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山西古县旧县镇镇杀死一人

◎2010-村村乐-京ICP备号-1京公网安备40号曲靖市农业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站内搜索:
企业用户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
页面功能 【字体&&&小】&&【】&&【关闭】
马龙县旧县镇农机闹春耕
【发稿时间: 15:56:46】
【作 者:高正勇】
【主 题 词:】
【责任编辑:李亚鸣】
【稿件来源:马龙县旧县镇】
【审核发布:刘德春】
  走在旧县田间、地头,只要听到农用车的轰呜声,不用看,准是农用三轮车来了,车上满载着化肥、农家肥、粮食、建材进进出出,满世界疯跑,在春天里搅起阵阵旋风。   据说旧县的摩托加起来有马龙县其他乡镇的总和多,现在农用三轮车也来凑起了热闹,半年时间,旧县街上悄然开起5家农用车店,短短数月就售出300多辆,按当地农业人口算,不到100人就拥有一辆农用车。该类车有效载荷1吨―3吨不等,售价在9000元至30000元之间。车型多,选择余地大,价位不高,适应性强,几乎不交什么费用,“钱”景广阔。   旧县大地,小型农用车正以惊人的速度普及着,惊讶之余,不得不佩服业主敏锐的嗅觉,他们抓住了先机,预告了春的消息。
【网站声明】
1.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
2.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4.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Copyright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TEL: E-MAIL:
技术支持:
网站总访问量:
[页面执行时间: 0.03毫秒]
网站总独立IP访问量:2593419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曲靖马龙旧县镇行政区划简介
行政代码: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云D
人口:约2.9万人
人口密度:109人/km2
面积:266.419km2
邮编:655100
隶属: 马龙县
旧县镇位于马龙西南部,东与大
-庄乡、通泉镇接壤,西与昆明市嵩明、寻甸两县相连,毗邻马鸣乡,北与马过河相接。距马龙县城20公里,曲靖市区42公里,省城昆明93公里,昆曲高速公路、昆沾铁路、宜马公路横穿全镇而过,是昆明进入曲靖市的第一镇。地处长江、珠江两江之分水岭,地貌异常复杂而多变,东南高、西北低,呈阶梯状地势,起伏比较明显,最高海拔2300米,最低海拔1800米,属南温带高原季风型气候,冬干夏雨气候区,干湿分明;年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
-1℃,年平均气温14.6℃;年降水量102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366.5毫米,最小降水量620毫米。全镇总面积266.419平方公里,辖旧县、小房子、袜度、白塔、红桥、照和、梁家田、龙海、高堡9个村民委员会和旧县居民委员会,76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其中民族村7个(回族村2个,彝族村1个,苗族村4个)。年末,全镇总户数7281户,总人口28977人,其中:农业人口27609人,占95.28%;居住着彝、回、苗等8个少数民族2374人,占总人数的8.19%;人口自然增长率5.63‰,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08人。全镇总耕地面积34415亩(其中水田15660亩,旱地18640亩),人均现有耕地1.19亩。全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包谷、马铃薯种植为主。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2347亩,粮食总产量1179.3万公斤,人均有粮406.98公斤。全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0731亩。其中:烤烟种植19000亩,总产量266.7万公斤,总产值达3073.68万元;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680亩,总产量12.6万公斤,产值达35.08万元。全年共种植蔬菜2329亩,总产量356.6万公斤,产值达166.05万元。年末全镇共有水果面积4780亩,产量30.8万公斤,产值44.07万元(含零星)。其中:苹果2909亩,产量19万公斤,产值22.80万元;梨782亩,产量达5.2万公斤,产值4.74万元;桃745亩,产量4.6万公斤,产值12.95万元;其它344亩,产量2万公斤,产值4.21万元。全镇养鱼水面854亩,其中:池坝塘养鱼574亩,水库养鱼280亩,年末鱼产量25.4万公斤,实现渔业收入95万元。全年完成人工造林500亩;封山育林1000亩;森林管护15.5万亩;四旁义务植树13.9万株,平均成活率达95%..
还有与旧县镇同名:
北京延庆县旧县镇
山西临汾古县旧县镇
安徽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
福建龙岩上杭县旧县镇
河南洛阳嵩县旧县镇
湖北宜昌市远安县旧县镇
重庆铜梁县旧县镇
陕西延安市洛川县旧县镇
街道区划:
121 旧县居委会
220 小房子村
220 袜度村
220 白塔村
220 红桥村
220 照和村
220 良家田村
220 龙海村
220 高堡村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您还有150字可以输入
更多资讯请点击
热门关键字:,,,
【打印文章】
摄影师拍加拿大美人鱼培训学校
90后钢管舞女湖中表演 性感展高超技艺
杜若溪变身采茶姑娘 可爱调皮展中国美
北影表演专业初试 鲜肉嫩妹互瞄现爱慕
日本写真女星相泽卷性感写真 身材傲人
超模海边拍泳装大片 红唇出镜性感魅惑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位置:首页 &
& 旧县镇地图
4、湖北省远安县旧县镇简介:旧县镇地处远安县中西部,因东晋隆安末年至明成化初年在此设高安县治而得名。东与该县鸣凤镇、茅坪场镇接壤,南与花林寺镇毗邻,西与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接界,北与洋坪镇、荷花镇相连。镇政府驻地旧县村,南距县城鸣凤镇7公里。经济收入:全镇共辖15个村,7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854户,24628人,其中农业人口23630人,非农业人口998人。全镇国土面积165.6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247976亩,其中林地219911亩,耕地面积28065亩,其中水田面积19050亩,旱地9015亩,是全县重要的农业大镇和煤炭产区。近年来,连续被评为“宜昌市青年科技星火示范乡镇”和“全国绿化达标百佳乡(镇)”。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800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2480万元,农业总产值5528万元,财政收入438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3209元。近年来,连续被评为“宜昌市青年科技星火示范乡镇”、“全国绿化达标百佳乡(镇)”和“市级文明乡镇”。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576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861万元,农业总产值11901万元,财政收入343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4089元。旧县镇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距县城7公里,是远安县中西部三个乡镇进城的主要通道,也是鄂西北山区进入江汉平原的咽喉所在。每日开往各地的客货汽运车辆超过万辆。省二级公路荷当公路穿腹而过,安石公路全线贯通,全镇硬化乡村公路88.4公里。资源:旧县镇位于荆山山脉东南边缘,分为西部山区和东部沮河河谷平地两大块。西部龙泉山区山势陡峭险峻,沟壑纵横,溶洞、伏流、瀑布和暗谷随处可见。这里是该县重要的工业煤产区,经专家勘测,煤炭储量近2000万吨,发热量在5000大卡/千克以上,石英储量达亿万吨,品位达99.9%,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山区平均海拔450米,适于亚热带各种植物生长,因盛产天麻、茯苓、何首乌、灵芝菌、党参等名贵药材而被称为“药乡”。旧县是鹿苑茶的故乡,其中以鹿苑村所产的鹿苑茶为珍品,其滋味鲜爽、浓香欲醉而列为全国四大黄茶之一,鹿苑茶品质好、上市早、效益高,供不应求。远安县是绿化达标第一县,素有“林海”之称,旧县是全县重要的林业基地,人均拥有山林地面积9亩。旧县是全县最大的竹林产区,拥有竹林面积10000多亩,以桂竹、水竹、金竹、佛肚竹为多。山中泉水江流成河,自西向东注入沮河。沮河片是全县重要的粮油产区和桑蚕基地,现有“鸣凤米”和优质油菜基地万亩,现有柑橘面积2535亩,桑园面积3855多亩,年产桑茧370吨,优质稻面积19110亩、年产粮油17611吨。“鸣凤米”在明清时就列为贡品,被康熙皇帝赐名“莲花”。旧县镇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佛教圣地鹿苑寺以“依山悬崖陡,旁水三面流,松柏翠竹间,白云绕阁楼”的秀丽风景和“罗汉点头、清华古台”等鹿苑八景而秀甲一方,道教圣地白鹤观,县城旧址亭子山,天然溶洞仙女洞,高山平原石桥坪等多处旅游胜地把旧县镇妆成一个天然旅游区。发展:镇委、镇政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扣“矿产兴镇,桑菌富民”这根发展主线,着力建设龙泉山区食用菌和茶叶、沮河沿线桑蚕和优质粮油两大绿色经济产业带,全力主攻项目建设、园区服务和资源开发三大重点,实现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力增长和后劲增强的四增目标,不断优化镇域经济结构,增强镇域经济实力,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和谐旧县。全镇共有党支部28个,党员861人,其中农村支部15个,640名党员,公经济党支部1个,学校支部4个,政府机关及镇直支部8个.村两委总职数109人,其中村委会57人,支委52人,交叉任职32人,实际村两委干部76人,内党员65人。5、安徽省太和县旧县镇一、概况:旧县镇位于太和县城北6公里处,素有“太和县城的北大门”之称。全镇现辖50个村(居)委会,210个自然村,6.77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耕地7.2万亩。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9611万元,财政收入1000多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438元。旧县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女29090家庭户户数16326家庭户总人口(总)58838家庭户男29934家庭户女岁(总)岁男89200-14岁女岁(总)岁男岁女1895665岁及以上(总)494165岁及以上男211865岁及以上女282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8563二、地理位置:旧县镇位于太和县南部,向南紧邻县城,镇政府驻地距县城6公里。地处东经115°14′21″至115°19′06″,北纬33°11′20″至33°17′27″。东邻关集镇,北靠双浮镇,东北隔谷河与郭庙乡,西与高庙镇,税镇接壤,南与城关镇为邻,西南隔颍河与大新镇相连。三、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旧县镇系太和县的交通枢纽,皖西北的交通重镇,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显著。具备五大优越条件:第一,105国道和308省道交汇于镇的三角元处,南连阜阳、北达亳州、东通蒙城、蚌埠,西出界首入河南镜内。第二,界—阜—蚌高速公路横穿全境,东与合徐高速相接,西于京珠高速相接而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中。界—阜—蚌高速公路在太和境内的唯一出口距三角元仅500米。第三,漯阜铁路横贯境内,并在旧县设有客货两运站。目前正在进行技术改造的漯阜铁路已纳入国家铁路营运网中,日通过列车10—15对列,完全具备吞吐各种大批量货物的能力;从明年起,将有上海——乌鲁木齐、郑州——杭州等6对客运列车通过。第四,颍河绕旧县集镇而过,并在旧县集沿岸建有四大货运码头,日吞吐量可达万吨以上。第五,句阜阳机场35公里,距合肥机场280余公里,距郑州机场近300公里。通过他们可迅速飞抵全国各地。四、人文历史:旧县镇历史悠久。“旧县”之名的由来,可追溯到千余年前,早在北宋宣和年问,万寿县由原墙迁到旧县,更名为“泰和”元初置入颍州,大德入年复置县,改“泰”为“太”县城迁至现址,旧县由此而得名。古时的旧县市场繁荣,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10多个省的商贾云集于此。乾隆十六年就有县志记载:“旧县镇本土人少,徽、川、山、陕之人多,太和第一市镇也”。山西人在此建有山西商会馆,伊斯兰教建有清真寺,至今完好。不少外地商人在此安家落户,繁衍子孙,这里成为旧县人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五、自然状况:旧县镇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季风明显,雨量适中,长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和东南凤.旧县镇地势西高东低,地面高程一般在31.5—35.0米之间。镇境内地势平坦,沟渠纵横,主要水系有颍河、谷河、烂草沟、付条沟、红丝沟、宋沟等,农业气候处在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上。六、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主要有小麦、大豆、玉米、红芋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芝麻、薄荷等。土特产有香椿芽、樱桃等。其中香椿芽为太和著名特产,品种有9种之多,大多集中于旧县。近年来,全镇致力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3.8万亩旱涝保收田,形成了香椿、蔬菜、薄荷、花卉等四大生产基地;黄牛改良、波尔山羊繁育、家禽等养殖业迅速发展。2004的年9月,旧县张槐治理片300公顷农产品基地顺利通过省农业委员会的验收,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七、集镇基础设施完备:旧县镇在1995年被确立为阜阳市20个示范镇之一后。1998年被列为全省100个示范镇之一,1999年被确立为全省195个中心建制镇,并被纳入县城城区建设规划之列。在前几年发展的基础上,旧县镇又充分发挥邮电、通讯、交通、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优势,加大城镇绿化、美化投入,新建花带5000平方米,重点抓好老308道路的修复、集贸综合市场的开发建设和集镇的文明创建工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目前,全镇呈现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八、工业发展势头较好:旧县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党的富民政策,凭借得人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加快发展,富民强镇为目的,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叫响“科技兴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的发展战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镇现有各级各类企业78家,初步形成了以板材、建材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和石油、农机、餐饮、汽配为主的商贸市场;人造板、包装材料等产品远销浙江、四川、甘、肃等地,农机销售量位居全市第一。九、县工业园区建设前景看好:200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太和县工业园区建在旧县镇,这为旧县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园区规划9。7平方公里,已建成1.5平方公里。园内已有2家企业建成投产,3家企业正在建设。此外,与太极集团、吉林辉发、绿之俏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式签订了入园协议,另与5家企业达成了投资意向。十、林业生产基础较好,资源十分丰富:自改革开放以来,旧县镇特别重视发现发展林业生产,重点实施了四旁植林、荒地造林、万里绿色长廊、退耕还林等绿化工程,林业生产得以长足发展。目前,全镇森林覆盖率已达23%左右,现有林地面积2.5万亩。全镇木材蓄积量约8万立方米。旧县镇木材加工销售基本辐射个县31个乡镇乃至界首、亳州和河南省的部分地市。木材市场前景看好,木业加工潜力巨大。2、重庆市铜梁县旧县镇简介:旧县镇位于渝西经济走廊中部、铜(梁)合(川)公路两县市交界处、即将完工的遂渝高速公路和遂渝铁路旁之间(距遂渝铁路11公路,距遂渝高速公路8公里),距重庆主城区85公里,素有“龙乡明珠”之称。公元735—779年,唐朝曾建县城于此,旧县由此而得名。旧县自古商贸繁华,经济发达,是铜梁的工业重镇。全镇辖26个村、2个居委会,幅员面积63.4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其中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2000人。经济发展:旧县镇以“抓发展、促转变、重服务、保稳定”为着力点,根据自身优势,确定建设渝西工业强镇、重庆鹌鹑养殖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区为目标,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重点建设项目推动全镇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重庆长安离合器制造有限公司、兴财纸业二期工程已完成平场、修建等工程;新申化工电子项目征地和购买永兴村小学工作正积极推进;诺邦装饰材料厂、威尔德?浩瑞药业公司正在进行扩建、技改;铜龙纸业完成技术改造恢复生产;现已与重庆京天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温州立松交通电器有限公司、重庆市聚力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重庆铜梁建明建材有限公司接触洽谈;今年新引入的健伦摩配厂、毅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四龙石墨坩锅厂均已建成投产,年产值均达500万元以上。旧县镇的城乡统筹工作做得细致扎实。充分结合“百强镇、中心镇”建设要求,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调整和优化场镇发展布局,推进城镇化建设。目前“龙乡明珠商业步行街”道路硬化、绿化、灯饰工程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完工,商业店铺、排污设施、居民住房等小城镇功能齐全。为繁荣镇域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投入资金近100万元,打造全镇交通、饮水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全镇农业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迈进。大力培育笋竹、水禽、鹌鹑等优势产业,加强“优质水果片区、畜牧养殖片区、笋竹生态片区、蚕桑生产片区”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率先成立了旧县镇石鼓鹌鹑专业合作社,建设“重庆鹌鹑养殖”基地。今年,种植笋竹8000亩,已砍伐料竹500吨、预计年产笋可达800吨,实现经济收入100万元;实施东桑西移工程1200亩,发蚕种220张,新建省力化桑台15个,建养蚕大棚1个,新建蚕室5处;启动500亩蔬菜建设项目。5、浙江省桐庐县旧县镇旧县镇位于县中南部丘陵地区,与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桐庐镇接壤。总面积3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182]亩,山30118亩。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64个自然村,77个村民小组和林场、鱼塘、水管站各1个,2713户,8489人,汉族居多,畲族240人,其中农业户口8244人。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旧县集镇,含2个行政村,面积7.28平方公里,居民653户,3962人,桐钟公路由此而过。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5.94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5.81亿元,外贸出口交货值0.81亿元,财政总收入744万元,比上年增长16.25%,人均收入4976元,比上年增长10.7%,90%的行政村跨入“小康村”行列,70%的行政村实现新农村,全镇有企业101家,其中皮件生产厂家62个,形成了以皮件行业为龙头,兼有化工、机械、冶金、灯具、建材、针织等行业的工业体系,被县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皮件之乡”。全镇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81亿元,比1997年增1.21亿元,工业增加值1.65亿元,税利744万元,外贸出口交货值2.81亿元,使企业在困境中逐步走出低谷,站稳脚跟,较好地完成年初制定的工业经济目标。旧县镇实际,镇委、人民政府制定了镇科技进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在农业方面推进农科教结合,在农村开展适应农民实际需要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年,镇农科站被评为省“五有农科站”,属全县首次获此殊荣。?,工业企业依托科技求发展,骨干企业先后与南京东南大学、美国巴特勒工艺制造公司、上海压缩机配件经营公司等科技院校和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使企业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5.94亿元,获得“县粮食丰收二等奖”、“出口创汇组织奖”,并被县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县级科技工作先进乡镇。6、陕西省洛川县旧县镇洛川县辖镇。1958年成立旧县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城东北,距县城17公里。面积173.4平方公里,人口1.3万。洛宜公路穿镇而过。辖安东、元甲、积马河、荆尧科、李家坳、五里头、故现、九浪头、张村、来桥、洛生、靳家塬、纸村、圪塔、洛阳、旧县街、西武、土桐堤、上圪劳、下桐堤、高家洼、危井、阿吾、王家村、何夫、院夫26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8、河南省嵩县旧县镇旧县镇代码:。2006年,辖13个村委会:旧县村、上川村、白庄村、谢庄村、西店村、马店村、龙潭沟村、寺上村、东村、沟门村、黄沟村、河南村、童子庄村。旧县镇经济发展状况:现有5个重点企业:1嵩县伊河漂流公司:嵩县伊河漂流公司位于洛阳市嵩县旧县镇河南村,距洛阳市90公里、距郑州市150公里,处于洛阳南线旅游景区的中间部位,紧临洛栾快速通道,四周有栾川的养子沟、鸡冠洞、龙峪弯、老君山、伏牛山滑雪场、天池山、白云山等精品景区环抱。伊河漂流全程17公里,为目前全国自然漂流最长河段,全程分两段漂流;森林漂段全程3公里,漂时1.5小时左右,目前为全国独有,大河漂段全程14公里,漂时3小时左右。森林漂段设置机械水仗区、人工水仗区、鼓浪区、人工海滨、森林乐园等。大河段上有中原最长的游泳区、水仗区、鲜果采摘场等。嵩县伊河漂流公司占地面积30亩,有大型停车场可一次停200辆,另有特色商店、标准餐厅、更衣室、烘干房、淋浴室,情趣独特的野外帐篷露营、篝火晚会等。2嵩县前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嵩县前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名地方国营嵩县前河金矿),是以黄金采选冶为一体的国有资源型企业。公司始建于1988年,1998年元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现有三个采区、一个选厂及15个中层部室,职工580多人,日生产规模500吨,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资产总额7000余万元。截止2006年公司共产黄金20多万两,上缴财政1.5亿元,为地方经济振兴和政治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公司先后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状、省级文明单位、省科技企业、洛阳市重点保护企业、洛阳市管理创新先进单位等十余项殊荣。2007年6月,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立足资源的高效开发和黄金产业持续发展,将前河、金牛两大金矿合并,与中国黄金集团公司进行战略重组,前河公司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嵩县家源水资源开发公司,嵩县家源水资源开发公司位于旧县镇河南村,成立于2006年4月,下设两个电站,一是投资120万元的长岭水电站,位于西店村前河五一隧道,年可发电量130万度,二是投资300万元的马龙水电站,位于马店村与龙潭村交界,年可发电量108万度。洛阳龙羽山川钼业有限公司:公司位于洛阳市嵩县旧县镇童子庄村,兴建于2005年11月,矿区面积5.34平方公里。主要经营钼矿开采、冶选、加工、销售等项目,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选厂设计规模为3000t/d,年产值3亿。公司总投资15000万元人民币,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设计,中国第十冶金建设公司承建,生产线各主要主要设备均采用国内外同行业最先进的设备,采用目前国内成熟的工艺,能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钼精粉。公司共设六部一厂,即:选矿厂、矿山管理部、安临保障部、生产技术部、企业管理部、财务部和供销经营部。现有职工200余人,其中,采矿工程师、矿山工程师、地质工程师、土建工程师的机电高级工程师36人,专业化验人员15人,与相关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立了紧密的研发合作关系,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开发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具有强大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该公司管理规范,队伍精干,秉承珍惜环境、开发资源的企业宗旨,以实现人的最大价值为目标,以合理的薪酬制度、良好的激励机制、完善的劳动保护、健全的福利及配套设施,广阔的发展平台,致力于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为矿产开发行业做出企业的最大的贡献。3、云南省马龙县旧县镇简介:旧县镇位于马龙西南部,东与大庄乡、通泉镇接壤,西与昆明市嵩明、寻甸两县相连,毗邻马鸣乡,北与马过河相接。距马龙县城20公里,曲靖市区42公里,省城昆明93公里,昆曲高速公路、昆沾铁路、宜马公路横穿全镇而过,是昆明进入曲靖市的第一镇。地处长江、珠江两江之分水岭,地貌异常复杂而多变,东南高、西北低,呈阶梯状地势,起伏比较明显,最高海拔2300米,最低海拔1800米,属南温带高原季风型气候,冬干夏雨气候区,干湿分明;年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1℃,年平均气温14.6℃;年降水量102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366.5毫米,最小降水量620毫米。全镇总面积266.419平方公里,辖旧县、小房子、袜度、白塔、红桥、照和、梁家田、龙海、高堡9个村民委员会和旧县居民委员会,76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其中民族村7个(回族村2个,彝族村1个,苗族村4个)。年末,全镇总户数7281户,总人口28977人,其中:农业人口27609人,占95.28%;居住着彝、回、苗等8个少数民族2374人,占总人数的8.19%;人口自然增长率5.63‰,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08人。经济,全镇总耕地面积34415亩(其中水田15660亩,旱地18640亩),人均现有耕地1.19亩。全镇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包谷、马铃薯种植为主。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2347亩,粮食总产量1179.3万公斤,人均有粮406.98公斤。全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0731亩。其中:烤烟种植19000亩,总产量266.7万公斤,总产值达3073.68万元;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680亩,总产量12.6万公斤,产值达35.08万元。全年共种植蔬菜2329亩,总产量356.6万公斤,产值达166.05万元。年末全镇共有水果面积4780亩,产量30.8万公斤,产值44.07万元(含零星)。其中:苹果2909亩,产量19万公斤,产值22.80万元;梨782亩,产量达5.2万公斤,产值4.74万元;桃745亩,产量4.6万公斤,产值12.95万元;其它344亩,产量2万公斤,产值4.21万元。全镇养鱼水面854亩,其中:池坝塘养鱼574亩,水库养鱼280亩,年末鱼产量25.4万公斤,实现渔业收入95万元。全年完成人工造林500亩;封山育林1000亩;森林管护15.5万亩;四旁义务植树13.9万株,平均成活率达95%;全镇森林覆盖率达42.11%。畜牧业以畜禽养殖为主。年末全镇生猪存栏22600头,肥猪出栏25300头,大牲畜存栏16163头(匹),山绵羊存栏16601只,全年共推广青贮饲料9450吨,氨化饲料2630吨;畜牧业产值达3182.54万元,年内,全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15.45万元,农业总产值完成925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307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48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5元。经济总情:1981年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以来,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大增,各项农业科技措施得到了普遍推广应用,各种良种良法日新月异,农业经济效益日渐提高,并逐渐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2005年底,全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15.45万元,农业总产值完成925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307万元,农村经济纯收入48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85元,农村通电率达100%;有65个村组已解决了饮水困难;有84%的群众看上了彩电,79%的农户骑上了摩托车,4000余人用上了手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特色产业:(一)集镇发展,1996年昆曲高速公路建设通车,旧县镇由于特殊的交通、区位环境,带动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镇党委、政府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1997把集镇从原周围全是农户无法扩展的团结村搬到昆曲高速公路旧县出口处。此举,盘活了集镇,成为了全镇经济发展的核心纽带,到2005底,已发展成占地1.5平方公里的规模,拥有个体工商户617户,年实现营业收入3700余万元;有出租车67辆,客运三轮车130辆,年实现收入230余万元;年接纳和输送富余劳动力1500余人,土地价也由新建时的9元每平方米升值到400-900元每平方米,逐步形成了集农、工、商、贸、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小集镇,2005年被列为省级示范集镇,市级中心集镇。(二)烤烟种植,近年来,旧县镇紧紧围绕“强质量、增效益、出品牌”的目标要求,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以标准化栽培为基础,以QTP模式为手段,主攻质量,择优布局、推动了烤烟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使烤烟生产连续四年取得新的突破。2006年全镇计划种植21147亩,收购任务287.61万公斤,实现经济总产值3600万元,斤价12.25元,农民人均总收入达1350元,在去年的基础上人均增收110元。(二)林果,50-80年代,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落后,大量的建房及燃料砍伐,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各种自然灾害频繁,给社会发展及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90年代后,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与人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了历史发展的一个主题,2005年底,全镇完成人工造林38600余亩,封山育林89000余亩,森林管护155000余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42.11%。同时把经济林果作为群众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从五、六十年代开始发展桑树、茶园、水果,并建了高堡茶厂。桑树、茶园受气候影响,产量及质量较差,到80年代末逐渐被淘汰,但水果逐渐壮大发展,2005年底全镇栽种果树6950余亩,水果总产量270余吨,经济效益逐渐明显。(二)畜牧业,80年代,刚下放到户,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差,进入90年代,全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肉、奶、蛋的需求量增加,刺激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2005年末全镇生猪存栏22600头,肥猪出栏25300头,大牲畜存栏16163头(匹),山绵羊存栏16601只,畜牧业产值达3182.54万元,畜牧业总收入完成1965万元,畜牧业成为了群众增收的重要部分。(三)二、三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部分群众从依附了几千年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外出搞服务、开商店、办企业,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全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外开放,先后出让“四荒”10000余亩,引进马龙水泥二厂、福达公司、绿大地等多家公司发展工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促进了全镇工业和城镇化的发展,开拓了群众视野,越来越多的人跳出农业,从事二、三产业,首先致富奔向小康。(四)白酒产业,旧县镇白酒生产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抓住旧县白酒特色强、品质好的优势,围绕“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思路,高标准、高起点、高要求进行规划,先后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每年组织烤酒专业户深入昆明,嵩明等地实地观摩学习,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酿酒技术培训,按照“宽松环境促动、优惠政策带动”的发展思路,使1998年仅有14户发展到现在的36户,年实现产值900余万元,白酒产品供不应求,远销昆明、曲靖等重大城市。(五)林下鸡产业,依拓市场,抢抓机遇,利用林下资源大力发展土鸡特色养殖,年增收40多万元,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西冲、上、下三星坝三个苗族村,有102户431人,由于生活习惯和思想保守,农业生产水平落后,是远近出了名的穷村。近年来,旧县镇党委、政府加大对苗族同胞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和科技培训,积极引导群众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畜牧部门的科技扶贫和科技指导下,三个村群众围绕市场,抓住苗族传统土鸡品种体型大、生长快、肉质好的优势,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土鸡特色养殖,走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的发展路子。目前,每户群众养鸡已达到250至3000只,总数已达到100000余只,土鸡蛋按市场价8元/公斤、母鸡16元/公斤、骟鸡27元/公斤算,每年可为群众增收40余万元,(六)食用菌产业,把食用菌确定为该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增加投入,加大发展的力度。2006年计划生产香菇菌棒14万袋,搭建大棚23个,全年实现食用菌总产量88.8吨,总产值达到26.6万元。
| W3C XHTML 1.0
Copyright & 2012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嵩县旧县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