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正面投掷轻物手臂上举后引该做什么练习来突出这个重点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笔记]原地正面投掷轻物教学反思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笔记]原地正面投掷轻物教学反思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参评文章)投掷轻物教学设计
&&&&&·&&>&&>&&>&&>&文章正文
(参评文章)投掷轻物教学设计
作者:刘铁成&&&&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9/29/2008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 刘铁成
一、本课教材:持轻物掷远(第二次课)——水平一
二、指导思想:
本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突出一个“新”字,体现一个“改”字,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与游戏为载体,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让学生在所喜爱的活动中学习一定的知识,学会生存,学会健体,掌握一些基本的健身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本课以培养学生发展为核心,抛掷为内容,通过设置情境、创设氛围,并配以学生喜欢的乐曲渲染情境,把学生带入富有想象力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主教材通过让学生先尝试、讨论、教师提示、学生相互评价等“先学后导”、“小群体合作学习”的方法来掌握动作,在游戏中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思想品德教育寓于体育活动之中。用旧报纸制作各种器材贯穿整节课,在学习投掷动作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利用废报纸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创造安全运动。
运动技能目标:1、初步学会持轻物抛、接、投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投掷和奔跑能力。2、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快速挥臂的投掷方法和规则。
身体健康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灵敏、反应、协调和力量素质。
心理健康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以及机智果断,遵守规则,注意安全,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四、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教材内容是原地正面持轻物投掷。该教材是小学一年级的投掷教材,在田径教材中占有较大比重,也是小学生非常喜爱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体育活动。它是一种以上肢运动为主,结合下肢协调配合的一种身体活动,小学低年级的投掷教材,是一些自然、简单的滚、抛、掷动作。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左右肢体的匀称发展,不仅右手投也要左手投。由于设备简单,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容易开展,是小学体育教材中较容易开展的内容。通过投掷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力量、灵敏、协调性等具有显著作用。同时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协同合作的良好作风和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在以往的投掷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动作程序化,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本课持轻物掷远的教学中,丰富了投掷目标,提高了难度,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和运用不同的投掷方法,使教材更加生动、有趣。
五、学生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弹性差,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发育较晚,他们的骨骼、肌肉以及内脏器官发育不完善。同时,他们的团体意识逐渐加深,对团体竞争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注意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并通过语言或表情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灵活的安排多样的投法练习,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公平竞争的气氛,留给学生一定的活动天地,让学生自由学习,在观察思考中得到启示,得到锻炼。多表扬,少批评和指责。同时让学生自由组合,有效的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益于各层次学生得到提高。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成功感,给学生带来:学会了的愉快,成功了的喜悦,获胜了的开心和自豪,正确引导学生,弱化、扭转不良的心理倾向。
六、动作方法:
1、手持轻物(报纸、羽毛球、沙包、小皮球、乒乓球等等)用蹲立、站立等姿势,从体前、体侧或其他方向向上抛出。
2、学习正面投掷动作: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手握轻物屈肘于肩上,肘关节向前,眼看前方,接着后脚蹬地,向前自然挥臂,将轻物朝前上方远处掷出。
3、利用游戏方法 (对墙投、投准、向高处投、消灭四害等)进行投掷动作的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练习兴趣的目的。
七、传授方法:
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运用多媒体、小组讨论、相互评价、个人或小组尝试与实践、教师总结。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当前位置: >>
一到四年级投掷单元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多种方式持轻物投掷)【教材分析】 投掷是发展身体各部位肌肉力量的主要练习内容,它能培养学生健壮的体魄、充沛的 精力,开朗的心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多种持轻物投掷练习和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 趣,体验成功,培养自信,获得心理上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以后进一步学 习投掷动作打下良好基础。 【动作做法和要点】 持球手对准投掷方向,向后做牵引动作,通
过身体与手臂协调用力向前进行投掷。 【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常见错误 出手方向不正,速度慢。 现象及原因 投出去的轻物忽高忽低, 忽左 忽右,出手软弱无力。 纠正方法 教师要讲清楚投掷方法、 要领 和要求,并作正确示范。 把小旗或鲜明的标志物放在 远处,要求学生尽量投向目 标。 面对墙, 一手托投掷臂的肘下 部, 要求投掷臂向后引伸, 重 心向后移动,肘关节不外展, 用力向墙壁投掷。没有正确的挥臂动作肘关节下垂, 投掷臂没能向后 引伸。【教学计划】 1、 能积极参与投掷练习、培养对投掷活动的兴趣。 2、 初步学会抛、接、撇、掷等一些简单的自然投掷动作,培 养学生正确的投掷姿势,了解抛、接、撇、掷在实际生活 课 中的运用。 时 3、 以发展学生的上下肢、 肩带和腰腹等大肌肉群力量为主要 数 目标, 促进学生判断力、 时空感和协调性、 灵活性的发展。 4、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团结友爱、协同合作的作 风。教 学 目 标4教 学 内 容 课 时多种方式持轻物投掷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单、双手抛接轻物的动作。 难点:多种持轻物投掷、身体协调用力。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抛物、接物的 动作方法。 难点:抛物、接物时 全身协调地用力。教学策略 1、 发挥想象, 自 主 练 习 单、双手向 上抛轻物。 2、 通过比赛形 式进行双手 接物练习。 3、 通过游戏来 激发学生的第 1 课 时1、 不同姿势单、 双手 1、 学会向上抛物, 向上抛接轻物体。 掌握基本动作 2、 游戏: 看谁抛接次 方法, 体验全身 数多。 协调用力。 2、 了 解 抛 物 后 接 物的动作方法。 3、 通过游戏, 体验 成功的乐趣, 培 养学生思维和 创新能力。学习兴趣。 4、 用小皮球或 纸团来进行 抛接练习 重点:熟练掌握自抛 自接的动作方法。 难点:提高面对面抛 接能力。 1、 先让学生自 主 练 习 抛 接。 2、 从自抛自接 过渡到面对 面抛接。 3、 利用示范、 讲解进行抛 球 进 筐 练 习。1、 自抛自接。 2、 面对面抛接。 3、 抛物进筐。 第 2 课 时1、 学 会 两 种 以 上 自抛自接的动 作方法。 2、 了 解 并 熟 练 掌 握抛接的动作, 提高面对面抛 接能力。 3、 在 双 人 抛 接 游 戏的游戏中, 学 会相互配合, 培 养团结协作的 团队精神。1、 不同方向持轻物 投掷。 2、 地滚球比远。 第 3 课 时1、 初 步 了 解 不 同 重点:不同方向向持 方 向 持 轻 物 投 轻物投掷动作。 掷的动作方法。 难点:撇掷轻物。 2、 基 本 了 解 地 滚 球比远的技术 动作。 3、 通 过 游 戏 培 养 对练习浓厚的 兴趣和同学之 间团结协作的 精神。 1、 通 过 教 学 让 学 生熟悉并了解 多种方式持轻 物向有标志的 方向掷远的基 本动作。 2、 培 养 学 生 善 于 思考、不畏艰 难、 自我挑战的 精神。1、 利用挂图和 教师示范让 学生初步了 解动作。 2、 分组练习, 讨 论 学 习 撇、掷的基 本动作。 3、 通过游戏激 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1、 多种方式持轻物 向有标志的方向 掷远。 2、 考核:小沙包掷 远。 第 4 课 时重点:多种方式持轻 1、 学生根据教 物向有标志的方向掷 师的要求自 远的基本动作。 主练习。 难点:身体协调用力。 2、 分小组讨论 多种方式持 轻物向有标 志的方向掷 远的基本工 作。 3、 分 小 组 比 赛,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 趣。 4、 评定学习成 果。 一年级下册:持轻物掷远、投准【教材分析】 持轻物掷远、投准是中低年级投掷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投掷、投准的正确 姿势,发展投掷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为高年级的投掷、投准等技术动作的学习打下基础。 【动作做法和要点】 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右手持小沙包,曲肘于肩上,肘关节向前, 眼看前方,对准一定高度目标进行投准。 要点:曲肘于肩上,肘关节向前。 【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常见错误 投得过高或过低 现象及原因 学生不能理解掷远与出手角 度的关系, 正确的投掷姿势没 掌握。 挥臂速度缓慢 纠正方法 目标物的高度和远度要根据 学生的身高及投掷能力来确 定, 加强肩上曲肘、 自然挥臂 的技术动作教学。 多练习反弹球比高、 比远, 要 求用力蹬地,强化快速出手。出手速度慢,投不远 【教学计划】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1、 2、 3、能积极参与投掷练习,培养对投掷活动的兴趣。 初步掌握自然挥臂投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 以发展学生上下肢、肩带和腰腹等大肌肉群力量为主,促进学生判 断力、时空感和协调性、灵活性的发展。 教学重点 与难点课 时 数4持轻物掷远、投准重点: 熟悉对一定高度的目标进行投准的 基本动作。 难点:熟练掌握投准基本动作并投准目 标。 教学重点与 难点 重点:熟练掌 握地滚球的 技术动作。 难点:全身协 调配合。 教学策略 1、 自主探索地滚球的练 习方法。 2、 通过比赛形式促进地 滚球比远练习。 3、 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 1、 地滚球比 远。 2、 游戏“套 环” 。教学目标 1、 能够积极参与地滚球比 远练习, 培养活动兴趣。 2、 熟练掌握地滚球比远的 基本动作,身体协调配 合。 3、 通过比赛、游戏培养学 生的相互合作、奋勇拼 搏的良好品质。 1、 初步了解上下手持轻物 投远的技术。 2、 基本掌握上下手持轻物 投远的技术动作并透过 2~3 米高的横绳,手脚 协调配合。 3、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团 结协作的良好品质。第 1 课 时第 2 课 时1、 上下手持 轻 物 投 远。 2、 透过 2~3 米高的横 绳。重点:上下手 1、 根据教师讲解动作, 持轻物投远。 学生自主练习持轻物 难点:透过 投远。 2`3 米高的横 2、 在投远的基础上提高 绳。 难度,投过 2`3 米高 的横绳。 3、 利用示范、讲解进行 投远练习。 第 3 课 时1、 对墙上目 标投准。 2、 对 2`3 米 高的目标 投准。1、 初步了解对墙投准的基 本技术动作。 2、 熟练掌握投准的技术动 作,使 60%的学生能够 完成对 2`3 米高的目标 投准。 1、 积极参与小沙包掷远的 考核,争取发挥自身的 潜能。 2、 在考试中学生能根据掷 远的效果,对自身的动 作进行调节,包括动作 连贯、出手时机、出手 角度、用力方法等。 3、 形 成 学 生 之 间 相 互 鼓 励、相互激励的考试氛 围。重点:对墙上 目标投准。 难点:对 2`3 米高的目标 投准。1、 利用挂图和教师示范 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个 动作。 2、 分组练习,讨论学生 投准的基本动作。 3、 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考核:小沙包 掷远第 4 课 时重点:自我调 1、 用定性(动作质量) 节出手时机、 和定量(远度)两种 角度、远度。 尺度对学生进行综合 难点:动作协 评价。 调 、 爆 发 用 2、 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 力。 康标准的要求。 二年级上册:原地正面投掷轻物【教材分析】 原地正面投掷轻物是小学二年级的投掷教材, 在田径教材中占有较大比重, 也是小学生 非常喜爱并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体育活动。 它是一种以上肢运动为主、 结合下肢协调配 合的身体活动,小学低年级的投掷教材的主要内容是一些自然和简单的滚、抛、掷动作。在 教学中要注意保持学生左右肢体匀称发展,不仅右手投也要左手投。由于所需设备简单,不 需要很大的场地,容易开展,因而是小学体育教学中较容易开展的项目。通过投掷活动,能 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技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其力量、灵敏、协调性等 素质具有显著作用。 【动作做法和要点】 正面对准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右手持小沙包,曲肘于肩上,肘关节向前, 眼看前方,出手角度略微向上,快速挥臂将小沙包掷出。 【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常见错误 只用投掷臂的力量。 现象及原因 未能明确用力的顺序; 没能用 力蹬地、快速收 纠正方法 让学生尝试比较两腿直膝和 屈膝蹬地动作, 以强化身体协 调用力和由下而上的用力顺 序;教师示范蹬地展体动作, 让学生观察、模仿。 面对墙, 另一手托投掷臂的肘 下部,要求投掷臂向后引伸, 重心向后移动, 做出超越器械 动作,肘关节不外展。挥臂距离过短, 没能形成 “满 弓”投掷臂没能向后引伸, 身体柔 韧协调性差, 肩上曲肘技术动 作没掌握。【教学计划】 1、 能积极参与投掷练习,提高对投掷活动的兴趣。 2、 初步掌握正确的原地正面投掷姿势,体验肩部带动手臂 的甩鞭动作,提高学生的投掷能力。 3、 以发展学生上下肢、肩带和腰腹等大肌肉群力量为主, 提高其判断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4、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团结友爱、协同合作的 作风 原地正面投掷轻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 学 目 标课时数4教 学 内 容 课 时 第 1 课 时重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连贯完成正面投掷动作。 难点:肩后过肩、手脚协 调。 教学策略 1、 自主探索持轻物投 远的练习方式。 2、 通过比赛得分形式 激励学生练习动 作。 3、 通过游戏来激发学教学内容 持轻物向有标 志的方向投远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了解持 轻物掷远的技术动 作。 2、 是学生初步掌握手 臂上举后引技术动 作,身体协调配合。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手臂上举后 引, 上下肢协调配 合。 难点: 连贯完成后 引挥臂。 3、 通过比赛、游戏等 培养学生相互合 作、奋勇拼搏的良 好品质。 近距离对准目 标投掷。 1、 使学生初步了解近 距离对准目标投掷 的技术动作。 2、 使学生基本掌握投 准的技术动作,80% 的学生能够通过练 习击中目标。手脚 协调配合。 3、 培 养 学 生 积 极 动 脑、团结协作的良 好品质。生的学习兴趣。第 2 课 时重点: 上下肢身体 1、 根据教师的动作讲 协调配合。 解,学生自主练习 难点:击中目标。 对准目标投掷。 2、 分小组进行投准目 标得分的练习。 3、 利用示范、讲解进 行投准练习。 4、 通过投准得分激发 学生的练习兴趣。第 3 课 时1、 持 轻 物 投 1、 使学生掌握持轻物 过 3 米远、 投远的技术动作。 3 米高的横 2、 通过持轻物投远练 绳。 习使 90% 的学生能 2、 正 面 持 小 够完成投掷动作, 沙包等投 使 60% 的学生能够 远 在投远时去的较好 成绩。 3、 培 养 学 生 奋 勇 拼 搏、坚持不懈的精 神品质。 1、 正 面 持 轻 1、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物投掷各 小沙包掷远的考 种目标物。 核,争取发挥自身 2、 考核:小沙 的潜能。 包掷远 2、 形成学生之间相互 鼓励的考试氛围。重点: 持轻物投过 一定高度时手脚 协调配合。 难点: 手臂上举后 引,身体协调配 合。1、 利用挂图和教师示 范让学生初步了解 这个动作。 2、 分组练习,讨论学 习持轻物投远的基 本动作。 3、 通过比赛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第 4 课 时重点: 自我调节出 1、 用定性(动作质量) 手时机、 角度、 远 和定量(远度)两 度。 种尺度对学生进行 难点:动作协调, 综合评价。 爆发用力。 2、 参考《国家学生体 质健康标准》的要 求。 二年级下册:原地侧向投掷小沙包【教材分析】 原地侧向投掷小沙包是继一年级学习投掷轻物之后的提高性学习内容, 它在投掷轻物的 基础上增加了物体的重量, 以此正式开始学习投掷的基本动作, 这个阶段主要的教学目标是 让学生体会蹬地转体、肩上屈肘、背后过肩的侧向投掷方向及用力顺序等,从此发展学生上 下肢、肩带和腰腹等大肌肉群力量,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也为其三年级进 一步学习投掷垒球打下一定的基础。 【动作做法和要点】 手持小沙包后引,重心在持沙包手同侧腿上,利用蹬伸、转体、挥臂等连贯的动作,形 成超越器械的姿势,利用手臂、手腕的最后“鞭打”动作将小沙包以合适的时机和出手角度 投出。 动作要点:蹬、转、挥动作协调,出手角度合理。 【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常见错误 手脚不协调,过早挥臂 现象及原因 1、 不理解蹬、转、挥的动作顺序 和最后用力方法。 2、 学生身心紧张、 肌肉僵硬致使 动作不协调、不稳定。 纠正方法 1、 利用生活中的投掷方式 进行引导, 形成动作的迁 移。 2、 教师多做示范。 多利用学 生自身的展示, 结合教学 挂图进行教学。 3、 用游戏或者轻松的模仿 秀化解学生紧张的学习 气氛。 1、 利用辅助设备手段 (如橡 皮筋) 引导学生在额前出 手。 2、 多看教师的示范、 同学的 展示、教学挂图。 1、 引导学生由快到慢进行 练习,做到动作协调用 力。 2、 利用一定高度的横绳引 导学生最后用力的方向。 3、 提醒学生沙包出手后的 换腿动作以及保持身体 的平衡。出手时机不当过早或过晚出手,挥臂动作不熟 练,没有形成动力定型。身体前扑1、 挥臂的角度不对, 用力的方向 在前面,而不是前上方。 2、 可能是蹬、转、挥的动作没有 形成合力, 各个动作之间不连 贯。【教学计划】 教 学 目 标 1、 能积极参与投掷学习活动,用于表现自己。 2、 初步学会蹬地转体、肩上屈肘、背后过肩的侧向投掷方法和用力顺序, 提高投掷能力。 3、 以发展学生上下肢、 肩带和腰腹等大肌肉群力量为主,提高判断能力和 动作的协调性。 4、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团结友爱、协同合作的作风。课时数4 教 学 内 容 课 时1、 原地侧向投掷小沙包。 教学重点 2、 多种姿势的投掷:两脚前后站立投掷小沙包、 与难点 原地侧向对墙投掷小皮球、原地侧向投掷过一 定高度和远度的横绳。 考核:小沙包掷远。 教学内容 1、 多种姿势 的投掷。 2、 两脚前后 站立投掷 小沙包。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各 种投掷动作在生活中的 应用,并在学生过程中得 到乐趣,在联系中展示自 我。 2、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投 掷后引挥臂(鞭打)动作 并能比较协调地将沙包 投出。 3、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 参与的学习态度、发挥学 习小组的合作探究作用。 1、 理 解 侧 向 投 掷 动 作 是 通 过身体蹬、转、挥协调配 合才能完成的。 2、 通过教学,让大部分学生 掌握蹬、转、挥的动作, 少数学生能协调地完成 动作。 3、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 探究的学习方法,发扬小 组或团队的相互合作精 神。 1、 用 学 生 喜 欢 的 小 皮 球 进 行投掷动作的练习来激 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 设活跃的课堂气氛。 2、 通 过 教 学 , 学 会 侧 向 投 掷,蹬、转、挥的基本动 作,并能结合最后出手动 作进行练习,能把握小皮 球出手的时机。 3、 培 养 学 生 自 我 调 控 的 能 力和发挥相互探究、共同 提高的合作学习精神。 1、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侧 向 投 掷 的练习和考核,并能发挥 教学重点与难 点重点: 连贯完成蹬、 转、 挥的动作。 难点:背后过肩、手脚 协调。教学策略第 1 课 时重点:理解并学 1、 结合生活中的抛接 会挥臂(鞭打) 动作进行各种姿势 动作。 的练习。 难点:把握出手 2、 结 合 鞭 打 动 作 练 时机。 习,形成动作之间 的迁移。 3、 用游戏的形式激励 学生练习。 4、 可以用乒乓球、羽 毛球、纸团等进行 投掷练习。 重点:蹬、转、 1、 尝试练习后引导学 挥动作。 生原地侧向投掷的 难点:动作先后 方法。 次 序 和 手 脚 协 2、 从徒手练习到持沙 调。 包进行练习。 3、 利用示范和展示, 结合挂图进行教 学。原地侧向投 掷小沙包第 2 课 时原地侧向对 墙投掷小皮 球 第 3 课 时重点:蹬、转、 1、 小组探究如何才能 挥协调用力。 使动作协调。 难 点 : 肩 上 曲 2、 结合示范和教学挂 肘,快速挥臂。 图让学生形成动作 印象。 3、 结合小气球进行各 种游戏形式的练 习, 激发学习兴趣。第 41、 原地侧向 投掷过一重 点 : 动 作 连 1、 借助横绳的高度让 贯,手脚协调。 学生调节自己出手 课 时定高度和 远度的横 绳。 2、 考核:小 沙 包 掷 远。自身的潜能,展示自身素 难 点 : 快 速 挥 质。 臂,爆发用力 2、 教 学 中 运 用 定 量 和 定 性 两种尺度相结合的原则 来考核学生单元学习的 成果。 3、 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我、 不畏失败的精神,用同学 之间的相互鼓励来激发 学生的练习激情。的时机和角度。 2、 运用定量和定性两 种尺度相结合的原 则来评定学生学习 的成果。 3、 相互鼓励。激发潜 能。 三年级上册: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教材分析】 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是在学习投掷沙包的基础之上的教学内容, 手臂的动作基本和投掷沙 包一样, 在刚刚学习垒球时要注意对学生握球方法的指导。 三年级阶段学习投垒球旨在发展 学生上下肢、肩带和腰腹等大肌肉群力量,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教师要利 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投垒球的兴趣, 并使其形成良好的投掷姿势, 为以后进一步 学习行进间投垒球做好准备。 【动作做法和要点】 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握住球,小指弯曲在球的下面,掌心空出。手持垒球后引, 重心在持垒球手同侧腿上,利用蹬伸、转体、挥臂等连贯的动作,形成超越器械的姿势,利 用手臂、手腕的最后“鞭打”动作将垒球以合适的时机和出手角度投出。 身体协调,快速挥臂,爆发用力,形成“鞭打”动作将垒球以合适的时机和出售角度投 出。 蹬转挥动作协调有力,出手角度合理,超越器械,手腕手指爆发用力。 【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常见错误 投掷时躯干向左侧倾倒(右 臂为例) 现象及原因 1、 左侧支撑不稳定; 投掷时 头部与左肩向左转动。 2、 躯干和腿部肌肉力量不 够。 纠正方法 1、 投掷时头部与两腿要正 对投掷方向。 2、 反复模仿练习侧向投掷 的动作。 3、 加强躯干和腿部肌肉力 量的训练。只用投掷掷臂的力量1、 未明确正确的用力顺序。 1、 采用双人模仿练习, 体会 2、 发力时间太晚。 用力的顺序。 3、 动作有停顿,不够连贯。 2、 多做手臂运行线路的练 4、 转肩翻肘时间过晚。 习。 3、 教师多做示范, 学生模仿 练习。 1、 对手臂膀运动线路不熟 练。 2、 没有形成满弓的动作。 3、 引球时躯干与投掷臂位 置偏离。 1、 多做翻转的手臂膀徒手 练习,加强肩肘的柔韧 性。 2、 多练习最后出手时的 “鞭 打”动作。投掷时,未经过肩上,肘关 节位置太低。【教学计划】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内 1、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投掷与游戏的活动中来。 2、 使学生基本掌握蹬地转体、肩上曲肘、背后过肩、快速挥臂的侧向投掷动 作方法和用力顺序,提高其掷远能力。 3、 以发展希尔生上下肢、肩带和腰腹等大肌肉群力量为主,提高其判断能力 和动作的协调性。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安全意识。 原地侧向投掷轻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课 时 数4重点:上下肢协调,动作连贯。 难点:快速挥臂,爆发用力。 容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连 贯的蹬转 挥动作。 难点:上 下 肢 协 调,挥臂 如鞭。 教学策略 1、 结合轻物,以游戏 的方式活跃课堂气 氛,组织学生做好 准备活动。 2、 组织进行投过一定 高度的练习。 3、 用分组分层的方式 开展练习。 4、 用游戏比赛的形式 巩固动作的掌握程 度。 1、 学生尝试性地进行 对墙投掷游戏。 2、 用挂图、口诀的方 法引导学生用合理 的姿势对墙投掷。 3、 利用学生展示和教 师示范相结合的方 法,引导学生进行 模仿练习。 4、 用比赛或游戏的方 式提高学生的练习 积极性。 1、 循序渐进地指导学 生从近到远地投掷 标志物。 2、 组织学生用甩短绳 方式进行练习,让 他们学会手腕手指 用力。 3、 利用分组比赛的方 法提高学生参与练 习的积极性。 1、 组织学生练习甩鞭 的动作,引导他们 正确掌握挥臂的方 法。 2、 用精力性的动作 满弓,引导学生正 确掌握出手前的身第 1 课 时1、 各 种 姿 势 单 1、 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 手投掷轻物。 与各种投掷活动的练习, 2、 原 地 侧 向 轻 使其了解各种投掷动作 物掷远。 的方法, 并激发他们的学 习兴趣。 2、 组织学生以游戏或比赛 的形式复习、 回忆侧向投 掷沙包的动作, 为下次的 教学形成动作迁移做好 准备。 3、 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相互 配合的协作精神。 对墙掷反弹球比 远 1、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 与学习, 并在学习中得到 乐趣, 鼓励他们在活动中 主动地展示自我。 2、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投掷 时最后挥臂出手的时机 和用力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善于探究、 积极 思考的学习态度, 使之发 扬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 精神。 1、 让学生理解投准的关键 是对出手时机的把握和 对手腕手指用力的控制。 2、 让学生掌握近距离投掷 物体的方法, 并能结合侧 向投掷动作投较远距离 物体的准确性。第 2 课 时重点:背 后过肩, 快 速 挥 臂。 难点:超 越器械, 爆 发 用 力。原地侧向轻物掷 准 第 3 课 时重点:快 速挥臂, 角 度 合 理。 难点:控 制手腕手 指用力, 提高动作 稳定性。 重点:蹬 转挥动作 协 调 有 力,出手 角 度 合 理。 难点:超第 4 课 时原地侧向投掷垒 球1、 使学生学会区别侧向投 掷垒球和小沙包动作的 异同,培养学生善于观 察、区分特点的能力。 2、 通过动作的迁移, 让大部 分学生能较熟练地完成 侧向投掷垒球的动作, 并 有一定的远度。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 安全意识。越器械, 手腕手指 爆 发 用 力。体姿势。 3、 结合一定高度的横 绳进行分层次的练 习,充分挖掘学生 的潜能。三年级下册:上步侧向投掷【教材分析】 正面站立上两步侧向投掷垒球是在上学期学习原地投掷垒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的教 学内容, 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上步与投掷动作的衔接, 使之形 成动力定型,为以后学习交叉步投掷奠定重要基础。 【动作做法和要点】 交叉步站立(以右手投掷为例) ,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右手把垒球举在肩的前上方。 右臂经前、下、后、上划弧线引球,身体侧倾,先右脚先向前一步,后左脚跟进一步,当左 脚即将着地时,立即按原地侧向投掷的方法将球投出。需要注意的是:侧向交叉动作与上肢 手臂动作须协调配合,以形成合力。同时还要注意出手角度合理、动作连贯、身体协调,以 保证投掷达到一定远度。 【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常见错误 手脚不协调 现象及原因 1、 动作生疏引起动作不连 贯。 2、 学生过于紧张。 纠正方法 1、 多进行徒手模拟投掷的 练习, 多观察教师的示范 和同学的展示。 2、 教师活跃课堂气氛, 营造 宽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 放松地学习。 教师利用优秀运动员的图片、 教学挂图等让学生明白熟练 地利用交叉步进行投掷是可 以提高投掷成绩的, 并引导学 生多练习。 教师要运用各种有趣的教学 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 动地进行练习, 另外要注意及 时表扬和鼓励学生的进步。没有以交叉步姿势站立。1、 长期养成的投掷习惯造 成学生思维定式。 2、 动作不协调导致投掷效 果不好, 进而对动作有效 性抱有怀疑态度。 这是影响投掷效果的最大因 素, 也是导致学生练习信心不 足的主要原因。 动作的不连贯 则是练习次数不够多引起的。交叉步与侧向投掷动作的衔 接不连贯。 【教学计划】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投掷学习活动并勇于表现自己。 2、 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正确的上步侧向投掷动作方法,使其体验并明白原地 与上步投掷的不同动作及效果,提高他们的掷远能力。 3、 发展学生的上下肢、肩带和腰腹等部位的大肌肉群力量,提高其上下肢 动作的协调性和做动作时对节奏感的把握。 4、 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听从指挥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与 难点课 时 数4上步侧向投掷重点:侧向交叉步动作。 难点:交叉步与最后投掷动作的衔接。教学内容 两脚前后站立 侧向投掷垒球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两脚前后 站立侧向投掷垒球的动 作方法,为上步投掷动 作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引导学生掌握挥臂的线 路和由直立开始做最后 投掷动作的方法,使之 能较协调地完成动作。 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 动探究, 发挥相互合作、 共同提高的小组探究学 习优势。教学重点与 难点 重点:身体后 倾、手臂后 引。 难点:协调连 贯地完成直 立后引与投 掷动作。教学策略 1、 各 种 姿 势 的 投 掷 (如手臂经后上向 前投出) 。 2、 由教师示范双脚前 后站立开始投掷的 动作,并讲解与从 侧面开始投掷的不 同。 3、 利用小组学习的作 用,进一步巩固对 动作方法的掌握。第 1 课 时第 2 课 时1、 侧 向 站 立 1、 让学生理解侧向站立上 上两步投 两步(交叉步)动作的方 掷小沙包。 法和过程。 2、 “ 激 战 前 2、 让大部分学生能用交叉 哨”游戏。 步投掷沙包并且做到动 作有一定的连贯性,对 少部分表现不佳的学生 则多给以引导和鼓励。 3、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 习态度,鼓励学生进行 小组合作的学习。重点:交叉步 1、 引导学生思考:怎 的动作。 么样才能提高投掷 难点:交叉步 远度以及怎么样做 动作与投掷 到从侧面开始上 动作的衔接。 步。 2、 利用“激战前哨” 游戏,提高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 3、 教师多运用示范讲 解和引导学生模仿 的方法,让学生理 解并学会交叉步投 掷动作的方法。 重点:正面站 立做交叉步 的方法。 难点:动作连 贯,身体协 调。 1、 把前两次课的教学 有效整合起来,从 而揭示本次课的动 作要求。 2、 多组织学生做徒手 转体后交叉步动作第 3 课 时1、 正 面 站 立 上两步。 2、 侧 向 投 掷 小沙包1、 让学生明白正面与侧面 投掷动作的异同,引导 学生在将教学过程中积 极思考、大胆发言。 2、 引导学生比较熟练地掌 握从正面起动过渡到交 叉步动作的方法,为较 长距离的助跑投掷动作 教学打好基础。 3、 培 养 学 生 乐 于 参 与 活 动、敢于展示自我的精 神风貌。 1、 正 面 站 立 1、 帮助学生形成从掷沙包 上两步。 到掷垒球的动作迁移, 2、 侧 向 投 掷 巩固他们提高投掷步动 垒球。 作的熟练度。 3、 考核:侧向 2、 指导学生熟练地完成从 投掷垒球。 投掷垒球,并使之能自 我调节出手的时机与角 度,若有小部分学生动 作僵硬,则仍需教师多 加以引导。 3、 鼓 励 学 生 积 极 主 动 参 与,认真对待考核,尽 力发挥自身的水平。练习,再结合最后 的投掷动作进行练 习。 3、 用组织比赛的方式 评价学生的动作 (不计远度) 重点:出手角 1、 教师进行完整的投 度合理,投掷 掷动作示范,让学 有一定远度。 生分组模仿,要求 难点:动作连 他们相互指正。 贯 , 身 体 协 2、 用定性 (动作质量) 调。 和定量(远度)两 个维度对学生进行 综合评价。第 4 课 时 四年级上册:上四步侧向投掷垒球【教材分析】 从这一单元起,学生开始学习上四步侧向投掷垒球,其中包含的连续交叉步动作在以 前的上两步侧向投掷垒球基础上增加了上步的数量,且改进了上步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须熟练掌握完整的上步侧向投掷动作方法, 以提高自身的掷远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为以 后进一步学习助走、 助跑投掷垒球打好了动作方面的基础。 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其上下 肢、 肩带和腰腹部等的大肌肉群力量, 并且有助于提高其上下肢动作的协调性和对动作的节 奏感的把握。 【动作做法和要点】 身体左侧对着投掷方向(以右手投掷为例) ,两脚左右开立,右手持球后引。右腿向左 交叉一步,身体向右侧倾斜,接着左脚迅速向左侧迈出一步,重复交差一次,右腿屈膝,按 原地侧向投掷动作迅速将球投出并继续保持身体平衡。 要点: 交叉步与侧向投掷动作的连贯 性;手、身体、脚步协调以形成合力;自我调节出手时机,动作协调,爆发用力。 【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常见错误 难以形成“满弓”动作 现象及原因 纠正方法 1、 学生背肩部的韧带和关 1、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 节没有事先充分活动开。 多进行加强柔韧性的练 2、 学生的力量不足。 习。 2、 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 提高力量的练习, 特别是 小肌肉群的发展练习。 1、 交叉步步幅太小或者太 教师多做示范,学生模仿练 大。 习, 加深对动作顺序和要领的 2、 交叉步动作顺序不熟练。 体会。 由于交叉步是在学会投掷方 法之后学习的, 所以时间先后 的差异常常是导致动作难以 连贯的主要原因。 1、 先进行慢速练习, 体会动 作的正确顺序。 2、 反复进行徒手或者持轻 器械的练习, 在动作巩固 之后再持球投掷。两次交叉步动作不协调交叉步和投掷动作脱节【教学计划】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第 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投掷学习并勇于表现自己。 2、 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上步侧向投掷动作,基本学会正确的上步侧向投掷动 作方法,提高他们的掷远能力。 3、 发展学生的上下肢、肩带和腰腹等部位的大肌肉群力量,提高其上下肢 动作的协调性和做动作时对节奏感的把握。 4、 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 难点课 时 数4上步侧向投掷重点:连续交叉步动作。 难点:交叉步与侧向投掷动作的衔接。教学内容 上两步侧向投掷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一教学策略 1、 用 游 戏 的 方 式 复 习 上 1 课 时垒球比远侧向站立上两步(交 叉步)投掷的动作方 法和过程。 2、 让大部分学生掌握交 叉步投掷沙包动作且 有一定的连贯性,对 小部分表现不佳的学 生则需要给予引导和 鼓励, 3、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 学习态度,鼓励学生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 行学习。 1、 引导学生理解上四步 侧向投掷与上两步侧 向投掷动作的异同,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 大胆发现的学习态 度。 2、 使大部分学生基本学 会上四步(两次交叉 步)侧向投掷的动作 方法,对小部分表现 不佳的学生则需多加 以引导和鼓励。 3、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小 组学习的优势,发扬 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的精神。 1、 巩 固 学 生 对 上 四 步 (两次交叉步)投掷 动作的理解,使其能 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思 考并根据自身特点完 成动作。 2、 让大部分学生掌握上 四步(两次交叉步) 助跑侧向投掷的动作 方法,让小部分学生 能比较娴熟地完成动 作。 3、 激 发 学 生 内 在 的 潜 力,培养学生用于创 新和深入探究的学习次交叉步 的动作。 难点:交 叉步与投 掷动作的 衔接。学期学过的投掷动作。 2、 通 过 分 组 分 层 次 的 练 习来提高动作质量。 3、 学 生 有 了 进 步 教 师 要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4、 教 师 要 结 合 游 戏 进 行 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上四步侧向投掷 轻物第 2 课 时重点:两 次交叉步 的动作方 法。 难点:协 调连贯地 完成交叉 动作。1、 教 师 利 用 教 学 挂 图 和 示范,让学生理解两次 交叉步的动作方法。 2、 教 师 带 领 学 生 一 起 反 复进行徒手的交叉步 练习。 3、 利 用 一 定 宽 度 的 窄 道 进行练习,逐步提高动 作质量。 4、 利 用 有 趣 的 轻 物 投 掷 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上四步侧向投掷 垒球第 3 课 时重点:学 会完整地 进行两次 交叉步动 作。 难点:两 次交叉步 与投掷动 作 的 结 合。1、 用 游 戏 的 方 式 反 复 练 习上一课时教学的动 作。 2、 学 生 多 模 仿 教 师 的 示 范动作。 3、 充 分 利 用 小 组 学 习 方 式的优越性,自主探究 完成动作的方法。 4、 教师分解动作方法,让 学生体会各个环节的 动作要领。 意识。 考核:垒球掷远 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垒 球投掷比远的考核, 争取挖掘自身的潜 能,提高平时练习的 效果和考核时的成 绩。 2、 引导学生在考试中根 据投掷的效果,就自 身的动作进行各方面 的调节,包括动作连 贯程度、出手时机、 出手角度、用力方法 等。 3、 使学生之间形成相互 鼓励、激励的良好学 习氛围。 重点:自 我调节出 手时机, 保证投掷 达到一定 远度。 难点:动 作协调, 爆 发 用 力。 1、 从定性(动作质量)和 定量(远度)两个维度 出发,对学生进行综合 评价。 2、 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 康标准》的要求进行考 核评定。第 4 课 时四年级下册:双手前掷实心球【教材分析】 实心球是一种传统的体育投掷器械,投掷实心球是小学体育投掷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它和学生的生活以及生理、 心理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通过不同形式的抛掷实心球练 习,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上肢、肩带、躯干和腿部的力量,发展其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和身体 活动的协调性,并且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协同合作的良 好作风和勇敢、顽强、勇于克服苦难的良好品质。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实心球活动中最基本的抛接动作,即双手原地从体前向前抛 实心球, 学生在学习了体前向前抛实心球动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尝试双手原地从头后向前抛 实心球的动作, 教师须通过教学让学生熟悉球性, 并且初步学会最基本的向前抛掷实心球的 动作方法,教学重点在于掌握、体会由下而上、向前抛掷动作的用力顺序,明白全身协调用 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练习抛实心球的兴趣,使其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实 心球投掷打下基础。 【动作做法和要点】 两脚左右开立,两腿弯曲,上体稍前倾,两臂伸直,两手持球。然后两脚用力蹬伸,上 体抬起,两臂用力由下向前上方抛出。注意由下而上协调用力。出手迅速,抛出的球有适宜 的高度和远度。 必须在规定区域内听令练习、 捡球, 加强场地、 器材的管理,严密组织教学, 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队形) 心球接力 抛实心球 3、 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 则 4、 教师带领一组...小学四年级投掷教案2 4页 免费
四年级下学期投掷单元教... 7页 1下载券 ...四年级投掷教案_四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四年级体育教案投掷一、教案背景 传统的体育课中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忽视了体育教学中情感的注入和 ...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 育活动中体验到主动参与并获得成功的乐趣...“侧向投掷垒球”单元教学设计年级 四年级 学期 二 课时 一 执教 张晓军 1、...四年级体育《 投掷实心球》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1、投掷实心球 2、游戏:保龄球比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习投掷实心球的动作方法。 2、发展...学习阶段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结构 教学内容一、课堂常规 水平二投掷沙包 时间 40 分钟 年级 四年级 1、初步掌握单手肩上投掷沙包的动作技术要领...四年级投掷沙包教学设计 四年级投掷沙包教学设计学习阶段:水平二(四年级) 学习阶段:水平二(四年级) 一、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 投掷项目是一种古老传统的体育项目,...小学四年级体育投掷教学设计_四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小学四...组织:各组成一列横队,在固定的位置上练习;后成四列横队大集体 练习。 创新...四年级双手头后向前抛实心球教学设计学习阶段:水平二(四年级) 一、设计理念: 投掷项目是一种古老传统的体育项目,学生通过练习看容易发展 力量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四年级体育教案 1 投掷轻物_四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甘垛...学生跟着老 师一起练习 分散式 二、准备活动 1. 游戏: “飞纸 飞机” (...投掷游戏教学设计_四年级其它课程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铜仁市第五小学...2015 年 5 月 23 日 投掷与游戏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