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9誉成1号玉米种子表现如何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马铃薯不同间作方式研究--《中国马铃薯》2009年02期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马铃薯不同间作方式研究
【摘要】:以玉米和马铃薯不同间作处理为研究对象,对间作后的作物产量、经济效益、节水效果等综合性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立体复合种植处理中,以2行玉米间作3行马铃薯(用地比例为1∶1.5)处理经济效益最高,每667m2产值可达1703.0元,分别是单种玉米和单种马铃薯产值的130.75%、107.7%,每667m2获得了03元的经济效益和每立方米3.78~3.79元的单方水生产率,其节水效果、经济效益等综合表现均高于现有灌区主栽作物及其间作模式,在宁夏黄灌区是一项很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栽培措施。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S532;S513【正文快照】:
高效用水型立体复合栽培技术是生态农业集约化生产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作物光合净效率、实现农业节本增收重要环节之一。玉米与马铃薯间作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上的总产量,特别是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矛盾小,互利多,两者又都是高产作物,增产效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峰,李会安,蒋晓辉,蔡大应,张文鸽,张凤燃;[J];灌溉排水学报;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年01期
卢宗凡,张兴昌,苏敏,林和平;[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年01期
彭珂珊;[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彭珂珊;[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0年03期
刘玉华;[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季良;[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99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翟军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张利菊;[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王丽萍;[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李鹏;[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唐崇伟;[J];湖北农业科学;1980年03期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玉米早熟组;[J];湖北农业科学;1980年05期
胡庆浩;[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黄邻宾;[J];江苏农业科学;1980年01期
郭绍铮;[J];江苏农业科学;1980年04期
洪光斗;[J];江苏农业科学;1980年06期
曾昭顺,沈善敏,乔樵,吴燕玉,李彤;[J];土壤通报;1980年02期
何三家,梁庆海;[J];土壤通报;1980年04期
陈佐忠,黄德华,张鸿芳;[J];土壤通报;1980年04期
白偲,黄文杰,胥士科,赵更生;[J];土壤通报;198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河清;翟文景;林庆梅;张凤章;谢维虎;孙耀东;;[A];首届粤港生物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许志刚;;[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黄颂禹;卞觉时;徐炜民;;[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周益军;程兆榜;吴淑华;范永坚;侯庆树;张文荟;;[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杜少先;;[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郑晓亮;;[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殷肇君;董初生;;[A];'96全国方便食品加工与包装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殷肇君;楼文高;;[A];'97北京国际食品加工及包装技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郭贵文;柳黄;高应;杨琦;;[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老年营养暨第二届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陈正宏;;[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老年营养暨第二届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建农;[N];科技日报;2000年
记者李战吉、王方杰;[N];人民日报;2002年
本报记者;[N];云南科技报;2002年
唐禄干 杨粟;[N];中国妇女报;2003年
 ;[N];经济日报;2003年
;[N];中国包装报;2004年
储海;[N];中国船舶报;2004年
周翔;[N];中国船舶报;2004年
储海;[N];中国船舶报;2004年
龚伟东;[N];中国船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金彩;[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刘晚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范丙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孙彩霞;[D];沈阳农业大学;2001年
杨俊品;[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陈正玲;[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张岁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黎裕;[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李秧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陈玉香;[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时国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王滨;[D];天津轻工业学院;2000年
崔鸿远;[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刘小伟;[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许明陆;[D];四川农业大学;2000年
刘宏伟;[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孙满吉;[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滕险峰;[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李士平;[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梅丽艳;[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北方石灰性土壤中青霉菌P8(Penicillium oxalicum)活化难溶磷的作用和机理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博士论文
北方石灰性土壤中青霉菌P8(Penicillium oxalicum)活化难溶磷的作用和机理研究
【摘要】:
溶磷微生物是一类参与土壤磷循环的重要微生物类群,它们能够将土壤中的难溶无
机磷转化为有效态磷。本文在石灰性土壤上进行了溶磷微生物的筛选,得到了溶磷草酸
青霉菌,并进一步对溶磷草酸青霉菌的溶磷效果、溶磷能力、活化土壤难溶磷的种类、
对作物生长和磷素吸收的作用、生存能力以及溶磷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
以下主要结果:
1.用石灰性土壤样品进行了溶磷微生物的分离筛选,获得了具有较强溶磷作用的
青霉菌P8、Pn1和曲霉A6。溶磷能力测定显示,在琼脂培养基上青霉菌P8和Pn1表现
较强的溶解骨粉、Ca_3(PO_4)_2、Ca_8H_2(PO_4)_65H_2O、CaHPO_4和FePO_4的能力,液体培养条
件下,能够溶解摩洛哥磷矿石。氮源种类对青霉菌P8和Pn1的溶磷效果有显著影响,
硝态氮供应时比铵态氮有较高的溶磷量。分泌有机酸是青霉菌P8溶磷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氮源供应时有机酸的代谢方向迥异,供应铵态氮时青霉菌P8主要分泌苹果酸、乙
酸、丙酸、拧橡酸和琥珀酸,而供应硝态氮时则几乎不产生这些有机酸,表明青霉菌P8
的溶磷机理不只一种。
2.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溶磷青霉菌P8对作物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青
霉菌P8能够促进作物生长,提高玉米、花生和油菜的生物量,增强玉米、花生和油菜
吸收磷素的能力。同时,接种青霉菌P8提高了花生、玉米和油菜的吸氮量。
3.盆栽条件下,玉米、花生和油菜为供试作物,研究了磷肥施用条件下青霉菌P8
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第1茬降低了青霉菌P8增加生物量的效果,
接种青霉菌P8与磷肥单施的玉米和花生的生物量没有差异,但明显提高了花生和玉米
的吸磷量;第2茬接种青霉菌P8显著增加玉米、花生的生物量和吸磷量,磷肥对青霉
菌P8已无影响。
4.土壤磷的组分分析显示,青霉菌P8能够溶解土壤中的磷酸八钙和磷酸十钙等难
溶磷。土壤的6种无机磷组分中,Ca_2-P型磷酸盐变化较大,Fe-P和O-P(闭蓄态磷)变
化较小。有效磷较高的1号土壤接种青霉菌P8,种植玉米、花生和油菜的所有土壤的Ca_(10)-P
形态磷的含量显著下降,有效磷较低的2号和3号土壤接种青霉菌P8,只有种植花生土
壤的Ca_(10)-P形态磷的含量降低。
5.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难溶磷在青霉菌P8作用下的生物利用效果。结果
表明,青霉菌P8增强了Ca_3(PO_4)_2和摩洛哥磷矿石(MRP)两种难溶磷的生物有效性,不
接种青霉菌P8时Ca_3(PO_4)_2和摩洛哥磷矿石的生物有效性低。青霉菌P8对难溶磷种类
有一定的选择性,对Ca_3(PO_4)_2、FePO_4、开阳磷矿石和摩洛哥磷矿石的活化能力较强,
而对晋宁磷矿石和AJPO。活化作用较弱。三种磷矿石中,摩洛哥磷矿石被青霉菌PS活
化的效果最好。青霉菌PS溶解难溶磷的效果主要表现在10-60d之间,超过60d溶磷效
6.为了更好地进行青霉苗PS在土壤中的生命活动、根际定殖、生态效应等方面的
研究,应用原生质体再生技术,对草酸青霉菌PS(Penicillium oxalicum)进行了GUS和
GFP标记基因的转化。经
4性检测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
和GUS基因己成功地转入青霉菌PS中。GUS基因转化的青霉菌PS,经过一个月6次
转接,PS菌株的GUS基因活性稳定表达。GFP转化的青霉菌PS菌株,经过78d的培
养,转入的GFP基因有部分丢失,尚有0刀of%-0刀1%的菌株中GFP基因稳定表达。
7.溶磷微生物PS的存活能力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温度、水分、作物种类、载体类
型等因素对青霉菌PS存活影响较大。温度低、水分含量少有利于青霉菌PS的存活;载
体种类以土壤和秸秆为载体中的青霉菌的的存活率较高,草炭的效果较差:土壤灭菌
有利于青霉菌PS的存活,青霉菌PS在玉米上的存活率高于花主和油菜。
8.摇床培养条件下,对青霉菌PS的溶磷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青霉菌PS
在不同的碳氮营养条件下都能溶磷。它适应的碳源和氮源的种类较广,葡萄糖和秸秆皆
可为碳源,尿素、硝酸钠和硫酸按都为可利用氮源。难溶磷种类不同,各种氮源对青霉
菌PS的溶磷能力影响不同。磷矿石作为磷源时,尿素是最佳氮源,硝态氮次之,铰态
氮较差;磷源为氏(PO山时,铰态氮是最好氮源,溶磷量大于硝态氮,硝态氮又大于
尿素。青霉菌PS分泌有机酸、蛋白质、酸性磷酸酶和多糟的数量受供磷水平的显著影
响,磷胁迫时分泌量增加,分泌量与有效磷浓度呈高度或中度负相关,这些受有效磷水
平影响较大的有机分泌物可能都参与了溶磷过程。难溶磷的种类同样影响青霉菌PS 分
泌有机物的数量,在 Ca。(PO。)。、FePO。和 AIPO。三种难溶磷培养基中,青霉菌 PS分泌
的有机酸、酸性磷酸酶、蛋白质和多糖数量都高于在水溶性的KH。PO。中的分泌量,增
加数倍乃至数十倍。这些物质是磷胁迫诱导的产物,分泌量越高者与溶磷越密切。高效
液相色谱测定的有机酸的种类与含量显示,不同氮源种类影响青霉菌分泌有机酸的种类
与数量,表明青霉菌PS溶磷作用不只是受有机酸的影响,溶磷途径远非一条。由上述
【关键词】:【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1【分类号】:S154.38【目录】:
中文摘要9-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31
一、 土壤中的磷11-13
(一) 土壤中磷的形态11-12
(二) 土壤中磷的含量与分布12
(三) 磷肥在土壤中的转化(吸附、固定)12
(四) 难溶磷的生物转化12-13
二、 溶磷微生物与微生物肥料13-31
(一) 历史回顾13-14
(二) 研究现状14-28
(三) 国内外溶磷微生物肥料及应用效果28-29
(四) 未来研究趋势29-31
第二章 研究意义与内容31-33
一、 立题依据31
二、 研究目的31
三、 研究意义31-32
四、 研究内容32
五、 总体设计(技术路线)32-33
第三章 溶磷青霉菌筛选及其溶磷效果研究33-45
一、 材料与方法34-36
(一) 溶磷微生物的筛选34-35
(二) 青霉菌溶磷效果35-36
二、 结果与分析36-43
(一) 溶磷真菌的筛选36-37
(二) 溶磷菌的溶磷能力37-43
三、 结论43-45
第四章 溶磷青霉菌对作物生长和磷素吸收的促进作用45-57
一、 材料与方法45-47
(一) 土壤45
(二) 试验设计45-46
(三) 种子处理46
(四) 青霉菌P8菌剂接种量与接入方法46
(五) 实验管理46-47
(六) 样品分析方法47
(七) 数据统计分析47
二、 结果与讨论47-56
(一) 青霉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47-50
(二) 青霉菌对作物吸收磷素的作用50-52
(三) 青霉菌P8对作物吸收氮钾的影响52-56
三、 小结56-57
第五章 溶磷青霉菌P8与磷肥同时施用对作物生长的影响57-70
一、 验材料与方法57-59
(一) 土壤来源57
(二) 菌剂制备与接种57-58
(三) 品种与试验管理58
(四) 试验设计58
(五) 试验样品的采取与分析58-59
(六) 据的统计分析59
二、 结果与讨论59-68
(一) 磷肥施用条件下接种青霉菌P8对玉米生长的影响59-62
(二) 磷肥施用条件下接种青霉菌P8对花生生长的影响62-65
(三) 施用磷肥与接种青霉菌P8的相互作用对小麦生长的影响65-68
(四) 磷肥对青霉菌生存数量的影响68
三、 小结68-70
第六章 溶磷青霉菌对土壤难溶磷的溶解作用70-79
一、 材料与方法70-72
(一) 土壤70
(二) 土壤磷素分级70
(三) 作物70
(四) 试验处理70-71
(五) 菌剂用量与接种71
(六) 试验管理71-72
(七) 样品分析方法72
(八) 数据统计分析72
二、 结果与讨论72-78
(一) 不同土壤作物条件下溶磷青霉菌P8对土壤磷组分转化的影响72-75
(二) 不同溶磷真菌菌株对土壤磷组分变化的影响75-78
三、 小结78-79
第七章 青霉菌对不同种类外源难溶磷的溶解能力研究79-89
一、 材料与方法79-80
(一) 试验土壤与用量79
(二) 供试作物与菌剂使用79
(三) 磷素来源79-80
(四) 试验处理80
(五) 试验管理80
(六) 样品分析方法80
(七) 数据统计分析80
二、 结果与讨论80-88
(一) 接种青霉菌P8对难溶磷有效性的作用80-82
(二) 不同难溶磷接种青霉菌对玉米吸磷量的影响82-83
(三) 青霉菌P8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83-84
(四) 青霉菌P8对不同磷源释放磷的影响84-85
(五) 不同磷源在青霉菌P8作用下对作物生长的影响85-86
(六) 青霉菌P8对玉米利用难溶磷的影响86-88
三、 结论88-89
第八章 GFP和GUS标记基因在青霉菌P8中的转化89-98
一、 材料与方法89-92
(一) 实验材料89-90
(二) GFP、GUS基因的转化方法90-92
二、 结果分析92-97
(一) GUS和GFP在青霉菌P8中的转化与表达92-95
(二) 稳定性95-97
三、 小结97-98
第九章 不同条件对青霉菌P8在土壤中生存能力的影响98-106
一、 材料与方法98-100
(一) 试验材料98
(二) 试验设计98-99
(三) 试验管理与样品采集99-100
(四) 样品分析方法100
(五) 数据处理100
二、 结果与讨论100-105
(一) 温度100-101
(二) 水分101-102
(三) 土著微生物102
(四) 溶磷微生物载体102-103
(五) 土壤类型和青霉菌P8菌剂施用方式103-105
(六) 作物种类对青霉菌P8生存的影响效果105
三、 小结105-106
第十章 青霉菌活化难溶磷机理的初步探讨106-118
一、 材料与方法107-108
(一) 菌株和培养基107
(二) 磷源107
(三) 实验设计107-108
(四) 培养条件108
(五) 样品分析方法108
(六) 数据的统计分析108
二、 结果与讨论108-116
(一) 碳氮磷源对青霉菌溶磷能力与分泌物的影响108-114
(二) 不同供磷水平对青霉菌P8分泌有机物的影响114-115
(三) 不同磷源种类对青霉菌P8分泌有机物的影响115-116
三、 小结116-118
第十一章 全文结论118-121
参考文献121-134
英文摘要134-13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辰月;陈秀蓉;杨成德;叶震;李振东;;[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李显刚;王小利;姚拓;陆瑞霞;孟军江;;[J];土壤通报;2012年06期
杨慧;范丙全;龚明波;李全霞;;[J];微生物学报;2008年01期
刘晓丽;马兴旺;许咏梅;刘骅;杨涛;王斌;文启凯;;[J];新疆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五星;[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张磊;[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秦平;[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杨翠红;[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杨慧;[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朱培淼;[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宿景霞;[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淑高;李跃进;;[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81年02期
李淑高;;[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82年02期
李淑高;;[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85年01期
;[J];土壤肥料;1980年02期
刘修才,莫淑勋;[J];土壤学报;1985年03期
金继运;[J];土壤学报;1995年01期
王卫东,谢小立,上官行健;[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3年03期
汤树德,石晶波,高强俊;[J];微生物学通报;1983年05期
李林,傅庭治,曹幼琴;[J];微生物学通报;199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淑芳,高弼模,张玉兰,刘文妍;[J];山东农业科学;2001年01期
田福平;陈子萱;苗小林;常根柱;张礼军;白斌;;[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赵朋;李絮花;王克安;杨宁;王薇;;[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杨晓玉;胡淳淳;王秀峰;史庆华;魏珉;杨凤娟;;[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姚元涛;宋鲁彬;张丽霞;田丽丽;;[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黄金秋;王秀峰;宋述尧;张喜文;;[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刘明来;张新权;曲莎;;[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卢丽萍,高贤彪,吴建明,高弼模,杨果,管力生,杨光;[J];山东农业科学;1995年06期
刘光栋,杨力,宋国菡,泉维洁,卢桂菊,韩秀香,邵良栋;[J];山东农业科学;1998年06期
侯双菊;林超群;鲁坚;方红美;陈从贵;;[J];安徽化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立格;王贤荣;;[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于江;郭萍;田云龙;蒋细良;朱昌雄;;[A];第五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廖宗文;熊金涛;张俊涛;;[A];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胡蓉蓉;章家恩;冯丽芳;;[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于翠;胡兴明;邓文;叶楚华;;[A];中南五省区蚕桑育种协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李万里;谢晓燕;;[A];低碳农业与湖南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孙伯筠;于小英;;[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2007年
于业志;陈振德;李德全;;[A];山东省植物生物学研究进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齐鑫山;聂岩;田明英;;[A];山东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C];2007年
张艳军;饶敏;杨绍聪;吕艳玲;段永华;;[A];2006年玉溪市“生态立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胡雪;[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钟磊;[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信文娟;[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张丽军;[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罗喜娜;[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司武阳;[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罗娇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郝艳;[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魏巍;[D];郑州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瑛;席琳乔;;[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5期
李育彪;龚文琪;皮科武;胡纯;辛桢凯;;[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李孝良,于群英,陈世勇,沈先云;[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邢礼军,王幼珊,张美庆;[J];北京农业科学;1998年03期
魏静,周恩湘,姜淳,姚艳荣;[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刘建玲,张凤华;[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魏静,周恩湘,张桂银,姜淳,姚艳荣,毕淑琴;[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葛诚;[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94年03期
冯月红,姚拓,龙瑞军;[J];草原与草坪;2003年01期
FauziaY.H[J];草原与草坪;200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益顺;[D];四川大学;2002年
程淑琴;[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田涛;[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张爱华;[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龚阳敏;[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李亚娟;[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冯瑞章;[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李明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梁宏玲;[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冯兆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金池;马履一;;[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韩烁;夏冬亮;李潞滨;韩继刚;;[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李显刚;姚拓;王小利;舒健虹;陆瑞霞;;[J];草原与草坪;2012年01期
王斌;朱靖蓉;许咏梅;刘骅;杨涛;马兴旺;;[J];干旱区研究;2011年05期
李鹏;陈秀蓉;李振东;赵聪;张日俭;徐长林;;[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王辰月;陈秀蓉;杨成德;;[J];草原与草坪;2013年01期
李显刚;姚拓;王小利;陆瑞霞;;[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2年02期
;[J];P2011年01期
刘文干;曹慧;樊建波;何园球;;[J];土壤学报;2012年05期
于群英;马忠友;汪建飞;卫林;;[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中阳;李菊梅;徐明岗;;[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郝艳;[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祁永青;[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王灿;[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李育彪;[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伊鋆;[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贺梦醒;[D];安徽大学;2011年
符玲;[D];天津大学;2010年
刘青海;[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杨娜;[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平泉瑞;[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齐凤兰,韩英素,赵金海;[J];色谱;1987年06期
李连朝,李天荣,汪沛洪;[J];分析测试通报;1989年03期
刘修才,莫淑勋;[J];土壤学报;1985年03期
李文通,徐定邦;[J];微生物学通报;198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克;蔡敬民;张洁;于宙;潘仁瑞;;[J];生物学杂志;1996年06期
杨劲松,李斌,陈文学,钟英长;[J];热带作物学报;2003年02期
王保军,杨惠芳,李文忠;[J];微生物学报;1998年02期
戚天慶;陈丽君;王永貴;宋慶君;;[J];科学通报;1959年14期
崔丽霞;李君剑;;[J];山西化工;2007年06期
张帆;;[J];生物学教学;2008年07期
王祥红;;[J];生物学通报;2008年12期
李蒙英,孟祥勋,王雪峰,桑敏慧;[J];中国环境科学;2001年05期
董新姣,周国玲;[J];中国环境科学;2005年04期
李奕松;杜立栋;梁为;王有年;;[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小江;谢秀丽;徐英春;王辉;刘洪瑞;;[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郭建莲;张阳根;江先海;谢志雄;;[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陈俊杰;阎雪芬;于淼;张连茹;;[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董合忠;陈穗云;李维江;;[A];中国棉花学会2005年年会暨青年棉花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陈岩;;[A];江西省第五次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田世平;秦国政;产祝龙;李博强;;[A];第二届全国植物蛋白质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杨劲松;;[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4年学术年会海南分会场“中国生态药业与药谷建设”论文集[C];2004年
曹存巍;李若瑜;刘伟;万喆;卜定方;;[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杜立栋;李奕松;梁为;申照静;王有年;;[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郑元元;李春;岳海涛;石在强;李晖;;[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江;[N];山西科技报;2004年
;[N];云南科技报;2006年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程雁;[N];河南科技报;2001年
;[N];陕西科技报;2008年
张颖;[N];证券日报;2004年
孟朝红;[N];中国化工报;2004年
凌喾;[N];大众科技报;2000年
本报记者 赵红军;[N];中国工业报;2005年
刘艳;[N];中国质量报;2003年
林洛;[N];财经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范丙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殷正男;[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师尚礼;[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钟传青;[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刘彦春;[D];北京大学;2008年
张英朗;[D];郑州大学;2007年
马艳;[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杨金水;[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杨炜华;[D];山东大学;2005年
何亚慧;[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阮芳勇;[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韦明肯;[D];广西大学;2003年
李智伟;[D];山西大学;2010年
张晓梅;[D];安徽农业大学;2002年
向晶晶;[D];四川大学;2007年
季军远;[D];四川大学;2005年
梁铃;[D];广西大学;2006年
孔苗;[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李元森;[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9年
覃培升;[D];广西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新疆袭警恐怖团伙1号头目在玉米地被毙2号被擒_资讯_凤凰网
新疆袭警恐怖团伙1号头目在玉米地被毙2号被擒
中青在线【
“伊扎布特”的行径引起塔吉克斯坦政府的高度警惕,并进行了严打——塔官方提供的资料显示,2005年,塔政府逮捕了99名“伊扎布特”分子,其中16人为女性;2006年正式批捕了58名“伊扎布特”分子,羁押了92名其他极端分子嫌犯,这其中包括多名新疆籍的嫌犯。2006年,塔吉克斯坦库尔江市法庭审判了10名“伊扎布特”分子,他们所获刑期9~16年不等,因为他们公然煽动推翻塔吉克斯坦政府。
事实上,中亚多国均受“东突”的祸害,如乌兹别克斯坦警方曾经从“伊扎布特”成员身上收缴出大量轻武器,俄罗斯于2003年从“准备参加革命”的“伊扎布特”成员处,缴获了500多公斤炸药,而“伊扎布特”成员也曾用炸弹袭击过美国驻阿塞拜疆大使馆。
正因如此,中亚各国十分重视与中国合作打击“东突”恐怖势力,塔吉克斯坦在打击“东突”恐怖势力上一直持坚定态度:日,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原名“拉赫莫诺夫”,为去俄罗斯化删掉“诺夫”)
和总理阿基洛夫,在杜尚别分别会见到访的中国时任外交部长李肇星时表示,应进一步提高对“三股势力”危害性的认识,加强合作,坚决打击。
~23日,中塔特种部队在距离首都杜尚别东南200公里左右的穆米拉克训练场举行演习。此次演习旨在“搜索并摧毁山地里的恐怖团体”,参演部队包括500名塔吉克斯坦特种兵和一个连的中国特种兵。
今年8月14日,外交部长杨洁篪应邀会见塔吉克斯坦驻华大使阿利莫夫。阿利莫夫表示,塔方坚定支持中方在台湾、西藏、打击“东突”等问题上的立场,愿不断深化两国合作。
邱永峥  
凤凰图片08奥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吉祥1号玉米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