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公安局原州区中河乡少生快富扶持项目2015我是安生莲做了6年的少生快富什么也没有

固原市原州区“少生快富”工程八年少生近万人
您现在的位置:& 宁夏新闻
固原市原州区“少生快富”工程八年少生近万人
[] [] [字号
&&&&中广网银川7月30日消息& “针对45%的育龄人口外出打工的现状,派乡镇、计生干部亲赴银川、石嘴山等地,劝勉19名妇女回乡做了节育手术,不这样完不成任务。”7月27日,原州区河川乡乡长陈锡仓说。据了解,今年原州区已落实节育措施5977例,实施“少生快富”工程1040例,完成下达任务的136.8%,提前半年超额完成全年工作量,走在宁南山区各县区前列。
  近年来,原州区把计生绩效与奖罚挂钩:凡季度工作排名末位的乡镇挂“流动警示旗”,连续两季度排名末位实行“一票否决”,对乡镇主要领导除诫勉谈话,还要调整班子。上半年中河乡在考核中领到“黄旗”后,发动乡、村、组三级干部进村入户,又将“少生快富”奖金由1000元提高到2500元,经过两个月攻坚克难,“少生快富”完成下达任务146.7%,将“黄旗”变“红旗”。
  原州区除将外出务工人员纳入计生监督,还把计生政策落实好的行政村优先纳入整村扶贫。“今年区政府给咱们村投入400万元,硬化道路,改造院落,自来水入户……村上6年没有出现超生,回族家庭生一胎就节育的现象逐年增多。”彭堡镇硝沟村村支书马玉荣介绍。
  “从今年7月开始,计生服务中心从早上7时半忙到晚上9时半,共做节育手术730例,超过了去年‘少生快富’户总数,今年有望突破2000例。之所以出现节育‘井喷’,跟计生政策的利益引导分不开。”计生服务中心主任魏国辉说,原州区实行“少生快富一本通”,纯女户8000元、危房改造3000元……一个“少生快富”户3年可领到10余项2万多元计生补贴。
  原州区代区长张戈算了一笔经济账,从2003年率先实施“少生快富”工程至今,原州区9052户农户享受优惠政策,累计少出生近万人,共为国家和社会节省社会抚育金20亿元。(记者 蒲利宏 张晓芳 瞿学江)
  (稿件摘自 宁夏新闻网-宁夏日报,如需转载请与宁夏新闻网联系)
来源:宁夏新闻网-宁夏日报&&&&责编:范静&&&&&&A - B - C - D - E
F - G - H - I - J
K - L - M - N - P
Q - R - S - T - W
原州区“少生快富”8年少生近万人
  “针对45%的育龄人口外出打工的现状,派乡镇、计生干部亲赴银川、石嘴山等地,劝勉19名妇女回乡做了节育手术,不这样完不成任务。”7月27日,原州区河川乡乡长陈锡仓说。据了解,今年原州区已落实节育措施5977例,实施“少生快富”工程1040例,完成下达任务的136.8%,提前半年超额完成全年工作量,走在宁南山区各县区前列。   近年来,原州区把计生绩效与奖罚挂钩:凡季度工作排名末位的乡镇挂“流动警示旗”,连续两季度排名末位实行“一票否决”,对乡镇主要领导除诫勉谈话,还要调整班子。上半年中河乡在考核中领到“黄旗”后,发动乡、村、组三级干部进村入户,又将“少生快富”奖金由1000元提高到2500元,经过两个月攻坚克难,“少生快富”完成下达任务146.7%,将“黄旗”变“红旗”。   原州区除将外出务工人员纳入计生监督,还把计生政策落实好的行政村优先纳入整村扶贫。“今年区政府给咱们村投入400万元,硬化道路,改造院落,自来水入户……村上6年没有出现超生,回族家庭生一胎就节育的现象逐年增多。”彭堡镇硝沟村村支书马玉荣介绍。   “从今年7月开始,计生服务中心从早上7时半忙到晚上9时半,共做节育手术730例,超过了去年‘少生快富’户总数,今年有望突破2000例。之所以出现节育‘井喷’,跟计生政策的利益引导分不开。”计生服务中心主任魏国辉说,原州区实行“少生快富一本通”,纯女户8000元、危房改造3000元……一个“少生快富”户3年可领到10余项2万多元计生补贴。   原州区代区长张戈算了一笔经济账,从2003年率先实施“少生快富”工程至今,原州区9052户农户享受优惠政策,累计少出生近万人,共为国家和社会节省社会抚育金20亿元。(记者 蒲利宏 张晓芳 瞿学江)
优惠:98折
位置:兴庆区
均价:6180元/平米
3800元/平米
5800元/平米
5800元/平米
6700元/平米
优惠:9.5折
位置:金凤区
均价:4880元/平米
3900元/平米
5000元/平米
4688元/平米
位置:贺兰县
均价:4600元/平米
8800元/平米
6000元/平米
8350元/平米
优惠:98折
位置:金凤区
均价:6800元/平米
5500元/平米
3800元/平米
5700元/平米
银川楼盘速查热门楼盘推荐热门楼盘论坛最新活动
按行政区域:
按楼盘价格:
按开盘时间:
按入住时间:
按物业类型:
风险提示:本网站所刊载的房产、家居信息仅供参考。参阅本网站所刊载信息的人士, 如欲进行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有关的任何交易行为,请以政府主管部门公示信息、房产、家居生产者、销售者或者其他法定权利人的公布信息为准。本网站不对所刊载的房产、家居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合规性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构成任何交易要约、承诺或者类似意图。本网站所刊载信息如出现任何错误或者疏漏,我们将本着发现即更正的原则,尽量予以完善。敬请各位阅览者注意及知悉我方立场。新华网宁夏频道
原州区中河乡甩掉后进乡的帽子
新华网宁夏频道
&&&&曾连续多年在原州区年度综合考核中名列倒数后三名之列的中河乡,在2008年综合考核中甩掉了落后的帽子,进入第七名,成为乡镇工作中冲出的一批“黑马”,尤其是“一票否决”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第一次全面超额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创历史记录。
&&&&2008年以来,中河乡紧紧围绕区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本乡实际,确定了“12345”的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全乡上下团结一致、攻坚克难、负重拼搏、赶超爬坡,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狠抓马铃薯、草畜产业、劳务经济、设施农业四大产业。全乡种植马铃薯6.5万亩,人均超过2亩。种植禾草15973亩,玉米10196亩,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16390亩,户均牧草面积达到2.8亩。全乡畜禽饲养总量达11.9万个羊单位。夏秋粮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亩,使粮经饲比例调整为2:6:2。全年通过多渠道输出劳务人员5046人次,完成任务的101%,人均劳务收入11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51%。设施农业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完成3000亩马铃薯繁育基地一个,建设日光温棚162栋405亩,拱棚1830栋,全乡蔬菜种植面积达5864亩。2008年全乡实现农业经济总收入10850万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两千元,达到2130元,较上年增加280元,增长15.1%。
&&&&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以迎接北京奥运会和自治区50大庆为契机,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环境,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各项工作都迈出新步伐。投资350万元,对“四线两河一市场”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村进行环境整治。投资600多万元对两个新农村建设村的192户农户住房进行改造,完成村级道路新建维修改造养护42公里,其中混泥土硬化路面2.5公里。打机井3眼,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3.5公里,建标准化党员活动室1个。完成荒山造林1000亩,草改林300亩,退耕抚育补造2.1万亩。新建生态移民搬迁点1处,做好大六盘生态圈155户移民整体搬迁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危窑危房改造56户,占任务的280%。完成水库干渠清淤3.5公里,支渠配套3.8公里,新建干渠209米。完成农田建设2500亩,秋覆膜6000亩。辖区内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达到1291个,各类企业55家,从事运输业300人,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达7524万元,从业人员3015人。
&&&&尤其是多年受到“黄牌警告”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乡党委、政府狠下决心,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靠前指挥,坚持“不怕跑烂鞋底,不怕踏断门槛,不怕磨破嘴皮”的“三不怕”精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反复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进行“拉网式”的排查摸底,确定对象,并结合“少生快富”等奖励扶助措施,使生育观念落后的群众改变了观念。截止目前,全乡共完成结扎313例,置环381例,纯女户结扎11例,落实“少生快富”82户,分别占任务的119%、127%、110%和149%。首次超额完成了区委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谈到中河乡工作的巨大变化,乡长海成瀛深有感触的说:“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成为推动工作的坚强后盾,乡党委、政府班子的团结一致和干部的拼搏精神成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只要人心齐,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祁学斌)
                                  (责任编辑:
宁夏冰雪旅游节开幕
复退老兵站好最后一班岗
《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发行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扶贫攻坚降甘霖 心系原州献真隋
&&&&&&本期共收录文章15篇
  大江歌罢掉头东, 中国论文网 /5/view-1336539.htm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题记   这首《大江歌罢掉头东》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时写下的壮志豪情。然而今天就在我们身边,俨然有这样一位立志改变原州区贫苦百姓的贫穷生活而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的人民公朴――武鸿宇同志。他是一位从西海固的偏远山坳里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他热爱那片生他、养他和在他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浑厚而又贫瘠的黄土地,对那片贫穷的让人一目睹它就心酸的土地充满了深情,他不相信命运,但“幸运”的专门从事扶贫工作,他也不相信原州区人民有什么不幸的命运。因为他深信:只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原州区会再现辉煌。基于这样的理想和抱负,他带领原州区扶贫办一班人,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扶贫攻坚战……      为了让贫困钟停摆      倘使我们将视线溯历史而上,唐初,以原州为指挥中心,幅员千里的皇家牧马场,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壮美景色,会勾起每一位西海固人绵长的惆怅、无尽的遐想和一份自豪。   当悠长的思绪被无情的现实之手猛然拉回时,那份自豪的情绪猝然变得苍白而渺远。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西海固人,有时会对故土产生一种莫名的情感失衡心理,情感天平的一边是辉煌的昨天,另一边则是贫穷的现实,这种油然而生的失衡与复杂的情感有时很难述说,也许与一个中国人立足异国高度发达文明的国土时差不多都有的情感相同:我们虽然贫穷,但我们也曾辉煌过。   然而,奇迹和成功是不能掩盖依然存在的贫困事实的。由于历史的、自然的、政治的、人为的诸多因素,直至今天,我国依然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就原州区而育,因为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川区与山区的贫富差距在拉大,城市与乡村的贫富差距也在拉大。   对西海固的干旱,地方志有形形色色的记载,无需赘述。任何一个只要踏上西海固的土地,那一道道连绵的山脊、一条条枯陷的沟壑,纵横交错,有人惊叹这种地形为“贫困的迷宫”。如果仅是一个数百万人构成的贫困的庞大群体,如果从历史、社会、经济、文化、人口等不同角度窥视这个庞然的群体,其贫困的原因就复杂得令人头晕。贫穷就是这样无奈!贫穷让千百年来生于斯、长于斯的劳苦群众无法选择,也无法逃避,只有一天天默默地煎熬着不堪重负的贫困日子。然而,贫穷其实也是一种机遇。贫穷虽然与生俱来,但并非一成不变。正因为落后,才具有现代经济学看来所独有的后发优势,为不远的将来发展美好前景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正如毛泽东曾说过的那样,一张白纸正好画最美的图画……   日,贫困钟的忧患之声,便在中国广袤的大地响起。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告: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困,为进一步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和教育问题,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七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农村八千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攻坚战。为此,国务院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把解决贫困问题作为一场攻坚战来打,表明了中国政府的决心和魄力!离2000年,只剩下不到五年的时间了。   为了告别贫困;   为了让贫困钟停摆;   我们需要再一次吹响冲锋号!   全宁夏,从决策层到一般的干部、市民、工人、农民几乎都知晓一个年年需要扶贫的西海固。都把焦虑的目光一直投向南部的西海固,关注着这片土地上艰难生存着的贫民百姓。      原州区扶贫路漫漫      原州区是固原市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区,原为固原县,是宁夏最大的县。总面积3506平方公里,辖区14个农村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8.9万,其中回族人口21.9万,是宁夏回族聚居区之一。这里气候干燥,年均降雨量300-500毫米,干旱、冰雹、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较多。尤其在“以粮为纲”的特定历史时期,草原山林植被遭到大面积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燃烧的激情和一份钟爱韵事业,只要有激情、只要有钟爱,就不会感到累、就不会觉得苦。干旱、贫穷的现状,对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武鸿宇同志来说自然是了如指掌,对于故土的那份忠贞不渝的情感支撑着他的灵魂,连年旱魔的疯狂表演惹得他心烦,脱贫又返贫的现实令他苦恼。武鸿宇担任原州区扶贫办主任以来,和扶贫办一班人就承担了一份不能割舍与放弃的责任,再苦再累也得挺着干。为掌握贫困的实情,他们深入到原州区各个乡镇,在下乡开展调研期间,他们克服交通不便,步行进村人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推心置腹地交流谈心,发自群众的肺腑之育成为他们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制定新措施的第一素材。基于此,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啊!在寨科乡教场村阴冷漆黑的木屋里,甘城乡石景村潮湿低矮的土房里,在彭堡镇吴磨村破烂不堪的草房里……无不留下他们访贫问苦的身影。   原州区扶贫人通过多年摸索,他们终于理清了思路,紧紧抓住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自治区“双百扶贫攻坚计划”实施的契机,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大力加强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草、路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科技扶贫与素质扶贫,按县域四大经济区域特点,发挥区域优势经济,积极调整优化结构,以畜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认真实施县委、政府提出的“五个一”工程,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稳定解决群众温饱,逐步迈向小康,彻底改变原州区的贫困面貌。   思路有了,方向明确了,他们的精神无比振奋,然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谈何容易,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啊!倔强顽强的他们却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有勤劳勇敢的固原人民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精神,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努力,一定会还固原以亮丽的绿色之美。      为了大地的丰收      有数字作证,他们的扶贫工作成绩卓著!   有历史作证,他们的扶贫工作,前无古人!   固原市原州区扶贫办是原州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现有干部职工23名,主要从事“三西”农业建设、基本农田建设和村级扶贫开发项目的编制、申报与部分项目组织实施,以及闽宁、鲤原对口协作帮扶和铁道部定点帮扶工作,同时联系协调自治区、石嘴山市、固原市及原州区等各级部门的社会帮扶工作。原州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较集中的地区,全区回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45%,扶贫开发工作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回族人口温饱问题的解决。为此,原州区扶贫人视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己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实效、真抓实干,用辛勤的劳动唱响扶贫开发主旋律的同时,也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动人乐章。   几年来,原州区扶贫办在自治区、市委、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在原州区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八七”扶贫攻坚和全区上下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原州区扶贫办领导班子狠抓农田基本建设,他们积极争项目、要资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狠抓基本农田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据清河镇明庄村支书王月芳回忆,1998年秋季,她刚任村支书,扶贫办主任武鸿宇等干部就来明庄摸底调查,并针对明庄“坡改梯田”项目进行协调,99年组织大规模推地时,村民不情愿、不理解、不支持,说是推地会把肥土推掉,推出死土影响收入,有个老汉甚至躺在推土机前竭力阻挠项目实施, 27台推土机被硬生生的挡在地头无法推地,扶贫办干部苦口婆心给村民讲道理,分析说明整修梯田的好处,讲解推地能保水、保肥、积存养分,增加产量,经过几番周折,真诚的话语才打动了村民的心,结果整修好的梯田,2000年农民种植的荞麦比前几年收入高出1倍多,这才让农民真正尝到了整修梯田的甜头。有了前面的经验和方法,扶贫办领导和其他几个村的干部积极配合,又在清河镇的乔洼、郭庄、海堡、十里村完成了高标准万亩坡改梯田,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清河镇老百姓做出了特殊贡献。为进一步拓宽扶贫领域,原州区扶贫办干部经常深入乡村、农户,督促检查帮扶项目的实施情况,特别是扶贫办主任武鸿宇同志、党支部书记石泰同志更是频繁进村人户开展调研,积极争取资金,协助实施甘城严湾、炭山古湾、河川明川、吕坪四个流域和七营、炭山等8个乡(镇)13个行政村的3.5万亩旱作基本农田建设。   武鸿宇同志曾大胆地提出:要乘东西协作扶贫的东风,全面拉开超前规模机修农田的序幕,决战黄土高原,要建立几个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高标准旱作基本农田示范区,显示原州区人民战天斗地,敢叫天地换新颜的奋斗精神,以答谢福建人民的关爱。他曾在开工前全员机手大会上讲道:“祖祖辈辈盼的,我们今天终于盼到了,多少年的梦想,我们今天终于可以实现了,我们可以用双手重塑黄土高原的形象,可以重新安排山河了,美丽的画卷将在我们手中展开……”从那时起至今,原州区以平均每年完成高标准旱作基本农田约7万亩的进度整体推进,建成了在全区颇具影响力的西郊长城梁、甘城吴渠、东郊水泉等万亩以上连片梯田示范区11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1.8平方公里,全区人均拥有基本农田达到2.1亩,使治理区域大面积的“三跑田”变成“三保田”,水地流失治理了,水蓄住了,田里有了粮食,碗里有了饭,调整结构、增加收入有了保证,群众心里暖洋洋的。在扶贫战线上,武鸿宇尽心尽力为百姓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1997年武鸿宇刚出任原州区扶贫办主任时就深入基层摸底调查,结果了解到长城梁一带农民辛勤劳作,一年苦下来打的粮食不但填不饱肚子,而且连籽种都收不回来。于是他不辞辛苦,东奔西跑争项目要资金,用实际行动取得了政府的认同,得到了闽宁、鲤原及铁道部的帮扶和支持。为把争取来的资金全部落实在农业生产,改造农田建设上,他亲临现场参与并指导,能使项目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他和其他扶贫干部、村民一起加班加点,风餐霹宿,历经四十余天,终于把长城粱的山坡地变成了整齐的梯田,使长城梁一带的村民真正处在希望的田野上,如今生活在这里的群众不但解决了温饱,而且家家有余粮,经济也得到了发展。1998年10月,时任农业部副部长、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刘成果同志考察原州区秦长城万亩基本农田建设现场之后,赋诗一首:“天高云淡,梯田望不断,扶贫攻坚大决占,长征精神再现;六盘山上高峰,铁牛大展雄风,今日机声隆隆,明日铲除贫穷……”。依我们看,这就是对武鸿宇同志扶贫工作的高度评价和真实写照啊。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基于这一点,扶贫人总是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以他们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和带动着广大的老百姓。1997年,在验收农田人手不够时,石泰同志亲自拿起皮尺,和其他同志一道奔波在农田里,一道坎一道坎地爬上跳下,一尺子一尺于丈量面积,一块地一块地检查质量,他这种踏实苦干的严谨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动着在场的干部群众,也给其他人增添了信心和力量,正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打铁还需自身硬,正是因为扶贫办的领导带头奉献,才舶做到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大家的干劲凝聚起来,形成无坚不摧的强大动力。群众说:“跟着这样的领导干工作,我们心服、气顺、劲头足”。在原州区扶贫人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年度机修农田建设任务。农田建设管理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为原州区的农田建设撑起了半壁江山。   2002年9月自治区扶贫办领导来固原视察扶贫工作。时值雨季,固胡公路正在抢修阶段,车队需要从原州区彭堡乡里沟村的一条小路通过,由于路面太滑,车辆通过将会碾压老百姓的庄稼,所以老百姓不让任何车辆由小路通过。但经过当地领导解释这十几辆车上是区扶贫办的领导时,老百姓不但同意让车辆通过,而且还帮助这十几辆车全部安全通过……这足以看出扶贫办人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是啊,老百姓怎么会“吃水忘了挖井人”呢,为了里沟村百姓的贫困生活,为了使土地多产粮食,原州区扶贫人在里沟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和实践,将一座座本是陡峭的黄土山,修整成一阶阶平整的梯田地,使过去的山坡地变成现在的梯田地。今天里沟村能有这样好的庄稼,都是原州区扶贫人带领老百姓艰苦奋斗的结果啊!   原州区贫困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干旱缺水。干枯的山梁、干涸的清水河、干裂的土地,干得原州区扶贫人心里冒开了烟、嘴皮裂开了口,人有米下不到锅里,牲口有料咽不到肚里,人畜闹水荒不可等闲视之,怎么办?在干旱片带最现实的做法就是充分利用“三水”,多打井窖。扶贫办帮助建立窖水节灌示范点198个,打水窖66251眼,窖灌面积达到4.5万亩,在大旱之年为解决干旱片带人畜饮水发挥了重大作用。2000年是原州区历史上最干旱的一年,甘城乡是原州区最干旱的乡,令人惊异的是那里却没有发生人畜饮水困难的现象。在这样极其干旱的地方,群众仓里有了粮,肚里有了水,就像心里流着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彻底改变原州区的贫困面貌,就要依靠科学技术。要用科学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劳动效率,要用科技、文化、教育、市场、法律、卫生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全方位地对干部群众进行素质扶贫,全面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摆脱贫困的能力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贫困山区退耕还林草之后,原州区确定了大力发展草畜产业的发展思路,作为退耕还林草的后续产业,使贫困农户在国家停止补贴退耕还林草的钱粮之后,每家都能有稳定的增收途径,不再开荒种地,保护好生态环境,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原州区将科技扶贫利秦牛项目、铁道部援建舍饲养殖项目和闽宁对口帮扶养殖示范园区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在东部干旱贫困乡村成功实施了草畜林果生态经济产业,开发项目。早年间,原州区扶贫办就对中国科学院西北水保所多年研究的“上黄经验”很赞赏,但一直苦于缺少资金而无法推广。直到国家财政部农业司、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确定了25个科技扶贫重点县(市),固原县在积极争取下进入其中,他们心里乐开了花,这下他们可以实现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了。2000年初,在他们亲自指导下,大力推广“上黄经验”,种植早酥梨、红梅杏2000余亩,并推行以套种蔬菜为主的果菜、果粮等套作技术,使“上黄经验”在河川乃至全县迅速展开。炭山乡南坪村87岁的丁诚朴老人说:过去遇到干旱年景,庄稼地颗粒无收,农民指望着靠天吃饭都不成。为了多打粮,于是多种地,结果荒山越开越多,种地越种越穷。是啊,那是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破坏,形成恶性循环的结果呵。2003年,铁道部定点扶贫在原州区东部山区推广2500亩经济果木林种植项目。丁诚朴老人一家种了4亩果菜型经果林,红梅杏果树和间种的西瓜、辣椒长势良好。老人家高兴地说:“公家扶贫就是好!给我们果树苗、辣椒苗、西瓜种子不要钱,可帮了大忙!”他还说:“吃米不能忘了种谷人。西瓜熟了,你们一定要来吃西瓜啊!”自此,扶贫人续建军同志还亲自为老百姓种西瓜,他的这种对老百姓的关心,似春风拂面,如甘露流进老百姓的心田里……
  2002年,国务院牵红线,铁道部与原州区结为帮扶对子,铁道部主要领导多次赴原州区进行调研,随后又派来“扶贫大使”李康平同志,挂职原州区副区长。按照部领导的要求,李康平同志到原州区挂职以来,深入贫困地区搞好全面调查研究,增强与当地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感情,尽快摸清区情、乡情、民情。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加强定点扶贫工作的措施建议,起草了扶贫的建议规划及扶贫项目:基本农田建设、舍饲养殖、蔬菜种植、经济林建设等项目和发展教育事业成为治穷根的重点方略。   原州区的无霜期只有110多天,官S够下地种庄稼的日子满打满算不过5个月。当铁道部的扶贫项目――温棚进村到户之后,这里从此没有了冬闲。在黑城镇姚堡村,100栋新型蔬菜大棚成片整齐排列,成为一道壮观的风景线。这是2003年铁道部投入130万元在这里建起的蔬菜种植示范园。走进村民谢兴旺的蔬菜温棚,一股温暖的湿气扑面而来。棚外寒风凛冽万树枯,棚内竟春意盎然一片绿。温棚里的西芹正在收割,而收购的菜商就在门口等候交易。谢兴旺介绍,铁道部帮扶他3万元建了两个棚,每栋棚种植面积0.6亩。他种了一棚西芹,一棚西红柿,都卖得不错。一茬收入就能达到1.2元以上,他乐呵呵地说,仅一冬的收人就能够让全家脱贫,好好干几年,就要过上小康日子了。   菌草项目是福建帮扶原州区的重要扶持措施,为抓好落实,原州区扶贫领导带领项目组党员干部成功地示范推广了双孢蘑菇种植技术,为了使这一技术尽快发挥效益,为农民增加收入,他们多次找班子成员以及项目其他人员和福建农大的技术人员,共同分析探讨工作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和途径,集思广益,促使菌草种植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农业扶贫的目标是改善生活。为了全面实施铁道部定点帮扶项目,原州区扶贫办干部和职工在调研工作的同时,还经常抽时间下乡检查指导农业生产扶贫项目的开展情况,在他们的指导下,2004年建设东部草畜林果生态经济产业带开发项目,在长达近百公里的战线上,扶持贫困群众1000户,种植经果林套种瓜菜作物3000亩,建造标准舍饲牛(羊)圈舍1000栋,引进国内著名肉役兼用型秦川牛1000头。走进项目区,村庄里随处可见标准的舍饲圈舍,圈圈都有牛羊,户前屋后,到处都是生长健壮的经果林。这一生态农业扶贫项目的实施,较大地增强了农户自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能力,项目实施后,受益农户基本上稳定解决了温饱问题。甘城乡吴渠村就是在项目带动下,实现整体稳定解决温饱的典型示范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脱贫致富的信念和决心显著增强。   多年来,扶贫人把着力点放在调整产业结构上,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避灾农业。先后建成了七营盘河养羊、黑城镇姚堡日光温室、三营孙家河高效无公害蔬菜、头营南屯菌草、头营路梁集雨节灌等一批养殖、种植示范区,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对原州区人来说,他们至今记忆犹新:日至14日,铁道部副部长王兆成一行6人亲临原州区(原固原县),轻车简从,冒雨考察学校、养殖业示范点、小流域治理示范区及农田建设区等。通过这次考察,铁道部决定支持资金260万元,用以帮扶原州区发展养殖业、购置推土机修建基本农田和改造学校,并根据《宁夏扶贫开发规划》和《原州区扶贫开发规划》,制订铁道部帮扶10年规划,使帮扶工作经常化、规范化。   在原州区扶贫办全体干部和职工的努力下,在闽宁、鲤原对口帮扶和社会定点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按照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确定的目标,原州区扶贫办认真开展各项扶贫工作,想贫困群众之所想,急贫困群众之所急,盼贫困群众之所盼,千方百计为贫困村、贫困户找出路,谋发展,有力促进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的顺利实施。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工作,经常得到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各级领导的特别关注,原州区扶贫办又经过多次努力,自1996年以来为原州区争取闽宁、晋原、鲤原对口帮扶资金3358万元,全部用于实施万户菌草产业工程,万名劳务输出培训工程和舍饲养羊示范园区等建设项目,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务经济发展,实现由传统种植向特色种植,由粗放生产向精细生产过渡,积极拓展劳务领域,使劳务输出由分散化向规模化,粗放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提高了贫困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务人员的劳务技能。在扶贫项目的推动下,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8万人次,培训劳务人员10万余人。使受益农户掌握先进适用技术1-3门,成为当地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示范户、带头人,使体力型向技能型劳务转变,为进一步克服人文贫困做出了努力,同时把闽宁、鲤原对口协作推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开启了帮扶新篇章。2002年-2005年武鸿宇同志九次上北京,争取铁道部定点帮扶资金3312.38万元,为扶贫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对于每一个项目的实施从开始到最后验收,原州区扶贫办监督检查贯彻于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的始终,坚持随机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一次小额信贷发放过程中,发现中河乡在信贷过程中,对农户摸的不准,随意降低信贷标准等,他们及时研究作了调整,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情系教育      发展经济是解决今天的吃饭问题,发展科技是解决明天的吃饭问题,而发展教育是解决后天¨致长远未来的吃饭问题。   教育扶贫的眼光是面向未来,重在治本。落后的教育现状和因贫困而失学儿童增多这一情况,总是扶贫人经常牵挂的一件事,他们对原州区的全面基础教育工作做了大量调研。在他们的努力下,1997年以来,社会帮扶资金在教育方面投入了3543.24万元,其中,建校投资3352万元,新建中小学60所,救助失学儿童投入资金191.24万元,救助失学儿童23048名。   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武鸿宇深知教育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他想,农村的教育如果搞不好,那么新一代文肓农民就必定产生,也就走不出大山,感受不到外面现代城市文明生活气息,更别说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了。要彻底改变大山面貌,摆脱贫困,必须把教育搞上去。有了这种想法,他便将友爱之手伸向校园,伸向一颗颗求知的心灵,竭尽全力。多方奔走,改善办学条件。当他得知寨科乡教场村和甘城乡石景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师资力量薄弱,因贫困而失学学生增多这一现状,他决定为这里的娃娃建两所质量高、效果好、规模大的中心小学。通过不懈的努力,得到社会各界和铁道部的帮扶,争取到了扶贫项目资金。为提前建好校园,让孩子尽快步入学堂,捧起心爱的课本,探求知识的乐趣,他在搞工作的同时,亲自参与校园建设,终于建成了两所火车头希望小学,服务区内适龄儿童入学率由原来不足60%提高到99%以上,在校学生巩固率达100%,教师信心十足,学生勤学好问,刚一开学,就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2002年8月,铁道部对原州区进行实地考察,确定投资110万元援建彭堡镇吴磨小学,加之原州区扶贫办的帮助和督促,工程于2003年3月动工,8月如期竣工,改扩建项目实施完成后的吴磨火车头希望小学,危房已全部清除,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9人,专任教师9人,学校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办学条件得到彻底改善,极大地调动了服务区群众支持教育的热情,提高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使服务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均达到100%,也给吴磨火车头希望小学注入新活力,促进该校进一步强化教育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素质,使学校为尽快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2005年又争取到铁道部帮扶教育资金2145万元。   日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与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政府主席马启智会谈中提出:“把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教育发展上,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同一天,铁道部向全路职工发出通知,开展向原州区贫困学生“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号召全路职工捐献适宜7岁至16岁学生穿戴的御寒衣物。全路15个铁路局的200多万职工紧急行动,短短十来天,共捐献了40余万件学生冬服。元且期间,各铁路局精心安排调度车辆,日,装载着捐献衣物的10节货运车箱和6个客运行李车从各地驶进固原,原州区317所中小学的88000多名学生穿上了漂亮温暖的冬衣。捐献的衣服有很大一部分是新衣,有的还捐献了现金。蒙古临河机务段一位职工在他捐献的衣服里放上10元钱并附信说,钱虽不多,但我希望穿上这件新衣服的同学收到钱后能够和我取得联系,我愿意以后不断地资助他。近期,铁道部党组正在酝酿着帮扶原州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更新更大举措。在抓基础教育的同时,还将投资130万元,建设原州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对成年农民进行技术教育培训。培训中心建成后,每年可培训农民技术员700人次,培训农民工4万人次,使他们掌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真本领。   闽宁对口帮扶是全方位的。在教育领域,福建省各级政府、学校、社会各界在开展帮教助学活动中对口支援3182万元,捐赠了大批教学用品;在经贸领域,福建在宁企业达120家,投资总额8亿元;福建各地还吸纳了宁夏劳务输出人员4000多人,不少打工人员回到宁夏后,利用所学技术开店办厂,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今,在原州区贫困乡的医院里,贫困乡的教室里,都有福建支宁干部的身影。   原州区干部和农民群众对铁道部定点扶贫工作取得的成就,充满了由衷的感激之情。原州区委、政府对铁道部教育扶贫工作高度重视,表示积极支持和配合。许多干部群众认为,铁道部机关的干部职工收入并不高,在北京生活消费又大,却捐出个人的钱款15万元和衣物支援原州区贫困农民,风格之高、精神之佳、感情之真,令我们感动。原州区委、政府认为,铁道部定点帮扶工作进展顺利,帮扶效果十分明显,受帮扶群众已经得到实惠,极大增强了原州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信心。今后,要进一步做好帮扶资金与项目落实的最佳衔接,努力把铁道部帮扶项目建设成为示范工程、精晶工程。   是啊,一如李康平在调研报告中说,扶贫先扶智,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是加快原州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原州区扶贫档案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时指出,应把贫困的西海固地区作为西部大开发扶贫攻坚的试点。   5月13日至19日,由钱正英率领的全国政协、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和中国工程院考察团,对宁夏的农业、水利、扶贫及生态工作进行了考察;   钱正英指出,扶贫攻坚是西部大开发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把宁夏西海固地区作为试点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西海固地区既是全国闻名的贫困地区,又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同时,西海固地区人口集中,土地连片,便于大面积集中力量开发。而且多年来,经过国家扶持和地方努力,西海固的各项扶贫开发工作已经有了相当好的基础,现有的资源都有条件继续进行扶贫开发,也有条件使当地群众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如果作为扶贫攻坚试点,可对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谈到如何做好扶贫攻坚工作时,钱正英强调,要加大生态建设力度。西海固地区绝大多数地方降雨量都在400毫米以下,应加大退耕还草力度,在还草过程中要注意与发展集约化的新型畜牧业相结合。对天然草地要大面积进行退牧还草,对缺乏农业发展条件的地方实施生态移民。加大水利建设力度,调整扬黄扶贫工程规划,加强已有扬水灌区的节水管理,同时,要重视对旱地农业的开发。加大教育扶贫及对现有科技人才的开发利用力度。提高农民素质是扶贫开发的关键,重视本地区科技人才是吸引外来人才的基础。加大计划生育力度。自治区正在西海固地区实施的“少生快富”工程效果不错,建议有关部门在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   原州区是西海固地区贫困县之一,多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八七”扶贫攻坚和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贫困面不断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50万回汉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1997年,闽宁(福建和宁夏)对口东西部协作扶贫工作的开展似春风化雨,滋润着原州区这片贫瘠而干涸的土地,为原州区人民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动力。武鸿宇同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干在行动上,他说:“东西协作扶贫是福建人民对原州区贫困地区群众的深情厚意,我们没有理由不珍视,没有理由不干好,否则,我们对不住党和政府的关怀,对不住福建人民扶贫济困、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更对不住家乡父老乡亲和脚下这片土地。”可以说,东西协作扶贫开发每一个帮扶项目的落实,无不倾注着心血和汗水,凝聚着他对贫困乡村群众的深切关爱和无私奉献。一年来,扶贫办在县委、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扶贫开发方针、政策,按照兰州三西会议提出“修梯田、打井窖、铺地膜”的三项建设重点,围绕开发式扶贫的政策措施,狠抓落实,使本年度三西项目管理和扶贫组织管理工作有了进一步提高,取得了一定成效,如期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1998年是固原县三年扶贫攻坚的第二年,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为此他们高举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学习领会党的十五大精神,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扶贫方针政策和自治区政府(关于尽快解决西海固地区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坚持开发扶贫方式,抓好扶贫到村到户规划的落实工作,争取年内使6万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固原县提前一年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要求,扶贫办紧紧围绕这一中心,狠抓各项扶贫措施的落实,一年来全县共投入扶贫资金6053万元,其中“三西”资金938万元,以工代赈资金998万元,财政扶贫资金1422万元,扶贫贷款2695万元。由于这些扶贫项目资金的落实,加上人努力、天帮忙,使1998年固原县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全县粮食总产达1。58亿公斤,比上年增产4351万公斤,人均有粮360公斤,人均纯收入1030元,全县有1人解决了温饱,贫困面下降到10%,实现了提前一年解决温饱目标。在1997年工作的基础上,扶贫办继续坚持以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进行综合治理,在农田建设安排上,乡乡有机修点,村村有人修点,偏僻村户按照每窖至少1亩的要求进行人修农田建设,使农田建设在确保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质量又上了一个台阶。全年共投入农田建设推土机182台,布设机修点54个,50亩以上的人修点272个,人修农田在高峰期劳动力达到3.3万人,全县共完成机修和人修“三田"92985亩,其中机修58723亩,人修34262亩。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8.5万亩“三田”建设任务。   1999年,固原县扶贫工作以巩固基本解决温饱为基础,继续开展开发扶贫,年初确定的扶贫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要打消“松口气”的思想,一如既往地重视和加强扶贫工作,总的要求做到“四不变”。原则上是县级领导包乡、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现任制不变,要求领导联系到村,帮助对口到村,计划分解到村,扶持措施到户,项目覆盖到户。扶贫工作队员帮助剩余贫困户做深入细致的工作,集中力量扶持发展除粮食种植外的新产业,既抓粮食又抓钱,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增收入。对温饱工程、井窖、三田建设、劳务输出等,扶贫措施指标必须完成,贫困户达到人均一亩洋芋,半亩地膜玉米,户均2眼生声用窖,户均输出一个劳动力。扶贫资金按照项目投向要求,全部安排到村到户,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效益。
  应该说,宁夏回族自治区20年的扶贫开发业绩骄人。党和政府对西海固人民的贫困是极为关切的,几十年来,倾注了巨大的财力,建成了举行瞩目的固海扬水工程和盐环定工程,有投资数十亿的扶贫扬黄灌溉工程。这只是就大工程而言,还有诸如修梯田、打井窖、铺地膜等温饱工程和一些种养加项目,国家都给予一定的补助。据自治区扶贫开发办主任李文录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到1999年,宁夏西海固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全区8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3年的429元提高到1999年的1108元;人均粮食产量也由273公斤,提高到了358公斤;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1993年的139.8万人减少到了1999年的30.5万人;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   进入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原州区扶贫办积极争项目、要资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狠抓以基本农田建设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新世纪第一年,西海固扶贫开发攻坚战翻开了新的一页。结合西海固地区实际,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全面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新时期(宁夏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和(千村扶贫工程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未来10年西海固地区扶贫开发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这是继(宁夏“双百”扶贫攻坚计划》之后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项工程是从2001年到2010年10年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西海固地区的1026个贫困行政村进行综合开发,对人均收入1000元以下的107.24万贫困人口,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重点扶持,以真正做到扶贫目标到户、项目到户、资金到户、措施到户、帮扶到户和效益到户。第一批帮扶工作组于去年12月陆续进村人户,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   在新一轮的扶贫开发攻坚战中,闽宁合作对口帮扶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曾动情地说过,福建倾情帮扶,对宁夏南部山区扶贫开发事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6年来,福建省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西海固以极大支持。省财政共支援宁夏扶贫协作发展资金9300万元,对口帮扶县市(区)投入资金5300万元,社会各界捐物折款1000万元。利用这些捐赠款,西海固贫困村修建“坡改梯"17.8万亩,打井窖1.5万眼。大片旱坡地得以退耕还林草,许多年久失修的水利设施得到了改建。   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的起始年,也是全面实施国家“十五”计划的第一年,更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起点,即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目标如期实现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又一次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摆到了重要议事日程。6月中旬,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及时召开,对原州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做了广泛动员和全面安排,提出了要把自然条件恶劣、贫困程度重的1026个村作为原州区今后10年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举全区之力,组织实施“双百”扶贫攻坚计划完成后又一个伟大的创新的扶贫开发工程,意义重大而深远。为此,原州区扶贫办结合全县开展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从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做起,努力转变工作作风,以求真务实、扎实工作的态度,配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认真抓好全区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狠抓各项目建设的落实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002年,原州区扶贫办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狠抓以“水”字为龙头的基本农田建设,七高八低的山路,使他们的脚底磨起了水泡,高原炎炎烈日使他们的嘴皮裂开了口子,看着他们疲惫的样子,群众心疼地称他们是贴身的父母官,2004年,扶贫办在区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区委、政府培育壮大草畜产业和马铃薯的大产业,扩大蔬菜和特色种植两个基地,搞活一个劳务经济的“221”工作思路,坚持开发式、参与式扶贫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要扶持对象,认真组织实施了以旱作基本农田建设、东部林草畜生态经济产业、十万户养羊等项扶贫工程和社会帮扶项目,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人,加快54个重点贫困村脱贫致富步伐。   两年间共通过“三西”建设项目,以工代赈项目筹措资金达1680万元,兴修高标准旱作基本农田15.2万亩,全区“三田”建设面积累计80万亩,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看到一处处平整梯田,看到地里长势旺盛的西瓜苗,彭堡镇里沟村村民张国顿动情地说:“吃水不忘引水人,你们给我们修了田,打了窖,蓄了水,我们打心眼里感激。”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原州区扶贫办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步人快速发展的轨道,不仅使原来的贫困村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原州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原州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005年,原州区根据中央扶贫开发会议关于“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时推进,坚持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的精神,结合原州区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坚持开发式与参与式扶贫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整村推进扶贫计划与“221”发展思路相结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与培育壮大特色种养殖产业相结合、资金捆绑使用与采取“以奖代补”、滚动发展措施相结合的原则,拓宽增收渠道,努力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上台阶。      硕果盈枝      抓好项目管理工作,是扶贫办的重点业务。为了抓好此项工作,扶贫办领导班子紧密配合,分工负责。工作中,不搞花架子,不报虚数子,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几年来,不论大到投资百万元的农田项目,还是小到几百元的到户资金,扶贫人都做到项目论证真实可信,项目实施具体可行,项目资金足额到位,项目效益成效显著。严格的管理工作,促进了各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年,争取东西协作扶贫资金3666.87万元。新修旱作基本农田40万亩,打井窖7万眼,新、改建希望小学22所,援建三营中学1所,种植经果林2000亩,种植中药材2000亩,扶持养殖户1000户,建设闽宁温饱示范村14个,种植蘑菇1280棚,救助失学儿童 13400名,培训输出劳务人员5400名,建设蔬菜日光温室100座,改造康复医院一所,改建三营医院门诊部……   ――“三西”农业建设项目继前14年之后从1997年至2004年底,又完成投资5015万元,完成建设项目64个,主要内容包括建人畜饮水工程一处,打井窖6250眼,购置机修农田推土机“台,修“三田”202万亩;种植黄花、仁用杏和其它经果林16200亩,扶持养殖业农户8427户;吊庄新开发和改造农田6000亩;架设高、低压农业电线路100公里,配变压器20台,新打机井3眼,使原州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对加快全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闽宁对口帮扶项目从1997年至2004年累计完成投资1357.2万元,完成的主要建设项目有:打井窖2500眼;新修旱作基本农田3.5万亩;新建希望小学8所;扶持电视230台,建闽宁温饱村14个,少生快富工程扶持134户,万户菌草扶持种植户700余户,救助失学儿童3400名,培训劳务输出人员5400名。对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发展教育事业,以及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收入渠道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财政支持科技扶贫项目完成投资543万元,推广新技术、新良种种植计7.5万亩;养殖獭免150组600只;引进意大利皮特蒙特牛细管冻精改良本地黄牛1500头及杂交种牛7头;实用科技培训18724人次,试点区总增产粮食641.2万公斤,总增收益545.2万元,人均增粮164.1公斤,人均增收2.2元。   ――铁道部定点帮扶项目,年度,帮扶投资3312.38万元,其中:发展舍饲养殖业扶持2350户,机修农田4万亩,援建小学2所,改扩建乡村初级中学3所,小学5所,城区建中、小学2所。建蔬菜园区一处,种植经果林8366亩,建农民培训中心一处,为基层组织订阅报刊200份。   ――吊庄建设工作完成了三个吊庄基地建设及续建工作,并移交属地县管理。累计搬迁移民1.8万人,从根本上解决了这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   ――全区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1998年提前一年实现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奋斗目标,全区贫困人口逐步减少,由2001年底的22.4万人下降到2004年底的10.98万人,贫困面由61.8%下降到了27.8%。   年原州区被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农田建设工作先进县”,、2004年度“扶贫开发先进集体”,年分别被固原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劳务输出先进单位”,年扶贫办被区委、政府评为“部门工作考核先进单位”、2001年度“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在原州区扶贫办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原州区完成地区生产总产值15A亿元,财政收入2400万元,粮食总产量1.5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到1520元……这些数字真实地谱写出了扶贫开发工作者的奋斗业绩,真实地写照了共产党员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   数字没有生命力,但具有说服力。几年来,武鸿宇、石泰同志等带领扶贫办一班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实践为民、团结、务实的政府宗旨,带领全办人员在全区扶贫开发建设事业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如今他们又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强劲东风,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为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为推动全区农村经济的全面进步,为促进民族团结、共同进步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原州区扶贫人所想的和做的每件事都倾心于广大贫苦百姓,看到群众解决了温饱,增加了收入,学生背起书包进了学校,他们的心里就格外充实。是的,他们为人民谋利益,办好事的实例举不胜举,且不说他们如何和村民一道种菌草,建饲舍,种植经果林,单说他们帮扶农民改造农田建设,狠抓落实教育,创建优质学校,就足以让所有的受益群众赞叹不绝。   是的,在旅游者的眼里,西海固的这点浓青淡绿还根本不成风景。但是,从扶贫工作的角度来看远山近坡的那一簇簇小树浅草,我们看到的却是充满希望的远景、却是格外养眼的生命之绿。   共产党人的使命落地有声,共同富裕的理想之火熊熊燃烧。扶贫人的双脚踏遍原州区贫困乡的沟沟坎坎,扶贫资金像汩汩流淌的鲜活血液输入贫瘠的原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年来,这块黄土地上所有扶贫成绩的取得,都离不了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离不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离不了扶贫办一班人马的直接领导和带动。桩桩件件项目的落实,成绩的取得,都凝聚着扶贫办一班人的心血和汗水,也融人了武鸿宇同志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的深切关怀和无私奉献。相信在他的团结和领导下,扶贫办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辛勤的劳动来唱响扶贫开发的主旋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原市检察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