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正能力怎么用历解读券是什么?

八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副本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8页¥1.007页¥1.006页¥1.007页¥2.005页¥1.00 4页¥2.009页免费4页免费4页免费1页免费
八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副本|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copyright &
www.d1xz.net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江苏省南京市2015届高三9月学情调研卷 历史 Word版含答案.doc1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南京市2015届高三期初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后汉书?章帝纪》记载:“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材料体现的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与此相关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3.《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赀(资或财)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蜀地商品交易居全国之首 B.民间私发纸币存在弊端
C.铁钱已基本被纸币所取代 D.“交子”由政府首先发行
4.《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 ……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薪火相传——喻承志工作室
当前位置:&&&
宜春中学2015届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三)
上传: 汤杰华 &&&&更新时间: 8:55:50
&&&&&&&&&宜春中学2015届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三) 1.《史记&报任安书》云:&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文中涉及到了下列的哪些流派 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④名家&⑤杂家&⑥兵家 A、①②③⑥&&&&&&&B、①③④⑤&&&&&&&C、②③⑤⑥&&&&&D、①②⑤⑥ 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一主张出自 A.道家学派&&&&&&&&B.儒家学派&&&&&&&&C.墨家学派&&&&&&&&D.法家学派 3、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A.墨家&&&&B.纵横家&&&C.法家&&&&D.农家 4、.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手工业者者 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 5、.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语句体现了春前战国时期 A.主张&尚贤&、&节俭&的墨家思想& 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6、有些中国古籍记载了大量科学技术知识。下面哪一著作内容中记载了包括杠杆原理、浮力理论及声学、光学知识&&&&(&&&) A.《墨子》&&&&&&B.《庄子》&&&&&&&&&&&&&C.《论语》&&&&&&&&&&&&&D.《尚书》 7、.学者指出,诸子学说不仅在内容上差别明显,而且在流传的地域上也有不同。比如道家在楚国兴盛,①在鲁国兴盛,②在三晋与秦国兴盛。①②对应的学术派别是 A.&儒家墨家&&&&&&&B.&法家兵家&&&&&&&C.&儒家法家&&&&&&&D.&墨家法家 8、.&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 9、.中国古代的许多成语出自于先秦诸子,下列成语出自于《韩非子》的是(&&&&) A.舍生取义、反求诸己&&&&&&&&&&&&&&B.守株待兔、变故异常 C.朝三暮四、君子之交淡如水&&&&&&&&D.兵贵神速、置之死地而后生 10、.近代学者陈寅恪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体的系统图式&&&&&&&&B.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潮 C.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11、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开拍记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哪一思想学派最能回应此议题 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 12.《孟子&梁惠王上》中说,小农一般只要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即可养&数口之家&。其宣扬的是 A.&回归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B.地主阶级以民为本的思想 C.&儒家仁义孝悌等纲常礼教&&&&D.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优点 13、.《尚书&虞夏书》中说&皇祖(大禹)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一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并具有民主启蒙色彩。下列主张符合这一条件的是 A.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B.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C.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D.天下之民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 14、、在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诗日:&地势觅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A.南辕北辙&&& &B.大同小异   C&.水火不容&  &D.大异小同 &&15、、理学最为推崇的《大学》出自《礼记》,它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反映出来明理学&&&&(&&&) A.以修身为本&&            &B.以格物为本 C.以平天下为本&&          & D.以礼记为本 16、.以下宋明理学的言论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是 A.&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 & B.&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17、、颇炎武认为学风空疏是明朝亡国的重要原因,而士人祟尚空谈是有历史渊源的。他说:&一时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乃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即此诸贤为之倡也。自此以后,竞相祖述&&以至国亡于上,教沦于下。&他所说的这种现象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历史时期 A.先秦&&&&&&&&&B.魏晋&&&&&&&&&&C.隋唐&&&&&&&D.宋元 18、.&《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19.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 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B.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C.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20.&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信仰得救;致良知 21.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22.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中最早反映了明清时期时代要求的是 A.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B.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4.《清代学术概论》序中说,&东原(清代学者)理欲之说震古砾今,此真文艺复兴时代之个人享乐主义之精神也&。可见&东原理欲之说&是 A.宗教神学的禁欲主义&&&&B.解放&人性&的人文主义 C.&传统理学的继承发扬&&&&D.自然科学蕴涵的理性主义 25、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灾者,君而已矣 26、.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27.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D.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28.&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是一句西方名言,与这句名言有同样价值取向的是 A.&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B.&人为善,人恒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 C.&人的命运主要由他自己创造的&&D.&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29.以下是某一学派对法律本质的论述:&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这一学派是 A.智者学派&&&&&&&&&B.苏格拉底学派&&&C.启蒙思想家&&&&&D.自然哲学家 30.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其中&不禁人的本能&与&禁人的本能&分别指的是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信仰得救;致良知 31.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路德肯定了赎罪券的功效&&B.路德认为个人可直接与上帝对话 C.路德主张&因行称义&&&&&D.路德试图消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32.陈独秀在《新青年》中写道:&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欧洲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D.启蒙运动 3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在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34.&16世纪以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逐渐趋于停滞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闭关锁国政策  B.封建专制制度  C.自然经济的状态  D.儒家传统 35.对右图这两部科学著作共同点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②包含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 ③体现了注重实用的科技特征&&&&&&&&&&&④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重要文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6、1996年长沙在五一广场走马楼一带建设&平和堂&商厦,发掘出土多达十万片的三国吴简。对于这些吴简,认识正确的是&&&&(&&&) A.内容都以儒家学说为主&&&&&&&B.楷体是简牍上的主要字体 C.数量极多的吴简表明三国时期纸张尚未普及 D.吴简出土地当是吴都遗址 37.我国的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以下关于四大发明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②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 ③促进了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兴起&&&&&④有助于世界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A.①②&&&&&&&&&&&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8.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重视农业生产的表现有&&&&①编订《农政全书》推广农耕技术&(明朝)&&②在北方地区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北魏)&&&&③颁布《授时历》指导农业生产(元朝)&&&&&④督令官员,劝课农桑(传统重农政策:清朝、北魏,元朝)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9、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或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李约瑟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 B.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C.中国古代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40.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 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 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 D.提供了研究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 41.考古工作者在河北宣化县一座辽代墓中,发现了中国传统天文学与古巴比伦天文学东西合璧的彩绘星图,其中12宫中的人物、衣饰等与巴比伦的12宫不完全一样,已经或多或少中国化了。这说明 A.中国绘画艺术达到顶峰&&&&&&&&&&&&&&B.古巴比伦文明已经衰落 C.中外文化相互交流融合&&&&&&&&&&&&&&D.墓主人是杰出天文学家 42.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生动反映。下列文学形式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 A.楚辞与汉赋&&&&&&&&&&&&&&&&&&&&&B.汉赋与唐诗 C.唐诗与宋词&&&&&&&&&&&&&&&&&&&&&D.宋词与明清小说 43、生活于嘉靖至万历初期的苏州名士王世贞和安徽文士詹景风曾一起议论苏州文士和徽商密切交往的情况。王世贞说:&新安贾人见苏州文如蝇聚一膻。&詹景凤回答:&苏州文人见新安贾人亦如蝇聚一膻。&这反映出明中后期&&&(&&&&) A文士清高,不同流俗&&&&B士商交往,相互影响 C商贾逐利,世风日下&&&&D政治腐败,官商勾结 4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统治腐朽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髙,思想禁锢加深 45.《贞观长歌》是我国当代著名电视剧,塑造了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开国功臣魏征、房玄龄等杰出人物形象。下列有关虚拟景象,有可能出现在该电视剧中的是(&&&&) A.唐太宗聚精会神阅读《西游记》&&&&&B.御书房里悬挂着《清明上河图》 C.宰相房玄龄用楷书撰写政事奏折&&&&&D.魏征高声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 46.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47.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D.科考功名的需要 48.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 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 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 49.进入明代后,随着杂剧艺术的日益衰落,南戏变得愈加繁盛,并形成了昆山、弋阳、余姚、海盐等&四大声腔&,流传于各地,此即为明代戏剧传奇的兴起。这种局面的出现,反映出当时 A.中国文化地域性浓厚&&&&&&&&&&&&&&&&&&B.思想解放的风起云涌 C.经济中心的日趋南移&&&&&&&&&&&&&&&&&&D.市民阶层的日益壮大 50.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十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财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露了(&&)&&&&&&&&&&&&&&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51、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促成元杂剧昌盛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   &&&&&&&&&&&&&&B.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 C.知识分子地位的整化&&&   &&&&&&&&&&&&&D.市民阶层的壮大 & & & & & & & & & & & & & & & & & & & &&&&&&&&&&宜春中学2015届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三)参考答案 & 1.【解析】注意题干中涉及到的人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文中人物涉及到:儒家(孔子、左丘明、屈原)、&法家(韩非)、 杂家(吕不韦)、&兵家(孙武)。【答案】D 2.考查学生对材料理解能力。材料出自于老子《道德经》,大意是:天下没有比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胜过它的。道出了矛盾对立观点,具有朴素辩证思想。A选项符合题意。【答案】A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墨家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节用&、&非乐&,不只是实践主义者,且具有高度的宗教热忱与救世精神。【解析】A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中两句引文的大意是:百姓中有才能的,就举荐他们为官,授予厚禄;君主的亲属没有功劳的不能获得富贵。因此引文体现了墨子&尚贤&的思想,说明希望提高自己政治地位的主张。A项为道家思想,CD项为法家思想。【答案】B 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中引文出自《孟子》其大意是:百姓所忧虑的事情,正是我在思考的事情;百姓所思考的事情,正是我要去做的事情。因此应选C项。其余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答案】C 6、【解析】墨家主要是小生产者,因为平时参加生产实践,所以积累了一些生产经验和科技知识。【答案】A 7、【解析】孔子,鲁国人,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在鲁国较为兴盛。三晋、秦国法家学说较为兴盛。故选C。 8、这段话的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要象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象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此题容易错选为A项。要注意儒家的&仁爱&包含了三个大的层次:以家庭为体系的爱、以社会为体系的爱和以宇宙为体系的爱,而尤其强调统治者对人民的仁爱。故选B 9、【解析】注意区分这些成语于诸子百家思想的关联。A出自于《孟子》,强调仁义,养浩然之气;B出自于《韩非子》,主张变革,与时俱进,要求变古易常,嘲笑抱着过去不放的行为如守株待兔;C出自于《庄子》强调淡泊;D出自于《孙子兵法》。故选B。【答案】B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过程的理解能力。根据&佛教经典&的提示这里所说儒学发展应该是指南宋朱熹在吸收了佛教、道教的基础上提出了理学,使儒学发展为能够解释人、社会、宇宙的新体系。故选C。【答案】C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理解。道家思想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由此在材料中体现了对地球生态黄静遭到破坏所采取的思想。其余选项与题干内容不符。【答案】A 12、【解析】本题考查孟子仁政思想,关键把握孟子思想的核心即民本、仁政,小农能养家糊口关键在于统治阶级以民为本。【答案】B 13、【解析】题干体现的民本思想,与之相符合的是C项;A项强调富民;B项强调的是&君之本&;C项是顾炎武的&众治&主张;D项是儒学忠 14、【考点】宋明理学【解析】考查学生材料理解和解读能力.解题时首先应注意诗歌的开头结尾&地势无南北&&&应知合处同&,这反映朱熹的认识是从大处着眼,双方的根本立场是一致的,相同的,都是孔孟纲常。【答案】B 15、【考点】宋明理学【解析】考查学生材料理解能力.审题,答案在题中。格物只是程朱一派修身的出发点;平天下是修身的终极目标。【答案】A 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A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项属于封建糟粕;C项体现了为国家、为百姓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大意义;D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答案】C 17、【解析】魏晋时代政治动荡的背景下,佛者盛行,儒学遭到冲击。学风特点是崇尚空谈,玄学盛行。【答案】B 18、【解析】从题干中的&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可知,克己复礼是&存天理,灭人欲&,ACD项是陆王心学的思想主张。【答案】B 19、【解析】&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反映了佛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说明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故选B。A、C、D三项均表述错误; 20、【解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思考的能力。近代西方&不禁人的本能&意即强调人的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应指人文主义。启蒙思想、因信称义、信仰得救,都是人文主义表现形式。古代中国&禁人的本能&,指理学思想压抑、束缚人性,即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性&。而其他三项都与此不相符。【答案】&C 21、【考点】宋明理学【解析】考查王阳明心学,王阳明的核心思想就是&致良知&,认为是非善恶是人本身固有的本性。【答案】A 22、【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能力。A是李贽思想,B是王夫之思想,C是顾炎武思想,D是黄羲之思想,最早的是A【答案】:A 2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主张,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看,儒学一直是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答案】C 24、【考点】【解析】考查明清思想和文艺复兴。从材料认为东原思想是文艺复兴时代之个人享乐主义之精神即可知东原思想就是人文主义。【答案】B 25、【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思想。D项属于黄宗羲思想,具有反封建专制启蒙色彩。A是孟子,B是荀子,C是董仲舒,A、C都是维护君主统治,B是朴素唯物思想。【答案】D 26、【解析】依据题目中的材料信息&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可判断这是明清时期出现的现象。然后联系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可知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其观点有某种类似之处,可判断D正确。【答案】&D 27【解析】本题考查智者学派局限性。&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反映智者学派强调个人随意性,故C正确。 28、【解析】&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推崇。A项是苏格拉底的思想,旨在强调对个人的认识,排除;B项是儒家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与题意不符;因此只有C项符合题意。【答案】C 29、【解析】概括材料&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等信息,可知该学派主张人人都有自己的道德价值准则,不能强求一致。而与此观点相对应的只有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的代表普罗塔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答案】A 30【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别是指文艺复兴时间的人文主义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民贵君轻是民本思想,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路德教主张,天人感应是汉代董仲舒思想主张,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主张,都不符合题意。【答案】C 3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西方宗教改革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即可获救,事实上否定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主张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选B。【答案】B 32、【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的联系。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难度不大。解答时注意题干的信息:&陈独秀和《新青年》&及&德、赛先生&联系所学知识,知道&德、赛先生&指民主和科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运动C.宗教改革运动&,只有启蒙运动的&理性&包含明珠和科学精神。故答案选D &&&33、【解析】本题考查材料阅读与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中国古代科技是服务农业、手工业的经验总结,并且重人文。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答案】A 34.【解析】ABCD四项都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逐渐趋于停滞状态的原因。受经济与政治辩证关系的分析方法影响,易错选C项,本题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结合时代特征去理解,B项才是主要原因。【答案】B 3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代科技成就的理解能力。&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只是对前代的总结,没有突破性的,更没有自然科学的产生,因为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西交流,因此①②不正确。故选D&。【答案】&D 36、【解析】考查学生知识运用和辨析能力。A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吴国的都城在健康,不是长沙,排除D。【答案】C 37【解析】:本题考查历史问题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④属于四大发明影响。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兴起是在15~17世纪,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没有关系。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农业。【答案】:B 38、【考点】古代农业的发展【解析】明朝并不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故①不正确。其他三项表述正确,故选B。 39、【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材料指出儒家&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说明儒家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答案】C 4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的理解能力。《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故选&D。【答案】&D 41【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解决能力。从材料&合璧的彩绘星图&、&12宫中的人物、衣饰等与巴比伦的12宫不完全一样,已经或多或少中国化了&,说明中外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答案】C 42【考点】:中国古代艺术【解析】:本题考查历史问题分析能力。宋词与明清小说出现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有关。【答案】:D 4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运用和信息解读能力。材料主题是&苏州文士和微商密切交往&,两人的议论揭示了文人和商人的相互影响。【答案】B &44、【解析】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形成原因的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发展体现了文学形式多种多样,文学作品逐渐通俗化的趋势。其余选项不符合史实。【答案】B 45、【解析】《西游记》为明朝作品,《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的,楷书始于汉末,&大江东去浪淘尽&为北宋苏东坡的作品。故选C。【答案】C 4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特征的理解能力。题干中&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平民所接受,宋朝时期平民阶层发展壮大出现了平民较为容易接受的通俗艺术。【答案】C &47、【考点】元曲兴起【解析】:A。根据题干提示&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显然是由于元朝国家政策的变化。 &&&48、【解析】文学作品能反映一定的历史,但经过了文学加工不是原始资料;盛泽镇在南方;材料的描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是否瓦解,排除ABC,选择D项。【答案】D 49、【考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代戏剧兴起的原因,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戏剧这种市民文化也应用而生,D项正确;ABC都无法反映。【答案】D 50、【解析】解读材料,意为元代废科举,知识分子仕途无望,大批知识分子转向戏曲创作,为元杂剧的产生和繁荣提供了创作队伍,故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有关【答案】B 51【解析】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直接原田&,要求时间最近,事件最具体的,知识分子地位变化是元朝才出现的,元朝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常说&九儒十丐&,许多知识分子进取无望,直接投入社会生活化的元曲创作。A、D的内容在宋朝就已出现,是元曲兴盛的基础条件之一,而非直接原因。【答案】C & & & & & & &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