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中学生的中学生信息技术考试网

谈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2015年78期
谈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摘要】:倾听是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信息不可缺少的一个前提,甚至是一种能力。它是人们日常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也是学好各门学科知识的基本功。作者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倾听的无效现象与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实践探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3.58【正文快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越来越新颖,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课堂上学习气氛越来越活跃,但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对电脑特感兴趣,一看到它就来劲,当教师在电脑房里耐心地讲解、分析时,有的学生东张西望,有的交头接耳,有的自顾自地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茂明;;[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李林芳;;[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李林;陈胜国;;[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10期
马丽丽;;[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7期
陈宝军,杨改学;[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1期
代玉;;[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邓友超;[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罗瑞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8期
吴丹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1期
徐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3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向海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李政涛;[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邓友超;[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张光陆;[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唐开福;[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中国远程教育;2000年04期
刘霓;[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刘式辉,陈豪;[J];人民教育;2000年08期
刘刚;[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李金昌;[J];中国统计;2000年12期
薛维明;[J];常熟高专学报;2000年06期
冯沈萍;[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J];知识经济;2000年01期
李山;;[J];教育仪器设备;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谷麦征;费玮;张旭;;[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邢程;李玉梅;邵伟;余敏;吴克启;;[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张明凯;;[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张卓星;朴姬顺;;[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苏兴亚;;[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马跃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郑迅;;[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吴鹏飞;;[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工作年会网络时代文献信息的传统与现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3年
钟淑珍;;[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王琳玲;;[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林卫民;[N];中国教育报;2002年
赵凯;[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宋树君;[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彭利国;[N];德州日报;2007年
安康市第一小学
王家强;[N];安康日报;2007年
英山县杨柳湾镇东庄畈小学
陈更新;[N];黄冈日报;2008年
刘永军;[N];廊坊日报;2008年
大方县第二中学
刘海;[N];毕节日报;2009年
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
戴爽;[N];通信产业报;2000年
九江外国语学校 李艳;[N];九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向永;[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钱旭升;[D];西南大学;2008年
朱彩兰;[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李泽清;[D];东北大学;2010年
胡新丽;[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张春玲;[D];河北大学;2014年
齐晓云;[D];吉林大学;2011年
黄晓春;[D];上海大学;2008年
杨建荣;[D];上海大学;2008年
伍正翔;[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丽清;[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潘勇;[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胡春旭;[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江陆堂;[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靳琳;[D];天津大学;2007年
隋丹;[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熊铁平;[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蔡丽;[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张辉;[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侯振中;[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信息技术新发展与中学生.ppt 1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信息技术新发展与中学生.ppt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信息技术新发展与中学生;微博——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中学生与微博;微博对于中学生的影响和建议;电子书——新阅读方式;电子书的优点;危害;使用电子书的建议;手机;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是手机上网的主力军。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可以看到很多社会上的新闻,使中学生不会“两耳不闻窗外事”。有些中学生因住校不能使用电脑,用手机上网,也能帮助他们搜集学习资料。;理性使用手机:1.中学生使用手机不应违反课堂纪律2.手机应该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中学生不能以用手机传播绯闻轶事为乐趣3.多用手机给家人打电话,发信息,充分发挥手机作为人际沟通桥梁的作用。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的位置:&
就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答问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提升工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启动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已初显成效。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部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三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项目较为分散、未形成合力,需要进行整体设计、统一整合;二是培训内容及方式与信息技术进展不相适应,需更新培训标准,创新培训模式;三是相当数量的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淡薄、能力不足,距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各地也普遍建议国家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实施提升工程对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破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综合效益的基础工作;是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教师终身学习,有效促进专业自主发展的关键路径,将助推教师“激发教育创新,拓展成长空间,成就发展梦想”。  2.请问提升工程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主要有四项:一是要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二是要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三是要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四是要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总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提升工程,就是在标准引领下,“培训-测评-应用”系统化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教师培训是提升工程核心工作之一,如何保证培训质量?  为了确保教师全员培训质量,《意见》提出三项针对性措施:一是推行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强化情境体验环节,确保实践成效;建立教师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确保培训质量。特别是针对不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农村教师,《意见》要求各地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上门”等方式,有效利用计算机、卫星和电视等设备,提供针对性培训和训后跟踪服务。二是遴选一线教师满意的培训课程资源。通过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建立优质资源遴选机制,推动资源交易与交换,引领各地重点建设典型案例资源,加工生成性资源,开发微课程资源,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启动教师培训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建设工作,探索优质课程资源辐射更多教师的新路径。三是推行教师培训自主选学。要求各地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教师“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选学服务平台,实现教师自主选学。试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认定,推动学分应用,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激发教师参训动力。  4.推动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是工程实施的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意见》提出四项措施,推动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这也是此项工程的亮点和创新点。一是通过标准引领教师学习和应用。在制订标准时,我们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分类研制,为教师提供案例式、可操作性的建议,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二是强化培训过程的学用结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积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使广大教师能够立足岗位,边学习、边实践、边应用、边提升。三是能力测评推动教师学习和应用。建立网络测评系统,通过案例开展情境测评,为教师提供便捷有效的测评服务,让教师及时了解自身能力水平,明确不足,查漏补缺,以评促学、以评促用。四是建立机制推动教师主动应用。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师管理挂钩,将其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同时,还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切实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5.提升工程的实施涉及多个环节,如何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各地要坚持“统筹规划、按需施训、应用为本、测评驱动、底部攻坚”。精心筹划、充分调动多方资源,分类别、分区域推进工程实施工作。按照教师个性化需求开展自主选学,确保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将促进应用作为工程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项目设计、组织实施、监管评估全过程。将能力测评作为工程实施的重要抓手,激发教师学习和应用动力。将工作重心下移,以中小学校为基本单位,为教师创造良好条件,促进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形成广大教师勤学习、善应用、重创新的新局面。  其次,各地要从四个方面加强组织保障,确保能力提升取得实效:一是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包括开展专项调研、制定规划方案、分年度实施全员培训、完善管理制度、开发测评工具等。二是明确各级教育部门的责任,包括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地市及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等。三是落实保障经费,要求各地安排专项经费,中小学校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支持本地、本校教师全员培训。四是加强监管评估,教育部将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对各地工作进行动态监测,定期通报监测结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要采取专家评估、网络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进行监管评估。
信息来源:教育部
备案号 : 皖ICP备案号
主办单位 : 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 安徽省教育厅
技术支持 : 安徽省教育厅信息中心
地址 : 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321号教科大楼 邮政编码 : 230061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现状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现状论文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学生信息技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