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LAY 3S上使用什么xplay播放器器好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为什么是 vivo?
是的,为什么是 vivo,而不是苹果和索尼这两个在随身音频上颇有建树的品牌,或者是其他手机品牌,在差异化的过程中来做甚至是强调音质差异化这件事?杰斐觉得原因有二。
第一,这是属于 vivo人,或者说是步步高人的一份使命感。如果有关注随身音频界最近一位大嘴苍海碧月心的微博,或者你会发现他曾经发过这样一条微博,大意是以往 OPPO在做的事情,现在变成vivo在做了,虽然母公司还是步步高,但这样的更迭不免有点唏嘘。对于像苍海碧月心这样的老玩家来说, MP3时代的OPPO 的确给予他们许多美好的回忆。而这些美好的回忆中,在调音上的造诣想必会是很多玩家怀念的地方。
随着 OPPO在工业设计和摄像优化这两条路上越走越远,原本值得引以为豪的听感调教作为产品优势逐渐变得息微。而对于一个厂牌来说,长久以来积淀的优势,如果就这样荒废,那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事情。于是 vivo的诞生恰好是对于这份优势的延续,而在杰斐看来, vivo所做的不仅是延续,而是希望能在影音差异化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缔造安卓世界中独一无二的影音旗舰。现在看来,他们正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好。
第二,正如上面所说,在打造极致影音道路上的孜孜不倦,正是vivo在差异化上所下的功夫。除了是对于原有的技术优势的一种继承,同时也是立足在安卓市场的一份资本。手机娱乐一体化的风潮使得越来越多人依赖手机进行娱乐,特别是影音娱乐。基于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vivo确立如此定位并打造属于自己的影音帝国,是基于差异化这个目标上的一条富有生命力的路线。在这一点上,相比于一直鼓吹one sony却迟迟没有统治级产品面世的索尼来说,明显vivo要做得好很多。比起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索尼粉,这是杰斐同时倾心于vivo产品的最大原因。
vivo带给了我们什么?
从2012年十二月到日,vivo在短短一年间,已经带给我们足够的惊喜。从第一款使用CS4398音频主控芯片的开山之作vivo X1, 到日在水立方发布的影音旗舰vivo Xplay, 到同年八月在三里屯橙色大厅发布的最轻薄音乐手机vivo X3, 再到日回到水立方,旗舰的进化之作vivo Xplay3S,一年时间内在随身影音上的不断进化,足够使市场和消费者在现在为vivo发自内心地进行称赞。
从对X1的好奇到怀疑,到Xplay的初露峥嵘,到X3的再登极致,最终到现在的Xplay3S,vivo一路走来,在随身影音的道路上从被质疑到被认可,这是一条压力深重的道路,也是对vivo这个品牌和幕后的团队最佳的考验。就从杰斐看来,从公车地铁上时不时可以看到的vivo机器,还有这一次Xplay3S千台微信预售0.35秒便完全售罄的场景,均无声地证明着,vivo不懈努力的影音差异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卖点,征服了相当多一部分的消费者成为vivo的用户。在这些消费者中,有本来便在随身音频领域有所钻研的爱好者,也有一些仅对“好音质”有模糊认识的普通消费者。这些用户选择vivo,无非是因为vivo能够为用户带来了优秀的影音体验。得益于用户的支持和vivo “乐享极智”的口号,Xplay3S便应运而生,致力于从再一次的变革中为用户带来更加惊喜的体验。
Xplay3S带来了什么?
有相当多的用户会将注意力放在Xplay3S所用的6英寸2K分辨率屏幕上,也有一些关心其性能表现的朋友会将注意力放在其硬件构成上。事实上vivo也将“2K屏影音旗舰”作为Xplay3S的宣传口号,彰显Xplay3S之于vivo产品线的性能旗舰地位。但对于杰斐这样的随身音频爱好者来说,对于vivo X系列这条主打音乐回放表现的产品线来说,更加关注的是其音乐回放表现。那么这次Xplay3S在音频上带来了什么呢?
与Xplay采用CS4398解码芯片+OPA2604运放芯片不同,Xplay3S在解码芯片上继续采用在X3上大放异彩的ES9018m2k解码芯片,这也证明了vivo在Xplay3S上要在听觉和视觉上提供信息量更大,回放更加优秀的体验。同时,针对X3控制力不足,回放韵味有所欠缺的问题,vivo的设计团队流用在Xplay上使用的OPA2604运放芯片,以OPA2604厚实、耐听、有韵味的特点,配合全新设计的电路来对机器的回放进行润色。就以搭配的芯片来推测,Xplay3S的声音应该与索尼近来所提倡的Hi-Res Audio有所类似,在提供更加大的信息量,更加优秀的素质同时,保证听感的圆润自然,给予听者在高清时代下的优秀回放表现。相信这样的硬件搭配将会出来的声音,会是许多随身音频爱好者和对聆听音乐有兴趣的朋友们所期待的。
Xplay3S能到达怎样的水平?
作为一台搭载顶级随身音频架构的移动信息设备,相信很多人都会相当好奇其在音质回放上的表现,究竟能与怎样的播放器比肩。因此,这一次的音质评测共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与vivo X3作比较,探究在引入OPA2604运放芯片,并重新设计电路之后,同样搭载ES9018芯片的Xplay3S与X3之间的对比表现。第二个部分是与学林ihifi760进行比较,探究与千元级国砖播放器之间的差异所在。第三个部分是与SONY PCM-D100作对比,探究与旗舰级播放器之间的回放表现差距。老规矩,在进行评测之前,首先仍然要详细列举本次评测的环境。
本次在评测曲目的选择上也涵括尽量广阔的曲风,采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的录音专辑,以体现Xplay3S对于不同曲风和录音风格的适应程度,全方位地对Xplay3S的回放表现进行检验。本次选择的专辑如下:
张敬轩——《Pink Dahlia》
重奏华丽之后,贯注独特灵魂。起源于香港音乐怪才黄伟文的突发所想,以 one take的手法在自家世界一流的录音室 the village studios倾情录制,歌曲原唱亲自选曲交由轩仔翻唱,倾注了轩仔对这些 diva由来已久的尊敬之情,以及对歌曲独一无二的理解,令整张专辑别有一番深厚的韵味。
张学友——《Private Corner 迷你音乐会》
《Private Corner》作为新时代港乐中难得的爵士元素,是歌声挑战自我展现品味的一大突破。专辑自发售以来便以学友优秀的唱腔,出色的词曲和编曲深得大家喜爱。而《 Private Corner迷你音乐会》更是学友玩味爵士的一场听觉盛宴。
邓紫棋——《G.E.M同名EP》
作为香港巨肺小天后 G.E.M出道EP ,主打R&B风格的《 G.E.M》同名专辑简单五首曲目中体现出全能的音乐天赋,令乐坛与乐迷都记住了这把时而委婉时而强势,声底,音域,力量感和控制力都相当优秀的声音,更是为邓紫棋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林忆莲——《Re:Workz》
精选林忆莲从艺以来众多深入人心的经典之作,林忆莲与恭硕良、倪凯民的细致合作,秉承Sandy“为音乐人将原创歌重新制作,抱着正面的方向走:新声音,新感觉是分分秒秒的延续”的理念,将嗓音当成乐器的一部分,用整体的音乐细说故事,带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受。
Erich Kunzel & 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Round-Up》
由孔泽尔指挥,辛辛纳提通俗管弦乐团演奏的《Round-Up》是很多音响发烧友的试机必备。典型的粗犷美式风格演奏,加上较于传统古典乐更加磅礴大气的曲目更能激发起听者血液中的躁动和疯狂。也许你并不熟悉诸如《威廉泰尔序曲》这些名字,但当旋律响起的时候,你或许会恍然大悟,原来专辑中的曲目早已深入人心。
泽野弘之——《MOBILE SUIT GUNDAM UNICORN ORIGINAL SOUND TRACK》
作为高达新作《机动战士高达独角兽》的原声大碟,由新生代知名作曲家泽野弘之倾力打造,融入泽野弘之自高中岁月以来对于高达的无限热爱。精致而不失时代感和机械感的激昂交响乐更是充分展现出泽野弘之对于高达世界的别样理解,受到无数动漫爱好者的追捧。
Itzhak Perlman——《Itzhak Perlman Virtuoso Violin》
这张唱片被公认为小提琴的经典名盘,其中收集了一组具有强烈西班牙色彩的小提琴精品,具有即兴的特点和丰富的情绪色彩。小提琴中华丽多姿的技巧展露无遗,听过之后毫不犹豫地出“过瘾”二字。帕尔曼的演奏准确灵巧,轻松自如,细腻而理性,音色变换无穷,他以演奏浪漫风格的曲目著称,这些特点用于演绎西班牙风格的乐曲再适合不过,经典的卡门序曲被演奏出热情而又变化多端的色彩。
Arne Domnérus,Bengt Hallberg,Georg Riedel/Egil Johansen,Lars Erstrand——《Jazz at the Pawnshop》
经典的爵士当铺,经典的北欧小酒吧,喜欢爵士乐的朋友必然会听过的一张专辑。高潮的录音技巧将烟幕弥漫但人情味浓厚的小空间真实地反映,错落有致的爵士乐器加上天赋极高的乐手演绎带来出色的爵士乐体验,专辑中的《Take Five》更是成为现场爵士乐录音中的经典之作。
对比前端:
vivo X3(Phone-out mode)
学林ihifi760 (Phone-out mode)
Sony PCM-D100(Phone-out mode)
后端选择:
Widing me-10 el
SONY MDR-Z1000
1.vivo Xplay3S vs vivo X3
X3可以说是vivo对于ES9018m2k芯片的初次尝试,将目前业界最顶级的音频DACES9018芯片的移动版本放置在厚度仅5.5mm的机身中,尝试以超薄机身做出富有现代感,信息量充沛具有活力感的直白声音。虽然X3的声音仍然有其提升空间,但必须要承认,vivo这步棋走得相当成功。那么将ES9018m2k芯片流用,并且加入OPA2604运放芯片并重新设计电路的Xplay3S,其相较于X3提升如何,提升又有多大呢?让我们逐张专辑一同细细品味。
张敬轩——《Pink Dahlia》
转眼轩仔已经从环球转投到英皇旗下,而这张专辑也成为了他在环球的最后一张专辑(后来出的精选集完全是环球圈钱的节奏)。虽然是一张全翻唱辑,但无可否认在演唱,演奏,录音和制作各个环节中,这张专辑均达到了近几年港乐的巅峰水平,值得被音响发烧友们视为珍藏之作。而出于对好作品的热爱和对轩仔的一贯支持,这次评测中仍然选择了这张专辑作为参考对象。
杰斐首先选择3S进行试听。在试听过程中杰斐能够感受到,与印象中的X3回放效果相比,3S的回放效果更佳符合这张专辑的定位。由于这是一张采用one take手法录制的专辑,同步录制所有原音乐器的演奏和轩仔的演唱,加上所选曲目感情演绎都比较丰满,因此对于播放器的控制力,线条感,结象力,音乐元素的厚度密度均有相当高的要求。相较于X3而言,3S的回放对于音乐元素的刻画和排列显得更加有序清晰,音乐元素的结像和刻画也更加清晰明朗。在3S的回放下,无论是轩仔的演唱还是乐手的演奏,都显得丰满而富有感情。然而,在低频的下潜上,3S有些克制,显得不够畅快淋漓。
相比之下,X3在声音的控制力上和3S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轩仔演唱时情感控制不住,在较为复杂的场景中乐器与人声的主次感也不够清晰。而在声音的线条感上,X3和3S相比也要来得要毛躁一点,对于回放轩仔这类情感细腻的歌手而言便显得有点粗糙。不过在低频的下潜和高频的延伸泛音上,X3的确要比3S来得更加生猛,表现也更加挥洒自如,也许这就是没有OPA2604限制下的优势所在吧。
张学友——《Private Corner 迷你音乐会》
最近两年杰斐对于爵士乐的兴趣是越来越大,恰好关注的一些港乐殿堂级人物,例如张学友和林忆莲,都开始在爵士乐的录制和传播上作出一些行动。而《Private Corner》正是张学友在爵士乐上的尝试,而随后的《Private Corner 迷你音乐会》更是将其对爵士乐的理解进行更深入的推广。聆听这张专辑不仅可以欣赏学友高潮的唱功,还能体味到别样的爵士风情。
用X3先行聆听这张专辑,由于这是一张现场录制的专辑,所以杰斐首先把注意力放在声场表现上。X3在回放这张专辑的时候呈现出的是一个稍大于普通酒吧的声场,原音乐器的演奏和学友的演唱放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虽然并不会显得混乱,但在空间排列上会显得有些局促。而在音乐元素的表达上,不可否认在X3的演绎下音乐元素的表达相当直白清晰,音乐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能尽数呈现,但始终局限于层次感和控制力,显得有点主次不分。
相比之下,3S所呈现的声场和空间感要更加符合专辑录制时所处的小型体育馆的环境,音乐元素在其中的排列要显得更加宽松自在,加上3S在控制力和层次感上的优势,声音整体显得轻松又错落有致。得益于OPA2604运放芯片,学友的声音也显得更加浑厚圆润,歌唱的韵味表达也更加动人。原音乐器的表达也显得更加悠扬自在。
邓紫棋——《G.E.M同名EP》
还是这一张专辑,还是不变的对GEM的喜爱。最近GEM的曝光率随着参加《我是歌手2》不断攀升,也多了不少人开始知道甚至支持GEM。听GEM的歌听了四年,看到现在GEM可以得到那么多朋友的支持,的确感到很高兴。但在《我是歌手2》的竟演过程中,个人认为GEM有些问题仍然是一直没有解决的,关于这个在往后的时间会发文再和大家分享,现在我们还是先一起来听听两台机器对于演绎这张专辑的表现吧。
在这张专辑中,X3与3S相较起来,在两个方面的差距是比较明显的。第一在于各个频段,特别是中频的表达上,3S要显得更加舒展一些,尤其是高频的延伸和对人声的演绎,3S要做得更加优秀一些。相比3S的直白中捎带着一份甜美,X3的各频段频表现便显得有些苍白粗糙。以中频举例,虽然X3的中频表现对于声音的还原也是比较准确的,但在细节的打磨和声音厚度密度的对比上,3S的表现相比起来便要显得更加优秀。
另外,X3和3S在控制力上面的差距在这张专辑中也得以呈现。以《睡公主》为例,3S的分离度、声音层次感以及对各个音乐元素之间的诠释便要比X3来得更加全面,声音的整体表现也要更加宽松。加上3S比X3更大的声场,3S足够将这首歌中蕴含的音乐元素所尽数呈现。反观X3,虽然在基本的信息表达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在聆听的过程中可以感觉到有一些音乐元素被掩盖,对于整体的反映不够全面。
林忆莲——《Re:Workz》
基于自己对于港乐的喜好以及在好朋友的影响下,杰斐对林忆莲也有一定的了解。香港第一爵士女伶的身份已经足以阐述其天后身份和历史地位。此次推出的《Re:Workz》虽然几乎又是一张全翻唱辑,但由于阐述的理念相当明朗纯粹,于是杰斐对其也相当有兴趣。一听爱上并成为评测曲目足以表达自己对这张专辑的喜爱。
首先选用X3进行试听,对于这张整体感很强的专辑来说,X3在控制力上的劣势会使得声音的层次感不够丰满明显,因此Sandy空灵富有画面感的声音并不能一如预期般带来足够的的影响力。此前显得生猛有力的低频在这张专辑中也显得量感略多,影响到声音整体的表达。不过,延伸出色光辉感出挑的高频仍然能在乐器演奏,特别是一些弦乐器和打击乐器演奏的时候令歌曲的演绎有所增色。
相较之下由于在控制力上的优势,这张专辑在3S演绎下更能突出其故事感和整体感。有所克制但更加圆润丰满的低频对于节奏的控制和点缀起了相当打的作用。更加柔和的声音线条加上稍微靠前的人声位置也使得Sandy嗓音中所包含的画面感和情感更加凸显。虽然在高频延伸和光辉感上与X3相比没有那般明快出挑,但更加自如活生的演绎却显得更有魅力。
Erich Kunzel & 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Round-Up》
相较于卡拉扬在金色大厅中指挥乐队翩翩起舞的优雅气度,杰斐更加喜欢孔泽尔指挥下的辛辛那提流行乐团的粗犷大气,因此对于《Round-Up》这张交响乐专辑也自然要更加喜爱。尤其是对威廉退尔序曲和豪勇七蛟龙这两首时常在电视节目和颁奖典礼上出现的曲目更是热爱有加。所以在这张专辑的试听中,杰斐也重点考察了两台机器对于这两首曲目的回放表现。
就整体的声音风格来说,更加直白热情的X3显然要更加适合聆听这张专辑。生猛扎实的低频,延伸度优秀光辉感出色的高频,不俗的声音密度搭配反应快速的整体声音风格,X3典型的美国声走向使得这张风格本就粗犷的专辑听起来更加生猛给力,很是有美国西部牛仔狂放不羁的精神。不过,X3控制力不够出色,条理感较弱的不足也被这张专辑完整地表现了出来,稍微欠缺的声音厚度对于其中一些乐曲的人声演唱的还原也不够真实饱满。
相较之下,3S在低频的下潜与量感上并不能为演绎这些乐曲提供足够的气势与力量,但得益于出色的条理感和控制力,3S在演绎一些急板片段的时候会显得更加有序而灵动,使得乐曲的整体表现更有画面感更加鲜活。对于管弦乐器的准确演绎也使得乐曲的回放更加灵动,足够的声音厚度和密度无论是对于人声还是乐器的还原也显得更加饱满到位。
泽野弘之——《MOBILE SUIT GUNDAM UNICORN ORIGINAL SOUND TRACK》
虽然杰斐并没有在高达动画上关注过太多,但这张高达独角兽的专辑实在是太过优秀,身边的朋友也一再和自己提起,于是在这次评测中也选入到其中。泽野弘之的作曲编曲水平很高,在这张专辑中既能听出他自己对于高达世界的理解,也很容易让人沉浸在一份由机械感和工业化两者融合构造出来的大气澎湃中。
而X3的声音取向其实很适合演绎这种大气澎湃。富有冲击力能量感的声音风格,更加饱满下潜更深的低频,延伸度更加高原的高频演绎,加上不俗的声音厚度与密度,演绎这张专辑要显得生机澎湃活力十足。然而,在一些场面比较大的曲目(如《UNICORN》)中,X3的声场和控制力劣势得以相应地呈现,具体表现为声音整体略微局促,不够舒展自然。
相比之下3S在声音的气势感上并没有X3来得直接澎湃,在冲击力上也没有X3来得直接,在3S回放下的这张专辑多了一份优雅与大气,杰斐认为这是由声场的宽广度和声音的醇厚所来的感觉。另外,3S的细节还原要更加细腻,乐器泛音也要更加多,营造出更加丰富的信息感,有效地提升了听觉体验。
Itzhak Perlman——《Itzhak Perlman Virtuoso Violin》
《Itzhak Perlman Virtuoso Violin》算是自己在对小提琴独奏和协奏方面的入门专辑。虽然并谈不上对其有多么高深的了解,但起码这张录音精良演奏大气的专辑让我对小提琴的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结合自己在现实中听到的小提琴演奏,杰斐对于小提琴的认识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见解。
就杰斐的粗浅认识,个人觉得对于小提琴还原的优劣在于对于细节的还原上,无论是琴声的强弱,琴弦的震动,声音的传递与泛音,还有演奏者的动作,这些都是考察的重点,也是对于一台播放器在细节和解析力上的考验。在3S上,其回放的表现要较于X3优秀,具体在于对于琴声的还原要更加细腻出色,泛音的表现也要更加完整自然,更加容易让听者感受到那份临场的真实感。相比之下,X3的声音回放虽然并不会有太大的失真,但相较3S来说细节的展现便显得要粗糙一点,声音的韵味也没那么充足,声音的整体要显得生硬一些。
Arne Domnérus,Bengt Hallberg,Georg Riedel/Egil Johansen,Lars Erstrand——《Jazz at the Pawnshop》
杰斐这几个月像很多大四学生一样,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开始了新的人生路途。面对新的身份和任务,难免有些手忙脚乱心力交瘁。于是古典乐和爵士乐对自己最近的心境确实有很大的洗涤作用,这两类音乐可以帮助自己放松心情,以更佳的面貌和更平和的心境去面对每天的挑战。这张《Jazz at the Pawnshop》作为爵士乐录音中的经典之作,也值得推荐给大家聆听换换心情。
在聆听对比这张专辑的回放表现的时候,杰斐特意戴上了Z1000进行聆听。Z00hz的频响范围对于乐器的回放表现更加真实,细节展现也会更加优秀。而在3S+Z1000的组合下,爵士乐器的声音回放自然舒展,听感相当舒适。经典的《Take Five》一曲中,两者组合对于乐器的还原,声场的展现,都显得更加优秀一些,更加真实圆润的乐器演绎表达出一份随性而为的挥洒自如。
与3S相比,X3在这张专辑的声场反馈其实相差并没有相当大,这可能是因为这张专辑的音乐元素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对比之下还是觉得X3的声场要局促一点。而在对爵士乐器的还原上,与3S相比,X3也不会有较大的失真,但在乐器的韵味和泛音上,X3和3S相比便显得要苍白一点,这导致了声音的回放要显得直白有余味道不足。个人推测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区别,还是要得益于3S采用了OPA2604运放芯片的关系,能够让声音在真实直白之余呈现出丝丝韵味。
八张专辑听下来,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得知,在使用相同解码芯片的基础上,3S之于X3的升级是全方位的。得益于OPA2604运放芯片的加入,更大的电池容量所带来的电流电压提升,以及重新设计的电路方案,3S的声音在保有了ES9018m2k的信息量大能量充沛的特点基础上,更含有了更加细腻顺滑的声音细节,以及丝丝入扣的声音韵味。而且在声场和控制力上也得到了相应的容易察觉的提升,使得听者能够更加享受由3S所带来的美妙回放。
2.vivo Xplay3S vs 学林 ihifi760
杰斐在评测中再次选择了学林ihifi760,是出于对其干净纯洁音色的喜好。虽然在纵向声场上ihifi760有所欠缺,但在解析力,结象力,以及声音的纯净度和分离度上,ihifi760在千元级国砖内有着相当不错的表现。而Xplay3S在杰斐使用的这段时间内能够感觉到其表现与千元级的国砖播放器还是比较靠近的,因此选择ihifi760进行对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两者之间的表现差别之处。
张敬轩——《Pink Dahlia》
杰斐之所以对ihifi760这台播放器如此喜爱,很大原因是在于其在解析力以及分离度的表现。在这张专辑中,ihifi760将原音乐器的声音轮廓和音色都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轩仔细腻的声音也得以呈现。然而,ihifi760仍然在纵向声场显得较为狭窄,在这样的声场状态下,即便ihifi760的纵向声场在千元机国砖内已然相当不错,但仍然觉得声音整体没能完全打开,无法对这种层次感较为丰富,欣赏性较强的专辑进行全面的展示。
相比之下,3S在声音风格上和ihifi760相比已经有比较大的不同。虽然在声音的解析力和线条感上3S并没有ihifi760那般锐利,也许并不能讨好一些对于素质有较强要求的朋友,但在这两个方面上,3S是在保证一定的解析力和线条感的基础上,以更加柔和舒适的线条对音乐元素进行勾勒。加上3S在硬件和调音上更加倾向在原有的直白富有活力的风格上增添一份温暖宜人的味道进行调味。因此,在与ihifi760相较之下横向声场更完整纵向声场略输一筹的情况下,3S的声音整体要显得更加宽松,虽然在层次感上并没有ihifi760那般出色,但整体听感更加耐听舒适。
张学友——《Private Corner 迷你音乐会》
在这张专辑中,两者的差别首先还是呈现在声场上。由于ihifi760在声场上的缺陷,虽然对于演绎爵士乐队的纵深感ihifi760的确占了上风,但整体声场的畸形感还是使得杰斐在聆听的时候感觉到有所不足。相比之下,虽然在纵向声场上的不足使得爵士乐队和学友声音之间的层次感并没有那么错落有致,但更加合理的横向声场使得声音整体的展现更加舒适。
另外,在声音韵味的表达上,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虽然ihifi760在控制力,解析力,结象力上仍然保有优势,且在低频的下潜和高频的延伸上也更容易来得更加畅快,但3S在三频的厚度,声音线条感的柔和感,以及乐器的泛音上都下了不少的功夫。这就造成了用ihifi760来聆听感觉更加爽快,用3S来聆听感觉更加柔和舒适的感觉。
邓紫棋——《G.E.M同名EP》
平心而论,这张专辑的录音质量并不算很好。可能是因为杰斐不是自己购入正版专辑然后自抓轨进行使用,在网上所下载的版本再怎样高质量,在最后一首《睡公主》上的表现总是会有那么一些瑕疵,这种瑕疵在每个曾经使用过的播放器上都会有一定的呈现,个人认为这些诸如声音发虚齿音严重的问题,是歌曲进行后期制作的产物。
而在这两台播放器上,这些瑕疵也得以呈现。相较于X3把这些瑕疵原本无缺地呈现甚至放大,ihifi760和3S都能够进行一定的控制压抑以保持更加优秀的听感,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这两台播放器之于X3在控制力上面的提升。在这个问题上,这首歌的编曲也是较为复杂的,这两项正好可以考验两台播放器的控制力。在对比之下,两者之间的控制力差距其实并不会太大,但ihifi760仍然要显得优秀一些,对于层次感的呈现也要更加精准一些。但相比之下,3S的听感更加柔和舒适,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不会那么容易出现听觉疲劳。
林忆莲——《Re:Workz》
《Re:Workz》这张专辑对于声音的整体性要求相当高,这是由于Sandy对于这张专辑“将嗓音当成乐器的一部分,用整体的音乐细说故事”的定义所来的。在录制过程中,Sandy的声音与原音乐队之间的间隙相当小,基本上已经融入成为乐器的一部分。而这样的一张专辑要怎样对声音走向进行取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在实际的聆听对比过程中,杰斐也意识到3S和ihifi760采用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去处理这张专辑的回放。3S的策略是使乐器更加柔和有弹性,将乐器的声音柔化以及富弹性化,以方便Sandy的声音揉入整个声音里面,更加强调声音整体的柔和度,使得回放的表现更加耐听。相比之下,ihifi760的声音策略是更加强调Sandy声音的质感,在保有乐器的光辉感和冲击力的同时强化Sandy声音的线条感,使得声音整体往纯乐器的整体风格走。就声音整体表现而言,在这张专辑中ihifi760的听感更加出挑,而3S的听感更加柔和,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相信会各有支持者青睐。
Erich Kunzel & Cincinnati Pops Orchestra——《Round-Up》
再一次地,这张由风格粗犷的美式交响乐团演奏出来的专辑,在杰斐的评测中用以测试器材的声音厚度与密度,能量感,解析力以及分离度。我们首先来谈谈ihifi760的表现,通过聆听比较,杰斐认为这张专辑仍然反映了ihifi760的设计师在设计师以强调素质为先的调音风格。整张专辑聆听下来,从专辑的回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ihifi760在解析力和冲击力上的优势。经由播放器回放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其对于音乐元素勾画的细致,和对于声音整体所带来的冲击力的反馈。然而,虽然能够反映出精致又富有冲击力的声音,但ihifi760对于这张有点年月的录音却表达出一份数字感,失却了一份来自于岁月中的粗犷感,稍显冰冷的声音也不足以演绎出乐器合奏时想要传达的韵味。
对比之下,3S在能量感上的表现并没有那么充沛,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低频下潜不够深所带来的影响。在细节的表达力上与ihifi760相比也没有那么精细,在这种大编制的场景下乐器的演绎听起来有些含糊。3S在回放这张专辑的优势在于更加规整的声场表现,播放器对于整体氛围感的把握,以及音乐韵味的还原能力。经由3S回放出来的声音虽然并没有ihifi760那般准确到透出一份冷静感,但对于氛围的渲染和传达会让更多听者喜欢上这种味道。
泽野弘之——《MOBILE SUIT GUNDAM UNICORN ORIGINAL SOUND TRACK》
在前文中杰斐有提到过,这张专辑呈现出一个机械感和工业化相互交融糅合的宏大的高达世界。因此,杰斐认为要表现好这张专辑的话,对于播放器的声场,能量感,解析力和分离度有较高的要求。
在此前试用ihifi760进行试听的时候,杰斐认为在千元级播放器中对于这张专辑的演绎,ihifi760做到了相当不错的一个层次。无论是从钢琴还原中感受到的解析力与声音线条,还是在诸如《UNICORN》这类场面较为宏大的乐曲中所展现出来的能量感,气势,层次感和分离度,都是有着相当不错的表现。中性稍微偏冷的声音也更加适合演绎乐曲中的犀利感,呈现出这个价位上较为优秀的细节感。
然而,ihifi760纵使在千元级国砖中,对于演绎这张专辑有着一些优势,到细致探究下来还是觉得有点不足。首先仍然是横向声场较窄的问题,其实是清亮的声音风格在演绎某些热情澎湃的曲目或者是急板的时候显得感情不足。而这些方面正好是3S可以补足甚至较为擅长的。虽然在这张专辑中,3S在层次感,解析力和分离度上存在劣势,但并不是说完全一无是处。相反,更加规整的声场能够带来更好的声音整体感,能够更加舒适地展现乐曲。
Itzhak Perlman——《Itzhak Perlman Virtuoso Violin》
仍然是一张以器乐演绎为主的专辑,帕尔曼的演绎仍然是那么大气而又不失细腻,很有几分浪漫派诗人的感觉。对于帕尔曼的提琴演奏,杰斐更加喜欢听到在细腻的演奏中透出一份浪漫气息,让这份气息充盈着自己的心间。
因此,其实杰斐在用这两台播放器试听这张专辑的时候,其实对这两台播放器的表现都不算绝对满意。ihifi760能够表现出帕尔曼演奏时的精准,稍微偏冷的声音更是令小提琴的音色显出一份灵动,但这样的声音听起来未免给人感觉太新,缺乏了一份韵味。相比之下,3S的声音风格能够很好地演绎出帕尔曼在演奏中所包含的情感,无论是轻快还是沉重,是欢乐还是悲伤,3S的演绎都要更加清晰明显。但相对之下,在细节的还原和声音线条上,3S较之ihifi760便显得不那么精细,略微粗糙的音乐元素容易让人对于细节的要求有些意犹未尽。
Arne Domnérus,Bengt Hallberg,Georg Riedel/Egil Johansen,Lars Erstrand——《Jazz at the Pawnshop》
对于这张爵士乐中的经典之作,杰斐一直认为是自己在紧张忙碌工作学习中的减压最佳选择。也正因为如此,杰斐一直认为这张专辑的回放应当是宽松柔和而具有乐器的光亮感的。而两台机器在这张专辑的回放中,按照杰斐的口味来说,毫无疑问会更加喜欢3S的回放效果。更加圆润有弹性的鼓声,柔和却不软弱的钢琴击键,更加悠扬而富有韵味的萨克斯,在3S渲染出来的小酒吧氛围中显得更加舒缓随性。当然,也会有一些朋友喜爱ihifi760对于乐器更加精确的诠释,更加欣赏其在解析力、线条感以及结象力上的优势之于乐器表现回放的风格,只不过那般回放对于杰斐来说,未免少了一些韵味,表现也显得稍微严肃。
又是一轮试听对比下来,在这八张专辑中,首先我们可以知道,ihifi760和3S之间的声音硬素质其实已经是在伯仲之间,它们之间的差别,在这个时候应该被称为各自的风格差异:3S的声音更加柔和舒适,在一定硬素质基础上呈现出来的是更加醇美的味道,更加适合聆听人声的表现;而ihifi760将更多的精力集中放在解析力和分离度上,使得声音的素质更加容易被人耳感知,更加强调听音的爽快精致感。事实上,风格差异对于选择的影响已经和不同的人的听音习惯有关。要选择ihifi760, 还是3S, 更多应该是要取决于自己的具体喜好和器材搭配了。
3.vivo Xplay3S vs SONY PCM-D100
D100作为D50的升级版本,杰斐认为提升之处有二:一是之于D50而言全面升级的声音硬素质,在实际试听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声音素质的全方面提升;而是之于D50而在听感上的调整,也许是索尼意识到D100将会成为随身音频爱好者下一个追求目标,因此D100的回放表现也掺上了一份丝丝入扣,足够在不经意间毒倒听者。硬件与听感的完美升级使得D100成为一台名副其实的旗舰播放器(确定不是录音笔?),那么Xplay3S与其对比之下差距又在什么地方呢?
在使用上述的一系列专辑,加上一些杰斐平常偏爱的曲目,在换用不同的后端进行聆听比较之后,杰斐认为,相较于与X series其他机器而言,3S与D100之间的距离又再拉近了一步。与X series前边几台机器相比,3S的提升主要在于在动态,瞬态,控制力和解析力上。在与D100比较的过程中,3S呈现出与之前的机器更加优秀的硬素质的听感回放。之于X1/X1st来说,3S的声音是压倒性的胜利;之于Xplay来说,在信息量和解析力上有了明显的提升;之于X3而言,3S的控制力和韵味要更加出色。总体来说,3S的表现的确更加优秀。
然而,3S和D100之间的差别还是比较巨大的。而它们之间的差距主要是在信息量、控制力、背景纯净度和解析力上。和D100这样的经过特别调整的新一代旗舰便携式录音笔相比,D100在回放时所反馈的声音信息量要比3S有明显的提升。在北京的纯净度上D100显得更加深沉,而对于音乐元素的刻画也要更加具象立体。纵使3S和D100在韵味上都有各自的优势呈现,但硬素质上仍然是保有一定的差别。
不过,我们并不能以一台播放器的要求强硬地对3S作出要求,须知3S的本质还是一台移动通信设备,做好移动通信是它的本质。作为一台移动通信设备,电池的电流电压,供电模块和音频电路的设计,都让ES9018K2M+OPA2604这样的组合没有达到完全的能力释放,自然声音的表现还是收到了一定的限制。不过,hifi&smart作为vivo在X series上一直强调的最大特色,我们在3S身上还是能够看到vivo一路走来所积淀的经验得以绽放。也许在不远的未来,等到在技术上能够再一次突破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更加优秀的vivo X series机器。
Xplay3S已经是极致了吗?
在探讨Xplay3S和vivo的未来之前,让我们再次谈谈索尼。从索尼提出one sony到现在,索尼拿出的带有one sony性质的产品,就只有Xperia Z1和刚在MWC发布的继任者Xperia Z2.让许多索尼随身音频爱好者有所失望的是,直到现在索尼在移动设备上,仍然没有拿出有足够让人信服的影音体验的产品,两台Xperia手机更多的是在拍摄上下了功夫。
反而是在Walkman这块金漆招牌上,索尼推出了35周年纪念机型ZX1.按照索尼官方的说法,ZX1的设计理念是如何不计成本做出一款具备旗舰级音质的随身播放器。于是从定位开始,到硬件设计再到听感的调教,索尼都是在不计成本地进行。这也使得ZX1的售价达到了国行4599元,也使得社交平台上某些大V大号在吐槽是否会有人买性能鸡肋价格却如此高昂的机器。
然而,这些微博手机大V大号却忽略了随身音频市场与爱好者的实际需求。更重要的是,虽然ZX1是一台搭载安卓系统的旗舰级随身音频播放器,但看待这台机器不应该以一台手机甚至移动信息终端的标准去看待,而是应该以一台随身音频播放器的要求去看待它。相较于ibasso DX100, AK240这样的顶级播放器的价格来说,ZX1在提供如此表现的情况下仅需4599元,这已经是索尼黑科技的表现。
同时,正因为我们不应该以移动信息终端的标准来要求ZX1,我们也应当以一台播放器的标准重新审视ZX1。作为一台音频播放器,电路设计和供电要求是决定这台播放器是否能有好声音的一个标准。而从ZX1的宣传文案和Walkman设计团队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知道,之所以会有ZX1,会有现在的机身设计,完全是因为要做一台不计成本的优秀的播放器。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电路和供电上,Walkman团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虽然就我自己而言,对现今所听到的ZX1的表现并不相当满意(认为和D100相比不能完全称得上Walkman旗舰播放器的称号),但很明显这样的机身设计所赋予的电路和供电,能够使ZX1进入顶级播放器的行列。
让我们回到Xplay3S身上,这台搭载旗舰级影音体验的移动信息设备,杰斐认为首先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移动信息设备”这六个字身上。正如耳机林sir和自如老大在他们的Xplay体验报告所指出的,这台东西首先应当做好本分,提供优秀的移动信息终端体验,然后才是释放属于它自身特色的旗舰级影音体验,满足用户对于影音方面的需求。Xplay3S首先是一台手机,然后才是一台优秀的影音播放器。只有权衡好应当的分工,才是一台值得被称赞的好机器。
当然,杰斐相信vivo对于音质的追求并不会在Xplay3S上就足够停步。在这段体验时间内,杰斐也可以感受到,受限于提供有保障的通讯体验这一前提,以及做出这样的机身对供电的限制,还有2K屏对于电路的要求,Xplay3S的音频硬件并不能百分百地展现出它的本色。虽然相较于Xplay和X3,Xplay3S提供了更加多的信息量,也在调音上好好下了功夫,提高了播放器的控制力和润色了其听感,但现在Xplay3S的表现在随身音频播放器里面来说,并不算最出色。在搭载这样的硬件的情况下,应当有更加出色的听音体验。
也许,对于一台手机来说,能够达到现在的,与学林ihifi760,hifiman hm601,ibasso DX50相近的听音表现,已经是相当出色的成绩。但我们仍然不知道,vivo在其下一台主打音质的X系列手机中,会不会有更加优秀的听音表现。就杰斐的愚见,vivo大可做一台4.7-5英寸,具备一定厚度的机器。在因此而增长的机身厚度中做文章,提供更加优秀的电路设计与优化,也借此优化其供电系统,在双管齐下的基础上做出一台更加优秀的搭载音频播放功能的手机。虽然这样的做法与现今求大求薄的手机发展潮流来说是相悖的,但对于vivo这样追求影音极致的厂商来说,未尝不是一条曲径通幽的路线。
注册或登录数字尾巴帐号即可发表评论
UNICORN……死忠高达粉表示感动泪目中(≧ω≦)
那个全黑的真好看
很专业& && && && && && && && &
最后总结得很好,4.7-5寸720p,厚度控制在10mm以内,电池毫安,相信会更吸引人
我用的xplay,感觉已经是手机里的音质王者了,还是对xplay3S有期待
除了诺基亚Lumia系列的才叫Dolby,才叫移动设备上的完美低音
好长好长,好专业好专业。
现在用Xplay,表示定入3S,Xplay给老爸用。完全可以替代Note3了。。。。
太专业了,个人听不出多大的差别
很专业,但是你不是
穷人猪小贱儿 发表于
说实话,听音乐不是听参数,就像你看电影不是为了看谁化妆用了多少化妆品谁造型用了多少件衣服,音乐就是音 ...
又见“你做得没别人好就没资格抨击别人”的神逻辑,我坦白告诉你要让我写评测我也不一定写得比楼主好,不过我评论照发,批评照讲
西森森 发表于
喜欢泽野弘之,,,
哟 又找到 贴吧的朋友?
今天看另外一个帖子,看到了这款,觉得好漂亮
&p&钢铁数码侠 发表于
23:47&/p&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废话连篇?洋洋洒洒几千字(不知道过万没有),夹杂好大一部分个人情感,真正是音频评测的又有几个字?这叫专业么…无语了顶一下,同感啊,废话不是一丢丢的多
记得X1刚发布的时候,对比它的配置与售价,MTK的芯片与略低的屏幕让我觉得对不起它的价格,所以我选择了MX2。
现在让我选择的话,我会3S而不是MX3了。
说实话,听音乐不是听参数,就像你看电影不是为了看谁化妆用了多少化妆品谁造型用了多少件衣服,音乐就是音乐,纯粹用心去感受歌手情感和故事的一个活计,参数只是辅助而已,楼上那群废话的货色们请先自己写出一篇自认为“专业权威”的文章再来抨击他人的劳动成果。
喜欢泽野弘之,,,
楼主真别说我故意黑你,我就提提我的个人意见。你的文章太长,真正有用而又贴合主题的信息很少。那些论据和结论没有必然联系的句子很多,是逻辑没学好的结果。用词不直白,像什么“故事感”这些词,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得懂,反正我是看不懂(我本身也是烧友),建议不用或少用。
流口水了,等着哪位大神甩甩呢!
太牛逼的评测了,正是我想要看到的,非常详细,看来3s音质的确不像表面参数堆砌的那么厉害,入一台听歌的念头还是打住吧
vivo也出台国砖,然后加入手机功能,就屌爆了!
录音笔好酷
好专业,赞一下。。。。。
木耳朵路过,纯帮顶
写得太美了。。。
木耳表示5s够用。
好长,真的好长
说实话。。太长。我只想看个总结性结论,结果没有。。。。。
张敬轩果只碟,颇有炒豆味。听起身好舒服。
是我自恋,总觉得广东人会有点 与众不同,楼主赞一个。
夸到飞起也无爱,点亮屏幕的一瞬间,就破坏了之前所有好感,太丑了啊这UI设计。同意另一个评论说的,大肆渲染个人情感,评测真心没有多少。
好专业,看不懂啊!还是看图好!
Zeek 发表于
好长好长,好专业好专业。
看完的第一感觉。
专业到我觉得怎么发表看法都low到自己接受不了。 ...
所以你看,我每次看小杰的文,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每次都是竟无语凝噎~
妈蛋,以为看完早点睡的,结果一看又一个多钟...
文中专辑还好大多数听过,要不真心脑补不能,得花点时间听歌...
其实我一直好喜欢X3,感觉声音来说,对于手机X3已经能满足我的需求了,没想到这货这么碉堡,搞到我有点期待X3S,这货还是太大了...
文章有错别字,强迫症好纠结,快改正...
周日插插!!!
zx1是4399元,不是4599。
好专业的评测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大学生写出来的测评啊
完蛋了我快成為杰斐的槍手了!
钢铁数码侠 发表于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废话连篇?洋洋洒洒几千字(不知道过万没有),夹杂好大一部分个人情感,真正是音频评 ...
對啊你就一個人~有沒有覺得好孤單?真慘啊
就杰斐的愚见,vivo大可做一台4.7-5英寸,具备一定厚度的机器。在因此而增长的机身厚度中做文章,提供更加优秀的电路设计与优化,也借此优化其供电系统,在双管齐下的基础上做出一台更加优秀的搭载音频播放功能的手机。虽然这样的做法与现今求大求薄的手机发展潮流来说是相悖的,但对于vivo这样追求影音极致的厂商来说,未尝不是一条曲径通幽的路线。
跟我想的一样啊。。。32个赞!!
小白求教:这手机如果和索尼最低端的纯音MP3比,音质哪个强?能差多少?
楼主,真是用心啊,用了这一大个篇幅来评测手机与其他设备的区别。既然有这样高音质的手机,那为什么不买它呢,影音极佳啊。我正发愁买什么手机呢,看看现在国产手机,评测许多,不知好坏,但真心觉得对的起那个价格,现在有了这么高水准的视听享受,何乐而不为呢。谢谢楼主!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废话连篇?洋洋洒洒几千字(不知道过万没有),夹杂好大一部分个人情感,真正是音频评测的又有几个字?这叫专业么…无语了
专业啊!不明觉厉!很想听听xplay的声音到底怎样~
屏小点就好了...
照片较为鲜艳~~~~
不过睇到讲&&sandy 已经好开心
支持一下,喜欢OPPO这个品牌!
木耳前来支持。。 好专业的赶脚,使得木耳词穷了。
langleyleong 发表于
始终觉得。。。追求那种音质没什么意义。本来听歌就是听一种感觉。。。这样是不是太吹毛求疵了,何况还是个 ...
我觉得...看电影就是为了看个内容,大概看字幕就行了...画面什么的没什么意义。——这样也说得通?GEM就低档次了?
趁现在。【Apple BlackBerry Fidue SONY死忠】
作者其他文章
Share Pretty Digital Life, Starting from Here
DGtleStyle
每日推送精选文章
更多福利活动等你
数字尾巴-分享美好数字生活
Share Pretty Digital Life, Starting from Her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play播放器官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