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加速度是多少

当前位置:
>>>下列几个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莫斯科B、喜马拉雅..
下列几个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莫斯科 B、喜马拉雅山顶 C、拉萨 D、南极长城站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0111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几个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莫斯科B、喜马拉雅..”主要考查你对&&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的特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1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1太阳日为24小时。 如下图是恒星日和太阳日比较。地球在轨道上有三个不同位置:第一个位置上E1,太阳和某恒在P地同时中天,这是一个恒星日和一个太阳日的共同起点。在第二个位置上E2,地球完成自转一周,恒星再度在P地中天,一个恒星日终了,但正午尚未到来。到第三个位置上E3时,太阳第二次在P地中天(SPE3在同一直线上),从而完成一个太阳日;那时恒星早已越过中天。读这个图必须注意,在太阳系范围内,太阳是中心天体,它的光线是辐散的;恒星无比遥远,它的光线可看作平行的,图中所示三颗星,指的是同一颗恒星。太阳日是日常生活的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3)速度: 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cosα° 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地球各地角速度(两极为零)相等,为15°/小时。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4)地球公转速度 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大约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日地距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日地距离最远是1.52亿千米,最近是1.47亿千米,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相差7%。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到57%。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地球过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处于冬季了。同样道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量超过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几个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莫斯科B、喜马拉雅..”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30555232155226676232326229163219747地球自转速度每秒大约多少公里?
地球自转速度每秒大约多少公里?
对于天文地理的知识我掌握不是很扎实,科学教科书上提到的有些困惑、不了解。
地球的自转速度有两个参数,可以是角速度也可以是线速度。角速度是一定的但是线速度不同纬度是不同的,方法是用角速度乘上所在地区的地球半径,就是所在地的线速度哦。至于角速度就是24小时转一圈啦!
不懂再追问哦!
的感言:学会抢答了,确实挺快的! 满意答案
地球上不同纬度的自转速度是不相同的, 地球赤道上的自转速度:465 米 / 秒参考资料:简明地理手册
的感言:学会抢答了,确实挺快的!
其他回答 (3)
地球上不同纬度的自转速度是不相同的, 地球赤道上的自转速度:465 米 / 秒
两个极点的自转速度是0。
地球赤道上的自转速度:465 米 / 秒
等待您来回答
天文学领域专家地球自转速度为每秒多少公里?
地球自转速度为每秒多少公里?
地球自转时,地表面上任意一点的速度,叫“线速度”。即该点在单位时间内所转动的弧线长。单位用米/秒表示。这个弧线长和地球纬线的方向是一致的。线速度的大小,和各地的地理纬度及测点的海拔高度都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海拔越高的地点,线速度越大;反之,越小。海拔高度相同的地点,在赤道上线速度最大,两极最小。
  地面任意点的线速度可用公式465cosy米/秒来计算(y为任意点的地理纬度)。例如,赤道上的线速度为:465cos0°米/秒=465米/秒,即赤道上一个点,24小时可运行40000多公里。通过此公式,可以求出纬度30°、60°、90°(两极)各处点的线速度分别为403米/秒、233米/秒和0米/秒。北京的地理纬度是北纬39°54',线速度为356.7米/秒。也就是说,北京的居民即使原地不动,其实他们随地球运动的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还快。
你问哪里啊?赤道为0.46296KM/h,两极为零。
同为0.34722km/h
其他回答 (4)
地球的自转是绕轴自转
在北极上空观察呈反时针方向,南极上空观察则呈顺时针方向,习惯上称为自西向东旋转.
自转周期为一日.
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度,
线速度则因纬度和海拔不同而异,
例如,赤道海平面为464米/秒,1670.4公里/秒 也就是,高度增减100米,线速度增减26米;两极为零.
地面任意点的线速度可用公式465cosy米/秒来计算(y为任意点的地理纬度)。
cos30°=0.866yushi于是465*0.866=402.7---
答;北纬30°
角速度每小时约15°。
线速度约402.7米/秒或约1450Km/时
地球自转速度
地球自转速度  美国国立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的观察结果表明,长时期以来呈减慢趋势的地球自转速度自1999年开始加快。NIST的时间测定师们称,为调准以地球自转速度为标准的地球时间和原子时钟的时间,自1972年起到1999年的27年来为地球的标准时钟追加过共22闰秒的时间,但1999年后却没有追加过闰秒,是因为地球的自转速度加快了。
  格林威治时间所说的一秒是一天的8.641万分之一,而1972年制作的地球时钟所定义的一秒是从铯原子中放射出的光振动91亿9千2百63万1千7百70次所需要的时间。
  与铯原子振动数能维持一定速度相比,以地球的自转为准的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是发生变化的,闰秒就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产生的一种时间概念。
  ω=2π/(24*3600s)=7.27/100000 rad/s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 465米/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但精密的天文观测表明,地球自转存在着3种不同的变化。
  自转速度的变化 20世纪初以后,天文学的一项重要发现是,确认地球自转速度是不均匀的。人们已经发现的地球自转速度有以下3种变化:① 长期减慢。这种变化使日的长度在一个世纪内大约增长1~2毫秒,使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所计量的时间,2000 年来累计慢了2个多小时。引起地球自转长期减慢的原因主要是潮汐摩擦。科学家发现在37000年以前的泥盆纪中期地球上大约一年400天左右。②周期性变化。20世纪50年代从天文测时的分析发现,地球自转速度有季节性的周期变化,春天变慢,秋天变快,此外还有半年周期的变化。周年变化的振幅约为20~25毫秒,主要是由风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③不规则变化。地球自转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其原因尚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地球自转轴对于地球本体的运动 地球自转轴在地球本体上的位置是经常在变动的,这种变动称为地极移动,简称极移。1765年L.欧拉证明,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刚体地球的自转轴将围绕形状轴作自由摆动 , 周期为 305 恒星日 。1888年人们才从纬度变化的观测中证实了极移的存在。1891年美国的S.C.张德勒进一步指出,极移包括两种主要周期成分:一种是周期约14个月的自由摆动,又称张德勒摆动;另一种是周期为12个月的受迫摆动。
  实际观测到的张德勒摆动就是欧拉所预言的自由摆动。但因地球不是一个绝对刚体,所以张德勒摆动的周期比欧拉所预言的周期约长40%。张德勒摆动的振幅大约在0.06″~0.25″之间缓慢变化 ,其周期的变化范围约为410~440天。极移的另一种主要成分是周年受迫摆动,其振幅约为0.09″,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主要由于大气和两极冰雪的季节性变化所引起。
  将极移中的周期成分除去以后,可以得到长期极移。长期极移的平均速度约为0.003″/年,方向大致在西经70°左右。
  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的运动 地球的极半径约比赤道半径短1/300,同时地球自转的赤道面、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面和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白道面, 这三者并不在 一个平面内。由于这些因素,在月球、太阳和行星的引力作用下,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产生了复杂的运动。这种运动通常称为岁差和章动。岁差运动表现为地球自转轴围绕黄道轴旋转,在空间描绘出一个圆锥面,绕行一周约需 2.6万年。章动是叠加在岁差运动上的许多复杂的周期运动。
  日本专家解释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原因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地幔最深层处矿物的导电性能远高于下层地幔的其他部分,这可能是使地球自转速度发生周期性变化的重要原因。
  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
  之四秒。但是科学家们尚不清楚自转周期发生这种变化的具体原因。
  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广濑敬的研究小组人员之前发现与地核相邻的地幔最深层处存在厚约200公里的矿物层,他们给这种矿物起名为后钙钛矿。
  在研究中,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模拟了后钙钛矿在地球内部所处的环境,即约130万标准大气压、2500摄氏度,并在这种状态下测定了后钙钛矿的导电率,他们发现后钙钛矿层的导电性能是下层地幔其他部分的10倍至1000倍。
  研究人员认为,流经后钙钛矿层的电流较强,这加强了固态地幔与液态外层地核之间的电磁耦合作用,结果导致地球自转发生周期性的微小变化。
  
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地球自转速度为每秒多少公里?
地球自转速度为每秒多少公里?
地球自转时,地表面上任意一点的速度,叫“线速度”。即该点在单位时间内所转动的弧线长。单位用米/秒表示。这个弧线长和地球纬线的方向是一致的。线速度的大小,和各地的地理纬度及测点的海拔高度都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海拔越高的地点,线速度越大;反之,越小。海拔高度相同的地点,在赤道上线速度最大,两极最小。
  地面任意点的线速度可用公式465cosy米/秒来计算(y为任意点的地理纬度)。例如,赤道上的线速度为:465cos0°米/秒=465米/秒,即赤道上一个点,24小时可运行40000多公里。通过此公式,可以求出纬度30°、60°、90°(两极)各处点的线速度分别为403米/秒、233米/秒和0米/秒。北京的地理纬度是北纬39°54',线速度为356.7米/秒。也就是说,北京的居民即使原地不动,其实他们随地球运动的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还快。
你问哪里啊?赤道为0.46296KM/h,两极为零。
同为0.34722km/h
其他回答 (4)
地球的自转是绕轴自转
在北极上空观察呈反时针方向,南极上空观察则呈顺时针方向,习惯上称为自西向东旋转.
自转周期为一日.
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度,
线速度则因纬度和海拔不同而异,
例如,赤道海平面为464米/秒,1670.4公里/秒 也就是,高度增减100米,线速度增减26米;两极为零.
地面任意点的线速度可用公式465cosy米/秒来计算(y为任意点的地理纬度)。
cos30°=0.866yushi于是465*0.866=402.7---
答;北纬30°
角速度每小时约15°。
线速度约402.7米/秒或约1450Km/时
地球自转速度
地球自转速度  美国国立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的观察结果表明,长时期以来呈减慢趋势的地球自转速度自1999年开始加快。NIST的时间测定师们称,为调准以地球自转速度为标准的地球时间和原子时钟的时间,自1972年起到1999年的27年来为地球的标准时钟追加过共22闰秒的时间,但1999年后却没有追加过闰秒,是因为地球的自转速度加快了。
  格林威治时间所说的一秒是一天的8.641万分之一,而1972年制作的地球时钟所定义的一秒是从铯原子中放射出的光振动91亿9千2百63万1千7百70次所需要的时间。
  与铯原子振动数能维持一定速度相比,以地球的自转为准的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是发生变化的,闰秒就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产生的一种时间概念。
  ω=2π/(24*3600s)=7.27/100000 rad/s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 465米/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但精密的天文观测表明,地球自转存在着3种不同的变化。
  自转速度的变化 20世纪初以后,天文学的一项重要发现是,确认地球自转速度是不均匀的。人们已经发现的地球自转速度有以下3种变化:① 长期减慢。这种变化使日的长度在一个世纪内大约增长1~2毫秒,使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所计量的时间,2000 年来累计慢了2个多小时。引起地球自转长期减慢的原因主要是潮汐摩擦。科学家发现在37000年以前的泥盆纪中期地球上大约一年400天左右。②周期性变化。20世纪50年代从天文测时的分析发现,地球自转速度有季节性的周期变化,春天变慢,秋天变快,此外还有半年周期的变化。周年变化的振幅约为20~25毫秒,主要是由风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③不规则变化。地球自转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其原因尚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地球自转轴对于地球本体的运动 地球自转轴在地球本体上的位置是经常在变动的,这种变动称为地极移动,简称极移。1765年L.欧拉证明,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刚体地球的自转轴将围绕形状轴作自由摆动 , 周期为 305 恒星日 。1888年人们才从纬度变化的观测中证实了极移的存在。1891年美国的S.C.张德勒进一步指出,极移包括两种主要周期成分:一种是周期约14个月的自由摆动,又称张德勒摆动;另一种是周期为12个月的受迫摆动。
  实际观测到的张德勒摆动就是欧拉所预言的自由摆动。但因地球不是一个绝对刚体,所以张德勒摆动的周期比欧拉所预言的周期约长40%。张德勒摆动的振幅大约在0.06″~0.25″之间缓慢变化 ,其周期的变化范围约为410~440天。极移的另一种主要成分是周年受迫摆动,其振幅约为0.09″,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主要由于大气和两极冰雪的季节性变化所引起。
  将极移中的周期成分除去以后,可以得到长期极移。长期极移的平均速度约为0.003″/年,方向大致在西经70°左右。
  地球自转轴在空间的运动 地球的极半径约比赤道半径短1/300,同时地球自转的赤道面、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面和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白道面, 这三者并不在 一个平面内。由于这些因素,在月球、太阳和行星的引力作用下,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产生了复杂的运动。这种运动通常称为岁差和章动。岁差运动表现为地球自转轴围绕黄道轴旋转,在空间描绘出一个圆锥面,绕行一周约需 2.6万年。章动是叠加在岁差运动上的许多复杂的周期运动。
  日本专家解释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原因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地幔最深层处矿物的导电性能远高于下层地幔的其他部分,这可能是使地球自转速度发生周期性变化的重要原因。
  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
  之四秒。但是科学家们尚不清楚自转周期发生这种变化的具体原因。
  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广濑敬的研究小组人员之前发现与地核相邻的地幔最深层处存在厚约200公里的矿物层,他们给这种矿物起名为后钙钛矿。
  在研究中,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模拟了后钙钛矿在地球内部所处的环境,即约130万标准大气压、2500摄氏度,并在这种状态下测定了后钙钛矿的导电率,他们发现后钙钛矿层的导电性能是下层地幔其他部分的10倍至1000倍。
  研究人员认为,流经后钙钛矿层的电流较强,这加强了固态地幔与液态外层地核之间的电磁耦合作用,结果导致地球自转发生周期性的微小变化。
  
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自转线速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