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验证一种智力玩具大全开发玩具是否确实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智力玩具大全水平

请输入查询关键字
不同年龄的儿童的玩具与智力开发
发布时间:&&&被阅览数:2346 次&&&来源:湖北省十堰市妇幼保健院
&&&&&&&&&&&&&&&&&&&&&&&&&&&&&&&&&&&&&&&&& 第一月(0-30)天一、必备玩具:1、高对比度的黑白的图形:①、家长自画的黑白脸型(无嘴),大小与人脸相仿;②、牛眼图、围棋盘、地图状图、条纹相间图。2、带玩具:哗铃棒、风铃3、彩球或彩环二、能力:儿童出生后即有相当的听力,听到声音能停止哭闹,有时也会辨别声源,如果婴儿在出生时就已有了名字,并且在出生时妈妈就轻轻呼唤他的名字,那么三天后他会表现出明显的反应。头眼协调能:0-7天婴儿只能对15-20cm内的事物有感觉,8天后婴儿能够适应20cm左右的移动物品,有了视觉集中的能力,如在醒着时,凝视母亲的眼睛。通过看母亲照片与真实的脸,听母亲的呼唤,被母亲拥抱、抚摸、喂奶,对“妈妈”已经产生记忆、能区别母亲的体味,形象、声音。三、智力开发1、看看我是谁1)、训练方法a、第天数次在婴儿醒着时,母亲或父亲脸贴近婴儿的脸------距离为20---23cm,同时说:“ⅩⅩ看看我是谁!我是妈妈!”(配合)语言以便对婴儿进行多种感官的刺激。b、把母亲(父亲)放大的照片------放在婴儿眼15---20cm处让婴儿看,并说:“这是妈妈”,“这是爸爸”(注意照片经常换边挂)以防斜视。2)、训练的目的a、建立起妈妈或爸爸的具体人与形象的条件联系,为婴儿将来认识“妈妈",“爸爸”作准备。b、训练婴儿对符号的视觉记忆能力2、看图片1)、训练方法a、取长宽各15cm左右的黑白对比鲜明的图片在婴儿清醒时,由远及近地慢慢移到距离婴儿的眼睛20cm左右的地方,(如果在出生后第八天测婴儿目光停留在图片上有5秒以上的时间,则说明婴儿有了较强的注视能力或图形记忆力。b、当婴儿看熟了一幅图(注视时间从开始10-13秒,缩短到3-4秒,就应该换另一幅图,如墨笔画黑白的女孩或男孩的脸形、围棋盘、牛眼图、竖形、斜形、地图形、葡萄状图形,边说边逗笑以缓解疲劳,使视力分辨与视力记忆训练成为快乐的活动。2)、训练目的a、高对比度的黑白图形对新生儿最有刺激性,最易引注意,是训练婴儿注意力最有效方法。b、婴儿注视比逗笑出现早,所以观察注视时间是婴儿第一个智力测验方法,婴儿注视新图时间越长就越聪明。c、婴儿以时间反应来区分新图和旧图,表明新生儿具有分辨能力和记忆能力。3、视觉追踪1)、训练方法a、把一个吊环吊在距离婴儿脸20cm外,看看是否能吸引他的注意。然后依次把吊环转向婴儿的右侧、中线,再从中线转到左侧,可以连续做2次以上。b、彩带飘飘在婴儿的睡床周围其眼睛20cm左右,挂一些色彩艳丽的彩带或者颜色鲜艳的纸条、玩具、三角形、长方形、圆形图案等。2)、训练目的a、视觉追踪是一个更能反映婴儿视觉注意能力的评定项目,如果能明显地看到婴儿眼睛跟踪吊环,则说明婴儿已经具备了视觉追踪能力,如同时移动头部也说明婴儿有了初步头---眼的视动协作动作。b、培养婴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及探索世界的兴趣。4、听觉追踪1)、训练方法a、在一个小塑料瓶中装上黄豆若干(或者用摇铃代替),在离婴儿约20-30cm处轻轻摇动,并且连续地从一侧摇到另一侧,再从另一侧摇回来,这时他会停止或减少自己的动作,眨眼注视,并能够转头部(以使耳部更易听到声音)。表明有听觉追踪能力。b、回声引导发音在宝宝哭泣之后,父母发出与宝宝哭声相同的声音,这时宝宝会试着再发声,几次回声对答,渐渐地宝宝就学会了叫而不是哭,这时父母也可以把口张大一点,用“啊”来代替哭声诱导宝宝对答。c、悄悄话每天数次在婴儿醒着的时候,靠近婴儿的耳朵说悄悄话,如“我的乖宝宝”、“宝宝醒了”、“ⅩⅩ的眼睛真漂亮”、“我是妈妈”等等。2)、训练目的①、训练用耳云捕捉声音的能力并检测婴儿听力有无问题。②、训练婴儿听到、听懂语言的能力,培养婴儿语言能力。5、视听追踪1)、训练方法a、铃儿响叮当每天在婴儿醒着时数次把铃铛摇响或开动风铃,让婴儿听着或开启有铃声的电子表,让婴儿看、听。b、视听移动距小儿眼睛15-20cm处,将彩色带响声的玩具边摇边缓慢移动,使小儿的视线随玩具移动,待小儿看清你的脸后,边呼喊宝宝的名字边移动脸,小儿会随着你的脸和声音移动。c、当你拍打婴儿的手时,宝宝会看着自己的手。d、拉铃声声在婴儿手上或脚上套上一个宽松的粗纸环,环上引出一条线接在一个响铃上,把响铃吊在婴儿睡床的上方,当婴儿醒来,手或脚运动时就能拉动绳索、拉响铃铛。2)、训练目的训练婴儿听力、视力及视听的联系能力,培养孩子的发现能力。手动或脚动就能引起阵阵铃声,这对婴儿来讲是有极大的诱惑力的。这些新奇刺激会促使婴儿去探究,最终会使他建立手动或脚动-----铃就响的条件联系,能培养他的发现能力。培养孩子的手动、脚动与听的协调能力 。&&&&&&&&&&&&&&&&&&&&&&&&&&&&&&&&&&&&&&&& 第二个月(31-60天)一、必备玩具圆环,摇鼓、红球、彩球、笔杆或可抓握的动物(手脚尾巴)二、婴儿能力1、双眼开始协调地看一个物体,盯着一个不动的物体,跟踪一个移动的物体,尤其对新的物体、景象、声音感兴趣,表现为如果对一个物体特别有趣,除盯着看外,还会发出“呜呜”声,几分钟后,宝宝的眼睛又会向别处看了,似乎是在说:“好了,我现在认识这件东西了。”如果你在宝宝面前换一件东西,或宝宝的目光又开始搜索了。不同声音也有一样的表现。2、视觉听觉和动作开始协调起来由于眼球转动180o及头部抬头、转动能力的完善,婴儿能够左右、上下追视、追听吊环或红球等物体。3、手的抓握能力明显发展,能有意识地抓物手指笔杆等小物体。三、智力开发1、 跟踪的乐趣1)、训练方法:a、让宝宝跟踪你的脸:你从左边移到右边,宝宝的眼睛会跟随你,还会转动他的头b、让宝宝看闪光灯的闪光或一个色彩艳丽的玩具,听一个拨浪鼓的声音,可让孩子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宝宝的头发处移到下巴处),最后作一次环形试验,要注意观察宝宝,如果宝宝玩够了,或者厌烦了,就要停止。c、观察玩具汽车:在宝宝的小床上方悬挂一辆玩具汽车,先在小床的一边放上几天,然后再在另一边放上几天,当你认为宝宝能对汽车看上一会儿了,在小床的四周都放上汽车。一段时间以后,宝宝会把目光从一辆汽车转向另一辆汽车,也可以用衣架多挂上几种玩具。2)训练目的a、训练婴儿双眼交叉视物及视觉、听觉追踪b、训练头眼协调能力&c、训练婴儿主动捕捉视觉信号的能力&&&&&&&&&&&&&&&&&&&&&&&&&&&&&&&&&&&&&&& 第三个月(61-90天)一、必备玩具悬掉玩具,小儿能抓得了、拿得起的小玩具,或能拍打大而轻的气球(内有响珠),拨浪鼓,特殊的玩具(自己的双手),指头木偶、平面木偶,有趣的手套、羽毛掸子、沙滩球二、能力1、良好的眼手协调能力:眼可以仔细审视检查自己的手,会抓握拍打手能够得到的物体。2、喜欢触摸物体,尤其是软的感觉,包括整个身体与软物体(如大笼球)接触的感觉。3、把在熟悉环境里看到、听到的清楚地联系在一起,会寻找声音来源,会跟踪一个几英尺远的物体。4、手的能力飞跃发展,两手不仅能在身体两旁拍打,挥动,而且能在身边中线处相遇,能入迷地看、玩自己的手。三、智力开发1、抓住玩具1)、训练方法a、父母向婴儿展示有响声的玩具,父母拿住玩具的上部,让把手空着,在距他20cm处(在他仰卧时)晃动玩具,引起他的注意,看到婴儿伸开手掌时,父母就应该把玩具靠近他,让他去抓握。然后父母把玩具再举高些,吸引他抬起胳膊去抓玩具。注意,在婴儿每次抓到物品后父母要表扬他,并亲吻、抚摸。b、用衣服架悬挂各种小儿喜爱的玩具或气球(内有响铃),经过一段时间,宝宝会想办法够着它、拍打他、抓住它。&c、把一只拨浪鼓放在宝宝手里,宝宝学着认识拨浪鼓,有时候宝宝会摇摆它,有时候会把它放到嘴边,然后放下,两手轮流拿。2)、训练目的1、发展婴儿手眼协调抓握物品的能力及手指灵活性。2、培养婴儿对事物的兴趣和对世界的探索精神。3、发展婴儿对自我的认识,尤其对双手的认识。2、触摸训练1)、训练方法a、用粗麻布、缎子、天鹅绒、灯芯绒、泡沫、气球、皮球、乒乓球让婴儿抚摸,同时告诉宝宝这些物品的名字,问宝宝这是软的吗?这是粗糙的吗?告之软硬度。b、让宝宝仰卧,在宝宝面前拿着一些大的彩色绒球,一边把这些绒球放到宝宝肚子上,一边嘴里说:“又一个绒球要掉下来了!”当宝宝熟悉了这种抛绒球的游戏时,他会盼着绒球落下来c、把宝宝轻轻放在沙滩球或大笼球上,让宝宝的肚子在球上,把你的双手,放在他的屁股上,慢慢地推着宝宝来回摇晃 。这对很多宝宝是一种放松的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入睡。2)、训练目的a、 训练孩子触觉及探索能力,贮存触觉经验。b、 训练孩子平衡力、促进感觉统合。c、 培养孩子注意力、记忆力。3、玩手1)、训练方法a、着手:为宝宝做一付掌套或买一双彩色亮丽的婴儿袜戴在婴儿手掌上,并在袜子或掌套上缝一只铃铛,这样宝宝容易感觉到自己的手与身体其它部分的不同,并把手动作与声音联系起来b、宝宝把手指伸开、弯曲、并拢-----观看-----吸吮-----伸开、捏拢手指,像着一辆小汽车那样上下左右,从手指、大拇指、手掌、衣袖逐个检查、玩弄。c、父母玩手指木偶:父母把手指木偶套在手上,在宝宝的视线内上下左右移动,并画一个圆圈,让宝宝在跟踪的训练中提高视觉技能,也可套在小儿手指上。2)、训练目的a、发展婴儿对手的认识,培养自我意识。b、训练婴儿注意力及视觉跟踪能力。&&&&&&&&&&&&&&&&&&&&&&&&&&&&&&&&&&&&&& 第四个月(91-120天)一、必备玩具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小积木、小圆圈、乒乓球、葡萄干、摇铃、塑料杯、小皮球、带铃塑料球、大笼球二、能力1、看见细小物品的能力:看见桌上细小糖块,红色豆粒、葡萄干、米粒等&2、积极探索自己及外部世界:不知疲倦地用手摸索自己的眼睛、鼻子、嘴、下巴、用手摩擦、拍打、按压、掐自己的脸颊,主动抓握、拍打手能接触到的玩具,用手指云摸索毯子柔软的边缘,用大拇指上上下下地来回滑动,享受那种快乐的柔软的感觉。3、期待发生的事情:一看见奶瓶,便知道要喂奶了,或在哭声停止或哭泣更响,认为奶瓶是可以吸吮的东西。对离开自己视线的物体作出新的反应,期待物体在最后看见它的地方再出现,而不是在开始处等待主动拍打玩具,期待有趣的事情发生(晃动,发出悦耳铃声等)三、智力开发1、视觉发现1)、训练方法:在白色的床单上放一粒红色的小丸或红色碗豆粒或绿色葡萄干,婴儿能马上注意到,或用手抓或发出声音,表明婴儿已具备发现微小物品的能力,属于“视觉发现”发展较早的婴儿,如果在父母引导下才能注意到,也属于正常。2)、训练目的a、训练婴儿视觉敏锐度b、训练手指细动作2、准确抓握,主动抓握1)、训练方法a、把宝宝抱在桌前,在桌端放上玩具,逗引孩子,观察其是否注意,并朝玩具接近,渐渐缩短距离,让孩子一伸手即可触到玩具。b、把宝宝抱在桌前,桌上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积木,让其练习抓握,看他是否用不同手形抓握。c、把一个带有球、圆圈或其它转动物体的玩具悬挂在婴儿床上方,把宝宝放在一个适当的位置,让他能够用手臂、脚够着那个玩具,在婴儿床上挂一个有一张面孔的圆盘,会使这种拍打更有趣。2)、训练目的a、训练婴儿用不同手形抓握物品的能力。b、训练婴儿主动抓握能力。3、有目的行为1)、训练方法a、转圆圈:在线的一端系一个明亮的圆圈,让它在宝宝的头上方顺一个方向旋转,然后收起来,过了一会儿宝宝会用眼睛寻找这个圆圈,期待它的再次出现。b、跟踪的乐趣:让宝宝趴在地板上,在宝宝前面两英尺远的地方放一个色彩艳丽,引人注目的球,让球滚来滚去,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宝宝就能使眼睛和手的动作协调起来,并且会伸出手去够这个球。c、藏猫游戏:用毛巾把你的脸蒙上,俯在孩子面前,然后让他把你脸上的毛巾拉下来,并笑着对他说:“喵喵”经过几次之后,宝宝会把脸藏在衣被内同大人做“藏猫”游戏。让他喜欢注视你的脸,玩时有意识地给予不同的面部表情,如笑、哭、怒等,训练小儿分辨上述表情,使她对不同表情有不同反应2)、训练目的a、训练婴儿记忆力b、训练婴儿注意力c、训练婴儿同成人玩耍和社交能力&&&&&&&&&&&&&&&&&&&&&&&&&&&&&&&&&&&&&&&& 第五个月(121-150天)一、必备玩具发声小玩具,有长长四肢或尾巴的毛绒小动物,自制秋千、吹泡器,布球、羽毛球、小勺、积木、钥匙链、小汽车,装有石子的易拉罐,能捏响的橡皮玩具,不倒翁。二、玩的能力1、操纵探索每一个够得着的玩具,似乎在问:“在我手里的是什么东西?我能让它干什么?”。探索有2个固定模式:①、“抓住----观察-----再抓住”②抓扔--&抓扔2、对新声音、新景象感兴趣,会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特别喜欢自己发出的某种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使他很开心,如自己的尖叫声,咂舌头的声音,咳嗽的声音,一会儿把嘴巴嗒得很响,一会儿又紧闭,目的是听听声音的效果。对每件玩具均要先看一下,再塞进嘴里,再从另一个角度看,再塞进嘴里,喜欢坐看看或被人举起从上往下看,摇晃看看,看泡泡吹过。三、智力开发1、伸手去够玩具1)、训练方法:在宝宝坐椅周围挂一些有趣的玩具,吸引宝宝伸手去够。在宝宝的小床或其它地方装上有趣的摇篮支架,当那些玩具发出名种声音时,真的是很逗人的。给宝宝一些不同的积木,不同的拨浪鼓、能挤压发声的橡皮玩具。对于玩具宝宝大都会抓起来看看、敲打、丢下看旋转、飘落、放入口中,再看看。2)、训练目的a、训练其主动抓握玩具的积极性b、培养探索物品物理特性,发展因果关系的思维萌芽。2、抓扔物体1)、训练方法:a、拿些积木、铁筒(内装石子),小球、羽毛球,小勺等一些能敲打,能扔的物品,让小儿抓握、敲打、投掷、此年龄小儿可能反复扔物品,让父母心烦,但小儿则乐此不疲,他要亲眼看看(听听)自己的动作产生什么结果:滚动、发出声音,不发声而是飘飘然。b、进行有目标的投掷:在婴儿抛扔物体的下方,放置一个空纸箱或盒子或篮子,让婴儿把玩具扔到这些不同容器里。c、同孩子玩主题多变游戏,对有目标投掷玩法稍作变化,重新引发他的玩兴,如给盆子盖上盖子,上面挖一个孔,他必须把东西从小孔中扔进去,这样又变出一个全新的游戏。2)、训练目的a、通过动作婴儿理解因果关系图式。b、满足婴儿企图保持他所获得结果的心理。c、使动作与目的分化:即出现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进行特别的动作(智慧动作)。d、发展婴儿注意力和初步的把握空间方位的能力。e、发展婴儿用新方法玩旧玩具的能力 。3、变换着看1)、训练方法a、 坐着看:让宝宝每天能有一段时间在一个四周有倚靠的地方坐起来,如婴儿椅、学步车。b、 门上秋千:可以在门框上挂一个裕巾做的秋千,让宝宝荡来荡去,可以一边碰碰宝宝的脚,一边跟宝宝说话。c、 把宝宝举起、放下:父亲仰卧在床上,把宝宝举起、放下,再举起、放下,然后再扶着宝宝站立起来,随着音乐、跳舞。2)、训练目的a、满足婴儿从不同角度看世界的愿望。b促进婴儿感觉综合。&&&&&&&&&&&&&&&&&&&&&&&&&&&&&&&&&&&&&&& 第六个月(151-180天)一、必备玩具不倒翁,积木、汤匙、带柄的杯子、绳串玩具,小汽车、小动物、面包渣、闪闪发光的锅及盖。二、能力1、能转动手腕及钳式抓握,此能力让婴儿能很能抓起很小东西。2、能双手倒着玩物品:意识到两只手能做同样的事情。三、智力开发1、双手倒物品1)、训练方法:a、婴儿面前放上两块以上的积木,引导儿童一手拿一块。在婴儿手上有一块积木时,父母再给他另一块,引导婴儿把一块积木从一只手传到另一只手。如果婴儿不会倒手,即把手中的积木扔掉再拿一块时,应示范,引导他把积木移动到另一只手再去拿另一块。b、用二块塑料玩具或两个其它相似的东西进行倒手训练,当婴儿扔掉手中之物时,家长要捡起玩具,使宝宝感到扔掉东西就没有了,他开始想办法,不扔掉,于是才把东西放在怀中或手臂上。最后放到另一个手,于是就学会了倒手。2)、训练目的a、双手配合意味着儿童对自身两个独立部分了解的开端,不断增加对关系的了解。b、发展自身的学习形式,使婴儿意识到两只手能做同样的事情。c、此期婴儿双手很少空着,也许是需要用东西把一只手占据着。2、摆弄用线绳穿起来的形状不一的物体1)、训练方法:用线绳把各种套环按一大一小的顺序穿起来,各环之间的间距为2cm,研究证明,该距离是乳儿观察物体大小和形状的最佳距离。乳儿去抓握大小不等的环时,总是尽力使自己手的抓握动作适应物体的大小,如果环与环之间的间隔太近,便会妨碍乳儿对物体形状观察。当婴儿抓住一个套环后,也就把另一个环拉近到眼前,就这样,他依次抓握着或大或小的物体,并不断变换自己手的抓握动作。也可以用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的相互间隔作成链,还可用发响的玩具穿起来让婴儿去摆弄,以丰富他们的各种印象,积累感性经验。每次游戏5-10分钟。2)训练目的a、 训练婴儿用不同手形抓握物体能力。b、 训练婴儿手眼协调能力。3、闪闪发光的锅&1)、训练方法:给宝宝一个闪闪发光的锅,让宝宝从锅里看到映射出来的自己,让他拍打它,滚动它,敲击它,盖盖子,放积木等小物品在内,拿出来。2)、训练目的a、 通过镜子认识自我b、 训练注意力,建立初步的分合思维能力。&&&&&&&&&&&&&&&&&&&&&&&&&&&&&&&&&&&&&& 第七个月(181-210)一、必备玩具果冻、装小玩具的篮子或纸盒或有各种形状孔的玩具桶,文具盒、火柴盒、有盖的塑料瓶,绳拉玩具,手帕,各种能弄出声响的包装盒(包装纸)二、能力:1、重复连锁的动作:重复开合火柴盒、文具盒;打开―盖上瓶盖、不锈刚沙锅盖、柜门。2、找物能力:如找到被手帕盖住的玩具或通过绳子拉到的物品。3、同大人玩你来我往的游戏,及期待高兴事情发生的能力。三、智力开发1、重复连锁:1)、训练方法:分别给孩子一些能开合的盒子,有盖的瓶子、杯子、不锈钢锅作为练习重复连锁的玩具,每天换一种。小儿自己摸索打开盖上杯盖,家长示范集合教学。并给小石子、豆子、小汽车、果冻等能被装进,拿出的物品。在孩子装进、拿出时成人的语言明示“宝宝装进XX,宝宝拿出XX”“宝宝真能干”2)、训练目的:a、通过操作中分离与结合反复练习,培养婴儿思维能力。b、通过重复连锁,训练婴儿把新信息与过去的知识经验联系比较学习。c、满足孩子同时玩很多玩具的需求,玩中了解不同玩具特性。2、绳拉物:1)、训练方法:家长用彩色绳子系上一个玩具,用玩具逗引婴儿,在激起对玩具兴趣后,家长鼓励婴儿去拿取玩具,但是太远,婴儿够不到,这时家长用绳子把玩具拉到自己身边,家长要让婴儿看到这一过程,让婴儿了解绳子与玩具的关系,看宝宝是否通过拉绳子把玩具拉过来。2)、训练目的。a、训练婴儿对成人动作观察、模仿。b、训练婴儿把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的玩具上,并采取相应措施。c、训练婴儿学会理解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建立目标与手段之间联系。3、找玩具。1)、训练方法: 把宝宝心爱的玩具用一块手帕或其他东西盖起一部分来,宝宝会抓住自己看见的那一部分,慢慢地宝宝会把盖的东西拿掉,再拿那个玩具。再如先把收音机打开,放在一块布下面,宝宝听见声音,会寻找那台收音机。2)、训练目的:a、训练婴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力。b、训练婴儿记忆及理解能力(即使玩具被布盖住了,但玩具还在原来的地方)4、与大人一起游戏:1)、训练方法:a、让宝宝坐在你(丈夫或妻子)的膝盖上,你坐在宝宝的对面,把球滚过来滚过去,嘴里唱着:我把球滚过来,宝宝又把球滚给我。b、踏脚游戏你坐在一把舒适的椅子里,双腿交叉,让宝宝坐在你的脚踝上,拉着宝宝的两只手,或者托着宝宝的腋窝,把你的腿一起一落,嘴里唱着:小宝宝,骑大马,骑住了,拉紧了,上上下下笑哈哈。在每次说到上上下下时分别出现上升下降动作。一段时间后宝宝会期待这个动作的出现,还会用微笑或大笑声告诉你这个动作要来了。c、藏猫猫。2)、训练目的a、满足孩子想与大人玩游戏的欲望,让孩子情绪快乐。b、训练孩子区分人和物作用的能力:如宝宝会发现如果他不想被放下不想结束游戏,他可以上下蹦哒或嘟嘟嚷嚷地让你重新开始游戏,而他对玩具说什么都起作用。&&&&&&&&&&&&&&&&&&&&&&&&&&&&&&&&&&&& 第八个月(211―240天)一、必备玩具:果冻、面包、泡沫、带盖容器,有洞容器,能响的小玩具,积木、跳蛙、卡通鞋、发条玩具。二、能力:1、玩小东西能力增强:①把小东西放进大杯子里,似乎在琢磨“比一个更多”的概念。②观察新床单上的图案,用手指头抓那些图案,好象要把它们拿起来,进食时出现新的怪脾气,喜欢拣起桌子上的残渣、碎粒,仔细察看,然后塞进嘴里,接着把它吐出来,重新用手指拨弄,用眼看,再放回桌上,造成在吞咽每口食物之前,他对每一小块食物都要重复这种游戏。2、会用各种方法弄响玩具,同时处理一个以上玩具。3、会用食指抠洞,指物。4、对一件东西与另一件东西关系发生兴趣,如对敲积木。5、对物体在空间位置发生好奇,如一个玩具熊它的头倒过来,宝宝很可能会把他们正过来。三、智力开发1、捏训练1)、训练方法:a、准备两个盘子,其中一个盘子放上十余粒黄豆,最好是熟的,父母先用大拇指和食指捏起一粒黄豆放到另一个盘子中,让婴儿注视,多次反复后,让婴儿模仿,开始可由父母拿着婴儿的食指,逐渐让婴儿自己捏,可用爆米花、煮熟的绿豆、小塑料球、玻璃珠等代替黄豆。b、捏果冻:用果冻让宝宝体验不同的质地,让果冻在盘子里滑来滑出,宝宝乐意用手去抓。c、细面条的挑战:把煮过的面条放在宝宝的盘子里,让宝宝去玩这些滑溜溜、湿糊糊的面条,这会使宝宝高兴,把面条一条一条分开来是一种挑战性的游戏。2)、训练目的a、训练手指精细动作,满足婴儿对细小物品注意的兴趣。b、训练婴儿触觉及手眼协调能力。2、同时处理一个以上玩具:1)、训练方法:给婴儿能捏响的橡皮小鸭,摇铃、绳拉玩具、几个积木和能装小玩具的容器如带盖杯子,带有包装纸的食品盒子等,让婴儿试着用手压、捏、摇响玩具,装进、倒出玩具,对敲、盖上玩具,让婴儿体会不同玩具的不同玩法。2)、训练目的a、让婴儿体会一件东西与另一件东西的联系。b、让婴儿了解物体的不同特性。c、让婴儿体会自己控制小物体的能力。3、训练食指1)、训练方法:用一个小盒子,在盒子上方剪开几个小洞让宝宝练习,或者用瓶(直径2.5厘米)的小塑料瓶,让宝宝把小糖丸放入瓶内,倒出来,装进去来回玩耍,还可以用泡沫挖出些小孔,、小正方形、长方形让儿童指戳、摸;也可以让婴儿用食指按电开关按钮使灯亮,按电视放出图象,按洗衣机使其转动。2)、训练目的:练习拇指、食指的抠洞、投放和摄取技巧。&&&&&&&&&&&&&&&&&&&&&&&&&&&&&&&&&&& 第九个月(241―270天)一、必备玩具不倒翁、不同大小杯子、带盖杯子、小汽车、大笼球、乒乓球、积木、餐具、鸡蛋盘、玩具鸡蛋、茶杯垫二、能力1、对那些能够拆开,能装起来的玩具更感兴趣,乐于把容器装满或到空。2、能够解开物体消失之谜,会找到东西。3、喜欢并能够模仿大人的动作。4、能够叠积木。三、智力开发1、拼装游戏1)、训练方法:a、给宝宝一个小球,一个圆底的碗,让宝宝把球放到圆碗里,这对宝宝是另一个挑战,宝宝必须用1只手拿着大碗,圆碗不平的底会使这个活动更滑稽。b、鸡蛋盘游戏:把一些塑料鸡蛋放在一个鸡蛋盘里,再放几个在盘子外面,宝宝会把鸡蛋从盘子里拿出来呢?还是一直把鸡蛋往盘子里放,知道把盘子装满?2)、训练目的:满足孩子拼拆的兴趣,认识容器作用,训练婴儿注意力。2、找藏的东西1)、训练方法a、藏猫猫:家长藏在一把椅子后面或身后,叫宝宝的名字,让宝宝找到你,再让宝宝藏起来,你找宝宝,椅子可用大皮球、纸箱、床单等代替。b、找玩具: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把玩具全部藏好,让宝宝找。2)、训练目的2、叠积木1)、训练方法:用积木为宝宝搭一个高塔,教给宝宝怎么把塔推倒,塔倒下来时你说:“哦,哦,它全倒下来喽。”宝宝很快就会为这不寻常的效果而高兴。2)、训练目的:训练小手精细的动作能力及平衡物体能力。3、模仿1)、训练方法:a、跟我学:和宝宝一起玩“跟我学”的游戏,你做打鼓、敲门、拍手、挥手、打电话等动作看宝宝是不是重复你的动作。b、敲东西:给孩子一个平底锅、不锈钢碗、碗盖、茶叶盒、垫子、杂志和一个木调羹,对不同的东西敲打,辨认不同的声音,得到不同的感觉。2)、训练目的:训练婴儿观察及模仿力、记忆力。&&&&&&&&&&&&&&&&&&&&&&&&&&&&&&&&&&&& 第十个月(271―300天)一、必备玩具透明杯子、胶带、绳拉小车、小公鸡等各种动物、纸筒、玩具电话、手机、竹篮、纸篓、大小不同的发卷纸杯二、玩的能力1、有协调两个动作的能力,能有效地让一个动作成为完成另一个动作的重复手段。2、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玩法,而不是2个月前那种所有玩具用一种玩法。3、变化着找和藏的游戏。4、玩一来一往的游戏。三、智力开发1、解决问题游戏1)、训练方法a、当着宝宝面把宝宝喜欢的一个玩具放在另一个玩具的后面,看看宝宝是否会把玩具推倒而拿到那个喜欢的玩具。b、透明的盒子:把宝宝的一些玩具放进一个透明的塑料盒里,让宝宝想办法把盖子拿掉 ,如果宝宝感到很困难,可为宝宝把盖子打开一半。c、(布)绳拉玩具:在套环上系一根彩带或把套环放到布上,让婴儿看到父母拉绳或布得到玩具。d、粘贴材料:在宝宝的手臂上贴一块创可贴,让宝宝把她拽下来,可重复几次。2)、训练目的:训练婴儿把一个动作作为手段达到另一个目的,开发其解决问题的智力。2、藏和找的游戏1)、训练方法a、当着孩子面把玩具藏在手中或口袋里,引导婴儿找(掰开成人的手)。b、在你宝宝的背心里塞一个玩具,宝宝会拽下背心,让玩具掉出来。c、让宝宝把玩具都放进一个容器里,告诉宝宝把XX玩具给妈妈,宝宝可能服从命令拿出XX玩具给你,如果拿错了,要告诉他这不是XX,这是什么,再去拿,当孩子拿对了时要亲吻,鼓掌。d、拍手游戏:把宝宝的双手拍一下,然后把它们藏在被子下面,宝宝会很高兴地看看自己的手被藏起来然后又出现。一二三,拍拍手,跟我一起拍拍手,现在你的手不见了,找找你的手,小朋友,我们一起拍拍手。e、拽围巾:把几条色彩鲜艳的围巾扎在一起,把一头塞进一个纸做的管子里,让宝宝把围巾从管子里拽过去,现在,试试下面这个新问题:宝宝能不能把围巾塞回到管子里?2)、训练目的:训练宝宝玩主题多变式游戏,使宝宝知识技能系统化,提高学习效果。3、一来一往游戏:1)、训练方法:a、宝宝把手指伸进爸爸的嘴里,爸爸咬一下,宝宝抽回自己的手,然后开心地咧开嘴笑。b、打电话:父母和宝宝轮流对着玩具的电话打电话,你发出铃响的声音,然后对着电话讲:“喂,你好吗?你在吃午饭吗?”然后把电话递到宝宝,并且说:“现在轮到你说了。”过了一会儿,宝宝会对着电话咿呀地说话,而不是把听筒扔进摇篮里。c、拔河:把围巾的一头给宝宝,然后轻轻地拉围巾的另一头,宝宝会喜欢这种玩劲很足的游戏。2)、训练目的:培养婴儿社交能力及语言能力、愉悦情绪。&&&&&&&&&&&&&&&&&&&&&&&&&&&&&&&&&&&&&& 第十一个月(301-330天)一、必备玩具腰鼓、拨浪鼓、能敲出声音的空铁盒、纸盒、中等大小的玩具卡车、学步车、小靠背椅、小勺、塑料或不锈钢盘子、小豆、小珠子、套塔、透明杯子、钥匙串、羽毛球、带吸管的饮料盒子。二、玩的能力1、把一个东西当成工具2、对如何把容器装满特别感兴趣3、能够解决包括“后面”和“里面”关系的问题4、能够使身体很多部位协调行动了(肩膀、手臂、手腕和手指)5、有目的地扔东西三、智力开发1、工具行为1)、训练方法:a、打拍子:用盒子给宝宝做一个鼓,给宝宝一个小木棍或木勺子当鼓槌,鼓励宝宝用鼓槌打鼓,可用真鼓及鼓槌。b、开汽车:教给宝宝如何在地板上推着一辆小汽车或者卡车走,过了一会儿,宝宝就会让汽车自己开走。c、学步车:让婴儿推着老式小靠背椅或学步车在地板上滑动。d、让婴儿用一把勺子赶出盘子里的一粒豆子。2)、训练目的通过让婴儿同时玩两个玩具,培养其把一个玩具当成工具的技能,达到手段与目的的分离,开发婴儿智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把东西放在里面1)、训练方法a、 套塔给一个套圈用的柱子和一个布的或者塑料的套圈,宝宝一旦学会了把圈套进柱子,他(她)会一遍又一遍地玩,要逐渐增加难度,比如换用一个晃动的柱子让宝宝往上套圈。b、套杯子给小孩一些不同大小塑料杯,看婴儿有无兴趣用一个杯子套在另一个里或外面,也可以用不同大小的发卷作此练习。c、装进拿出给小孩一个有大小不同孔的纸盒,小孔作为训练戳指头用,大孔作为小儿把纱巾装入、拉出之用。d、婴儿常把手指头塞进自己的鼻孔和耳朵里面的作法也是一种东西塞满的心理表现。2)、训练目的满足婴儿把容器装满的心里,训练婴儿分离与组合思维。3、理解内部与外部1)、训练方法:a、找玩具:把一个小的玩具放进一个纸袋或者盒子里,宝宝在想办法把它拿出来的时候,他(她)会更好地理解内部和外部。b、透明杯和玩具:如果把一个玩具放在一个透明的塑料杯子后面,看宝宝是企图透过这个杯子拿到玩具还是伸手绕过这个杯子,去拿那个玩具,如果把一个玩具放在一个透明而有盖的容器里,看宝宝会不会把盖子拿掉,把手伸到里面去拿。2)、训练目的训练孩子解决后面、里面问题的能力,透过玻璃的视觉线索使人迷惑,婴儿必须重新学习辨别它的意义。4、有目的的抓扔物体试验1)、训练方法:给小儿许多能扔的物体如一串钥匙、一个乒乓球、一个羽毛球、一块积木、一块小泡沫等 ,在小儿身边放一个容器如塑料桶、竹篮子、脸盆,让婴儿听不同的撞击声音。2)、训练目的让婴儿实验不同物体的不同特性,扩大对世界的认识。&&&&&&&&&&&&&&&&&&&&&&&&&&&&&&&&&&&&& 第十二个月(331-365天)一、必备玩具透明杯子、积木、发条小汽车、短胶带、小推车、大蜡笔、麻将、提包、钱包、小冰块二、玩的能力1、对不同质地材料很敏感。2、能很好地理解“后面”和“里面”的方位关系了。3、能使物体分合。三、智力开发1、体验物体不同质地1)、训练方法a、粘性材料:把一张不干胶纸放在地板上,撕去上面的纸,有胶的一面朝上,让宝宝在上面走过,宝宝想要逃离这张纸,这会给宝宝带来快乐b、胶带:在桌上贴上许多短胶带条,让婴儿拽下来c、在地面上撒面粉,让婴儿光着脚在上面走,让其用手指在面粉上画出圆圈,弯弯曲曲的线条。d、怎么把手伸进手套里去,宝宝可能还会试着把手套戴到脚上去呢。2)、训练目的&通过触觉让婴儿了解世界,同时训练其感觉统合能力。2、方位感训练1)、训练方法:a、提包游戏:给宝宝一个旧钱包、一串钥匙、一个提包,拿着这些大人的东西,宝宝会感到很自豪,同时宝宝会试着打开提包,把钱包放进去,或者把钥匙插进锁孔里,成人可以在小儿玩的时候告之,里面、外面、打开、装进等动词。b、隧道游戏:你岔开双腿做成一个隧道,让宝宝从隧道里走过。宝宝会喜欢这种藏猫猫式的游戏。c、倒玉米片:纸杯和玉米片是很好的练习倒东西的工具,它们不像水样会弄湿,可效果却一样。把一个杯子装满玉米片,教给宝宝如何把它们倒进另一只杯子里,宝宝会很开心地玩倒玉米片的游戏。d、直立的玩具:给宝宝一个能坐着的动物玩具,把这个动物放倒,看宝宝会不会把它扶正。2)、训练目的:训练宝宝理解方位,发展空间感觉。3、物体分合游戏1)、训练方法a、给孩子带有拉链的小包或衣服,或带有拉丝扣的鞋让其练习开合。b、镶嵌玩具套环:给孩子准备5个孔很大(3-5cm)的套环和一根带底盘的高度为20cm的轴,轴的顶端是圆的,成人示范后让婴儿套环。鉴于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注意力极不稳定,因此套环应一个一个地递给他,否则影响他的注意力。在小儿会玩后,给其内孔很小的套环让其玩。c、镶嵌玩具:给孩子一个带有插板条的插板,让其把条插入。2)、训练目的训练婴儿手眼协调及注意力。
:::: 湖北省十堰市妇幼保健院 版权所有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办公电话: 传真: 昼夜值班电话:
::::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北路62号 邮编:442000 E-mail:
:::: &&&您是第
位访客&&&&&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力玩具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