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 小明在进行,两个图中间的圆分别是圆a和圆b.小明通过观察认为圆a和圆b一样大

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装置,两个烧瓶及其中煤油的质量、初温均相同,R甲>R乙.(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无法测量,本实验是通过比较煤油升高的温度来间接比较热量多少的.(2)实验的电路采用这种连接方式,目的是控制电流相等,从而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之间的关系.(3)实验中小红问小明:“打开水龙头就可以得到水,干嘛不用水代替煤油?”,对于这个问题,小明与他的同学给出了下列四种答案,你认为最合理的是D.A.因为煤油有颜色便于观察B.因为煤油的热值较大C.因为煤油的密度较小D.因为煤油的比热容较小.
解:(1)电流通过电阻丝会产生热量,瓶中的煤油吸热温度会升高,利用转化法,根据煤油温度变化的大小来比较热量多少;(2)实验中两个电阻串联,通过两电阻的电流、通电时间都相同,只有电阻的阻值不同,所以是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3)因为煤油的比热容比水的小,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温度升高的多,用煤油做实验效果更明显,故选D;故答案为:(1)煤油升高的温度;&&&&&&&&&&&&(2)电流;电阻;(3)D.(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在此应用了转换法;(2)由实验电路可以看出,两个电阻串联,所以通过的电流相等,而电阻的大小不同,所以此题是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3)因为煤油的比热容比水小,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水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煤油的温度变化大,据此分析;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绵、砝码、木板)设计了如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受力面(海绵和木板表面)的形变(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比较图(b)和图(c)可知,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前后两次受力面的材料不同.
(3)如果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是否有关”,应选择器材小桌、海绵、砝码.(从题中所给器材中选择)
解:(1)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物体的形变上,通过比较海绵和木板的形变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不同的物体受力改变形状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海绵比较容易改变形状,木板不易发生形变,受到相同的压强时,物体的形变程度不同,所以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结论;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是否有关”,就要采用相同材料的受力物体,且要改变压力的大小,因此,应选择的器材是小桌、海绵、砝码.
故答案为:(1)受力面(海绵和木板表面)的形变(凹陷)程度.
(2)前后两次受力面的材料不同.
(3)小桌、海绵、砝码.
(1)压力是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物体的形变上,可以根据受力物体的形变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两个物体受到相同的压强,发生的形变程度也有可能是不同的,如海绵和木板;
(3)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通过物体的形变来体现出来,因此应选择易形变的物体,同时还要使用相同材料的受力物体.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做“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的实验,在A、B间接入下表中待研究的电阻丝,电源电压U恒定,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电阻丝用电阻符号表示):
锰铜合金丝
镍铬合金丝
镍铬合金丝
镍铬合金丝
(1)小明选择序号为 2和4的两根电阻丝来探究,实验采用的方法叫 控制变量法.
(2)他正确选择后,将电阻丝分别接入A、B间,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暗或电流表的示数来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实验中,两次电流表指针均有偏转,但第一次的示数大于第二次的示数,说明第一次接入的电阻丝阻值 较小(填“较大”或“较小”);其中第二次实验中灯泡不亮,你认为原因是 第二次接入的电阻大,电路电流小,灯泡的功率过小.
(3)小明继续用上述电源设计了图(乙)所示的电路图,来探究导体电阻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温度、导体长度因素除外).他应选择序号为 1和2(或选2和3)的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R1、R2所在位置.请你简述小明选择的原理及结论:
(1)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该选择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的两根电阻丝.从表格中可知,序号2和序号4的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长度不同,所以应选用序号2和4,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 (2)电流表第一次的示数大于第二次的示数,表明第一次的电流比第二次的大,说明第一次的电阻阻值比第二次的电阻阻值小;由于第二次电路中的电阻大,会造成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以至于灯泡不亮.
&&& (3)电阻的大小除了与导体的长度有关以外,还与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有关.所以他还可以探究电阻与材料、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 要探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可以选择序号1和2;要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可以选择序号2和3.
原理: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各用电器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即R1R2&=U1U?2&;
结论:选序号1和2,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条件下,不同材料的电阻其阻值不同.
&&&&& 选序号2和3,同种材料在长度一定条件下,导体电阻跟导体横截面积有关.
故答案为 (1)2和4,控制变量法;(2)较小,第二次接入的电阻大,电路电流小,灯泡的功率过小;(3)1和2(或选2和3),&原理: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各用电器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即R1R2&=U1U?2&;结论:选序号1和2,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条件下,不同材料的电阻其阻值不同.选序号2和3,同种材料在长度一定条件下,导体电阻跟导体横截面积有关.
(1)要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控制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灯泡的亮度是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而灯泡的实际功率由实际电压决定;
(3)电阻的大小除了与导体的长度有关以外,还与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有关.所以他还可以探究电阻与材料、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 在串联电路中,因为电流处处相等,所以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用电压表分别测出两根电阻丝两端的电压,然后去比较这两根电阻丝两端的电压,电压大的电阻阻值大.教师讲解错误
错误详细描述:
(襄樊)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塑料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________所示的实验.(4)以上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属于________法.(5)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塑料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下面这道题和您要找的题目解题方法是一样的,请您观看下面的题目视频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________所示实验。(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思路分析】
(1)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采用转换法,通过泡沫的形变来体现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的大小是相同的,压力不同,泡面的凹陷程度不同,由此得出压力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关系;(3)要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就要控制压力不变,而受力面积不同;(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该保持压力不变.
【解析过程】
(1)实验中,泡沫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用泡沫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泡沫凹陷越大,故可得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要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就要控制压力不变而受力面积不同,甲和丙两图符合题意;(4)本实验的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属于控制变量法;(5)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该保持压力不变.小明实验时没有保持压力不变,实验过程中压力和受力面积同时变化,无法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1)泡沫的凹陷程度;(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甲和丙;(4)控制变量;(5)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涉及到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这两种方法是初中物理用到的最多的探究方法,需要掌握.
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B座6层601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题谷教育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泡沫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甲和丙所示实验.(4)小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初中物理
(2013?北塘区二模)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泡沫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图1、图2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4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不变(选填变大、不变、变小),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初中物理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泡沫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图1、2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1和3所示实验.(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4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初中物理
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泡沫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现象,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甲、丙两图所示现象,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大.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明用图甲所示的电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