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训练轴中间带手把手教你 少女卷轴叫什么

如图所示,在曲轴A上悬挂一个弹簧振子,如果转动把手B上的曲轴可以带动弹簧振子上下振动,问:(1)开始时不转动把手,而用手往下拉振子,然后放手让振子上下振动,测得振子在10 s内_百度作业帮
如图所示,在曲轴A上悬挂一个弹簧振子,如果转动把手B上的曲轴可以带动弹簧振子上下振动,问:(1)开始时不转动把手,而用手往下拉振子,然后放手让振子上下振动,测得振子在10 s内
如图所示,在曲轴A上悬挂一个弹簧振子,如果转动把手B上的曲轴可以带动弹簧振子上下振动,问:(1)开始时不转动把手,而用手往下拉振子,然后放手让振子上下振动,测得振子在10 s内完成20次全振动,求其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各是多少?若考虑摩擦和空气阻力,振子做什么振动? (2)在振子正常振动过程中,以转速4 r/s匀速转动把手,振子的振动稳定后,振子做什么运动?其周期是多少?
(1)用手下拉振子使振子获得了一定能量,放手后,振子做自由振动;因其所受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F=-kx),所以属于简谐运动,其周期和频率是由它本身的结构性质决定的,故周期称固有周期(T 固 ),频率称固有频率(f 固 ),根据题意 T 固 =
s=0.5 s f 固 =
Hz=2 Hz 由于摩擦和空气阻力的存在,振子克服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做功消耗能量,使其振幅越来越小,故振动成为阻尼振动(2)由于把手转动的转速为4 r/s,它给弹簧振子的驱动力的频率为f 驱 =4 Hz,周期T 驱 =0.25 s,故振子做受迫振动,振动达稳定状态后,其频率(或周期)等于驱动力的频率(或周期),因跟固有频率(或周期)无关,即f=f 驱 =4 Hz,T=T 驱 =0.25 s。又因为振子做受迫振动得到驱动力对它做的功,补偿了振子克服摩擦力和阻力做功所消耗的能量,所以振子的振动必属于无阻尼振动,可见,无阻尼振动并不是不受到阻力作用的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A.轮胎上刻有花纹;&&B.车轮做成圆形;&C.塑料套紧套在车把手上;D.脚踏板凹凸不平&&&&E.刹车时用力捏闸;F.车轴处装有滚珠;G.车的把手上有凹槽;(1)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只填写各选项前的字母)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ADG;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CE;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小摩擦的是:BF;(2)请你大胆发挥想象:“假如没有摩擦”,自行车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自行车无法启动(写出一个合理的场景).
解:(1)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的是轮胎上刻有花纹;脚踏板凹凸不平;车的把手有凹槽.(2)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是塑料套紧套在车把手上;用力刹车闸.(3)用滚动代替滑动的是车轮做成圆形;车轴处有滚珠.(4)假如没有摩擦,自行车无法启动;运动的自行车不能通过刹车闸而停止;车把上不能套住把套;行驶的自行车容易倒等等.故答案为:(1)ADG;CE;BF.(2)自行车无法启动.(答案不唯一)(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求助,捷安特ATX660车轮轴上的黑色把手有什么用?我的有点松动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可快速拆卸的快拆杆,莫非你从来没用过?另外一边还有一个螺丝,你可以尝试一下把这个拧下来,然后再装回去,装完你就知道原理了。凡事都得尝试。
提问者评价
哦,原来是这样,但是我从来没拆过,具体怎么拧?能描述下吗?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那个叫快拆杆,打开它就能很方便的把轮子拆下来。松动的话要重新上紧不然轮子很容易掉下来。
快拆用的,就是说用力往外搬,轮子一取就卸下来了,应该当时在买车子的时候车把上有个吊牌,上面写着“快拆花鼓,可以在无任何工具的情况下拆下轮组”
捷安特atx660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 中国第一个“魔鬼训练营”——浙江大学于钟华博士教学实录
中国第一个“魔鬼训练营”——浙江大学于钟华博士教学实录
点击上方,关注我哈JULYMADNESS上午训练1:三张毛边纸粘起来,精确临摹。第一张:王羲之第二张:颜真卿第三张:董其昌时间:30分钟。作业点评:1、三者区分不大,写的像,没有意识到加以区分2、用笔稍有区别3、区别明显
要有空间意识,今天的训练包括空白的训练。在现代的视觉意识,空白的强调远胜于黑的部分。白将黑分割出来,黑是围绕着白走,古人讲“计白当黑”,实际上白比黑重要。若能讲三种区分开,说明手能做三种不同的线条语汇,说明对三种审美都比较敏感,甚至能够从一个直观把握上面捕捉到书法的审美多构成的元素是什么,这就代表了一个艺术敏感的能力。通过这样一个训练,在学习中找到一个方向问题,也就是取向。看到一本字帖时,就有一个判断,包括空白(空白又包括字内空间、字外空间、行与行之间的空白或整体作品的空白)、笔法(方笔、圆笔等)、作品的层次。若将几个综合起来去考虑,就是一种风格的差异。这些只是构成风格差异的元素。例如颜真卿,要考虑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里大概是怎样一种风格类型,其风格来源是什么,后面所形成的流又在哪里,这大概就是这个班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合起来就是书法与文化的关系。这个班做了三期,第一期是做笔法,如王羲之的笔法是一笔塑形;第二期是做王羲之笔法的“虎卧凤阙”,从笔法到章法做了一个区分;今年是第三期,是研究书法和传统文化的关系。陈振濂老师就在提倡书法家一定要学者化。文化如何体现在作品中,为解决这个问题,陈振濂老师做了学院派。本是想通过学院派体现其学问,结果大家走向了形式,比如色彩之间的搭配,几张作品的拼接,染色,图章等。形式本是为学问服务的,结果形式被迅速的超出来。那么,学院派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现作品是否有问题,或者说只是提供了一种。所以,要在书法和文化之间搭上这个脉,在搭脉的过程中梳理出一条线索,融入书法史中去。书目:李泽厚《美的历程》 (三联出版社)下午:训练1:从儒家、释家、道家各找一件你认为没有毛病的作品临摹出来,认真体会各自的用笔区别以及气息的区别。训练2:将王羲之尺牍分类。一是找出哪几张是最具儒家气息的字?哪几张是最具道家气息的字?哪几张有禅意?二是按王羲之早期的、中期的、晚期的分类。思考为什么这样分?两种分类有什么区别?临摹JULYMADNESS晚上:训练3:精确临摹兰亭“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讲解:“列”横画斜上去,转下来,角度比横画靠里面一点点,转处是圆的,竖画没有折笔,竖钩有弧线,钩是转过来后推了一段再钩,且有粗细变化。“坐”的两钩方向不同,且分段书写,注意出锋方向。竖是斜的,下面两横和竖交叉时不是等分的。注意平行线的角度和起收笔。“其”是分段书写,点向右移,整体有一个走势。“次”右面一撇分段书写训练4:重新精确临摹。点评:1、注意找细节,如同类笔画起收笔的变化,包括粗细的变化,起笔的角度,弧线等2、笔画的粗细层次,至少有三个层次,若没有粗细变化注意交接处是最黑的,找黑点3、一行中的层次变化,包括字的间距关系,字的墨色变化,字的大小变化和字的分组关系4、一行的摆动,不是直线,是弧线或者是“S”型线训练5:再次精确临摹,注意点评过的内容训练6:从《集王圣教》中找出和“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最像的一行,两行放在一起精确临摹。训练:《平安》、《何如》、《奉橘》选一个临写一张,书写时不要太用力,不要做提按,更不是描摹,要轻描淡写,贴纸飞行,一挥而就。注意体会侧铺的笔法。下午:训练1:《平安》《何如》《奉橘》《大观帖(第六卷)(第七卷)》各临一张,书写时肌肉放松,不要用力,认真体会用笔的感觉,要写的很滋润。训练2:从《集王圣教》找出一页,方笔圆笔都有的,临摹出来,书写过程中考虑刻本转化成墨迹大概会是什么样子。例如括号的书写是笔尖在前,内弧线很肯定,外弧线是毛的,写成花瓣状,薄如蝉翼。熊秉明就在做这个研究,属于内省式心理学。又如逆风或藏风,两点之间有勾连关系,加入映带关系,下一个笔画是由上一个笔画映带而出,加入之间映带往来的东西。JULYMADNESS晚上:训练:《集王圣教》中找一页,不要打破行距,精确临摹。书写时注意:1、单独的笔画要一笔塑形,笔简形具,得之自然。2、两个笔画在一起时形成折笔,尤其是连续折笔的折线很重要。3、一个笔画向另一个笔画衔接时锋面的转换,尤其是细的绞转的部分换锋的地方。细的部分是由于毛笔的着纸面小造成的而非提按。应是平动书写。4、连续的转折并用,注意锋面的转换。5、作品感觉上的明显是由形式上的明显造成的。盈溢着道家的自然、空灵、飘逸、清虚之气。一是当一个字的常规状态与周围的空白有关。若空白比较大,远大于一根线条或几根线条,一般超过一根线条三倍的时候就会感觉很疏朗。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空隙比较大,圆转围出的空白很亮。一个字中无笔画的都叫空白。主导性的空白叫空间。二是空间由于笔画的作用使空间由平面走向了纵深,是空间有了质量。这种体现了道家气息的作品里面由三个因素构成:一是散缓的线条,在发力与不发力之间,不刻意,轻松自然;二是疏阔的空间,给一个足够的空间;三是对大范围空白的应用,针对章法上面。这种作品一般字距和行距都比较大,白和黑的比例关系很重要,清虚之气自然而然就会散发出来。
另外,要注意字的中轴线,体会字很丰满的状态,汉字中很讲究面和背的关系。同一个字的造型从不同的角度看效果不同,把字当作生命体来看。《集王圣教》的章法很重要,通过圣教的章法刻可以看出唐人的章法。书写时将五大元素表现出来。JULYMADNESS7.28上午:一般人总是活在过去,其实现在大部分人搞书法都被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所影响。艺术重的是体验,反的是经验。只有把经验转化成心理感受的时候,它才能转化成艺术,所以艺术常常是反概念。为什么呢?按照康德给它定性的时候,艺术和概念的中间应该是个朴实,合适的时候,出来的这个感觉,但是没有完全清晰,手在不知不觉中挥洒出来,这就是艺术。一旦完全清晰化的时候,那就是概念。押笔的线条更具有弹性和张力,筋骨更强。笔押的重时笔画就变形了,毛笔有挣扎的感觉。训练:继续加强昨天的技巧训练JULYMADNESS下午:梁武帝评王羲之的字是“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原出自袁昂《古今书评》中评萧思话“走墨连绵,笔势倔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意为“走墨连绵,如龙跳天门;笔势倔强,如虎卧凤阙”。“走墨连绵”指实连,即整行字段贯穿之势像龙一样摆动,尤其在草书中体现,更深的解释指一个的字心字轴连贯一气。虚连是指无形的空间和气、势的连贯,如神龙见首不见尾,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是说书法技术已经相当不错了。梁武帝认为李世民“状若断”虚实结合就有了变化,有了气,有了势。毛笔有一种挣扎感,倔强就产生了势,就有了方向,即所谓的因势利导。一行之间有摆动,一行之间有虚实。势是压下去后不靠用力,而是靠速度。训练1:找出《奉橘帖》《频有哀祸帖》各临一张,注意体会一下两种用笔方式的不同,一种轻描淡写,一种是虎卧凤阙。训练2:《丧乱帖》是王羲之晚年的经典代表。30分钟时间原章法原关系精确临摹,注意字的大小,字距,一行中的摆动关系,实连和虚连。点评:第一行向右下斜,二行斜,三行正,四行斜。没有注意到行距。很多字是顺手势和笔试所引起的错位。快速书写过程中同样的笔画的省略,例如“顿首”。另外整体章法不对,写的松散。精度不够,没有把握住细节。书写时应注意:1、整体上空白的处理2、注意行与行之间的空白3、注意一行中字与字之间的空白。要看到由于字距的不同,一行中的分组。4、注意一个字里面手势所起的作用。包括左右结构上下错位,上下结构左右错位。另外注意字与字之间由于顺手势的连贯方式。5、整体要有空白意识、层次的概念6、一张作品中要有不同的线条,质感要有不同,这样才能浑融一体。训练3:将《丧乱帖》再临一遍,注意点评时的问题通过训练,要有一个整体的理念。JULYMADNESS晚上:若三件作品有一件略显另类,应该是《丧乱贴》,是因为有清气,比较随意,轻灵,有手势的原因,其它的在情感上平和一些。有一种道家的无为的感觉,字和字之间不是太紧密。道家其实是老庄,是清虚无为,自由大气散漫,虚无,想像力异常丰富。夸张就离开了我们常规认为的东西,如字形笔画等就发生了变化。儒家伦理要求我们做人要老师敦厚,老庄的就是夸张变态,丧乱贴有些笔画很难一笔塑形,可以看出王羲之既有儒家敦厚老实的一面,又有道家的清虚无为,自由,想像力丰富的一面。现在是五指执笔法,古人是左手执纸,右手执笔。三个手指斜执笔,类似于我们拿钢笔。米芾提倡所谓的八面出锋,只有像古人那样才能做到,而我们现在很难做到。所以后人提倡题壁书。而且像画画一样斜板书写视域会更大,有一个主次之分,有视觉中心,整个纸都在视觉范围之内。只有手在非常自由的时候才能将想象的东西变现出来。侧铺最省事的写法就是在斜桌上书写,一笔塑形也很简单。困难的就是常年用高桌椅,一时换成斜桌板会不适应。JULYMADNESS7.29上午:训练1:从《王羲之尺牍》中(《寒切帖》《姨母帖》除外)找出里面奇形怪状的笔画,将其临出来,也可将字临在旁边。讲:王羲之的字好,我们要学习。学习的时候要学习的其中一个是书法家必备的东西,即常态,包括玉质的线条、转折中侧铺的东西、高级的结构、锋面的转换中间的空间等;另一个是异态,就是这些变异的线条、变异的结构,这是一般书法家所没有的。书法本身就是一个视觉艺术,尤其在现代,它一切的东西只有通过视觉展示出来的时候,才具有形式上的意义,所以要把变异的东西找出来。如果将这些东西学习到,若还可以将这些变异进行综合分类,创作时将其加进去,就能带有一点王羲之的味道。我们和大师的区别就是这些变异的东西。1、 笔法 2、 结字3、 线条4、 变化5、 章法训练2:用钢笔将《丧乱帖》的释文抄下来,再将刚才的钢笔释文用毛笔书写下来,对比和字帖的区别,清晰地找出和字帖不一样的地方,是笔画?结构?还是其它原因?又有哪些是合格书法家所应该必备的东西自己没写出来,欠缺的东西,即常态的东西。又有哪些是异态的东西自己所没做到的?找出来重新精确临摹。点评:常态:1、健康的体态2、精湛的技术:一笔塑形,没有毛病和多余的动作。转和折丝丝入扣,转折并用。异态:变异是在非常态的情况下出现,原因有1、由于感情的的奔放,不可遏制,导致一些笔划由于毛笔压的很厉害,破锋了,失控了(是在常态的基础下)游离出了常规的形态。2、由于当时与我们现在高桌高椅不一样的的书写状态导致。同样是圆笔得《姨母帖》和《丧乱帖》的用笔区别:《姨母帖》:古质,外拓的线质,匀速运动。毛笔压牢纸面,平缓的推出去的,更强调的是中段得运行,即古法,篆隶古法(强调中锋的运行,中段质实)《丧乱帖》:今妍,内掖的线质,变速运动。就是虎卧凤阙,由于起笔和转折处对毛笔的施压,而弹射出去,产生了笔势,从而因势利导之的线条很具有胫骨,所以节奏感强。JULYMADNESS下午:对古往今来的写二王高手跟王羲之的比较和欣赏晚上:训练:把《丧乱帖》《平安帖》《频有哀祸帖》《孔侍中帖》《二谢帖》《得示帖》《忧悬帖》《奉橘帖》《何如帖》原大临写,字帖和作业左手压右手,一模一样,并按照时间进行分期,先把握整体,再把握局部。JULYMADNESS理论部分:
书法的技术到底是什么?一根线条的书写方式,表现在王羲之今法中就是一笔塑形,侧铺。线与线的连贯方式:一是转笔,其中有连续的转笔,转笔还有普通的转笔、锋面的转换(包括叫绞转的技术);二是折笔,其中有连续的折笔;三是转折并用,在同一线条内空间层次井然。技术越来越难。《魏晋残纸书风》毫无疑问都是晋人的真迹,可以看出侧铺的形成阶段,竖画已经形成。根据米芾的“观其下笔处”可以看到他们在学习尖笔入纸,侧的东西已经出现,还包括连续的转笔,转折并用的东西,侧刷的东西很多。训练:将《集王圣教序》通临一遍,在精确临摹的基础上,将技术巩固。JULYMADNESS《习作展》要求:1.手卷形式2.原大精确临摹,与字帖一模一样3.线质4.笔法5.字法6.行法7.章法8.气息9.态度10.总分100习作总结:一、线质1、精度不足,缺少书写性2、“笔势倔强,如虎卧凤阙;走墨连绵,龙跳天门”的感觉不足3、一笔塑形的能力尚弱,不够干脆利落二、空间1、大部分同学都盯着点划走,忽略了空间。而空间的处理是检验是否专业的标尺之一,所以,大家应学会慢慢地盯着空白走,尤其是单元空间的空白和字外围的型形成对空间的分割。2、锋面转换所带来的线面的自由转换的能力不足。三、字法对单个字的姿态、左右结构字的上下错位和上下结构字的左右错位不敏感。四、行法字的大小、轻重、明暗关系处理得不够,并不是每个字都规规矩矩地待在格子里,聚散虚实相连形成的行气做得不足。五.章法1、整幅作品中,有亮点的字或字组往往表现得不够突出。2、每行字轴的摆动做得不明显六、气息
对晋人气息把握不到位
点评人:仇瑜涛
叶祥根 下午:训练1:精确临摹《兰亭序》一张训练2:杨凝式韭花帖训练3:将《集王圣教》的章法调整成《大观帖》中的第六卷《昨书帖》或《近得书帖》的章法临摹,草书可以借鉴《十七帖》。培养行书创作的意识。古人讲书法两大核心:一是笔法,二是字法。1、以实对实,以虚对虚2、承接的处理方式,实在组合不了,用空白来拉开距离,留空白3、笔势的衔接。4、不讲道理的不得不连。有很多字已经成为固定的组合,不得不衔接。如“羲之”“将军”“右军”等,多总结整理出来,对今后的创造很有好处。JULYMADNESS《韭花帖》结构上的特色:字法中几个重点: 1.留白,空间的处理手法很擅长,一是移动构件使空白存在。,如“寝”“实”“察”等掉下来,使上下错开,拉大距离。典型的晋唐手法。二是“昼”“实”“察”中钩的角度是一样的,钩出的角度正好是下一笔的起笔,这种衔接方式是手势在里面起作用。里面空白的大小取决于这个钩的角度。不能为留白而留白,而是顺势带出的下一笔所形成的留白才高级。2.错位。包括笔画的错位,构件的整体错位。如“载”的一竖偏右,“实”的下部分也偏右了。3.魏晋字的构字特征。脖子很长,头要昂起来。如“察”“载”。JULYMADNESS晚上:字法:一、空白(昨日内容)二、错位1、距离:如把带宝盖头的字看成是上下结构,调整上下距离2、位置:如宝盖头上面一点在中心位置上左右移动3、合并:如“首”字上面的两点和“未”字下面的两点可以合成一笔训练:《集王圣教》临半通JULYMADNESS今日总结:(节选)张伯祥:今天于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捷径和实用的方法,都是于老师多年的积累。虽然在短时间内就讲完了,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对书法要有一个虔诚的态度。于老师在讲什么是书法家的时候讲过怀仁和尚花了二十七年集了《圣教序》,而我们当代的书法家,即使备战“兰亭展”,也只是备战几个月甚至几天就草草了事或是应付,搞一些投机取巧的动作,所以也没什么精品。纵观历史上,从王羲之往后,颜真卿,苏东坡,越往后流传下来的书家越少,并且到了清末以后仅仅是留下了几个书家的名字,也没有几件传世的精品。提到王羲之就提到《兰亭序》《圣教序》,提到颜真卿就提到《祭侄稿》,提到苏东坡就提到《黄州寒食诗》。而到了清末以后,康有为、于右任包括我们当代的林散之、沙孟海、白蕉,仅仅留下名,进入书法史的没有几件精品,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个时间的筛选。有人说当代是书法繁荣期,我认为这恰恰是书法的衰落期,可能再往后连知名的书家都没有都进入不了书法史,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反思。现在也有很多书家招摇撞骗,山东九曾有过企业家“黄金万两买废纸三千”的事情。现在书家的作品留下来很多,但大多是废纸。所以,学书法一定要有一个虔诚的态度,另外,这也是和文化知识密切相关的,学习书法的同时,一定要修好文化知识。JULYMADNESS高尔石:我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上午老师拿他早年自己学习总结的小册子。一般对一个成功人士,我喜欢关注他早期走向成功的过程,而不是他的现在,因为这和他并不贴近。而他早年努力的过程和他比较贴近,比较容易学到东西。于老师可以从《兰亭序》中的一个“固”字向外辐射出那么多内容,从中得到那么多规律和规律。这些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非常有用的。JULYMADNESS陶耀文:今天是书法训练的核心经典部分,用模式的方式把字法训练形象化拟人化。1、 手势和侧铺是书法艺术的审美技法。2、 把书法艺术和人性相结合,符合书法人格与思想。既符合书法文化承载的内容,即静穆、流畅、自然、静美等,又符合书法艺术化的审美特征。书法之所以是艺术,就是把书写和文字赋予人性和人的思想特征,这样就会产生美和生动的境界。这是最主要的技法和思想。3、 字法和字形是书法审美的主要载体,字法是固本之源,字形是示美之形。二者之间的融合共同组成书法的艺术。4、 感受:今天我能对书法的“脉”有初步理解,竖行能把握住了。字形的精准和精炼仍是问题。我对老师讲的赵之谦的一句话“息心静气,乃得浑厚”的至理箴言倍感兴趣,在今后的临作中加以试用,实现“大书精诚”的愿望。7月9日
理论部分上午:『讨论』1.重点了解:你到这里来想要进行怎样的学习?想要学些什么?
在这之前你的学习是怎样的状态?2.提问:学院教学与社会教学的区别何在?师徒授受式与专业式教育的区别?3.问题:专业书法人士的知识结构和业余人士有何区别?
师徒授受式教育与学院专业式教育有何区别?小结:现在的大家的观念比较开放了,不像原来那么偏执一隅。现代的教育是从1901年光绪废科举后开办新式(西式)学堂开始的。这一百多年来,出了不少人才。但是却没有出大家。所以,要有书院的教育,在书院的教育中,结构是纵深式的。比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教学,他的教学是逐渐向纵深推进的,后来的学生不仅是跟着老师学,也是跟着师兄学。而且古代时,四十不惑时才能做老师,这样才能以已昭昭,使人昭昭。在书院教育之前,是八岁入蒙学,读四书五经,到十五岁志学之年,通识性的教育已经完成,已基本形成人生观道德观。进入书院教育后便是进行深入的研修阶段。书院式的教育是公共投资,聘请在不同方面最专业的老师来联合教学。书院的老师是将自己的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采用的形式是“辩”,这是一种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传统的书院式教育是力求从修身开始,渐而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胸怀天下的。同时,修身从正心开始,而正心需先诚意,诚意需先致知,致知必先格物。书法学习先要格物,这物即是字、笔墨纸砚、历史(技法演变),从而才能致知。现代的大学教育是一种公民教育。从本科到研究生到博士,是一种平面化、汇集式的知识教育,而不是纵深性的探讨。这种教育形成学习者博而不专的知识结构。进入博士阶段的研究,也是博而高,而非精而深。大师是既博大,又精深,如果这人有道德高尚,心胸广阔,那便是大师中的大师了。这样的大师是有哲学与宗教背景的人。因为哲学超越了具体的事物,放眼全局,纵横历史,而宗教也是超越了具体的个人,一己的人生。孙过庭《书谱》中将王羲之与钟繇、张芝相比,是专与博之比,而将大王与小王相比,则是高与低之比。从这可看出,古人一个是赞成博,一个是赞成深。所以说,学院专业式教育与师徒授受式教育应结合。至于专业与业余,作为一个专业式教学,首先要博,即知识结构的全面。其次,要有深度(我们现在这个五体书班,是一个面上的教学,难以深入。我的教学构思是,面、点、线的整体架构)。专业的教学首先是一个系统的教学,业余的教学可能顾及不了这一点。专业的教学需要不断训练,并有严格的评价体系。并且这种训练还是分解式练习、比较式练习,而且还有一点,是我最近体会出来的,那就是长线条的练习,并且是很轻松的长线条的练习。4.教学步骤:首先是线条的练习,然后是长线条的练习,并且是很轻松的长线条的练习,再是比较的练习、分解的练习,最后渐至通临全帖。这些是技法,至于心法,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我们的内功心法,就是每天吃好喝好,不多想,休息好,每天坐下来写字能心平气和,坚持下去。我们刚讲了博,但是博不光要知道五体书,还要知道史,还要知道美。谁能告诉我中国文字的演变史?5.我们先从文字的演变史开始。在一般的教科书中,甲骨文是排在第一位的。是我们目前所见的比较成系统的、可以辨别的文字。文,错画也,交错之画。字,乳也,言兹乳而浸多也。字与字排列延伸成行,交错而成文(文章)。判断一个文是否成熟,要看它在不同的场合运用(和不同的字组合时)是否稳定定型。文是为了祭祀和表意的,在甲骨文之前,也有结绳记事等方法,象形是汉字的六书之一,是汉字的构成法,不是汉字的字体形式。甲骨文(商)之后是金文(周),金文又叫钟鼎文。之后分为西周(以公元前475年为界分为春秋和战国,秦系文字,比如石鼓文以外还有六国文字,中山王庴铭文等)时期使用,后秦灭六国后,“书同文”,由秦系文字“整理”成小篆,整理者主要是赵高、李斯、胡毋敬等。接着是隶书的出现。隶书的出现被称为“隶变”,即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界线。伴随着隶书的出现,是草书的出现。章草是在隶书快写的基础上形成的,再有就是今草。在草书形成的同时出现楷书与行书。这是常识性的文字演变史。6.现在来讲讲进化与演变。演变是个平行的概念,谈不上谁高谁低,而进化思想是近一百年来在中国甚至是世界最深入人心的,但却是最近几十年批判的对象。进化的概念来自于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化论的思想根源是经验主义,是从理性主义的根子上生长出来的。这是人为的为事物寻找逻辑联系。而马克思将进化论运用到社会分析上,提出社会进化论。这样就有了人类历史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化的线性发展,由此也有了人类文明的低级与高级阶段的划分。这样的思想是值得批判的,人类的文化与文明是多元化的,古与今之间没有高级与低级之分。中国文字的演变也是如此,是演变而非进化。7.至于正体与俗体,正体是在某些特定场合使用,是官方字体,而俗体是人民大众日常使用的书体。和俗体相对的还有雅体。雅体是知识分子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贵族身份而使用的文字,为了区别于大众。8.怎样学习古代的经典?现在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从书法的角度学习笔法与线条,还要从美术学的角度注意造型、空间、层次与视觉中心等要素。《峄山碑》是我们这次学习的出发点,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一个不变、静态的东西,往前走,是汉碑汉篆,它就有了很多姿态的变化,然后是清篆,线条开始有粗细大小变化,空间有疏密,最后是《散氏盘》,这些变化都具有了。只有从不变的东西出发,我们最终才能很好的掌握变化。所以,下午我们就从《峄山碑》出发。下午:线条训练古法与今法。古法比今法好。古法写字讲究毛笔与身体的协调结合,手腕运动的轨迹与人的身体结构吻合,所以技是为身服务的,写字写得通体舒畅。今法是写字为视觉效果服务的,所以身体为书写服务,要考虑的是展厅大小、字写得是否好看,而非身体是否舒适。训练一:请大家拿出一张毛边纸,写一张横笔画线条,再写一张竖笔画的线条;然后是一张左波浪形线,一张右波浪形线,最后写一张左括与右括形线。不论你用什么姿势写,你觉得写得好看,写得舒服顺手就行。每张用二十分钟。五张完成,请抽出一张你认为足以代表你目前水平的线条作品,挂到墙上。线条五大要求:要有力度(入纸),要有圆度(浑然),要有厚度(沉甸甸的感觉),要有润度(滋润,华滋,而非干瘪),要有净度(清澈,洁净,有光泽)。应除弊病:平擦线条、疙瘩线条、肿胀线条。我们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锤炼出精金美玉。训练二:请大家从字帖《峄山碑》中找出四到五个这类(刚训练过的)线条比较多的字作练习,要求线条要有纯度、亮度、力度和厚度。碑中随便找出字来写,将毛边纸横三折,竖四折。第一张要求所有的线条粗细均匀,墨色均匀,不要有铺笔,不要有涨墨。手要稳定,线条要有力度、厚度、润度。练习手的稳定性和控笔能力。晚上任务:用宣纸通临《峄山碑》一遍。注意昨天和今天训练的要求。7月10日上午任务:专项训练:《峄山碑》训练一: 大家是否注意到《峄山碑》前后半段并不统一,特别是到了“皇帝曰”之后,字形都变小。并且以“皇帝曰”为分界,前面是韵文,隔一句押一个韵,后面是散文。写的时候请注意。而且,请大家写的时候注意一些字的写法,如“灾”字,还要注意一些文化知识,如“黔首”指老百姓;“吉金乐石”中的“乐石”,本是可做乐器的石料。古代乐器统称为八音,即匏、土、革、木、石、金、石、丝、竹八类乐器,其中石编钟、石磬等属于石类,这里的乐石泛指碑碣;还有“制”和“诏”的区别,制,皇帝之命也,乃帝王之言出法度以制人者,诏,皇帝之令也,用于上告下;“伐”与“侵、“袭”的区别,伐指讨伐,凡出师有钟鼓为伐,无曰侵,轻曰袭。凡言讨伐者,都带有名正言顺的、正义的、合法的性质,而侵指侵入、侵略,袭有出其不意的意味。另外还有一些通假字,如“咸思攸长”的“攸”通“悠”,“泰古”的“泰”通“太”等。先集中练习带框形的字,如“野”,“直”,“四”等字。训练二:集中练习有平行线的字,如“皇”、“暴”等字,这里既有横向的平行线,也有竖向、S形的平行线。注意问题:1、平行线之间的平行关系。线条要平,多线条之间要保存均衡。2、平行线之间线与白的比率关系。这平行线也包括“S”形平行线与弧线。3、空白与线之间的对称关系。如“维”字。下午:
1、控笔能力。加强控笔能力一方面要调整好气息,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分段书写的方式来加强控笔,几个字过后,会有好转。2、工具问题。毛笔长期使用一边的锋或者长期倒向一边,发生偏侧,那么写出来的线条都会偏薄。另外,锋长腰细的毛笔也不适合写篆书,篆书的线条较丰腴饱满,中断稍圆,有张力,笔对纸压得比较牢,腰细的毛笔无法用力,写出来的线条会软。3、书写方法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对用笔有误解,用了侧铺等方法;另一个是关节摆动要和线条运行轨迹相吻合。训练三:找出字帖中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注意:左右之间的穿插避让关系,如“嗣”字,“动”字。训练四:用三张毛边纸粘起来,从字帖中找出九个字形方正(四方框形)的左右结构的字写成一竖排,这是第一组。第二组,请找出左右结构,但上角或者下角有缺口的九个字,如“维”“在”等字,写成第二排。
第三组,找出全包围结构的九个字,如“国”“四”等字,写出来。将这三组写成一整张,要有全局意识,注意墨色的轻重。我为书狂“魔鬼训练营—2009暑期五体班”(3)7月11日上午任务:
邓石如、吴让之、吴昌硕的不同特点。《峄山碑》临完后,我们找到了一个出发点。回去以后,我希望大家抽一周的时间来做一个篆书史。其中一部分是名作图录,每一个朝代的篆书代表性碑帖图片,搜集后订成一册,这里可以不断地加入新的材料;另外一部分,一是历朝历代关于篆书的文献,第二是关于篆书家的资料,他们的生平、著作、代表作;三是你自己总结的篆书的发展线索。考古在近代有一个从金石学到田野考古的转换,前者只是对已发现的文物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以金、石作为客观研究的对象,内容只在音训、书法、文例、史事诸方面,研究对象比较单一;后者研究的范围更广阔,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方面都是研究对象。在方法上,前者只是搜集分析,后者到实地去进行考察发掘。自田野考古盛行后,唐碑就增加了五百多块,还有大量新的发现。所以,大家搜集资料的眼界要宽,不能光依赖别人整理出来的普遍性结论。朱关田老师的《初果集》和华人德老师的《华人德书学文集》都比较注重系的考古发掘。关于《峄山碑》。《峄山碑》——邓石如——吴让之——吴昌硕:线条均匀,圆起圆收,藏头护尾——方圆兼之,出锋——起笔变化多,有隶书的因素介入,收笔以出锋为主,并且变化繁多——起收变化更多。整个发展线索:从静态到动态,从个体对毛笔的书写状况来讲,是越写越自由。《峄山碑》要求收敛和理性;邓石如线条转折处粗细有变化,铺裹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到了吴让之,线条流动感、节奏感增强,束腰多了;到了吴昌硕,线条灵动自由。空间上,《峄山碑》空白均匀对称;邓石如空间有疏密变化;而吴让之是接近《峄山碑》的,但其空间有个特点,收上放下,像少女的体态;到了吴昌硕,空间有运动感,动荡变化。结构上,吴让之最近于《峄山碑》。训练一:请大家拿出三张毛边纸,将这三家(邓,吴,吴)各临一张,体会一下不同的书写状态与书写风格。示范。再练习体验。下午任务:吴让之特点:有女扮男装的感觉,妩媚但不失端庄,柔韧而不软弱,线条既明媚又挺拔。吴让之以长线为文,不粘不滞,一往无前,爽利而通脱,源自于《峄山碑》,但从静态趋向动态。在用笔上,以导为主,笔压下后,因势利导、顺势一带即可,不用力而力自在。《吴均帖》最高柔而不弱、《宋武帝与臧焘敕》爽利劲健、《三乐三忧帖》略圆而含、《崔子玉座右铭四条屏》有调子,清新明媚,有一些失笔等,是很好的临摹范本。训练二:临吴让之的《崔子玉座右铭四条屏》或上述帖之一,在注意用笔技巧的同时,更要注意体会并表现出吴让之字的内在气质。示范。晚上任务:1、临吴让之,结构专项训练。训练三:临吴让之,注意体会吴让之篆书的结构特点。注意:1、找中轴线。如“子”、“东”、“坐”、“不”。2、处理好平行线,横向如“隐”、“动”字,弧形如“议”的左半部。3、找“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如“谤”的左边可分成上下或者上中下结构,这样方便寻找与另一边的对应关系。4、注意局部空间的均匀,局部的平行。前者如“所”、“圣”字,后者如“过”字。2、体验邓石如。邓石如的特点:粗线条(宽),压笔推进,线条绵中裹铁,而且裹的还不是一般的铁,而是金刚杵。写时毛笔是铺的,但中间藏锋,笔是直接钉进去的,写时匀速。他的线条的边缘线有点毛,但这毛不是故意做出来的,因他的毛笔在运动时毫是乱的,所以边缘线不够齐整。他的字金石味十足。示范。训练四:请大家将邓石如集通临一遍,体验一下。每张毛边纸写四个字。7月12日上午任务:1、书法的“反动”——邓石如出现的背景碑学的兴起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它的思想学术背景是清代思想学术界对明代王阳明心学的空疏之弊的反动。王阳明的心学是儒家思想和佛门的禅宗结合的产物,讲求明心见性、致良知,重视人的内生活的追求。王阳明的心学在当时的社会政治与思想学术的环境下有很大的影响,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明朝以八股取士,一般士子,除了永乐皇帝钦定的《性理大全》外,几乎一书不读。学术界本身,本来就像贫血症的人,衰弱得可怜。王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但是,到明末阳明学派的末流要么空谈玄理,不事俗务,成了无用的八股先生;要么放纵得不成话,提倡“酒色财气不碍菩提路”,把个人道德社会道德一切藩篱都冲破了,溃烂至极。明亡以后,学者痛定思痛,对心学末流的积弊多有批驳,朱舜水、顾亭林、王船山都指斥心学清谈之害,认为其是亡国的根源。所以,到了清时,学术的主潮是“厌倦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梁启超语)。实学兴起,重视经世致用之学,讲求考据,如乾嘉学派。这也带来金石学的兴盛,发掘出了不少的唐碑,并从唐碑溯源至秦汉。另外,对南北朝碑版的发现与重视,在此时有一个从秦汉碑到魏碑的转换。另一方面,明代的心学与书法是儒学的没落与帖学的末流。馆阁体的出现,形成小字遍天下、风格柔弱与书写概念化的弊端。所以,清时碑学兴起也是出于对帖学末流的反动。碑学也形成了对帖学的补充,它们具有不同的艺术气质与风貌,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和包世臣《艺舟双楫》对此都有界定与阐述。在这样一个转换点上,邓石如出现了,这体现了邓石如对史的清晰认识,出自于他自觉的艺术选择。
邓石如:绵中裹铁,绵易做到,但铁不易裹住。 2、走进吴昌硕16岁访师俞曲园。大气,有英雄胸襟。吴昌硕的字有豪荡之气,戛戛独造。线条有人为的力度,起笔逆锋压下,反弹向下,起笔都有涨乎乎的感觉,但内存筋骨;笔势在后半段运行迅速,有爆发力与加速度,加入了寸劲。训练一:我们今天上午练习的任务,结构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体会吴昌硕运笔的这种“寸劲”,即逆势中笔与人之间爆发出的张力。示范。训练二:请大家再写五张毛边纸,二十个字。注意线条的感觉和字的层次。下午任务:1、再临吴昌硕中国文化在于君子,君子如玉,君子藏器,不动声色。所以,更高的境界不是让人一眼便知的,而是含蓄不外露。吴昌硕的字与邓石如相比,便显外露。所以吴昌硕的字让人一试便知其厉害,自愧不如,而邓石如的字表面平平无奇,让人感觉自己很容易抓住他了,但是,其实你觉得自己离他越近时,正是越远时。真正的艺术的学习、文化的学习是要截断众流,将古典的东西在我们的时代重现,这种重现是活泼泼的、富有生命的重现,是对古典的吸收后的再创造。吴昌硕是将石鼓文在他的手中重现。这种重现是激情四射的,所以他的字动荡不安。他的字守牢了一个中心后,向外放射。他的字形结构有强烈的错位意识,左右结构绝对不是《峄山碑》的框形,而是错开的。在层次上,吴昌硕的字一眼望去能发现一个黑处,然后是灰处与白处;其次,在线条上,特别是一个字的主笔,因为起笔时笔锋是压下去然后反弹,再迅速运动的,所以一个线条中会有两到三层墨,这也是层次;再次,在线条的交接处也有层次。吴昌硕也有精致处。这精致首先体现在线条,即精度,这一方面体现在一笔下去干净利落不拖沓不矫饰;另一方面体现在一个字中线与线之间,并不是所有的线都是钢筋铁骨的。在他的线条中有一组或者两三组非常干净的类似于《峄山碑》的线条,他将传统藏起来了,这是根本,要守住。创新总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的,所有中国人讲常与变,变是建立在恒常不变的东西之上的。个性也是如此,它也要建立在普世价值的基础之上。这精致还体现在“变”上,尤其是长线条的书写,用笔驾驭自如,在快速运行时,能瞬时停住,再轻轻带出。他不是为变而变,这种“变”体现了他控笔的高水平。训练三:请大家着眼于吴昌硕的字的结构,字的层次,线条的精度,作一个练习。将三张毛边纸拼起来,临一张高水平的作业。训练四:请大家将刚才写的字再重写一遍,注意加强刚才所讲的章法方面的意识。2、仰观散氏盘赏析《散氏盘》,感受它的笔法和结构、章法特点。《散氏盘》的线条可以说是吴昌硕和邓石如的综合体。要综合吴昌硕的涨墨,但要将他一气呵成的长线条分段书写,同时要采用邓石如的平实推进,又要有边缘的毛茸茸感。在结构上,《散氏盘》打破了对称,随意组合,姿态万方。训练五:先感受一下散氏盘的笔法与结构,然后请折一张毛边纸,将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四个字写出来。训练六:请大家拿出两张毛边纸拼起来,找一个字,写出五种不同线条来表现它(分别是《峄山碑》、吴让之、邓石如、吴昌硕和《散氏盘》的线条),看这三天来你是否掌握了几种线条的不同特点。写好后请大家把作业挂到墙上。我为书狂“魔鬼训练营—2009暑期五体班”(7)7月15日上午任务:精临《曹全》训练一:请大家拿出一张毛边纸,找一个《曹全碑》中的字,重复写十遍,精确临摹。注意:1、判断字的外形,是长、扁还是方,笔画是平行还是相交,结构相向还是相背;2、判断笔画的粗细;3、判断相交笔画各段之间的长短比例;4、对撇捺等具有对称关系的笔画,要考虑到它们的对应关系,其次要考虑到轴的问题,然后还要考虑到它们造成的覆盖情况;5、注意笔画包围中的单元空间;6、注意主体部位与外围的形之间的比例关系。作业评析小结:1、关于主笔,有一个基本的形态(拱桥型,波磔),在具体的笔画表现时虽有区别,但跳不出此范围。2、主笔有弧度,不是一段完成,由线条的粗细变化体现。3、“数划并施,其形各异”,笔画要有变化。如“年”字顶上横线上的三竖画,处理方式分别是实连、顶住与虚交。横的平行线各线之间有虚实关系。4、框形的衔接方式,注意四个角的变化。线条(外拓型)、结构(粗细、实虚)与空间(微鼓)一体。5、方框里放东西不能在正中间,不能将内空间平均分配。示范。思考:我们于不同书体的书写中一直要守住的是什么?多种字帖的对比赏析:邓石如、吴昌硕、吴让之、《曹全碑》、三大行书、黄庭坚、怀素……包世臣:要求中截有丰实之美,而不能空虚怯弱,并提出鉴赏时要“蒙其两端而观其中截”。观其中段,这些字帖虽在用笔上有束毫与铺毫之分,在起收处、笔画的衔接处、线条的粗细、空白与线条的比例关系上和空白的形状上有变化,在线质上,却无一不是守住了平、圆、亮、润、厚,通脱与爽净之气一直未失,一如《峄山碑》之线质。要守住“体”,在此基础上才能讲形,变形,讲风格。“大象无形”,真正不变的东西是“大象”——根本。训练二:请用二十分钟,再临一张《曹全碑》,培养对结构的敏感度,加强线条的亮度、瓷实与通脱感。下午任务:静(敬)临《礼器》1、引入:仰观大师——品齐白石之书画,感吴昌硕之篆隶。正如王阳明所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於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於始学时去夫外好。写字如种树,首先要把根长好,多培土施肥,长枝干时,要捋去多余枝叶,等到根深干壮时,自然就枝叶繁茂了。立定根本:中国文化的品格——正气、大气。孙过庭:“古不乖时,今不同弊。”黄庭坚:“立脚怕随时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要守住沉静。2、进入《礼器碑》。《礼器碑》,系今入古,安静之品。其用笔在《曹全碑》的基础上加了节节推进的动作(如果笔画写得一划而过则是对它的背离),所以线条显得沉筋入骨,内敛含蓄。方笔方起,收笔也是方的。表现方块形的线条都是凹进去的姿态。示范。训练三:拿一张毛笔纸,试着临摹几个字,感受一下《礼器碑》的笔法、结构与独特的沉静气息。欣赏林散之临摹的《礼器碑》,仰观黄宾虹书画的大家气象。增强对《礼器碑》沉静大度气质的感受。晚上任务:1、精临《礼器》礼器碑》的特色:1、正统但不死板,有内在的活泼之气。在所有的隶书中,《礼器碑》的字粗细对比反差最大。在收放关系的处理中,收的时候收得很紧,但是字里空间内含波澜。有外放型的字与内敛型的字,外放型的字有侵略意识,如《曹全碑》,于它而言字外的空间很重要;内敛型又称内掖型,如《礼器碑》,于它而言字内的空间很重要。2、写法多样化。有很多字用了很另类的写法,如“鲁”“负”两字字头的写法。3、强烈的构件意识。有很多组合型的字,类似于拼图,如“载”“议”等字。构件不同于部件,部件类似于汉字的部首,如“聖”字可拆成“耳”、“口”“壬”三个部件。到隶书中,常对部件进行改造,重新组合,改造后的东西就叫“构件”,里面有人构成的意识。可以找汉隶字典看看,同类的构件有些怎样的组合方式。注意形状不规整的字,如“岂”“族”“项”等字,左右有严重的错位(这些写法来自于时代风习)。4、平行线意识很强,平行线往往可以形成一个构件,闪闪发光,很突出。尤其是斜向与横向的平行线起的作用很大,如“阳”字。训练四:拿出四张毛边纸,找出刚才所讲的四类独具特色的字,每一种写一张,并标出类别。2、进入《石门》《石门颂》用笔特点:1、束毫、绞转、裹锋兼而有之,且过渡自然,一个笔画之内可能便有三种笔法。笔锋运行如在一条笔画的宽阔大道上波浪形前进。2、握笔独特之处:手扣笔不用力,发力的是手腕。示范。训练五:请大家试写一下《石门颂》。 滨州市耕砚楼书法教育中心  【教学理念】用一课的训练,见证美观的奇迹;用一年的学习,解决一 生的笔法;用一世的文墨,塑造优雅的人生!【教学目的】:准确掌握运笔方式,提高审美创作能【招生对象】:大中小学生,社会成人书法爱好者【教学方式】:小班化教学,手把手辅导【教学内容】:坐姿、执笔、笔顺、八组基本笔画、看帖临帖、间架结构、穿插、挪让、布白、疏密、开合、松紧等艺术处理手段、艺术规律、创作等。引导学生对书法技法向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延伸,对初唐以前经典碑帖的临摹与创作点击“阅读原文”,参与免费试学。
Word文档免费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翘二郎腿把手夹在中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