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个磁钢可对应多少个线槽的电机磁钢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电机绕线贴(Rcgroups/modisc)
原帖由 630985 于
18:10 发表
今天把cobra拆下看了看气隙是挺大有0.5mm了,这点改善下性能还会好不少,双天5015的不错目测大概只有0.2左右很不错。
新款cobra也是气隙0.5啊???
磁钢是方的还是弧形的啊?
我的5015到货了,外观目测很骚啊!定子大约4315的样子,气隙0.2以下吧,顿感很给力。
原帖由 1987 于
11:43 发表
顿感不明显才好呢。
气隙小,顿感强。
气隙小,铁损大,Kv低
气隙小,效率高
一般来说,气隙越小越好。Powercroco上记得有个“0”气隙电机的实验。
原帖由 630985 于
20:18 发表
气隙有0.5,磁钢是方形的,矽钢片是0.2的,线目测有0.3吧挺粗比蝎子双天都粗
那cobra没啥改进啊。上图5015,拆完了。
DUALSKY 双天 XM5015TE 外转子无刷电机,定子尺寸d=43.5,h=15mm。转子外径49mm。磁钢加转子铁圈厚度2.5mm,粗算气隙=(49-43.5-2.5-2.5)/2=0.25mm。矽钢片厚度0.2mm。双轴承系统,前轴承6*12*4,后轴承6*15*5。
原电机所用绕线方式:24N28P,AabBCcaABbcCAabBCcaABbcC,delta接法。12T(每齿槽间隙),12根外直径0.25mm的线(31AWG)一股。
每齿槽间隙内铜截面积:12x12x0.0404 = 5.8176mm^2.。
绕线前还是先解决一下集肤效应的顾虑:参考:对于好赢电调,电子转速最大420,000。就以此计算所能够使用的最大线径,而达到100% skin depth。420,000rpm = 7000 r/s。即7KHz。因此最大可用15AWG的线,即直径1.45mm的线。也就是说用1.45mm以下的线,就完全不用考虑集肤效应。先上拆解图和电机细节图。稍后绕完线再补上绕线图及数据。
总体而言,目前看电机的用料,暂且不管磁钢牌号(强度应该是不错的,顿感比较明显),这个电机非常超值!有点像缩小版的Hacker的多极电机(Q系列)。
[ 本帖最后由 modisc 于
14:53 编辑 ]
(58.74 KB, 下载次数: 21)
21:17 上传
先测试了下,噪音音频很高,是多极电机的特点
(59.88 KB, 下载次数: 19)
21:17 上传
原线圈,槽满率一般般。
(50.77 KB, 下载次数: 21)
21:18 上传
虽然看不清矽钢片厚度,不过应该是0.2mm了
(50.78 KB, 下载次数: 12)
21:18 上传
原线圈绕的有点猥琐
(61.18 KB, 下载次数: 3)
21:18 上传
28个平平整整的1.2mm厚方形磁钢。
(57.89 KB, 下载次数: 3)
21:18 上传
拆除原线圈,比较完美的定子绝缘。注意拧下4个螺丝便能取下轴承座。
(53.53 KB, 下载次数: 3)
21:18 上传
拆的时候急了点,某几个齿槽头部边角处有点掉漆。
(23.08 KB, 下载次数: 3)
21:18 上传
原帖由 keke899 于
20:59 发表
一个电机好坏不能看气隙大小来判断,只能说气隙越小,磁钢的磁能越能充分利用,这个前面已经有模友提到,这是节省稀有材料一个不错办法,同时也能减小转子整体质量。 只要磁钢能提供足够磁密强度,能满足电机性 ...
磁场强度能饱和就够了,通过用比较厚的磁钢可以弥补气隙较大的问题。不过磁场强度是和距离的平方呈反比的,而与磁钢的厚度呈正比。这样就好理解的,一个二次方,一个一次方。
我个人还是偏爱气隙很小的电机,呵呵。明显而清晰的顿感,给人一种完美对称的感觉。
[ 本帖最后由 modisc 于
21:34 编辑 ]
DUALSKY 双天 XM5015TE 外转子无刷电机,定子尺寸d=43.5,h=15mm。转子外径49mm。磁钢加转子铁圈厚度2.5mm,粗算气隙=(49-43.5-2.5-2.5)/2=0.25mm。矽钢片厚度0.2mm。双轴承系统,前轴承6*12*4,后轴承6*15*5。
原电机所用绕线方式:24N28P,AabBCcaABbcCAabBCcaABbcC,delta接法。12T(每齿槽间隙),12根0.25mm的线(30AWG)一股。
每齿槽间隙内铜截面积:12x12x0.0404 = <font color="#ff6mm^2.
重新绕线方式:24N28P,A-b-C-a-B-c-A-b-C-a-B-c-,delta接法。11T(每齿槽间隙)。单根1.02mm的线(18AWG)每齿槽间隙内铜截面积:11X1X0.653 = 7.183mm^2,比原线圈槽满率增大23.5%。
尝试了使用0.64mm,0.9mm,都感觉比较难绕,要绕满又容易短路。最后决定上1.0mm的线,效果不错,5+4+2,共11圈(其实如果要强行绕可以绕进去12圈,但是得压的非常紧,由于没有使用额外的绝缘纸了,还是采用11T以避免线和定子短路)。采用单齿槽单方向绕线及半数齿槽绕线法,保持每个齿槽绕的线圈完全一致,更重要的是能够确保都能绕进11圈(反方向可能比较难绕),同时每绕玩一个齿槽都用电表测试下有无线和定子的短路。接线稍微有些麻烦,要仔细看清。接好之后外观还是可以的,没之前那么乱了。
另外换了轴承,以前的轴承没牌子,貌似有点沙沙声。
除轴承不敢恭维之外,该电机定子(矽钢片厚度),转子(平衡性等),气隙,独特的定子固定座设计(良好的通风散热),和转子固定设计和桨夹设计都十分符合我个人的理想,感觉是非常超值的一款电机。事实上原绕线的槽满率已经不错。而用1.0mm的线,如果采用全齿槽绕线的话,估计最多可以绕13圈,即(5+1)+1+(1+5),但是这将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可能容易造成短路,而若使用额外的绝缘纸,将可能导致无法绕入这么多线。而采用半数齿槽绕线,最多可以绕入5+4+2+1圈,同样,最后一圈也将是比较困难的。
考虑到0.2mm的矽钢片,0.25mm以下的气隙,24N28P间隔齿槽LRK式绕线的极高理论绕组系数,以及该电机良好的通风散热性能,这款电机的性能应该是不会差的。
根据原电机数据:
电阻(mOhm):&&59
巡航功率(W)[8 mins]:&&428.92
最大瞬间电流(A)[15s]:&&35.13
最大功率(W)[15s]:&&779.85
对绕线后电机相应数据的估算:电阻:59 X (7.330 / 9.035) X (11/12) = 44 mOhm
22.2V空载电流:1.7A,最佳效率电流 = (22.2 X 1.7 / 0.044)^0.5 = 29A
11.1V空载电流:1.0A,最佳效率电流 = 16A
巡航功率: 428.92 X (1+23.5%)X (0.966/0.933)= 550W
最大瞬间电流:35.13 X (1+23.5%)= 43A
最大功率:1000W
[ 本帖最后由 modisc 于
14:57 编辑 ]
(51.96 KB, 下载次数: 4)
05:50 上传
绕线完毕,11T
(47.3 KB, 下载次数: 4)
05:50 上传
(44.88 KB, 下载次数: 4)
05:50 上传
(54.32 KB, 下载次数: 4)
05:50 上传
全部装配完毕
(56.11 KB, 下载次数: 4)
05:50 上传
原刻字貌似难以去掉。。。
(71.21 KB, 下载次数: 7)
06:01 上传
原帖由 6eyesdog 于
20:03 发表
都是折腾的主 :em26:
嘿嘿,做些没得卖的东西,或者比现有产品给力的东西,还是比较有动力的。光是重复没有提升,纯因为DIY而DIY,就没啥动力了。如果有米买得到蝎子限量版,或者K牌单股粗线绕的电机,我是不会去折腾咯。
原帖由 摩天轮1111 于
23:09 发表
加上电路板转接焊硅胶线
你这个真需要耐心好,得搞出6个一样的来。加油吧,呵呵。
这个电机的顿感手感如何啊?描述下?
原帖由 摩天轮1111 于
09:16 发表
顿挫感不明显,有点小理论该72下,但是要是磁铁粘的不好就是18下强的,之间夹3下不明显,要是粘的好就是40多下差不多到好像,都不怎么强的那样,都均匀的好
嗯,我这个双天的24N28P应该是168下,但是实际上也是有强有弱的顿感。不过感觉起来顿感比我想象中强挺多,可能是因为磁钢磁力较大,气隙较小。如果用的是弧形磁钢,可能顿感会更均匀。这些磁钢都是卡在转子内设计好的卡主磁钢的槽内的,我相这些槽之间的间距应该是比较完美的。关键是如果用方向磁钢,磁场方向如果不是很完美的指向转轴,那可能就会导致顿感不均匀,而用弧形磁钢就没问题了。
原帖由 摩天轮1111 于
22:57 发表
第四个了,一起合个影,今天出现了一个非常不幸的事,那个电机的刚刚做好了,但是确掉地上了,结果那个十字底座有一个枝砸弯了,其实也不高啊,只有30cm高左右掉到地面上了,我蹲着的嘛,还是铝的材料有点软了,结果 ...
和普通固定翼相比,这个算是“超低Kv”电机配“超大桨”了,呵呵。不过你的电机是单根0.55,delta,参考下蝎子的电机:29根0.25的耐80A,你的估计耐电流大概14A。
你的电机发热情况如何?
我的电机4315,用单根1.0mm,最大耐流差不多也就40-50A。11T delta,Kv405。你的是38T delta,根据定子尺寸差异和圈数粗略换算下Kv大概200多点?粗略的测试下,我的电机上6S,带13X7JXF桨,电流20A。
我不太清楚航模桨的设计这一块,我估计是不是像APC那种形状的桨叶设计,就是属于慢速桨,在转速相对比较低的情况下,效率比较高?就是和JXF的木桨有所区别。如果不考虑桨叶形状,认为13X7的浆都是一样的,那么我这个数据可以参考对比下cobra 0Kv的数据:
APC& && &&&13x6.5-E& && &&&22.2& && &&&25.35& && &&&562.8& && &&&8,181& && &&&50.4& && &&&2785& && &&&98.24& && &&&4.95& && && && && && && && && && &&&
APC& && &&&13x8-E& && && && && & 22.2& && &&&27.61& && &&&612.9& && &&&8,088& && &&&61.3& && &&&2746& && &&&96.86& && &&&4.48
提到航模,我还是菜鸟没入门,手头测试的各种东西都缺,也没有一个比较固定的能参考的测试标准用的材料,比如浆之类的。所以还是只能根据别人的相近数据意淫了。
我的那个Kv,6S下空转2分钟,温度大概上升15-20度哦。。。算是发热挺厉害了,我以为这个电机这么空空荡荡的应该散热效果挺好,没想到发热还是有点强。而且和我以前搞的电机相比,这个电机转子的发热好像比较明显,这可能是由于气息很小而磁覆盖率又比较高,转子铁圈的涡流也挺大所导致的把。以前玩的电机感觉主要是定子发热,转子发热一般不明显。
[ 本帖最后由 modisc 于
20:39 编辑 ]
原帖由 摩天轮1111 于
01:49 发表
你要是之前的绕法发热就不明显了,隔槽绕我在有个帖回复中你也看到了,发热大,我也不明白什么原因,事实就是那样,我的带19桨,满油也不见温升多少,才12a左右,满油
恩,我就是后悔当时刚拿到电机没仔细测试下。。。现在的情况是,400kv,6S下,空转1.5-2分钟左右温度上升约20度。但这也很有可能是单纯的因为铁损比较大:我之前绕过一个3026尺寸的蝎子9N6P的,2200Kv,6S下是瞬间发热,空转10秒左右定子就明显发热。
刚发了个帖子希望能有前辈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这个Kv上下,6S下空载电流只有1.6-1.7A,这个电流应该不算大。。。如果“发热”厉害,空载电流应该会比较大才对。我想这个“发热过快”很可能主要是因为6S下对于一个28P 400Kv的4315尺寸的电机,而气息又只有0.2mm,涡流发热比较厉害。
[ 本帖最后由 modisc 于
18:47 编辑 ]
前两天在rcgroups上发帖咨询了下关于LRK发热的问题:
貌似应该是LRK并不会发热更厉害。但有几点需要注意:
1,每齿槽间隙相同圈数的LRK和dLRK,前者KV将第一些。
2,LRK主要适合定子高度与定子直径相比,相对较大者。因此我的4315的定子,貌似并不很适合采用LRK式的间隔齿槽绕线,虽然绕组系数较高。可能还是应当采用24N24P的全齿槽绕线。
原帖由 摩天轮1111 于
00:16 发表
2216应该算是细长型结构了吧,等有时间我给这种东西好好研究一下,多点实验
就是说2216细长的定子应该更适合采用LRK。。。总之看来我这个4315应该还是不太适合采用LRK式的间隔齿槽绕线。
还有个问题就是这种多极扁外转子电机到底和12N14P的相近尺寸的电机在效率上到底有多少优势,这个好像还是不太清楚。我现在这个电机Kv400左右,带13X7的JXF木浆,6S下20A。我之前绕的一个cobra12N 14p&&4120电机,410Kv,带17X10的一根木桨,6S下60A左右。等我回老家试试用这个4120的带13X7的桨,看看6S下电流能有多少。如果超过20A,那证明可能多极电机还是挺有优势。
对了,你这个电机kv250左右吗?6S下空载转2分钟,看看电机发热情况?
[ 本帖最后由 modisc 于
09:04 编辑 ]
原帖由 赛斯纳747 于
09:16 发表
先顶了-----------呵呵!慢慢学习中 我现在在绕2204用的无氧铜漆包线
但是老会出现绝缘问题&&不知道大家在绕线的时候有没有加什么润滑啊!
还问一个问题&&双线15绕串联和单线30绕并联的效果是不是一样的啊 线材的直 ...
一般绝缘问题出在线和定子铁芯之间,你可以考虑使用额外的绝缘纸(比如kapton,淘宝搜索下就有)。
关于Kv,这里有公式:
原帖由 赛斯纳747 于
21:27 发表
今天吧整篇帖子看了一半 初步对kv有了一些了解 关于Y---△kv变换有了一点认识,1.73其实这个数字很特别!经过我仔细的回忆终于发现和交流三线电机的Y---△接法的线电压相电压的变换有着一样的(根号3)& &看样子我的 ...
呵呵,220 X1.732 = 381. 根号三无处不在哈。rcgroups上很多前辈的帖子都很值得学习,比如有一些关于LRK绕法的描述,以及对于12N定子12N14P和12N10P的LRK,dLRK,以及12N8P的ABCX4绕法的效率问题,受益匪浅。
某一人指出ABC绕法对于尺寸比较小的定子,电机效率最高。
事实上Christian Lucas也曾指出,对于小尺寸的电机,他比较推荐采用9N12P,12N8P,12N16P等ABC式的绕法(就是ABCABC...单方向绕线)
[ 本帖最后由 modisc 于
06:29 编辑 ]
原帖由 赛斯纳747 于
12:13 发表
呵呵!是的我还是慢慢的学习 现在还有不少电机方面的知识没弄懂!昨天仔细看了下面的绕法昨天晚上试着绕了一下发现真的是非常的好用哦---特别是我在绕三餐的时候! ...
如果你用单根粗线,或者是觉得从两个齿槽到对面两个齿槽的跨越线比较难搞,你还可以尝试使用half parallel dLRK绕法,当然,Kv就翻倍了。
这个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按顺序一个齿槽一个齿槽绕过去,一环套一环,这样可能能够绕进去更多的圈数,或者是绕的更平整。
如果还要更最求槽满率,还可以采用单齿槽单方向绕线,然后按接线图接好24个线头。
原帖由 赛斯纳747 于
20:21 发表
问下绕过2204的朋友那个0.3的线是怎么绕到440g的啊!目前我绕的槽满率自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拉力依然上不去-----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
个人感觉是kv值绕的偏低了-----
目测槽满率很不错了。
通常我是这样理解拉力:对于某个螺旋桨,它转多快,拉力九多大,和用什么电机用多少电池让它转那么快是没关系的。比如涌2203尺寸的电机,2000Kv,3s,驱动一个9045的桨;用一个4120尺寸地电机,500kv,12S,驱动这个人9045的桨。输出功率,拉力是一样的。
因此我一般先根据一些名牌电机的测试数据,了解某个尺寸的桨在多少转速下能有多少拉力:通常一个桨会有多个转速下不同拉里的数据,你可以用Excle做一个图,就能大概预测这个桨在任何转速下的拉力了。这样,便从你希望获得的拉力,通过对不通尺寸的桨的数据进行对照,选定某个桨,同时也就定下了预计转速。
接下来你确定下你要用多大电压,这样你就知道了你的电机需要多少kv。
接下来就可以参考本贴对绕到指定KV的方法了。
但是,对于某个特定拉力,必然有多肿电机尺寸的选择;而即便你选定了某个电机尺寸,对该电机你也可以绕到不同Kv,而后通过与不同电压进行组合,获得相同的输出转速。在所有这么多选择中,最佳选择便是(实际拉力-电机\电池\桨等整个动力系统的重量)/(输入电压*输入电流)值最大者。寻找这个最佳选择便是乐趣所在。
原帖由 赛斯纳747 于
17:47 发表
恩& &!就是这样转速决定拉力! 我们所有绕的电机kv都是空载的kv,这个值说实话说服力根本不大。 电机的效率就我来理解就是在带上负载了电机的实际转速和理论转速的差值, 若是差值越小 电机的效率也就越高---这也就 ...
个人感觉不太正确。
Kv是电机本身的属性,是一个常数,本身就应该是空载测试得出的,而且我们所谓的空载测试,实际上还是包含了一定的摩擦负载。
电机带上负载后,比如装上螺旋桨,运行时电流比较大,这个时候,电机的实际转速RPM = Kv * (V - Vloss), Vloss = Iin * Rm。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来,电流增大,电机的实际转速会降低一些,但是并不会降低很多,因为Rm本身非常小,比如只有0.02欧。
关于电机的效率,最标准也是最直观的计算方法是输出功率/输入功率,就是(转速X扭矩)/(输入电压X输入电流)。可以看出这个公式其实和你说的“转速差值”其实没很大关系。但如果“转速差值小”,说明Rm或者Iin比较小,Iin这个你没法控制,但是Rm小就是用的线更粗、或者电机整体电阻更小的意思。如果电机Kv不变,电阻当然是越小越好,也基本上相当于槽满率越大越好。呵呵。
原帖由 modisc 于
03:21 发表
恩,我就是后悔当时刚拿到电机没仔细测试下。。。现在的情况是,400kv,6S下,空转1.5-2分钟左右温度上升约20度。但这也很有可能是单纯的因为铁损比较大:我之前绕过一个3026尺寸的蝎子9N6P的,2200Kv,6S下是瞬 ...
关于电机发热的情况,我又搞了一个双天5015 5T,447Kv的,6S下一分钟就发热很厉害了,定子用温枪50度左右,转子也有43度左右。这个比我绕的那个还差,哈哈。说明间隔齿槽绕线,也就是LRK之类的,和发热没关系。澄清一下。这和上述连接中论坛中的讨论结果一致。
第二个DUALSKY 双天 XM5015TE 外转子无刷电机,定子尺寸d=43.5,h=15mm。转子外径49mm。磁钢加转子铁圈厚度2.5mm,粗算气隙=(49-43.5-2.5-2.5)/2=0.25mm。矽钢片厚度0.2mm。双轴承系统,前轴承6*12*4,后轴承6*15*5。
原电机所用绕线方式:24N28P,AabBCcaABbcCAabBCcaABbcC,delta接法。10T(每齿槽间隙),15根外直径0.25mm的线(31AWG)一股。
每齿槽间隙内铜截面积:10x15x0.0404 = <font color="#ffmm^2.
重新绕线方式:24N28P,,AabBCcaABbcCAabBCcaABbcC,delta接法。13T(每齿槽间隙,5T+(5+3)T)。单根外直径1mm的线(19AWG)每齿槽间隙内铜截面积:13X1X0.653 = 8.489mm^2,比原线圈槽满率增大40.1%。
[ 本帖最后由 modisc 于
14:51 编辑 ]
(68.77 KB, 下载次数: 2)
22:11 上传
(64.67 KB, 下载次数: 2)
22:11 上传
(79.75 KB, 下载次数: 2)
22:11 上传
(69.32 KB, 下载次数: 4)
22:11 上传
(80.45 KB, 下载次数: 2)
22:19 上传
(83.92 KB, 下载次数: 2)
22:19 上传
(39.36 KB, 下载次数: 5)
22:20 上传
【站内新闻】 /1
5iMX定制工具包,帮您收纳外场工具,快快来试试运气吧!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属线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