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哪些宪法学和法理学教授比较出名?

图文: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占江|上海|财经|张占江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图文: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占江
图为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占江发言。
  新浪财经讯 由北京大学中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和华夏时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高峰论坛”定于日在上海举办。图为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占江发言。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上海财经大学相关信息:
上海财经大学论坛新帖:
考研网最新资讯
上海财经大学热点文章
上海财经大学热门话题
考研网地方站上海财大的法学院如何_上海财经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8,793贴子:
上海财大的法学院如何收藏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据说是最好的法学院校,复旦、上交、上财都不行,是真的吗?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复旦上交的牌子在那里,&华东政法算个屁.
哪个企业招人,还专门去看专业排名?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文明,文明
专业好,生源好,LZ可以选一个
哈哈哈,貌似我们自大一点念个“臭”了。
客观说说,就法学来说,复旦、上交、同济、华师、华理、东华、上外、上财等,都应该自认不如。所以,法律领域在上海还是人家华政的天下,别不承认。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专门讨论贴
发表于 06-3-25 13:15:44
教师介绍之三——李红梅
女&&汉族&&湖北阳新人&&副教授 中共党员
研究方向& &民法学
讲授课程&&民法、经济法概论
1、1999年3月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任教
2、1983年8月——1999年2月在江西财经大学经济法系任教,历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系副主任。1997年获“江西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1995年在财政部第四期英语强化班学习
1986年9月在中南财经大学经济法助教班学习
1979年9月—1983年7月,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中国经济法原理》参编 198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新编经济法概论》参编 1991年江西人民出版社
3.关于股份制的思考 论文&&1993年《当代财经》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4.如何学好经济法&&论文&&1996年2期《当代财经》
5.《经济法新编》 主编1992年同济大学出版社 96年或财政部优秀教材三等奖
6.《民商法原理》副主编 1997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7.《新编经济法教程》参编1996年江西高校出版社
8.《经济法学》主编1998年 江西人民出版社
9.《经济法概论》参编2000年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0.《民法学》副主编2002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发表于 06-3-25 13:15:35
教师介绍之二——洪庚明
男 法学博士 副教授 出生年月 1963年12月
研究方向 民法学、消费者保护法学、涉外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和法律实务
1999年3月 日本名古屋大学法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1991年10月~1993年3月日本名古屋大学法学研究科进修
1987年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民法研究生班毕业,后获法学硕士学位
1985年 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获法学士学位
2001年6月至今& && && &任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2000年10月~2001年6月 任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
1988年通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取得律师资格并担任兼职律师
1987年7月~1993年10月&&南京大学法律系任助教、讲师
1.& &&&自2000年3月起在日本『名古屋大学法政论集』上共发表「中国制造物责任研究」论文七篇
2.& &&&自2001年以来连续三年参加和主持了由中国电子音响协会委托的“影碟机涉外专利谈判法律对策研究”等相关四项科研课题研究。
发表于 06-3-25 13:15:25
教师介绍之一——顾雷
男,上海市嘉定县人,副教授,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 &刑法学& &证券法学
主讲课程&&《刑法学》、《证券法学》
2003年7月——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1992年7月――2000年9月,海通证券有限公司
1985年7月――1989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3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2000年9月――2003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
1989年9月――1992年7月,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
1981年9月――1985年7月,上海大学文学院法律系,学士
1、&&参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赵秉志教授主持的中国刑事法学基地重点课题:《刑法热点疑难问题探讨》;
2、 参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甄珍教授主持的司法部课题:《刑事诉讼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3、 参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赵秉志教授主持的中国刑事法学基地重点课题:《现代刑事法治问题探索》;
4、 参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吴晓求教授主持的课题:《海外证券交易违规犯罪案例》;
5、 参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吴晓求教授主持的课题:《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裂与流动性变革》;
6、 参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刘文革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我国期货交易违法犯罪行为及其规制研究》;
1、《企业可转换债券市场运作的理性思考》,《浙江金融》,1996年第9期;
2、《1997年国债投资新理念》,《证券市场导报》,1997年第3期;
3、《上市公司法人股流动与国有资产盘活》,《财经研究》,1998年第3期;
4、《备兑认股权证的介绍、比较与借鉴》,《证券市场导报》,1998年第3期;
5、《略论我国企业破产整顿的结构性调整》,《上海金融》,1998年第6期;
6、《上市公司国家持股与交易系统重新定位》,《东北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7、《对我国证券交易税制改革的思考》,《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4期;
8、《证券内幕交易罪主体结构完善与处罚平衡发展》,《法学论坛》,2000年第6期;
9、《证券内幕交易中短线交易犯罪认定与处罚研究》,《法学论坛》,2001年第2期;
10、《我国金融证券领域计算机犯罪个罪协调与关系发展》,《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1、《加入WTO后我国证券犯罪的调整和应对》,《中国法学》,2002年第1期;
12、《证券内幕交易犯罪主体重新设定与刑罚调整》,《石河子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13、《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反思》,《刑法热点疑难问题探讨》(上下册),2002年出版;
14、《我国证券犯罪的刑法调整和罪刑关系》,《中国法学》(海外版),2003年第1期;
15、《证券内幕交易人员认定资格比较与结构重组》,《现代刑事法治问题探索》,2004年出版;
16、《证券犯罪立法调整及罪刑关系协调》,《法制日报》,日;
17、《非法承销证券罪识别与学理解构》,《证券市场导报》,2004年第4期;
18、《证券犯罪成因、趋势及司法遏制》,《刑事法治报告》,2004年版;
1、& &《站在法律与金融的交汇处》,论文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2、& &《中国创业板股票上市操作路径与法律实证》,个人专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 &年1月出版;
3、& &《证券违规犯罪新趋势与认定处罚》,个人专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4、& &《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释疑》,合著,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5、 《证券市场违规犯罪透视与法律遏制》,合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6、 《证券市场新型犯罪识别与赔偿途径》,个人专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7、&&《中国大学维权调查》,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发表于 06-3-25 13:15:05
教授介绍之六——沈四宝(特聘)
男,上海市人。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评议组成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委员、副主席、仲裁员,北京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市华贸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北京市政府法律顾问。自1983年以来,沈四宝教授不断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地做学术报告或从事法律学术研究工作。作为一名法律专家,他还应邀参与了中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对外贸易法、公司法和仲裁法的起草工作。
沈四宝教授于1984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资格,在其十多年的律师工作中,曾代理过上百件涉外经济争议案,极其擅长于法庭诉讼和仲裁开庭过程中的辩论。沈四宝教授还曾担任数家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的法律顾问。
沈四宝教授作为资深仲裁员,参与处理过的案件已达数百个,主要涉及国际投资、国际贸易、证券等领域。
国际商法、公司法、证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仲
裁、知识产权保护。
公司投资法(本科生)、国际商法(研究生)。
1965年至197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并获法学学士学位
1979年至1981年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并获法学硕士学位,
1981年至1983年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习。
《美国标准公司法》(1981年出版)
《西方国家公司法概论》(1985年第一版及1987年第二版)
《国际投资法》(1990年出版)
《股份制企业的组建和运作》(1993年出版)、
《国际商法简编》(1993年出版)、
《中国涉外经济法》(1997年出版)
并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四十多篇中英文专业论文。
发表于 06-3-25 13:14:55
教授介绍之五——周仲飞(上财副校长)
男,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伦敦大学商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1996年12月起在伦敦大学商法研究中心攻读金融法博士学位,2000年9月获得伦敦大学法学博士。
2000年9月至2000年10月在伦敦大学商法研究中心担任SirJohn Lubbock基金研究员。
2001年11月起在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任教。
经济法学、金融法学、保险法学等。
金融法学、保险法学、法学专业英语等课程。
(一)主持课题
1、《中国银行法和银行监管》,亚洲开发银行, 4.8,项目经费100万美金, 项目中方专家组组长。
2、《中国入世和中国金融法律改革》,香港特区政府,04.12,项目经费60万港币,项目负责人之一。
3、《比较银行法研究》,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2004年课题,经费2.5万元人民币,2004年9月—2006年12月。
4、《入世过渡期后的中国外资银行法改革》,司法部2003年课题,经费4万元人民币,2004年7月—2006年12月。
5、《架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法律框架》,上海曙光学者项目,04.9, 经费4万人民币。
6、《设计我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中国博士后基金,03.12,经费1万人民币。
(二)发表论文
1、巴塞尔银行监管国际合作模式的缺陷及完善, 2003年1月,载《法学评论》第卷第1期,独著。
2、“论中国外资银行法的改革”,2002年10月,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第4卷第5期,独著。
3、“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及其对我国的借鉴”,2002年2月,载《外国经济与管理》,第24卷第2期,第二作者。
4、“大陆外资银行法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1998年10月,载台湾《月旦法学》,第42卷第11号,独著
5、“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法律控制:比较与借鉴”,2003年8月,载《国际贸易问题》,第8期,第二作者
6、《构中国银行危机处理的法律方法》(英文), 2001年12月,伦敦国际银行与发展法研究所,独著。
7、“巴塞尔资本充足率框架:中国的选择”(英文),2001年3月,载《国际金融和经济法年鉴1999》,Kluwer Law Int\'l,独著。
8、“中国外资银行准入监管”(英文),1999年5月,载《国际金融和经济法年鉴1998》,Kluwer Law Int\'l,独著。
9、“中国的外资银行监管”(英文),1999年10月,载《大中国地区金融监管》,Kluwer Law Int\'l,独著。
10、“探索完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方法”(英文),2002年6月,载《International Lawyer》,第36卷第1号。
11、“国际监管标准聚合下的中国外资银行法改革”(英文),2000年4月,载《Journal of Int\'l Banking Regulation》,第2卷第1号,独著。
12、《新国际金融体制:一种有效的方法?》(英文), 2001年4月,伦敦:英国比较法与国际法研究所,助理主编。
(三)学术著作
1、《银行法原理》, 2004年8月,中信出版社,第一作者。
2、《金融监管学原理》, 2004年12月,北大出版社,第二主编。
3、Discipline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Milken Institute Review, 2 nd Quarter, 2004, 第三作者。
4、《中国银行法和外资金融机构》(英文) , 2001年3月,伦敦:Kluwer Law Int\'l,独著。
5、《国际金融业改革:标准制定与基础发展》(英文), 2002年10月,伦敦:Kluwer Law Int\'l,第三主编。
6、《 90年代金融危机:一个全球的视角》(英文),2001年12月,伦敦:英国比较法与国际法研究所,第三主编。
发表于 06-3-25 13:14:39
教授介绍之四——王士如
女&&日出生&&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律师&&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
2003年—-2004年& & 英国布鲁诺尔大学&&比较宪法与行政法
1995年--1996年& & 荷兰Erasmus大学&&比较宪法
1990年--1992年& & 山西大学研究生班&&民主宪政专业
1988年--1989年& & 中国人民大学& & 行政法学专业
1984年--1985年& & 华东政法学院& & 宪法学专业
& & 1980年--1981年& & 西北政法学院& & 法学基础理论专业
& & 1973年--1976年& & 山西大学政治系&&政治学专业
工作经历:
1999年--2004年& &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1993年--1998年& & 山西大学法学院&&教授&&山西律师事务所 律师
1988年--1992年& & 山西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1981年--1987年& & 山西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
主要科研成果
著作:& && && && && && && && && && && && && && && && &
1.《宪法学纲要》& &&&副主编& && && && &山西出版社1985年出版
2.《社会学概论》& &&&副主编& && && && &山西出版社1988年出版
3.《实用法律辞典》& &参&&编& && && && &书海出版社1989年出版& && &
4.《行政法学导论》& &参&&编& && && && &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 && &
5.《宪法学》& && && &参&&编& && && && &法律出版社1992年出版& && && &
6.《国家与法的理论》 参&&编& && && && &法律出版社1992年出版
7.《金融法导论》& &&&副主编& && && && &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出版
8.《行政法学》& && & 副主编& && && &&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 && &
9.《中国宪法学》& &&&主&&编& && && &&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 && &
10.《中国民主政治的法律化探析》&&副主编& && && &&&法律出版社1995年出版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论》& &参编& &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出版
12.《法学基础双语教程》(中英文对照)主编&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13.《法学基础双语教程》(学习指导练习)主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14.《法学基础双语教程》(法律与案例精选)主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15.《行政法学》 参编& && && && && && && &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主要论文:
1.《自由与权利》& && && && && && &《晋阳法制》& && &&&1986年2期& && && &&&
2.《论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晋阳法制》& && &&&1987年1期
3.《对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思考》& & 《晋阳法制》& && && &1988年4期
4.《论行政诉讼的特殊原则》& && &&&《山西政法学院学报》 1989年2期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益群体》& &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 1989年3期
6.《公民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实现》&&《山西政法学院学报》 1990年1期
7.《对农村早婚现象的思考》& && &&&《山西日报》& && && &
8.《论行政被告十诫》& && && && &&&《山西法制报》& && &
9.《法律与自由》& && && && && && &《晋阳法制》& && && &1991年2期
10.《追究行政责任九大规则》& && &&&《理论探索》& && && &1991年3期
11.《违宪与违宪审查制度》& && && & 《山西大学学报》& &&&1991年4期
12.《我国选举制度探究》& && && && &《山西政法学院学报》 1992年1期
13.《浅谈我国的行政法制监督》& && &《理论教育》& && && &1992年3期
14.《宪法与经济体制改革》(论文集)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 出版& && && &
15.《经济变迁与宪法修改》& && && & 《山西大学学报》& &&&1993年1期
16.《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宪法保障》《山西大学学报》& && &1995年4期
17.《一国两制与宪法修改》& && && & 《山西大学学报》& &&&1978年4期
18.《中国宪法控制体制》& && && && &《法制日报》& && && &
19.《依法治国与政府守法》& && && & 《理论探索》& && && &1998年3期
20.《荷兰宪法上的分权与控制》& && &《外国法译评》& && & 1998年4期& &
21.《关于设立双重违宪审查制度的思考》《晋阳法学》& && &&&1999年4期
22.《行政指导探析》& && && &&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3期
23.《荷兰议会的理论与实践》& && && & 《外国法译评》& &&&2000年5期
24.《日本行政指导的启示》(论文集)& &《日本松平纪念经济文化研究所》2000年3月
25.《近代国家宪政发展趋势》& && && &&&同上
26.《宪法的政治形式:分权制约与人权保障》《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 3期
科研成果:
1.监督宪法实施的保障(1991年--1992年)&&山西省课题 获山西省社科三等奖
2.山西民主法制建设研究(1993年--1994年)山西省重点课题 获山西大学二等奖& &
3.中国民主政治的法律化(1994年--1996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完成著作通过国家验收。
4.权力的法律制约与监督(1998年--2001年)山西省归国留学基金,已经完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WTO规则与行政法治的整合(2001年---2002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教学情况:
1977---1980年 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科学社会主义和宪政课程
1980---1982年 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科法学基础理论、法学概论
1983---1988年 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宪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
1989---1995年 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科学宪法学、行政法学
1996---2004年 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科宪法学、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外国宪法、法律基础等课程。
发表于 06-3-25 13:14:29
教授介绍之三——吴宏伟
男,上海人,教授,经济法学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研究方向& &经济法、竞争法、涉外经济法
主讲课程& & 经济法基础理论、竞争法、涉外经济法、经济法概论
1980年8月分配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教研室任教
1981年-1982年底&&借调至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参加立法、协调立法等工作(后该机构并入国务院法制局)
1987年6月-1992年6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教研室讲师
1992年6月-2001年6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教研室副教授(1993年6月起任经济法专业硕士生导师)
2001年6月-2005年4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教研室教授(2002年6月起任经济法专业博士生导师)
2005年2月起任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
1985年-1987年&&本校民法研究生班学习并获得民法学硕士学位
1995年-1998年&&本校经济法学博士生并获得经济法学博士学位
主要科研成果:
一、& &&&核心期刊论文:
1、《中国契约法发展体系》 【韩】“中国研究”1994年
2、《公司法评析》 “法学家”杂志1995年第3期
3、《论我国行政垄断及其消除对策》 “法学家”杂志2000年第6期
4、《论竞争法的政策功能》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5、《论竞争法的基本原则》 “法学家”杂志2001年第2期
6、《论反倾销法的不确定性-以反倾销实体法为视点》 “法学家”杂志2004年第2期
7、《论反垄断法与产业政策、竞争政策》“法学杂志”2005年第2期
8、《论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法学家”杂志2005年第3期(待发)
9、《中国经济法的理论问题》 (在访俄罗斯期间撰写,刊于俄科学院内部论文集)
二、著作与教材
1、《竞争法有关问题研究》 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2、《市场管理法教程》 主编&&法律出版社1995年7月
3、《中国审判案例要览.经济法卷》.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刊
4、《经济法实务》副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5、《经济法》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6、《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MBA案例•经济法卷》参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7、《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 参编& &法律出版社1993年4月
8、《当代中国法入门》参编 【韩】博英出版社1995年9月
9、《实用经济诉讼》副主编 法律出版社1993年6月
10、《怎样打经济官司》 新时代出版社1997年3月
11、《中国对外贸易法讲座》主编 改革出版社1995年5月
12、《中国经济法律百科全书》副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
&&三、正在从事的科研项目
&&1、司法部项目《反垄断法与市场竞争》
&&2、北京市政府《关于合同监管问题的研究》
发表于 06-3-25 13:14:08
教授介绍之二——宋锡祥
生于日 男法律硕士 教授&&籍贯:浙江余姚
复旦大学法学院:1999年9月——2002年7月获法律硕士学位
华东政法学院:1992年9月——1994年7月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华东政法学院进修国际私法:1982年2月——1982年7月
复旦大学外语培训班:1973年——1978年主修:英语(大专)
1978年1月——1981年11月&&复旦大学分校英语教研组
1981年11月——1994年1月&&上海大学法律系讲师 主讲:国际法、国际私法、大学英语
1994年1月——至今&&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教授 主讲:海商法、国际私法、经济法、国际商法、港台法等
在国内公开学术刊物和报纸上共计发表论文180篇
公开出版1本专著和三本合著
合著两本教材
1.论台湾《证券交易法》对证券市场的法律调整(上),《外国经济与管理》95年第1期
2.论台湾《证券交易法》对证券市场的法律调整(下),《外国经济与管理》95年第2期
3.论台湾新修正《银行法》的特点,《外国经济与管理》95年第3期
4.论台湾出口加工区的法律制度(上),《外国经济与管理》95年第4期
5.论台湾出口加工区的法律制度(下),《外国经济与管理》95年第5期
6.论两岸新《专利法》对专利权的保护,《上海法学研究》95年第2期
7.论台湾科学工业园区的法律制度(上),《外国经济与管理》95年第6期
8.论台湾科学工业园区的法律制度(下),《外国经济与管理》95年第7期
9.市场经济与房地产法制的发展与完善(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上海大学学报》95年第2期
10.台湾科学工业园区的法律制度,《外国经济与管理》95年第7期
11.海峡两岸新专利制度若干问题之比较,《财经研究》95年第7期
12.台湾《“国外”期货交易法》探析,《外国经济与管理》95年第8期
13.论台湾《公平交易法》对企业营运的管制(上、下),《外国经济与管理》95年第9、10期
14.欧盟新修正反倾销法及其法律对策,《政治与法律》96年10月
15.论台湾《消费保护法》(上、下),《外国经济与管理》95年第11、12期
16.市场经济与我国高科技园区法制的发展与完善,《市场经济与中国国际私法立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96年11月出版
17.产权交易立法刍议,《上海大学学报》96年12月
18.试论台湾“消费者保护法”的特点,《亚太经济》96年12月
19.试论台湾新修正《专利法》,《福建学刊》95年10月
20.香港知识产权法及其“九七”后的发展趋势,《政治与法律》96年12月增刊
21.海峡两岸外贸法律制度之比较,《政治与法律》96年12月增刊
22.海峡两岸直航管理办法实施后的区际法律冲突,《政治与法律》96年12月增刊
23.论欧盟反倾销法的最新修正,《外国经济与管理》96年第2期
24.试论台湾《贸易法》(上、下),《外国经济与管理》96年第3期
25.论日本《产品责任法》的特点,《外国经济与管理》96年第5期
26.论欧洲联盟的新《商标法》(上、下),《外国经济与管理》96年第7、8期
27.美国产品责任法的理论与实践,《外国经济与管理》96年第9期
28.论海峡两岸司法协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司法协助研究》法律出版社96年出版
29.欧盟反倾销法的最新发展,《法制日报》97年12月
30.“一国两制”与香港法制研讨会综述,《上海大学学报》97年12月
31.香港税法特点及97回归后的变化之展望(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上海大学学报》97年3月
32.论香港版权法对版权的法律保护,《外国经济与管理》97年7月
33.完善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思考(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财经研究》97年8月
34.沪港经济合作中的法律问题,《财经研究》98年1月
35.欧盟新《商标法》的实施及其法律对策,《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98年1月
36.我国利用外商投资的回顾与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98年10月
37.澳门知识产权法及其99后的发展趋向,《外国经济与管理》98年12月
38.奥地利实用新型法,《法制日报》98年12月
39.台湾《香港澳门关系条例》特点评析,《政治与法律》98年2月
40.海峡两岸外贸法之比较,《外国经济与管理》98年2月
41.论香港《基本法》的重大意义,《上海大学学报》98年3月
42.两部商标法的异同-欧盟新《商标法》与欧共体成员国商标法之比较,《法制日报》98年4月
43.论日本《不正当竞争防止法》的最新修正(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外国经济与管理》98年6月
44.俄罗斯联邦保险法述要,《法制日报》98年8月
45.台湾“期货交易法”评析(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政治与法律》99年1月
46.论台湾所得税法的最新修正,《外国经济与管理》99年2月
47.论台湾省“期货交易法”,《经济法学文集》(第2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99年4月
48.《海商法教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98年9月
49.《国际法学通论》,上海大学出版社98年9月
50.《产权法原理与实务》,上海远东出版社96年5月
51.试析韩国新公平交易法的主要特点,《外国经济与管理》99年6月
52.澳门居民构成及其国籍问题,《上海大学学报》99年10月
53.新中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99年10月
54.澳门公司法律制度初探,《外国经济与管理》99年12月
55.《创造性的杰作-解读香港基本法》(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98年6月
56.《现代台湾地区法律制度研究》(专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99年4月
57.台湾地区所得税法的最新修正及其对投资者的影响,《台湾法研究学刊》99年12月
58.论加入WTO对我国外资法的影响(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6月
59.海峡两岸民商事司法协助,《上海律师》2000年5月
60.日本《商标法》的最新修正,《政治与法律》2000年4月
61.论加入WTO对我国知识产权法的影响,《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9月
62.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建立两岸民商事司法协助,《上海对台工作》2000年2月
63.中国内地与港澳台民商事司法协助,《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2000年6月
64.《国际经济法教程》(副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4月
65.论台湾地区《专利法》的最新修正,《台湾法研究学刊》(季刊)2000年第3期
66.第六次沪台经贸法律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综述,《上海法学研究》2000年第5期
67.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其法律对策,《财经研究》2001年第2期
68.论《台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台湾法研究学刊》(季刊)2001年第1期
69.“入世”与我国反倾向与反规避应对措施,《上海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
70.我国区际民商事司法协助的方法和途径,《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2期
71.“入世”对我国信息产业和旅游业的影响及其法律对策&&《上海法学研究》2001年第4期
72.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与我国的应对措施,《外国经济管理》2001年第10期
73.《台湾民商法与冲突法》(合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74.论台湾新《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的规范,《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6期
75.中国内地商标法律制度与TRIPS协议的接轨,中国“入世”与中国法律─内地与香港法律76.制度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77.台湾《环境影响评估法》及其借鉴,《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78.TRIPS协议对海峡两岸专利法的影响,经济法文集(第4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3月
79.日本涉外破产法律制度的最新修正及其借鉴,《外国经济管理》2002年第4期
80.21世纪国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的价值取向,《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4期
81.论日本《电子签名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6期
82.浅论《德国证券取得和公司接管法》,《上海法学研究》2003年第3期
83.完善我国产品责任法的法律思考,《上海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84.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法律规范及其借鉴,《上海法学研究》2003年第5期
85.论德国《版权法》的最新修正,《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5期
86.中国内地与香港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国际法分析,《上海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
87.第七次沪台经贸法律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综述,《上海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
发表于 06-3-25 13:13:58
教授介绍之一——丁邦开
男,1945年5月出生 教授 法学硕士
法学理论、商法和经济法学及金融法学、科技法学。
1978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1981年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1968年于吉林大学法律系大学本科毕业。
1991年获南京大学首届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奖、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命名为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曾经获得全国自学考试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次)、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等。1989年以来兼从事执业律师,现在担任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顾问、上海市人大立法咨询顾问、上海浦东新区政府法律顾问团成员等。
1981年10月到南京大学任教,1987年任副教授,1992年2月任教授,曾任法律系系主任和南京大学——哥廷根大学中德经济法研究所所长6年。1997年3月调入上海财经大学,曾任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6年。现任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曾经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科委和江苏省软科学项目、江苏省和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多项。出版的主要专著有《中国现行法制探析》(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经济法——理论与运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科技进步法律环境论》(中国检察出版社)、《竞争法律环境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论》(东南大学出版社)、《公司法律制度》(东南大学出版社)、《金融法律制度》、《竞争法律制度》(东南大学出版社)等;主编《科技法学纲要》(南京大学出版社)、《合同法学》(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经济法学》(东南大学出版社)、《房地产法教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现代法制发展研究报告》(法律出版社)、《金融监管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丁邦开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发表专业论文近百篇。
发表于 06-3-25 12:56:14
刑事法学介绍
刑事法学科包括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以及相关学科犯罪学、被害人学、刑事侦查学、法医学、证据学和监狱学。 本学科现有 教师 3 人,副教授 2 人,讲师 1 人,其中具有法学博士学位的教师 2 人。 承担法学院刑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本科,以及全校法学第二专业的理论法学的教学和研究任务。
刑事法学在整个法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说认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是“诸法合体,刑民不分”,又有“法者,刑也”的说法。可见,刑法在传统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在理念上,随着社会进步和法律发展,还刑法之本来面目已成为刑法学人的追求,刑法不仅仅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而且还是保障人权的工具。至于刑事诉讼法,更是如此。没有程序的公正就不可能实现公正,犹如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一样。由此可以窥见刑事诉讼法在刑事法学中的重要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就如一架马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需要提及的是,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均乃法学十四门主干课程之一,不学不可,不学好不可。刑事 法学以培养法学学科学生的刑事理论能力、运用刑事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己任,培养掌握包括刑事法学知识在内的法律专门人才。
刑事法学主要的教学对象为本科法律专业和副修法律专业的学生,主要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刑事法学知识和较为熟练刑事专业技能的学生,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治国需要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和经济行政管理专门人才。目前正创造条件申报刑法学硕士学位点。
主要承担课程
目前向本科生开设的主要课程是 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回帖并转播
GMT+8, 14-11-10 19:39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