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历任日本外务省部大臣(1901年~1911年)

《龙夫人:慈禧故事》全(TXT)作者:斯特林_西格雷夫_分节阅读_31
皇上大婚;太后也终于结束了连续两次、几近30年的垂帘听政,从此退隐林下。她颁发了半打以上的诏书,感谢所有在她听政期间勤勉效力的人——活着的和死去的,有一篇谕旨……对我和我的工作给予了赞赏,诰封三代一品封典。从外国人的立场上讲,没有比这更古怪的了;但在中国人看来,则没有比这更荣耀的了。”三代一品封典,意味着这一荣恩具有追溯力,是授赠给他祖先的。将这样的荣耀授予一个外国人,在历史上仅此一次。  慈禧常常不顾大臣们的反对,用这样的赏赐来证明她能够并且愿意打破惯例。她的一些朝臣对此颇为不快,一个洋鬼子如今竟能高踞于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甚至还有他们的列祖列宗)之上。自从150 年前康熙皇帝赏给耶稣会士顶戴花翎以来,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还没有对哪个“蛮夷”做出过这样支持鼓励的姿态。慈禧对罗伯特。赫德的赞赏以及对他的工作的认可,是中国政府朝着必要的改革方向所迈出的一个主要步骤。赫德声称,这种革命性的变革首先需要的是提高官僚机构的效率。可笑的是,由于保守呆板的礼节约束,慈禧根本无法会见赫德并与他面对面谈话,直到13年后,她才打破了这个规矩,安排了一次私人朝见。在此之前,这种姿态是她公开表示认可的唯一方式,理论上,光绪皇帝如今是大清帝国的独裁统治者;但事实上,他只不过是这种体制下的一个傀儡。在他的统治时期,自始至终他就没管过什么事,除了1898年的那几个月。在他的统治初期,他的决定都是在他的师傅翁同龢和恭亲王的指导下作出的,再后来就是他的父亲醇亲王。1891年醇亲王去世之后,庆亲王(李鸿章的鹰爪)开始辅佐皇帝。光绪一直是被操纵的对象;他也从未主张过要采用康熙和雍正那样的方式,来残酷地清除潜在的竞争对手,他付出了可怕的代价。不可否认,光绪还只是个孩子。很多人都知道,每当他觉得长时间的公务劳累之时,他就会溜下御座,偷偷摸摸地躲到纱帘的后面抽口烟。  1890年辽阔的华北平原遭遇严重干旱,对这一事件的处理就像一超稽剧,生动说明了满清政府的衰落气象。关于光绪皇帝在这一滑稽剧中所扮演的角色,罗伯特。赫德写道:“皇上和朝廷……苦苦地祈雨,不但要下雨,而且要‘及时雨’!现在,他们又祈祷天晴,不过努力的程度好像不够!城市已是汪洋……街道皆成河渠——所有的庭院都成了游泳池,所有的房子都成了淋浴间。”                                            第三部分新的铁帽子王第45节礼教的人质(5 )                       光绪皇帝19岁那年第一次接见了外国公使,时间是1891年3 月5 日,对于公使们来说,这是自1873年他们和同治皇帝潦草马虎的会见以来,首次受到一位皇帝的召见。对光绪进行过细致观察的田贝说:“他外表上是个体质很差的年轻人。又瘦又小,给人以体力不支的印象。看上去面色苍白但很聪明。他的眼睛又大又黑,脸庞光洁无须。”  公使们都注意到他说话有些口吃,但另一个古怪的特点他们并不完全了解。像田贝所说的,“他说话有些结结巴巴,并且……他说得很慢、很吃力。虽然他性格沉静,但据说他很倔强。”可是(田贝继续写道),每个人都对这个孩子寄予厚望:“铁路,电灯,自然科学,全新的海军,改良的陆军,通用银行系统,造币厂,所有目前尚在萌芽状态的事物,很快都能开花结果……年轻皇帝的统治时期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令人难忘的时代。”  田贝还真说对了,这的确是个令人难忘的时代,但不是因为铁路和电灯。  三年之后,当他22岁的时候,不得不面对大清帝国自1860年以来最糟糕的军事溃败:爆发于1894年的中日战争。这是就光绪的宿命。对于慈禧来说,这场战争却意味着又一臭唤她出场的宫廷突发事件。对于大清王朝,她作为一个主宰者的重要性,这些年有了稳步的提升,因为那些操持朝政国事的人,要么死掉了,要么被政敌赶下了台。在所有人当中,只有她幸存了下来。这就是慈禧的宿命。如今,在她60岁生日的前夕,是中日战争的危机(而不是她“贪得无厌”的个人野心),再一次把她推到了舞台的中央。  「译注」  1 宣统皇帝溥仪是醇亲王奕譞的孙子,光绪皇帝的异母弟醇亲王载沣的儿子。  2 以上引文均出自溥仪《我的前半生》第一章第5 节《亲王之家》。  3 田贝,即查尔斯。登比(Charles Denby
),美国外交官,1885年出任美国驻华公使。  4 溥仪《我的前半生》第二章第3 节《母子之间》。  5 光绪四年五月十一日上谕,《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四册第161 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  6 翁同龢的父亲,即翁心存( ),字二铭,号遂庵,别号千日醉道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历任工部、刑部、兵部、吏部尚书。咸丰八年授体仁阁大学士。  7 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上谕,《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七册第45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  8 《孙子。用间第十三》。  9 北圻湾(Tonkin),又称东京湾,东南亚一历史地区,为南中国海的一支。该地区包括现在越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从1887年到1946年,这里是法属印度支那的一部分。  10柯钦,印度西南的一个区域,在阿拉伯海的马拉巴尔海岸。1503年沦为葡萄牙殖民地,1663年由荷兰人取代,1795年被英国占领。  11奕劻( ),清宗室,爱新觉罗氏。光绪十年(1884)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1894年封庆亲王。1900年与李鸿章同任全权大臣,与八国联军议和,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旋任外务部总理大臣,后又任军机大臣,兼管陆军部。1911年改任内阁总理大臣。武昌起义后,主张起用袁世凯。清帝退位后避居天津,病死。  12隆裕皇后( ),满州镶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名静芬,慈禧太后的侄女,都统桂祥之女。光绪十五年,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下被立为皇后。1908年,光绪帝去世,宣统继位,被尊为皇太后,上徽号“隆裕”。1913年在北京病逝,谥“孝定隆裕景皇后”。  13珍妃( ),满洲镶红旗人,他他拉氏,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光绪十四年(1888)和姐姐瑾妃一起应选入宫,初封为珍嫔。二十年,晋封珍妃。光绪廿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出逃。行前,命太监将幽禁于北三所寿药房中的珍妃唤出,推入位于慈宁宫后贞顺门的井中淹死,时年25岁。  14瑾妃( ),满洲镶红旗人,他他拉氏,礼部侍郎长叙之女,珍妃的姐姐。光绪十四年(1888)以秀女入选为瑾嫔,二十年,晋封瑾妃。宣统即位后,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1924年去世,谥“端康皇贵妃”。                                            第三部分新的铁帽子王第46节新的铁帽子王(1 )                       日本企图削弱中国在朝鲜的领主地位已经有很多年。如果日本人获得了对朝鲜半岛的控制,他们就能威胁北京,并进而对大清王朝的存续构成严重的威胁。如今,这个泱泱王朝,其生存竟然依赖于一个变化无常、软弱无力的年轻皇帝和一个年事渐高、对真实世界又所知甚少的老太后。于是,大清帝国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就要撒于李鸿章总督如何应对日本人的挑衅。  朝鲜因为其统治家族的长期内讧而特别容易受到攻击,在这个国家,中、日、俄三国的代理人逮着机会就要管它的闲事。20年之前的1873年,刚愎自用的朝鲜摄政者李昰应1 (软弱无能的高宗李熙2 的父亲)被迫下台,大权落入闵妃3 和野心勃勃的闵氏家族之手。东京迫使朝鲜开放和日本人的贸易。这使得北京不免有些惊慌失措,他们认识到:日本人所获得的正是中国人所失去的。  1882年,一群乌合之众在日本人的支持之下,企图废黜闵妃并恢复过去的摄政王,他们攻打汉城的皇宫,国王和王后差点送了命,几位朝廷大臣被剁成了肉酱。这种混乱的结果给中国出兵干涉提供了借口,李鸿章总督派遣他最有前途、最阴险狡诈的得意门生袁世凯带领一支4 ,000 人的军队驻扎到了朝鲜半岛。在接下来的12年里,袁世凯(我们第一次认识此人是在罗伯特。赫德的草地晚会上)成了李鸿章在朝鲜的首席代理人。他是个诡计多端、狂妄自大而又野心勃勃的家伙,对于女人、食物、金钱和权利,有着永不餍足的胃口。  袁世凯到朝鲜后,中日两国便轮流坐庄,支持互相对立的汉城政治集团。1884年,朝鲜的激进分子发动了一次政变。策划政变的这些人受到了东京方面的资助,并得到了一支由日本密探和前武士们所组成的精锐力量的支持,这些家伙全都假扮成朝鲜人。虽然此次政变很快就被袁世凯和他的中国军队所镇压,但有一个叫金玉均4 的政变首领,却逃到了日本,在那儿,他成了一只令中国人头痛不已的牛虻。  为了避免韩国的局势演变为全面的军事对抗,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又称《朝鲜撤兵条约》),在接下来的10年里,这一条约就像一只软木塞子,好歹把朝鲜这只瓶子给塞住了,但在桌子底下,中日两国却一直在继续他们在朝鲜的阴谋活动。这一时期,中国再三试图从日本引渡朝鲜的麻烦制造者金玉均,日本人拒绝合作。袁世凯便派刺客去暗杀他,而金玉均一直受到日本玄洋社5 的成员组织“天佑侠团”的保护,这是一个由军事指挥官和黑社会歹徒所组成的极端民族主义秘密组织。虽然如此,金玉均最终还是被中国驻日公使所说服。公使说,如果他秘密地去上海(那儿的外国租界很安全),将会安排一宗交易,让他出任汉城新政府的首脑。1894年3 月,他住进了上海外国租界一家日本人开的旅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在那儿被人开枪打死了。金玉均的被杀,是身在中国的李鸿章、身在朝鲜的袁世凯以及身在日本的中国公使所共同密谋安排好的。  金玉均被杀后,李鸿章向中国驻日公使表达了他的私人感谢:“他的被杀如今提供了一个及时的解决办法。我收到了袁世凯的一封来信,他说朝鲜朝野欢呼雀跃……他深深感谢你在诱使(金玉均)去中国一事上所帮下的大忙。”  不过,这种“欢呼雀跃”未免太早了点。他们谁也不会想到:金玉均的被杀是导致年间损失惨重的中日战争的催化剂。金玉均和天佑侠团的紧密联系,使得这个日本秘密组织可以利用他的被杀作为借口,发动战争叫嚣。日本外交部和军队的高级官员,尤其是鹰派代表人物山县有朋6 ,都相信可以用武力占领朝鲜。但他们知道:伊藤博文首相不会合作,除非这一次危机被推到了悬崖边上。日本陆军参谋总部的缺德头子偷偷地建议天佑侠团去“放一把大火”,这样,他们就有“责任”去“灭火”。天佑侠团很高兴能帮这个忙。  在朝鲜放上一把大火,并不是一桩多么难的事情。朝鲜的小农阶级受压迫的程度是如此之严重,以至于许多人不得不到一个被称作“东学道”的宗教组织中去寻求庇护。天佑侠团的密探们煽动东学道武装起义,反抗朝鲜统治者。中日两国纷纷派兵干涉。东学道的农民兄弟被自己开启的事端给吓坏了,慌里慌张丢下他们手中的火把,但火势已经无法控制。袁世凯仅仅派出了1 ,500 名中国士兵增援,而日本军方则故意向伊藤博文首相夸大其词,东京方面对此的回应就是派出了8 ,000人。日本军队蜂拥进入朝鲜,来扑灭他们自己点燃的大火。一旦强势介入朝鲜半岛,日本人就要求组建一个联合委员会,以改革朝鲜政府,这是一个强迫联合统治的借口。 〈来战争已经不可避免,袁世凯偷偷地溜出朝鲜,乘船驶往天津。眼下正处在他事业生涯的早期,他还不准备把自己奉献给一桩注定要失败的事业。  1894年7 月25日,日本海军舰队司令官接到密探的报告:一艘从英国租来的商船“高升号”载着大批中国军队和军火被派往朝鲜,已经驶出了旅顺口。日本舰队截住了高升号,并要求高升号跟他们走,遭到中国人的拒绝。日本人立即向高升号的舷侧开火,继而发射鱼雷,高升号连同船上的所有人就这样慢慢沉没了。那些没有淹死的人则因为他们坚守在船的残骸上而遭到机关枪的扫射。  在北京,罗伯特。赫德面对这个消息,不由得陷入绝望:“中国保持了一两天的沉默,以观察英国将会采任种行动,同时也留出时间让英、俄、德三国进行联合的外交努力……以说服或迫使日本熄灭战争的火炬。但这一两天的等待并没有换来任何允诺,中国恐怕只能独自行动。我唯一的担心是灾难将会随之而来。日本佬将会从一开始就一路凯歌,而中国将会在怯懦恐惧中举手投降。”咱们赫德说的多么正确。 ≌德当然不知道,日本已经得到了英国不干涉的许诺,俄国也是如此。  自从恭亲王倒台以后,铁帽子们在北京拥有了支配性的地位,占据了皇座周围大多数高级职位。所以,在这些好斗的谋士们的强烈要求之下,慈禧和毫无经验的光绪皇帝不得不投入战争。满朝文武谁都瞧不起日本人,在外交通电和皇帝谕旨上,提到他们的时候,均称之为“倭匪”或者“倭寇”。然而,时代已经变了。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便开始了工业化改造,为彻底打破东亚的势力平衡而不断武装自己。赫德是少数几个明白中国已经力不从心的旁观者之一。多数西方人认为:长时间地看,中国人完全能够借助人数上的优势战胜日本人。他们不懂得:日本人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极其认真;而中国,甚至不能协调自己的左右手来穿针引线。  战争开始的时候,皇帝的师傅翁同龢(繁文缛节和吹牛拍马的大师)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和御前特别顾问,以指导皇帝如何进行这场战争。这就好比是让一个舞蹈教师担任陆军上将。翁同龢对打仗一窍不通,他的强项是装腔作势和摇摆不定。他所做的,就是一会儿主和,一会儿主战,一周之内态度要变好几回,每回都振振有词。损失惨重的消息纷至沓来,然而北京的表现却是:既做不到寸步不让,又不能收兵罢手。  在这次危机中,慈禧(她对打仗同样一窍不通)也常常被请教。并且,人们期望她能够调停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分歧,这样一来,她就不得不从她退隐的颐和园回到紫禁城。将仲裁调停的重担交付给她,倒并不是因为她有任何军事方面的才能,而是因为其他人也毫无任何才
本文字数375211,每页显示6000字 31/63页
浩扬电子书城内所有小说、TXT下载文本,全部来自书友上传整理,版权归原作者以及出版商所有。
若您是版权所有者并且因本站存储了 《龙夫人:慈禧故事》全(TXT)作者:斯特林_西格雷夫_分节阅读_31小说全文阅读, 《龙夫人:慈禧故事》全(TXT)作者:斯特林_西格雷夫_分节阅读_31TXT全集下载, 《龙夫人:慈禧故事》全(TXT)作者:斯特林_西格雷夫_分节阅读_31.txt全集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网站管理,管理将会在1-24小时内删除。
本站只为书友以及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同时希望为国内的各种文化提高在网友眼中的认知。 管理员邮箱:周自齐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周自齐
()字子廙[1],原籍山东成武县孙寺镇郑庄人(原属山东单县),日出生于单县城区牌坊街,出身世家。其清嘉庆己巳恩科进士,后任分巡雷琼兵备道;祖父周毓桂,清道光丙戌科进士,后任广东知府。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他应京兆试,科顺天乡试副榜。历任驻美公使馆参赞、领事,外务部右丞、,都督兼民政长、、 交通总长、陆军总长、财政总长、农商总长。1922年3月,署理国务总理。日,摄行职务,10月11日,复职大总统,周退出政界[2]。日,病故于上海。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成武县孙寺镇郑庄人出生日期日逝世日期日上海病逝职&&&&业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经济学主要成就山东都督创办清华学堂总统府财政委员会委员长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教育总长摄行民国大总统职务祖&&&&籍成武孙寺镇周郑庄人(原属单县)
周自齐[3](1869年[1]~1923年),男,汉族,字子廙,日生[4],山东成武人[5]。1896年赴美留学。曾任清政府驻美公使馆参赞、游美学生监督、外务部左参议、学部丞参上行走,1909年7月任游美学务处总办,1911年2月兼任监督,1911年2月至1912年1月出任清华学堂监督,1923年病故于。周自齐在任游美学务处总办和监督期间,主持考试选派直接留美生三批共180人;主持筹建游美肄业馆(后改名为清华学堂),择定拥有30余公顷的作为校址,,学生460人,于日正式开学。[6]
(以上资料录自)总述
周自齐[4],山东成武郑庄人(原属山东单县),[7]祖籍浙江秀水,明朝时迁至成武县孙寺镇周郑庄(原属单县),一生活跃于晚清民国政坛。他早年出使海外,后创办(清华大学前身)。1912年出任山东都督,1922年任北洋政府国务兼教育总长,还曾短期代行过民国大总统职务。作为一个受过西方教育的旧官僚,他有爱国的一面,做过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同时他又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反对革命力量。正是这种悖行的双重人格,铸就了他矛盾而又复杂的传奇人生。
身在海外,情系中华
周自齐出身官绅世家,天资聪颖,刻苦勤奋,兴趣广泛,自幼在父亲的教导下打下了牢固的国学基础。20岁那年,他考入(外语学堂)学习外语,学业出众。对他很器重,以翻译生名义把他送到京师同文馆就读,后又到美国留学。 1894年,周自齐赴京应京兆试,科顺天乡试副榜。1896年,京师侍郎把他推荐给中国驻美公使伍廷芳,历任驻美国公使馆书记官、参赞;驻纽约领事,并任出使美、日、秘鲁等国的使臣。周自齐在欧美十余年间,注重维护中国利益,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1898年,湘、鄂、粤三省绅商要求自建粤汉铁路,进行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但清政府惧怕外国势力,同时也不相信绅商有自建铁路的能力,因此不顾民众的反对,派驻美公使伍廷芳与美国美华合兴公司在签订了《粤汉铁路借款合同》,后又续订借款赎约26条。这一举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时任驻领事馆领事的周自齐得知此事后,,当即为政要代拟赎回粤汉铁路的奏章,并大力支持湘、鄂、粤三省民众和绅商的赎权行动。在民众的强大压力下,清廷被迫将粤汉铁路已筑路段所有权和未筑路段的修建权赎回。此次行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1901年,周自齐到古巴任中国公使馆代办。那时,政府以中国没有与古巴订立税则条例为借口,对到古巴做生意的中国商船暴收关税,任意扣押货物,殴打中国商人,使中方蒙受了重大损失。周自齐到任后,立即出面与古巴政府交涉,据理力争,终于拟定了中古税则,有力地维护了中国商人在古巴的合法权益。周自齐在任旧金山中国总领事和驻美华盛顿公使馆一等秘书期间,还亲自带头募捐,救助旧金山遭受的华侨;多次同美方交涉,严厉驳斥美国政府对的虐待,促使清政府与美政府签订了禁止虐待华工条约,保护了在美华工的合法权益。
创办清华,培育英才
1908年,周自齐从美国回国,任外务右参。不久,又迁升左参、右丞、左丞等职。同年,美国政府决定退还庚子赔款中的部分款项,用于办学校和送去美国留学。1928年正式更名为。
周自齐在任游美学务处总办和监督期间,亲自主持选拔工作。他选拔留美学生的原则是“宁缺勿滥”,学生的中文要通达,身体要强壮,品行要纯正,家世要清白,还不能有破相。经过考试和精心挑选,前后共选派三批、180名留美学生。这些留美学生中很多人以后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如、、、等。
理财有方,力拒卖国
身为北洋政府重臣,周自齐在理财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1914年,周自齐改任袁世凯政府的财政总长兼盐务署督办。面对挥霍无度的北洋政府的巨额财政需求,他,被人们称为“理财高手”。据说他理财的妙招之一就是从英国贷款,到美国换成美元,然后再到英国转换成英镑,去购买廉价的日货高价转卖出去,赚回高额利润。
周自齐一生最大的亮点,表现在拒签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上。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强占和。其时袁世凯正大搞活动,急需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日本政府便趁机于1915年秘密向袁世凯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作为支持袁世凯称帝的交换条件。袁世凯称帝心切,私下满口应承,拟委派周自齐任总统特使密秘去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周自齐探知消息后,。他对袁世凯卖国求荣的行径极为不满,但作为袁世凯政府的要员又无计可施,无奈之下便称病闭门于上海外滩。当美国记者端纳去探望他时,他巧妙地通过暗示的方法,将签订《二十一条》的消息透露出去。第二天,袁政府意欲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消息便,激起爱国人士的强烈反对,同时引起全世界的重视和英美俄法等国的干涉,使得日本帝国主义这一灭亡中国的阴谋未能得逞。
逆势而动,复辟帮凶
尽管周自齐做过不少爱国利民的好事,但在历史的大变革中,他基本上站在反动保守的立场上,对新兴的革命势力持反对态度。1912年,周自齐调任山东都督兼民政长,期间极力反对日益发展的革命势力。他曾在单县一带组织团丁500名,发放枪支,对付民众的反抗;在一带设防,抵御北进。他督鲁时期,虽然在政治上表现出了一点“民主”,但总体上是腐败的。他在山东任职不到一年半,便积蓄了万贯家财;调离回北京时,还私提现款12万元据为己有。
周自齐在政治上的反动还表现在他积极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上。日,他参加了袁世凯在天坛导演的“祭天典礼”丑制。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周自齐被列为帝制祸首之一,被黎元洪通缉。但因消息走漏,周幸运地流亡日本。周才结束流亡生涯,从日本回国。
周自齐获特赦后,又继续在北洋政府的几届内阁中担任要职。1922年4月,他被任命为代理内阁兼教育总长,因徐世昌下台还代理了10天的大总统职务。
大总统黎元洪复职后,周当了财政整理委员会的挂名职务。回国后筹办了孔雀电影制片公司。1923年10月,他在上海病故,移葬于北京西的。[8]周自齐担任驻纽约领事时的照片(1900年)一生活跃于晚清政坛。在晚清时期出使海外,创办(清华大学前身)。周自齐民国初建历任山东都督、总裁、交通总长、陆军总长、财政总长、农商总长、盐务署督办等要职。1922年任国务兼教育总长,代行过民国大总统职务11天。日(同治己巳年十月十四日)[9],周自齐出生在一个官员世家,书香门第。
1891年报考了广州同文馆,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1894年周自齐赴京应京兆试,录光绪科顺天乡试副榜。
1896年,京师侍郎把他推荐给中国驻美公使,历任驻美国公使馆、参赞,驻纽约旧金山领事,并任出使美、日、等国的使臣。
1903年,周自齐调任中国总领事,同年,旧金山发生地震,一些华侨受灾严重,周自齐亲自带头募捐,重挫反华势力,帮助华侨度过了难关,受到驻美华侨广泛赞颂。
1908年,周自齐从返回,任职外务部。
1909年6月成立了游美学务处,周自齐出任总办;周自齐担任驻纽约领事时的照片(1900年)1911年清华学堂正式开学,周自齐是学堂的监督(校长)。
1910年随访美
日袁世凯任命周自齐为袁内阁度支部副大臣。
日任山东都督。
1913年任交通部总长、代理陆军总长。
1914年2月任财政总长,税务处督办兼中国银行总裁。
1915年4月任农商总长。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时他被委任为“大典筹备处”委员。
1916年5月任财政总长。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周自齐被列为帝制祸首之一,被通缉。周自齐亡命日本。
1918年特赦后,任参议院副议长、总统府高等顾问。12月任总统府财政委员会委员长。
1919年任币制总裁。
1920年8月任财政总长。
1922年4月任国务总理兼教育总长。
日至11日摄行大总统。
黎元洪复职后周自齐因不满直系军阀,退出政界。
1922年8月-1923年1月以中国政府“考察实业专使”身份赴欧美考察实业,引进外资以发展民族实业。回国后拟筹办孔雀电影制片公司。
日(九月十二日)在上海病故。有许多,仅西九龙山的山坡上,原来就有两处。一处是龙泉寺;一处是周家坟。周自齐墓地“龙泉寺”(崇化寺)位于城子村西(偏北)二里许的“春化庄”(崇化庄)。该寺原为的下院。此寺具体建于何年,不详。但好像绝不会晚于元代。1958年前,这座寺院还有残破不堪的院墙(上有“潭柘寺下院”字样,字黑色、二尺见方、体;横排)、山门、大殿和数间禅房(当时已经作了生产队的牲口圈),院中有一棵巨大的银杏树和清流湍涑的山泉,寺院后山上,有两三座残存的小佛塔和经幢,这些小佛塔高约不足两米,形状极像的。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僧人的坟墓了。总体印象是,这座寺当初的规模,一定不亚于现今的和白塔寺。笔者已经有近五十年没来过这里了,怕是连印象中的这点东西也早已荡然无存了。
东南不远处就是“周家坟”。“周家坟”不大,但建筑极为讲究。尤具民国时期建筑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登上一个30多级青石台阶的宽阔甬道,就是一个平台。平台前面两侧分立着两根巨大。中间是一座气派凌霄的。当时,这座牌坊在我们这些孩子眼里,绝不比里的“保卫和平牌坊”逊色。石坊上刻有、等名人的联、句和题额。穿过牌坊就是的香案、香炉、石墩及用相连的石护栏。这些物件上面的浮雕都雕刻的别有韵致。再往前,是一个方形柏树林带。柏树林带里是园形的墓围墙。墓围墙高约一米五,磨砖对缝,精致的如玉镯一般。墓围墙里中心处,就是坟墓主体了。墓体直径约4米多,高约4米多。墓体下,四周镶有汉白玉的雕花石板。墓顶为水泥封盖。此墓周围松柏苍翠、、流泉汩汩,俊羽啾啾。景色确实很美。50年代,放羊、割草、采摘的山民常在这坟前的石供桌、石凳上歇脚纳凉;星期日,孩子们也常在老师的带领下,来这里或到龙泉寺过少先队。
当地百姓传说,“周家坟”的墓主人是晚清的一个大官,因被仇家所杀,所以无头。墓里葬的是一颗金头。后来,才知道,墓主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实业家周自齐。
周自齐墓坐西朝东,背靠横亘的九龙山,前望滔滔的永定河,左右山势舒缓而秀美。整个墓地东西长200余米,南北宽150多米,已被围住。墓区内松柏成林,枝叶苍翠。墓依山势逐渐升高,最前方是一座气派的四柱三间青石牌坊,中额写有楷书“周氏墓道”,左为“”,右为“”,署名“三水梁士诒题”。坊柱上刻有对联,上联为“控山带河奠灵城”,下联为“镇燕绍鲁衍华祁”,据说是民国总统徐世昌的手笔。
整个墓丘状如堡垒,是典型的民国早期墓制。墓前还有石供桌和石香炉,墓后小山包上植有百余株白皮松。出生官绅世家 留学美国
日,周自齐出生在一个官员世家,书香门第。从其曾祖父到祖父周毓桂均为进士出身,父亲周镐秀乃广东候补巡检。相传周自齐出生是日冬雪初霁,大地银装素裹,一片寂静,入夜其母,忽梦天上一颗入室,顿时满屋红光,香气缭绕,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父亲对他青睐有加,特意起名“自齐”以期“严格要求自己,见贤而,以成大器”。1873年周镐秀死后,伯父周绍堂接周自齐到广东抚养。这对周自齐来说是他一生的重要的转折点。
周自齐于1891年报考了广州同文馆,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周自齐在校期间,学习刻苦努力,勤奋好学,很快就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因他学业出众,一表人才,为人潇洒大方,一时小有名气。
19世纪末的广州正值西学东渐,是各种西方思想交汇的地方,风气远较开通。周自齐在这里结交了很多具有先进思想的新人士。在广州时,张之洞已经十分欣赏他,周自齐也因此一度成为的座上客,在总督府的周自齐,指点洋务。后张之洞保送他入京师同文馆学习。在京师同文馆学习期间,周自齐关心国事,特别是期间,为当时清政府翻译日报关于日本的动态,以供国内当政者参考。当时的执政阅读“日本主要报纸上的主要消息,当时由同文馆学生、长德、桂绅、周自齐等人翻译。李鸿章把公使馆的报告同报纸消息的译文相互对照,体察日本的事情。”周自齐在京师同文馆完成学业后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回国任职外务部 创办清华学堂
作《外交讲义》
1908年,周自齐从美国返回,任职外务部。
清政府在1909年6月成立了游美学务处,周自齐出任总办;他又主持筹建游美肄业馆(后改名为),聘请教员,招收学生460人,在这里按美国标准对学生进行短期训练,然后择优送去美国留学。于日正式开学,周自齐是学堂的监督(校长)。从选定校址、购地、建校,到聘任教员,周自齐费尽心血。于辛亥革命后改为清华学校。周自齐可说是清华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对以后清华大学的赫赫盛名有开创之功。
1910年随海军大臣载洵访美,1911年,周自齐作为载振亲王的随员,到英国参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大典,这两次晚清历史上不多见的出访,周自齐锻炼和发挥了其外交才能。
周自齐在外务部任职时作《外交讲义》,共计二十一篇。从内容来看,此一《外交讲义》是对清朝自鸦片战争以来六十八年外交史的全面检讨。清朝的外交失败,当时的中国人已有认识。但因体制上的限制,清政府内部一直未就外交失败及其原因进行全面总结,不敢直言当政者的种种因无知世界大势而铸成的大错。周自齐的《外交讲义》作为统治集团内部第一次自我检讨,恰有不小的意义(《清末帝王教科书:中国第一历史馆所藏《讲义》述论──以周自齐及其《外交讲义》为中心》,)。
任山东都督 走进袁世凯视野
支持农工商事业发展
1911年,是中国农历辛亥年,也是中国从蒙昧无知的时代苏醒的关键年代。在经过清廷和军阀的种种角力,北方军政大权落在了袁世凯手中。
日袁世凯任命周自齐为袁内阁度支部副大臣。
那么周自齐为什么能够走进袁世凯内阁,并且成为关键部门的副大臣?
实际上,综合周自齐求学、在清政府外务部任职、陪同载振、载洵出访、在美国任外使、创办清华大学等等的经历已经使周自齐成为了当时清政府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分子。广泛搜集人才的袁世凯自然愿意把具有外交经验和美国经历的周自齐纳入囊中。周自齐一方面具有爱国思想,一方面也有“忠君”的成分,况且能够任职度支部副大臣也是古代知识分子最求入仕的较高层面。他认为为袁世凯服务只是他报效国家的一种途径,到了后来支持袁世凯称帝,已经是不知不觉地卷入了当时的混沌逆流中。
袁在日任命周自齐为山东都督。
周自齐任职山东期间,正值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整个山东政局及社会情况呈现出复杂混乱的局面。他治理匪盗,弹压济南巡防营哗变,发展工商运输业和发行山东银行券,颁发剪除发辫办法,成立山东支部,陪同视察山东,这些行动为清朝刚去的山东带来了政治上的新局面。
回京后,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总裁,交通总长,陆军总长,财政总长,农商总长,盐务署督办。日,他参加了袁世凯在天坛导演的“祭天典礼”,还请袁世凯的宪法顾问古德诺为北京政府起草了一份备忘录,为中国推行帝制提供了“理论依据”。1915年他被任命为主持国体决定和选举事务负责人之一,具体负责全国各省区选举所谓“国民代表大会”代表。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时他被委任为“大典筹备处”委员。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周自齐被列为帝制祸首之一,被通缉。周自齐亡命日本。1918年2月,冯国璋代理总统时,取消了对周自齐等人的通缉令,周结束流亡生涯,从日本回国。
日,时任交通部总长周自齐全力支持邮政总办就加入,标志中国已成为邮政主权国家;1913年,时任财政总长的周自齐捐资修建并拓宽了马路,成为第一条马路,也是第一条以胡同为名的马路;1915年在任农商总长时,支持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取得了第一名的卓越成绩;周自齐呈报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如期参加,举行植树典礼并从事植树。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
任职北洋政府要职 署内阁总理摄行大总统
因为周自齐有外交经验和游美经历,在袁世凯统治时期打下的政治基础,所以逃亡回国后,受到北洋政府的继续重用。1920年曾任职靳云鹏内阁财政长,
日,作为出席华盛顿会议代表高等顾问周自齐电请辞职,维护了国家主权。日,被徐世昌任命为署理内阁兼教育总长。同年6月2日至6月11日,徐世昌被逼下台后,周自齐带领内阁摄行大总统职,避免了中国的“无政府状态”。
黎元洪复职后,周当了财政整理委员会的挂名职务。此时,他对政治已心灰意冷,遂退出政界,去美国游历。其间他考察了美国的工业,筹办孔雀电影制片公司。他邀请中国第一部电影年鉴的主编程树仁担任译制工作,译制了第一部影片《莲花女》,这是外国影片配上中文字幕的开端,对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历史开创意义。
此外,1918年2月,他还参与创办了扶轮公学;1918年12月周自齐为创办认筹40万元公债票;1920年7月,改组北洋保商银行,任董事长;同年,创办中国经济讨论处,实为中国近代政府经济调查之滥觞;1921年,投资枣庄矿区中兴矿局;周自齐对家乡《单县志》的编修极为关心,并于1922年4月捐赠大洋一千元,亲任督修;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前最完备的善本;周自齐十分喜爱李簧的诗,亲自校点李簧《梅楼诗存》,并编印作跋。[10]
1923年10月,周自齐在上海病故,移葬于北京西门头沟。[11]夫人:原配王氏(1916年去世),1918年娶康氏。
子女及后人:嗣子(孙周政;孙女周传敬,周传云);长女周美岐;次女周善岐(外孙张遵骆,外孙女张遵顼、张遵颜、张遵领(之曾孙辈));三女周宁岐(外孙陈生尼,外孙女陈台妮);四女周庆岐。作者简介:,男,197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联通分公司总经理,市第十七届。研究方向:民国、经济研究,著有《传略》,另有多篇研究文章发表在《山东师大学报》、《史学研究》等期刊,曾获得菏泽市“五个一精品工程奖”。论文《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与中国引进外资前景分析》被国家“十五”“211工程”资助项目引用,新浪网等多家网站转载。
《周自齐传》已经在出版 作者察应坤CIP数据核字(2009)第109504号 ISBN 978-7-
纠错 关闭纠错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务大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