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充电充不进去电

革命性充电技术问世 60秒即可充满手机
[摘要]该技术还可以被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五分钟内可完成对电动汽车的充电。
腾讯科技讯 2月24日,根据英国媒体展开的一次最新调查显示,相比起更好的摄像头、更轻薄的机身以及更大屏幕,智能手机消费者最希望的还是自己的设备能够拥有更长的电池续航时间。幸运的是,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了这一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总部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创业公司StoreDot创始人及CEO多罗恩-米尔斯多夫(Doron Myersdorf)表示,自己的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可以在60秒钟内完成充电的新型电池组。“有关智能手机电量的焦虑症将不复存在,因为它们今后可能在一分钟内就可以完成充电。”米尔斯多夫说道。尽管StoreDot发明的这一新型电池组没有传统电池那样耐用,但开发商表示极短的充电时间完全可以掩盖这一短板的存在,而这一技术的问世也将使未来的智能手机变得更具创新。“当你的手机拥有无限的电池能量,你手机内的应用以及手机使用模式将迎来大幅改变,它们将可以承受住高耗电以及更加复杂、精妙的应用程序。”米尔斯多补充道。据悉,StoreDot的电池系统是在特拉维夫大学纳米科技部门研发有关阿兹海默综合征时被发现的。当时研究人员发现了与阿兹海默病有关的纳米结构,而此项技术后来则成为了StoreDot的核心技术。简单来说,StoreDot的电池组主要由一个三级系统构成:手机内置电池系统、一个可以向电池输送强力电流的特制充电器以及一个可以有效管理手机能源的系统。“这一充电器本身也同普通充电器有着很大区别,因为我们需要在一分钟时间内向设备输入40-50次的80安培电量,一般的充电器可做不了这个。因此我们需要开发出一种足够强大的充电器,这种充电器不仅要成本低廉,同时还要足够袖珍。”米尔斯多夫表示。前景广阔目前,随着电子科技行业开始越来越重视设备的电池充电时长,我们相信StoreDot的这一技术会得到许多厂商的关注。而且,如今的智能手机已经从简单的打电话、发短信便成为了兼具更多功能的多媒体互联网设备,因此消费者对于设备电池续航时间的要求也变得愈发苛刻。通常来说,此前设备厂商会建议消费者在希望延长电池续航时间的时候调低屏幕亮度、切换至飞行模式、关闭Wifi连接以及关闭后台应用。需要指出的是,StoreDot现有技术下的电池续航时间并不会比传统电池更长,据悉StoreDot电池组的续航时间将为普通电池的三分之二左右。这就意味着,智能手机重度用户每天需要充电一次来满足自己的用机需求。米尔斯多表示,研究显示大约有60%的智能手机重度用户出门都会随身携带充电器。StoreDot预计,公司的这一电池产品续航能力将在2018年超过普通电池,并且能够连续使用一整天的时间。如果设备厂商采用这一技术的话,他们的设备成本将上涨30英镑左右。消息称,目前已经有15家智能手机厂商同StoreDot展开了接洽,StoreDot计划在年底前同1-2家厂商签订合作协议,并希望能在2016年将搭载了这一电池的设备推广至消费者中。“目前的问题是智能手机厂商必须同StoreDot同步开发一些配套技术,比如特殊的智能手机设计、基于StoreDot充电原理的设备充电器以及申请到这一电池的安全证书。从我们目前的的分析来看,大约有30%的消费者会愿意为此多付50美元的设备购买成本。如果有某家手机巨头认为我们的技术足够创新,并将其投入实际产品的话,我们的确有望携手改变行业现状。”米尔斯多夫表示。米尔斯多夫相信,目前真正的难点在于说服人们适应每天充一次电的新方式,而StoreDot目前已经收到了来自三星、英格兰球会切尔西足球俱乐部老板罗曼-阿布拉莫维奇(Roman Abramovich)等总计4800万美元的融资。汽车应用米尔斯多夫透露,同样的技术还可以被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并在五分钟内完成对电动汽车的充电,而一次充满电后的电动车则可以行驶大约150英里。当然,如今将这一技术应用于汽车领域还会带来较大的成本问题,但随着这一技术的逐渐普及,其架设成本也会随之下降。“StoreDot计划在这一产品推出的首年获得2%的智能手机渗透率,并在第二年达到6%的渗透率。而且,这是一个每年销量达到10亿级别的巨大市场,因此这样一个解决智能手机电池续航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将非常有利可图。”米尔斯多夫最后说道。(汤姆)
[责任编辑:jimmonza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我的手机为何充电特别慢或者根本充不上?
[摘要]你可能使用了错误的输出功率、插头类型或是USB连线。
腾讯数码讯(编译:凡少)手机或平板电脑插线充电好几个小时,但电池电量却只有大约10%,或者还有可能根本充不上——你可曾遇到这种情况?充电线和设备之间的连接似乎没问题,充电器插头插得好好的,设备上的指示灯也显示正在充电——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原因可能是以下三个问题中的一个或几个:你可能使用了错误的输出功率、插头类型或是USB连线,影响了充电电流大小——也就是电子向你的设备流动的速度,从而让充电速度变慢。如今的大多数移动设备都配备了电压为5V的充电器,但是它们给设备充电的速度取决于电流大小。智能手机充电器的电流通常为1A,而平板电脑和大屏手机的充电器通常为2A——平板电脑充电器又被称为“10W充电器”,因为功率(W)= 电压(V)x 电流(A)。如果你把设备直接插在电脑的USB端口上充电,电流可能只有0.5A。假设电压相同,那么0.5A、1A和2A充电器之间的区别就像单车道、双车道和四车道的高速公路——电流每增加一倍,相同时间内充好的电量也会增加一倍。你的设备开箱时配备的原装充电器的电流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的电池容量。由于容量较低的电池充电较快,大多数手机的原装充电器电流都是1A。但是大屏智能手机和iPad等平板电脑电池容量更大,所以需要2A充电器来加快充电速度。有两种设备充电电流不够大的情况很容易辨认。第一,避免用电脑上的USB 2.0端口给较大的设备充电,因为其电流很可能在0.5A到1A之间。(USB 3.0端口支持最大5A的充电电流,所以用USB 3.0端口应该没问题。)这种情况也适用于很多USB转接口——它们可能因为电流低而导致设备充电缓慢。第二,充电器插头的功率可能与设备需求不符。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用功率较小(1A/5W)的插头给iPad充电——后者用功率较大的充电器(2A/10W)来充电会快得多。大多数时候,1A交流适配器的“块头”都比2A交流适配器小,所以你通常可以根据适配器尺寸的大小判断电流大小。如果你无法确定,充电器插头上也印有电流大小——虽然字体小得几乎无法用肉眼辨认。还有第三种可能性:你选用的充电线有问题——这种情况较难辨认,因为所有USB线看上去都一样。但是,它们支持的电流大小可能有区别,而这一重要信息又从来不会印在USB线上。于是,你可能从抽屉里的一大堆USB线中随便抽出一根就用,以为它们反正也没什么区别——不过,它们的确会有区别。电子设备一多,有时候难免分不清哪根线配哪个设备,一个解决方法是在所有USB线上做好标记。但是,如果有一两根线不小心弄丢了该怎么办?如果你想换一根线但又不想购买昂贵的原厂配线,最好的办法是买一根导线直径为28/24 AWG(美国线规)的USB线——它比1A充电器配备的28/28线缆适用范围更广而且更适合专门用来充电,在亚马逊、新蛋等电商网站上很容易买到,最低售价仅有不到2美元。此外,不用担心用2A充电器给原创充电器为1A的设备充电会出问题。这样做有时候可以让较小的设备充电更快,但是较小的设备也有时候会把最大电流限定为1A。总地来说,如果你想要只带一根充电线去度假,最佳选择是带上一个2A插头和一根28/24连线——这样的配置可以兼顾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不过出门之前请务必再检查一下,以免忘记带上它。来源: 查报价,看新品,尽在腾讯数码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数码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数码”或“qqdigi”,获取更多数码资讯。
[责任编辑:oliverli]
还能输入140字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在手机充电时接电话会被电死?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在手机充电时接电话会被电死?
在手机充电时接电话会触电吗?充电时打电话安全吗?
流言: 一人在家中给手机充电,电话铃响,他没有拔下充电器便直接接听。几秒之后,强大电源流过手机,年轻人被击倒在地。他的父母冲进房间,发现他已失去了意识,心跳微弱,手指烧焦。他被立即送往医院,但是到达时即被宣布死亡。请转发给您关爱的人!
来源: 这是最近在微博上流传的一条图文并茂的流言,图片是一张看上去像是灼伤的肿胀的手指。查查它的来源,会发现这不过是几年前的舶来品。流言始于2004年,通过email传播,中文的流言正是这封英文信的翻译版。消息可能是源于日刊登在印度报纸(the Press Trust of India和 the New India Express)上的一条新闻[1],K. Viswajith在手机充电时接电话被电击了。文章没有提到Viswajith是使用了什么牌子的手机,对于事件的原因也没有进一步的分析,之后也没有类似的事件被报道。到2007年,配上电击后受伤情况的图片,这个流言又开始新一轮的传播,而2010年的版本甚至没有添加新的元素。
真相: 手机充电器的结构包括高压部分(220V交流)、变压器和低压供电部分(输出5V以下直流),只有低压供电部分是连接到手机上的。一般情况下,通过人体的直流电电压要超过36V才会造成危害,正常工作下的手机充电器,即使手机外壳漏电,5V以下的输出电压也是不会对人造成伤害的。
那么是否有可能因为充电器内部发生短路,造成高压部分连接到手机上而导致触电呢?答案是,几乎不可能。充电器内部高压和低压部分最靠近的地方是变压器。变压器是由高压和低压两级线圈组成的,组成线圈的导线表面都涂有绝缘漆,就算是前后两级线圈的表面直接接触也不会短路。退一步说,就算人为地使得充电器内部短路,比如先破坏变压器线圈表面的绝缘漆,再把高压端和低压端焊接在一起,220V电压直接连到手机里。这时手机的电路已经被烧毁了,不会有来电,也不能用来打电话了。而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手机是金属外壳,并且手机内部的电路和它的外壳连通,触碰手机才有可能触电。
不合格的充电器、手机电池,可能会因为设计缺陷,散热不好,存在过热而爆炸的危险,也确实有类似的事故。至于在手机充电时接电话而被电死,完全是危言耸听。
结论:谣言破除。 使用合格的手机、电池、充电器,即使是一边充电一边使用,也不会触电,更不会致死。
参考资料:
[1] 新闻来源
,报纸官网没有提供新闻原文
你可能感兴趣
前天用iphone5充电打电话呗电死的空姐怎么解释。。
古典吉他控,通信工程专业
作者不严谨啊不严谨,有相当多的无良的人做的廉价充电器都是RC降压的,根本没有强电隔离,一旦元件发生故障220V市电就会接到后面的电路中。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111)
这个小胖好山寨的样子~
临床医学学士,法律硕士
虽然知道是要粉碎谣言,但一看题目,还是一脑门的冷汗啊~~手机充电时褒电话,这可是我的最爱,永远不会因为电池没电被强制结束通话啊
分子生物学准博士,天文爱好者
嗯嗯,总算可以名正言顺地一边充电一边打电话鸟。
南方公园给力!
那充电时辐射会大好多倍是真的么?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博士
瞬间220V交流电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的,同样电压直流电比交流电可怕的多,虽然电压值都是指有效值,但交流电的峰值电压更大,220V时峰值电压是380V,但交流电还是会有电压过零点,所以有时触电会被弹开,但电压过高就不行,这个主要由流过体内的电流值大小决定,手受到大电流刺激时会神经麻痹,抓住有电物体,所以用手碰触36V以上电压的设备和线路时最好要用手背,这样安全许多。我做实验的时候被80多V的直流电电过。。。其实通过身体的电流低于10mA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没有问题的,干燥环境人体的电阻在10000欧左右。 所以小心高压直流电,地铁供电就是750V直流电,通过站台下面的第三轨给车供电,一定要小心,猜测几个月前掉下铁路的高中生可能是被电而丧生的。。。
嗯,看到很多人在转发这个图片,我还提醒家里人一定注意这个,原来是谣言啊。不过还是想知道充电的时候打电话会不会产生很大的辐射?
有很多人转给我,但是我从来不信,毕竟,充电的时候老板打电话给你你不能不接吧,拼死也要接啊
我想问,充电的时候,是不是辐射比平时大?
我想问,充电的时候,是不是辐射比平时大?
哦,原来这样....当时 我真傻乎乎地给亲朋好友们发过这类信息...呵呵~
以前被吓过。。。
我想问,谣言粉碎机会不会粉碎真理?
我想问,谣言粉碎机会不会粉碎真理?
kao,我手机就是金属外壳。。。
要是他真的没碰别的漏电玩意儿,被那只电话击中的,那手机质量应该说烂的可以了,可能还不如中国山寨呢,这倒霉催的……
哈哈哈,这个题目很有喜感~
那么手机一边充电一边上网有危险吗
电池里边有很活泼的碱金属锂,如果充电器的变压器短路,220V的交流电直接加在手机电池上可能会引起电池高温,碱金属燃烧爆炸,而灼伤人的皮肤。高中做化学实验,用手术刀切金属钠的时候就挨过炸·······
我试过,结果我死了
古典吉他控,通信工程专业
作者不严谨啊不严谨,有相当多的无良的人做的廉价充电器都是RC降压的,根本没有强电隔离,一旦元件发生故障220V市电就会接到后面的电路中。
引用zolover的回应:我试过,结果我死了恭喜你~
引用eggcar的回应:作者不严谨啊不严谨,有相当多的无良的人做的廉价充电器都是RC降压的,根本没有强电隔离,一旦元件发生故障220V市电就会接到后面的电路中。常用的开关电源很多也没有用隔离变压器。现在那还有那么多用变压器降压的线性电源。50Hz的变压器好大的说。
越来越喜欢果壳了!粉碎谣言的速度真快啊!
貌似现在的变压器已经不是用线圈的那种了吧?使用电感的了。
我想和你探讨一下“220V时峰值电压是380V”。其实220V是指三相火线中的任何一相的对地电压为220V,而任意两根火线之间的电压才是380V。如果人不小心碰到一根火线,实际上只是承受220V而已,除非同时碰到两根火线才会承受380V。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引用李泽源的回应:瞬间220V交流电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的,同样电压直流电比交流电可怕的多,虽然电压值都是指有效值,但交流电的峰值电压更大,220V时峰值电压是380V,但交流电还是会有电压过零点,所以有时触电会被弹开,但电压过高就不行,这个主要由流过体内的电流值大小决定,手受到大电流刺激时会神经麻痹,抓住有电物体,所以用手碰触36V以上电压的设备和线路时最好要用手背,这样安全许多。我做实验的时候被80多V的直流电电过。。。其实通过身体的电流低于10mA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没有问题的,干燥环境人体的电阻在10000欧左右。所以小心高压直流电,地铁供电就是750V直流电,通过站台下面的第三轨给车供电,一定要小心,猜测几个月前掉下铁路的高中生可能是被电而丧生的。。。
引用腹黑小浩的回应:貌似现在的变压器已经不是用线圈的那种了吧?使用电感的了。不是电感,是开关式
引用eggcar的回应:作者不严谨啊不严谨,有相当多的无良的人做的廉价充电器都是RC降压的,根本没有强电隔离,一旦元件发生故障220V市电就会接到后面的电路中。单纯220V是不会导致手指烧伤成这样的
这篇文章完全错了,因为若充电器绝缘不合格,手机虽然可以正常工作,但用手机的人可能会被电击。下面这段话说得不对:“退一步说,就算人为地使得充电器内部短路,比如先破坏变压器线圈表面的绝缘漆,再把高压端和低压端焊接在一起,220V电压直接连到手机里。这时手机的电路已经被烧毁”。
如果有什么高见请提出论据吧,希望得到更多的见解 :) 引用天空飞翔的羽毛的回应:这篇文章完全错了,因为若充电器绝缘不合格,手机虽然可以正常工作,但用手机的人可能会被电击。下面这段话说得不对:“退一步说,就算人为地使得充电器内部短路,比如先破坏变压器线圈表面的绝缘漆,再把高压端和低压端焊接在一起,220V电压直接连到手机里。这时手机的电路已经被烧毁”。
显示所有评论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锋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雷锋科普】智能手机如何实现快速充电?
当下的几个平台各有利弊,唯独续航时间是一个全行业的共性问题。
数年来,我们看到了处理器由单核升级到当下的八核、高达 4100 万像素的摄像头、大至 7 寸有余的显示屏以及在 PC 和电视上都少见的 2K 分辨率等顶尖科技结晶均被安置在智能手机小小的身体里,但在近年来却只是从镍氢发展到锂离子再到锂聚合物,相关提升也仅围绕在性能与安全方面,电量储存几乎没有进步;而尽管业内不乏有电池技术取得突破的新闻,但都是短期内无法实现大规模商用的方案,这使得智能手机在临近完美的关口始终棋差一招。虽然系统厂商和芯片厂商都在努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极尽可能的降低功耗以延长续航,但在电池技术本身没有取得突破的前提下,能解决的问题无疑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而大部分终端厂商的解决办法,也只是在对产品的厚度、重量以及手感极尽平衡的前提下,设法在机身中尽量配备大一点的电池一种方法而已。但不可否认,这种思路是僵化的,就好像大城市的马路不可能无止尽的扩建,但解决车辆拥堵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单双号限行,比如建立体交通——前者好比从手机内部降低功耗,而后者则是。
事实上,快速充电一词是一个相对笼统的概念,它有着三种不同的实现形式,即:
一、电压不变,提高电流
二、电流不变,提升电压
三、电压、电流均提高
经历过MP3时期的用户一定对快速充电并不陌生,包括三星、索尼都曾经推出过相应产品,只需充电数分钟可以连续听上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音乐,而当时厂商所采取的的方案与当下并无大致差别,但在智能手机上实现快速充电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需要考虑到电池本身就是智能手机中最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得以采用的方案必须是在实现快速充电的同时,还必须能够对安全进行平衡掌控的措施。
目前业界比较有代表性的快速充电方案有两种,分别来自于国产手机厂商OPPO的VOOC闪充和高通的Quick Charge。二者在思路上趋向一致,但具体方案和最终成效则略有差距。
OPPO VOOC 闪充
VOOC 闪充技术最早于今年上半年 OPPO 发布的旗舰机型 Find 7 上被推出,其采用的是降低电压增大电流的充电方式(利用 5V 的标准充电电压将充电电流提高到了 4.5A,比普通充电快了4倍)。而为了更好的实现闪充的目的,OPPO 还专门向上游供应商定制了全套的 IC 器件(包括专门的电源适配器、电池、数据线、电路以及接口)。其中,包括8触点电池和7pin接口都是专门为了支撑充电大电流而特别定制的。另外,通过对适配器的调整,VOOC 闪充将充电时最大发热源,即充电控制电路从手机中移植到适配器端,以解决了充电时设备过热的问题,并在适配器中加入了一个智能 MCU 以实现对电路的控制,以确保充电过程中的智能检测和管理。
高通 Quick Charge 2.0
高通推出快速充电解决方案现在已经升级到了 2.0 版本,而年初发布的 HTC One M8 以及前不久发布的小米手机 4 上即搭载了这项技术。该技术实际上源于高通在2012年收购的加州电源管理芯片厂商 Summit Microelectronics,后来高通将其整合进了自家的处理器芯片当中。和 VOOC 不同的地方在于,高通 Quick Charge 采用的是高电压高电流模式,通过将手机输出电压提高到了 9V、电流提高到了 1.6A、使输出功率提高3倍以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但高通 Quick Charge 方案同样需要配备专门的电源适配器才能够配合芯片实现快速充电的效果。
对比来看,OPPO VOOC 闪充的速率更高,但由于元器件全部采用定制化,因此成本相对过高,而受限于 OPPO 本身的体量和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大规模推广 VOOC 闪充短期内也不太现实;相反,高通 Quick Charge 的门槛就要低很多,采用高通高端处理器的智能手机都可以借由对电源适配器的升级改造来实现这一功能,因此后者在行业内的普及将会相对更加顺畅。
在新兴电池技术本身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做到为智能手机提供大规模商用,以及备受看好但成本高、成长缓慢的技术短期内也不具备实际意义的当下,通过减少充电时间来变相增加手机的使用时间的方法是最为可行的。同时,这也为用户减免了购买移动电源的一笔额外支出,以及需要为此承担的更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也让一些小白用户不再需要纠结于安装的电池管理软件究竟有没有效果并因此对手机电量精打细算。而在当下正在大面积普及的 4G 网络下,快速充电也正好可以弥补用户使用 4G 时功耗大、用量多的问题。另外,这种思路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续航问题相对更为严峻的与智能汽车等等,目前已经有部分公司开始着手研发相关的设施和配件了。
作为一个由国产手机厂商推出的全行业领先的功能,几乎可以被称为是“”的VOOC闪充不仅在4G大潮来临时为OPPO品牌带来了一项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卖点,还将极大的带动和代表国产终端在创新方面的体现,并向行业和用户证明国产手机并不只有价格优势。同时,这也将为国产手机一直以来难以向中高端市场发展提供案例并打下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受限于当前主流的电池材质和技术限制,因此无论是何种快速充电方式,其生效的范围都有一个顶端值。当快速充电跑完了前面的赛程之后,剩余的电量必须是以“涓流充电”的方式缓慢充入设备的。这样可以保证电池过冲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厂商公布的最终充满电的时间往往比其快速充电的效率要额外长一些时间的原因。
同步到新浪微博
邮箱:geek_
微信:jonne_jonne
微博:geek_jonne
欢迎交流和惠赐合作。
扫描二维码,关注作者
当月热门文章
合作伙伴:
Copyright (C)
雷锋网-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第一媒体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1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充电照明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