旧,花前月下忘牺牲,影星裙边镁光映,英烈墓前泪伶仃。恨尚武之国多媚态,盼寰宇之内称英勇。
汉武罪己,大业方成;太宗纳谏,贞观盛京;鹰碑重刻,磊落光明。望古今中外,壮哉莫过牺牲。观历史纵横,典籍留芳英雄。看簇新鹰碑,红翼先驱镌刻于石,大和岛先烈魂驻航陵。空战英烈光芒永在,和平卫士铭记常青。生同机组共战斗,逝再聚首又重逢。历史为证,中华腾飞苍穹日,巍巍神州鲲鹏!
我对一文的这些行为是支持和赞许的。所以,当他和张小平老师找到我,说郑州国土防空作战牺牲的八位英烈的烈属和生前战友将来郑州举办烈士牺牲五十周年祭的时候,我当即表态:要人出人、要物出物,公司全体上下尽一切可能帮助把这次英烈祭奠活动搞成功!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521 个阅览者
&于& 10:13 &发表
60年11月19日牺牲在郑州的8名烈士尚德赞、晁忠学、杜炳良、邱兴业、王秀裕、刘俭强、唐汝益,纪念碑上少了杜炳良、邱兴业两位烈士,唐汝益烈士的名字也被刻成了唐汝盖。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521 个阅览者
&于& 13:18 &发表
日,在军迷们和空军有关部门的共同考证和努力下,空军相关部门开始重修英烈碑。这是重修现场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521 个阅览者
&于& 13:21 &发表
重修现场二,此次重修,补遗了174位英烈名单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521 个阅览者
&于& 13:29 &发表
所有的牺牲都不会被遗忘,这是我们在英烈碑上发现的一位空军强五飞行员贴上来的缅怀自己战友的诗文。空军重修英烈碑的时候,这篇诗文被小心地保留了下来。空军相关部门对重修纪念碑的严肃和认真由此可见一斑。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521 个阅览者
&于& 13:35 &发表
重修后的英烈碑,可以看到,刻在英烈碑最前头的,就是补遗上来的包括红军时期和建国前的空军初创时期的英烈们。花篮,是一文他们专程赶到北京敬献的。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521 个阅览者
&于& 13:41 &发表
在重修的英烈碑前,空军有关单位举行了庄严地纪念仪式。为了共和国和平天空英勇献身的英烈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521 个阅览者
&于& 13:52 &发表
静静地安息在郑州烈士陵园的尚德赞大队长。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521 个阅览者
&于& 13:53 &发表
五十年,永远不会改变的是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和怀念。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521 个阅览者
&于& 13:57 &发表
刘剑强烈士家属提供的烈士生前照片,英勇的烈士将青春永远地定格在了为国捐躯的日。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521 个阅览者
&于& 10:04 &发表
七、祭奠英烈
一文写了一篇博文来讲述他那天的感受:
那天,一大早我和王董、孙新和张小平老师在公司办公室一起商量那天的祭奠事宜。
我们几个开始从参加单位商议。我打电话给河南警察学院交通管理系的彭书记,彭书记早就知道我的计划,而且一周前由于记错时间差点将人派给我。彭书记在外地出差,他早就把派遣50名学警的车辆和联系人给我落实了。彭书记我们打交道并不算多,但通过这件事我实在觉得这是一位好领导。北京军友孙新专程从北京赶回来参加祭奠仪式,他联系的郑州艺术职业学院100名学生也保证不会有问题,而空军驻豫某部则派一个排的官兵参加活动。
接着给郑州电视台的于凤霞大姐联系,于大姐说明天她派电视台1、2套的两个摄制组到现场。河南电台新闻部的小郭也给我打来电话表示那天他会去现场采访。搞定这一切,孙新提出必须去现场看看,以免明天忙中出错。这大概是这位军旅生涯几十年的军人习惯性的工作作风。
那天是11月19日,是郑州国土防空作战失利50周年,是尚德赞、杜炳良、邱业兴、晁忠学、王秀裕、唐汝益、赵永寿、刘剑强等八位烈士牺牲50周年忌日。我们河南军迷将和空25师老战士以及烈士部分遗属一起在郑州烈士陵园祭奠这些共和国的英烈。
那天,早上六点我就起了床,刚过六点就开始联系公司的同事。老周已经接上孙新和张小平老师,义辉联系了两个医生朋友并准备了急救药品应对现场的不测,贾秀买好400朵菊花并准备好了网络直播的设备,森林已经接上谭真博士和博士精心制作的展板,宇宙接上了在西开集合的公司同事……等八点钟我到达烈士陵园门口,同事们都已经到位了,这些是多么好的兄弟姐妹啊!
烈士陵园的杨科长已经在纪念碑前安排布置纪念典礼会场。事实证明孙新先期考察现场的决策是多麽地英明。我们在昨天的考察中不仅确定了祭奠路线、卫兵位置、现场护卫等事宜,而且细致的孙新甚至将可能干扰警卫烈士墓碑两侧卫兵站位的树枝等因素都考虑到了。烈士陵园的杨科长表示他们一定派人修剪树枝、清扫陵墓,绝不会影响烈士祭奠活动。杨科长清瘦修长,做起事来很果断,而且态度一直是那么亲和。
8点20,一辆警用大巴将警院的50名学警拉到了现场。我刚给他们做完动员布置完任务,两辆大巴又拉来了艺术学院的100名学生。艺术学院带队的团委王书记请我给学生们讲话,我除了告诉同学们此次活动的意义之外,又告诉他们,这里不仅安葬着今天要祭奠的8位英烈,同时焦裕禄、吉鸿昌、杨靖宇等先烈也在这里安息,请不要打搅他们。我从每个同学凝重的脸上都能读出,我的交代纯属多余。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521 个阅览者
&于& 10:15 &发表
祭奠大会九点钟准时开始。
首先是由烈士战友和家属向八位烈士敬献花篮,然后全场默哀。
接着,是原25师张恩荣政委宣读祭文。祭文原来由烈士们的生前战友写了3稿,后来我主动请缨写了一稿。起先他们否定了我写的,觉得太文绉绉了。再后来,来自全国各地的烈士战友们和家属们集体讨论,又决定启用我写的,大概是因为我这几年的采访对烈士们的感情相对较深的缘故吧。张恩荣政委应该算是老相识,我和张小平老师第一次到空军干休所调查,就从张政委那里得到很多资料。张政委的老伴儿人也非常好,当年尚德赞的遗孀想不开想跳井,就是张政委的爱人在井边劝了半天才说服尚德赞的爱人没有寻短见,也才留住尚德赞的遗腹子。
祭文全文:
公元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十九日,值此六零年1119国土防空作战暨尚德赞、杜炳良、邱业兴、晁忠学、王秀裕、唐汝益、刘剑强、赵永寿等八位烈士牺牲五十周年之际,原空军25师张恩荣,代表烈士生前空25师全体同仁、空军郑州干休所、烈士家属、河南军迷以及来自河南警察学院、郑州艺术职业学院、郑州德福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朋友们,共同祭奠为国土防空作战而英勇牺牲的八位空军英烈:
庚寅仲冬,郑州陵园,烈士墓前,军民祭奠。
八位英烈,魂洒蓝天,为国捐躯,忠肝义胆。
五十年来,妻痛夫君,兄去手足,子丧爱严。
同志战友,泣血杜鹃,国失骄雄,大风呜咽。
遥想当年,空贼嚣张,美蒋勾结,犯我空防。
暗夜偷袭,危害黎良,欺我寸短,仗其尺长。
人民空军,知难而上,杜二拼刺,举世无双。
二十五师,空军栋梁,转战南北,中原设防。
尚杜邱晁,驾机升空,截获顽寇,技艺高强。
敌机狡诈,电子欺骗,我机猛追,折翼嵩岗。
噩耗传来,群情激昂,前仆后继,再战昆阳。
王唐刘赵,英勇难挡,凌空开炮,不畏牺牲。
此战惨烈,军史罕见,峥嵘岁月,天地动容。
河南军迷,竹简考据,数万网友,遥相呼应。
军民同心,鱼水之情,缅怀英烈,华夏遗风。
手抚墓碑,心绪难平,生同机组,逝又重逢。
古今中外,壮哉牺牲,纵横历史,籍典留名。
今朝盛世,前辈留青,生者福祉,先烈英灵。
鹰魂翔空,祈祷和平,中华腾飞,巍巍鲲鹏!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37521 个阅览者
此主题共分:
(当前可输入字数:50)
&上传单张本地图片 许可格式:jpg, gif, png 许可大小:小于1024K
&&&&更多功能
通过论坛短消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