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翅膀会飞的动物不飞却总游泳的动物

中国科普博览_海洋博物馆
种类繁多的游泳动物
  冷血、有脊椎骨、有鳃和鳍是区别海洋鱼类和其他海洋动物的主要特征。海洋鱼类有25000多种。
  善于游泳是鱼类又一重要特征。而鱼在海水中游泳是轻松自如、姿态台优美,令人羡慕不已。人们希望也能像鱼儿那样,在水中生活。有些鱼长有像鸟儿一样的翅膀,可以飞到水面上空,滑翔数百米。如果你有机会到中国的南沙群岛海域去航行,在船头便会不断地有成群的飞鱼飞翔两侧,就像马车走在田野里不断哄起成群的麻雀一样。有些鱼类生长着灿烂的七色花纹,在海水里优雅地跳着舞步。有些鱼能够发光,为自己在黑暗中照明。
  海洋鱼类的生存区域遍布海水的各个层次。生活在海洋中上层的鱼是人类捕捞的主要对象。底栖鱼类在海底烂泥上觅食,渔民的网具不易捕捉到它们。深海底层的鱼类必须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寒冷、黑暗以及食物缺乏等严酷的环境。有些鱼从生到死整个生命周期分成海洋和内陆淡水区域两部分。鳗鱼又细有长,像蛇一样,没有鳞甲。但是,鳗鱼实实在在是鱼类大家族的一员。雌雄成年鳗在海洋里交配产卵并双双死在那里。鲑鱼(大马哈鱼)正好相反,它们在江河、湖泊淡水中产卵并孵化出幼鱼,再游到海洋中生长。我国东北黑龙江、松花江、图们江、乌苏里江、兴凯湖都是北太平洋鲑鱼的产卵地。
  海洋鱼类繁殖(产卵、育幼)、觅食和越冬需要追逐适宜的海水温度环境,而作有规律的远距离迁徒的现象叫做"洄游"。鱼类洄游的时间、路线和目的很有规律。鱼类洄游是成群结队,大量成鱼集中在一起,便于捕捞获得丰收,形成"渔汛"。因此,掌握鱼类洄游规律,对于捕捞生产十分重要。游泳动物(游泳动物)游泳动物(nekton)是指在水层中能克服水流阻力自由游动的水生动物生态类群,绝大多数游泳动物是水域生产力中的终级生产品,产量占世界水产品总量的90%左右,是人类食品中动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目录游泳动物能主动活动,其活动主要靠发达的运动器官,这类器官不仅可克服海流与波浪的阻力,进行持久运动,还可迅速起动,以利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为了适应水中运动,游泳动物往往具备典型的流线体型(如鲐鱼、梭鲻鱼类、海豚等),并且有发达的肌肉系统、神经系统、视觉以及适应不同生境的各种形态结构。 游泳动物始终处于水体之中,特别是在大洋水层区没有任何隐蔽体,因此游泳动物多具有发达的伪装隐蔽、接收传递信息和摄取食物的适应性结构。类群游泳动物主要由脊椎动物的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头足类和甲壳类的一些种类,以及爬行类和鸟类的少数种类组成。其中,鱼类中的硬骨鱼纲、头足纲中的鞘形亚纲、海洋哺乳动物等大多数种类,都是游泳动物。例如: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身体被角质鳞片覆盖,在陆上繁殖的变温动物。其中与海洋有关的海龟类和海蛇类等,在中国海共发现有24种。海蛇海蛇是一类终生生活于海水中的毒蛇。海蛇的鼻孔朝上,有瓣膜可以启闭,吸入空气后,可关闭鼻孔潜入水下达10分钟之久。身体表面有鳞片包裹,鳞片下面是厚厚的皮肤,可以防止海水渗入和体液的丧失。舌下的盐腺,具有排出随食物进入体内的过量盐分的机能。小海蛇体长半米,大海蛇可达3米左右。 它们栖息于沿岸近海,特别是半咸水河口一带,以鱼类为食。除极少数海蛇产卵外,其余均产仔,为卵胎生。 我国有海蛇19种,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山东、辽宁等省的沿岸近海。常见的有青环海蛇、平颏海蛇和长吻海蛇。海蛇可供药用,具有祛风止痛、活血通络、滋补强身的功效。海龟海龟是海洋龟类的总称。生活在我国海洋中的海生龟类有5种(全世界也只有7种),主要分布在西沙群岛和广东省惠东县港口,其次在海南省三亚市郊沿海和陵水县沿海。中国海记录的海龟有棱皮龟、海龟、蠵龟、玳瑁和丽龟等5种,都是国家级保护动物。 海龟是现今海洋世界中躯体最大的爬行动物。其中个体最大的要算是棱皮龟了。它最大体长可达2.5米,体重约1000公斤,堪称海龟之王。 海龟的祖先远在2亿多年以前就出现在地球上。古老的海龟和生代不可一世的恐龙一同经历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后来地球几经沧桑巨变,恐龙相继灭绝,海龟也开始衰落。但是,海龟凭借那坚硬的背甲所构成的龟壳的保护战胜了大自然给它们带来的无数次厄运,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海龟步履艰难地走过了2 亿多年的漫长历史征程,依然一代又一代地生存和繁衍下来,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古老、顽强而珍贵的动物。种类繁多的海鱼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为低级的一个类群。在我国海域里,已记录到海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硬骨鱼类2786种,约占我国全部海洋生物种类的1/7左右。因此,海洋鱼类构成了我国海洋水产品的重要基础。 1.会爬树的鱼 鱼类在水中生活的主要呼吸器官是鳃。鱼儿离开水,鳃丝干燥,彼此粘接,停止呼吸,生命也就停止了。然而,在我国沿海生活着一种能够适应两栖生活的弹涂鱼。 弹涂鱼体长10厘米左右,略侧扁,两眼在头部上方,似蛙眼,视野开阔。它的鳃腔很大,鳃盖密封,能贮存大量空气。腔内表皮布满血管网,起呼吸作用。它的皮肤亦布满血管,血液通过极薄的皮肤,能够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其尾鳍在水中除起鳍的作用外,还是一种辅助呼吸器官。这些独特的生理现象使它们能够离开水,较长时间在空气中生活此外,弹涂鱼的左右两个腹鳍合并成吸盘状,能吸附于其他物体上。发达的胸鳍呈臂状,很像高等动物的附肢。遇到敌害时,它的行动速度比人走路还要快。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弹涂鱼,在低潮时为了捕捉食物,常在海滩上跳来跳去,更喜欢爬到红树的根上面捕捉昆虫吃。因此,人们称之为“会爬树的鱼”。 2.“魔鬼鱼” “魔鬼鱼”是一种庞大的热带鱼类,学名叫前口蝠鲼。它的个头和力气常使潜水员害怕,因为只要它发起怒来,只需用它那强有力的“双翅”一拍,就会碰断人的骨头,致人于死地。所以人们叫它“魔鬼鱼”。有的时候蝠鲼用它的头鳍把自己挂在小船的锚链上,拖着小船飞快地在海上跑来跑去,使渔民误以为这是“魔鬼”在作怪,实际上是蝠鲼的恶作剧。 “魔鬼鱼”喜欢成群游泳,有时潜栖海底,有时雌雄成双成对升至海面。在繁殖季节,蝠鲼有时用双鳍拍击水面,跃起腾空,能跃出水面,在离水一人多高的上空“滑翔“,落水时,声响犹如打炮,波及数里,非常壮观。 蝠鲼看上去令人生畏,其实它是很温和的,仅以甲壳动物或成群的小鱼小虾为食。在它的头上长着两只肉足,是它的头鳍,头鳍翻着向前突出,可以自由转动,蝠鲼就是用这对头鳍来驱赶食物,并把食物拨入口内吞食。 3.能发电的鱼 在鱼类王国里有一类是会发电的或会发射无线电波的鱼,它们猎食和御敌的方法是十分巧妙的。 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会发电的电鳐,它的发电器是由鳃部肌肉变异而来的。在头部的后部和肩部胸鳍内测,左右各有一个卵圆形的蜂窝状的大发电器。每个发电器官最基本结构是一块块小板——电板(纤维组织),约40个电板上下重叠起来。形成一个个六角形的柱状管,每侧有600个管状物,称为电函管。其内充填有胶质物,故肉眼观察为半透明的乳白色,与周围粉红色肌肉显然不同。每块电板具有神经末梢的一面为负极,另一面为正极,电流方向由腹方向背方,放电量70伏特~80伏特,有时能达到100伏特,每秒放电150次。人们解剖电鳐时,发现其胃内完整的鳗鱼、比目鱼和鲑鱼,这是电鳐放电把活动力强的鱼击昏然后吞食之。因此,电鳐有“海底电击手”之称。 除电鳐外,刺鳐、星鳐、何氏鳐、中国团扇鳐等均具有较弱的发电器官。瞻星鱼发电器位于眼后,呈卵圆形,发电量可达50伏特。 还有电鳗。 4.会发声的鱼 一般人都以为鱼类全是哑巴,显然这是不对的。许多鱼类会发出各种令人惊奇的声音。例如:康吉鳗会发出“吠”音;电鲶的叫声犹如猫怒;箱鲀能发出犬叫声;鲂鮄的叫声有时像猪叫,有时像呻吟,有时像鼾声;海马会发出打鼓似的单调音。石首鱼类以善叫而闻名,其声音像辗轧声、打鼓声、蜂雀的飞翔声、猫叫声和呼哨声,其叫声在生殖期间特别常见,目的是为了集群。 鱼类发出的声音多数是由骨骼摩擦、鱼鳔收缩引起的,还有的是靠呼吸或肛门排气等发出种种不同声音。有经验的渔民,能够根据鱼类所发出声音的大小来判断鱼群数量的大小,以便下网捕鱼。 象鼻鱼也是。 5.鲨鱼 种类分布:在浩瀚的海洋里,被称为“海中霸王”的鲨鱼遍布世界各大洋,在中国海就有70多种(全世界约有350种)。大部分鲨鱼对人类有利而无害,只有30多种鲨鱼会无缘无故地袭击人类和船只。鲨鱼的确有吃人的恶名,但并非所有的鲨鱼都吃人。 嗅觉:鲨鱼的鼻孔位于头部腹面口的前方,有的具有口鼻沟,连接在鼻口隅之间,嗅囊的褶皱增加了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有人测定,1米长的鲨鱼的嗅膜总面积可达4842平方厘米,因此鲨鱼的嗅觉非常灵敏在几公里之外它就能闻到血腥味,海中的动物一旦受伤,往往会受到鲨鱼的袭击而丧生。 食物:鲨鱼一般只吃活食,有时也吃腐肉,食物以鱼类为主。有人在鼬鲨胃中发现了海豚、水禽、海龟、蟹和各种鱼类等;在噬人鲨胃中曾取出一头非常大的海狮;双髻鲨的食物是鱼和蟹;护士鲨、星鲨的饵料以小鱼、贝类、甲壳类为主。 进食:鲨鱼在寻找食物时,通常一条或几条在水中游弋,一旦发现目标就会快速出击吞食之。特别是在轮船或飞机失事有大量食饵落水时,它们群集而至,处于兴奋狂乱状态的鲨鱼几乎要吃掉所遇到的一切,甚至为争食而相互残杀。 类别:鲨鱼属于软骨鱼类,身上没有鱼鳔,调节沉浮主要靠它很大的肝脏。例如,在南半球发现的一条3.5米长的大白鲨,其肝脏重量达30公斤。科学家们的研究表明,鲨鱼的肝脏依靠比一般甘油三酸脂轻得多的二酰基甘油醚的增减来调节浮力。 用途:鲨鱼虽然凶猛,面目可憎,但全身都是宝,是重要的经济鱼类。鲨鱼的肝脏特别大,富含维生素A、D,是制作鱼肝油的重要原料;鲨鱼皮可以制革,其鳍即是海味珍品——鱼翅。鲨鱼还可作药用。据科学家研究发现鲨鱼极少患癌症,即使把最可怕的癌细胞移植到鲨鱼体内,鲨鱼仍安然无恙。因为它的细胞会分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不仅能抑制癌物质,而且还能使癌物质逆转。 6.蝴蝶鱼 当人们见到陆地上飞舞的蝴蝶时会赞声不绝,而蝴蝶鱼的美名,就是因为这种鱼犹如美丽的蝴蝶。人们若要在珊瑚礁鱼类中选美的话,那么最富绮丽色彩和引人遐思的当首推蝴蝶鱼了。 蝴蝶鱼谷称热带鱼,是近海暖水性小型珊瑚礁鱼类,最大的可超过30厘米,如细纹蝴蝶鱼。蝴蝶鱼身体侧扁适宜在珊瑚丛中来回穿梭,它们能迅速而敏捷地消逝在珊瑚枝或岩石缝隙里。蝴蝶鱼吻长口小,适宜伸进珊瑚洞穴去捕捉无脊椎动物。 蝴蝶鱼生活在五光十色的珊瑚礁礁盘中,具有一系列适应环境的本领其艳丽的体色可随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蝴蝶鱼的体表有大量色素细胞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可以展开或收缩,从而使体表呈现不同的色彩。通常一尾蝴蝶鱼改变一次体色要几分钟,而有的仅需几秒钟。 许多蝶蝴鱼有极巧妙的伪装,它们常把自己真正的眼睛藏在穿过头部的黑色条纹之中,而在尾柄处或背鳍后留有一个非常醒目的“伪眼”,常使捕食者误认为是其头部而受到迷惑。当敌害向其“伪眼”袭击时,蝴蝶鱼剑鳍疾摆,逃之夭夭。 蝴蝶鱼对爱情忠贞专一,大部分都成双入对,好似陆生鸳鸯,它们成双成对在珊瑚礁中游弋、戏耍,总是形影不离。当一尾进行摄食时,另一尾就在其周围警戒。蝴蝶鱼由于体色艳丽,深受我国观赏鱼爱好的青睐。它们在沿海各地的水族馆中被大量饲养。 7.珊瑚鱼 美丽的珊瑚礁吸引着众多的海洋动物竞相在这里落户。据科学们估计,一个珊瑚礁可以养育四百种鱼类。在弱肉强食的复杂海洋环境中,珊瑚鱼的变色与伪装,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达到与周围物体乱真的地步,在亿万种生物的顽强竞争中,赢得了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 刺盖鱼俗称神仙鱼,是珊硼鱼中最华丽的鱼。因为它们生活在比蝴蝶鱼更琛而且较暗的环境中,故需展现出更加鲜明的色彩。它们中的许多鱼,在幼鱼的变态发育过程中,幼鱼与成鱼形态和色彩截然不同,同一种鱼往往容易被误认为是两种鱼。 甲尻鱼的身体呈土黄色,体侧有八条具有黑色边缘的蓝紫色横带,好似陆生之斑马,俗称斑马鱼。另一种神仙鱼,身上的花纹好似小虫蛀成,黑色粗纹把眼睛巧妙伪装起来,若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它是一条鱼。 石斑鱼不喜欢远游,它们喜欢栖息在珊瑚礁的岩洞或珊瑚枝头下面。它们是化妆高手,可以有八种体色变化,往往顷刻之间便可判若两鱼。它们具有与环境相配合的斑点和彩带,在洞隙中静观动静,遇有可食之物,便迅游而出捕促之。 淡抹粉装的粗皮鲷,它们大都以海藻为生,体色与海藻颜色相似,身体的尾柄处长着一块突起的骨状物,像把手术刀,这是它们求生的武器,常用其尾鞭挞敌人,使敌害受到严重创伤。 在珊瑚礁的海藻丛中常生活着一种躄鱼,它形成保护色和拟态,其体色和体态都与周围的海藻色相似,将身体全部隐藏在海藻丛中,只露出由第一背鳍演变成的吻触手,触手端部长穗状,形似“钓饵”,用以引诱小鱼小虾。 有美就有丑,在珊瑚礁中有一种看了令人生畏的玫瑰毒鮋,其长相丑陋,体色灰暗,间有红色斑点。它常隐伏于珊瑚礁或海藻丛中,活像海底的一块礁石或一团海藻,小鱼小虾游近身边,被其背棘、头棘刺中,便会立即死亡,成为其果腹之物。它是最剧毒的毒鮋,人被其刺伤,若不及时抢救,4个小时之内亦会死亡。 生活在海藻丛中的叶海马,身上长有各种类似海藻的叶片状突起,若不仔细观察,你还会认为这是一片海藻呢! 生活在热带红树林之间的蝙蝠鱼,往往像一片红树叶,常懒洋洋地在水中漂浮或装死,人们误以为是一片红树叶,但只要你一动它,它便迅速地游走了。 在礁盘上的小丑鱼,常与大海葵共栖,色彩艳丽的小丑鱼常外出引来其他小鱼小虾,这些小鱼小虾被大海葵触手中的刺细胞刺中便被麻痹,进而被卷入口中吞食。一旦遇险,小丑鱼便钻入大海葵的触手丛中,成为理想的防空洞而受到保护。 8.会发光的鱼 在海洋世界里,无论是广袤无际的海面,还是万米深渊的海底都生活着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发光生物,宛如一座奇妙的“海底龙官”,整夜鱼灯虾火通明。正是它们给没有阳光的深海和黑夜笼罩的海面带来光明。事实上,在黑暗层至少有44%的鱼类具备自身发光的本领,以便在长夜里能够看见其他物体,方便捕食,寻找同伴和配偶。有些鱼类发光,例如我国东南沿海的带鱼和龙头鱼是由身上附着的发光细菌所发出的光,而更多的鱼类发光则是...游泳动物多数具有洄游习性。有的可长途跋涉往返千百海里,到产卵场生殖,到索饵海域觅食,冬季到深水处或低纬度水域越冬。中国渤海和东海北部的许多种类,如带鱼、小黄鱼、真鲷、对虾等,每年都洄游到黄海南部或东海外海越冬,春季又向北洄游,进行生殖与索饵。在海中生长的中国鲥鱼、鲚鱼(凤尾鱼)、松江鲈鱼则是定期溯河生殖的有名鱼类。还有许多种类能够重返“老家”生殖,如鲑属和大麻哈鱼属这类溯河性鱼类,每年定期进入其“出生地”河川支流进行生殖。幼鱼降河入海,索饵育肥,性成熟后又重返“老家”进行生殖,繁衍后代。太平洋北美沿海的一种王鲑,竟可溯河洄游到离岸3 000~4000公里的河川上游及湖泊中生殖。这类鱼有非常高强的逆水游泳的本领,甚至可奋力跃过瀑布那样的障碍。鳗鲡则相反,属于降河性鱼,在淡水中生长后再到远离岸边的外海进行生殖。幼鳗入江河洄游的旅程可这公里,美洲鳗甚至可到达2200米的高原地带。 生活在大海中的游泳动物,没有任何可供辨认方向的目的物,却常常能定期进行有规律的远程洄游。一般认为这是对外界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有的游泳动物,如鲸类还具备完善的接受与传递信息的器官,有利用回声定位的能力。游泳动物的游泳速度依种类而异,淡水中生活的某些种类,只能在几乎是“静止”的水体中游动。而真海豚却能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持续游泳很长时间,最快时速可接近60公里。游泳动物分布全球,在海洋中从两极到赤道水域均可见到。只是在一些水化学成分极为特殊的水域(例如含有硫化氢的黑海深层)没有代表。游泳动物也广泛分布于内陆水域,遍布所有纬度区,甚至发现于许多地下水体中,如盲鳉科鱼类就生活于北美的地下水中。只是在某些大型湖泊的超盐凹地、多盐盐水湖和所有临时水体(水坑、水洞等)缺乏游泳动物。 海洋游泳动物在分类系统中占门类较多(在具有游泳动物生态类群的各个纲中均有代表),淡水则较少(在箭虫类和头足类中没有代表);在种的数目上,海洋游泳动物也远多于淡水游泳动物;另外,海洋游泳动物的个体比淡水者大,生态和形态变异也远较淡水者大。由于水体大小的限制,淡水中浮游性游泳动物的种类较多,而真游泳动物的种类较少。淡水与海洋游泳动物在适盐特性上的极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绝大多数不能互相交换。 游泳动物在纬度上的分布特点,和动物界的总分布特点相同。在低纬度水域种类数目多,但各个种的种群数量相对为少。以鱼类为例,中国南海巳知的种类约1000余,而渤海、黄海仅约300种。南海的经济种类产量在万吨以上的很少,而渤海、黄海的小黄鱼、太平洋鲱等高产年份可达10万吨以上。 游泳动物在水体中的分布取决于各个种的生态学特点。海洋中底栖性游泳动物的分布范围是从沿岸到数千米深处。浮游性游泳动物和真游泳动物分布于沿岸带至离岸很远的区域,从水表层到深海,其中鱼类可达最深海区,已有的记录超过1万米。呼吸空气的次生真游泳动物的分布范围,一般限于1000米水层以上。陆缘游泳动物的分布主要局限于100米水层以内,某些广深性分布种,例如韦德尔海豹,可潜至 600米深的水层。
内容来源自: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暂无同义词
浏览次数 : 2631 次
编辑次数 : 1 次
更新时间 :
词条创建者 :
双语连环画第七章 游泳动物-新-2012.1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7页免费97页免费23页1下载券7页免费9页免费3页免费92页2下载券33页7下载券22页7下载券42页7下载券
第七章 游泳动物-新-2012.12|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8.6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有头没有颈,身上凉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猜一动物?_百度知道
有头没有颈,身上凉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猜一动物?
提问者采纳
提问者评价
\\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
\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
\\
\ \
/^\/^\
\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
\\
\ \
~--______-~
~--______-~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请问下。身穿白云袍。有眼无眉毛,有翅不能飞,无脚行千里,,,,打一动物_百度知道
请问下。身穿白云袍。有眼无眉毛,有翅不能飞,无脚行千里,,,,打一动物
就是指白色的鱼鱼,但是可以游很远。有鱼鳍像翅膀,却不能飞
其他类似问题
眉毛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白色的鱼、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蝴蝶飞行时翅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