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粉末节约用水手抄报剪好后用不用过滤

H - 黑龙江
N - 内蒙古
假药、劣药医疗事故考试政策征文-有奖活动活动营销调查技术分享病例健康小贴士培训/会议新产品/新技术中药饮片书籍发明、专利媒体曝光国外展会装修其它
安全用药知识(七)-中药知识篇
11:03:54 
来源: 康强药师网
访问量: 次 
119.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一样吗
中药材是经过产地初步加工的中药,是制备中药饮片的原料。中药饮片是按照中医药理论,将中药材经过切、炒、蒸、煅、炙等各种方法炮制后,直接用于中医临床配方的中药。汤药和中成药都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制成的。
大多数中药材炮制成中药饮片后才可供药用;但有些中药材无需经过炮制,因此这类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是一样的,如枸杞子。
经过炮制后的中药饮片与中药材外观可能还一样,但内在的药性却有了本质的不同。炮制后的中药材有的降低或消除了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有的改变或缓和了药物的性能;有的增强了药效;有的灭活了内在的活性酶,使有效成分不被分解;种子类中药材经炒制后种皮破裂,便于有效成分煎出,等等。因此,大家应选用中药饮片而不要用未经炮制的中药材,以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120.慎用未经炮制的中药材
在民间有将某些中药材入药膳或直接服用的习俗,由于没有经过炮制,其药物的烈性或毒性未能去除,因此用量的控制和加工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如川乌、草乌的加热时间不足会引起中毒,出现口唇、颜面甚至四肢麻木、心律失常等症状。
121.补益药人人都适宜吗
补益药是指能够补益气血、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虚证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补益药按其作用特点和应用范围可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滋阴)药、补阳(助阳或壮阳)药四类。在服用补益药时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以及虚证的不同类型,选择适宜的补益药。如果不管自身是否有虚证,或不清楚属于哪一种虚证而滥用补益药,不仅达不到强身壮体的作用,还可能由于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而导致身体不适。所以,在服用补益药之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选用适合自己的补益药。
122.偏方、验方能随意拿来使用吗
偏方、验方是指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某些经验之方,它们各自有其明确的适应症,必须对症才能应用。如果自己随意应用偏方、验方,有可能出现药不对症、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这不仅对疾病的治疗不利,还可能耽误病情,甚至产生不良后果。尤其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绝不能轻易使用偏方、验方,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所以,偏方、验方不能随意拿来应用。
123.服用中药期间有哪些饮食禁忌
服用清内热的中药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服用温中类药物治疗寒证时,应禁食生冷食物;哮喘、过敏性疾病患者,应少进食鸡肉、羊肉及鱼、虾、蟹等;水肿患者应减少盐的摄入;皮肤病及疮疖患者应忌食虾、鱼、羊肉等。
124.怎样正确服用中药汤剂
(1)冷服:在药物冷却后服用。凡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消暑药,均宜冷服;有些药物热服易导致呕吐,如香薷,以冷服为好。
(2)温服:在药液不冷不热时服用。凡较平和的药、补益药,均宜温服;汤药一般都采用温服。
(3)热服:在药液比较热的时候服用。凡解表药(治疗伤风感冒的药)宜趁热大口服下,以达到发汗的目的;治疗寒证及理气、活血的药热服疗效更佳。
(4)顿服:是指药性峻烈的小剂量汤药要一次服完,多用于病重或胃肠病患者。目的在于在药物不伤正气的情况下,集中药力发挥其最大效用,如攻下药、破瘀药等。
(5)频服:指分数次频频饮用或含在口中缓缓咽下。凡咽喉病患者、呕吐患者,宜采用多次频服的方法,能使药液充分接触患部,使其尽快见效。
(6)冲服:如沉香粉、三七粉、川贝粉等芳香药或贵重药,久煎会使有效成分挥发而影响药效,可采用冲服的方法,即先将药物放入杯中,用药汁或温热水冲开服用。
125.服用药酒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药酒大体可分为治疗性药酒和保健性药酒两类。治疗性药酒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有明确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用量限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保健性药酒以滋补、强身、调理、改善体质为主要目的,也可以用于生理功能减弱、生理功能紊乱及特殊生理需要或营养需要者。
(1)服用药酒时,要根据自己的病症和体质选用适合的品种,必要时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服用。
(2)大多数药酒宜在饭前温服,每次饮用量最好控制在10~30克。如不善饮酒,可从少量开始,逐渐增量,也可兑水后服用。老年人更要注意适量。药酒含有药物成分,所以不宜长期大量饮用。
(3)饮用药酒期间,应当避免进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如果遇到感冒、发热等疾病,最好咨询医生是否能继续饮用。疗效不同的药酒不宜同时或交叉服用,以免发生相互作用而降低疗效或引起不良反应。
(4)肾功能不全、心脏病、中风、高血压、肺结核、消化道溃疡、脂肪肝、肝硬化患者及对酒精过敏的人,应当禁用或慎用药酒;糖尿病患者在服药期间也不宜服用药酒;药酒不宜与某些药物同服,如洋地黄制剂、抗凝血药、磺胺类及巴比妥类药物等。
126.服用中药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吗
药物都有两面性,中药也不例外,即使中药的滋补药也是相对而言的。使用正确能治病救人,药不对症或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正如近代医学家郑钦安所说:“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皆是砒霜。”因此,保证中药用药安全的关键是要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选好药,用好药。
127.如何鉴别中药材质量
(1)茯苓:正品茯苓块用开水浸泡不溶解,不破碎;用面粉压制的假茯苓块,用开水浸泡后15分钟左右溶解成糊状。
(2)血茸片:正品血茸片骨质呈淡褐色,有裂隙,用开水浸泡不溶化,入水不变色;而用胶水、红色染料、锯末压制的“血茸片”,仅锯口部“血”红色,切片无裂隙,用开水浸泡即溶解,溶液被染成红色,套上去的皮毛脱落。
(3)藏红花:藏红花正品浸入水杯中,粒头膨胀呈长喇叭状,可见一条黄线徐徐沉入水底,水液呈浅黄色;用红色染料和玉米须等制造的假藏红花,入水后没有正藏红花的特征,假藏红花漂浮在水面上,水液立即变成鲜红色。
(4)海金沙:取正品海金沙少许撒在水中,浮于水面不下沉,如有下沉则有泥沙等掺杂。
(5)熊胆:取熊胆仁一小粒,置水面上,可见其旋转并逐渐溶解,有明显黄线下降而不扩散。伪品无此现象。
(6)琥珀:不溶于水,煮沸不溶化,不变软若加热且变软或溶化则可能是松香或其他树脂。
(7)乳香:取乳香适量与少量水共研,应形成白色乳状液。
(8)没药:取没药适量与少量水共研,应形成黄色乳状液。
(9)胖大海:将胖大海放入水中,膨胀速度较快,并能达到原体积的5―8倍;而伪品膨胀速度慢,仅能达到原体积的3-4倍。
(10)麝香:取麝香仁少许,用开水冲后,或煮沸后倒入五色透明的玻璃容器中搅拌,静置,麝香微溶于水,大部分沉淀,水溶液呈淡黄色,香气浓烈持久。
(11)苏木:将苏木投入装有沸水的玻璃杯中,即呈现桃红色的溶液,加酸变为黄色,加碱则变为红色。伪晶无此反应。
(12)天竺黄:本品吸水性强,有粘舌感,投入水中不溶于水,在水中有气泡产生。伪品无此特征。
(13)阿胶:取阿胶少量,加沸水适量搅拌至溶解,溶液呈棕红色,较澄明,静置后溶液不变稠,而其他杂皮胶溶液会变混浊。
128.中药剧毒药物有哪些
中药剧毒药分两类。第?类计有:砒石(包括红砒、白砒)、水银:第二类汁有:生白附子、生附子、生马钱子、生乌头(包括生川乌、生草乌、生天雄)、斑蟊(包括青娘虫、葛上亭长、地胆、红娘虫)、生巴豆、生半夏、生南星、生狼毒、尘藤黄、尘甘遂、洋金花、闹羊花、生于金子、生天仙子、蟾酥、轻粉、红粉、红升丹、白降丹、九分散、龙虎丸、九转回生丹、四生散。
129.何谓服药的饮食禁忌
服药的饮食禁忌,是指为配合药物治疗,提高疗效,在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门。
饮食禁忌虽分病忌和药忌两个方面,但一般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黏滑及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胃肠刺激,或助热、助升散,& 以及恋邪等不良作用。具体应用时,又当根据不同病情而区别对待。
服药食忌,具有科学性,对指导临床用药,使药、食有机地结合意义重大,亦是消除药品不良反应、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130.为什么煎药须用陶瓷器皿而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皿
煎煮中药汤剂,之所以选用沙锅、沙罐、沙壶等陶瓷器皿最佳,一是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二是因其导热均匀,保暖性好。若无沙锅类的陶瓷器皿,可用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如玻璃烧杯等。不宜用搪瓷器皿或铝质器皿,更忌用铜、铁、锡等金属元素制成的器皿。这是因为一则铜、铁、锡等金属元素本身也是中药之类,分别具有各自的性效与适应范围,用之恐与病情不合;二则在这些以金属元素制成的器皿表面,常覆盖有一层该金属元素与氧生成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极易与药液中的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轻则产生丧失原有药效的物质而降低疗效,重则产生有害于人体的物质而对机体造成伤害。如若用铁锅煎煮中药汤剂,其表面的氧化铁类物质,在煎煮过程中,就会与药液中所含的鞣质、苷类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及其他成分,使药液变黑变绿,药味变涩变腥:再者,药材中所含多数生物碱,必须与鞣质或其他有机酸结合生成盐,才能溶于水,铁既然与其所含的鞣质等发生了化学反应,势必会造成鞣质等的损失,从而影响了生物碱的利用度,降低了药物成分的浸出率,轻则影响治疗效果,重则危害人体。
131.怎样选择煎药的用水
一般认为,质地清洁透明、味道甘甜纯正的自来水、泉水、河水、湖水、井水、池塘水及纯净水等,都可以作为煎药用水。质地混浊、味道怪异的水,经反复煮沸或放置热水瓶中较久的水,均不能作为煎药用水。至于那些被严重污染,色泽异常、味道腐臭不堪、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水,那就更不能用做煎药的用水。
132.怎样掌握煎药的用水量
煎药用水量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加水过少,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加水过多,则煎煮时间势必要长,部分成分易被破坏。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煎药用水量的计算,又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按理论推算,煎药的用水量应为所用中药饮片的吸水量、浸煎过程中的蒸发量及煎煮后所得药液量三者的总和。实际应用时,还要依据汤药的功用,患者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以及饮片质地的疏密、轻重和剂量的大小等,适当增减用量。此论虽说科学合理,但在具体应用时却未必能完全行得通。如若以工业化生产方式煎煮汤药,尚可以此计算;而在家庭煎煮汤药时,却很难做到按此法计算。故当今临床,在家庭煎煮汤药时,常采用粗略估算法计算煎药用水。若为一般药物,每次煎煮的用水量,以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没过饮片两横指(约3厘米)为宜;若为富含芳香挥发油或质地疏松而不宜久煎者,加水量须适当减少,可以只淹没药物为鹿若为质地坚硬或黏稠需久煎者,加水量可适当增加;若因各种原因需久煎者,除在煎煮前适当多加些水外,还可在煎煮过程中据情随时添加水量。
133.为什么煎药前必须先浸泡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在煎煮前必须加水浸泡一段时间,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不可随意省略。这是因为中药材大多是植物根、茎、花、叶及果实的干燥品,在干燥时,其水分被蒸发,细胞壁及导管皱缩,细胞液干涸,内含的物质基本以结晶或无定形沉淀形式存在于细胞内。煎煮时,将水加入药中,细胞又重新膨胀,细胞中的可溶性物质重新溶解,通过细胞膜透出。或者由于植物细胞内的物质溶解后,浓度很高,产生高渗,当水分继续渗入时,细胞膨胀破裂,将大量物质释放出来。如在煎煮前将饮片加水浸泡,将大人促进细胞的膨胀破裂和有效成分的溶解释放,使更多的有效成分被煎煮出。若药物不经浸泡,直接加热会使药物表面的淀粉和蛋白质凝固,妨碍有效成分的溶出。至于源于动物机体组织及脏器的干燥品类中药,其干瘪的细胞多由脱水的动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所组成,若不提前浸泡就很难将这些成分煎出。故无论是源于植物的中药饮片,还是源于动物的中药饮片,乃至某些源于矿物药的中药饮片,均要提前浸泡。提前浸泡的时间,―般以30~60分钟为宜,特殊的还可延长。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可短些:冬天气温低,浸泡时间宜长些。但必须注意的是,夏天气温高时,若浸泡时间过长,常导致发腐变质:一些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如麝香、阿胶等,不必浸泡,应按特定的要求处理。
134.为什么在煎药前不宜用水清洗中药饮片
有不少人在煎服从医院或药店取来的、分包奸的中药饮片时,因嫌其“脏”而常在煎药前用水清洗,以除去上面的污垢、尘土等物,其实这是极不妥当的,其有以下几点害处:一是在炮炙时附着在中药饮片表面的辅料丢失,这些辅料包括蜜、酒、醋、胆汁、鳖血等。二是引起中药饮片中的部分水溶性成分丢失,其中有的是极具活性的有效成分。三是造成粉末类药物流失,因为在中药饮片中,有不少本来就是粉末,或在调剂时捣研成粉末,如果用水清洗,必然会使这类药物流失。这样,势必会减弱或改变一剂汤药的原有药效,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135.如何掌握浸泡水的温度
在先行浸泡中药饮片时,所用水的温度是否适宜,也会影响药物成分的煎出。一般认为,浸泡饮片的用水,以常温水或温水(10℃~40℃)为宜,切忌用沸开水。这是因为当沸开水浸泡干燥的植物类中药饮片时,中药饮片的外层组织细胞,因骤然受高热冲击,其所含的某些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淀粉等,会立刻凝固(或糊化)、紧缩,形成了一层不可逆的变性层,从而阻碍了水分的渗入,导致组织内部被溶解的成分也难以渗出,药物成分的释放受限;其次是有些芳香性的中药饮片,其所含的挥发油或挥发性物质,遇到开水后,会因受热而挥发,如先用沸水浸泡,就等于延长了煎煮时间,导致挥发物质的散失,药效降低。故浸泡用水以常温水或温水为好,这样既可达到渍润饮片的目的,又不会影响有效成分的利用率。一般夏季气温较高,可直接用凉水(即常温水)浸泡:冬天气温低,可选用25℃~50℃的温水浸泡。芳香易挥发或容易吸水的饮片,宜用凉水浸泡;质地坚硬黏稠,不含挥发物的饮片,宜用温水浸泡。目前部分中医院及有些患者,在煎煮中药时为图省事而不用水提前浸泡,这就大大降低了药物疗效。
136.怎样选择、掌握煎药的火质、火候
对于煎药用火,中医既强调火质,又强调火候,说明煎药所用火的火质与火候均能影响药物成分的变化及其煎出率。
所谓火质,即指火的质地。从理论上说,不同的燃料在燃烧时会有不同的火质,而火质不同的火具有不同的性能,势必会影响所煎中药的成分及药效。对此,古代的医药学家早有认识,并强调在煎药时宜用木炭火与柴草火。今天,除用木炭与柴草火外,还广泛使用天然气火、煤炭火、煤气火、沼气火、电炉火,乃至太阳能火等。而煤油或柴油炉火则不宜应用,因其往往使药液带有煤油或柴油味,不利服用。
所谓火候,即指火力的大小,或云火势的急慢。今之中医药界常用文火、武火之名来说明煎药的火候。所谓武火,即火力较大较急之火;文火,即火力较小较慢之火。另有文武火之说,是指介乎于文火与武火之间,火力不大不小之火。一般认为,煎煮普通药,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影响药物成分的煎出。
其次,还要根据所煎药物的质地及用途的不同,灵活掌握。一般认为,质地轻疏或含芳香挥发性成分较多,或药物成分容易煎出的药物,宜用武火急煎;而源于矿物、动物贝壳、植物根茎等质地厚重或不含挥发物类药,或用于补虚而成分又难于煎出的中药,则宜用文火慢煎,以便煎透,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此外,因治疗需要而必须少煎的中药,宜用武火;必须久煎的中药,宜用文火或文武火。
137.怎样掌握煎药的时间
汤药煎煮时间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存率和疗效。一剂中药,若煎煮适当,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有效成分的溶存率,使其发挥最佳疗效;反之,则能减少其有效成分的溶存率,使其疗效降低,甚或破坏其有效成分,对人体造成伤害。概括地说,适宜的煎煮时间大致可分为三类:
(1)一般药物,头煎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二煎煮沸后,再煎10~15分钟即可:
(2)质地较轻或含芳香性成分较多,包括解表、芳香化湿、行气等类药在内,煎煮时间应适当缩短,头煎煮沸后再煎10~15分钟,二煎煮沸后5~10分钟即可。
(3)补虚药、矿物药及根茎类等质地厚重坚实、不易挥发的药,则应延长煎煮时间,头煎沸后,再煎40~50分钟:二煎三煎,乃至四煎沸后,再煎30~40分钟即可。
此外,还有些药物因治疗需要,也要按上述方法酌情延长或缩短煎煮时间。
总之,汤剂的煎煮时间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药物的性质与临床要求不同而区别对待。
138.怎样掌握煎药次数
一般说,一剂药煎3次,最少应2次。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而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待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近年有人对一剂中药煎煮3次的质量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第二、三次煎煮液中仍含不少有效物质,甚至每次煎出物的重量还超过了第一次。据此认为一剂药应煎3次为宜,这样既能发挥药物的全部作用,又不浪费药材。所以,除临床治疗的特殊需要外,一般一剂药最少要煎2次,而质地厚重或滋润的补虚药等可煎3次或更多。
139.药液的煎出量多少为宜
在相同气压、温度等条件下,其所含成分与其总量成正比,也就是说,药液煎出物的多少随着药液量的多少而增减。若煎出的汤液总量过多,虽提高药物成分的煎出率,但却不便服用;若煎出的药液总量过少,虽方便了服用,但却降低了药物成分的煎出率。故药物煎出的汤液既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而过少比过多的弊病更多,过少则降低药物成分的煎出率。那么,到底每剂汤药每次煎出药液的量以多少为好?现今一般认为,成人服用,每次以250~300毫升为宜,一剂若煎2次,总量即500~600毫升;若煎3次,总量即750~900毫升。儿童酌减。目前,在使用汤剂时,片面强调服用方便,而导致煎出量过少者并非少见,必须纠正。
140.为什么药液煎好后必须立即滤出
中药药液在煎好后应立即滤出,& 这―点必须重视。有人煎好中药后,不立即滤出,而是等放温凉后再滤出,这是非常不对的。因为药液在药锅(罐)内存放的时间长了,会随着自身温度的降低,一则被饮片重新吸附,二则产生凝集,形成胶状物,并粘合于药渣的表面。致使药液的滤出量减少,甚或难以滤出,从而减少药物成分的煎出率,降低其疗效。故此,中药药液在煎好后,应立即滤出。即使因某种原因暂不能吃,也要将药液及时滤出,万不能与药渣长时间共存于药锅里。
141.为什么要对滤过的药渣布包绞榨取汁
药液滤出后,应将吸附有药液的药渣放入双层纱布或透水性能较好的原色棉布中包好,待稍凉后,用加压或双手反拧之法,绞取药渣中所吸附的药液。待将药汁绞榨干净后,再把药渣抛弃。
这是因为一个复方中,各种药物饮片中的成分,可以溶解,而溶解的成分又可被药渣再吸着,两个相反的过程在煎煮中同时存在。一般药物加水煮后,无论是植物药、矿物药、动物药,都会吸附一定的药液,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草质、叶类、花类及质地松软的药物更是如此。且随着方剂的药物品种的增多,剂量的加大,药渣中蓄留的药物成分也会增多。如不绞渣取液,将使许多药物成分丢失。若依法绞榨药渣中存留的药液,则能增加中药的溶存率,节约药材,提高疗效。近年,通过试验表明,从绞取的药液中可得到大量药物成分,约相当于原方剂量的三分之一。尤其是一些遇高热能使药效降低或消除,因而不宜久煎或煎第二次的药物,药渣中所含药物成分的比例会更多,绞渣取液就更有意义了。
142.为什么煎药时要分加盖煎和不加盖煎
为了将中药饮片煎透,使药中有效成分充分煎出,一般在煎煮时,以加盖为好。尤其是在煎煮含有极易挥发的芳香类成分,如薄荷、藿香、砂仁等药时,更应如此。这样,可使含药物挥发成分的水蒸气在盖内冷凝变为水珠滴回药锅内,减少药物有效成分的丢失。而对于质地坚硬的根、种子或动物类的中药饮片,如人参、黄芪、黄精、麦冬、五味子、蛤蚧、龙骨、牡蛎等,也应加盖煎煮。这样,可使锅内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以利于更多地煎煮出药物的有效成分,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少部分药则例外,如在煎煮丝瓜络、通草、茵陈等质轻松散、体积较大的药物时,则不宜加盖。原因是这些药在煎煮时一般都漂浮在药液的表面,若盖盖则易导致药液外溢,故在煎煮时,不宜盖盖。同时还要定时搅拌,使其受热均匀以利于药物成分的煎出。
143.为什么裸露置放的隔夜汤药不宜服用
有的病人喜欢把煎好的汤药裸露置放,留到第二天用,这种作法是极不可取的。这是因为中药中所含的淀粉、维生素、蛋白质、挥发油及各种酶、微量元素等成分,在煎煮时会大部分留在药汁里,如果存放过久,不但药效会降低,而且会因为空气、湿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而使药汁发馊变质,服用后对病情无益,甚至还会有损健康。
但是如果采取真空包装,并存放在冰箱中,则另当别论。目前,许多药店与医院药剂室开展了代煎业务,确实方便了患者,免除了每天煎煮中药的麻烦,尤其受到了无暇煎药者的欢迎,值得推广。
144.对熬煳的汤剂如何处理
中药汤剂熬煳后,一般说不能再加水煮服。这是因为中药药性理论认为,药物的炮制品与生品的性味功能不同,临床应用也不同,有时须用生品,有时须用炒制品,有时须用炒炭品。如果将药熬煳,就等于把药物都进行了炒制或炒炭,从而减低或改变了药物的性能主治,不但不能得到应有的疗效,反而会损害人体。故凡熬煳了的药剂, 一般宜立即倒掉、洗净药锅、重新换新药剂加水煎煮。
145.何谓先煎、后下
先煎,即延长煎煮时间。包括:有效成份不宜煎出的矿物、贝壳类药,如磁石、牡蛎等,应先入煎30分钟;须久煎去毒的药物,如附子、川乌有毒,无论用生品、制品均应先煎;因治疗特殊需要,如大黄久煎泻下力缓,欲减其泻下力则应先煎。
后下,即缩短煎煮时间。包括:有效成分因煎煮易挥散或被破坏而不耐久煎的药物,如薄荷、白豆蔻等入药应后下,待汤药煎煮将成时再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治疗特殊需要,如大黄、番泻叶久煎则泻下力减缓,故欲泻下当后下或开水泡服。
146.何谓包煎
包煎,即将药物包括于原色稀棉布布袋中进行煎煮。具体有:花粉、细小种子及细粉类药物应包煎,因其易漂浮在水面,不利煎煮,如蒲黄、葶苈子、滑石粉等;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药物应包煎,因其易粘锅糊化、焦化,如车前子等;绒毛类药物应包煎,因其难于滤净,混入药液则刺激咽喉,如旋覆花等。
此外,还必须注意的是,所用布包要大一些,切忌过小,致使难于煎透。若需包煎药量较大,可分成2个或3个小包,并要在煎煮时增加搅拌次数,以利于水液充分浸泡包内饮片,煎出更多的药物成分。
147.何谓烊化、冲服、另煎、煎汤代水
烊化,即溶化或熔化。是指将质黏难于溶解的胶质类药物,置于煎好去渣的药液或清水中加温微煎,并同时搅拌促其溶解的方法。这是因为胶类药容易粘附于其他药渣及锅底,如此,既浪费药材,又易熬煳,故应烊化后服,如阿胶、鹿角胶等。
冲服,一些入水即化的药或原为汁液性的药物,不需与其他药同煎,宜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开水冲服,如芒硝、竹沥水、蜂蜜等。
另煎,少数价格昂贵的药物须另煎对服,以免煎出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的饮片吸附,如人参、西洋参等。此外,有些并不贵重的药物,根据临床治疗需要也可另煎。
煎汤代水,即指个别泥沙类药物需先行煎煮10~15分钟,然后静置,取其上清液,再与已浸泡好的其他药物同煎,以免泥沙混浊于药液中,使药液难以下咽,如灶心土等。
148.如何掌握中药的服药时间
适时服药也是保证药效的重要环节,具体服药时间应据肠胃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
(1)空腹服:清晨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此时服药可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故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驱虫药宜空腹服。
(2)饭前服:饭前胃腑空虚,亦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小肠消化吸收,故多数药特别是补虚药宜饭前服。
(3)饭后服: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故消食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
(4)睡前服:为了顺应人体生理节律和充分发挥药效,有些药宜睡前服。如安神药用于安眠时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以利于安眠;涩精止遗药宜在临睡时服,以利于治疗梦遗滑精;缓下剂宜在睡前服,以利于翌日清晨捧便。
(5)定时服:有些病定时而发,只有发病前某时服才能见效,如截疟药应在疟发前2小时服。
(6)不拘时服:病情急险,当不拘时服,以便力挽狂澜,救治危重患者。
149.如何掌握中药服药的次数与被服药液的温度
服药次数的适宜与否,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一般疾病多采用每日1剂,每剂分2次或3次服下。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1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顿挫病势;病情缓轻者,亦可间日服或煎汤代茶饮,以图缓治。
应用发汗药、泻下药时,如药力较强,一般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呕吐病人宜小量频服,以免因量大再致吐。
服用汤药的冷热是否适宜,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般汤药多宜温服,如治寒证用热药,宜于热服特别是以辛温发表药治风寒表实证,不仅宜热服,服后还需温覆取汗。至于热病用寒药,如热在胃肠,患者欲饮冷者可凉服;如热在其他脏腑,患者不欲饮冷者仍以温服为宜。此外,在运用中医的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或凉药热服的方法,不过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自己不宜随便选用。
对于丸散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外,一般宜用温开水送服。
150.为什么服中药汤剂时不宜滥加糖
在服用汤药时,有的人不管服用什么汤药,均习惯加糖(冰糖、& 白糖、红糖、蜜糖),或以糖水送服,以冲淡或消除苦味,殊不知这种做法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实属不妥。一是因为各种糖均属常用中药,均味甘而具有补虚作用,若所治病证为邪实之证,那就不但不利于驱邪,反而会加重病情。二是因为中药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其中的蛋白质、鞣质等成分能与糖,特别是与含铁、钙等无机元素和其他杂质较多的红糖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某些成分凝固变性,进而混浊、沉淀,不但能影响药效,甚至会危害健康。三是因为糖可抑制某些退热药的疗效,干扰药液中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的吸收。四是因为糖还能降解某些药物,如马钱子的有效成分,使汤液的疗效降低。五是因为某些健胃的中药,其之所以能健胃,就是利用其苦味或其他异味来刺激消化腺的分泌而发挥疗效的,加入糖后势必会消除这一作用。由此可知,服用中药时不能滥加糖。若要加糖,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加用。
151.如何正确服用中药颗粒剂
中药颗粒剂,又名冲剂。是以药物的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所制成。冲入开水后,即成为可溶性或混悬性溶液,便于携带和服用。常用颗粒剂有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等。市场上出售的人参麦芽精、菊花晶、杏仁精等,也属颗粒剂类。由于各种颗粒剂所含的成分不同,服用时也应有所区别。
首先,对于含挥发性成分较多的颗粒剂,因高温易引发使药物的挥发性成分的分解或散失,故宜用温开水冲服为好,如含芳香挥发油较多的金银花、鱼腥草、荆芥、紫苏、藿香、薄荷、菊花等药的颗粒剂,服用时均应如此。
其次,颗粒剂大都是可溶性药物组成,制作时又多加入糖、糊精等矫味剂和赋形剂,故服用前宜以开水溶化,使其成为糖浆后服用。
152.如何预防因服中药汤剂与颗粒剂而引发的呕吐
中药汤剂与颗粒剂,一般是由多种药物配制而成,而所用的每种中药又分别具有辛、酸、甘、苦、咸、涩等不同味道,致使所煎出的汤剂常具有难以下咽的气味。特别是一些味觉神经敏感的患者,很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对此,可据情处置。
若为从未服过中药或平日极少服用中药所致者,可让病人暂时将药液放下,待药液凉温后再服,或口嚼一片鲜姜后再服。并要告诉服药者,服药时要屏住呼吸,一口气将药液喝完,不可在服药的中途停顿,以免勾起药味而诱发呕吐。饮完药液后立即用凉开水漱口,也可嚼块薄荷糖或吃两片水果,以去除药味。
若为服用中药经常发生恶心或呕吐者,可采用少量频服法,或在服药前先口嚼一块鲜姜,或先服少量鲜姜煎成的姜汤,然后再温服汤剂,均可起到缓解或消除恶心或呕吐之效。也可让医生在处方中加入相应的止呕中药,或取半夏5克、竹茹10克、生姜5片、陈皮6克,于服药前先行煎汤服下,过5~10分钟后再服中药汤剂,也能起到止呕吐之效果。
153.如何减少中药汤剂的苦味
中药汤剂与丸剂、滋膏剂、散剂相比,虽有药味加减灵活、疗效迅速之特点,但许多汤剂却味苦难于下咽,有的甚至引发恶心或呕吐,使不少患者望而却步。因此,如何降低或消除中药的苦味,以便于患者服用,就成为医学药学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问题。新近研究发现,根据人的舌头味觉感与温度的关系,调整汤药的温度就可以达到减少其苦味之目的。这是因为,人的口腔内温度一般为37℃左右,舌根下又高于舌面0.5℃左右,味觉感官及味觉神经纤维多分布于舌面。当汤药的温度与舌周围的温度一致,即37℃左右时,味觉神经最灵敏,尝到的药汤是最苦的;若汤药的温度高于37℃或低于36.5℃,则苦味就会减弱。鉴此,服用中药汤剂时,宜将药汤的温度降至37℃以下再服,就会感觉到苦味有明显的减轻。但药汤的温度也不是越低越好,过低就会伤脾胃,对于素来脾胃虚弱者更是如此。最后的结论是:服用中药汤剂的温度在31.5℃~36.5℃(即口感药汤温和)时效果最佳。如此,既不伤脾胃,又能使苦味降低。
154.怎样正确服用中成药
在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上,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按量服用:中成药治病,药量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时不易准确掌握。由于有的中医在处方时,对中成药的每次服用量往往不专门注明,故在具体使用时,病人首先应看清药品标签或说明书。有时,中成药小粒丸剂的说明书上虽写着每次服多少克,但却未标明多少粒药为多少克,这常常会给病人带来困惑。遇此情况时,病人不可怕麻烦,应向执业药师问明换算方法或每次服药粒数(不要问医生,因非其本职,否则可能致误)。中药不是绝对无毒的,有些药性剧烈的药,用量稍有超过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注意服药禁忌:不仅对中成药的服用量须认真对待,而且对有关药物的禁忌症也丝毫马虎不得。用药前必须详阅该药品的说明书,了解该药品的使用禁忌。凡药品说明书中所列禁忌事项,均应按章执行,予以避忌。孕妇、小儿或年老体虚者,更要谨慎,凡药性猛烈的中成药还须减量慎用。
(3)注意服药时间:根据古医籍规定,中药服用时间的选择,应按“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的原则进行。对于特殊服药时间规定的中成药,通常宜选在饭前或空腹时服。因为大多数食物可对中药的吸收产生干扰,故而饭前服药有利于药物吸收和药效发挥。对于慢性病需长期服药者,宜养成定时服药的习惯,而对治疗特定病症的成药则无须强调空腹或定时服药,如治冠心病的苏合香丸、治胃痛的胃乐片等,均可随时使用;安神药则在睡前服为最适宜。
(4)注意服药方法: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也有讲究,中成药中常见剂型之一大粒蜜丸剂,常常给服药者带来许多不方便,初次使用该剂型者往往不知该怎样吞服才好。要知道,任何一口将其吞下的企图都是应当严格禁止的,因为这有可能造成药丸卡在喉咙里上下不得,甚至引起心律紊乱等严重后果。正确的服法是用清洁的小刀将药丸切成小粒,而后分几次用温开水送服;对于出厂不久、质地较软的大粒蜜丸,可用清洗过的手直接将其分裂,并搓制成小丸服下。一颗大蜜丸通常至少分成20粒以上的小丸,分2~3次吞下较为合理,否则同样会引起噎阻。生活中,有些人在服大粒蜜丸时,爱将药丸嚼食,这其实不宜提倡。因为虽然多数药丸因在制作中加入了蜂蜜而带甜味,但是不少丸药仍带有浓厚的中药异味。嚼服者一旦因药丸异味而引起恶心反应,往往来不及咽下口中稠厚的药浆而会引起呕吐,这可就事与愿违了。如果为了加快药物吸收,加速药效产生,方便的做法是:取少许温水将药丸捣调成稀糊状后,用温开水送服。
(5)& 注意服药反应:中成药与其他药物一样,因各种原因也会引发人体的不良反应,随着中成药的广泛应用,这样那样的不良反应会较多地出现,服用中成药者应对此要有所警惕。凡服药后出现皮疹、瘙痒、发热等过敏反应者,均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诊治。凡有过服用某种中药而致过敏史者,还须牢记以后不可再使用该药。
155.为什么朱砂及含朱砂的中成药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
朱砂,又叫“辰砂”、“丹砂”,其主要成分是硫化汞,火煅时可析出水银。其味甘性寒有毒,功能镇心安神、清热解毒明目。善治心火亢盛引起的心神不安、胸中烦热、惊悸不眠、癫狂,以及疮疡、咽痛、口疮等。其成人的内服用量,每日为0.1~0.5克。服用时不入汤煎煮,应研末冲服,或入丸散服。
但是,朱砂有毒,被内服后可被少量水解,生成二价汞离子,蓄积在体内,对机体造成伤害。如果大量或长期服用朱砂或含朱砂的中成药,人体就会因大量汞离子的生成或蓄积而出现急性或慢性汞中毒症状,严重的还可出现肝、肾、心、脑中毒。因此,不可大量或长期服用朱砂及含朱砂的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六神丸、磁朱丸、活络丸、蟾酥锭、紫雪丹、至宝丹等)。
156.服用含雄黄的中成药应注意什么
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其毒性较大。砷进入人体后,可蓄积和分布于体内各组织,主要分布在肝、肾、脾等内脏及指甲、毛发等部位。砷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是多方面的,可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组织、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者可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死亡。由于临床常用的不少中成药都含有雄黄,如牛黄解毒丸(片)、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牛黄抱龙丸、安宫牛黄丸、六神丸、喉症丸等。因此,在服用这类药时应注意:首先,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或遵医嘱服用,避免超量服用;其次,由于砷可引起蓄积性中毒,因此应避免长期服用;此外,应避免与含硫酸盐、硝酸盐的西药,如硫酸亚铁、硫酸镁、硫酸胍生片合用(因为二者合用会导致雄黄的主要成分硫化砷氧化而增加毒性)。
157.乌头类药物服用时应注意什么
属乌头类药物的中药材主要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含有此类中药材的中成药主要有木瓜丸、正天丸、右归丸、追风丸、活络丹、大活络丹、三七伤药片、金匮肾气丸、舒筋活络丸、附子理中丸等。
乌头类药物的有毒成分主要是乌头碱。乌头碱不但毒性大,而且易在体内蓄积,并易溶于乙醇;其毒性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并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其一般中毒量为0.2毫克,致死量为2~4毫克,并常因个体差异而有别。乌头碱虽然有毒,但若经过合理炮制与常时间煎煮,就会分解成为近乎于无毒的醇胺类物质。
鉴此,在服用这类药物时,首先要避免过量或长期服用;其次是不能泡酒服用或与酒同服;再者是不用生品;最后是入汤剂时应先煎1~2小时,以再一次降低其毒性。
158.为什么有糖尿病患者服用消渴丸后出现低血糖
消渴丸是一种治疗糖尿病比较有效的中成药,应用较广,但不少患者对其药物组成不太了解,以为是中成药多服无害。实际上消渴丸是中西药复方制剂,其药物组成中含有西药格列本脲,能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其常用量一般为2.5毫克/次,3次/日。服用过量易致低血糖。按照消渴丸药品说明书的用法,其格列本脲达1.25~2.5毫克/次,因此,若超量服用则易导致低血糖。已有因服用消渴丸致低血糖性休克甚至死亡的病例报道,因此服用消渴丸应避免过量。
159.功效相似的中成药联用时应注意什么
临床上功效相似的几种中成药联用的现象比较常见,其所用的功效相似的中成药的药物组成中,大多有一味或几味药是相同的,故在联用中会增加某一味或几味药的剂量。例如朱砂安神丸与天王补心丹联用(两者均含朱砂),天麻丸与大活络丹联用(两者均含附子),均可增加有毒成分的服用量,加大患者产生中毒或产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故当功效相似的几种中成药联用时应考虑药物的“增量”因素,尤其是含有毒性成分的中成药联用时,更应注意有毒成分的“蓄积”,& 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160.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服用时应注意什么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中成药有100多种含有作用专一的西药成分,这些品种涉及到临床各科用药,其中较为多见的是治疗感冒及解毒的中成药中含抗过敏、抗病毒及解热镇痛药,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中含格列本脲,止咳平喘中成药中含麻黄碱、氯化铵及盐酸克伦特罗等等,虽然中成药中所含西药的含量一般都低于或接近于单用西药的剂量,正确服用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如果患者自行加大服用剂量或医生重复给药,则有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甚至药源性疾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当患者服用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时,首先要严格遵照药品说明书所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其次,对单味中药或西药疗效可靠的疾病,一般应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必须联合用药的,则应弄清所用药品的药物组成或成分,以避免重复用药的情况发生;若患者不具备识别药物组成或成分的能力,则应当向医师或执业药师咨询。
单位/个人:   时间: 11:03:54
1万家药店招聘,2万名药师求职,上康强医疗人才网-免费发布招聘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您可以使用如下昵称继续参与本篇新闻的评论哦!
&表情发表成功,您可以继续说两句:
&&|&& 1、2、3、4、5、6、7、8、2、3、4、5、6、7、8、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会员登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康强网无关。康强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如果您需要免费发布药店资讯、培训、会议、展会等信息 请联系QQ:
联系人:吴建军 电话:&&&& 闽ICP备号
欢迎大家提供新闻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闽)-非经营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用水过滤粉尘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